:戏曲电影片100部之102《宋世杰(四进士)》(京剧)1956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0:09:53
2011-07-29 08:58:21|  分类:戏院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http://6660409.blog.163.com/blog/static/47241969201162985753895/?followBlog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102
《宋世杰(四进士)》(京剧)1956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
改编:桑弧
导演:应云卫、刘琼
摄影:黄绍芬美
工:韩尚义、张曦白
演出:上海京剧院
根据上海京剧院艺术室文学组整理本改编
京剧《宋士杰》1956(上影) 无字幕
1.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fnEb455Qt0 28:02
',1)">
2.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QBVkYDxQSA/ 19:20
',2)">
3.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aVLcHoK7LM/ 24:57
',3)">
4.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twl0Yxe5ZU/ 24:37
',4)">
京剧《宋世杰》周信芳
1.//v.youku.com/v_show/id_XMjE1MDUyNDM2.html 77:39
2.//v.youku.com/v_show/id_XMjE1MDUyMzIw.html 79:18
3.//v.youku.com/v_show/id_XMjE1MDUyMzky.html 57:57
京剧《四进士》周少麟
1.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8t1s43oCbw/ 57:02
2.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U9vPpyNt3Q/ 61:36
3.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bv1RJgQfdM/ 85:54
京剧《四进士》朱强
http://www.56.com/u44/v_NTM0ODc1OTU.html 201:51
',5)">
京剧《四进士》张学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odZe5kE26E/ 160:11
京剧《四进士》张建国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Y21UMUuHYs/ 186:21
',6)">
《宋士杰》(戏曲电影) (周信芳)
http://yanjinqing.blog.163.com/blog/static/970416200906839357/
故事梗概(简介)
嘉靖时新科进士毛朋、田伦、顾读、刘题京为官,相约赴任后不得违法渎职。碰巧田伦的姐姐田氏为谋夺家产,毒死丈夫姚庭梅,并将庭梅的妻子杨素贞卖给布商杨春为妻。杨春同情素贞遭遇,与之义结金兰。两人前往衙府鸣冤时,巧遇巡按毛朋微服私访,毛得悉素贞冤情,为她代写诉状。素贞与杨春携带状纸到知州顾读告状,不料途中失散,素贞被旅店主宋士杰收作义女。出于义愤,宋与素贞同往州衙击鼓鸣冤。谁知巡按田伦受其姐姐所托,修书求情,贿赂顾读,而无巧不巧,下书差役却正好投宿在宋士杰店中……
【简介】
周信芳(1895~1975)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浙江慈城人,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阴市)。父周慰堂、母许桂仙均为春仙班演员。1956年,率上海京剧院访苏演出团赴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演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8日逝世。
【成长历程】
周信芳六岁随父旅居杭州,从陈长兴练功学戏。七岁登台演《铁莲花》中的定生,艺名"七龄童",1906年后,随王鸿寿赴汉口演出。1907年在上海,改用"麒麟童",此后一直沿用此名。1908年到北京入喜连成社,与梅兰芳、林树森、高百岁同台。1912年返沪,在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李吉瑞、金秀山、冯子和等人同台,颇受熏陶,演技渐趋成熟。1915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了连台本戏《汉刘邦》《天雨花》《封神榜》等。在此期间两度赴北京、天津演出,将《萧何月下追韩信》《鸿门宴》《鹿台恨》《反五关》等戏介绍给北方观众,人称"麒派".
【舞台形象】
周信芳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活中,运用精湛的表演技巧,塑造了宋士杰、徐策、萧何、宋江、邹应龙、张广才、张元秀等众多的生气勃勃、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麒派"不仅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而且对其他行当、其他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也有较大影响。
【艺术风格】
周信芳自称是谭鑫培的私淑弟子,他的唱功基本上取法于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王鸿寿、潘月樵等前辈,他的嗓音虽显沙哑,但演唱富有感情,挺拔苍劲,气出丹田。念白清晰,讲究喷口,咬字顿挫富有音乐性,尤其是他吐字收声和润腔之技巧非一般演员所能企及。所以,他的演唱不但不以腔害字、反而有以声传情之妙。听他的唱腔,酣畅朴直、苍劲浑厚之特点十分明显,加上起伏顿挫、错落有序的念白,不带偏见和常规的歧视的话,真的叫赏心悦目。周信芳敏捷利落、准确生动的做工更是有口皆碑,其洒脱洗练的身段具有一种难得的节奏感和可贵的张扬气势。他善于通过外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思想变化,"膛蟒"、"摔袖"、"抖髯"等表演技巧在他的运用下均能深入人物的骨髓,而少有为程式而程式的卖弄。他在打击乐的运用以及在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在革新和创造,以其鲜明的特色汇成麒派统一的艺术风格。《四进士》《清风亭》等戏里有名的长段白口,都感人至深。他还善于在韵白中适当地运用口语,在对白中插进语助词,使人听来既铿锵悦耳,又亲切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周信芳在表演中,十分注意唱念与动作的有机结合。如演《徐策跑城》,载歌载舞,唱白相间,浑然一体,把须发如银的老相国喜悦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创新】
周信芳注重继承传统,又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在唱、念、做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其弟子很多,知名者有高百岁、陈鹤峰、李如春等,通过当今的杨建忠、萧润增、陈少云也可以窥见"麒派"之一二。应该说,更多的知名艺术家在他的艺术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从这一点来讲,"麒派"是属于周信芳的,更是属于京剧的,甚至对整个戏曲界都举足轻重。
【处世之道】
周信芳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表演艺术家。早在五四运动前后,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演出时装戏《宋教仁》,表现了同情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倾向;又演出《学拳打金刚》,把矛头指向卖国贼。1927年参加南国社,在《雷雨》中饰周朴园。抗日战争前后,演出《洪承畴》,抨击伪满汉奸;演出《徽钦二帝》,激励爱国热情。同时他还适时演出《史可法》等戏,激起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随后又继续演出了《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具有民族意识的戏;1919年以后,他参与编演新戏,移植演出了昆曲《十五贯》,创演了《义责王魁》和《海瑞上疏》等新剧目。周信芳的代表剧目还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乌龙院》等。
【社会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信芳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摄制戏曲影片有《宋士杰》和《周信芳舞台艺术》(包括《徐策跑城》《下书杀惜》)。他的论着汇编为《周信芳戏剧散论》。常演剧目编为《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周信芳演出剧本新编》。另有艺术经验记录《周信芳舞台艺术》。传人有高百岁、陈鹤峰等。
1965年,江青到上海京剧院"抓现代戏",让上海京剧院全部停下锣鼓,单打一地搞《智取威虎山》与《海港》。周信芳严正指出这是劳民伤财,耽误演员青春。此后因《海瑞上疏》被诬蔑为"大毒草"而受到迫害。1975年因长期遭受迫害,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1978年平反。
宋士杰是京剧《四进士》中的主人公。在已故的京剧大师中擅演宋士杰的一个是马连良,一个是周信芳,马连良演出的时候剧名叫《四进士》,周信芳演的时候则叫《宋士杰》。其实他们的剧本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故事,一样的台词,一样的唱腔,不同的是马连良的宋士杰演得潇洒飘逸,周信芳的宋士杰稳重大方。这是他们唯一的区别,也是他们本质的区别。
《四进士》这出戏其实很早就有了,要想说清楚它诞生的确切年份,却是无从考证。那时它的主人公还不是宋士杰,当年的宋士杰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配角。据传谭鑫培时期,也许比这还要早,《四进士》的主人公是按院大人毛朋,他和江西巡抚田伦、道台顾读还有河南上蔡县的知县叫刘什么的,我忘了,他们四人是同科的进士,故事围绕着他们展开,因此剧名就叫《四进士》。
那时《四进士》的主角还是毛朋,在剧中他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并且"爱民如子",整出戏的情节围绕着他展开,他明察秋毫,铁面无私,惩治了贪官,最终为民申雪了冤枉。这出戏反映了当时官吏、军阀横行霸道、鱼肉百姓的现实,广大百姓渴望能够在一夜之间出现一个毛朋式的的清官,为民作主,惩治贪官,有它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这终归是一个幻想,是广大百姓的一个良好的愿望,在那个年代是出不来这样的官吏的,既使有,也必将昙花一现,寿命不会久长的。
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不再祈盼这样的官吏了,而是想着经过怎样的抗争,最终维护自己的生命和尊严。后来的《四进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断易稿、不断排演,最终在马连良和周信芳手里成熟了起来,宋士杰渐渐成了剧中的主人公,而原本中的按院大人毛朋反倒退居其次了。
《四进士》的情节其实很简单,讲的是民女杨素贞的丈夫被其兄嫂毒死,而知县大人又"好酒贪杯、不理民辞",于是千里迢迢跑到信阳州越衙告状,在宋士杰的帮助下为夫鸣冤,最后按院大人依法惩治元凶的故事。故事很老套,依然是传统的清官大人为民申冤的故事,依然是传统的大团圆的结局,可是经过宋士杰的点染,立刻使这个故事变得不平凡起来。
宋士杰何许人也?宋士杰上场时的一段道白,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宋士杰原是前任道台衙门的一名"刑房书吏",只因他"办事傲上",被领导不喜,直至厌恶,最后被开除了公职,为了谋生,老夫妻两个便在"西门以外开了一间小小的店房",但宋士杰又是通脱的,便自嘲道"不过避闲而已".所谓"避闲",我想可能就是指失业在家,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暂且找点事情做做,好让自己有个寄托。这分明是一句托辞,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通达的心态。
被领导不喜欢自然有不喜欢的原因,宋士杰的正直敢言、不屑阿谀奉承,正是领导叫他下岗的原因,但有一点不能不承认,就是他的热心、好打抱不平,未必不能招惹领导的厌烦。
如果说宋士杰夫妻两个是出于义愤才把被一伙流氓纠缠的杨素贞解救出来的话,那么以后宋士杰帮助杨素贞打官司则是出于深深的同情了。他同情杨素贞的不幸遭遭遇,对她只身越衙告状表示钦佩,在杨素贞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帮她打这场官司。这一果敢的举动用一个时新的词来说就是"见义勇为".这时打官司的对象还只是害死杨素贞丈夫的夫兄、夫嫂。
被前任领导厌恶的人未必就能让现任领导喜欢。当宋士杰带着杨素贞来到道台衙门的时候,道台大人就很皱了一下眉头,深怪他多事,以到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宋士杰,你还不曾死吗?"可见宋士杰已经到了让所有的领导都深恶痛绝的地步,简直不可救药了。最精彩的则是宋士杰的答话:"阎王不要命,小鬼不来缠,我是怎生得死呢?"一句话回答得不卑不亢,凸显了他傲骨凌霜的性格。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凑巧,当道台大人稀里糊涂地收下了杨素贞的状纸,准备受理这桩案子的时候,被告之一的田氏,也就是杨素贞丈夫的嫂子,恰巧就是江西巡抚田伦的姐姐,田伦受托给道台写了一封求情的信,并随信赠送了三百两白银。本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还是让宋士杰无意之中识破,他把这封信抄在了自己的衣襟上,便不动声色地把这场官司打了下去。一个平民百姓随便偷看两位封疆大吏来往的书信会有什么后果,对久在衙门混饭吃的宋士杰来说是再清楚不过的,但他并没有考虑这么多,在他的心中产生了要和这几位"清天大老爷"打官司的想法。难怪当官的都不喜欢他,岂止是不喜欢,连吃了他的心思都有。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宋士杰的所料,道台大人对杨素贞的兄嫂网开一面,却反过来说杨素贞"私通奸夫,谋害亲夫",并把她收监下狱。宋士杰据理力争,道台大人恼羞成怒,说他"欺官犯上",要打他的板子。当时官吏蛮横无理的程度于此可见一斑。宋士杰只是冷笑了一句:"今天我若不挨你几下板子,你是不好意思收场的!",便生生地受了道台大人的四十大板。
道台大人的板子让宋士杰彻底醒悟了,他明白这场官司不再是杨素贞和其兄嫂之间的私人仇恨了,而是下层百姓和贪官污吏之间的一次较量,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知道自己再往前一步随时都有可能遭到不测。但是道台大人的板子并没有让他害怕,反而连夜写了一张状纸,把道台大人、江西巡抚田伦及那位"好酒贪杯、不理民辞"的知县统统当作了被告,递交给了下来视察的按院大人毛朋,原告则是堂堂的宋士杰!
剧情就是这样戏剧性地发展着,宋士杰的一领衣襟告倒了两位封疆大吏,而那位知县,则让他回家喝酒去了,凶手遭到了惩治,杨素贞的仇终于报了。
可是宋士杰呢?却因为他"民告官"犯了死罪,按院大人法外开恩,判了他一个流放!至此,我才明白,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会那么胆小怕事,不胆小成吗?胆大如宋士杰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戏剧性的宋士杰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机智终于免除了流放,说不出这是大人的恩赐还是宋士杰的命运使然,故事虽然喜剧收场,但总叫人酸酸的难受。
宋士杰的性格诙谐幽默,再加上他不畏强暴、同情弱者,使他赢得了无数观众的热爱;也因为他的性格,《四进士》便充满了浓浓的喜剧情调,在他机智幽默的问答之间观众笑出了眼泪。
小小的宋士杰能在剧中取代按院大人毛朋的地位,一跃而为主人公,被无数的艺术家和观众喜爱,是有他的原因的。美中不足的是宋士杰毕竟是虚构的人物,他只能生活在京剧舞台的尺寸天地间,现实世界是容他不得的。什么时候他才能走下舞台,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呢?
京剧《宋士杰》教百姓如何打官司
http://www.chinese.cn/quyi/article/2010-08/27/content_168374.htm
忽然想起京戏《宋士杰》中的一句话:"牛吃房上草。"
京戏《宋士杰》,又名《四进士》。戏中宋士杰有这么几句话:"牛吃房上草,风吹千斤石。一字入公门,无赖不成词。"牛自然是吃不到房上草的,风也吹不动千斤重的石头。但是要告状,就得在状子里写进一些夸大、甚至无中生有的事实,即"赖词".将"赖词"写进状纸的目的,大概是为加重状子的分量,容易被受理吧。这是剧中人在教人如何打官司告状。
《宋士杰》这出戏的故事是这样的:
河南上蔡县的姚廷椿和妻田氏,为谋夺家产,毒死了弟弟廷梅,又诬陷弟媳杨素贞与人通奸,串通其兄将她卖与外乡人杨春为妻。杨春见素贞遭遇可怜,便扯碎婚书,与素贞结为兄妹,并陪她去信阳越衙上告。这事正好被微服察访的河南巡按毛朋看到,感动之下,当场给他们写了上告的诉状。
杨春兄妹到了信阳后被坏人冲散了。落入地痞流氓之手的杨素贞,危难之中被见义勇为、爱打抱不平的宋士杰夫妇解救。在听说了杨素贞的身世之后,宋士杰决定将杨素贞认为义女,帮她伸冤告状。
这出戏原名叫《四进士》,因为戏中的四个官员恰好是同年进士。他们分别是:河南巡按毛朋,上蔡县知县刘题,信阳道台顾读与案犯田氏的兄弟、江西巡按田伦。四个人当年在北京双塔寺结为兄弟,共盟誓约:今后为官,决不贪赃枉法。然而在杨素贞的这个案子上,知县刘题贪杯受贿,田氏兄弟江西巡按田伦向信阳道台顾读密信行贿,顾读贪赃枉法。但宋士杰不畏权势,足智多谋,终于把刘题、顾读、田伦三个一齐告倒。毛朋不徇私情,秉公办事,依法惩办了他的三个年兄弟。
这个戏褒贬分明。被颂扬的不仅有见义勇为的宋士杰,还有秉公执法的毛朋,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杨春,宋士杰的老伴儿也很可爱。被批判的,有图财害命的田氏夫妇,贪赃枉法的顾读,知法犯法、徇私行贿的田伦,贪杯受贿、不为民做主的刘题等。所以,这出戏是一部教育人的戏。
同时,这又是一部"普法"的戏--是那个时代普及法制知识的戏。对老百姓来讲,这出戏不但教你如何打官司,如何写状纸,甚至告诉你状纸的行文格式以及要记住哪些关键词句;它还告诉老百姓,越级告状是要受处罚的,尽管你真有冤枉;还有,不要多管闲事、替与你无关的人写状纸、打官司,那叫"教唆词讼",也是要处罚的。那个时代又没有律师,所以,宋士杰要帮杨素贞伸冤,先要认杨素贞为义女。义父出头为义女打官司,这才名正言顺。
这出戏不仅教育百姓,也教育那些当官的: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是没有好下场的。明清两朝的法律都有明文规定,官员"因事受财"者,要被"追夺除名",罢官治罪;"说事过钱"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所以受赃枉法的顾读,给顾读送了三百两银子的田伦,都要被罢官问罪了。
这出戏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自然要为那个时代的政治服务。戏的结尾,毛朋要治宋士杰的罪:你告倒了两个朝廷命官,能无罪吗?要将他判往边疆充军。就在这时,杨素贞认出,八府巡按的毛朋,原来就是柳林中给她写状纸的那位先生。于是形势立刻大转,宋士杰说毛朋:犯"教唆词讼"之罪的,你是第一人。毛朋只好赦免了宋士杰。
这个戏跟《杨三姐告状》有相似之处:也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确有其事的。宋士杰是河南信阳人,死于嘉靖末年。听说,他的坟墓和墓碑一直保留至"文革"前。他这个人,生前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死后人们把他的事迹编成戏剧,在民间广泛流传演唱。
被人们爱戴的人是不朽的。宋士杰被传唱了几百年,教育了好几代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家金山说,他在舞台上塑造施洋大律师这个角色的时候,仿照的就是宋士杰。据说,受到毛泽东称赞的古代信阳人有三个,一个是楚相孙叔敖,一个是息夫人,一个就是书生宋士杰。
我不是京戏迷,但是很喜欢听《宋士杰》。一个是扮演宋士杰的麒派演员的唱腔很好听,再一个故事也很曲折,很吸引人,同时,还很受教育。它宣讲的法律知识肯定是过时了,但它歌颂的善良、正直、见义勇为,今天没有过时。还有它对官员贪污腐败的鞭挞,对以权谋私、仗势欺人的批判,在今天也仍有现实意义。我相信,无论哪个朝代,贪官污吏一定不敢看这出戏。
如此看来,一出好戏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使人从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我想,好的文艺作品都应该是这样,不应只具有单一的功能。
只爱苍凉古朴老麒麟——京剧电影《宋士杰》观后浅谈
http://yishujia.findart.com.cn/119190-blog.html
杨素
早就想说说心目中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了,没想到周末的下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戏曲影视》中,我终于看到了传闻很久的京剧麒派传统剧目--《宋士杰》。虽然京剧这门艺术逐渐被很多人重视,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它依然是"阳春白雪",只属于少部分人的"玩意儿".在这个年代似乎只有上年岁的人对它情有独钟,青年听众很少。实际上这是个重大误区。我一直觉得,京剧艺术就应该根本摆脱发展中的固有樊篱,彻底回归普通大众,从娃娃抓起,让每个有条件的孩子或年轻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这门历久弥新的伟大艺术才是正道。以前不知道这咿咿呀呀的玩意儿究竟哪好,后来有幸听了两个小段:一个是马连良先生的"甘露寺";一个是周先生的"追韩信".当时那种感觉夸张地讲,如饮醇酒,前者潇洒飘逸,后者苍凉古朴。尤其是后者听起来更觉味道久远,绕梁三日。其实自己平常对京剧艺术就不排斥,也许看和听了太多流行元素和R&B的东西,早就有些腻味了。后来除了在相声段子中偶尔还能感受到京剧的腔调板眼,加上又很少看电视就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接触到它。而这次和该剧的"不期而遇",算满足了我多年来的一个渴望。关于"麒麟童"周信芳先生的人品、戏德一般都是从网络上获知,而这出戏无论从剧情设置、唱腔设计,到演出效果都是"麒派"风格的代表之作。同时通过这出戏前前后后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了这位艺术家的人格魅力。这出戏的大概意思是:明朝嘉靖年间,新科进士毛朋、田伦、顾读,刘题四人出京为官,共约不违法渎职。几年后,河南上蔡县出了命案:田伦的姐姐田氏与丈夫姚庭椿为了侵吞家资,合谋毒死小叔姚庭梅,反诬指弟媳杨素贞谋杀亲夫,趁势将杨素贞赶出家门,卖给杨春为妻。杨春知道素贞的冤情,深表同情,与杨素贞结为兄妹。这时,河南八府巡按毛朋微服私访,毛朋便替杨素贞写了状纸,叫她去信阳州伸冤。杨素贞人地生疏,在信阳又遇几个狂徒拦路调戏,幸被宋士杰救下。宋士杰原本在前任道台衙门当一名刑房书吏,因爱打抱不平而被革职,现在西门外开客店。宋士杰听到杨素贞的冤情后,将她收为干女儿,带她向道台顾读告状。后来因发现此案件中的多处蹊跷,自身也遭棒打,便坚定决心要控告贪官们的贪赃枉法。最后经过铁面无私的毛朋最终审问,杨素贞的冤情由此大白。据我所知,其实这个故事在很多艺术门类中都曾经借鉴过,但最有影响的还是京剧。听说以前的古本是小生戏份较多,后来经过多位前辈京剧名家的演绎、修改和完善,变成了一出以老生角色为主的路子。早些年听说周信芳和马连良先生均上演过此剧,又因各自风格的不同而广受观众瞩目。我看得这个电影的版本是1956年摄制的,算是周先生后期的成熟之作了。在京剧听众中我无疑是个门外汉,但通过反复观看,依然能够领略到周先生在舞台上抬手动脚的那份麒派独有风骚。他的表演不仅感情丰富、人物丰满,唱腔更是优美动听。尤其是看到在公堂上宋士杰由于醉酒误事被无端招致一顿痛打,唱的那段"散板"把主人公的不屈内心和坚决与官府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现在这段我已经会唱了呵呵)。过去听行里的老人说过,这段的念白在唇、齿、喉、舌、音方面都有不少的说道。比如在念到"是亲者不能不顾,不是亲者不能相顾"时,嘴皮子的劲头儿与唇、齿、喉、音、舌要结合运用。那个感觉就跟炒崩豆儿似的,一字一字,掷地有声,给人以字字清晰入耳之感,那才真叫一个"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京剧里有句行话叫"千斤念白四两唱",说的就是念白的重要性和念白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在这里能有这么鲜明的效果和对后世的影响,应该说与周先生一直秉承杂学兼收的继承思想是绝对分不开的。他的嗓音虽仍显沙哑,但演唱的时候总是那么饱含感情,气势挺拔苍劲,所以每每气出丹田。这样下来的咬字顿挫很富有音乐性,讲究喷口,尤其是他吐字收声和润腔之技巧非一般演员所能企及。因此,他的演唱不但不以腔害字、反而有以声传情之妙。听他的唱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八个字:酣畅朴直、苍劲浑厚。另外,听说周先生善于通过外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思想变化,很多特有的"麒派"表演技巧在他的运用下均能深入人物的骨髓,而少有为程式化的卖弄。同时在服装、化妆等其他方面,也进行了革新和创造,以其鲜明的特色终于汇成"麒派"统一的艺术风格。其实不仅是《宋士杰》这出传统戏,在网络上我下载过一个视频小段,也是周先生的保留曲目--《徐策跑城》。他在表现这须发如银的老徐策在城门楼上载歌载舞,喜悦激动的心情时,唱白相间,入木三分,浑然一体,不禁令人拍案叫绝。我想不管是倾心表演,还是革新唱腔,其实这一切都应该缘于周信芳先生对京剧传统的一种独到理解。手头的文字资料中介绍说,他一直注重继承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在艺术上敢于兼收并蓄、标新立异,同时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在唱、念、做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他不拘泥于一家一派的刻板摹拟,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条件来加以灵活运用。尤其是他的标新立异从京剧艺术的基本规律出发,使之更能提高,更臻于艺术的完整与成熟,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早年他的知名者有高百岁、陈鹤峰、李如春等人。虽然后来特别出名的人没有花旦演员那么多,但可贵地是,很多知名艺术家在他的艺术中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为己所用。从这一点来讲,"麒派"属于周信芳的,更是属于京剧的,因为他对整个戏曲界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看完了这出戏后,我觉得这种评价是客观公正的,名符其实的。周信芳先生在舞台上生活了50多年,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和苦难,文革时期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他始终坚持着严肃刻苦的创作态度,他自己曾经说:麒派一般有三大特色:一打的是字,卖的是音;二强调口劲、节奏、带劲儿;三是悲出泪水,喜出笑声,要声情并茂。这说明在惟妙惟肖的高级表演中,周先生已经将唱念与动作达到高度统一、有机结合。他曾经说过一句十分精彩的话:"卖艺卖艺,无艺不卖,不卖无艺。"这足以反映了他对京剧艺术的深刻认识。我想这也是这个老生派别在梨园行内获得崇高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我记得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就一直想私淑周先生),至少在传承"麒派"的时候,除了要学习他的剧目、表演和声腔外,更重要的还得学习周信芳先生做人的态度和治学方法,这才是"麒派"艺术的灵魂及内核。只可惜的是,曾经无限风光的麒派,除了周先生的公子、陈少云和徐鸿培等零星数人外,活跃在舞台上的麒派后人可谓寥寥无几。周信芳先生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活中,运用精湛的表演技巧,塑造了宋士杰、徐策、萧何、宋江、关羽、邹应龙、王中、闻太师、吴汉、张广才、张元秀等等众多的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我觉得有太多的理由要怀念他,纪念他,继承他……正是:梨园传来多少音,他乡自有后来人。不事繁华虚热闹,只爱苍凉老麒麟。
这里会是你的最爱       博文大全       字画走廊        声色入魂       有声世界        我的书房    探索发现       我的收藏        饱你眼福       生活点滴     视频典藏        经典音乐     瓷器总汇        朗诵集锦     图文音画       音画欣赏        QQ空间     竹簡字畫        古玩字画     竹雕盆景        美女世界       收藏集锦     乱弹琵琶         诗词朗诵      景美人靓       玉器收藏

',7)">
 
 
老排长推荐阅读: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80《吕布与貂蝉》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80《吕布与貂蝉》(京剧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9《樊梨花》(豫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9《樊梨花》(豫剧)19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8《程咬金照镜子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8《程咬金照镜子》(豫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7《西施泪》(婺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7《西施泪》(婺剧)19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6《升官记》(京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6《升官记》(京剧)19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东梆子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4《洛阳桥》(豫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4《洛阳桥》(豫剧)19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2《风雪配》(曲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2《风雪配》(曲剧)19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1《背靴访帅》(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1《背靴访帅》(河南曲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0《智收姜维》( 2011.07.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0《智收姜维》(河南越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69《杨三姐告状》 2011.07.26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69《杨三姐告状》(评剧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68《小燕和大燕》 2011.07.26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68《小燕和大燕》(柳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102《宋世杰(四进士)》(京剧)1956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35《铡美案》(京剧)1964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101《武松》(京剧)1963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82《三打陶三春》(京剧)1983年 戏曲电影片《海港》(京剧)1972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8《小二黑结婚》(豫剧)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100《五世请缨》(豫剧)1999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22《女驸马》(黄梅戏)1959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18《穆桂英挂帅》(豫剧)1958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31《花为媒》(评剧)1963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4《洛阳桥》(豫剧)1982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9《樊梨花》(豫剧)1983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0《牡丹亭》(昆曲)1986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29《红楼梦》(越剧)1962年值得珍藏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25《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绍剧)1960年好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83《风雨情缘》(豫剧)1984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87《倔公公犟媳妇》(豫剧)1985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88《棒打薄情郎》(豫剧)1986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2《抬花轿》(豫剧)1986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3《倒霉大叔的婚事》(豫剧)1987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21《陈三两》(曲剧)1959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东梆子)1982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东梆子)1982年00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56《七品芝麻官》(豫剧)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