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药理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40:13
明心药理B

(全书不乏用之有效的简便效方验方理疗方针灸方,潜心玩索 必将受益非浅)

三、肺系病证
(一)咳嗽
1、单方验方经方
(1)杏仁10g、黄岑10g、紫功苏叶15g,后煎。适用于新感风热咳嗽。
(2)麻黄6g、款冬花6g、杏仁6g,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3)川姆10g、冰糖30g、大梨1只,炖服。适用于阴虚热咳。
(4)青黛10g、珍珠母粉60g、麻油调服,分8次。治肝火犯肺咳嗽。
(5)百部15g、丹参20g、杏仁15g、甘草10g。肺热咳嗽。
(6)白葡萄干10g、山柰10g、苦参5g。治肺热阴虚咳嗽。
(7)白胡椒5g、干姜10g、白萝卜半个,切片,煎服。治风寒咳嗽。
(9)夜间咳甚,多属受寒邪所致。应急法:干姜1小片,炉上炮焦不过甚,切一片放口中,立刻见效。
(10)夜晚用温水泡脚,用大蒜泥贴脚心,涌泉穴,用伤湿止痛膏固定,6小时后揭去,止咳效果良好。
(11)白果肉10g,水煎服,止咳。
(12)麦各15g、天花粉15g、双花15g、桔梗10g、元参10g、甘草10g,水煎服。治慢性咽炎、咳喘。
(13)闻大蒜泥味,治咳喘,治轻度肺水肿。
(14)柚子、橘子等,去外皮,留白络,共切碎,放于盖碗中,加适量蜂蜜,隔水烂。早晚1匙,治老年咳喘。
(15)鲜葡萄汁100g,绿荼5g,蜂蜜15g,生姜5g,捣汁搅匀,加温服,止咳,祛风痒痛,消淋病浮肿。
(16)百部15g、麻黄10g、川贝10g、炙甘草10g、橘红10g,水煎服,治咳喘。日一剂,连服二剂愈。
(17)沙参10g、杏仁10g、石膏15g、陈皮6g、甘草6g、薄荷3g、桑叶6g、菊花10g、黄岑6g、麦各10g,牛蒡子6g、连翘6g,水煎服。治顽痰热咳,阴虚咳嗽。
(18)治支气管扩张咯血,常规量用云南白药。疗效较好。
(19)治支气管扩张,仙鹤草10g,开水泡服,日2次。疗程1周。
2、火罐疗法:大椎穴,肺俞。膻中。
3、推拿疗法:可以自己经常按摩华盖穴,日2—3次。在喉下,胸骨上端。顺逆时针方向各摩100次。按循手太阴经,足太阳经,夹脊搓,点压列缺,大椎,肺俞。
4、针炙:风门,太渊,列缺、肺俞,鱼际,尺泽,足三里,丰隆。
5、饮膳疗法及其他
(1)杏仁10g,梨2只,冰糖适量,煎服,治肺阴虚咳嗽。
(2)白米50g、黄芪20g、干姜10g,煮粥食。治虚塞咳嗽。
(3)用伤湿止痛膏一块,贴在天突穴(喉结下凹陷处),连续贴数次止咳。
(4)大枣或小酸枣1两,葡萄干30g,白萝卜半个切片,干姜1片,加小米100g,煮粥吃。治虚寒咳嗽。
6、护理及预防
(1)咳嗽严重时要卧床休息。
(2)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流通。
(3)禁吸烟,忌食刺激食物。
(4)与患有传染性咳嗽者隔离。
(二)哮喘
1、经方验方单方
(1)麻黄6g、甘草9g、地龙12g、蚱蜢(蝗虫)6个水煎服,适于各种哮喘。
(2)胎盘1具(可用牛、羊新鲜胎盘代用)黄芪15g、当归30g、墨鱼30g,炖服,适用于肾虚性哮喘。
(3)白芥子10g、葶苈子10g、紫苏子10g、川贝母15g,水煎服。治寒痰咳喘。
(4)地龙20条、蚰蜒20条、川贝25g,共研细,用麻黄10g,煎汤冲服,每次3g,日3次。治各种哮喘。
(5)五味子25g、鸡蛋1个,煮食。治肾虚哮喘。
(6)核桃仁20g、生姜2片。坚持长期吃,治哮喘。
(7)青木香(马兜铃三根),若无货可用马兜铃代用,清半夏,白茯岑,甘草,老归,川贝,杏仁,五味子,各6g,水煎服。治哮喘。
(8)黄岑10g、丹皮10g、桂枝20g、甘草15g、半夏9g、五味子6g、干姜6g,水煎服。治风寒哮喘咳嗽,兼热象。
(9)麻黄6g、白芍9g、细辛3g、炙甘草6g、桂枝9g、半夏9g、干姜6g、五味子6g,水煎服。治风寒痰喘,咳嗽。
(10)生地9g、桑白皮9g、黄芩6g、桅子6g、川贝6g、知母9g、无芩9g、桔梗9g、枳亮6g、天圣6g、甘草3g,水煎服。治哮喘,热象重。
(11)鸡蛋一个,打孔,放入马(壁虎)1个烧熟食鸡蛋壁虎煎水服。
(12)芝麻250g,炊熟研细,生姜125g,捣泥去渣,加冰糖、蜂蜜各150g,每日早晚各1小勺,治哮喘。
(13)紫皮蒜500g,去皮洗净与200g冰糖加清水熬成粥早晚各1小勺。
(14)鲜小蓟、瘦肉各120g,共煮至肉烂,食之3—5天1剂。
(15)车前革30g、甘草3g,煎服,早晚各服一次。
(16)麻黄6g、白果15g、黄柏9g、红茶3g,水煎服加冰糖15g、冲服。
(17)麻黄6g、杏仁15g,水煎服每次两次。
(18)乌贼骨500g、研细粉加砂糖100g,调匀,装瓶封存备用。每次服15—25g、每日3次。
(19)射干12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6g、紫苑今花各9g,五味子15g、半夏9g,治寒哮喘。
2、其它疗法
A 、外贴法
(1)白胡椒、杏仁、白芥子、适量,研细,加大蒜泥,贴肺俞,天突,定喘穴,背部三腰椎旁开1.5寸处两侧,适于各种哮喘。
(2)在发作时,耳背后有一充血小血管,用三棱 针或小手术刀类,刺出血。十分钟即止哮喘。
(3)推拿疗法,搓推前后中心红为主。
(4)白矾30g,用食醋高合敷足心,胶布固定,一日一换。
(5)饭膳疗法丝瓜花,蜂蜜各适量,泡茶饮。
(6)白果去皮15g、麻黄10g、糯米50g、加冰糖适量,煮粥食用。生员实去皮180g、鸡内含90g、白面250g、白砍糖适量,研细烙饼吃,治虚喘有效。
B、针炙:膻中 中脘,丰隆,膏肓俞,女商、列缺,足三里,气海,百会,关元,辩证取穴。
3、护理与预防
(1)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避免烟、尘粉、花粉等刺激呼吸道。
(2)防止感冒。
(3)宜食清淡,少食辛辣鱼虾之类食品,忌吸烟。
(4)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
(三)肺痈
1、经方验方单方
(1)鱼腥草60g、鲜芦根30g,水煎服。适于肺痈始发期。
(2)生地炭30g、白茅根30g、阿胶15g、藕节60g、冰糖30g,水煎服。适于肺痛破溃,咳血较多者。
(3)英60g、败酱草30g、冬瓜子30g、鲜花根60g,水煎服。适用于肺痈始发期。
(4)白花蛇舌草30g、意米仁60g,水煎服。适用于脓溃恢复期。
(5)当归10g、赤芍10g、大青叶10g、儿茶10g、川贝10g、桔梗5g,水煎服。适用于脓溃初期。
(6)桔梗20g、白术20g、生地6g、炙甘草6g、意苡仁6g、败酱草6g、桑白皮6g、大豆15g、用大豆煮水,煎药,每日2次,每次1杯,忌鱼肉类。
(7)银花15g、连翘12g、芦根30g、竹叶12g、薄荷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0g、桔梗10g、甘草6g,水煎服。热重加鱼腥草20g;咳痰多加川贝10g、栝萎10g;胸痛者加郁金10g;口舌干燥加沙参10g、麦冬20g;喘重加麻黄10g、石膏40g、黄芩15g。
(8)肺叶溃烂,咳吐大量脓血痰,治方:桔梗12g、意苡仁15g、川贝6g、橘红6g、银花15g、苇茎15g、冬瓜仁15g、白芨15g、甘草6g,水煎服。益气养血化瘀。
(9)生甘草18g、丹参15g、没药6g、蒲黄6g、三七粉6g,冲服。治肺痈、益气活血化淤。
(10)百部50g、川贝50g、白芨50g、甘草50g、三七50g、研有为细末,每次10g,日3次。治肺痈化脓方。
(11)子 40g、大枣15枚、枳实30g。治肺痛,喘不行卧。水煎服,日1剂。
2、其它疗法
(1)外敷:取鲜蒲公英适量加大黄末60g、大蒜60g,共捣为泥,米醋调和,敷于前后胸最痛处。
(2)蒿子50g,加入许少水,文火煮成糊状,贴于痛处。
(3)皮蒜50g、醋100g、蒜捣泥,用醋浸10分钟,饭后服,日2次
(4)根100g、冬瓜子90g,煎水代茶饮。
3、饮膳疗法
(1)马齿苋80g、白术60g、煮粥食、日2餐。
金色鲤鱼1条,象贝母60g、纳入鱼腹,竹沥水浸沾,炖熟吃。
(2)燃药香消毒,空气流通,饮食清淡。
4、护理与预防
(1)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清痰,多翻身,咳吐出痰。
(2)室内燃药香消毒,空气流通,饮食清淡。
(3)常饮菊花、桑叶、甘草泡茶,尤其经常肺热咳嗽的人,防肺痛
(4)急生症考虑西医手术治疗,常规抗菌疗肺痨。
5、经方验方单方
(1)白芨、百部、牡蛎、山甲各等份研细每服3—5g,每日服3次。
(2)地榆30g、百部15g,水煎服。日一剂。治肺痨咳血。
(3)夏枯草30g、地榆10g、沙参10g、地骨皮30g,水煎服。
(4) 紫河车2具(牛羊)、大枣1000g、冰糖1500g、熬成膏,日服3次,每次1小勺。要冷藏防酸腐败。
(5)蛉蚧1对,沙参12g、甘草3g、獭肝1只,烘干研细末。每服6g,豆浆送下,每日一次。
(6)治开放性肺结核咳血方:大枣3两,蒸熟去皮核,核桃35个,微烧砸开取仁,铁花(烘炉打热铁落下之花,或电动砂片切落的铁在高温下氧化物)60g、将铁花研细,与枣肉、核桃肉共为丸,以上的量一周用完。
(7)沙参、玉竹、山药、茯芩、天冬、杏仁、生熟地各120g,生甘草紫苑、百合各60g,川贝30g、白茅根240g,加水足量又火久煎,去渣,加冰糖制膏,每次服1匙日服三次,治肺结核。
(8)人参50g、茯芩50g、天冬50g、白蔹50g、仙鹤草40g、紫苑60g、川贝50g、陈皮30g、五味子20g、山药50g、天花粉50g、玄参50g、甘草30g、当归60g、阿胶40g、百部50g,研极细,加入蜂蜜1000g,为丸。每次10g,日3次,比方治愈肺结核患者多人。
(9)治肺结核咯血方:玉米须60g、冰糖60g,共水煎1日量,常饮。
(10)百部25g、白芨20g、瓜蒌25g,水煎取法,后兑蜂蜜25g,冲服。治痰中带血。
3、其它疗法
(1)敷贴法:五灵脂15g、白芥子6g,共研末加大蒜泥15g和入少量醋敷于颈椎至腰椎夹脊旁开1.5寸贴两条,贴2厘米宽,长约25厘米,(以身高为基准)厚0.5厘米。1—2小时后有灼热感,取下,7日敷一次。
(2)取大蒜30—35分钟。捣碎,放入雾化器,吸入大蒜雾化气。每周三次,每次30-60分钟,雾化器医药器械大商店有了售。
(3)每天到松树林中散步吸入松脂味,(芳香烃阴离子)利于恢复健康。
4、饮膳疗法
(1)淮山药120g,煮汁饮。
(2)麦冬30g、白米50g,煮粥食用。
(3)阿胶30g,炒黄研末,和糯米粥共食。
5、护理与预防
(1)急性期卧床休息,环境安静洁净,阳光充足,空气清新。
(2)缓期有条件的,做气功炼体质,利于康复。
(3)用梨、苹果等各类水果,牛奶,豆类蛋肉鱼,新鲜蔬菜,若有条件,食新嫩野生苦菜更佳。
(4)忌吸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四、脾胃病证
(一)胃痛
1、经方单方验方
(1)桃仁、五灵脂各15g,微炒为末,米醋为丸,日3次,每次6g。治胃痛、胃出血。
(2)鸡内金10g、香木缘皮10g,共研末,每服2g,日三次。饭前服,治消化不良,胃寒气痛。
(3)川乌、草乌各10g,白芷、白芨各15g,为细末,和面少许,调成饼,外敷于心口窝处,胶布固定,昼夜后除去。治胃寒痛,也可内服,每次3g,日3次。
(4)灶心土60g、炒鸡蛋壳30g,共为细末,蜂蜜为丸,每服6g,日3次。治胃寒痛,吐酸水。
(5)薄公英60g、乌贼骨60g,共细末,蜂蜜为丸,每服6g,日三次。治胃热痛,胃溃疡。
(6)654-2片2片,复方黄连素片(组方,黄连、吴茱萸、白芍)4片,维生素B12片,痢特灵1片,治久治不愈胃痛。过敏者 ,青天光眼患者忌用。
(7)小茴香30g、何首乌60g、猪胃1个,煮烂,3日食完,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8)红参12g、黄芪30g、鸡内金5g、乌鸡肉50g,烧烂,1日食完。治气虚,胃下垂。
(9)新鲜包心菜汁,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10)乌贼骨60g、蛋壳微炒30g,研细粉,每次3—4g,日3次,蜜水冲服,治胃痛,胃溃疡,吐酸水。
(11)石榴25g、荜拨10g、肉桂5g、肉豆蔻5g,研细末,红糖水冲服。治胃寒痛。每服3—4g,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
(12)人参60g、白术90g、鸡内金120g、肉豆蔻45g、马钱子15g,研细末,每次4. 5g,日二次,饭后开水冲服。治胃下垂,消化不良。
(13)石斛15g、太子参20g、白芍10g、甘草10g、川栋子10g、元胡15g、黄连5g、吴菜黄10g、瓦楞子15g、佛手10g、谷芽15g,水煎服。治胃阴虚胃痛。
(14)鹅脚治愈胃溃疡,鹅爪4个,开水烫去老皮,清水煮,晚睡前吃2只,次日清晨食2食两只,饮汤。一月吃2—3次,愈。
(15)葱头5个,红糖200g、捣烂,蒸熟饮服之。每次15g。
(16)核桃皮100g、白酒400g、蜂蜜500g、浸泡10天,胃痛时饮5ml。治胃痛、气痛、慢性胃炎、胃溃疡。
(17)小茴秀炒、石菖蒲、枳壳各100g、白酒300g、浸泡10天,每日饭后少量饮用3ml—5ml,健胃理气。治慢性胃炎、胃下垂、痞闷饱胀症。
2、其它疗法
(1)葱头30g、生姜15g,食盐少许,捣烂布包,加温,敷痛处。治胃寒痛。
(2)拔火罐、胃脘部,背后对应痛处,胃俞。
(3)推拿:背后与痛处,对应点甲拇指用力按压5至10分钟。有良好止痛作用。推拿内关,足三里穴、—指禅点按摸擦上、中脘。
(4)食疗法:山楂15g、粳米50g、大枣10g,糖适量,煮粥食,功效:健脾胃,治慢性消化不良胃痛。常饮蜂蜜水,有养脾胃,润五脏作用。可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5)针炙:足三星、胃俞、中脘、上脘、下脘、内关、公孙、虚寒证少炙为主,实热证以针为主,泻法为主。
(6)气功疗法,对于慢性脾胃虚,中气虚,寒痛者,气功疗法效果,以卧或静养功开始,到坐式,逐渐练习打太极拳等。
3、护理与预防
(1)治寒性胃痛,汤药温服,治胃热痛,药汤宜频服,凉服。
(2)长期胃痛,突然大量便油黑色,或吐血⑷取⒕缤矗 敖 鸵皆海 谕饪苹嵴锎 怼?
(3)饮食忌饥饱失常,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重的食物。
(4)过饥过饱时不能剧烈运动,不做劳动。
(5)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练气功,心情要平和舒畅。
(二)腹痛
1、经方验方单方
(1)小茴香10g、乌药10g,水煎服。适于寒积腹痛。
(2)炒菜藤子20g、白芍15g,水煎服。适于气滞腹痛。
(3)干姜5片、大枣10个、红糖20g,加少量白酒,沏水温服。适于虚寒性腹痛。
(4)炒牵牛子60g,研细末,红糖水冲服,每服2g,日三次。适于气滞腹痛,食积腹痛。
(5)焦山楂10g、红糖30g、红花12g,共研末,温水冲服,一次6g,日三次。适于血瘀性腹痛。
(6)大黄15g,后煎,芒硝15g,凉水冲化服,川朴10g、枳实15g、丹皮15g、薏苡仁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煎水服,多饮水,泻下为度。第2剂,上方芒硝减为10g、大黄减为10g、加乳香10g、没药10g,治肠痈(兰尾炎)腹痛,二剂愈。
(7)柴胡9g、白芍12g、枳实12g、甘草9g、青皮6g、香附12g,水煎服。治气滞寒疝腹痛。
(8)附子6g、半夏9g、甘草3g、大枣5枚、粳米20g,水煎煮,米熟汤成为度,日三次,主治寒气腹痛,腹中雷鸣切痛,呕吐,胀满。
(9)蜀椒9g、干姜12g、人参6g,水煎取汁,纳入饴糖30g、(红糖、蜂蜜均可代用)溶化,日服2次。治腹中寒气上下攻冲痛。
(10)茯芩12g、半夏12g、乌头6g、细辛3g,研末,炼蜜为小丸,朱砂为衣。每服3g,日服3次,温酒调服。治寒气腹痛。四肢厥逆,呕吐,心悸等虚寒症,也可为汤剂煎服。
(11)大黄9g、附子9g、细辛6g,水煎服,分三次温服,治寒结腹痛。
(12)厚朴14g、甘草9g、大黄9g、大枣5枚、枳实10g、桂枝6g、生姜9g,治热结腹痛,腹胀满,大便秘结,饮食如故。
(13)乌头12g,治腹中痛,病因阴寒内结。加入蜂蜜250ml,水煎1小时。日服1剂,体强多服。笔者曾用到25g-35g,久煎服,疗效颇佳。
2、其它疗法
(1)葱白切碎,加适量食盐,捣烂炒热,布包,热敷痛处。
(2)推拿,指针按压胃俞,脾俞,中脘,下脘,足三里,适于虚寒腹痛。
(3)槟榔15g、莱菔子10g、橘皮10g,沏水当茶饮,适于伤食腹痛。
2、中成药:良附丸,附子理中丸,适于寒性腹痛。
3、针炙疗法:体针、中脘、天枢、梁门、足三里、章门、脾俞、肾俞、肝俞、关元、气海、命门、兰尾穴。虚寒证以炙为主、实扫热证以针刺为主。
耳针:取大肠、小肠、胃、脾、神门、交感等,强刺激,或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按压穴位,有良好止痛作用。
4、护理与预防
(1)腹痛病因复杂,病因病性病位确诊前不可盲目使用强镇痛麻醉剂:以防掩盖病症,造成误诊误治。
(2)当剧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肢冷脉微,呕吐频作,高热,大便不通,应紧急会诊,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3)根据不同病因,调理饮食,不要饥饱无度,生冷不匀,暴食暴饮,不要过食辛辣油腻食物。
(4)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志过激。
(三)呕吐
1、经方验方单方
(1)丁香5g、陈皮5g,水煎热服。适用于胃寒呕吐。
(2)肉豆蔻15g,为末,生姜汁1匙,温水冲服。适于胃寒呕吐。
(3)半夏15g、生姜10g、茯苓10g,水煎服。治时气呕逆不下,吐呕。
(4)炒麦芽10g、炒山楂5g,红糖适量。水煎服,治伤食呕吐。
(5)枇根和叶15g,去毛,鲜芦根10g,煎水当茶饮。治胃热呕吐。
(6)生姜片少许,放口中,有止呕作用。
(7)酱油2滴,咽下,有止呕作用。
(8)半夏12g、人参9g、白蜜30g,水煎温服。治虚寒胃反呕吐。
(9)吴茱萸12g、人参9g、生姜12g、大枣4枚,补虚散寒,降逆止呕。
(10)茯芩24g、泽泻12g、甘草6g、桂枝6g、白术9g、生姜12g。治吐而渴,欲饮水,愈吐愈渴,愈饮愈吐。
(11)黄芩9g、炙甘草6g、白芍6g、半夏9g、大枣4枚。治热性呕吐,干呕,与下利并见。
(12)中成药:藿香正气水,止外受风寒,暑温之邪引发呕吐。越鞠保和丸,治伤食呕吐。
2、其它疗法
(1)梅花针点刺中脘,下脘,或拔火罐。
(2)推拿胃俞,脾俞,膈俞,天枢,中脘,治虚寒呕吐。
(四)呃逆
1、经方验方
(1)柿蒂3个(柿子的果与柄结合处的托盘)烧焦为末,饭后一次冲服,治呃逆。
(2)柿蒂茴香各3g、麦芽9g、米水煎服,治呃逆。
(3)鲜姜30g,取汁,蜂蜜30g,调服,治呃逆。
(4)刀豆子适量,煮食,治食滞胃脘致呃逆。
(5)橘红30g,浸于500g白酒中,饭前服一盅。
(6)石菖蒲30g、广木香18g、干姜12g、紫硇砂12g,研细,红糖水或蜂蜜水冲服,日三次,每次3g,治呃逆喘。
(7)丁香9g、柿蒂6g、高良姜10g、炙甘草9g,水煎服,治寒积胃脘呃逆。
(8)大黄9g、川朴9g、枳实9g、石膏15g、柿蒂9g、竹茹12g、橘皮12g、沙参12g、枇杷叶12g、桅子9g,水煎服。治胃火上逆。
(9)沙参15g、麦冬15g、石斛10g、玉竹10g、竹茹15g、黄精15g、山药20g、山楂12g,水煎服。治胃阴不足呃逆。
(10)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5g、柴胡10g、栝蒌15g、元胡10g、丁香6g,水煎服。治气滞血瘀呃逆。
(11)丁香30g、檀香30g、沉香20g、河子30g、栀子30g、川楝子30g,研细,密丸或水丸,每次5g,日三次。治寒痰气逆呃逆。
(12)白芥子末3g,温酒送服。治胃寒反胃。
2、其它疗法
(1)呃逆发作时,按压内关穴,翳风穴,压眼球,立见效呃止。
(2)呃逆发作时,喝一口(只一口)冷水,止呃。
(3)会吸烟者,吸烟后,把烟吞入胃中一口,见效。
(4)膻中穴,拔火罐,疗效满意。
(5)推拿,任脉,天宗穴点按。
3、针炙
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梁门,三隆,太冲,肾俞,气海,胃俞,太溪。实热型,以针治为主;虚寒型,以炙治为主。
4、护理与预防
(1)注意寒温适度,从寒冷室外进温暖室内,不忙于食热饭,饮热汤,稍停片刻,待身体对室内温度适应后喝温汤。
(2)要注意饮食调节,食易消化的食物。
(3)施以针炙,效果较佳。
(五)噎膈
1、经方单方验方
(1)硼砂60g、火硝30g、硇砂6g、沉香9g、礞石15g、冰片9g,共研细末,每次0.9g,噙口含化缓下,每隔半小时1次,至患者粘膜吐尽,能进食,改为3小时1次,主治噎膈,进食梗阻。
(2)猪苦胆1只,小米30g,米装入苦胆,阴干,为末,口服6g,可加三七粉适量,治噎膈。
(2)板兰根15g、薄荷3g、桂梗10g、天花粉10g、陈皮10g、炒枳壳5g、杏仁10g、玄参10g、川贝5g、海螵蛸10g、威灵仙10g、甘草10g、全蝎2g、生地10g、人参5g、茯苓10g、黄芩5g、黄连3g、炒蛤壳1g,水煎服,日一剂。治痰气交阻食不下。
(4)人参10g、黄连6g、木香5g、川朴5g、板兰根10g、川椒10g、柿饼10g、元胡5g、枳壳5g、甘草10g、谷芽10g、鸡内金5g、五灵脂5g(注:歌诀云:“人参最怕五灵脂。”不尽然。前贤用者不久。此方取自李东垣、李开山前贤笔记,使用效果不错)。治脾胃阳虚、饮食不下。
(5)石榴250g、肉桂150g、砂仁180g、荜拨100g、干姜100g,共研细,红糖水冲服,日三次,每次3—5g。治胃寒痞结噎膈,食不下。
(6)制附子15g、用酒水各半,煎1小时,加陈皮15g、半夏10g,煎服,日三次。治胃寒引起噎膈。
2、其它疗法
(1)白米100g、松子仁30g,白糖适量,煮粥吃。治胃阴虚噎膈。
(2)人乳、年乳、鲜芦根汁,人参煎汁,加梨汁,姜汁少许,加蜂蜜适量,频频少而徐徐服下,治胃阴虚噎膈。
(3)针炙:内关,中脘,上脘,天突,膻中,膈俞,足三里,大杼,丰隆。
(4)推拿:推任脉,搓督脉,足太阳经,点压足三里,内关穴。
3、护理与预防
(1)参照胃痛腹痛。
(2)宜进高营养流食,少量多餐。
(3)情绪要乐观。
(六)泄泻
1、单方验方经方
(1)山楂15g、神曲15g,水煎服。适用于伤食泄泻。
(2)石榴皮10g、红糖30g,水煎服。适用于久泻。
(3)车前子20g、藿香10g、炮姜10g,水煎服,适用于寒湿泻。
(4)附子15g,先煎1小时,白芍10g、白术15g、茯苓15g、米壳5g、干姜5g,治寒泻。
(5)茶叶30g,加红糖50g,浓煎服。治腹泻不止。
(6)芡实、百合60g,煮稀饭共食。治脾虚泄泻。
(7)莲肉200g,炒,研末,蜂蜜适量,蜜为丸。治久泻,每次6g,日三次。
(8)大蒜一头,茶叶一把,水煎服。治腹泻。
(9)白胡椒4—6粒、陈皮10g、石榴皮10g,水煎服。治寒泻。
(10)黄连6g、黄芩9g、葛根10g、炒山楂10g、木香10g、炒枳壳10g,水煎服。治寒热湿错杂腹泻。
(11)山药100g、薏苡仁500g,炒黄研粉,日二次,次二匙,温水或红糖水,蜂蜜水冲服。治慢性结肠炎。
(12)锡类散,内服,治溃疡性结肠炎,每服0.5g,日一次。
(13)茵陈蒿15g、白芷15g、秦皮15g、茯芩25g、黄柏10g、藿香10g。治湿邪致久泻,慢性结肠炎之类病症。
(14)乌鸡1只、党参50g、白术、茯芩各25g、砂仁15g、白蔻仁15g、生姜10g,将乌鸡净毛去脏,洗净,将药纳入鸡腹内,煮熟,去药,食肉喝汤。治脾虚泻泄。
2、其它疗法
(1)大蒜捣泥,敷足心脐中,治虚寒久泻,脐中,20—30分钟取下,防起泡,足心3—4小时取下。
(2)艾炙,隔姜片或蒜炙,上脘,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
(3)拔火罐,神阙穴,天枢穴。
(4)耳针:小肠,大肠,胃,脾,肝,肾,神门,交感,穴位上压王不留行籽,贴胶布固定,每日按压5至6次。每次3—5分钟。
(5)针炙:脾俞,肝俞,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合谷。
3、护理与预防
(1)泄泻易脱水耗津,给以淡菜汤,米粥,流食。
(2)忌油腻食物,进易消化清淡食品。
(3)严重脱水时及时抢救补液。
(4)寒温适宜,饥饱适中,劳逸得当,忌暴食暴饮,生冷辛辣品。
(5)根治病因,防患于未然。
(七)痢疾
痢疾与泻泄的简单区别:痢疾腹痛重,里急后重,下不痛快,多因疫毒所致。治法方药与泻泄大不同。
1、 经方验方单方
(1)鲜马齿苋(蚂蚱菜),不拘多少,洗净捣烂,挤汁服,或煎服汁吃菜。用于治疗湿热痢。
(2)鸦胆子仁10—15粒,胶囊装服。
(3)辣蓼叶100—150g鲜品,水煎服。用于湿热痢,寒温痢。
(4)小茶叶10g、干姜10g、赤白糖各10g,水煎服。用于湿热、寒湿痢。
(5)白头翁30g,水煎服。用于湿热痢。
(6)大蒜1头,捣泥,用开水一杯冲开,加2匙红白糖,或蜂蜜,待凉后服。用于普通湿热痢、寒湿痢。
(7)黄芩10g、黄连10g、白芍15g、大黄10g、槟榔10g、当归10g、木香5g、肉桂5g、甘草5g,水煎服。治湿热痢。
(8)白头翁30g、秦皮12g、黄连6g、黄拍10g、白芍20g、大黄6g、黄芩10g、木香10g、当归10g、丹皮10g、甘草6g,水煎服。治疫毒痢。
(9)党参10g、白术10g、肉蔻10g、肉桂6g、河子10g、米壳3g。治痢疾致气虚、脾虚证。
(10)赤石脂30g、干姜9g、粳米30g。治下得脓血日久不愈,其脓血色质暗淡,且赤白相兼,中气大伤。
(11)栀子10g、香豉12g。治下利止后,心烦更甚。
(12)大黄15g、川朴10g、枳实10g。治红白痢。
(八)便秘
1、单方验方经方
(1)白密60g,化汤,入芒硝9g,空腹。适用于实秘。
(2)生大黄12g、甘草9g,开水泡服。适用于热秘。
(3)莱菔子(萝卜子)炒研粉,每晚开水送服10-20g。治老年性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
(4)大黄30g、牵牛子15g,共为细末,蜂蜜水送服10g。治燥热实秘。
(5)红枣15枚,煎煮喝汤,吃枣。治小儿便秘。
(6)香焦50g、黑芝麻25g。治高血压兼便秘。
(7)红薯30g、大枣50g、蜂蜜25g。治老年便秘。
(8)生何首乌60g,水煎服。治阴虚便秘。
(9)大黄10g、芒硝10g、枳壳5g、厚朴10g。治腹胀,痛拒按,口渴,热,便秘,肠梗阻。
(10)大黄9g、附子9g、细率6g,水煎服。治胁腹痛,大便不通,拒按。腹部冰凉,口气清冷,肠梗阻。
2、其它疗法
(1)葱两根,生姜1块,盐少许,研作饼,热敷脐部。
(2)肉苁蓉25g、羊肉100g、粳米50g,煮粥食。适用于老年血虚寒性便秘。
(3)黑芝麻15g、松子仁(柏子仁)15g、核桃肉15g,研末,蜜水冲服。适用于阴血不足便秘。
(4)当归9g、生姜15g、羊肉125g。主治腹中两胁急痛,大便不通,血虚寒凝。
(5)按摩腹脐部,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由上向下摩擦治疗。治老年性便秘。
(6)指压迎香穴,即食指,中指叉开,压鼻孔两旁凹陷处,出现酸痛为度。治大便不通。
(7)食用全麦面粉,带皮粉碎的玉米面;或麦麸、白面为1:3,加些糖,蜂蜜,蒸成饼吃,通便。治痔疮,治结肠炎。
3、护理与预防
(1)消除病因,不宜滥用泻剂,不宜常服单一通便药片。
(2)多食素食疏菜,粗纤维食物,水果。
(3)生活规律化,适当活动,按时排便。
(4)必要时肛门给药,减少口服药量以及给药次数。
(5)若便秘,突然腹剧痛,不排气,应及时,去医院捡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