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健康饮食:每周喝碗姜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58:04
 

心血管健康饮食:每周喝碗姜汤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6日08:34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1.早吃1碗燕麦粥。

  2.中餐吃1/2碗豆类:豆类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及胆固醇的食物,但肾功能损害者不宜食用。

  3.晚餐吃3瓣大蒜: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蒜氨酸,可直接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而达到降胆固醇的功效。每日服用900毫克的无味蒜头胶囊和吃大蒜的效果是一样的。

  4.每天吃1/2个洋葱。

  5.每天吃酪梨或苹果1个:酪梨中所含的脂肪是单一不饱和脂肪酸,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具有降胆固醇的功效。

  6.每周吃2次清蒸鲑鱼:鲑鱼中所含的亚米茄3型脂肪酸的量非常高,鲑鱼最健康的吃法是清蒸。

  7.每星期喝1碗姜汤:将晒干的姜磨成粉后冲热水喝下,姜中的成分生姜醇及姜烯酚,可使高血脂病患血中三酸甘油脂的浓度下降。

  8.将橄榄油作为食用油: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最佳的保护作用,选择用冷压方式萃取出的橄榄油油质最佳。

  9.咖啡因会增加体内的胆固醇,因此,应注意尽量少喝咖啡、茶,并禁服含有咖啡因的药物。食物的烹调方式也很重要,在烹调动物性食品中,绝对避免油炸,较适宜的方法是蒸和烤。

  10.橘子汁可以增加好胆固醇,一天喝3杯橘子汁,一个月后,好胆固醇提高21%;同时,高半胱氨酸水平下降,这意味着得心脏病的可能性下降。

  以上食物吃2个月的时间,就能有效使血液中坏的胆固醇浓度降低,好的胆固醇浓度上升。请遵守医生告诫: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高胆固醇者,更重要的是治疗加营养,即以饮食配合治疗。

  (作者系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护士长)

长期服用治疗心血管药物需定期查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14: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建议定期到眼科检查,必要时调整药量甚至换药

  名医信箱:

  您好!我今年68岁,两年前查出高血脂、高血压并有心律失常症状,医生给我开了一些抗心律失常、降压以及降脂的药,之后一直坚持吃,血压控制得还行,只是偶尔下压偏高(但都在100之内),压差不太理想,其他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发现眼睛有点不舒服,偶尔眼痛,看东西有点模糊。我以为是热气,就买了一些清热的凉茶来喝,但是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有明显好转。一位老朋友说我是吃了治心血管病的药物导致的,请问专家,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应注意些什么?

  杨先生

  解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黄仲委教授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长期用药特别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慢性病,必须长期用药,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应慎重。

  据我所知,相当多的降血脂、降血压、调节心律失常药物的长期使用,对眼睛是有副作用的。如:降血压药硝苯地平会引起视力减退、复视、眼部不适、眼痛、结膜充血等;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普伐他汀钠可引起视物模糊、复视、晶状体混浊;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洋地黄可致视物模糊或色视如黄视、绿视等;抗心律失常药美西律、普罗帕酮可能使患者出现视力减退、复视;防治心绞痛的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会引起青光眼的急性发作(青光眼患者在使用前一定要把病史提供给内科医生参考,慎重使用);血管扩张药烟酸可出现弱视、眼底黄斑囊样水肿;维生素E烟酸酯会引起眼部充血(有青光眼病史的心血管病患者应慎用);藻酸双脂钠片可能引发结膜下出血;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眼出血、视力减退等等。

  当然,药物只要及时减量或停用,以上的毒副作用是会减轻、消失的。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除了药物的副作用外,还要知道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是否血液黏稠度高。如果血液黏稠度高,往往伴有眼底动脉硬化,很容易出现如眼中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静脉阻塞)、眼底出血、青光眼等并发症,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所以,建议需要长期服用降血脂、降血压、调节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除了需要和内科医生合作外,也要定期到眼科检查,尤其在出现视力减退、复视等症状时,更要及时告诉内科、眼科医生,必要时须调整药量甚至换药,才能既保护生命也保护好眼睛。像杨先生已经出现眼睛不适的症状,自我判断是“热气”而喝些清热的凉茶是不可取的,建议及早找出原因,对症防治。

  

心血管病人腹胀伴有浮肿警惕心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5日11:52  卫生与生活

  李奶奶今年64岁,1个月前感觉腹胀不适,不能吃东西,躺着也很难受,晚上觉都睡不好。李奶奶以为自己患的是胃病,就到一家医院的消化科看病,医生也给她开了不少药,可是却一直不见好。相反,李奶奶的症状反而愈加严重了,腿脚、身上都肿起来,连老伴的大拖鞋都穿不进去,而且肚子还是一直胀得难受。无奈之下,李奶奶又去看了中医,可是依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于是,家人将她送到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科就诊。

      接诊的邹继红副主任医师对李奶奶进行了仔细诊查之后,认为其根本不是什么消化道问题,而是心脏衰竭的症状,而且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医生进一步询问既往病史后得知,李奶奶曾在两年前因为心慌、胸闷做过一次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部分血管有点狭窄,并且有房颤,考虑到狭窄不是很厉害,所以当时的医生只是给她开了一些口服的药物。然而,没过多久,李奶奶感觉自己没事了就擅自把药停了,后来偶尔又有胸闷症状但并未再去复查。

       邹继红指出,类似李奶奶这样擅自停药后导致病情加重的心脏病患者其实并不少见。因为患者擅自停药,病情得不到控制,导致心衰发生。心衰又造成胃肠道淤血,就会让患者产生腹胀感,如果患者不仔细描述病史,容易与消化道疾病相混淆,耽误治疗时机。李奶奶住进了医院,医生对她进行对症治疗之后,浮肿逐渐消退,腹胀的感觉也慢慢减轻。

      邹继红说,心脏衰竭的常见表现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及呼吸困难等。很多心脏疾病患者,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担心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所以一旦症状缓解就自行停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导致病情加重。遇到感冒、劳累等就会出现心衰,往往情况很危急。有的患者来来回回到医院多次,却依然不吸取教训。因此,专家提醒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按时服药,是否停药也要先咨询医生,切不可擅自停药。患者的家人、朋友应该关注患者是否有腿肿、一动就喘、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有,应该考虑心衰的可能,及时送其到医院就医。

  

心血管病人预防心衰的9个生活提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10:59  家庭保健报

  对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来说,稍有疏忽就易发生心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成年人中的心衰患病率为1.5%,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心衰患病率高达4%~6%。那么,应怎样防范心衰的发生呢?

  及早干预: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肺心病、糖尿病、曾经突发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是发生心衰的高危人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优化治疗方案,并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以预防心衰的发生。

  戒烟:香烟中的焦油和烟碱可直接损害心血管,促使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加重病情,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衰。因此,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戒烟。

  预防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病患者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当地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防范感冒、流感、肺部感染等,以免诱发心衰。

  掌握好运动量:心血管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锻炼后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宜长期坚持。

  饮食有节:在注重膳食营养搭配均衡的同时,宜吃低脂肪、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每顿七八分饱。可常吃些新鲜蔬菜瓜果、禽肉、鱼虾、食用菌、豆制品等,不吃过于油腻、过咸、过辣的食物,不喝浓茶、咖啡、白酒等。

  补充水分,切忌过量:注意补充水分,每天喝1500~2000毫升白开水,以稀释血液,保证血流畅通。若已发生心衰,则要限制饮水量,以免饮水过多增加血容量,使心衰加重。 

  适当休息,避免过劳: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休息好,保证晚睡8小时,午睡1小时;不干重体力劳动;不参加较剧烈的运动。

  情绪愉悦,防止波动:变化无常的秋冬天气容易使人产生烦躁恼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诱发心衰。因此,心血管病患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防止情绪波动,保持心理平衡。

  发生心衰,及早救治:心血管病患者一旦出现脚踝部进行性肿胀、活动后容易疲劳,或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貌似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的症状,或精神异常等貌似精神病或脑血管病症状时,很可能是心衰发出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到医院心内科就诊,以早确诊,早治疗。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