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学习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2:04:53

我们从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学习什么?

           文 / 任善炯 

  被中华民族称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像今天的家长一样,同样非常关心子女的教育成长。他不仅关心孩子的读书学习,更为关注对孩子的智慧人生教育,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自己的精神意志,如何立行、立言、立德,如何为自己的一生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这可以从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书信《诫子书》中,让我们感受到作为父亲的诸葛亮,对教育子女成人成才的良苦用心。虽然他在《诫子书》中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诸葛先生却对于孩子应该如何为学、做人,为人、处世,阐述了既精辟又具体可行,既理性又赋予希望的告诫训育。  
  这篇来自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诫子书》,虽然不像诸葛亮的名篇《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那样纵论江山社稷,谋略经邦济世,慷慨天下正气,忠义千古流芳,但它却是人类社会在教育子女中的智慧结晶。即便在今天的人文科技时代,在所有的父母都将教育子女视为最大投资的人才竞争时代,无疑仍然具有其照亮历史天空的精英光彩。因为,真正的智慧,是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向中华民族的智慧化身诸葛亮学习训育子女的思想方法,同时学会在世事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的智慧思维吧!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收录在后人为诸葛亮辑录整理、出版的《诸葛亮集》。笔者曾经捧读过此书,深深为诸葛孔明先生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两篇短文感动。《诫子书》以规劝、督导孩子的学习为主,兼及为人处世之道与修身养性之理;而《诫外甥书》则侧重教诲训导孩子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力戒外邪浸淫,坚守为人之德,与人交往不失其真,把握自己勿使迷醉。近日,笔者再度从网络上阅读到诸葛亮的《诫子书》,感慨颇深。因此,在学习、汲取有关对《诫子书》的思想内容解读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从熟读、读懂这篇《诫子书》的角度,来分析、欣赏、领悟和践行诸葛孔明先生在科学地训育子女、为子女指导人生道路的思想精髓和具体方法。因为,在《诫子书》短短的八十六个汉字中,蕴含着对子女的督导、教导和引导的力量,这是激励孩子奋发向上、成人成才、励精图治、建功立业的力量!

  第一: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静中自有一片辽源高邈的天地,在宁静中思考和感悟,才能“心骛八极,驰思万里”,为自己的才思寻觅到最适合的佳境。如果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在修身养性中吸纳天地灵动之气,也不能有效的谋定而后动,更谈不上计划未来。因此,潜心学习研究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和静养的心态。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生于世俗浮躁,活于奔波应付。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努力方向?检讨一下自己修身养性、品行致远的现状?同时在检讨自己的时候,用自己在人生社会实践中的经历体会,给自己的子女指出一条成人、成才和成功的正确道路呢?
  

  第二: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俭”字有非常简洁的注释:“俭,约也。”显然,诸葛亮告诫孩子做人要坚持节俭、勤俭的品格,生活要坚持节约、约束的准则,在节俭和节约中培养自己的清廉风范和美德。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律己的简朴生活,尤其不会因为攀比富贵、贪念享受、追求奢侈,而成为物质的奴隶,甚至走上贪腐的罪恶深渊。

  在今天这个高消费的现代文明社会,“俭以养德”的要求似乎离人们很遥远了,但是,只要你静心思索一下,其实,“俭以养德”却时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衡量着做人的品行。看看那些曾经位高权重的官员们,一旦丢失了“俭以养德”的为人为官之道,便堕落在贪腐的泥淖之中,最终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作为父母,谁希望自己的孩子的未来是这样的下场呢?明白了节俭的力量,就是督促人生清廉的动力,相信你的孩子会受用终生。


  第三:谋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下功夫谋划自己的人生,制定长远的奋斗目标。只有在澹泊名利的心态下,才能避免急功近利的浮躁,才能践行“不积硅步,无以千里”的务实,才能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每一天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够做好什么。以这样宁静澹泊和扎实坚定的步履,一步步走向远大的目标。

  也许,今天的青年人都有一个、甚至很多个美妙的梦想,但是,你能沉下心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把汗水地去拼搏、去奋斗吗?你有为理想献身的使命感吗?你有用心智和血汗构筑历史的的价值观吗?
  

  第四: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忠告孩子:没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只有“学而知之”的人才。而学习任何专业技能,做好任何知识学问,都需要选择宁静的环境,更需要静养的心境。这种客观与主观的“静”,对于潜心学习,做好学问,建功立业是非常重要的。有道是“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日无古贤”,静学或静养,就能积聚实现志向的力量,人在智慧中的感悟,并且立定的志向,具有不可动摇的坚定性。而用智慧来实现志向,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就。

  诸葛亮都不相信“天才论”,而忠告孩子“才须学也”,相信通过刻苦学习,就能使自己成为有才干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那么,在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全心全意的学习?不用百倍努力去赢得自己的成功呢?

  
  
  第五: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特别提到了人生用于学习与奋斗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任何怠慢和懒惰,都可能使你的志向化为乌有。因此,他忠告孩子凡事都不要拖延,要一鼓作气地历练自己,励志自己,争取精益求精,将事情做到极致,励精图治,厉行成功。如果在学习和工作中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懒散观点来原谅自己,那么,“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就是必然的悲剧结果了。

  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更讲究速度,因为速度就是抢占先机,就是实在的效率和效益。诸葛孔明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强调了智慧与速度的力量,的确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先知者。
 

  第六: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任何时代与任何社会制度下,要获得人生的成功,做人做事都不能靠机会主义的冒险心态,不能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去玩一把赌博的心跳。因此,诸葛亮忠告孩子:在学习与做事中,尽管需要争取速度,但绝对不要太过急躁。因为,急躁不仅容易出错,急躁也是高尚德行的天敌。人在急躁中就难以陶冶性情,更不能使自己的智慧与情操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的智者,他明白人生多坎坷,命运存风险,所以,他强调在险躁环境面前,要“励精”,也要“冶性”,方能在沧海横流中显出英雄本色。大智大勇的心性,能在平衡与静养中提升自己性格力量。
  

  第七: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这大概是诸葛亮对人生苦短发出的最为沉重的叹息。作为对孩子的训育忠告,除了上面那些字字珠玑的人生哲理与感悟,还需要最具有人情味和人性观照的亲情语言。给孩子谈点什么最能体现父亲对孩子期待与厚望?那就是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自然是人生无法躲避的法则。因为人生岁月就是在你身边一年年地流逝而去的。如果时间飞驰而去了,而你又没能取得学习与事业上应该有的成功,那么,你的意志就可能被时间消磨掉。而意志的消磨,则会让人在颓丧中一蹶不振,甚至终老而一事无成。

  诸葛亮在这里对孩子的忠告,隐约地折射出了一个现代人不得不思索的“时间管理”观念。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谁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安排计划,这就是对时间的管理。其实,流逝的时间是不可以被管理的,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所谓的“时间管理”,其实是管理好自己,今天该做什么,绝对不要推迟到明天,有效地用好属于自己的每分每秒,就是积累成功。倘若如此,我们还有蹉跎岁月的遗憾吗?  

  第八: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在这里告诫孩子,如果在青春年少时期不努力学习,不为理想奋斗,不建功立业,那么,生命的绿叶很快就会枯落。“木不怨落于秋天,草不谢荣于春风”,这是自然规律。倘若你感觉到自己的心智开始枯落萎顿了,而你的现实处境和人生竟然与这个世界还有很大的距离,那你就只有关起门来自我悲凉,叹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啊!

  “将复何及”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悲哀。如果一个人能在青春时代就能这样思索自己在老之将至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为自己的一生后悔的是哪些事情,那么,这是智者的想象,是禅者的感悟。这种想象就是一种莫大的力量。它会促使人奋发努力,用自己的拼搏获得他想收获的理想。懂得居安思危的人,才是强者的智慧想像。从这个意义上说,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第九:精简的力量  
  熟读,并读懂这篇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训诫书信,也许我们就能深刻地感受到思想的力量、文字的力量,简约的力量。这里,诸葛孔明先生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却极其精准、精简、精到地传递了如何教育孩子的丰富思想讯息,以及长辈对孩子的苦口婆心的训育之情。自古以来,人类的舔犊之情是与生俱来的亲情,但能够以智者的情感训育孩子,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

    精简准确的表达,源于清晰明智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简约中的沟通,更有教育和引导的良好效果。对孩子的打骂训斥并不是显示力量,而是表露出作为父母的无能。只有像诸葛孔明先生这样的《诫子书》,才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在“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中彰显出的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