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4:04:30

第一章童年岁月

 

1.家世春秋

一代枭雄、军统头子、人称蒋介石佩在身边的一把犀利的匕首的戴笠,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县。此时的中国,正是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敌人侵、民族危机的时代。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特定的时代,既造就了一大批英雄豪杰,也产生了一批混世魔王。戴笠便是后者一个十分突出的典型。

人们常说,人杰地灵,一方风水养一方人。历史上许多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往往在他们死后,其出生地便被文人墨客描述为神秘之地,似乎冥冥之中有神灵辅佑,才成功了他们的伟业。戴笠算什么东西,怎能与伟人相提并论?为了行文方便,更为了给读者一个清楚的交代,我们在此不妨多花一些笔墨,将戴笠的出生地做一描述。

江山原属衢州,地处浙、闽、赣三省之交,境内万山环列,层峦叠翠一望无际。页江发源于县境之石鼓,流经鹿溪,绕奇峰怪石,奔腾而下,与新安江同汇于钱塘,东流人海。故山明而水秀,风景幽绝。著名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曾经描述道:......隘处仅容一人,至岭益陡,蹊径回曲,步步皆险。就是指的此地。

江山之中,最著名的是其主峰仙霞岭。

其间,峰峦叠宕,如蛟龙在云端雾幛中腾跃,页江如银河在奇峰怪石间奔流不息,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古藤似长蛇在老树修竹上挂满。此岭山势陡峭,蹊径回曲,很难翻越。

相传到了宋朝,有一名叫史浩的福建将军,为方便闽浙交通,派人修了一山闯小路,从而使福建蒲城和浙江江山县连接起来,加强了两省的交往。此路五步一曲,十步一弯,蜿蜒绵延20余里,总共360个台阶,每级皆用均匀的鹅卵石铺就。路修成后,史浩又派人沿路修了五道关卡,靠近江山一面的山路上有三道,分别是关门、关帝庙、仙霞亭,统称仙霞关。由下至上,其中仙霞亭是最高的一个关卡,可以鸟瞰各峰,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隘。关帝庙位于山腰,是来往客商的歇息之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将此路命名为史浩路。

从此以后,文人墨客,常常慕名而来,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南宋年间,著名哲学家、闽学的奠基者朱熹,就曾经到过此地,并留下了诗作:

道出夸山乡思生,霞峰重叠面前迎。岭头云散丹梯耸,步到天衢眼更明。清代诗人方像瑛过此而写的诗,更是把仙霞岭的奇景险道描

写得淋漓尽致:

复岭层崖势转横,千峰绝顶与云平。路危似织蚕丛异,阁回遥看鸟道明。古木阴森微见日,怪异嘈杂未知名。九泥不蔽三关险,横睇山河百感生。仙霞岭北麓,石鼓、鳌顶两山之间,有一小镇,名叫保安村,距江山县城约百里。戴家就数代生活于此,耕读传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受人重视。戴家在江山,本非名门望族,没有听说有人以科名显耀于世,世系源流,缺乏记载。仅知其先世在龙井关顶,开设客栈为生。

清末年间,在这风景幽绝的仙霞关龙井村内,有位叫戴日明的村民,即戴笠的高祖父,听算命先生说,仙霞岭脚五里处的保安村,是一风水宝地,环境极佳,得此地者必家业必兴,说不定还会出龙生凤。戴日明听了,半信半疑,到那里一看,只见仙霞山峦屏环列四周,一水潆洄而过,果真为一毓秀钟灵之胜地。于是,他便举家迁往保安村落户。从此,戴家果然人丁兴旺,连生三子,家道亦渐渐兴隆。美中不足的是,其二子戴顺旺,膝下一直无子,年迈之后,为詹继有人,便将邻村郑姓之子收为养子,取名戴冠英。

戴氏祖父名顺旺,以农为业,为人勤俭而和善,略有积蓄,除耕地数卜亩之外,还有山地一区,出产竹木。虽不算十分富有,也可称得上小康之家。不过,在戴氏出生后,家境已不及以前宽裕,原因是他父亲戴冠英不事生产。

戴冠英原本姓郑,名云富,为邻村广渡人广因顺旺老而无子,乃以暝蛉人继为嗣,改名姓为戴冠英。据说戴氏得志后,常有人自称戴姓宗支,远自乡间来,请求位置,屡却而屡求。戴氏曾有一次愤然地说:我做的是国家事,非戴家事,而且我原不姓戴。戴氏坦率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戴冠英虽然是戴家养子,戴顺旺对他,自始即视同己出,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尽力培植。而冠英读书数年,却无进步,于是改而习武。戴冠英生性既放荡不羁,不求上进,习武也是一无所成,又不愿力耕,遂成为一不郎不秀的人,当地俗称半吊子。戴冠英虽然人长得高大魁梧,但天资不高,学文不成,学武也不精,终日无所事事,就靠着老父顺旺挣下的几亩田地和一座竹逝,只遗下一女春风。顺旺老汉急于想再让他娶妻生子,续接香火。可是族中人因为戴冠英原非戴氏嫡亲,再加上游手好闲,都瞧不起他,不愿为他张罗婚事。这下可急坏了顺旺老汉。

一天,顺旺老汉和几个本村老人聚在蓝兴旺老汉家品茗闲聊。兴旺老汉是当地乡绅,有七儿五女,儿孙满堂。顺旺老汉看到他家的热闹情景,真是羡慕至极,同时想到自己家的凄凉景象,百感交集,不禁向老伙计们诉说自己的忧虑。

兴旺老汉虽是乡绅大户,却是一个热心肠人,又与顺旺老汉交谊甚笃。他一听顺旺谈到戴冠英的婚事,马上对在座的乡亲们说道:戴家人丁不旺,我看大家还得帮帮忙,替冠英物色个媳妇,让戴家烟火不绝才好啊!大伙说是不是?

大家连声附和:是!是!,也早该把这事办了。但是,把谁许配给戴冠英呢?众人又一时语塞。突然,一人对兴旺老汉说道:你老先生不是有五个千金?为

何不把你的一个闺女嫁他?说完,又吧嗒吧嗒地抽起他的旱烟锅,一幅十分得意的样子。

兴旺老汉没有思想准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正好,他的四女儿拎着水壶进来续茶,在座几位老人的目光便不约而地集中在了这待字闺中的少女身上。

四女儿名叫蓝月喜,正值妙龄,长得眉清目秀,落落大方,一表人材。特别是耶双含羞带笑的眸子,忽闪忽闪地望着几位长辈,显得活泼伶俐,而那微抿的双唇,又蕴藏着某种坚毅和刚强。更难得的是,老人们知道,她已经熟读了《三字经》、《女儿经》、《朱子家训》、《名贤集》等书。知书达礼,这在当时偏远山区是极少见的。爹!你们这是怎么啦?聪明的月喜一进屋就感觉有点不大对劲。

说我什么?姑娘边往壶里续水。边忽闪着双眸问道。说给你找婆家的事啊!另一老人笑着说道。

大伯看你月喜羞涩地瞪了老汉一眼,一甩长长的双辫,迈着小小的三寸金莲走了。

兴旺老汉望着女儿的背影,表情突然严肃起来,郑重其事地对顺旺说:老兄,你看把月喜许配给冠英如何?

兴旺兄,你这话可当真?顺旺老汉一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脱口反问。

我兴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今天诸位老兄在场,可以作证。蓝兴旺环顾在座老人,肯定地说。

兴旺肯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许给冠英为妻,这是顺旺老汉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当他看兴旺肯定的表情时,高兴得连连说:这真是求之不得啊!我这就去请媒人,准备聘礼!说着起身就走,好像怕兴旺老汉反悔似的。

蓝兴旺早年当过太学生,在村里也是颇有名望的人。一言既出,怎会反悔?再说是有关女儿的终身大事,他又怎敢开玩笑?他既然做出此决定,自有他的一番道理。一则戴冠英一表人材,虽说无所特长,但也还知书达礼,性情温和,女儿嫁过去不会受气;二则他家虽不太富裕,却也有几十亩田地、一座竹山,女儿嫁过去不会受穷;三则,其他三个女儿均许配了外村人,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嫁给本村的老友当儿媳,彼此都有个照应。就这样,兴旺老汉一句话就决定了蓝月喜的终身。

因为是两个老朋友做了亲家,婚礼自然办得隆重体面。

2.春风得意

戴冠英结婚后,夫妻感情倒也融治,1897年4月24日,便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夫妻自然高兴异常。顺旺老汉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总算有人为他续接香火啦。老汉一高兴,便打了酒,割了肉,找来老亲家蓝兴旺对樽畅饮。

孙子出生后,顺旺老汉找命相先生为他算了算命。据命相先生说:此儿干支八字为丁酉、乙巳、丙辰、丁酉,乃双风朝阳格,将来必贵无疑。

全家人一听此儿属双凤朝阳格,必贵无疑,自然大喜过望,视其为掌上明珠。

夫妻俩晚婚得子,不仅精神上有了寄托,而且更重要的是后继有人,香火不致中断。因此,他们好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那样,心里那个高兴劲儿,简直就没法儿提了。他们夫妻俩反正并没有别的什么事儿好干,每天就围着宝贝几子找话题,时刻为儿子的成长而快活。

有一天,妻子正抱着孩子喂奶,夫妻二人围绕着孩子,又打开了话匣子。

孩儿他爹。妻子抚摸着孩子的小脸蛋儿,十分高兴地说道,你看咱这孩子生得多像你!

当然像我呀,是我的孩子嘛!丈夫逗趣道,如果是像了别人,我还不愿你的意哩!

亏你好意思说得出口!妻子白了丈夫111a,嗔怪道,以后不许你再这样瞎说!

是!丈夫做鬼脸儿道,遵令妻子嗤地一下笑出声来。

妻子啊!啊!地逗着孩子玩,丈夫在一旁嘻嘻哈哈凑热闹。

孩儿他爹,妻子抚摸着孩子的额头道,你看咱这孩子生得多富态!人家常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就是个富贵相,算命先生也说了,这孩子是双凤朝阳,将来必贵无疑。说明长大之后.一定能够做大官,做不做大官都无所谓,反正咱应有尽有,吃穿不愁。丈夫道,咱这孩子生得肥头大耳,倒是一副福相,只是脸有点过长,活像一张马脸,不太受看。

哎呀呀!你不知道嘛,脸长福大。妻子夸赞道,咱孩子的福气全生在脸上。

嗯丈夫点头附和道,夫人说得有理!夫人说得有理!

哎!我说他爹呀!妻子道,咱这孩子都生下来几个月了,还没个名字哩,你得给他取个名字呀!

是呀!我也正在为这事儿动脑筋哩!丈夫满有兴致的说道,你说取个啥样的名字好呢?

这夫人本是大家闺秀,在出阁前也曾经读过不少的圣贤书,不仅《三字经》、《百家姓》、《女儿经》、《朱柏庐家训》之类启蒙读物背得滚瓜烂熟,而且通晓四书五经。对于自己儿子的名字,自然是非常重视的。她说道:名字可以寄志。我想应该给孩子取一个既喊着顺口,听着悦耳,而且又有深刻含意的名字,你说是吗?

是呀,夫人说得很有道理。丈夫道,所以自从你怀胎那个时候起,我就默默在念叨:最好是生个男孩儿。因此,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想着给孩子取个很好的名字。孩子生下来之后,我就更加认真地动脑筋。终于想出了一个最好最好的名字来,只是不知道夫人是否中意?丈夫絮絮叨叨述说着他对儿子的名字,是如此 请你快说出来吧!妻子既高兴又急切地追问道,让我听听是什么好听的名字?

我看就叫春风吧!

妻子忙问:为什么要叫春风?

丈夫兴奋地说道:针对我们家庭的现实状况,这春风二字,不仅表示了春风送暖,春风得意,而且还含着春风可以吹遍原野,春风能够吹绿大地。因此,春风不仅蕴藏着无限生机,而且也象征着兴旺发达之意。夫人,你看,这不是最好最好的名字吗ff,

妻子听完了丈夫兴致勃勃的解释,拍着双手笑道:哎呀!这名字太有意思了,真是好极了!就叫这个名字吧!想不到老公还真有一套,真是看不出来呢,怪不得人家说你外粗内秀。

说完,抱住老公使劲亲了一口。

告诉了两家老人,自然都说好,于是便起名春风。

小春风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自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受到了百般的爱抚。夫妻俩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到了他们的孩子身上,简直是用手捧着,怕指头碰着他,用嘴含着,怕牙磕着他。到了1899年,当小春风长到4岁的时候,又添了一个小弟弟。按着春字往下排去,取名叫春林。添丁进口,自然又是一喜。两口子如今已有了两个儿子,家道叉富裕,吃不愁,穿不愁,不要说白天欢欢喜喜地过日子,就是夜晚睡着了也会笑醒的。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小春风刚满6岁、小春林还只有2岁的时候,他们的父亲突然得了场急病,医药无效,不久就辞别了人世。这个家庭户主的去世,就好像一座完整的大厦,突然抽掉了顶梁柱,顿时倾塌下来。当然,这个家庭的欢乐和幸福,也就付诸东流。

原先,这戴家户主在世时,雇用长工三四人,骡马喂养一大群;下地耕作时,几个伙计,几套农具;出门串亲访友时,套着大车,佩看啊铃,大把式甩着响鞭,很有大户人家的架式,也颇受乡邻居爷儿们的抬举。

可是,现如今,戴氏一门孤寡,既无什么势力,又无任何人事关系,只好任人宰割了。内有长工里捣外拐,外有地痞流氓讹诈,再加上官府征田赋,差劳役,夺地产......各种不幸遭遇接踵而来,真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家孤儿寡母,怎能经得起如此这般的折腾。只有两三年的功夫,这个殷实富裕的戴家,迅速成了一个家道艰难的破落户。

所幸小春风的妈妈相当能于,很会理家。由于两个孩子幼小,尚不懂事,且又别无依靠,她就留下一个长工郑肇基代为种地。但因地不多,每年收入有限,且无其他进项,只有克勤克俭,勉强维持生计。

小春风在这样一个破败的家庭中长到了7岁。由于缺乏严父管教,加以慈母娇滋,因而风风野野,毫无约束,以致从小养成了一种放荡不羁的坏脾性。每天出去玩耍时,不是和这家的孩子斗气,就是和那家的孩子打架。他把人家的孩子打伤了,人家孩子父母找上门来,做母亲的就得向人家道谦,赔不是;人家的孩子把他打伤了,哭着回到家里,母亲只有流着眼泪心疼。她抚摸着小春风的头说道:孩子,叫妈看看,打着哪里了?还疼吗?好孩子不要哭,妈给你揉揉就不疼了r接着又耐心地劝说一番:好孩子,下次可不要再跟人家打架了,要听妈的话!啊!

在这种时候,小春风说得很好听:妈,我听你的话,以后再不和人家打架了。但往往一出门,就把他说的话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因为蓝月喜是大家闺秀,又读过四书五经,知书识理,颇为贤德,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惹出生非,况且又是孤儿寡母,惟恐邻里不和,更会给自己带来渚多不便,因此,就更不愿意得罪任何人。怎奈她心爱的宝贝儿子小春风不争气,且从小养就了一身野性子,总是时不时地与邻家的小孩子打斗、惹事,弄得她终日不得安宁。蓝月喜简直把心都操碎了。她想道:因为他是个男孩儿,既不能免对待女孩样。整天把他关在家里.也不可能每天跟着他。可是,像这样下去,总是免不了要惹事生非。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终于,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小春风已经7岁了,是该上学的年龄。对,把他送到学堂去,既可以约束他的野性,又可以读书、认字、懂道理,说不定将来还可以弄个功名哩!但是,家里生活如此困难,甚至常常买盐都成问题,哪里有钱让孩子读书呢?她思前想后,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的安宁,只有这一条路才是惟一的正道。于是,她咬咬牙,下了决心:不管怎么样,得让孩子读书去!

一天,篮月喜把自己的孩子叫到身边,抚摸着他的头说道:春风呀,你已经不小了,整天在外面同人家打架斗殴,终不是办法呀!不管你打伤了人家,还是人家打伤了你,都没有好处。况且你爹不幸下世,咱的日子有多难哪!咱们孤儿寡母,得罪了左邻右舍,往前的路就更难走了呀!......说着说着,她伤心地抽泣起来。

小春风看妈妈伤心落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是拉着妈妈的手摇晃着:妈,你别哭!你别哭!

妈妈一把拉过春风,把他搂在怀里:春风呀!人家同你一般大的孩子都进了学堂,你也该进学堂了。读些书,懂了道理,将来弄个功名,也就有了前程。到了那个时候,众乡亲都会抬举的。你是妈妈的好孩子,听妈的话,进学堂去吧,啊!

小春风虽然不大懂事,但从母亲的谈话里,他也朦朦胧胧知道:读书--功名--前程--众乡抬举,肯定是最好的事情。于是,他看看妈妈那慈祥的面孔,懂事地点着头说道:妈妈,我听你的话,进学堂。

3.浪子老大

过去我国妇女,不幸丧偶,多本于夫死从子之义,以守志为第一大节,节妇也颇为社会所敬重。戴母于是决志守节,母兼父职,抚育戴氏姊弟三人。其持家教子,皆能循礼法,乡邻俱称其贤。可是,她毕竟是一农村妇女,又不幸居孀,处处要受旧的礼俗束缚。更无能力从事生产,只能靠祖遗田产度日。冠英逝世时。营奠营葬,所费不资,曾将部分田产典质于广渡祠众。乡里无赖,又不免因其fq孤寡,加以欺凌。她家山地竹木,也时常被人盗伐。戴笠回忆早年情况,常说幸赖他母亲苦心撑持,他才有读书机会。他对于他父亲甚少谈及,而于母氏辛劳,则念念不忘。

民国以前,保安街只有私塾,俗称童馆,一般儿童,须先人私塾,读过四子书后,再到没有新制小学的地方升学。戴氏6岁入私塾,识字背诵,能倍于常儿。两年以后,初学作文,即解《见贤思齐》之义,才思异常敏捷,为其启蒙老师毛逢乙所赞赏。

实际上,他读书并不十分用心,当别人苦读时,他常借故出外游戏。或一旁观望,自得其乐。但他天资特高,每项功课,只须复习一两次,便能牢记不忘。故在私塾数年,他所读的书,比常儿为多。曾与戴氏共事的人,都认定他头脑清晰,反应锐敏,对于很多复杂问题,不待深思,便能体察入微,洞见利弊,其记忆力之强,更属少见。在军统局内,凡属中级以上干部,只要和他谈过话,即相隔甚久,他能一见即知其姓名、出身与工作成绩。据说在西安事变时,他突然索阅国民党刚发出的一件密令。事隔数年,主管人员,早已忘记,遍寻无着。他再以电话告知:此一纸条,为某年某月刘芦隐所写,附于某文卷内。并说隐字是如何写法。再经检查,果如所言。他在中年,记忆力仍如此之强,可见他小时必聪明过人。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是只要读书有成,财富美色,唾手可得。但在科举废除以后,读书又是一最重负担。普通家庭,进中小学,已不容易。进大学、留洋,则非富贵人家子弟奠办。故一般只能人私塾数年,能识姓名而已。

戴氏既丧父,家境又欠宽裕,故当其应升小学时,亲故乡邻,皆主张他应出外学一手艺,或习商务。而蓝太夫人正悯其为孤儿,觉得自己责任更重,也觉得爱子只有读书,才能光大门楣。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月喜的心目中,只有让孩子读书,才是培养孩子成习的惟一途径。她身上的孝服尚未脱去,就领着长子春风去见本村的私塾先生毛逢乙。

毛逢乙是江山远近有名的秀才。这天,他正在学馆教学生读《三字经》。只见他身着长袍马褂,双手背在身后,边走边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念完一段之后,他望着教室内十几个学生问:我已经带你们读过三遍了,谁能把这一段背出来?

我会!他的话音未落,学馆门[21却传来了一声稚嫩的童音。他转身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白布孝鞋的孩子站在学馆门边,正瞪着两只黑亮的大眼睛望着他,毫无惧色。

你是准?毛逢乙见这孩子浓眉大眼,鼻直阔,特别是那双眼睛又黑又亮,格外有神,心里便有几分喜爱。

他叫春风,是刚死的戴冠英的崽。还没等戴春风回答,学馆里认识他的小朋友早已快嘴快舌地说开了。

一听是刚刚去世的戴冠英之子,毛逢乙不禁生出丝柔情。他抚摸着春风的头问:谁教你读过书?

刚才你教的呀!春风稚气地答道。春风,不要调皮!这时蓝月喜迈着小脚急急赶来。原来,春风听说是送他到毛逢乙书馆读书,便高兴地跳了起来,连蹦带跳地往书馆跑。蓝月喜是一小脚,本来走得很慢,而且一路上又不断遇见熟人寒喧两句,所以远远地落在了儿子的后面。

戴春风见母亲责怪他调皮,就不服气地一歪脖子,噘着小嘴说我真的会嘛,不信,你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一口气背完了一大段,竞一字不差。 ,

这小囝可真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毛逢乙又惊又喜。哪里!他就爱逞能。其母自然打心眼里高兴。

她儿子的于支八字属双凤朝阳格,她坚信他将必贵无疑,但口头上她还是责怪孩子。

这就是聪明的女人。

当她将来意向毛逢乙说明后,毛逢乙非常高兴地收下了这个聪敏的学生。

戴春风果然不负师望。几年功夫,他就轻轻松松地把《三字经》、《千家诗》、《朱子家训》等读得倒背如流。虽然算不上神童,但在当地却是数二数二的。

聪明是绝顶聪明,可野性终究难改。

小春风进了学堂,除了用功读书外,总是喜欢搞恶作剧,装白头妖怪吓唬人,经常把人家的小孩惊吓得哭号不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掌握一批孩子,玩耍打仗的把戏,自己充作战争领袖,大家都得听他指挥。小春风搞这些无聊的把戏的确是相当出色的,没有别的孩子能够赶上他,加上学业又好,更富有感召力。

看到这种情形,母亲感到非常伤心。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责备道:春风呀,妈为了你,真是把心都操碎了呀!自从你爹去世,咱们的家道一日不如一日,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不管家庭有多难,我也要刻苦度日,供给你上学。将来大小弄个功名,改的一切。还不都是为了你嘛!可你总是不听话,......她越说越伤心,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滚落,把衣襟都打湿了一大片。小春风看着他妈妈那憔悴的面容,哭诉得那样伤心;再想想家境的艰难,全靠妈妈苦苦撑持。她也实在可怜,内心不免为之感动。于是,他颇有诚意地说:妈妈,我的好妈妈,你不用难过,从此以后。我一定听你的话,好好用功读书就是了。

11岁那年,毛逢乙自觉才疏学浅,不能再继续教他了,于是,就极力怂恿其母送他到仙霞小学继续读书。岂料仙霞小学除了多I]算术外,国语课程并不比私塾更深。初小的功课对戴春风来说就如同儿戏一般,毫不吃力。然而他读初小的这三年中,却让其母操碎了心。

戴春风生性好强逞能,身体又好,精力格外旺盛,他常常放学之后不回家,带着小伙伴们去爬仙霞岭,或者领着一群同学打群架,每天回家不是衣服被撕破,就是人被打得鼻青脸肿;或者是他打了别的孩子,被人告到了家里。为此,他没少挨母亲鞭打。有时.明知不是戴春风之过,但其母望子成龙心切,也责之甚严。有一次,他放学回家,路过自家竹山,便和同学们一人折了一根竹枝当马骑。他们一边骑,一边吵吵闹闹地吆喝,看谁跑得快。跑到竹林深处,忽闻前面有砍伐竹子的声音。他对伙伴们嘘了一声,即悄悄地循声而去。走近一看,砍竹人竟是他的一位年轻的堂叔。他以前就常听人说,有人私砍他家竹子,可母亲怕惹事,总是忍气吞声不予追究,想不到这次竞让他碰上了。他毫不畏惧地冲到堂叔面前,指着堂叔的鼻子大骂:

好啊,你这个贼,竟然偷我家竹子!

他的小同伴也很仗义,跟着他一齐大喊:抓贼呀!抓偷竹子的贼呀!

堂叔恼羞成怒,嘴里大骂遁:你这个小野种,你说谁是贼!而且手持家伙要过来揍他。你就是贼,你就是贼戴春风不但毫不退缩,反而扬起手中

的竹鞭向对方脸上抽去,正好抽在堂叔的脖子上。

堂叔痛得嗷嗷直叫,拼命似地猛扑过来,他这小子,撒开腿在林子里跟堂叔兜开了圈子。堂叔追不上他,只好破口大骂,一直骂到他家门口,还堵在门口跺脚叫骂,骂他是有人养无人教的野种。

戴母是极自爱之人,何曾受过如此的侮辱!何况,她已从春风的小伙伴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心里又急又气。但为了息事宁人,也只好忍气吞声地向堂弟赔礼道歉。戴春风回家后,自然又少不了被其母狠狠地抽打了一顿。不过,这次挨打后,其母又搂着他痛哭了一场,并含泪教导道:儿啊,常言说和为贵,忍为高,我们孤儿寡母惹得起谁啊!这些年,我哪次不是打掉牙和着血吞进肚里?你又何必为几根竹子与人争短论长?你这么大了,还整天给我惹是生非,不求上进,将来叫我依靠谁啊......说到这里,母子二人不由得抱在一起,再次放声痛哭起来。

自父亲去世后,戴春风很少看见母亲流泪。这次母亲的恸哭深深地震撼了他,他开始体会到母亲的艰难,下决心要出人头地,要为母亲争口气。

戴氏11岁入初级小学,改名为戴徵兰。在校四年,成绩依然优良。亦依然不免于母亲之责骂,有时且忍痛责打。据他自己说:我6岁便丧父,自那时直到14岁离开家庭,整整受了10年严格的母教,数百次痛苦的笞楚。

10年之中,受笞楚至数百次之多,可以想见戴氏小时必很任性。据说他小时就刚强好胜,每与群儿嬉戏,常要别人听他摆布,穴之中,人所不敢做的事,他率先为之,以胆力自炫。又喜与人争议是非,他如认为不合理,即遇乡里老者,辞色之间,亦不稍屈。稍长之后,他更憎恶别人以强凌弱,好打抱不平,往往事不干己,强自出头。

这本不算是异常现像,世界许多人物,因其天赋特厚,活力特强,当其童年,大都如此。但由于戴家氏门衰薄,他稍放纵,就会为母亲平添许多烦忧,所以从严管束,不敢稍加溺爱。

1910年,14岁的戴春风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山县独一无二的文溪高小。

文溪高小早年称为文溪书院,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是读书学习的好场所。它坐落在江山县城的文溪河畔。文溪河宽不过五六丈,两岸垂柳依依,河水温和清湛。河心有一八角亭,飞檐碧瓦,小巧精致,上书仰止二字,人称仰止亭,有一红栏小桥将文溪高小与仰止亭相连。文溪的学生常常三五成群地到亭上静读,或观赏对岸的景色。

戴春风报考文溪高小之时,学校出的作文试题为《试各言尔志》。他不假思索,即挥毫成篇,其主题和结论是希圣、希贤、希豪杰。圣人、贤哲、豪杰,正是他的理想,也是他母亲对他所寄予的厚望。文溪的老师和校长见其,,tb年纪竞有如此雄心壮志,便非常赏识他,他一人校即被任命为班长,遗憾的是戴春风入学后的表现却让校长和老师大失所望。他们失望的原因并非其学习成绩不好,而是他太爱惹是生非。

戴春风自幼就爱逞强好胜,交朋结友。在保安村时因戴母管束甚严,他还不敢锋芒太露。如今到了离家100里外的县城住校读书,母亲鞭长莫及,他则如虎归山,如鱼得水了。如同脱缰的野马,本性暴露无遗。

当时在校的住读生很多,而且年龄相差悬殊,大的有二十多岁,小的只有十一二岁。朝夕相处难免发生冲突,而且每次都免不r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每逢此时,也就是戴春风大出风头之际,他身强力壮,又能言善辩,常常以保护神的姿态出现,为弱者打抱不平。许多大龄学生讲理讲不过他,打架也打不过他,于是他渐渐成了许多同学崇拜的老大。

对此,戴春风十分得意。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地位,他每月从家拿到不多的零花钱后,总是邀一大帮同学去下饭馆,而且总是他抢着掏钱请客。时间长了,他与县城里所有的饭馆老板部混熟了,以至他囊中如洗时,也常常可以赊账请客。对此,学校的老师和一些循规蹈矩的同学均对其嗤之以鼻,讥称其为江山浪子。但令他们费解的是,在崇拜戴春风的同学中,居然有许多是品学兼优、性格文静的优秀生。

其实,只要了解了那个特定的时代,也就不难理解了。当时正值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反对帝制、反对封建的革命思潮自然也传到了江山县文溪高小。许多学生跃跃欲试,但又无此胆量。而戴春风则不同,他敢想敢于,而且想怎么于就怎么干,思想颇为开放。当时崇拜他的优秀生中,就有后来成为他忠实部下的周念行、姜绍谟、毛人凤等同学。特别是周念行,他对戴春风说于就干的雷厉风行作风,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变世出奇才,乱世出英雄。此话一点不假。

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许多拥护革命的青年纷纷剪掉拖在脑后的长辫,以示拥护。周念行自然亦跃跃欲试。但其老父担心时局变化,坚决反对他剪辫子,他也不敢据理力争。新学期开学之际,父亲送他回学校,刚到校门口,就遇到剪去辫子的戴春风。帝制都推翻了,你怎么还留着这条封建尾巴?戴春风毫不留情地质问。

我爹不让剪!周念行小声地答道,生怕父亲听见。

哦!老伯您来啦,我来帮您拿包袱。戴春风狡狯地一笑,转身迎上周父,并热情地帮他拎包。

在去宿舍的路上,他边走边刘周父说:老伯,如今我们浙江也革命了,大家都在为慰劳国民革命军,积极捐款,你老人家说,该捐不该捐呀!

该捐,该捐!周父随意答道。

这么说你老同意念行捐款劳军喽!他乘机紧逼。

哦!我,我同意,同意。周父把钱看得重,捐款这种事情,在他看来是拿钱在水上打漂漂,太不合算,但在戴春风的步步紧逼之下,他也只好点头。

正在这时,负责募捐的同学们迎面走来,戴春风忙喊他们说:哎,你们过来,周念行同学要捐款!

周念行一进校门见许多同学都翦掉了辫子,心里就很生父亲的气,如今听见父亲同意捐款劳军,就赌气地把身上所带的15元生活费全部投进了捐款箱。其父站在一旁,心疼得直瞪眼。他正要责怪儿子,只听见咔嚓一声,戴春风不知何时拿来把剪子,冷不防把周念行的辫子剪掉了。没等周氏父子说什么,他早已举着辫子对在场的众多同学况:这下念行同学就是全班第一、全校第一啦!

同学们都冲周念行鼓起掌来。周父见此情况也不好再说什么,气得转身就走。戴春风却急忙把辫子塞在周念行手中说:用纸包好,让令尊大人带回去,交给你妈妈收起来。

此时周念行的心情与其父完全相反,他打心眼里感谢戴春风,自己想干又没有勇气干的事情,戴春风转瞬之间,就全帮他办到了。但是此事传到校长和老师耳中之后,他们却都认为戴春风的这种做法太不像话了,简直是有些欺人太甚。然而,这种不像话

据说有一次历史教员毛英,在课堂讲述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故事,当讲到花蕊夫人无端被射杀时,戴氏忽于座中起立,拍案大骂赵光义混蛋。满堂为之愕然,而他神色自若。

不久,率领学生轰走国文老师一事,更使戴春风名声大震。

一天,上国语课。国语老师为他们讲解《孟子·离娄下》,其中讲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一名句时,老师解释说:孟子此话不对。常言说君在上,臣在下,君高臣卑,不管君主如何对待臣子,做臣子的,都不应当视君如路人,如寇仇。老师这种封建落后的君臣观念立即引起了大部分同学的不满,但是谁也不愿公开指责老师。惟有戴春风,一下课就在教室里人发议论说:老师这讲的是什么课?孟子的主张明明是正确的,他硬说不对,还宣传那套落后的封建思想。这样的人怎能为人师表?依我看应该让他滚蛋。

快算了啊,他总是老师啊,还是给他留点面子吧,周念行悄悄地劝他,在学习上他俩几乎总是并列前茅,但在处理问题上,周念行却比他慎重得多。

那怎么行?如今已经是民国了。学校聘用这种保皇思想严重的教员,岂不是误人子弟说到此,他立即跳到凳子上,向所有的同学发问:你们说,该不该让这样的老师滚蛋

应该,应该,有十几个同学连声附和。

那好,同意让他滚蛋的到我这里来签名于是戴春风领着同学们三番五次地签名上书,要求学校解雇国文老师。校方见戴春风聚众闹事,非常反感,但又怕承担保皇派的罪名,不得不将那国文老师辞退。

从此,戴春风在校长和老师们心目中的形像更坏了,但在同学云的地步。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夕阳已渐渐落入了远处的山峦。清湛的文溪河水映满了五光十色斑驳陆离的晚霞,一阵清风徐徐吹过,河水顿时波光粼粼,熠熠生辉。此时,周念行一人独自坐在水天浑然相融的仰止亭中潜心读书。远远看去,他就像置身于绚丽的油彩画中一般。

嗨!书呆子!你一个躲这里看什么好书?不知何时,戴春风带着两三个同学悄悄地来到他的背后,一把抢去了他手中的《诗经》。

周念行冷不防被他们吓了一跳,不满地去追打夺书的同学,那f司学故意在亭内兜着圈子,笑着逗他:有本事你抓住我呀!

于是几个人在亭内和小桥上追逐嬉笑,打打闹闹;最后《诗经》落在r戴春风的手上,他趁周念行等几人正笑着扭成一团之际,便反剪双手学着老夫子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突然,一阵莺莺燕燕的笑语从对岸传来。原来河对岸正有几个少女在洗衣物。她们不知是因为看到学生打闹得有趣,还是觉得戴春风的怪模怪样好笑,总之一个个笑得蹲在河边直不起腰来。姑娘们的笑声打断了学生们的嬉闹,瞧!她们是笑我们呢!一个同学见浣衣女们正笑着冲这边指点。

她们呀,可能早就在欣赏我们的书呆子呢?戴春风继续拿周念行开玩笑。

那有什么?既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么翩翩少年?淑女也能爱嘛!一个同学不乏幽默地打趣。

瞧!她们一个个巧笑情兮,美盼兮,不知我们的书呆子看中哪一个?另一个同学也抢白说。

于是嬉笑着,拎起衣物就跑。遗憾的是,她们可能都是新缠足不久的少女,跑起来一拐一跛的,样子十分难看。

你们看中了你们就求吧。瞧她们那副走路的样子,有多丑,周念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真可惜!好端端的女子硬是把脚绑成那个样子。这习俗不改,真不知糟踏多少女子!戴春风突然变得异常严肃起来。他习惯地抿着嘴,微微仰歪着脑袋,沉思片刻,猛地转身对身边的几个同学说:哎!我们来组织一个取消缠足恶习的社团,帮助女子摆脱出来。你们以为如何?!

我赞成,只要你带头,我们就跟着干!

我们可以分头组织同学,利用假期到处去搞宣传。对!现在封建帝制推翻了,缠足的恶习也该废除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示赞成,并很快地在全校组织了一

个以戴春风为社长的青年社。该社的宗旨主要是宣传男子剪发,女子放足。此后很长一段时问内,青年社的学生们一到假期就分散到各地宣传、讲演,号召民众破除封建的陈规陋习。青年社的同学都非常佩服戴春风。他不但胆子大,口才好,而且组织能力极强。每次下乡宣传时,他都要先召开个社员会,讲清宣传的意义。下乡后,他总是带头演讲。当时他阅读了一本名《神州光复志》的演义小说,那是一本揭露晚清王朝腐朽黑暗,并宣传孙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进步书籍。戴春风读后,立即学以致用。每次演讲,他除了宣传剪发、放足外,还大讲特讲封建王朝的腐败和中华民国的优越、辛亥革命的伟大。他声音洪亮,情绪激昂,给当时的听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文溪高等小学,在当时,为江山全县师资设备最佳学校,优秀少年,皆荟储于此。与戴氏先后同学,以后并与他同事者,有周念他有很多同窗同乡,时常追述往事,使吾人对于他在文溪时代一般情形,获得较多亦较真实的资料。

戴氏在文溪高小,仍如在仙霞初小,善读书,而不甚用功。

尽管如此,多数同学仍喜爱他,因他为人坦率而热忱。譬如他爱管闲事,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如别人能指出他的错误,虽责怪他,亦不在意。他常喜逞口舌之能,若是理屈,他亦能坦然认错。他和任何人都可相处,即偶有争执,从不宿怨。如别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尽心尽力。

在生活方面,是最能表现戴氏之豪爽性格的。他喜爱交结朋友,用钱非常慷慨,交际应酬之阔,从不占人便宜。因此,他虽非富有,而每季费用,常比别人为多,钱到手,即花尽,乃至借债,亦所不计。传说当时江山城内所有菜馆,无一家他不曾光顾,亦无一家不曾欠账。但他很守信用,无论所欠银钱,所借他人衣物,到时必定归还。

4.跨越三片石

转眼第二学年即将结束了。周念行总觉得在文溪高小按部就班地读四年实在是有些浪费时间,他打算在暑期去报考衢州第八中学,很想拉着戴春风一起报考。但戴春风听后却连连摇头说:不!我要考就考省立第一中学。

到杭州去上学?那离家多远啊

远?将来总得离家外出的呀!常言说大丈夫理当立功异域,不当株守田园、老死牖下!

可省立第一中学是很难考上的,全省的高小学生,谁不向丰

所以我才要踏踏实实地在文溪读完四年高小才去考嘛!

周念行见说服不了他,只好依依不舍地说:我预祝你将来考上省立一中。只是我们以后就很难见面了。

戴春风也有些依依不舍地说:以后见面的机会可就少啦!接着,他突然若有所思地说:是啊,你要走啦,我们何不一道去游游江郎山和仙霞岭?否则,我们日后就很难再聚在一起啦这主意不错。一放暑假我们都先不要回家,一起游览一下名胜。我们分头去邀几个同学。反正这一路上都有同学,我们不用住店。周念行也高兴起来。

对,我们第一天可到石门镇,游灵石庙和江郎山,夜里可宿在王继祖同学家;第二天到峡口镇,可以在姜绍谟或徐昌俊同学家吃饭、住宿,游历毛大仙殿;第三天到保安,住在我家,然后我带你们去游仙霞岭......一提到结伴游山玩水,戴春风的兴趣就来了,脑子里立即勾画出了游玩的路线。

一放暑假,戴春风、周念行即邀了王继祖、姜绍谟、姜超岳、毛人风等六七个同窗好友一同出游。临走时,除毛人凤因事未能成行外,其他同学均如约前往,而且刚出校门便又添了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年仅11岁的王蒲臣。

王蒲臣是刚考入文溪的新生,因年龄最小,常被老同学和年长的同学欺负。每次有人欺负他,戴春风总是挺身而出,为他抱不平。所以王蒲臣把他视为自己的保护伞,总爱跟在他屁股后面跑。这次戴春风等出游,并未邀他,可他得知后,硬是要跟他们走,戴春风等人也只好把他捎带上。一路上大家逗弄他说:走不动可不准哭脸。要是哭脸,我们就把你放在那三片石上,让你永远下不来!三片石即江郎山,距江山县城约50余里,山上有三片高耸人云的巨石,自西而东成川字形排列,石高二三百米,站在江山县城的南门口,即可看见被云雾缭绕着的时隐时现、雄伟壮观的三片石。周念行、王蒲臣等虽住在江山县,天天能看见这三片巍峨那峙的巨石,但谁也没爬到过山巅,因此攀登此山均乃神往已久。头天下午,他们步行到了石门镇,游历了一下近处的石灵庙之后,天色已晚。第二天一大早,戴春风建议趁着清晨气候凉爽,去攀登江郎山,伙伴们一听,无不拍手赞成。大家匆匆吃了几口早点,便连蹦带跳地往江郎山出发。

山下部分道路尚算平坦,有一石板小路倾斜而上。越往上道路越崎岖狭窄,过了山腰再往上,简直无路可走。他们不得不攀枝附壁?缓缓而行。快至山顶时,一巨石耸立眼前,石旁临悬崖绝壁处有一仅容一人的羊肠小道。戴春风牵着年仅11岁的王蒲臣,紧贴石壁侧身而过,姜绍谟等同学也一个个紧跟其后走了过去。惟独周念行望着脚下深不见底的悬崖绝壁吓得双腿发抖,说什么也不敢挪步。戴春风又重新过来,牵着他,让他闭上眼紧贴石壁,缓缓而过。

走过了这小段险路,周念行还不敢睁开眼睛。戴蠢风见前面已无危险,便松开手,说:好啦,睁眼吧!可他话音未落,突然一声巨响,吓得周念行妈呀!一声,紧贴石壁,差点哭出声来。直到大伙忍不住放声大笑,他才意识到是小淘气王蒲臣故意放了个爆竹吓唬他。他气得转身去抓王蒲臣,戴春风笑着拦住他说:谁要你那么胆小?连蒲臣都不如。应该罚你才对!

对!应该罚他,罚他!大家说笑着继续往山顶爬。大家说怎么罚他?

罚他请客!不!罚他再走个来回!。

罚他为这次游江郎山做首诗。他不是我们学校有名的才子吗?

这主意不错。念行,你就以眼前的景色做首诗吧!

周念行出身书香门第,古书读得多,做诗可难不倒他。他也不推辞,只是笑着看看四周林立之怪石,高耸之山峦,以及山下那莽莽苍苍的云海树涛,便脱口吟诵道:

立石平如削,烟霞可接天。登临多快意,佳景盈大干。好!念行不愧是我们文溪的才子!戴春风连连鼓掌叫好,伙

伴们也连声附和,把周念行夸得满面通红。周念行黼映地说:我这算什么?哪比得上春风那篇希贤、希圣、希豪杰的文章?连校长都称赞春风的豪情壮志呢!

我那文章只是说说自己心里话罢了。孟子日:人皆可以为尧舜。我江山县地灵人杰,又为何不能希贤、希圣、希豪杰?......戴春风一手叉腰,一手往山下一指,满怀豪情地说着,那口气,那神态,那气魄,大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概......

日后,成为戴笠部属的周念行、姜绍漠、王蒲臣等人,一提起戴笠少年时期,总忘不厂江郎山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