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的用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1:13:45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 Merr. et Perry的花蕾.亦名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味辛, 性温.入胃、脾、肾经.功能: 温中、暖肾、降逆.主治: 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内服: 煎汤, 2~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及少量α-与β-丁香烃(Caryo- phyllene);其次为葎草烯(Humulene)、胡椒酚(Chavicol)、α-衣兰烯(α-Ylangene).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生物, 皆为黄酮甙元, 其中两种为鼠李素(Rhamnetin)及山萘酚(Kaempferol);另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等.
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在试管内, 丁香对葡萄球菌和结核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丁香水煎剂及粉末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其抗菌作用且不受加热的影响.实验证明: 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炭疽、副伤寒、痢疾、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的抗菌能力强於丁香.体外试验证明, 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炭疽、副伤寒、痢疾、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 丁香油与丁香酚在1:16 000~1:64 000时, 可完全阻止布氏的发育;在1:8 000时则可完全抑制鸟型结核的发育;在1:2 000~1:8 000浓度时,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痢疾、大肠、变形、结核均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 丁香对流感病毒 PR8 株病毒有抑制作用.
丁香的水、醇及乙醚浸出液和其挥发油, 对致病性真菌均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低浓度浸出液对许兰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 丁香油及丁香酚在1:8 000~1:16 000浓度时, 对多种毛癣菌、黄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有抗菌作用.
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丁香为芳香健胃剂, 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研究表明: 丁香浸出液有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 其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与乙酰胆碱不同, 前者刺激分泌的胃液酸度高, 消化力较强, 而后者刺激分泌的胃液酸度低, 消化力较弱.丁香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似与胆碱能神经参与有关, 因该作用可被静脉注射阿托品所阻抑.丁香酚乳剂亦可使胃黏液分泌显著增加, 而酸度不增强.丁香油的作用稍差.连续应用可使黏液耗竭, 而只分泌非黏液性的渗出物.
实验表明: 丁香水提取物灌胃, 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和大鼠盐酸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醚提取物灌胃, 可明显抑制消炎痛加乙醇诱发的小鼠胃溃疡及盐酸引起的大鼠胃溃疡.
丁香水煎剂灌胃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胃排空及未尝墨汁推进率;醚提取物灌胃能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水提取物灌胃能明显抑制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但亦有报告认为, 水煎剂对两种腹泻模型仅有对抗倾向而无明显影响.
丁香醚提取物有明显促进麻醉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 并可维持2小时.
3. 驱虫作用 在试管内, 丁香乙醇浸剂、水煎剂及丁香油可将猪蛔虫麻痹或杀死.丁香油 0.5~1.0g/kg给感染蛔虫的狗口服, 能使其排出蛔虫, 且无副作用.但剂量加大至5g/kg时, 则引起呕吐, 驱虫效力降低.丁香油较水煎剂为优.
4. 其他作用 丁香油酚给家兔静脉注射, 能产生麻醉、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和明显的抗惊厥作用.丁香油酚能强烈抑制体外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少量丁香油滴入龋齿腔, 既有消毒作用, 亦能破坏其神经, 从而减轻牙痛.丁香还能引起子宫收缩.
丁香油能有效抑制由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 尤其对AA诱发的聚集抑制最强.丁香油的抑制聚集过程似乎是通过减少血小板凝集素(TXB2)形成的.
丁香醚提取物或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 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痛觉反应潜伏期(热板法)或显著减少醋酸刺激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偏头痛 细辛0.9g, 公丁香3粒, 瓜蒂7个, 赤小豆7粒, 冰片0.2g, 麝香 0.1g, 共为细末, 取黄豆大药末放入患侧鼻腔, 治疗偏头痛, 疗效较好.[陕西中医 1983;4(6): 15]
2. 治疗急性胃肠炎 吴萸子30g, 丁香6g, 胡椒30粒, 共研细粉, 每次1.5g, 调适量凡士林敷脐部, 每日换药1次.一般外敷1~2次可痊愈.[新中医   1974;(1): 41]
3. 治疗泄泻 丁香25个(约2g)、草果1枚(约4g), 打碎, 分别炒焦黑存性并研细末, 白面粉250g 炒至焦黄, 加入食糖200g, 乘热在锅内搅匀, 成颗粒状, 每次2~3匙, 小儿酌减.治疗180 例, 痊愈144例, 有效27例, 无效9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8): 29]
4. 治疗妊娠呕吐 丁香15g, 半夏20g, 共为细末, 以生姜30g 煎浓汁调成糊状, 取适量涂敷脐部, 胶布固定.1日后呕吐渐止, 再敷3日纳食如常.[中级医刊 1987;22(10): 44]
5. 治疗小儿泄泻 丁香30g, 荜拨10g, 胡椒、肉桂、吴茱萸各5g, 车前子(炒)20g, 共研细末, 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00~300mg, 置脐窝内, 胶布固定, 1~2天换药1次, 治疗小儿泄泻, 疗效较好.[广西中医药 1988;11(1 ): 13]
6. 治疗青光眼 芦荟50g, 丁香50g, 黑丑50g, 磁石100g, 共研细末, 混匀装入空心胶囊内, 每日早晚各3~5粒(重2~4g), 饭后1小时服用.治疗71只眼, 显效51只, 进步7只, 无效13只.对降低眼压, 缩小瞳孔, 恢复视力有良好作用.[河南中医 1983;(4): 33]
7. 治疗鼻息肉 苦丁香、细辛、苍耳子、辛荑各6g, 僵蚕9g, 共研细末, 加冰片0.5g, 顽固性鼻息肉可再加硇砂3g.用时以本药少许吹撒於鼻息肉处, 每日2次.对息肉深者用少许脱脂棉蘸药塞放於息肉处, 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