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何不怕超级大盘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20:25

香港为何不怕超级大盘股

 2011年10月15日 11:06  

  晨报记者 张佳昺

  A股跌跌不休,不断扩容的新股成了“过街老鼠”,新股发行造成的市场资金缺血被视为A股疲软的重要原因。 “停发新股”,成了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投资者最渴盼的政策利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何在一江之隔的香港股市从未有这等新股恐惧症?

  打新手续费制约散户

  在港股市场,虽然不乏专业的“打新一族”,但他们要收敛许多原因很简单,在港股打新,不似A股零成本。

  在香港,个人投资者可以使用白表和黄表两种申请表来认购新股。通过白表申请没有任何手续费,但缺点是收到的是通过邮寄的实物股票,必须存入证券公司才能交易,所以新股上市首日往往无法抛售,对专业“打新一族”而言,晚一天抛售意味着多一天风险;至于黄表,由于通过证券公司进行,所以新股上市首日可以确保抛售,不过代价是证券公司一般要收取100港元/次的手续费。这意味着,若打新未获分配新股,那就将直接出现亏损。因此,香港的“打新一族”一般不会逢股必打,而是会精挑细选,这也造成热门新股和冷门新股的认购倍数差距极大。

  不对称中签率制约大户

  在香港新股市场,真正制约大资金不要沉迷于“打新”的,还是其迥异于A股的不对称中签率分配制度。

  在A股打新,资金量越大优势越明显在中签率恒定的情况下,资金量越大意味着中签新股的概率和数量越大,虽然此前新股改革后有了认购上限,但是对于手头有数百万至数千万元的打新者,制约很小。正因此,有大把资金一旦遇上行情不好就撤离到新股市场博取打新的稳定收益。

  但是,港股则不同,资金量越大,反而“越吃亏”。以港股今年上市的金盾控股为例,其总计获得79.2倍的超额认购,绝对算得上是今年的大热门。此股最低认购4000股,在新股发行中共有545人选择认购4000股,其中有273人获分配4000股,即545人的中签率是50.09%;此外有 111人选择认购8000股,其中78人获分配4000股,中签率一下子锐减至35.14%。显然,上述分配遵循认购越多,中签率越低的原则,至于84位认购1224.8万股的打新“顶级”大户,每人仅获分配52.4万股,此外84人中的有75人再额外获分配4000股,他们的中签率低至4.31%。

  从以往惯例看,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尤其是“中资股”,在上市时为了广结善缘,甚至会有“一人一手”的分配制度,确保所有打新者都能获分配一手新股,然后再就剩下的新股按照认购资金量越大中签率越低的原则分配,这意味着大户的劣势更明显。

  国际配售避免抽血

  在港股上市的新股,绝不是仅仅从香港的投资者那里获得融资。事实上,香港上市的许多新股尤其是融资规模较大的新股都有一个“全球发售”的过程,包含了香港本地“公开发售”和“国际发售”两部分。此前说到的无论是散户还是大户的“打新”,都属于“公开发售”环节下的,而香港新股上市认购的主力,则是“国际发售”环节尤其是那些散户兴趣有限的冷门新股。

  比如今年另一只热门股高鑫零售,在未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总计融资79.65亿元,是近期仅次于中信证券(11.88,0.03,0.25%)(600030,股吧)的第二大融资大户了。虽然由于“公开发售“环节认购踊跃从而触发了回拨机制,但即使这样也不过占了全球发售的18.7%,高达81.3%的新股是通过国际发售环节直接交由那些大基金认购的。

  综上所述,A股虽然有着上亿投资者,但终究只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市场。一旦出现巨无霸新股或者新股潮,所有融资压力必须由本地投资者独立承担。而港股在本地的投资者至多百万,但却是一个国际市场,有包括欧洲、北美和亚太的国际投资者来共同承担新股的“融资压力”,这自然使港股在新股发行上的承受能力要大于A股市场,香港本地投资者也从来不会为所谓“超级大盘股”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