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最大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56:57
金庸的迷药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7-16 15:18  责任编辑: 苏向东
目前正在播出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与之前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相比,处于一个不咸不淡的尴尬状态,这多少反映了大众对金庸作品兴趣的下降。过去,金庸是神、是神话,对金庸作品也极力维护,而现在,张纪中想挨板砖,却都无人应和。
经历多年金庸热之后,大众对金庸的认知现在应该比较趋于理性了。
尽管曾有一段时间,金庸被捧成大师,甚至是国学大师,金庸作品也被当做最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影响,被独尊的金庸,他的破绽、他的不足也被更多人认识。现在与十多年前,王朔对金庸批判时的环境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与当年《笑傲江湖》热播更空前热议时相比也有很大不同。现在是一个可以轻松拆解金庸的时候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金庸小说没什么推崇,金庸小说最大的特点或是最大的目的就是吸引读者,甚至是使读者上瘾。而为了这一目的金庸采取了诸多手段。
神功主义是金庸小说中的重要价值观,只要拥有了武功秘笈,或得到高人指点,一个人就可如高铁般的速度增进武功。于是,金庸创造了九阴真经、九阳真经、葵花宝典等神功秘笈。而且,一些人物小时候往往会因祸得福,天生就拥有奇特的身体,误食了一些怪物也使人天生就拥有了超人功力。此外,高人还可以输送内力。金庸将迷信、神怪、大量似是而非的东西拼凑在一起,而他提供的实际上就是一剂迷魂汤而已。
金庸表面上强调侠义,强调人格价值,但小说中却处于攀龙附凤。金庸对帝王、对权贵、对历史名人的喜爱是十分突出的。于是,他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大多与帝王相交相好。比如,萧峰是辽帝的兄弟,也是金创始皇帝的哥们;郭靖是成吉思汗的女婿;陈家洛是乾隆的同父异母兄弟;张无忌的朋友中包括了朱元璋、常遇春;韦小宝则是康熙的玩伴,公主的男宠,还与俄女皇有一腿。与此同时,金庸还拉大旗做虎皮,比如,把全真派当成武功派别,把明教变成对抗正统武材的武功大门派,把大理段氏也变成武功高手。金庸对野史的兴趣肯定是超过正史的。于是,金庸小说中,乾隆的身份之谜被金庸津津乐道成了《书剑恩仇录》的重要内容,而崇祯断臂公主也成了个性怪僻的女侠出现在《鹿鼎记》中。金庸将不少历史进行儿戏般的篡改,于是,许多历史完全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完成的。最突出的就是韦小宝,他擒鳌拜,平三藩,与沙皇签订了合约,一个人把康熙早年的功绩全干了。
金庸之所以采取这种写作方式,完全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金庸的功力就是能将这些七荤八素的东西再注入一些儒、道、佛、禅,中国文化皮毛进行混合,最终就形成了金庸大补丸。
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鹿鼎记》,这是他最后的集大成作品,也是最成熟、最赤裸地展示金庸读者第一功利思想的作品,韦小宝体现了许多中国人的梦想。这些梦想包括不学无术却可平步青云,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花钱如流水,娇妻美妾成群,搞小聪明就能成功,靠谎言就能立业。对于大多数市井读者,这样的人物当然会让他们兴奋,让他们向往,让他们如吸食鸦片一样沉迷于其中。
所以,金庸小说的最大目的就是投其所好,这种投其所好是一种无条件的、没标准的,更没什么批判可言。人们常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作品。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解读呢?金庸对读者的满足,反过来也使读者奉金庸为神明,进而达到了一种金庸崇拜、金庸迷信。不少人说,金庸小说最能反映中国文化,那么,这种文化、这种趣味到底有多少价值,又有多少毒性呢?至少,李敖称之为伪善,王朔的反应是不屑。面对金庸,现代人是否应该有一种起码的清醒与理性呢?

目前正在播出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与之前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相比,处于一个不咸不淡的尴尬状态,这多少反映了大众对金庸作品兴趣的下降。过去,金庸是神、是神话,对金庸作品也极力维护,而现在,张纪中想挨板砖,却都无人应和。
经历多年金庸热之后,大众对金庸的认知现在应该比较趋于理性了。
尽管曾有一段时间,金庸被捧成大师,甚至是国学大师,金庸作品也被当做最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影响,被独尊的金庸,他的破绽、他的不足也被更多人认识。现在与十多年前,王朔对金庸批判时的环境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与当年《笑傲江湖》热播更空前热议时相比也有很大不同。现在是一个可以轻松拆解金庸的时候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金庸小说没什么推崇,金庸小说最大的特点或是最大的目的就是吸引读者,甚至是使读者上瘾。而为了这一目的金庸采取了诸多手段。

神功主义是金庸小说中的重要价值观,只要拥有了武功秘笈,或得到高人指点,一个人就可如高铁般的速度增进武功。于是,金庸创造了九阴真经、九阳真经、葵花宝典等神功秘笈。而且,一些人物小时候往往会因祸得福,天生就拥有奇特的身体,误食了一些怪物也使人天生就拥有了超人功力。此外,高人还可以输送内力。金庸将迷信、神怪、大量似是而非的东西拼凑在一起,而他提供的实际上就是一剂迷魂汤而已。
金庸表面上强调侠义,强调人格价值,但小说中却处于攀龙附凤。金庸对帝王、对权贵、对历史名人的喜爱是十分突出的。于是,他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大多与帝王相交相好。比如,萧峰是辽帝的兄弟,也是金创始皇帝的哥们;郭靖是成吉思汗的女婿;陈家洛是乾隆的同父异母兄弟;张无忌的朋友中包括了朱元璋、常遇春;韦小宝则是康熙的玩伴,公主的男宠,还与俄女皇有一腿。与此同时,金庸还拉大旗做虎皮,比如,把全真派当成武功派别,把明教变成对抗正统武材的武功大门派,把大理段氏也变成武功高手。金庸对野史的兴趣肯定是超过正史的。于是,金庸小说中,乾隆的身份之谜被金庸津津乐道成了《书剑恩仇录》的重要内容,而崇祯断臂公主也成了个性怪僻的女侠出现在《鹿鼎记》中。金庸将不少历史进行儿戏般的篡改,于是,许多历史完全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完成的。最突出的就是韦小宝,他擒鳌拜,平三藩,与沙皇签订了合约,一个人把康熙早年的功绩全干了。
金庸之所以采取这种写作方式,完全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金庸的功力就是能将这些七荤八素的东西再注入一些儒、道、佛、禅,中国文化皮毛进行混合,最终就形成了金庸大补丸。

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鹿鼎记》,这是他最后的集大成作品,也是最成熟、最赤裸地展示金庸读者第一功利思想的作品,韦小宝体现了许多中国人的梦想。这些梦想包括不学无术却可平步青云,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花钱如流水,娇妻美妾成群,搞小聪明就能成功,靠谎言就能立业。对于大多数市井读者,这样的人物当然会让他们兴奋,让他们向往,让他们如吸食鸦片一样沉迷于其中。
所以,金庸小说的最大目的就是投其所好,这种投其所好是一种无条件的、没标准的,更没什么批判可言。人们常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作品。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解读呢?金庸对读者的满足,反过来也使读者奉金庸为神明,进而达到了一种金庸崇拜、金庸迷信。不少人说,金庸小说最能反映中国文化,那么,这种文化、这种趣味到底有多少价值,又有多少毒性呢?至少,李敖称之为伪善,王朔的反应是不屑。面对金庸,现代人是否应该有一种起码的清醒与理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