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的由来—西北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9:08
甘肃省▲

  简称甘或陇。在我国西北部。西夏在其境内以甘(治今张掖),肃(治今酒泉)二州置甘肃监军司,取二州首字为名。宋至元时改设甘肃行省。清置甘肃省。因省境大部在陇山之西,古代又称为“陇西”或“陇右”,故简称“陇”。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在我国西北部。十三世纪中叶元朝以西夏故地,即东起河套,西包河西地区置西夏中兴行省。旋又取夏地安宁之意,改称宁夏行省。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改为今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青海省▲

  简称青。在我国西部,长江、黄河上游。因境内青海湖而得名。青海古有西海、迁海等名称,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唐、宋为吐蕃地,明为西番地,清雍正间于原属甘肃省的西宁府(今西宁市)设西宁办事大臣。1912年改设青海办事长官。1915年改置甘边宁海镇守使,管辖青海地区。1928年设青海省。

  陕西省▲

  简称陕或秦。在黄河中游。陕西,是以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作为区分定名的。古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因而后人称陕陌以东地区为陕东,以西地区为陕西。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宋置陕西路,明置陕西布政使司,清置陕西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新。在我国西北部。从公元前一世纪起,西域地区成为汉王朝的一个组成部分,汉唐皆设有都护府正式行使国家权力。到清乾隆时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这一区域对清朝而言,却是新开辟的疆土,故习惯上称为“新疆”。光绪十年(1884年)改建为新疆省。1955年改为自治区。

  阿克苏市▲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0.2°,北纬41.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南麓。1913年置阿克苏县,1983年设市。阿克苏系维吾尔语,意为“白水”。

  温宿县▲

  位于东经80.2°,北纬41。 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汉为温宿国地,1884年置温宿直隶州,1902年设温宿县。取古国名为县名。系突厩语,“白水”之意。一说为的音译,意为“十水“。

  沙雅县▲

  位于东经82.8°,北纬41。 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光绪二十八年置沙雅县。一说“沙”是对部落首领的称呼,“雅”有轸恤、怜悯的意思。

  拜城县▲

  位于东经81.8°,北纬41。 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光绪八年置拜城县。拜系维吾尔语“富”之意。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阿瓦提县▲

  位于东经80.3°,北纬40.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1930年置阿瓦提县。源自古代伊朗语,为“繁荣”之意。

  库车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2.9°,北纬41.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光绪九年置库车直隶州,1913年置县。库车系古代龟兹语。意为“龟兹人的城”。

  柯坪县▲

  位于东经79.0°,北纬40.5°,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1914年设柯坪县佐,1930年升县。柯坪,传说为“洪水”或“地窝子”之意。

  新和县▲

  位于东经82.6°,北纬41.5°,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南麓。1930年置托克苏县,1941年改为新和县,寓意吉祥。

  乌什县▲

  位于东经79.2°,北纬41.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1913年置县。乌什,系突厥语,意为“物之顶端”,因境内乌赤山而得名。乌什与乌赤同源。

  阿勒泰市▲

  位于东经88.1°,北纬47.8°,在新疆维吾尔自泊区北部,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1953年设县,1984年改市。县因阿尔泰山而得名,曾称金微山和金山。阿尔泰系蒙古语和突厥语,意为“金子”,因此山产金,故名。

  青河县▲

  位于东经90.4°,北纬46.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东邻蒙古人民共和国。1933年设青格里河设治局,1941年改为青河县。县因青格里河而得名。

  吉木乃县▲

  位于东经85。 8°,北纬47.4°,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西邻哈萨克斯坦。1930年升县佐为吉木乃县。

  富蕴县▲

  位于东经89.4°,北纬47.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1941年改可可托海县(可可托海系突厥语“蓝色河弯”)为今县。县名因地下蕴藏丰富宝藏而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布尔津县▲

  位于东经86.9°,北纬47.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北邻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人民共和国。1919年升县佐为布尔津县。县因布尔津河而得名。

  福海县▲

  位于东经87.5°,北纬47.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1942年改布伦托海县为今县。县因布伦托海(湖)而得名,取意吉祥。

  哈巴河县▲

  位于东经86.4°,北纬48.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西邻哈萨克斯坦。1930年升县佐为哈巴河县,县因哈巴河而得名。哈巴,系蒙古语,意为“鳑鮍”(即五道黑)鱼,指一种小鱼,因此河产此鱼,故名。

  阿图什市▲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76.1°,北纬39.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南麓。1938年设阿图什设置局,1942年改县。阿图什,系突厥语,据《突厩语词典》,为“桧柏”。

  阿合奇县k▲

  位于东经78.4°,北纬40.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帕米尔北部。1938年置设置局,1944年改县。阿合奇,系柯尔克孜语,意为白芨芨草,固其地生此草,故名。

  乌恰县▲

  位于东经75.1°,北纬39.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帕米尔北部.1913年置乌鲁克恰提分县,1938年置县,简称乌恰县。乌鲁克恰提,系柯尔克孜语,意为“大山峡”。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阿克陶县k▲

  位于东经75.9°,北纬39。 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帕米尔北部。1955年设县。阿克陶,系柯尔克孜语,意为白山,因境有白色雪峰得名。

  安康市k▲
  位于东经109.0°,北纬32.6°,在陕西省南部。清设安康县。据《舆地纪胜》载:金州(旧安康县地)有“安康石”。县应以安康石而得名。1987年设市。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岚皋县▲

  位于东经108.9°,北纬32.2°,在陕西省南部,南邻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1917年置岚皋县。以县临岚河,故名。

  旬阳县▲

  位于东经109。 3°,北纬32.8°,在陕西省东南部。秦置洵阳县。因在洵水之阳,故名。1964年改为旬阳。

  紫阳县▲

  位于东经108.5°,北纬32.5°,在陕西宵南部,南邻四川省。明设县。据《陕西通志》:“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张平叔)所居,称为紫阳洞。县名本此。”

  平利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9.3°,北纬32.3°,在陕西省东南部。唐武德元年(618年)设平利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刘昫云,县本治于平利川,唐因以名县。”

  石泉县▲

  位于东经108.2°,北纬33.0°,在陕西省南部,汉江沿岸。西魏置石泉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县北石泉为名”。另《读史方舆经要》:“石泉在县治南。”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镇坪县▲

  位于东经109.5°,北纬31.8°,在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1920年由平利县析置镇平县。因镇为名。

  白河县▲

  位于东经110.0°,北纬32.8°,在陕西省东南部。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白河县。以白石河为名。

  汉阴县▲

  位于东经108.5°,北纬32.8°,在陕西省南部。唐置汉阴县。因县治在汉江之南,故名。

  宁陕县▲

  位于东经108.3°,北纬33.3°,在陕西省南部,秦岭南坡。清设宁陕厅。1913年设宁陕县。寓陕西安宁之意。

  白银市▲

  位于东经104.2°,北纬36.5°,在甘肃省东部,黄河北岸。1985年以兰州市的白银区和皋兰、靖远两县部分地区设立白银市,原为白银厂,曾以产白银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靖远县▲

  位于东经104.6°,北纬36.5°,在甘肃省东部,东北邻黄河。明置靖虏卫,清改靖远县。靖远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下来”之意故名。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景泰县▲

  位于东经104.0°,北纬37.1°,在甘肃省中部偏北,黄河北岸。1913年置红水县,1933年改今名,寓意吉祥。

  会宁县▲

  位于东经105.0°,北纬35.6°,在甘肃省东部,祖历河上游。金置西宁县,明改为会宁县。据《甘肃新通志》,北周置会州,因北周太祖曾于此地胜利会师而得名。

  宝鸡市

  位于东经107.1°,北纬34。 3°,在陕西省渭河平原西端。唐置宝鸡县。据《元和郡县志》:“以昔有陈宝鸡鸣之瑞,故名之。”据《读史方舆纪要》:陈仓山在“县东南四十里,一名鸡峰山,山上石类山鸡”。1949年设市。

  岐山县▲

  位于东经107.6°,北纬34.4°,在陕西省关中西部,渭河中游。隋置岐山县。据《寰宇通志》:岐山县“因山名”。并说:“岐山在岐山县东北十里,山有两岐,故名”。

  凤翔县▲

  位于东经107.3°,北纬34.5°,在陕西省关中盆地。唐设凤翔县。据《陕西通志》:“《雍胜略》云,至德初置凤翔府,取凤鸣岐山之义”。

  扶风县▲

  位于东经107.8°,北纬34.3°,在陕西省中西部。唐贞观八年(634年)置扶风县。据《元和郡县志》:“扶风所以扶助京师行风化也。”

  千阳县▲

  位于东经107.1°,北纬34.6°,在陕西省关中西部,千河上游。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阳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在□山之阳为名。”1964年简化为千阳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眉县▲

  位于东经107.7°,北纬34.2°,在陕西省西部。秦置郡县,因古郧邑为名。1964年简化为眉县。

  太白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7.3°,北纬34.0°,在陕西省西南。1961年设县,以太白山为名。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陇县▲

  位于东经106.8°,北纬34.9°,在陕西省渭河支流千河上游。西魏置陇州。因陇山而得名。1913年改县。

  麟游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7.8°,北纬34.6°,在陕西省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隋置麟游县。据《元和郡县志》:“本杜阳县地,隋于此置西麟州,营仁寿宫。义宁元年,唐高祖辅政、废宫。是年获白麟于宫,因置县。”麟游县名以此。

  凤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6.5°,北纬33。 9°,在陕西省中部,嘉陵江上游。西魏置风州。据《元和郡县志》:凤州“因州境有□鷟山为名。”明改凤县。

  博乐市▲

  位于东经82.0°,北纬44.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艾比湖西。1920年置县,1985年改市。县名源于博尔塔拉河名。博尔塔拉,为蒙古语,意为“灰白色的草原”。

  精河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2.9°,北纬44。 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精河直隶厅,1913年置县。县因精河得名。精,据《西域同文志》,系“准语”,“蒸甑”之意。

  温泉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1.1°,北纬44.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宁市西北。1934年置温泉县。温泉,系蒙古语“阿日相”的意译,因县多温泉,故名。

  昌吉市▲

  位于东经87.3°,北纬44。 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乾隆三十八年置昌吉县,1983年改市。昌吉,据《西域水道记》系准噶尔蒙古语“场圃”之意。

  阜康市k▲

  位于东经87.9°,北纬44.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天山北麓。清乾隆四十一年置县。取物阜民康之意。1992年设市。

  米泉市▲

  位于东经87.7°,北纬43.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乌鲁木齐市北。1928年设乾德县,1953年改米泉县。因此地多泉,又盛产水稻,故名。1996年设市。

  奇台县▲

  位于东经89.5°,北纬44.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乌鲁木齐市东。清乾隆四十一年置县。据传,建县时,四十里内凿井无水,故名奇台。

  玛纳斯县▲

  位于东经86。 2°,北纬44.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准噶尔盆地南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置县。玛纳斯县,因玛纳斯河而得名。据《西域水道记》,系蒙古语“巡逻者”之意。

  吉木萨尔县▲

 位于东经89.1°,北纬44.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8年)置济木萨县丞,1953年改今名。“吉木”系唐代在此所设“金满”县的译音,“萨尔”为突厥语“城”之意。

  呼图壁县▲

  位于东经86.9°,北纬44.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1918年置县。《西域同文志》作“胡图克拜”,为“准语”“吉祥”之意。一说系蒙古语“多鬼的地方”之意。县因河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位于东经90.3°,北纬43.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天山北麓。1920年置木垒河县,1954年改今名。木垒,似为蒲类的音转。一说系蒙古语“马”、“大草原”或“弯曲的河流”之意。

  成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33.7°,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北岸,以陕西省为邻。元为成州,明改成县。成县,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

  礼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34.2°,在甘肃省东部,西汉水上游。礼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本为元代李店,李、礼音近,明改为礼县。

  康县▲

  位于东经105.5°,北纬33.4°,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南岸。1928年由武都县析置永康县,1929年改名康县。取“安宁、康福”之意,以北周时之康州而得名。

  武都县▲

  位于东经104.9°,北纬33.4°,在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上游,邻接四川省。汉为武都郡地,汉武都县在今成县。据《汉书·地理志》,天池大泽在县西。颜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西魏曰武州,元译阶州,1913年改为武都县,以汉武都郡命名。

  文县▲

  位于东经104.6°.北纬33.0°,在甘肃省东南部,嘉陵江支流白龙江流域,邻接四川省。汉置阴平道,北周设文州,明代改为文县。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

  两当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33。 9°,在甘肃省南部,嘉陵江上游。汉故道县地。北魏置两当县,以县境两当水为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徽县▲

  位于东经106.0°,北纬33。 8°,在甘肃省东部,邻接陕西省。汉置河池县,隋设河池郡,元改徽州,清改徽县。徽县,以元代的徽山驿为名。

  宕昌县▲

  位于东经104.3°,北纬34。 0°,在甘肃省东南部,岷江上游。1913年设西固县,1954年改宕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宕昌为北魏宕昌王号。

  西和县▲

  位于东经105.2°,北纬34.0°,在甘肃省东部,西汉水上游。唐置汉源县,宋为西和州,明改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定西县▲

  位于东经104.5°,北纬35.5°,在甘肃省东都,祖厉河支流,关川河上游。金置定西县,明代改为安定县。1914年复改定西县。定西县因宋代定西城为名,意为安定西边。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岷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4.0°,北纬34.4°,在甘肃省东南部,洮河中游。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1913年改为岷县。

  渭源县▲

  位于东经104.1°,北纬35.1°,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置首阳县,西魏改为渭源县。以地处渭水之源得名。1958年会川县并入。

  陇西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4.6°,北纬34.9°,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南岸。汉置襄武县,宋始称陇西,因地处陇山之西得名。

  通渭县▲

  位于东经105.2°,北纬35.2°,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之流散渡河上游。汉置平襄县,宋改为通渭县。取通往古渭州(今临洮)之意得名。一说,因渭河得名。

  漳县▲

  位于东经104.4°,北纬34.8°,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东汉置障县,为塞上险要处,筑城以为障蔽也。北魏改为漳县,以县有漳水,故名。《水经注》称漳川。

  临洮县▲

  位于东经103.8°,北纬35。 3°,在甘肃省东部,洮河东岸。秦置狄道县,清改狄道州,1913年改狄道县,1928年改临洮县。临洮县,因临近洮河而得名。

  格尔木市▲
  在青海省中西部。1960年设格尔木市,后撤市设县,1980年复置。“格尔木”系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

  德令哈市▲

  在青海省中部偏北。1988年由乌兰县析置德令哈市。“德令哈”系蒙古语“广阔原野”之意。

 乌兰县▲

  在青海省东部。1959年设乌兰县。“乌兰”系蒙古语“红色”之意,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

  天峻县▲

  在青海省北部。1955年设天峻县。因境内有天峻山而得名。

  都兰县▲

  在青海省中部。1931年设都兰县。“都兰”系蒙古语音译,意为“温暖”。

  共和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共和县▲

  位于东经100.6°,北纬36.2°,在青海省东北部。1929年在贵德县西北地置共和县,因当时资产阶级希望在我国建立共和制,故名。

  同德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0.5°,北纬35.2°,在青海省东部,黄河东岸,西宁市西南。1935年设同德县,取同心同德之意。1952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区,1954年设同德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贵德县▲

  位于东经101.4°,北纬36.0°,在青海省东北部,西宁市西南,黄河南岸。本源于汉代的归义城,明设归德所,清改归德为贵德。

  兴海县▲

  位于东经99.9°,北纬35。 5°,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西南,青海湖以南。1945年设兴海县。取振兴青海之意。1952年成立兴海藏族自治区,1954年复改兴海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贵南县▲

  位于东经100.7°,北纬35.5°,在青海省东部,青海湖东南。1953年由贵德、同德两县部分地区设贵南藏族自治区,因在贵德县南部,故名贵南。1955年改为贵南县。

  固原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36.0°,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六盘山东北。汉置安定郡,北魏为原州,明改固原州,因地势险固而命固原。1913年改为固原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海原县▲

  位于东经105.6°,北纬36.5°,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六盘山及月亮山以北。清置海城县,1914年因与辽宁省重名改为海原县。因县有海都原,故名。

  西吉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35.9°,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葫芦河上游,南与甘肃省为邻。1942年设西吉县,以当地回族中最大教派哲赫忍耶的宗教中心,“西吉滩”为县名。“西吉淮”似与忸斯兰教派“希吉来”有关,为阿拉伯语“迁徙”之意。传说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9月由麦加迁到麦地那。后来定该岁首为回历纪元元年元旦。

  隆德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6.1°,北纬35.6°,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端,六盘山西部,葫芦河东侧支流上。宋设隆德寨,金改隆德县,以寨为县名。

  泾源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6.3°,北纬35.5°,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端,六盘山东侧。1913年改为化平县,1951年改为泾源县,因地处泾水之源而得名。

  彭阳县▲

  位于东经108.6°,北纬35。 8°,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泾河支流蒲河、洪河、茹河上游,临接甘肃省。1983年设彭阳县。因在彭原山之阳而得名。

  哈密市▲

  位于东经93.4°,北纬42.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1913年置哈密县。1961年设市,后撤,1983年由哈密县改市。哈密,一说系古伊朗语,意为“盆地、洼地”。又据《西域词文志》:为“哈勒密勒。之转音,意为“回语”的“瞭望台”。此说恐误。据《辛卯侍行记》:“缠回之称哈密,皆曰哈木尔或呼库木耳。元和志伊州纳职县北有俱密山,是哈密因山得名。……哈木尔,即明初之哈梅里。”一说为早期间尔泰语,意为“大门”,因地处西域大门而命名。

  伊吾县▲

  位于东经94.6°,北纬43.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缘,哈密市东北部。汉为伊吾庐故地,1937年置伊吾县。以古国而得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位于东经93.0°,北纬43。 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天山北麓。1954年改镇西县为今名。巴里坤,一说系突厥语“虎湖”之意,一说系蒙古语“虎爪”之意。一说为古代月氏语。

  海晏县▲

  位于东经100.9°,北纬36.9°,在青海省东北部,北靠大通山。1943年设海晏县,以近于青海湖而得名。

  祁连县▲

  位于东经100.2°,北纬38.1°,在青海省北部,祁连山南面,青海湖北岸。1979年设祁连自治局,以境内祁连山为名。1952年设祁连自治区,1954年改为祁连县。

  刚察县▲

  位于东经100.1°,北纬37.3°,在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北岸,大通山南麓。1954年设刚察县,以藏族部落为名。

  门源回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1.6°,北纬37.3°,在青海省东北部,东、北与甘肃为邻。1929年置?源县,因浩?水(即大通河)所出,故名。孟康曰:浩?读合门。颇师古曰:涪音诰,水名也,?者水流峡中,岸深若门也。1953年设?源回族自治区,1959年改为门源回族自治县。

  汉中市▲

  位于东经107.0°,北纬32.0°,在陕西省西南部。明设汉中府,1953年改汉中市。据《陕西通志》:“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曰汉中。”

  留坝县▲

  位于东经106.9°,北纬33.6°,在陕西省西南部。清置留坝厅,1913年改县。相传留侯张良辟谷于境内之紫柏山,故名。

  镇巴县▲

  位于东经107.9°,北纬32.5°,在陕西省南部。1914年设镇巴县。因该县治在巴山之北,县境又有大小巴山,故名镇巴。

  城固县▲

  位于东经107.3°,北纬33.1°,在陕西省西南部,汉江沿岸。秦置成固县,南朝宋改城固县。据《方舆胜览》:“始城而冀其巩固之意也。”

  南郑县▲

 位于东经106.9°,北纬33.6°,在陕西省西南,南邻四川省。秦置南郑县。据《水经注》:“郑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

  洋县▲

  位于东经107.5°,北纬33.2°,在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唐置洋州,明改洋县。据《元和郡县志》:“因洋水为名。”

  宁强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32.8°,在陕西省西南部。明置宁羌州。1913年改宁羌县,1942年改宁强县。据《宁羌州志》:宁羌之名“盖亦辑宁氐羌之义,欲羌之永宁耳”。因有侮辱少数民族之意,1942年改为宁强县。

  佛坪县▲
  位于东经107.9°,北纬33.5°,在陕西省南部,秦岭南坡。清置佛坪厅,1913年改县。因佛坪堡为名。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勉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6.6°,北纬33.1°,在陕西省西南部。明置沔县。据《清一统志》:沔阳县“以在沔水之阳为名”。1964年因字生僻,改为今名。

  西乡县▲

  位于东经107.7°,北纬32.9°,在陕西省西南,大巴山北麓。三国蜀置南乡县,晋改西乡县。据《汉中府志》:“与夔之东乡对,故名西乡。”

  略阳县▲

  位于东经106.1°,北纬33.3°,在陕西省西南部。南宋设略阳县。据《陕西通志》:“用武之地曰略,象山之南曰阳,故以为名。”

  合作市▲
  位于东经102.9°,北纬34.9°,在甘肃省南部,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驻地。1996年改合作镇为合作市。“合作”一词系藏语音译,意为“首领”。

  临潭县▲

  位于东经103.3°,北纬34.7°,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上游。唐置临潭县,相传县址临近水潭,故名。清设洮州厅,1913年复置临潭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县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有似临潭,因以为名。

  卓尼县▲

  位于东经103.5°,北纬34.6°,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北岸。1939年设卓尼设治局,1950年改置卓尼自治区,1955年改为卓尼县。卓尼,系藏语,意为松树。

  舟曲县▲

  位于东经104.3°,北纬33.8°,在甘肃省西南边境,邻接四川省。1955年由宕昌县、岷县析置舟曲县。境内有白龙江,藏语称为舟曲,因水为名。

  迭部县▲

  位于东经103.2°,北纬34.0°,在甘肃省南部边境,邻接四川省。1961年由舟曲、卓尼两县析置迭部县。因境内迭山得名。

  玛曲县▲

  位于东经102.2°,北纬34.0°,在甘肃省南部边境,以四川省为邻。1955年设县,1961复置。玛曲,系藏语,意为黄河。因临黄河而得名。

  碌曲县▲

  位于东经102.4°,北纬34.6°,在甘肃省西南部,与四川、青海省为邻。1955年由临潭县析置碌曲县。碌曲,系藏语,意为泉水河。

  夏河县▲

  位于东经102.4°,北纬35.2°,在甘肃省西南部,西邻青海省。1926年由临夏、临潭及青海省循化县析置拉卜楞设治局,1928年设夏河县。因大夏河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和田市、县▲

  位于东经79.9°,北纬37.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1913年置和阗县。曾称豁旦、五端、忽炭,均系同名异译。一说源自于阗,于阗系古代尉迟部落名。一说系藏语,意为“玉邑”。一说为印地语“栅栏”、“牲畜圈”,或“碉堡”之意。《大唐西域记》称瞿萨旦那,系梵语“地乳”之意。1959年将和阗简化为和田。1983年设市。

  洛浦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0.1°,北纬37.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光绪二十八年置洛浦县。洛浦与罗布似同名异译。一说为印度语“项礼者”,一说系古伊朗语“白色”之意。

  民丰县▲

  位于东经82.6°,北纬37.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1945年置民丰设置局,1946年改县。取意为人民丰盈。

  皮山县▲

  位于东经78.2°,北纬37。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汉为皮山国地,唐设皮山镇,光绪二十八年置皮山县。以古国名命名。维吾尔族称皮山县为“固玛”,似为藏语“贼”之意。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策勒县▲

  位于东经80.7°,北纬37.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西域同文志》称齐尔拉,释为“回语”“引水入境”之意。1929年置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墨玉县▲

  位于东经79.7°,北纬37.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1919年置墨玉县。因喀拉喀什河而得名。喀拉喀什系维吾尔语,黑玉、墨玉之意。

  于田县▲

  位于东经81.6°,北纬36.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清置于阗县,以汉古国名命名。于阗为古代尉迟部落名。1953年简化为于田县。

  嘉裕关市▲

  位于东经98.2°,北纬39.8°,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北大河北岸。1965年设立嘉峪关市,市区位于嘉峪关之下,故此得名。

  金昌市▲
  金昌市▲

  位于东经102.1°,北纬38.4°,在甘肃省中部。明置永昌卫,清置永昌县。1981年析置市。因境内有金川峡,又以永昌县析置,故名。

  永昌县▲

  位于东经101.9°,北纬38.2°,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邻接青海省。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永昌为元永昌王号名。

  喀什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75.9°,北纬39.4°,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1952年设市。“喀什”系“喀什噶尔”的省音。“喀什”系突厥语“玉石”之意,“噶尔“系古伊朗语“石”或“山”之意,即“玉石”或“玉山”之意。另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喀什谓石色。噶尔,谓砖房。其地富遮多砖房,故名”。

  巴楚县▲

  位于东经78.5°,北纬39.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光绪二十九年设巴楚州,1913年改县。“巴楚”系“巴尔楚克”的省音。《西域同文志》释为“回语”,“楚克全有也,地饶水草故名”。又称玛拉勒巴什,系维吾尔语“母鹿头”之意。

  泽普县▲

  位于东经77.2°,北纬38.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1922年设县。县因泽勒苦善河的简称得名,似为伊朗语,意为“散布金子的”。

  伽师县▲

  位于东经76.8°,北纬39.4°,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1903年置伽师县。伽师县得名于伽师河。“伽师”似‘喀什”的同词异译,即突厥语“玉”之意。

  叶城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77.3°,北纬37.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光绪九年设县。县因叶尔羌河而得名。叶尔羌系突厥语,据《西域水道记》,释为“土地宽广”,一说意为“崖上的城市”,当地流传着“此地好客”的说法。

  岳普湖县▲

  位于东经76.8°,北纬39.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1941年置岳普湖设治局,1943年升为县。县名得自岳普湖河名。

  疏勒县▲

  位于东经76.0°,北纬39.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汉为疏勒国地,1883年设直隶州,1903年设府,1913年置县。县名得自古国名。“疏勒”系“粟特”(古代中亚民族)方言读音,系古代伊朗语“圣地”之意。

  麦盖提县k▲

  位于东经77.6°,北纬38。 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市东。1922年设县。麦盖提似为古代伊朗语“集市”之意。一说为人名。

  英吉沙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76.1°北纬38。 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1913年设县。英吉沙,系突厩语,意为新城。

  莎车县▲

  位于东经77.2°,北纬38.4°,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1893年置莎车直隶州,1902年置府,1913年设县。县名因汉莎车国得名。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疏附县▲

  位于东经75.8°,北纬39.4°,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1883年设疏附县,意为附属疏勒直隶州。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位于东经75.2°,北纬37.7°,在新疆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1913年设蒲犁县,1954年改今名。因古城堡而得名。塔什库尔干系突厥语,意为“石头城”。

  克拉玛依市▲

  位于东经84.8°,北纬45.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1958年设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系突厥语“黑油”之意,得名于一座天然的沥青丘——黑油山。

  库尔勒市▲

  位于东经86.1°,北纬41.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博斯腾湖西南。1929年设县。据《西域同文志》,释为“回语”’“观望”之意。

  和静县▲

  位于东经86.3°,北纬42.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南麓。1941年设和靖县,意为安和平定。1965年改“靖”为“静”。

  尉犁县▲

  位于东经86.2°,北纬41.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汉为尉犁国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设新平县,1914年因与云南新平县重,改为今名,以古国名命名。

  和硕县▲

  位于东经86.8°,北纬42.4°,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南麓。1938年置设置局,1946年改为县。和硕,系蒙古和硕特部落名,意为“先遣部队”。

  且末县▲

  位于东经85.5°,北纬38.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南。汉为且末国地,1914年设县,以古国名命名。

  博湖县▲

  位于东经86.6°,北纬41。 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博斯腾湖西岸。1970年置县,因临博斯腾湖而得名。

  轮台县▲

  位于东经84.3°,北纬41.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塔里木河北岸。《史记》作轮头。1902年设布古尔县,源于古代突厥语,意为“肾脏”。宣统年间改为轮台县,取汉轮台旧名命名。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若羌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8.1°,北纬39.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1902年置若羌县,因汉□羌国而得名,实非其地。“□羌”为羌人一种,“□”为“顺”,即顺附汉朝之意。1959年简化为若羌县。

  焉耆回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86.5°,北纬42.0°,在新骚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博斯腾湖西北。汉为焉耆国地,1913年置焉耆县,1954年改今名。《大唐西域记》作阿耆尼,系焉耆的梵语化地名,梵语意为“火”。

  奎屯市▲

  位于东经84.9°,北纬44.4°,在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1975年设市。奎屯,系蒙古语,意为“寒冷”,因此地气候严寒,故名。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兰州市▲

  兰州市▲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7°,北纬36.0°,在甘肃省中部,地跨黄河两岸。隋置兰州,据《古今图书集成》载,皋兰山在州南,因以为名。清改皋兰县,1941年设兰州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永登县▲

  位于东经103.2°,北纬36.7°,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后魏废县,建永登亭。《水经注》载,润水南经永登亭西是也。元置庄浪县,明改庄浪卫,清改平番县。1927年改为永登县。

  榆中县▲

  位于东经104.0°,北纬35.8°,在甘肃省兰州市东。汉置榆中县,明为金县。1912年改为金城县,1919年改为榆中县。据《太平寰宇记》榆中国大、小榆谷为名。

  皋兰县▲
  位于东经103.9°,北纬36,3°,在甘肃省中部。汉属金城郡,隋置兰州,唐为五泉县,宋为兰泉县,金改兰州,清置皋兰县,以县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

  临夏市、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1°,北纬35.6°,在甘肃省西南部,邻接青海省。汉设枹罕县,明置河州,1913年改导河县,1928年改临夏县。因临近大夏河而得名。

  康乐县▲

  位于东经103.6°,北纬35.3°,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中游。1933年由临洮县析置康乐设治局,1940年改为康乐县,取民康乐业之意。

  永靖县▲

  位于东经103.3°,北纬35.9°,在甘肃省西南部,邻接青海省。1929年由临夏县析置永靖县。永靖取“永远平靖”之意得名。

  广河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5°,北纬35.4°,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下游,1919年设宁定县,1953年改置广通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1956年改为广通县,1957年改广河县。广河县来源于广通河名。

 和政县▲

  位于东经103.3°,北纬35.4°,在甘肃省西南部,兰州市南。1929年由临洮、临夏两县析置和政县。据《元和郡县志》载,因北周武帝宣政年号得名,改宣政为和政,取义更为祥瑞。

  东乡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3.3°,北纬35.6°,在甘肃省西南部,北临黄河。1950年建东乡自治区。因地处河州之东而得名。1954年改为东乡族自治区,1955年改东乡族自治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  )

 位于东经102.8°,北纬35.7°,在甘肃省西南边缘,西邻青海省。1980年以临夏县的部分地区析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县因境内积石山得名。

  玛沁县▲

  位于东经100.2°,北纬34.5°,在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南岸,西宁市西南。1958年设玛沁县。玛沁,译自藏语,系“阿尼玛卿山”一名的省译。

  班玛县▲

  位于东经100.7°,北纬32.9°,在青海省东南部,西宁市以南,南邻四川省。1955年始设班玛县。班玛,系藏语译音,意为莲花。

  甘德县▲

  位于东经99.9°,北纬33.9°,在青海省北岸,西宁市西南。1954年设甘德县,因山为名,甘德系藏语,意为安乐、欢乐。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达日县▲

  在青海省东南部。1954年设达日县。古为羌地。县名因达日河得名,“达日”系藏语“兴旺发达”之意。

  久治县▲

  位于东经101.4°,北纬33。 4°,在青海省东南部,西宁市以南,东北以甘肃为邻。1955年设久治县。县名系藏语译音,意为团结。

 玛多县▲

  在青海省东南部。1957年由甘德、达日两县析置玛多县。“玛多”系藏语“黄河源头”之意。

  平安县

  位于东经102.1°,北纬36.5°,在青海省东北部,西宁市南面,黄河北岸。1978年以湟中等县部分地区设平安县,因县治在平安镇故名。

  乐都县▲

  位于东经102.4°,北纬36.4°,在青海省东北部,西宁市东面,东邻甘肃。前凉置乐都城,后凉置乐都郡,因山谷为名。据《括地志》:湟水一名乐都水。宋置乐州,清置碾伯县。1999年改为乐都县。

  湟中县▲

  位于东经101.5°,北纬36.5°,在青海省东北部,西宁市西南,青海湖东面,1945年由西宁县设湟中县。因县在湟水中游两岸,故名。

  湟源县▲

  位于东经101.3°,北纬36.7°,在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东岸,西宁市西面。汉属湟中地,隋置湟水县,1913年置湟源县,以湟水为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2.8°.北纬36.3°,在青海省东北部,东、南邻甘肃省。1930年从乐都县析置民和县,因部族繁杂,取义民众和睦。1984年改为今名。

  互助土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1.9°,北纬36。 8°,在青海省东北部,东邻甘肃。1929年置互助县,取义互助协作。1954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区,1955年9月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2.2°,北纬36.1°,在青海省东部,东邻甘肃。1913年置巴戎县,1929年为巴燕县,1931年改为化隆县。据《元和郡县志》,化隆,以谷命名。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2.4°,北纬35.8°,在青海省东部,黄河南岸。宋置循化城,清雍正八年改为循化营,后改循化厅,1912年设循化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平凉市▲

  位于东经106.6°,北纬35.5°,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上游。汉置泾阳县,北周改为平凉县。平凉,以苻秦灭前凉,故名。1950年设市。

  灵台县▲

  位于东经107.6°,北纬35.0°,在甘肃省东北部,邻接陕西省。汉置鹑斛县,隋改灵台县。据《舆地广记》,相传县境有周文王的灵台,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得名。

  静宁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35.5°,在甘肃省东北部,东邻六盘山,邻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元置静宁州。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地处陇山之口,形势险要,此地安宁与否,事关重大,故以静宁为名。

  崇信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7.0°,北纬35.2°,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支流汭河南岸,南邻陕西省。唐置崇信军,宋改祟信县。县因军名。

  华亭县▲

  位于东经106.6°,北纬35.2°,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支流汭河上游。隋置华亭县。据《太平寰宇记》,华亭,因地处白马、华,亭三川口而得名。

  泾川县▲

  位于东经107.3°,北纬35.3°,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中游南岸。汉置安定县,唐改保定县,元代改为泾川县,因泾水得名。

  庄浪县▲

  位于东经106.0°,北纬35.2°,在甘肃省东北部,六盘山西麓。元置庄浪路,明降路为县。清并入隆德县。1913年析出复置庄浪县,县因庄浪河为名。

  商州市▲

  位于东经109.9°,北纬33.8°,在陕西省东南部。北周置商州,1913年改县。据《太平寰宇记》:“取古商于之地为名。”1987年设市。

  山阳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9.8°,北纬33.5°,在陕西省东南部。明置山阳县。以在北山之南,故名。

  商南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10.8°,北纬33。 5°,在陕西省东南,秦峙南麓。汉为商县地,北魏置商南县。因在商州之南,故名。

  镇安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33.4°,在陕西省东南部。明景泰二年(1451年)置镇安县。据《陕西通志》:“县南门外有镇安河,盖县因水名也。”

  丹凤县▲

  位于东经110。 3°,北纬33.7°,在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1949年设县。因县城位于丹江之滨,凤凰山下,故名。

  柞水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33.6°,在陕西省南部。1914年置柞水县。以县境有柞水,故名。

  洛南县▲

  位于东经110.1°,北纬34.0°,在陕西省东南部。隋开皇五年(586年)置洛南县。取洛水之南为名。明避光宗(朱常洛)讳改为雒南,1964年复改洛南县。

  石河子市▲

  位于东经86.0°,北纬44.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1976年设石河子市。据《新疆图志》,石河子是绥来城西一湖名,因此地多石故名。

  石咀山市▲

  位于东经106.3°,北纬39.0°,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端,贺兰山北段与黄河交会处。1960年析置石咀山市,以境内石咀山为名。

  平罗县▲

  位于东经106.5°,北纬38.9°,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西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明设平虏千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讳虏改罗,置平罗县。

  陶乐县▲

  位于东经106.6°,北纬38.8°,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部,紧傍黄河东岸。1929年设沃野设治局,1941年改陶乐县。

  惠农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36.7°,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端,贺兰山北段。1987年从石咀山析置惠农县。

  塔城市▲

  位于东经82.9°,北纬46.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西邻哈萨克斯坦。1888年设塔尔巴哈台直隶厅,1913年简称为塔城县。1984年改市。塔尔巴哈台,系蒙语,意为“旱獭多的地方”,因此地产旱獭,故名。

  额敏县▲

  位于东经83。 6°,北纬46.5°,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北邻哈萨克斯坦。1918年设县。因额敏河得名。据《西域同文志》,释为“回语”“清净平安”之意。

  裕民县▲

  位于东经82.9°,北纬46.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西邻哈萨克斯坦。1942年置县。取富裕人民之意。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乌苏市▲

  位于东经84.6°,北纬44.4°,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1886年设库尔喀拉乌苏直隶厅,1913年简称乌苏县。“库尔喀拉乌苏”系蒙古语,“库尔喀拉”意为“黑雪”,“乌苏”意为“水”。当地又称西湖。1996年设市。

  沙湾县▲

  位于东经85。 6°,北纬44.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石河子市西侧。1915年置沙湾县,因河湾多沙,故名。

  托里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3。 6°,北纬45.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西邻哈萨克斯坦。1952年设托里县。据《西域水道记》,托里为蒙古语,意为镜子,因境内泉水清亮如镜而得名。

  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k▲

  位于东经85.7°,北纬46.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1942年置和丰县,1954年改今名。和布克赛尔,因和布克河(系蒙古语,意为“黄褐色的鹿”)和赛尔山(蒙古语意为“马臀”)而得名。

  天水市▲

  位于东经105.7°,北纬34.6°,在甘肃省东部,渭河南岸。秦汉置上邽县,汉置天水郡,地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据《水经注》,上邦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又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秦州地记》:“(天水)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唐置天水县,取汉郡之名。1949年设天水市。1985年天水县撤销并入。

  武山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4.8°,北纬34.7°,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南岸。东汉置新兴县,宋改宁远县,1914年改武山县。以县西有武成山得名。又据《水经注》,武山,因武城川水得名。

  甘谷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5.3°,北纬34,7°,在甘肃省东部,渭河南岸。秦置冀县,唐改伏羌县,有甘谷城,金因置甘谷县。元代废县,1928年复置。

  清水县▲

  位于东经106.1°,北纬34.7°,在甘肃省东部,邻接陕西省。汉置清水县。因地处古陇坂,俗名关山,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以清泉四注得清水而名。

  秦安县

  位于东经105.6°,北纬34.8°,在甘肃省东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汉置成纪县,金改为秦安县。据《元和郡县志》,相传曾为秦国祖先的封地。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35.0°,在甘肃省东南部,东邻陕西省。1953年由清水、秦安,庄浪及陕西陇县部分地区析置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名。县名因川得名,该县位于后川河上,张家川可能是它的别称。

  铜川市▲

  位于东经109.1°,北纬35.0°,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南缘。北魏置铜官县。据《水经注》:“南合铜官水,水出县东北,西南经铜官川,谓之铜官水。”县以水为名。1946年改铜川县。1956年改市。

  耀县▲

  位于东经108.9°,北纬34.9°,在陕西省中部。唐置耀州。据《耀州志》:州东有宝鉴山,“年丰则山有光如鉴,州得名以此。”1913

  年改县。

  宜君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35.4°,在陕西省中北部,洛河中游,北魏置县。据《陕西通志》:“县有宜君水,因取名焉。”

  吐鲁番市▲

  位于东经89.2°,北纬42.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晋置高昌郡,元设吐鲁番万户府,清设吐鲁番直隶厅,1913年改县,1984年设市。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蓄水”之意。又因此地曾为吐蓄统治过,故有人认为吐鲁番来自吐蕃。

  托克逊县k▲

  位于东经88.6°,北纬42.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吐鲁番盆地西部。旧称笃进,他古新、托克三等。托克逊,据《突劂语词典》,系突厥语,意为九乘十,即九十之意。1936年设县。

  鄯善县▲

  位于东经90.2°,北纬42.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光绪二十八年设鄯善县。以汉古国名命名。又称“辟展”,系维吾尔语,意为马莲草。

  渭南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渭南市▲

  位于东经109.5°,北纬34.4°,在渭河平原东部,秦岭北麓。符秦甘露二年(360年)置渭南县。以在渭水之南,故名。1983年设市。

  韩城市▲

  位于东经110.4°,北纬35.4°,在陕西省东部。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韩城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古韩城为名。”1983年设市

  蒲城县▲
  位于东经109.6°,北纬34.9°,在陕西省渭河平原东北。西魏设蒲城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县东故蒲城为名。”另据《陕西通志》:“以县东有蒲池,故名。”

  潼关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10.2°,北纬34.5°,在陕西省东部,渭河下游。东汉置潼关,清置潼关县。据《水经注》:“河在关门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元和郡县志》:“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白水县▲

  位于东经109.5°,北纬35.1°,在陕西省中部。北魏太和二年(478年)置白水县。南邻白水,因以立名。

  华阴市▲

  位于东经110.0°,北纬34.5°,在陕西省东部,渭河下游。秦置宁秦县,汉改华阴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在太华山之阴,故名”。1990年设市。

  澄城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9.9°,北纬35.1°,在陕西省中部洛河下游。北魏置澄城县。据《同州府志》:澄泉水“在县西三里,县以此名”。

  华县▲

  位于东经109.7°,北纬34.4°,在陕西省东部,渭河下游。西魏置华州,1913年改华县。据《同州府志》:“华,西魏州名,南有少华山,东连太华,故州以取名焉。”华县以华山得名。

  合阳县▲

  位于东经110.1°,北纬35。 2°,在陕西省中部,东邻黄河。秦置合阳县,汉改郃阳县。据《水经注》:“城南有洽水,县取名焉。”《诗》:“在洽之阳也。”

  富平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34.7°,在陕西省中部。三国魏改富平县,取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之意而取名。

 大荔县▲

  位于东经109.9°,北纬34.7°,在陕西省东部,洛河下游。晋置大荔县。据《同州府志》:“大荔,魏晋县名。晋武帝以大荔戎筑城于此,因名其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乌鲁木齐市、县▲

  位于东经87.6°,北纬43.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北麓。清光绪十二年置迪化县,1945年设市,因“迪化”为“启迪教化”之意,有大民族主义色彩,1953年根据政务院关于更改具有歧视少数民族含义的地名的决定,恢复旧名,改为乌鲁木齐市。其含义说法不一,其中“系蒙古语,优美草原”一说系讹误。一说,系古代和田塞语,意为“柳树林”;另一说系源自“乌——垒(轮)——台”,即唐代的“轮台”一名。

  吴忠市▲

  位于东经106.2°,北纬37.9°,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纵贯。汉属富平县,1950年置市,1960年金积县部分地区并入。

  青铜峡市▲

  位于东经106.0°,北纬38.0°,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邻阿拉善右旗。1960年由金积、宁朔、中宁等县析置。市因黄河青铜峡命名。

  同心县▲

  位于东经105.9°,北纬36.9°,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东邻甘肃省环县。清置平远县,1928年改豫旺县,1938年改为同心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盐池县▲

  位于东经107.4°,北纬37.7°,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东邻陕西省。唐贞观年间置盐州,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五原郡,北宋为盐州,1913年改为盐池县。以境内有天然盐湖而得名。又据《嘉庆一统志》,因县境有著名的花马池而得名。

  灵武市▲

  位于东经106.3°,北纬38.0°,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濒黄河。西汉置灵州县,1918年改为灵武县。今灵武系取汉代县名为今名。1996年设市。

  中卫县▲

  位于东经105.1°,北纬37.5°,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西邻甘肃省。元置应理州,明建宁夏中卫,清改中卫县。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明代曾在宁夏设置前、中、后三卫,中卫就是因袭了宁夏中卫的名称。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中宁县▲

  位于东经105.6°,北纬37.4°,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偏西,清水河与黄河汇合处,北邻内蒙古自治区。1933年从中卫县析置中宁县。因治所在宁安堡,故取中卫县的“中”字,宁安堡的“宁”字为县名。

  武威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2.6°,北纬37.9°,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上游。汉置姑臧县。故匈奴休屠王地,汉武帝以兵力所取,故云武威。明为凉州卫,清改武威县。1985年设市。

  民勤县▲

  位于东经103.0°,北纬38.6°,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下游。1928年置民勤县。因此地“人勇知义,俗朴风醇,男耕女织。”取人民勤劳之意。

  古浪县▲

  位于东经102.8°,北纬37.4°,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汉为苍松县地,明置古浪守御千户所,清雍正年间改为古浪县,因县境有古浪河为名。

  天祝藏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2.8°,北纬37.2°,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邻接青海省。1950年建立天祝自治区,1954年改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县。天祝,即取县境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命名。

  西安市

  位于东经108.9°,北纬34.2°,在陕西省渭河平原中部。汉唐称长安。据《元史·地理志》:“(至元)十元年,改京兆为安西路总管府”,寓安定西部地区之意。明始为“西安”。据《陕西通志》:“西安,明府名。本元安西路。明改西安府,即元安西义。”

  长安县

  位于东经108.9°,北纬34.1°,在陕西省西安市南。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据《三辅黄图》:“长安,本秦乡名。”长安县因长安乡为名。

  高陵县▲

  位于东经109.0°,北纬34.5°,在陕西省中部,泾河下游,秦置高陵县。因奉正原而得名。奉正原在县南10里,高者四五丈。自周、汉、唐,王侯将相多葬于此,故名高陵。

  蓝田县▲

  位于东经109.3°,北纬34.1°,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置县。县东南30里有蓝田山,县以山名。据《太平寰宇记》:“山出美玉。《周礼》注曰:‘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蓝’。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

  户县▲

  位于东经108.6°,北纬34.1°,在陕西省中部,渭河南岸。夏为扈国,汉量鄠县。据《元和郡县志》;“鄠县,本夏之扈国。”1964年简化为户县,因古扈国为名。

  临潼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9.2°,北纬34.3°,在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宋改置临潼县。据《读史方舆纪要》:“以县临潼水,改曰临潼。”

  周至县▲

  位于东经108.2°,北纬34.1°,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部。汉置盩厔县。据《元和郡县志》:“山曲曰盩,水曲曰厔”,盩厔县因山环水复而得名。1964年简化为周至。

  西峰市▲

  位于东经107.6°,北纬35.7°,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之流马莲河上游。1985年以原庆阳县部分地区设市。因西峰镇而得名。

  庆阳县▲

  位于东经107.8°,北纬36.0°,在甘肃省东北部,马莲河上游。汉设郁郅县,宋改名安化县,明、清为庆阳府治。1914年改为庆阳县。据《太平寰宇记》,庆阳,因隋代庆州得名。

  镇原县▲

  位于东经107.2°,北纬35.6°,在甘肃省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邻。汉置临泾县,唐置原州,元为镇原州,明改州为县,沿用州名。

  合水县▲

  位于东经108.0°,北纬35.8°,在甘肃省东北部,西临马莲河。唐置合水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合水县,因县东北的建水西流、南流至县北,岔河流合,故谓之合水。县因水得名。

  华池县▲

  位于东经107.9°,北纬36.4°,在甘肃省东北部,邻接陕西省。1934年由庆阳、环县,合水等县析置。以华池水得名。

  环县▲

  位于东经107.3°,北纬36.5°,在甘肃省东北部,环江上游。五代周置环州,明改为环县。据《舆地广记》,环县以大河环曲而得名,大河也就是环江。一说,以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

  宁县▲

  位于东经107.9°,北纬35.4°,在甘肃省东北部,马莲河下游。西魏置宁州,以“抚宁戎狄”为名。1913年降宁州为宁县。

  正宁县▲

  位于东经108.4°,北纬35.4°,在甘肃省东北部,子午岭西麓。北魏置阳周县,隋改罗川县,唐改为真宁县,清改正宁县。据《太平寰宇记》,相传唐玄宗时曾于宁州发现二十七尊玉相,以为灵异,遂改宁州为真宁县。

  西宁市▲

  位于东经101.8°,北纬36.6°,在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东面。汉置破羌县。王莽时置西海郡,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并置西都县。晋置长宁县,因长宁水为名,宋崇宁三年改为西宁州,因西都、长宁二县为名。明设西宁卫,清置西宁府,后改西宁县,西宁道,1944年置西宁市。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1.6°,北纬36.9°,在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东南。宋崇宁年间收复湟鄯,改名大通城,清乾隆二十六年改为大通县,县北有大通河,即古浩?水,县以水得名。1985年改为今县。

  咸阳市▲

  位于东经108.7°,北纬34。 3°在陕西省渭河平原中部。周为咸阳邑,秦置咸阳县。据《三辅黄图》:“咸阳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北,故名咸阳。”1952年设市。

  礼泉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8.4°,北纬34.4°,在陕西省中部。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醴泉县。据《陕西通志》:醴泉“在县东南三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汉宣帝时涌出,其味如醴。隋置县取此。”1964年简化为礼泉县。

  泾阳县▲

  位于东经108.8°,北纬34.5°,在陕西省中部,泾河下游。秦为泾阳邑。前秦设泾阳县,因泾河在县南七里,故以名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永寿县▲

  位于东经108.1°,北纬34.6°,在陕西省中部。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设永寿县。据《元和郡县志》:永寿县“因(永寿)原而名。”

  三原县▲

  位于东经108.9°,北纬34.6°,在陕西省中部,泾河下游。北魏置三原县。据《元和郡县志》:“以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曰丰原,北曰白鹿原”而得名。

  彬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8.0°,北纬35.0°,在陕西省西部,泾河中游。西魏置豳州。1913年置邠县,邠县因古豳国为名。据《索隐》:“豳即邠也,古今字异耳。”1964年简化彬县。

  兴平市▲

  位于东经108。 4°北纬34.3°,在陕西省渭河平原中部。据《陕西通志》:“兴平、唐县名.至德初置兴平军,寻改为县,从军名也。”1993年设市。

 长武县▲

  位于东经107。 8°,北纬35.2°,在陕西省西部,泾河中游。明置长武县。据《长武县志》:“取县西长武故城为名。”

  乾县▲

  位于东经108.2°,北纬34.5°,在陕西省中部。唐乾符元年(874年)置乾州。1913年改县,以高宗乾陵为名。

  旬邑县▲

  位于东经108.3°,北纬35.1°,在陕西省中西部。秦置栒邑县。栒邑县因栒原为名。1964年简化为旬邑县。
  武功县▲

  位于东经108.2°,北纬34。 2°,在陕西省宝鸡市东。秦置武功县。据《元和郡县志》:“旧县境有武功山,斜谷水亦曰武功水。……是则县本以山水立名也。”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淳化县▲

  位于东经108.5°,北纬34.7°,在陕西省中部,泾河左岸。宋淳化四年(993年)置淳化县,以年号为名。

  延安市

  位于东经109.4°,北纬36.5°,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中游。北宋置延安府。元设延安路。1937年设延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后魏置延州,“以界内延水为名”。市因州得名。

  安塞县▲

  位于东经109.3°,北纬36.8°,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上游。元置安塞县,本宋安塞堡,县从堡名。

  洛川县▲

  位于东经109.4°,北纬35.7°,在陕西省北部,洛河中游。北魏置洛川县,以界内有洛川水为名。

  子长县▲

  位于东经109.6°,北纬37.1°,在陕西省北部,清涧河上游。1939年改为子长县,以纪念谢子长烈士而命名。

  黄陵县▲

  位于东经109.2°,北纬35.5°,在陕西省中北部。1944年设黄陵县。黄帝陵在县城北桥山上,传为黄帝衣冠冢,县以此名。

  延川县▲
  位于东经110.1°,北纬36.8°,在陕西省北部。隋开皇初置延川县。据《元和郡县志》:“取吐延川(即县东秀延水)为名”。

  富县▲

  位于东经109.3°,北纬35.9°,在陕西省中部,洛河中上游。1913年设鄜县,1964年改为富县。鄜县取鄜州为名。今富县取鄜县同音字改名。

  延长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10.0°,北纬36.5°,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下游。唐广德二年(764年)设延长县。据《陕西通志》:“延长,唐县名。延水经延长入河,故名。”

  甘泉县▲

  位于东经109.3°,北纬36.2°,在陕西省北部。唐天宝元年(742年)设甘泉县。据《太平寰宇记》:“甘泉在县南岩谷上,其泉去地一丈,飞流激下,其味甘美。”以其泉甘美为名。

  宜川县▲

  位于东经110.1°,北纬36.0°,在陕西省中北部,东临黄河。西魏置义川县,因川为名。据《郡县释名》:“本义川县,宋改为宜川,避太宗光义讳也。宋凡郡县义者多改宜。”

  志丹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8.8°,北纬36.8°,在陕西省西北部,洛河上游。元置保安县。1934年设赤安县。1936年改为志丹县,以纪念刘志丹烈士而命名。

  黄龙县▲

  位于东经109.8°,北纬35.5°,在陕西省中北部,沙家河上游。1948年设县,因有黄龙山而得名。

  吴旗县▲(今吴起县,天津四注)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8.2°,北纬36.9°,在陕西省西北部,洛河上游。1942年设吴起县,因镇为名。相传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在此驻兵,故名,后改吴旗县。

  伊宁市、县▲

  位于东经81。 3°,北纬43。 9°,在新疆西北部,伊犁河北岸,光绪十四年设宁远县,1913年置伊宁县,取伊犁、宁远首字得名。1952年析置伊宁市。又称固勒扎,系蒙古语“大头羊”之意。

  特克斯县k▲

  位于东经81.8°,北纬43.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1934年设特克斯设置局,1937年改县。特克斯,系蒙古语,意为“野山羊众多”。

 尼勒克县k▲

  位于东经82.5°,北纬43.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1939年设巩哈县,1954年改为尼勒克县。尼勒克,系蒙古语,意为“婴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昭苏县▲

  位于东经81.1°,北纬43。 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西邻前苏联。1937年置县。取昭然复苏之意为县名。

  新源县▲

  位于东经83.2°,北纬43.4°,在新疆西北部,天山北麓。1942年置新源设置局,1946年置县。县名因处巩乃斯河上游,另取“新源”,寓意祥瑞。

  霍城县▲

  位于东经80.8°,北纬44。 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西邻前苏联。1914年置霍尔果斯县,1947年简称霍城县。霍尔果斯,系蒙古语“粪蛋”之意,因多牲畜粪蛋,故名。
  巩留县▲

  位于东经82。 2°,北纬43.4°,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宁市东南。1932年置县。巩留,似因巩乃斯河而得名。巩留县又称托库孜塔拉,似为突厥语,意为“九条支流”,寓意众多的河支流。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位于东经81.1°,北纬43.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西邻哈萨克斯坦。1939年置河南县,1944年置宁西县。1955年改今名。县名得自察布查尔渠名。系蝎伯语,意为“粮仓”。

  银川市▲

  位于东经106.2°,北纬38.4°,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中部。宋为西夏都城,元置宁夏路,清改银川县。1945年置银川市。据《读史方舆纪要》,银川县,以银川平原为名。

  永宁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38.2°,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南20公里处,西以贺兰山、阿拉善左旗为邻。1941年由贺兰、宁朔两县析置永宁县,取永远安宁之义。在筹备成立永宁县时,马鸿逵为了给他已死的父亲马福祥(字云亭)树碑立传,曾以“云亭县”命名,后因广大群众强烈反对,才改为“永宁县”。

  贺兰县▲

  位于东经106.3°,北纬38.5°,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界黄河,西倚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清属宁夏县,1942年改置贺兰县,以县西贺兰山为名。

  榆林市▲

  位于东经109.7°,北纬38.2°,在陕西省北部,无定河中游。明置榆林寨、榆林卫。清置县。榆林,以当地多榆而得名。1987年设市。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绥德县▲

  位于东经110.2°,北纬37.4°,在陕西省东北部,无定河中下游。西魏置绥德县。唐废。宋设绥德军。1913年复设绥德县。据《绥德县志》:绥德“金州名,本后魏绥州,宋为绥德城,金升为州,因城旧名也。”

  神木县▲

  位于东经110.4°,北纬38.8°,在陕西省东北部。宋元丰中设神木寨。元至元六年(1869年)改神木县。据《神木县志》:“因巽山有神树二株故名。”

  清涧县▲

  位于东经110.1°,北纬37.0°,在陕西省北部,无定河下游。宋置清涧城,金置清涧县。据《寰宇通志》:“宋置为清涧城,取清涧川为名。”

  府谷县▲

  位于东经111.0°,北纬39.0°,在陕西省东北部,黄河西岸。据《文献通考》:“唐末置府谷镇,后唐升府谷为县。县从镇名也”。另据《陕西志辑要》:“因境有府谷,故名。”

  子州县▲

  位于东经110.0°,北纬37.6°,在陕西省北部。1940年置县,以纪念李子洲烈士而命名。

  佳县▲

  位于东经110.4°,北纬38.0°,在陕西省北部,东临黄河。1913年设葭县,1964年改为佳县。据《寰宇通志》:“葭县,奉汉圁阴县地。内有葭芦川,宋即川为寨。”后置葭州,因寨为名。县因州名。1964年简化为佳县。

  横山县▲

  位于东经109.3°,北纬37.9°,在陕西省北部,无定河中游。1914年置县,以县南有横山,故名。

  米脂县▲

  位于东经110.2°,北纬37.7°,在陕西省北部,无定河中游。据《绥德州志》:“米脂”金县名。本宋米脂城,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其米汁淅之如脂,故以名城。金升为县。另据《梦溪笔谈》:“鄜延境内有石油,旧有‘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靖边县▲

  位于东经108.8°,北纬37.5°,在陕西省西北,无定河上游。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靖边县。据《陕西通志》:“靖边,本明靖边堡,盖取绥靖边疆之意。县因堡名也。”

  吴堡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10.7°,北纬37.4°,在陕西省东北部,黄河西岸。金正大三年(1226年)置吴堡县。据《绥德州志》:吴堡,“金县名,本宋吴堡寨,县从寨名也”。

  定边县▲

  位于东经107.6°,北纬37.5°,在陕西省西北部,洛河上游。清雍正九年置定边县。据《陕西通志》:“定边本明定边堡,盖取底定边疆之意。县因堡名也。”(按,此“边疆”系指当时的中原王朝而言。)

  玉门市▲
  位于东经97.5°,北纬39.8°,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下游。汉置玉门县,因玉门关得名。1955年以石油矿区设市。1958年玉门县并入。

  酒泉市▲
  位于东经98.4°,北纬39.7°,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汉设禄福县,唐改酒泉县,以城东有泉,“泉味若酒”,故名。1985年设酒泉市。又据酒泉县泉湖公园内碑文记载:汉代霍去病战胜匈奴,当时皇帝赐酒,他把酒倒入泉中与壮士同饮,故名。另一说因“其水若酒”,故名。

  敦煌市▲

  位于东经94.6°,北纬40.1°,在甘肃省西部边境。汉置敦煌县,宋改为沙州,元代称沙州路,清又改称敦煌县。据师古注引应劭说:“敦,大也,煌,盛也。”一说似为“都货罗(k)”的译音;所谓都货罗(吐火罗),即汉初居于敦煌祁连间的月氏族。1988年设市。
  安西县▲

  位于东经95.7°,北纬40.5°,在甘肃省西部边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汉置冥安县。清设安西直隶州,取“安定西域”之义。1913年改为安西县。

  金塔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8.8°,北纬39.9°,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黑河下游。1913年由高台县析置,1956年鼎新县并入。金塔县,因金塔寺得名。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94.2°,北纬39.4°,在甘肃省西部边缘,以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1954年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阿克塞,系哈萨克语,意为白石滩。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94.8°,北纬39.5°,在甘肃省西部,邻接青海省。1950年建立肃北自治区,1954年改肃北蒙古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因地处甘肃北部,故名。

  玉树县▲

  在青海省南部。1927年设玉树县。“玉树”藏语意为“遗址”,为传说中格萨尔王妃朱毛的诞生地,故名部落为玉树,建县时因之。

  杂多县▲

  在青海省西南部,唐古拉山北麓。1953年设杂多县。“杂多”为藏语“杂曲(澜沧江)上游”之意。

  称多县▲

  在青海省南部。1937年设称多县。“称多”系藏族部落名,意为‘万人聚居”。

  治多县▲

  在青海省西南部。1953年由玉树、称多两县析置治多县。“治多”系藏语“长江上游”之意。

  囊谦县▲

  在青海省南部。1935年从玉树县析置囊谦县。县因境内有玉树25族中最大部落囊谦族而得名。

  曲麻莱县▲

  在青海省南部,黄河发源地。1953年设曲麻莱县。因境内有“曲麻河”、“莱央大滩”而得名。

 泽库县k▲

  位于东经101.4°,北纬35.0°,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南面,东邻甘肃省。1954年以同仁县部分地区析置泽库县,以境内泽曲河藏语译音而得名。

  同仁县▲

  位于东经102.0°,北纬35.5°,在青海省东部,黄河南岸。1931年以循化县属之保安堡一带设同仁县,因部族繁杂,取其同仁为名。

  尖扎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2.0°,北纬35.9°,在青海省东北部,西宁市东南地,黄河南岸。1953年设尖扎县,以藏族部落为名。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1.6°,北纬34.7°,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南面,与甘肃省为邻。1954年成立河南蒙古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名,因黄河自南向西,经县北部流经,故名。

  张掖市▲

  位于东经100.4°,北纬38.9°,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汉置张掖郡。据《汉书·地理志》,张掖郡地处张国臂掖,故云张掖。隋置张掖县。1958年改为张掖市,1961年复改县,1985年改为市。

  民乐县▲

  位于东经100.8°,北纬38.4°,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邻接青海省。1913年由张掖县析置东乐县,因在古乐州之东得名。1989年改民乐县。取民众安乐之义。

  山丹县▲

  位于东经101.1°,北纬38.8°,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黑河支流山丹河中游。焉支山,一名删丹山,亦曰删丹岭,汉因置山丹县。后删丹讹为山丹,有山丹河,出县南祁连山麓,即《禹贡》中的弱水。北魏改为山丹县。

  临泽县▲

  位于东经100.1°,北纬39.1°,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黑河中游绿洲区,南邻青海省。汉置昭武县。晋避景帝讳改为临泽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古张掖河,流经峡口,入居延海,居延海亦谓之居延泽,因以临居延泽为名。

  高台县▲

  位于东经99.8°,北纬39.3°,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下游。明景泰七年以甘州卫之高台站,置高台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置县。据《读史方舆纪要》:“高台者以其地稍高,控扼戎番之要冲也。《一统志》,因西有台子寺为名。高台在千户所二十里,有古台基,后人建寺其上。”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9.6°,北纬38.8°,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南部。1954年由酒泉、高台、张掖等县析置肃南裕固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县。县因方位在肃州南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