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监督一把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04:07
文章提交者:世纪婴儿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一百三十七、谁来监督一把手
谁来监督一把手,这是一个亘古以来、中国人都没解决的问题。
从传说里看,三皇五帝时期,人人都不想作官,更别说做帝王。因为那时的帝王仅仅是劳累,得不到太多实惠。但还是可见人们趋利的本能心态。于是就禅让,一直到大禹。没人爱做得不到太多实惠的帝王,自然监督就不那么重要。
等到了夏朝,夏桀的暴政被商汤所伐。这是暴力在监督着暴力了。此后,周武伐纣也是这样。在儒学当中,还曾经有过两种观念的交锋,就是这样的讨伐到底是僭越犯上呢,还是替天行道。幸亏皇帝只是天子,而不是天,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推翻的。
也就是说,监督着天子的是天。不道、不仁、不智的天子是会被天谴的,然后就是起义,就是天下大乱。
那么,古人理解的天又是什么呢?或许就是道,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但肯定没把人民当作天。人民可以是莫非王土的大地,可以是亦可覆舟的大水,也不会是天。
但,地法天,天人合一。因此人民的意见、人民的怨愤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像那些古装的电视剧里(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一些朝臣(如纪晓岚)常常十分简陋地把民谣当作民声来看待。虽然滑稽,但也说明了统治者对大地回音的重视。
在朝堂上能监督一把手皇帝的有两种官,谏官和史官。
谏官可以是丞相、御史这样的,也可以是专门管谏言的。皇帝不听就死谏,皇帝有时候也怕。但因没有弹劾机制,所以也可以不听,或者就敷衍,说那谏官谏得好,以后一定照办。谏官就说,我这是为了祖宗社稷。
这里于是又出现了一个监督者,或者叫监督机制,那就是:祖宗、祖制。祖宗的理论地位肯定要比现任皇帝大,因为后者的权力宝座来自前者。而前者的前者来自天了。也可以说皇帝这个大家族就是天的血缘家族的一支。于是,祖宗、祖制里也暗含着天的旨意。那么现任的天子,从传承和君权天授来讲,就都要遵守祖制、受其限制与监督了。而具体实施这种监督的,就是那些重臣,尤其是几世老臣(他们的地位可想而知)。
此外,还有史官可以监督皇帝。史官的监督方式就比较隐晦或者说间接一些,他是通过历史来行使监督权的。皇帝对史官应该是比较尊重和重视的,他们也都希望留个好名声。即使他们想控制现任的史官,让其枉纵丹青,也无法控制后来的史官、改朝换代的史官来指指点点。这是很厉害的,很多皇帝都害怕历史,所以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烧。
如此看来,似乎皇帝受到的监督还是很多的。可这里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如此重要,以致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那就是:监督皇帝是为了维护皇权的,其目的不是推翻,而且也一点不是为了推翻。监督是为了让皇权更好、更完善、更合理。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的奸臣贼子,很多的贪官污吏,很多的冤假错案,很多的奸诈勾当。于是我们还看到了很多的明察秋毫,很多的两袖清风,很多的铮铮铁骨,很多的朝堂栋梁。我们获取这些主要是通过了史书和影视作品。渐渐地,在我们的银屏上,辫子戏、奴才戏多了起来。这些戏的基本主题就是:权、钱、色、奴。
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权、钱、色、奴当中被演得最淋漓的就是奴了。这和中国蕴涵丰富的奴才史是分不开的。所有英雄的膝盖骨都是软的,都是要像皇权弯曲的。即使是那些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到头来还是要匍匐在新皇权的足下。
在皇权之上,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是围绕皇权转的。谏官、史官、祖宗、民谣都是用来对付昏君的,是为了把昏君改造为明君。于是人们对皇权开始有了信仰。他们也只能信仰皇权了。
那么朝代更迭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看到了更加神秘的力量。各种命数、气数、指数蜂拥而至,一起来解释这,解释那,东西南北中,总的意思就是说:
天怒人怨。
朝代更迭就是一种最最特别的监督。
后来就有了辛亥革命。皇权被推翻了,这是彻底的监督。
又有了五权宪法,这也是彻底的监督。
三权(五权)分立,最高的权力被分散了,这样的监督是权力结构上的监督。比起谏官、史官、祖宗、民谣来,是彻彻底底的监督了。
但这些只是历史潮流当中的一瞬。
自1911年以后,人们喜欢讲究共和、民主了。在野者对当权者也多用这样的武器。那时的共产党也是以民主宪政为口号和居于领导地位的国民党斗争的。
共产党的主要主张是:要民主,要选举,要开放党禁。
而国民党则说要军队国家化。
共产党的想法是,通过民主主张来使得自己获得合法的政治地位,安全的政治环境,谋求更大的发展。于是,就像模像样地搞起了边区民主选举。但似乎选出来的边区政府主席并没什么实权,不过是粉饰民主的花边。从来没听说那个边区政府主席给共产党的军队发布过什么命令,可能也就是拥军拥属一类的吧。
但共产党在对国民党争取民主权利上却是不遗余力的。他们的策略就是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小党派,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牵制国民党。毛泽东制定了旧民主主义的政治策略,就是以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为手段,来攻击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本相。
在这里,我们确实看到了另一种的监督。
首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党统,类似皇权当中的祖训。只要三民主义没有真正完全地融入现行的宪法、法律、法理当中,它就还是祖训一类的。军政、训政、宪政,三大阶段之后才能实现三民主义。
而共产党对作为执政者的蒋介石的党外监督不仅是政治上的,还是军事上的,舆论上的。这确实给蒋相当大的压力。蒋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他想消灭共产党然后再进行宪政。在此,我们确实看到了皇权的身影。也就是,必须在消灭政治上的竞争对手后才能开始开明的政治(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而已)。无论共产党、国民党,也无论毛泽东、蒋介石,都是1911年之前皇权思想的延续而已。
国民党曾经容纳过共产党,让后者掌握过一些权力。承认过后者的军队、后者的地盘,但更多地,还是一种利用。
共产党在处于政治、军事劣势的条件下,自然也希望能和国民党合作,使自己得到喘息、发展的机会。毛泽东屡次有条件地承认蒋介石是国家和民族的领袖,希望后者带领全民族领导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其条件当然是,在民族内部实现和解,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等。
等到抗日战争彻底、全面地爆发,蒋介石果然兑现了他的部分承诺。共产党在敌后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而在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则是在空间和人员上不断萎缩。
他们两家谁都明白: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无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宪政、政治协商会议、民族统一战线、国民会议,都不过是实现独裁统治的工具。
而独裁统治的前提就是:致敌(对手)于死地。
这样看来,监督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依然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的就是:觉醒的民众和社会舆论。
在1911年前后,中国陆续出现了很多小殖民地和洋租界。这些地方一般都有西方民主制度的浸淫。而那些被国民党迫害的异议人士,也经常会躲到这里来。像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
而且那时军阀割据,虽然物流、人流不畅,但可以保护很多异议人士不受迫害,也可以保证一些新思想的流通、传播。
这在表面上很像当初的春秋战国。
在实质上,这时要比春秋战国不知进步多少倍。
为什么春秋战国就那么光明,而军阀时期就那么灰暗呢。同样都是打仗,征伐,同样都要死人。但新思想是不死的。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思潮兴起。那时的知识分子非常有用武之地。
于是,就有了知识分子对一把手的舆论监督,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这样的舆论监督通过报纸、杂志、刊物、书籍来到了统治者面前。同时,统治者之间也会利用舆论进行一些相互指责与批判。虽然那时存在着新闻检查制度、出版检查制度,但这样的制度只能在一时一地起作用,而不能实行于全国。
舆论监督的繁荣也就萌芽出了共产主义思想。只是这样的思想却是以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为前提的。也就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这样的民主专政理论有着先天的民主缺陷,少数人就没有民主权利了吗。
在大多数人的内部,一样会有矛盾(所谓的“人民内部矛盾”),一样会分成多数和少数。那么,少数派就没有民主权利了吗。
尊重人民外部少数派的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内部少数派一样享有民主权利。
想刘少奇在被批斗的时候举着宪法红本本儿说,我是国家主席,是人民选举出来的。笑话。他迫害别人的时候丝毫没想到过宪法和人民以及民主,只是祸到临头才这样匆忙地想到了民主。
不保护别人的民主权利,明哲保身,或者自甘迫害,到头来就是自己的民主权利受到侵害。
马克思与列宁的理论一样没有解决监督机制的问题,他们的理论重在夺取权力而不是监督权力。
他们的理论总是在美好的设想当中开始,在残酷的现实当中体现生命力,在胜利到来时充满了矛盾。
至于毛泽东思想,更是一时的理论武器,是不断与时俱进的自我批判。他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表现了一个初出茅庐者的理论热情。但他的理论文章充满着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怪不得能把《矛盾论》写得那么棒呢。
于是,我们看到了古代监督机制的现代转换,如下:
谏官 ——> 权力机关监督机制,国民会议(人民代表大会),监察部,纪委
史官 ——> 人文知识分子
祖训 ——> 宪法
民谣 ——> 新闻舆论监督
但这些监督里,缺乏的还是: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首先,监察部、纪委都是自上而下的监督,对一把手基本无效。
当年的国民会议虽然曾有过民主选举,但还是被操纵的选举。
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到底啥样,谁都知道,权力不大,而且没有可操作的弹劾机制。候选人都是共产党提名的,代表大多是党员(不是党员的就去政协吧)。
这样产生出来的执政者是不可能体会到民主选举的意味的。从此角度来说,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其实不是人民选出来的,而是党根据组织部的建议指派的。他们代表不了人民,也就得不到人民的授权,也就不是民主制下的幸运儿。
可是,又有谁会觉得这很重要,关心自身的所谓政治幸福和行政快乐呢。
可见,不是监察部、纪委在监督一把手,而是一把手在监督监察部、纪委。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在监督一把手,而是也作为党的一把手的一把手在监督人大。
再来看宪法的监督职能。
宪法确实规定了很多人权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规定了执政者受到人大的监督。
宪法的监督智能是靠人大和所有公民来贯彻执行的。
人大的监督作用如何,上面已经论述了。
让广大公民来监督一把手,无异于与虎谋皮。一把手神龙不见尾也不见首,到哪里去监督呢。可见,让广大公民去监督一把手是多么可笑。更可笑的是,我还这么来假设。
那么,新闻舆论监督呢?
看看《焦点访谈》、《社会调查》就知道,那只是有限的新闻舆论监督。是大官要查小官了,就搞那么一期。基本就局限在县一级的,很难见到一个市政府遭到暴光。当然这也是进步了,可是比起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一大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地球人都知道,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所以,新闻媒体的监督实质上是党内监督。
既然共产党在中国搞的是专制,在党内也不会是民主。至于民主集中制,不过是专制的遮羞布罢了。
那些去地方调查(特别是央视)的记者,其实都是没拿尚方宝剑的钦差。那些小官儿还敢耍横,真是白被党教育这么多年了。中国另一个中央信访办就在梅地亚中心。
至于各种报纸、杂志,都是被XX部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对《中国青年报》“冰点”、《天涯》“关天茶舍”以及《南方周末》的整顿,就是极好的舆论监督的反教材。
“冰点”还是那个“冰点”吗。
“茶舍”还是那个“茶舍”吗。
《周末》还是那个《周末》吗。
尤其是,在我们的媒体上看不到一条解放军、部队的负面新闻、信息,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于是,只剩下(人文)知识分子了。
所以说,(人文)知识分子可以称之为“剩人”。
本来,人文知识分子是有社会政治批判能力的。这样的批判也是一种很切实的监督。
人文知识分子交往深广,信息量大,知识也丰富,应该可以担当起监督重任。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不是“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了近现代,大量的知识分子都投入到社会改造当中。
但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也是有目共睹的。
开始还算激昂的知识分子慢慢地就会变乖的,像丁玲之流。知识分子虽然有着人文情怀,也架不住被经常洗脑。
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一个分裂的国家、一个不断有战乱的国家,反而更有立于其独立人格的确立和发扬。
这是无数事实可以支撑的结论,也是十分悲哀的另一个事实。
知识分子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有一个被社会改造的过程。而且后一个过程往往比前一个过程更长、更深入。于是,到头来后一个过程就延续、替代了前一个过程。
中国知识界、思想界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导致了在人格独立上缺乏内在支撑,大多也就是出世入世两套互为备份一下。
由于外来思潮(当然也包括马、列)终究不能替代自身的内省和原创,以致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始终处在彷徨当中。忽左忽右,忽清高忽世俗,忽唯文忽重商,最后造出个“儒商”的名词聊以自慰和解脱。
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想去监督一把手是不可能的。
而且,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在1949年以后在经济上是依附于一把手的。谈监督更是天方夜谭。让谈的时候,是开放言路、广纳贤言。不让谈的时候,就是统一思想、创造和谐。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何监督一把手,只能靠他的老婆了。现在中国妇女地位很高的。
http://www.cat898.com/Infolook.asp?bclass=90&id=3906
  *.*.*.*   2006-8-14 2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