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三怕”谁汗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41:16

 

 

 

毛主席小时候,曾写过这样一首表明心志的七言绝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表明毛主席不怕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神,不怕强势,不怕邪恶,集霸气、骨气、正气、浩气、英气、血气、胆气、朝气、虎气、勇气、锐气、硬气于一体,充满革命的斗争性和坚定性。但同时,毛主席又是一位多情善感的质朴常人,也有悲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他的“三怕”——一怕泪、二怕血、三怕喊饶命,不能不令人折服。

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摘选《毛泽东初进中南海》文章称,毛主席曾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我也忍不住要掉泪。”
    在东渡黄河后的一天,毛主席1948年5月乘吉普车,由城南庄去西柏坡。吉普车翻山越岭,在山路上艰难爬行着。当行到平山县大路上的一个村头附近,大家发现离吉普车不远处路边草丛中好像有几个人。车子驶近以后才发现,原来是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躺在路边茅草上,身边坐着一个30多岁的农村妇女,一圈人正围着她们在着急。
    当车子从她们身边驶过时,车上的人看清那女孩子身上盖着一件破衣裳,身下铺着茅草,双眼紧闭,脸色蜡黄,鼻子里不时地往外流血,已经奄奄一息了。孩子的娘坐在地上,抚摸着孩子的小脑袋,悲痛地呼唤着孩子的名字。周围的人同情地看着这对母女,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停车!”毛主席突然叫道。
    司机周西林把车刹住,毛主席第一个跳下车,大步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摸摸孩子的手和额头,问:孩子怎么了?“病啦!”女人泪流满面。“看来病得不轻,多长时间了?”“三四天了,起头轻,越来越重。”孩子的娘擦了擦眼泪,声音颤抖地说。“怎么到这村来啦?”毛主席问。“打算去找个医生,可是孩子快不行了。”说着孩子的娘又哭了起来。这时,毛主席猛地回头,朝车上看,大家看到他的眼圈泛红。

“我在这里。”朱仲丽医生在毛主席身边说,长期跟随毛主席的经历,使她明白了毛主席的想法和意图。

“快给这孩子看病。”朱医生用听诊器听,又量体温,然后问孩子发病的过程。“有救吗?”毛主席问。“有救。”“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主席顿时放开声音。

“可这药……”“没药了?”毛主席又显出紧张担心的神色。“有是有……只剩一支了。”“什么药?” “盘尼西林。”“那就快用。”“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

毛主席对朱医生的犹豫有些不耐烦,他生气地说:“现在已经万不得已,人命要紧,你马上给孩子注射!”

朱医生将盘尼西林用给了生病的孩子。接着,又注射了两支别的药。然后给孩子擦了擦脸,用纱布紧紧扎住耳朵上的动脉。

朱医生打过针,用水壶喂那孩子水。那时候抗生素是很稀有的,所以很显特效。工夫不大,孩子忽然抬起眼皮,轻悠悠地叫了一声:“娘! ”

那女人呆呆地睁大了眼,泪水哗哗地往下流。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主席两眼泪花迷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忙转身吩咐朱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这母女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

看到麻雀滴血心有不忍

毛主席怕血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爱护和珍惜,表现了其性格中悯善悲慈的一面。

刚进北平,毛主席住在香山双清别墅。当时一起在山上住的还有不少中央领导人,其中有不少是行伍出身。这些将军都是子弹堆儿里钻出来的人。听惯了枪炮声,都是几天不打枪手痒心痒全身痒,现在一下子没仗打了,耳边只剩下莺歌燕舞,自然很不习惯,也很不适应了。不久,他们终于找到了解痒的法子——打麻雀。

一天,毛主席开会回来,刚下车,正有几名警卫干部打了麻雀回来,他们枪法好,打了很多,拴成一串,兴高采烈地走过来。毛主席听到喧笑声,朝那边望了一眼,只是随便望了一眼,突然停住了脚步。那几名警卫干部见到毛主席,礼貌地停止喧华,放慢脚步。

毛主席问:“你们拿的什么呀?”“打了几只家雀。”一个人将那串麻雀举向毛主席,这样可以清清楚楚看到鸟羽上沾满的鲜血,甚至有一滴血被甩了出来,滴落到毛主席脚下。

毛主席面孔一抽搐,显出大不忍的悲戚神色,退了半步,以手遮脸,喊起来:“拿走,拿开!我不要看。”那人吓得赶紧将滴血的麻雀藏到身后。

“谁叫你们打的?”毛主席责问道,“它们也是生命么,麻雀也是有生命的么!它们活得高高兴兴的,你们就忍心把它们都打死了?招你们了惹你们了?”几个人无言以对。

“以后不许打,任何人不许打!”

悲怜饶命”的逃兵

毛主席怕听人喊饶命,并不像寓言中那个农夫将冻僵的毒蛇暖入心口窝那样是非不分。无论蒋介石或者其他政治军事上的敌人怎样喊饶命,毛主席的回答总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陕北时期,是革命斗争生活最艰苦的年代,有名警卫战士受不了苦逃跑了。警卫部队立即调动人马追捕,终于将那名逃兵捉住,捆了回来。战士们大嚷,“揍那个龟儿子!”“毙了狗日的!”

愤怒的吵叫惊动了毛主席,他走出窑洞,看到了押过来的逃兵。那逃兵年纪不大,长了一张娃娃脸,脸色煞白,鼻涕眼泪涂得满脸都是。当一听到喊要枪毙,一下子哇哇地哭叫起来:“饶命,饶命,饶命呀!我不是投敌呀,我实在是想家啊,求求你们饶我一命吧!”

毛主席本来是很痛恨叛变,憎恶逃跑的。可是,目睹这个不是投敌的小逃兵被抓回来的惨样,他竟悲怜地皱起眉头,眼圈都有些湿了。他扬起一只手喊:放了放了,快放了他!“他是逃兵!”“这小子坏着呢。”“哪个坏?”毛主席依然皱着眉头,“他还是个娃娃么。快放了,别把娃娃吓坏了。”一名干部不服气:“这么严重的问题,不判不关还放了?不执行纪律就带不了兵。”

“只有你会带兵?”毛主席换上温和说服的语气:“孩子小,刚参加革命,没吃过苦,受不了罪,想家。你再关他他不是更想家了?他又不是叛变投降,他就是小么。快放了,多做点好吃的就少想点家,听见没有?”于是,这名逃兵被放了。不但没受任何处罚,反而连吃几天小灶,当然,这名警卫战士再也不曾逃跑。

有网友曾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对毛主席的一片崇敬之情:“他的品格像蓝天一样高洁,他的胸怀像大海一样深广,他的仁爱像朝阳一样和煦,他的奉献像春蚕一样无私,他的伟大思想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他的伟大实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他的伟大追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笔者以为,对这样的评价,毛主席名至实归,不愧为老百姓的“大救星”。

亚圣孟子曾经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一代伟人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仁者”,他对劳苦大众总是给予极大的关怀、同情、体恤与宽容。

毛主席的“三怕”,折射出他的爱民之心、体恤之情、智者之仁;折射出他“心系人民,情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折射出他厚德载物、匡世济人的伟大风范。

再看看时下某些官员,尽管口头上说的比唱的还动听,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对百姓的痛痒不闻不问,对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对百姓的利益漠不关心,甚至时不时爆出一些令百姓不寒而栗的“雷语”。对比毛主席之“三怕”,他们就不感到汗颜?就不感到委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