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不同消费阶层及其各阶层实际消费水平和愿望的分析--祝炳水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41:09
当前我国不同消费阶层及其各阶层实际消费水平和愿望的分析 [ 2006/5/18 15:08:00 | By: zhubingshui ]   0 推荐

关键字:消费阶层 消费能力
    扩大内需,是确保我国"十一五"期间加快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由于受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当前我们仍处于一个不同消费需求、能力和愿望交差并存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收入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高档奢侈品消费过热,另一方面,贫困群体和落后地区群众出现了除满足温饱之外再无其他额外消费能力,再就是处于多数人群的中间阶层受住房、子女上学等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除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不敢乱消费,收入节余部分也多数存入银行已备后需。于是在我国出现"高储蓄低消费"的社会现实也就不足为怪。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我国居民家庭风险防范意识较强,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与社会所倡导的预期消费环境是不相匹配的。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那种"美国老太"式的消费观念自然也就不被多数人认同和接受。因为"日日防盗,年年防饥"的持家理财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且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年以上的人们并没有忘记早年饥饿的感觉,普遍对未来收入前景和生活来源具有提前节余的习惯,也正是普遍存在这种消费观念,才导致目前我国整体消费低迷的一个状况。我们到底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分析:

    当前我国各消费阶层分析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各地区都不同程度拥有自己拉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名牌企业和特色经济,也培养出数量各异的当地富翁阶层。尽管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存在着地区差距,但并不是说,富裕的地区就没有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就没有富裕阶层,固本文分析消费阶层打破了地区界限,主要根据不同消费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望进行了归类和分析。
    
    (一)根据实际收入水平可分为高薪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绝对贫困阶层

    划分标准及所占比例。

    1、高薪阶层,年均家庭收入30万元以上,此类阶层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不包括非法收入和贪污受贿的人员)。

    2、中等收入阶层,这一阶层又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等偏上阶层年均家庭收入在5-30万元,约占中等收入阶层总数的10%;第二个层次是处于中等水平人年均家庭收入在3-5万元,约占中等收入阶层总数的20%;第三个层次处于中等偏下年均家庭收入1.5-3万元,约占中等收入阶层总数的30%;第四个层次是介于中等偏下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阶层,年均家庭收入在5000元-1万元,约占中等收入阶层的40%,中等收入家庭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95%。

    3、低收入阶层,这一阶层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年均人收入900余元,近60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第二个层面是城市低收入人口,人年均收入约2000-3000元,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

    4、绝对贫困阶层,年均人收入700元以下,近30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

    不同收入阶层的职业分布情况。

    1、高薪阶层,主要从事的职业为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人员、演艺界明星、垄断行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少数经营商。

    2、中等收入阶层,主要从事的职业为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一技之长外出民工、小型私营企业主、经商户、农村种养殖专业户及城镇居民租房户。

    3、低收入阶层,主要是贫困地区乡村农民、靠卖苦力的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及企业效益较差的在岗职工及身患残疾人员。

    4、绝对贫困阶层,主要是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和长期患病卧床不起等人员。

    (二)根据实际消费水平可分为高消费阶层、一般消费阶层、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阶层、低消费阶层
划分标准、消费内容及实际消费水平与实际收入水平的比例。

    1、高消费阶层,年均消费15-30万元。其中,交通、通信消费费用2-5万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15%;公务洽谈、人际交往、旅游休闲消费费用8-15万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45%;子女上学、临时性生病保健消费费用3-5万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25%;家庭日常必需品消费费用2-3万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15%,全年实际消费水平约占实际收入水平的30-50%。

    2、一般消费阶层,年均消费3-5万元。其中,交通、通信消费费用5000-10000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10%;人际交往、日常休闲消费费用1-1.5万元,约年消费总额的30%;子女上学、临时性消费费用1-1.5万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30%;家庭必需品消费费用1-1.5万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30%,全年实际消费水平约占实际收入水平的60-70%。

    3、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阶层,年均消费1-1.5万元。其中,交通、通信消费费用2000-3000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20%;人际交往消费费用1000-2000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15%;子女上学、赡养老人消费费用3000--5000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30%;家庭日常必需品消费费用4000-6000元,约占年消费总额的35%,全年实际消费水平约占实际收入水平的70-80%。

    4、低消费阶层,年均消费1000-5000元,这一阶层只有两大类消费,一是人情往来,一是生活必需品消费,且实际消费水平约占年实际收入水平的80-90%,甚至还有超支。

    (三)根据实际消费性质可分为公务性消费、奢侈性消费、休闲性消费、固定性消费、临时性消费、生存性消费

    1、公务性消费,多般是指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之中的从业人员,为了正常办公、会议、交流等所需消费开支。这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一方面这一消费阶层的主体限定在各级具有一定职务的人员当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职务消费。另一方面,这一消费阶层的存在还增加了少数人隐性消费能力和隐性收入水平,即是人们所说的吃回扣或是商业贿赂亦或是灰色收入。

    2、奢侈性消费,主要发生在少数富翁人群。在这一人群当中,基本上都已经购买了高档住房、汽车和其它常用的高档商品,在物质消费得到极度满足之后,更加注重虚荣型消费和享乐型消费。

    3、休闲性消费,此类消费主要发生在一些高、中等收入以上人群。他们普遍拥有个人的住房且能保证稳定的收入来源,受消费潮流的影响也逐步向高档消费迈进。

    4、临时性消费或者讲一次性消费,多数是因家庭成员突然生病、孩子成亲、购房建屋、人情往来等一次投入数额较大的消费。这一人群需没有固定的群体,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促成的消费,即生老病死;第二类是自然规律促成的消费,即子女成亲;第三类,社会环境促成的消费,即人情往来或购房建望屋。

    5、固定性消费,主要是指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和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等费用。这一群体占目前社会的大多数,他们会根据自己实际收入水平,适当调节自己的消费途径和消费购买力,受外界的影响不是很大。

    6、生存性消费,是指那些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群体,他们一般没有更多的消费奢望和更大的消费购买能力,实际所要消费的也只是一些非买不可的生活必需品。

    不同消费阶层实际消费能力、需求及消费愿望分析

    不同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人们实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当前导致我国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直接原因,既有收入水平整体不高的原因,也有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和对未来家庭收入前景不够乐观的因素。看待这个问题,既不能像外面人所说的中国人都是"守财奴"专挣钱不花钱,也不能完全像我们国内少数人所说的有钱不敢花钱,不愿花。其实,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当前我国仍是一个低收入国家,绝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并没有达到少数人所鼓吹的那么高,有消费愿望无消费实力,或者说正处在一个积蓄实力而后消费的阶段。此外,随着少数富裕阶层的出现,也就无法避免出现高档消费和奢侈消费,而且消费能力上的悬殊也只能印证人们收入间的差别,如果仅凭当前所出现的高储蓄低消费现象就冒然断定人们消费观念上的滞后是不科学的推定,理智的态度应该是,一要看高储蓄是怎么分配的,也就是说这么高的储蓄都是那些人的钱,普通老百姓在这当中占有多大份额;二要看低消费阶层都是那些群体,他们实际收入水平与他们实际消费水平的比例是多大,也只有把这些问题都分析清楚了,我们或许才能真正寻找到一条更加适合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新路子。为此,就当前我国不同消费阶层的实际消费需求和消费愿望分析如下:

    1、具有高消费能力和高购买力的人群正逐渐增多,但消费愿望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百万富翁的人数已达到350万左右,而且这一人群还在不断增加且不包括社会上实际存在的隐性富翁,这些人既是我国各类高档消费品的主要购买者,又是倡导超前消费的鼓吹手,他们在已经实现高档住房、汽车和其它高档用品消费之后,在短期内没有新的高档消费计划,且逐步倾向于享乐性、奢侈性和虚荣性消费,对扩大我国内需除具有潮流的引导作用没有普遍意义。

    2、绝大多数中等消费阶层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明显增强,但消费的愿望更倾向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上,普遍存在间接性消费行为。这一消费群体也是当前我国主要的消费群体,是拉动内需的主要力量,但随着他们的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在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实际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从群体的年龄结构分,有老、中、青三个层次,作为不同年龄结构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各有侧重。

    作为第一层次的老年人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生活在农村,这一群体主要的消费内容多数集中在医疗上,有固定收入的人员多数是有工作单位的退休人员,一般也多数拥有住房,对其他大项商品的消费也不是很感兴趣。若是没有固定收入人员多数是没有工作单位的老年人和广大农村只能依靠子女赡养的老年人,这些人既便有强烈的消费愿望,也无消费实力去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作为第二层次的中年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少"的生活负担最重期,一般情况下,他们多数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调节好自己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愿望,突出讲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城市在岗职工。在这一个层次里面,若是在党政机关任职,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职务,若是在工厂企业就业,要么是技术骨干,要么是中层管理人员,收入一般都比较稳定且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拥有个人住房,家庭其它消费用品也较为齐全,当前他们主要消费愿望倾向于培养子女、为子女的今后生活营造更好的环境上,有条件的人会帮子女置办新的产业,不具备条件的人也会把自己的收入节省下来接济子女。第二个层次,是城市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的农民。首先从城市下岗职工的消费需求和愿望看,他们要么寄宿在原来单位的职工宿舍,要么早些年已经购买了住房或者说部分下岗后从事经商挣了一些钱的人近几年也购买了住房,在他们当中大型消费开支的愿望普遍不是很强烈,不管有无住房,迫于生活上的压力,他们更倾向于将钱投入到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将节余下来的钱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或者根本就没有新的消费能力。其次,从进城务工农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愿望看,他们普遍从事的职业多数是建筑业、小型加工业和小商小贩,一来收入不高,二来受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最终仍要回到农村,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不管是否挣到了钱,多数不会把钱花在城里,而是将所挣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有计划的开支,他们除了有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之外没有其他消费愿望,一旦个人的存款额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便带回农村盖房子,或提前备用好子女成亲所需费用。第三个层次,是分布在农村的中年群体,随着国家扶持农村和反哺农业的力度的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收入增长的加快,加之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影响,农民对自己的未来的生活前景抱有较为乐观的态度,这一态度的转变将直接带来他们消费需求和消费愿望的转变,但若想使消费观念真正转化为消费行为还的待于进一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水平,否则光有观念上的转变,没有实际消费实力作支撑的话,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也只是一句空话。

    作为第三个层次的青年人,在这一人群当中一种是纯消费群体,主要是指在校学生和待业青年,固不加分析。另一种是急速消费群体,主要是指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群体,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消费愿望和消费空间,但却受自身实际收入的影响,个人的消费行为只能有计划的逐步进行,要么就会因提前消费某一种大型商品而影响其它消费行为。突出讲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城里有工作单位和工作单位效益较好及能得到家庭支助的群体,由于家庭条件较好,他们一般都会在参加工作之后,购买家庭电器,有条件的人员还会在新的工作地点购买住房、汽车等其他高档商品,这一群众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第二个层次是农村青年通过毕业分配进入到城里工作和进城务工的青年且普遍得不到家庭支助的人群。首先从农村青年通过毕业分配进入到城里工作的群体分析看,他们进城之后纯属于白手起家,一碗一筷,一砖一瓦都需要自己置办,商品价格的涨落除对他们的消费进程有所影响外,对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愿望影响不大,在这一人群中,还普遍存在透支消费的行业,如按揭贷款置办农业。此外,他们当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人群不仅要从微薄的收入还贷款,还要支助乡下的其他亲人,后续的消费能力明显减弱。其次,从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看,他们与进城务工的中年人的消费愿望和消费需求几乎相似。

    3、少数低收入和绝对贫困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仍处在生存线上,他们是一群急需社会求助的群体,社会对他们的投入除具有良好地的社会效应外,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也没有普遍意义。


注:由于受本人的专业知识和资料的限制,本文所例举的一些数字不完全准确,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