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林总与他的政委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2:04
林总是一位腿杆子上绑大锣的主儿,是走到哪儿,响到哪儿!林总的部队那绝对是我军主力部队中的No1。无意中发现,与林总搭档的政委也是顶级的,我认为可以818。我从资料中看到,林总任28团期间,何挺颖曾担任党代表,与林搭档。何的文化程度是上海的大学生,秋收起义系,职务比当时的政工罗还高,是老东的31团和红四军11师的党代表。
这是不是说明了最少2个问题
1、 师级党代表到28团当林的党代表,28团和林团长很牛;
2、 老东将嫡系将派到南昌起义的28团,这应不应该是最早的掺沙子?
1929年元月24日,何党代表在战斗中牺牲,从其人的文化程度、当时的职务和与老东的关系,若不牺牲,其地位应该参照罗帅。

胖帅对何的牺牲是这样回忆的:

大庾战斗后,当晚在距大庾四十里的杨梅整顿队伍时,发现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在战斗中负伤。主席要我去告诉林彪要很好照顾何,设法把何抬走。我找林彪传达了主席的指示,并说明何是从三十一团调来的好同志,无论如何要照顾好把何挺颖抬走,否则会影响两个部队的关系。林贼当时满口答应,但事后何挺颖竟被抛弃。其实当时把何抬走不是不可能的;何挺颖被抛弃,林贼负有很大责任。这是林贼只顾自己,对阶级弟兄、对战友毫无革命感情的又一表现。  1929年初,红四军重新整编,没了团的编制,整出了纵队。1929年3月,林总已是红四军1纵司令员。这个纵队是个什么级别,我也整不明白,但从林司令的政委竟然是胖帅,我推理应该比团级高。 俺们的林总又进步了,升了官,政委还是位留法的海龟。更有意思的是:
一年前,胖帅是师党代表,而林则是一位连长,级别相差正副6级,此时则成了平级。 另:
此时政工帅的进步也是飞速的,1927年秋收起义时,罗是连党代表,而此时罗已是2纵的党代表,从职务上说,已与胖帅平级。
林司令与陈政委相处的如何?
从胖帅的回忆来看,估计好不到哪去。913后,胖帅尽管得了癌,仍抱病对当年的搭档林“司令”进行了血泪控诉:“每到一地总是抓老百姓的鸡吃不给钱。经批评后有所收敛,但不久仍然旧病复发。”我推理:林司令吃鸡时,一定没叫陈政委,因为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而胖帅的嘴在40多年后,还很长。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我从中央回来,首先到林彪所部去,林贼问了我去丅中央的情况,我讲了中央要我负责欢迎毛主席回部队。我也问了他部队情况,他说几个纵队司令员团结得很好,那批政治小鬼都被打下去了。林贼把政治工作人员诬蔑为政治小鬼,说明他是一贯反对政治工作的。”
——
我推理:林司令吃鸡时,一定没叫陈政委,因为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而胖帅的嘴在40多年后,还很长。胖子看着一地鸡毛,抹了一把口水发飙说:“靠!吃鸡不喊我?此恨不报非胖子!”
 1929年的春季,林、罗已与胖帅的军阶无差异,平起平坐。
这就是说胖帅在推磨,而林、罗在飞速进步。
说来也怪,胖帅与林总搭档,好像沾上了“仙气”,到下半年竟取代老东,成了红四军的军委书记,在军阶上与林、罗又拉开了距离。
谁知好景不长,中央不同意胖帅的进步,还要胖帅亲自去接老东“官复原职”。
从此,胖帅的这次进步成了自己的心病和老东手中的辫子。 吃着红米饭,喝着南瓜汤,已经到了1930年的6月,咱们的林总又进步了,已经是绝对主力——红四军的军长了。
此时,林军长的政委是谁呢,哈哈!罗政委闪亮登场,拉开与林总搭档的序幕!
何挺颖点儿太背,真是没当元帅的命,101一生中唯一一次让对手偷袭就是转战江西四战四败这段时间,只能说老何他命不好! 101当4军军长时政委也是胖帅,估计胖帅心里不大是滋味儿,湘南时还是老上级呢!虽说党指挥枪,无奈101太强势。政委在他的部队里的不像是个监军,更多的是是给他打杂味道。 这罗政委也是牛人,文化程度是大学生,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大学生的份量绝不会小于现在的教授。
罗政委是正宗根红苗壮的秋收起义出身,绝对的老东嫡系。
从罗政委进步的速度此时与林同步,也证明罗的IQ那是相当的高。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排除胡说八道的可能,这就是我为什么将此楼以“818”来定位的原因。也就是说:我八错了,也可以八为由而了之。
到了1930年中期,林、罗已是红四军的军、政一把手,而才与林军长分手的胖帅则发生了军事生涯质的变化,开始从政工干部“转轨”成了军事干部,成了红22军的军长,并从此时起,其的军事职称均放在政工职称之前,由“政治小鬼”变成了“军事大佬”。  此时,尽管林、罗、陈都是正军职,可林、罗率领的红四军是绝对的主力部队,而陈率领的部队是偏师,号称“梭镖”队。
从此时起,林总不管是在实质上,还是在名义上都超越了胖帅。  此阶段,林军长和罗政委相处的如何?
本人孤陋寡闻,没有看到过相关资料。但从张正隆《雪白血红》书中,林总部下的回忆来看,东北期间,林、罗两人配合应该是默契的和有成效的。据此也可以推理出林、罗是没有前嫌的。
本人认为林、罗在红四军搭档是有默契配合基础的,道理如下:
1、林、罗二人出道之时,都是连级干部,在历史上既不居高也不临下,而平等则是相互配合的最好基础;
2、林、罗二人无独有偶,出道之初都丢了军饷,可以说是同命相连,既然命都相连了,则可惺惺相惜。   林罗 林聂 林陈都是典型的强互补性军政搭档,林是专心关注军事,罗聂陈军事能力欠佳,政工能力很好,他们是有自知之明,况且林也不喜欢干预政工的事,他们应该是非常愿意与林合作共事的,如果总是跟着一个打败仗的司令,政委要想出头露脸简直是太难了。
   只不过太祖当了皇帝后,就不喜欢军政搭档们太紧密了,最喜欢的就是让搭档们互相揭发,大搞窝里斗。高大麻子就是典型,谁让他与林总彭总走的那么近,关系搞得那火热,而且还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的东北王呢,总之是犯了太祖的大忌,非办下不可。  但有人扯起淡来也不怕蛋痛,竟然能整出罗帅说:“和林彪共事等于判无期”这样的相声段子素材。
既然如此,那我也来就汤下面地借此素材818。
有一位1949年在林总身边工作的A老人回忆:
林总要南下了,而罗政委有重病在身,不能搭档共行。林总临行前到医院去与罗政委告辞,罗政委那是个文化人,那时、那景地拽了一句白居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来表达分别的心情,就被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以讹传讹地把“此恨绵绵无绝期”整成了“共事等于判无期”。
像这样的笑话是有先例的,当年“蝴蝶效应”,红军中也抓托派,有人文化水平低,没整明白,就不理解地问:
苏联的兔子吃鸡(托洛斯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光阴似箭,已到了1932年3月,本吧众花痴心中的“林郞”一下又进了两步,升为红一军团军团长;
而罗政委只升了一级,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
哪么,林军团长的搭档政委是谁呢?

1932年3月,林军团长的搭档政委是聂帅。
聂帅也绝对是位牛哄哄的人,仅学历就能雷倒N多人!是一位“三留”(不是三流)、“三黄蛋”海龟。
留是哪三留?留法、留比利时、留苏。
蛋是哪三黄?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学工科、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政治、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军事。

继续“八”聂政委

聂政委除了学历牛外,其担任的我军军职也很牛。
南昌起义聂一出道就是主力军叶挺11军的党代表,而林则是其麾下25师73团3营7连的连长。
军、师、团、营、连,算上副职,此时林连长与聂党代表军阶的差距是8级。

说到南昌起义,我也在此“八”几句题外话。
八一南昌起义受挫,到10月底,信丰整编时,部队仅存七八百人,军以上干部除朱老总外(偏师9军副军长),全部没在部队里。林连长所在的11军叶挺军长和聂党代表转进到了香港;所在的25师周士弟师长和李硕勋(李科长的父亲)党代表转进去了上海。
林连长作为基层指战员,一直浴血奋战在第一线。在林总生前从未有过其逃兵一说之事,其一去,死无对证,胖帅充分发挥其政工人员出身的忽悠长项,编了一个林连长向他汇报后而当逃兵的“童话”,天下有向党组织“请示”后而当逃兵的事吗? 提辖帅八一南昌起义到香港后,又参与了广州起义,也失败了。至此便脱离了部队。直到1931年底。
以老东为首的“土鳖”们风风火火闯湘赣闽,并打下一片天地时,斧镰帮中央的海龟们却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呆不不下去了,也纷纷来到了中央苏区,开始鸠占鹊巢。
1931年底,提辖帅也由上海的斧镰帮军委秘书长成为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的总政治部副主任。
1932年3月,林总荣升军团长,而当年林连长的军首长聂党代表,则来为林军团长来当“党代表”了。
提辖帅转了4年多的磨,在此时成了“胡汉山”,又回来了,但原心已不是“江南叶”,而是俺们的林总。  林是军团长,聂是政委,罗是政治部主任,他们三人相处的如何呢?
有电视剧把林、聂、罗此阶段的相处“编演”的是相当默契。
罗主任为了林军团长的休息,亲自在门口“挡驾”;聂政委则更直接,在林军团长要上台演出之时,当着众人的面,为林打扇子解暑。
这证明林总在30年代初就是有款、有腕、有范的“三有新人”;而聂、罗通过实践也知道了林军团长那是绝对值得“傍”的!
红军时期,林、聂军政搭档直到1936年5月东征结束后,林总去红军大学当校长结止。
而罗帅却在1934年9月,由主力红一军团调往新成立的红八军团仍担任政治部主任,实则是降了半级,不知是否于老东失势有关?
红8军团在湘江突围中,一触即垮,几乎全军团覆灭,番号也被撤了,成为红军时期最短命的军团。罗帅又重回红一军团,职任政治部副主任,名义上降了半级,实质上是平调。 1935年5月25日,林总麾下杨得志率红一团从安顺场渡口强渡了大渡河,但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中央军的强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交战两边都有“石达开第二”之说。斧镰帮中央和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又一次悬系于一役之中。
于是中央军委令:
刘总参、聂政委率已渡过河的红一师及陈四的干部团从右岸夹江而上去夺取泸定桥;
林总率未渡过河的红二师从左岸夹江而上去夺取泸定桥。
无容置疑,刘、聂的右路军条件好于林总的左路军,按道理刘、聂应该是: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谁知林总兵贵神速,捷足先登。先N个小时已夺取了泸定桥。
此战产生了林总N条著名命令的其中一条:
“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也诞生了我军红四团一昼夜24小时,在崎岖山路行军打仗240里的光辉战例。
也成就了杨成武一生中可以牛哄哄显摆的资本之一。 有一个我不相信的野史说:
硝烟散尽,刘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但聂政委真实地赋诗道: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
军事指挥员都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但什么是真正的“兵贵神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林总和红四团尽显“兵贵神速”的英雄本色! 聂政委与林总分手是在东征之后,为什么要东征呢?
正宗的说法是东渡黄河去抗丅日,而我却八卦地认为是陕北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与陕北红军和红15军团会合,但要“革命的队伍大发展”确受到陕北地瘠人贫的限制。
抗丅日战争,国军一封锁,连359旅都得去垦荒;
彭大将军的西北野战军(一野)始终只有数万,而不能有更大的发展,就与陕北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
要想革命胜利,必须得走出陕北,面向全国。  这就有了一个面向何处的问题。
向西北,有“两马”,且也是“鸟不生蛋”的瘠地之处;
向正南,有杨、张两个“拦路虎”,而张、杨的实力还可有理无理地对陕北进行“围剿”,且潼关之外还有中央军;
而东面的阎老西与老蒋有历史之隙,防范之心,相对孤立,且山西物产相对丰富。
相对比较,东面是个“软柿子”。于是,打着抗丅日的旗号,为了革命的前途选择了东征。 斧镰帮的眼光的确不错,若不是阎老西“引狼入室”(中央军),陕甘苏区说不定就成为陕甘晋苏区了。
说到东征,就不得不提到的“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刘与林总一样,是黄埔四期生,只不过,林是步科,刘是炮科。
刘是陕甘苏区和陕北红军的创始人,象这种数量级的“大股东”,若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1955年授衔时,就是让,也跑不脱是个元帅。 说到东征,还有一件流传较广的“扯淡”,由于与林总和聂政委有关,我在此必须得818。
东征中,整个红一方面军扩红8000余人。林总的红一军团战绩最佳,聂政委及手下的“政治小鬼”进行“红色忽悠”的本事也顶呱呱!红一军团扩红的人数竟然占扩红总数的90%,达到7000余人。东征结束后,老东在东征总结大会上点名批评了红一军团的本位主义。
913后,一些不屑之人出于无耻动机,以上面的两件事为素材,编了一个扯得“蛋”痛的“童话”。大意如下:
东征中,红一军团扩红成绩突出,红十五军团战损较大,老东要林调拨一些新兵给红十五军团。林以长征中自己部队损失太大,也严重缺员为由而拒绝。老东为此事在东征总结会上给予了批评,林是低头不语,聂只有站出来检讨,为林顶了“缸”。
无耻不屑之人们还不罢休,竟然借题发挥,“平方”胡编地说:老东鉴于此事和先前的林要到“陕南打游击”事件,为敲打林彪而将他调到红军大学去当了校长。
看过胖司令的回忆录《岁月艰难》,此“童话”就会成为“皇帝的新衣”。
如果知道“陕南打游击”事件当时真实的背景;多方相关人员来往的电报及信件;红军大学对全党、全军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那么“林总担任红军校长是‘敲打’”则显得多么幼稚可笑和无比荒诞! 胖司令在他的回忆录中,对东征中他所经历的战斗、扩红和战后的总结大会有较详细地记述。
在这里,我只“八”东征总结大会,用来戳穿谎言。此时的胖司令是红一军团二团政委,与林总麾下名将梁大牙搭档。
吴、梁二人在1936年5月14日,参加了会期10天的东征总结大会。大会前期对东征的伟大意义进行了总结。到了尾期,会风突转,老东直接点名红一军团,批评其的本位主义。回忆原文如下:
“第一、是骄傲,两个军团会合后,十五军团就组织干部到一军团参观学习,而一军团没有这样做;
第二、一军团只顾自己,不顾友邻,对兄弟部队帮助很少,不愿意调出干部去支援十五军团和陕北的地方部队,这是个严重的错误;
第三、一军团部队不礼貌,不谦让,并列举了一些典型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
这时候林彪已调到红军大学去当校长,一军团由参谋长左权代理军团长,军团政委仍是聂荣臻,毛主席提出提出批评以后,一军团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聂荣臻的精神非常紧张,看样子负担很重。因为毛主席点了名,聂荣臻不得不带头承认错误,并要一军团的各师、各团干部踊跃发言,揭发问题,检查自己。”
——
明明是“不愿意调出干部去支援十五军团和陕北的地方部队”,却忽悠成不愿调拨新兵给红十五军团;
明明林总不在场,却胡说八道地编出个林总听到后批评低头不语 胖司令接下来的回忆我认为就太有趣了。
聂政委雷霆大发;
肝火刘两次“护犊”;
吴政委据理力争;
梁团长哥们义气,;
结果是:吴、梁罚站!
原文请列位上眼:

“事情的经过是:在直罗镇战役后,二团曾将几个伤员,包括一个副连长、四个排长和十几个战士送到延长的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后,他们要求归队,院方领导不准他们回部队,要他们留在医院分配工作。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报告了师部,师政委肖华同意我们派人去要。但是医院仍然不放人。后来在东征山西时,一天我们行军恰恰经过这个医院附近,于是我和梁兴初带了一个排,到医院门口去要这十几个干部、战士,并强硬地说不给不行。就这样,硬是把人给要了回来。
就这件事,会上有人批评我们“本位主义”严重,说梁兴初、吴玉文(吴法宪)带着部队威胁医院,硬是把医院的干部拉走了。聂荣臻当即在台上问二团有没有这样的事,我们实事求是地作了说明,并检讨说不应该带队伍去,更不应该以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我们讲完以后,师长刘亚楼当场代我们二团承担了责任,刘亚楼说:“这件事情我们知道,有错误我们负责。我们认为前方的部队伤亡大,补充的新兵多,缺少干部,伤愈的干部就应该及时归队,是我们批准他们去要的。”
刘亚楼解释完以后,毛主席和聂荣臻的眼睛就都朝向了我们,聂荣臻说:“既便师里同意了,你们这样做也不对,人家不愿意就算了吗。”我很不服气地顶撞说:“那是我们的干部,我们的伤员,伤痊愈,不及时归队,医院留着不放,这样做对吗?我们这样做,也是应伤员自己的要求。”这一说可坏了,因为聂荣臻当时也挨了批评,心里本来就很恼火,听我这一说,顿时火冒三丈,立即就对我大喊:“你这样说法对吗?”
见到这种情况,我不再吭声了。这时梁兴初站起来说:“这件事我也有份,是我们两个一起去的。”刘亚楼接着说:“有错误我们师部负责,不能怪二团。”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啊!当时还罚我和梁兴初站了一会儿,后来才叫我们坐下。
真没想到,在总结东征的会议上,挨了这么一顿批。”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红一军团团以上干部在此挨了老东的批,聂政委带头检讨,吴、梁二人也被当成“鸡”给“杀”了。
谁知5个月后,在一次红一军团和十五军团团以上干部的聚餐时,红一军团的干部面对牛肉、猪肉、羊肉和少见的大米饭,将老东先前的批评忘在了脑后,拿起盆子,一拥而上。如猛虎下山,似风卷残云,眨眼功夫,十五军团的干部还没“起动”,饭菜已经所剩不多。又气得聂政委雷霆大吼道:
“一军团的干部太不像话了!你们就不能照顾一下十五军团的干部吗?这样抢吃像话吗?”
吴政委和梁团长有了上次的教训,生怕被聂政委又抓了典型,放下未吃完的难得吃到的美味饭菜,拍马宵遁,并且“纠结”的一晚上没睡。

我对此事的点评:
红一军团的干部都拿着盆子,而不是碗,说明是有备而来,这符合林总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战术原则;
红一军团的干部一拥而上,“一下子就把饭菜差不多快抢吃光了。”,这符合林总“三猛”的战术原则。
战术运用岂只在战场,雷厉风行要在方方面面!
林总的战术原则牛,林总的骄兵悍将野!  部队都是有其特有作风的,林总率领的部队,敢拼善打,那怕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也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置之死地而后生。其部队作风的勇猛顽强堪称顶级!

无数的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其作风是与其军事主官密不可分的。
有一个著名的论断:
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绵羊,绵羊可以变成狮子。而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则狮子可以变成绵羊。

林总自己曾说道:
【有些队伍,叫“打得”的队伍,它有那么一股作风,新兵一去,就学会了这种作风。作风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它却是个客观在在,有了作风,就解决了很多问题。部队建立了作风,这是最宝贵的,作风就是学校,就是教员,就是指挥员,作风也会下命令。培养作风是部队的一个重要问题。】

曾任红军总司令部代理总参谋长的龚楚早在1953年回忆早期林总的军事生涯道:
【因为他待人和顺,做事认真,并勤于学习。平时部队的管理很严而又得到士兵的爱戴,训练亦有办法而积极,他的部队特别整齐而有蓬勃的朝气。作战时,身先士卒,勇敢善战,每次给他的任务,虽艰险而不辞,且均能彻底执行,完成任务。】  优良传统也是培育英雄的肥沃土壤,而“肥沃土壤”则是这支部队军事主官操持和配比的。
林总就是操持和配比“肥沃土壤”的大师。

当然,由于作风勇猛顽强,于是抢起东东来,也是如狼似虎、当仁不让,野的很!于是“本位主义”的这顶“冕”就时不时扣在林总和林总的部队头上。
从林总当营长时的团政委何长工的回忆看,林总就是其部队“本位主义”的源头。回忆如下:

【龙源口大捷、红军攻入永新城之后,我们二十八团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武器弹药。可三十一团(老东的嫡系,秋收起义部队)在茶陵高陇战斗中,弹药消耗较大。于是,陈毅同志建议,应该给三十一团补充弹药,支援他们一下。但是很多同志想不通,特别是当时担任二十八团一营营长的林彪叫得最凶。他说:现在要比赛,各缴的武器各带,捉俘虏也是一样,那个俘虏的多,那个部队就多补充一点,不要分大户。】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