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期末背诵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19:02

第一单元:

1、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

文化生活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推行强权政治。

注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3、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1)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3)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已经成为迫切任务。

4、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潜移默化,二是深远持久。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指①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6、 文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如何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1、             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各个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了每个民族的文化具有显明的个性和特征,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争芳斗艳的景象,因此说文化是民族的,这个文化个性的表现。

(2)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是属于这个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因而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各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人们不能只看到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而应该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世界性。

(3)认为“个民族的文化只属于这个民族或者只属于世界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2、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内在要求。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3、传统文化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作用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基本形式: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凝固的艺术)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民族精神的火炬)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3)特点:①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具体的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4)作用: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②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态度:①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要辩证地认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腐朽的,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叫文化传承。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5、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在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3)、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6、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形式;

2)、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必然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别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充分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有益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单元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含义、意义            

含义: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得益于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歉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角楼,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重要作用

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重要作用: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主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是中华民族历经蚕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

3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  爱国主义应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之中。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弘扬)

①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④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5、如何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④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第四单元

1、 大众文化的含义

大众文化是一种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应该是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2、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如何对待当前存在的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当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第一,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第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导致了文化选择的多样性,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还导致了各种落后腐朽思想文化的浮生。

(2)对待当前的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国家: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因为,在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下,落后文化会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扩散,腐朽文化往往变换新的形式加以蔓延,所以作为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社会:要奏响主旋律,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②从理论上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社会主义的文化多样性是统一的,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

③从实践的角度讲,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的文化建设才不至于混乱、失误、受挫,才不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所以我们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4、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第二,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第三,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第四:立足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5、 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目标?主要内容?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主要内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提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如何建设:(1)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思想道德修养;

(3)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 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关系?

①区别:A.所谓知识文化修养,就是人们再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B.所谓思想道德修养,就是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联系:首先,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最后,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7、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③    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