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骑士mod1.7.10下载:初三物理中考基本知识点复习纲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51:07
初三物理中考基本知识点复习纲要

1. 基本电压、电路连接

两个基本电压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

干电池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家用电器消耗的是________能。

家用电器之间都是_______连接的。

测量电能的仪表:

2. 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有两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内能的改变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_________。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 速度与参照物

参照物是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标准,以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原来静止的物体也是运动的;以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静止的。

S   路程(米)       t     时间(秒)      v(米/秒)

公式:   v=S/t        t=S/v      S=vt

5. 机械、机械能

两类机械

(1) 杠杆

支点O: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滑轮


两类滑轮

① 定滑轮

定滑轮的特点:

② 动滑轮

动滑轮的特点:


(3) 机械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单位:

机械功率的计算公式:

单位:

(4)


(5) 机械能

①物体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

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物体高度升高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

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6.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串联电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电量Q(单位:库仑)     时间t(单位:秒)

I=Q/t

已知电压U    电流I    电阻R

I=U/R            U=IR            R=U/I

电功的计算公式:      W=UIt      单位:焦

7.浮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

F浮=ρ液V排g

二力平衡的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合成:

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相同。

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差,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柱形容器的液体压强大汇总

例题1: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酒精A和水B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     pB

2)容器对桌面底部的压强pA   pB

3)若抽取相同体积的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     pB,,容器对桌面底部的压强pA  pB

4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酒精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水中,这时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两小球满足什么关系

5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酒精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水中,这时容器对桌面底部的压强相等,两小球满足什么关系

例题2: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酒精A和水B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     pB

2)容器对桌面底部的压强pA   pB

3)若抽取相同质量的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     pB,,容器对桌面底部的压强pA  pB

4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酒精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水中,这时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两小球满足什么关系

5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酒精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水中,这时容器对桌面底部的压强相等,两小球满足什么关系


结论题的规范要求

一、定性与定量

①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相同的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

③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④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⑤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⑥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二、物理规律与物理现象

1、(06)请按要求将以下四项分类:⑴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⑵通过旗杆顶端的定滑轮,向下拉绳可以使旗帜升起;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⑷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其中,______________为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为物理规律。(均填序号)

2、请按要求将以下四项分类:(1)通过旗杆顶端的定滑轮,向下拉绳可以使旗帜升起;(2)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4)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住会向前倾倒。其中,_____________为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为物理规律。(均填序号)

三、初步结论、结论和推论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午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9-3-5所示的实验。

①要探究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午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小午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

②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③请将小午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

④根据小午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

2005真题

20.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

实验序号

 

u(米)

 

v(米)

 

uv(米2)

 

v/u

 

1/u(米-1)

 

1/v(米-1)

 

1

 

0.200

 

0.200

 

0.0400

 

1.00

 

5.00

 

5.00

 

2

 

0.300

 

0.150

 

0.0450

 

0.50

 

3.33

 

6.67

 

3

 

0.500

 

0.125

 

0.0625

 

0.25

 

2.00

 

8.00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

实验序号

 

u(米)

 

v(米)

 

uv(米2)

 

v/u

 

1/u(米-1)

 

1/v(米-1)

 

4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3.33

 

5

 

0.300

 

0.200

 

0.0600

 

0.67

 

3.33

 

5.00

 

6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6.3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1与4(或25,或3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表一或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一个定值;

b)分析比较__表一和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不同的,且随焦距的增大而减小。

26.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16a)、(b)、(c)、(d)所示。[图16(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盐水>ρ水]

(1)根据图16_(a)、(b)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根据图16(b)、(c)可验证: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16(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4若在图16__(c)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选填“(a)”、“(b)”、“(c)”或“(d)”]

2006年真题

1、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设法测得密闭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l牛,然后装入适量的细砂,将总重为l牛的小瓶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其运动状态如图5(a)所示;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细砂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分别如图5(b)和(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5(a)可知:_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2)由图5(b)和(c)可知:___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2、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l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12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⑴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面到物体下表面的距离越大,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也越大__

⑵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4与10或5与11_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⑶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⑷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O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O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_错误__,乙同学的分析__正确__。(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2007年真题

10. 如图 5 (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 5 (b) 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 5 (c) 和 (d) 所示。

由图5(a)、(b)或图5(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向右运动速度减小、

向左运动速度增大;(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 )。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  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  的性质。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 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

表一:液体甲(质量为 8.0 千克,体积为 8×lO-3 米 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

 

现 象

 

1

 

A

 

7.5

 

30

 

上升至液面

 

2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3

 

C

 

24.3

 

27

 

上升至液面

 

4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5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表二:液体乙 ( 质量为 6.4 千克 , 体积为 8×lO-3 米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

 

现 象

 

6

 

A

 

7.5

 

30

 

上升至液面

 

7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8

 

C

 

24.3

 

27

 

下降至底部

 

9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10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1) 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和 3与5 ( 或 6与9 和 6与10 )的数据及现象, 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

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和 2与4 ( 或 6与8 和 7与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 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

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  错误    的,小华的结论是   错误    的。(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当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上升;

当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下降。

2008真题

10、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5(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G甲>G乙>G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5(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是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1)比较图5(a)(b)[(a)(c),或(a)两图可得:

(缓慢提起相同重物)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比较图5(b)(c)(d)三图可得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相同

重物时,动滑轮的重力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

20、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物屏距离L 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物屏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__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2009年真题

16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7c)、(d)所示。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7a)[或(b)或(c)或(d)]可知:大气中存在压强;

②由图7b)与(c)与(d)可知:(同一地点)大气压强值很大且是一定值。。

26.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14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小组

 

槽中液体密度

ρ(×103千克/3)

 

实验

序号

 

深度

h()

 

管口面积

S(×10-4米2)

 

质量

m(×10-3千克)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

p()

 

 

0.8

 

1

 

0.05

 

5

 

20

 

392

 

2

 

0.1

 

5

 

40

 

784

 

3

 

0.2

 

5

 

80

 

1568

 

4

 

0.2

 

10

 

160

 

1568

 

 

1.0

 

5

 

0.05

 

5

 

25

 

490

 

6

 

0.1

 

5

 

50

 

980

 

7

 

0.2

 

5

 

100

 

1960

 

 

1.2

 

8

 

0.05

 

5

 

30

 

588

 

9

 

0.1

 

5

 

60

 

1176

 

10

 

0.2

 

5

 

120

 

2352

 

①在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等于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

②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567  初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  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ρ甲、ρ乙、ρ丙)满足关系  p1:p5:p8=ρ甲:ρ乙:ρ丙  ,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乘积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滑动变阻器引起的动态电路

1、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电流表 A 的示数将      ,电压表V与电压表 V2 示数的差值将     ,电压表V与电压表 V1示数的差值将       ,电压表 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______,电压表 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______,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______,电压表 V1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比值______,电压表 V2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比值______ (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将_____,电流表A1示数将______,电流表A2示数将______,电流表A示数将_____ 。电流表A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将______,电流表A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值将______,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______,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______,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______。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A A2示数差值的比值______,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A A1示数差值的比值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反馈练习

1、图3表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⑴电阻值变大的是    ;

⑵电阻值变小的是    ;

⑶电阻值不变的是    ;

2、如图所示电路中,M、N是两个接线柱,准备连接滑动变阻器,则

(1)当A接M,D接N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

(2)当A接M,D接BN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

(3)当A接M,B接N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

(4)当B接M,D接N时,最后再用一根导线将A、B连起来,

和A、B没有连起来相比较,电流表示数将        。

3.如图4所示,将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连入电路后,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滑片P1和P2的位置应为(  )

AP1、P2都移至最左端        

BP1、P2都移至最右端

CP1移至最左端,P2移至最右端    

DP1移至最右端,P2移至最左端


凸透镜成像特点题型归类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 >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 v <2f

 

f <u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 > 2f

 

u < f

 

正立

 

放大

 

虚像

 

像与物在同侧

 

常见选择题类型:

题型一 :已知焦距、物距或像距,确定像的特点。

   例题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距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16厘米时,

在光屏上能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拓展:若此题改为,距该透镜16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则该像一定是:

                          

题型二:已知像的特点、物距或像距,确定焦距

   例题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已知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是20厘米,光屏上成

           放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8厘米     B18厘米    C20厘米      D24厘米

拓展:若上题是已知像到透镜的距离是20厘米,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透镜的

焦距可能是:(     )

题型三:已知像的特点、焦距,确定物距或像距

   例题3:一物体放在焦距为8厘米的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发现了该物体缩小的像,

          则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6厘米     B12厘米    C16厘米      D24厘米

拓展:那么,此时像到透镜的距离是:  (   )

题型四:综合类应用

   例题4: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12厘米时,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那么当物距为6厘米时,在屏上:(      )

A.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B.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C.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练习:

1. (9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

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

2. (99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

的像一定是  (      )

A.缩小的像          B.放大的像

C.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

3. (00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15

厘米处移动时,则 (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4. (0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所成的像 (   )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5(02)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厘米处,所成的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6(03)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40厘米。    B 3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

7.(04 A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

8.(04 B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40厘米。

9、(06 19在图l中,凸透镜焦距为lO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10、(07 19在图12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并将光屏向          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浮力的大小比较综合例题

例题1:(1)质量相同的铜球、铁球和木球,同时放在水中,求浮力的大小关系

(2)质量相同的铜球、铁球和木球,同时放在水银中,求浮力的大小关系

(3)体积相同的铜球、铁球和木球,同时放在水中,求浮力的大小关系

(4)体积相同的铜球、铁球和木球,同时放在水银中,求浮力的大小关系

例题2:(1)完全相同的三木块,依次放在酒精、水和水银中,求浮力的大小关系

(2)完全相同的三铁块,依次放在酒精、水和水银中,求浮力的大小关系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大小理解

1将一只阻值为数千欧的电阻R1和一只阻值为千分之几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则总电阻( ).

(A)很接近R1而略大于R1 (B)很接近R1而略小于R1

(C)很接近R2而略大于R2 (D)很接近R2而略小于R2

2将一只阻值为数千欧的电阻R1和一只阻值为千分之几欧的电阻R2并联起来,则总电阻( ).

(A)很接近R1而略大于R1 (B)很接近R1而略小于R1

(C)很接近R2而略大于R2 (D)很接近R2而略小于R2

3为了得到10Ω的电阻,在30Ω15Ω四个电阻中,可选_    ___的电阻,____联起来使用。


电表的隐含条件类计算题

1.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 字样,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A1A2的示数分别为0.8安和0.2安。求:

(1)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电阻R1的阻值。

(3)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A1的最小电流。

(4)改变滑片P的位置,使两电流表指针偏离零

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变器R2标有50Ω 2A字样。闭合电键,移动滑片P到某位置,电压表V1示数为2伏,电压表V示数为12伏,电流表A示数为0.2安。

求⑴电阻R1的阻值。

⑵ R滑。

⑵在电表量程可改变的情况下,是否存在某种可能,

改变滑片位置,使两电压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的角度恰好

相同?如果不可能,说明理由;如果可能,请计算出滑

变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3、电源电压15伏且不变,电阻R1为20欧,滑变器R2标有10Ω1A字样。闭合S,V表示数1伏。求⑴A表示数。⑵若另选电阻替换R1,要求:在移动滑片中,电表(量程可变)指针能达到某电表满刻度处且电路正常工作。小王用4欧电阻替换R1,小伟用48欧电阻替换R1。计算说明两位同学的选择是否合要求。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0Ω  1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4安,电压表Vl的示数为8伏,求:

①定值电阻R1的阻值。

②此时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电功率P2。

③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要求:在不更换电表量程的情况下,使两电压表偏转的角度相同,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第一,符合上述条件的所有可能的R2阻值: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满足上述要求时,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写明必要理由)

5.在如图9(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R2的某一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9(b)所示,求:

(1)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10秒内电流通过R2所做的功。

(3)当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同时在(b)图指针所示的基础上偏转了相同的角度,求电源电压值。





初三物理中考基本知识点复习纲要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下册中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指导汇总(重点)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下册中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1题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机械能知识点 初三物理汽油机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 初三物理复习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 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3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1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 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 初中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程 初三物理复习课教案 初三物理寒假复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