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身的女孩在线:一个高三班主任每天写给学生的文章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50:52

为自己寻求一方心灵的净土

默认分类 2009-02-13 00:54:15 阅读55 评论1   字号: 订阅

 

为自己寻求一方心灵的净土

叶如盛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跋涉在群山之间的游客,正倾倒出他鞋子中的砂子,旁白是:“使你疲倦的往往并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子。”将人击垮的,经常并非巨大的挑战,而是琐碎事件构成的倦怠。

随着高考一天天的临近,我们的心灵也越来越疲惫,经常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失落的悲哀,抑惑是躁动不安,甚至惶惶不可终日。有时我们总想一个人静一静,经常整日整日不想说话,自己把自己藏起来,害怕别人窥见心灵受伤的创口;有时我们又莫名的亢奋,任凭自己放声喧哗与高叫,放纵感情潮水的激荡与澎湃;有时我们又异常寂寞,无边的孤独和空虚向我们袭来,悲观与消极的情绪,就这样充斥整个心灵,惆怅与伤感、虚无与失落,我们陷入了无边的茫然和无助。我们发现,迎考复习本身诸如上课、作业、考试等并不会使我们身心疲惫,真正让我们心力交瘁,闷闷不乐的其实是学习以外的琐琐事事,比如和家长闹矛盾,和老师意见不统一,和同学相处不好,甚至是水壶装不到水,鞋子被水打湿,作业本找不到,新买的水笔不明,食堂的饭菜不佳等非常细碎的家家常常,边边角角。这些小事总是使我们烦躁不安,欲罢却不能,把可怜的一点时间和精力、激情与梦想消耗殆尽。

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当一个人面对巨大的挑战时,他会恐惧,会紧张,会涌起抗争的冲动,会迸发反击的力量。而一些非常琐碎的小事,由于它们实在太平凡、太微不足道,你无法把它们当作威胁的敌人进行战斗,也就没有彻底摆脱它们的斗志和力量,但它们不会自动消失,而会始终困扰着你,消耗着你,将你一直拖入疲倦懈怠的深渊。一旦你的心境陷入这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你不再有生活的激情,快乐也就会离你越来越远。此时,仅仅通过意志去抗争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而且意志力越强,这种抗争反而还会强化你的倦怠感。在这种情况下,邱吉尔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悄悄地渗入某种新的东西来分散注意力。如果这种新的东西选择恰当,而且确实能激起你对另一领域的兴趣,那么你过分紧张的情绪就会很快得到缓解,你又会恢复到原来生机勃勃的状态。”

记得一位高考专家说过,高考最后考的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在考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无一个良好的心态,往往取决于你能否上一所好的大学。正如上述邱吉尔所说,面对备考时紧张与烦躁的情绪,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让专注的学习悄悄渗入我们生活的全部,驱赶虚无、排遣无聊、消除寂寞、克服倦怠,在心田的一方净土里,心无旁鹜,精耕细作,撒播希望,收获喜悦,让生命恢复到原来生机勃勃的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寻得一方心灵的净土呢?答案就是让自己坚定一个目标,然后忙碌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譬如有一块空地,如果不把庄稼种满,那么杂草就会丛生。我们的心灵如果无所寄托,长期处在空虚和无聊的状态,同样会长满野草,心灵的野草如果不断蔓延和缠绕,我们的生命就会是一团乱麻。精神的混乱必然带来行为的无所适从,我们将会在这个苍茫的大地迷失自我,徘徊在彷徨和苦闷的边缘,抑郁、恐惧、焦躁就会渐渐吞噬我们的精神和肉体。一个生活紧张、忙碌、充实,目标单一、理想明确、一心一意追梦的人是没有时间悲哀和叹气的;一个内心澄明碧澈,每天有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问不完的问题的人是不会感到空虚和无聊的;一个对前途充满希望与期待,满怀自信与力量的人,是不会感到恐惧和苦闷的。他没有时间去收拾心情,没有精力去经营情感,没有兴趣去梳妆打扮,更没有那份闲情逸趣去打理生活的琐琐碎碎,也没有那个耐心去计较身边的得得失失。简单的一日三餐、一套素色的衣服、一双风尘仆仆的鞋,外加一个装满复习材料的书包,在夜色如水的校园里急急地走着,他心无旁骛,生活简单如水,一心一意地追逐自己的大学梦。他或许寂寞但决不孤单,他或许忙碌但决不疲惫,他或许失落但决不空虚。他心灵里的庄稼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没有一根杂草,他的生活饱满、充实、沉甸甸,充盈着欢欣与热烈,彰显的是最高贵的生命姿态。

我们如何拯救自己

默认分类 2009-02-09 14:30:42 阅读54 评论0   字号: 订阅

 

我们如何拯救自己

叶如盛

 

离高考只有不到四个多月的时间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压力。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酝酿着耶稣受难的表情,我们都知道,这场举世瞩目的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压力来自何方?首先来自父母的期望,有的父母是希望子女上大学改变命运、有的父母是希望孩子光耀门楣、有的父母是希望子女能为他们争一口气、有的则是希望他们完成他们未竟的夙愿。大家的父母大部分都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时代和经济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无缘上大学,他们受了太多没有文化的苦,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他们深刻体会到社会的无奈和人生的苍凉,所以他们发誓绝不能让自己的后代再重复他们的老路,深受没有文化、没有文凭、没有学历之苦,哪怕全家节衣缩食,也不惜任何代价把子女送到这所昂贵的私立学校。正是因为父母和家人对我们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和企盼,所以我们最害怕的是高考落榜难以面对他们深深陷入,带着无限失落的眼睛。我们的压力还来自于升学,考不上一所好大学,不仅意味着理想的落空、意味着今后走入社会难以就业,更意味着面对世俗的眼光将无所适从。当然,这个压力还来自于巨大的付出和得到难成正比。高考就好比一场赌博,只要考不上意味着你将输得一无所有,昂贵的学费、艰辛的付出、看不见的机会成本,还有宝贵的青春年华,因为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高中毕业证书早已是一文不值了。

巨大的外界压如翻山倒海般向我们迎面扑来,我们还要面对艰涩难懂的公式和定理、面对成堆的作业和考试、面对成绩的排名和老师的期待,甚至是面对同班同学的竞争和对手的觊觎。我们苟延残喘,每天起早贪黑在书山题海中艰难跋涉,苦苦前行。有时我们觉得书山压得我们已经超越忍耐的限度,处在快要崩溃的边缘;有时我们觉得题海的大浪一阵一阵猛然打在我们身上,艰于呼吸和喘气,大水漫到了肩头,就快要没顶了;老师严厉的目光、父母殷切的期待、亲人们的冷嘲热讽,还有同学的你追我赶,以及课堂茫然不知,作业无从下手的痛苦与煎熬。

那么,亲爱的同学们,面对生命的水深火热,面对人生的痛苦彷徨,我们靠什么来拯救自己。让背负着的,象征苦难的十字架成为指引我们前行,救赎生命的灯塔和火炬;让脸上时时酝酿着耶稣受难的痛苦表情,转化为生命的舒坦和欢愉,让光明和希望洋溢整个心田,让温暖和热情充盈胸腑的每个角落,让身心处在最和谐与自由的完满状态,用最欢欣的神情和最虔诚的心灵,对高考作一场庄严而轻松的顶礼膜拜。

我们首先拯救时间。当我们埋头读书,徜徉在解题背诵时,时间悄悄从指缝溜走;当我们专注课堂,流连于思考发言时,时间缓缓在头顶消逝;可是当我们苦闷彷徨,摇头叹息时,时间照样飞速流逝;当我们娱乐闲谈,睡觉游戏时,时间也仍然转瞬即逝;当我们流泪哭泣,失望茫然时,时间还是无情地如闪似电,倏忽便无影无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还,我们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抓住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让高考前的每一瞬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让生命时刻处于勃发和热烈的状态。只有时时刻刻在努力学习,不虚度考前复习的每一分钟,我们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和生命的坦然。

其次我们要拯救理想和希望。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对前途失去理想和希望,从此让生命处于静止状态,失去了拼搏的激情和成功的信心,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感到绝望。拼搏的停止源于对前途的恐惧和暗淡,那么消除恐惧的惟一方法就是行动。沉浸于过去的快乐生活,只会在精神鸦片的麻痹中消磨意志,沉沦颓废,最后成了高考祭坛上的牺牲品;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则让人畏首畏脚,看不到理想和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变彷徨、苦闷,最后生命的激情殆尽,成了一幅没有灵魂的躯壳。所以我们要自强、自信、自尊、自爱,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冀,相信,靠自己的双手一定能锻造美好的生活,为生命撑起一片有着阳光、白云的蓝天。面对高考的艰难险阻,我们发现,其实能拯救自己的原来就是自己。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们即使有再大的本领,前面的路依然得自己行走;众普萨不可谓不慈悲,但唐僧西天途中少一难都不行。拯救自己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既然选择了前方那就只有风雨兼程,无论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勇敢地走下去,我们总有路可走,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论高等教育

默认分类 2009-02-09 23:57:54 阅读56 评论1   字号: 订阅

 

论高等教育

叶如盛

什么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就是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材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有大学、专门学院等。我们为什么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

有的同学说,读大学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好工作;有的同学说,读大学是为了能积累更多的财富;有的同学说,读大学能进官加爵,为的是日后光宗耀祖。有的同学说读完大学,取得学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些回答都没有错,而且大学确实能给你上述所说。但如果你对读大学仅限这些理解又实在是太肤浅了。

大学是什么呢?在读过大学的莘莘学子眼中,大学是他们心中的圣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翻开中国学府的历史长卷,你能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源远流长的文化品位,特别是其厚重的历史背景,都是无法用文字道尽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是一本厚重而深刻的书,如果你不置身其中,便无法读懂它。我们是应该用虔诚的态度一起品味大学的厚重,一起饱览她的风姿,欣赏她无与伦比的魅力

大学集中了最聪明的大脑,这里活跃着一群学有专长的大师级人物。大学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因而,作为传递、应用、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必须注重学术,必须有一批有思想的专家、学者——有思想的自然家、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一批具有独立思想、人格与自由意志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们或是院士、教授、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是长江学者,或是普利策奖得主,或是阿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得主,总之都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通人,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道德文章,堪称师表”他们不但有渊博的知识,有原创性、奠基性、开拓性、前沿性的学术成就,还能做到文以载道,是知识与品格完美结合的代表,是知行统一的典范。这不仅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理念所在,更重要的是现代大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在大学里我们和这些大师朝夕相处,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气质、自主设计与选择,自由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享受追随自己心仪教授的“从游”之乐,师生之间的关系,亦达到“亦师亦友”的境界,一批批学子们正是在这种“沉潜”状态下,在大学的这种淡泊名利,不急不躁的沉稳心态下,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做知性的磨炼与理性的沉潜,进行着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是创造力的凝聚与即将喷发。我们在大师光芒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对此,那些没机会读大学的人是无法理解,也无法感受的。

大学有美仑美奂的建筑和独有的文化底蕴。大学在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是一个文化、精神的象征,是坚守文化精神的堡垒。每所大学都有它的苍桑与性格,都有他的文化与灵魂,正是这些绚丽多姿的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性格构筑起一座座让人神往的知识、思想与智慧的圣殿,营造起一片令人可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从昔日的皇家园林,独具古典建筑神韵,兼容并包的北京大学到荷塘月色,水木清华,厚德载物的清华大学;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北京师范大学到日月光华,旦复旦夕的复旦大学;还有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勃海之滨,白河之津的南开大学,座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具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大学,镶钳在风景宜人西子湖畔,人杰地灵的浙江大学,更别谈东湖之滨、珞珈山麓,美仑美奂、风格古朴、幽雅沉静的武汉大学,博学审问,慎思不忘,明辩笃行,为国栋梁,山高水长的中山大学,更有依山傍海,气势恢宏,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门大学。在这些似真亦幻的美丽校园中,我们探寻大学的成长之路,畅游其旖旎风光时总是被大学自身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所撼动,那里有思想的盛宴、智者的心声,仁者的叮咛和勇者的低语,在知识的殿堂里,活跃着多少学识渊博的大师,勤勉好学的求索者,不畏艰辛的攀登者。大学正是用她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底蕴滋养着我们,让我们的底气在她的培育下渐渐充足,让我们的人格在她的塑造中渐渐完善,让我们的学识在她的嘶磨中渐渐深厚,让我们的气质在她的熏陶中渐渐高华与卓越,让我们的智慧在她的濡染中渐渐成形。大学培养了我们的旨趣,形成了我们的性格,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增容了我们的胸襟,我们从高中的“术”层面过渡到大学的“人”。从只会应用技术操作的浅溥上升到了能用思想和智慧思考的崇高境界。大学使我们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有独立人格、深刻思想的人。

美哉大学,壮哉大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一齐到大学的沃土中去寻梦。

 

茂华园生活记趣

叶如盛

 

茂华学校座落在福鼎东郊潮音岛西岸一块突出的岬角上,这里远离市区,硬是挖山造路,在空谷幽林中建起了一所学校。绿瓦红墙的几栋建筑算是校舍,从山中移植来的数颗柚树当作绿化,黄泥地腾出一块就是操场了。站在校门往上看,疑作是来到了大陕北的黄土高坡。

初来茂华是“桑美”台风过后,屋顶斑驳,满地狼籍,到处是台风蹂躏、摧残后的满目苍夷。下雨时泥水在各个山岗四处横流,宿舍楼和教学楼不过近在咫尺,可就是不得不来一番跋山涉水的远渡重洋。水电也供应不稳,发电机焦躁和疲惫,抽水机不堪重负,这座学校与世隔绝,城市的便利与快捷跟这里无关,该校天天俯视的桐城绝不肯把她的繁华和富足,润泽及施舍它一点点。自来水管随时会罢工,我们经常拿着提桶排队接水,从一楼到五楼,往返数趟,师生穿梭竞相提水的劳动场面真是颇为壮观。连续几天枯燥的机械运动让人快要发作时,突然一阵悠远的呵气声从遥远的水管传来,一声长叹之后是急促的短叹,像极了旧式火车进站时“朴噗、朴噗”的喘气声,我们知道,日夜期待的水就要来了,不禁屏息聆听,果然几滴黄色的泥浆过后,甘洌的泉水哗啦倾泻而出,于是搬出大盆小碗,尽最大努力储水,我们知道,这是水管生闷气太久所做的短暂渲泻,之后必然又是长时间的沉默。我仅有一盆一桶,装满过后看着渐渐变小的水柱实在是无计可出,隔壁的外语老师真是高明,他把平时收着的矿泉水瓶全用上场,接满水的瓶子密密麻麻一堆,想必可以用很久,我曾向他错过不少,借完后瓶子从不归还,自己也学着装水储备,精打细算着过日子,果然以后提水轻松了不少。

发电机供电不足,上课时教学楼供电,宿舍楼停电,放学时再切换过来,如此省电一不小心就应用上了华罗庚著名的统筹方法。我曾仔细考察放在简易棚屋的发电机,发现果然是二手货,难怪电压时起时落,灯泡也随着时明时暗,很多老师的电脑出了故障。有一次突然一阵高压,电灯猛亮之后宿舍楼里一阵惊呼,据说是烧了好几台电脑,大家纷纷给自己的电脑配上变压器,装上保险阀。不过至今为止我从未给自己的电脑装上任何保险设备,它也从未发生问题。经常的,当我依然在网上忙忙碌碌的时候,直到外面嘈杂议论的声音传入耳中,才惊觉又有人电脑烧掉。其实我早想更新主板,盼望着有一天突然烈火硝烟,把陈旧的主板烧得一干二净,可是偏偏有人想烧烧不掉,怕烧的却天天烧。

有时比较郁闷的事是,花了一个晚上精心制作的课件,第二天课上到精彩处突然停电,顷刻之间,由光子和电子的高科技时代一下子回到了粉笔加黑板的原始时代,难免有从衣冠楚楚的“人”变成一丝不挂的“猿”的尴尬。这对于我们这些依赖多媒体的新生代老师真是一个极大的调侃与讽刺,课件不能使用,原来设计和准备的材料无法展示,思路彻底打乱,程序也陷入瘫痪,整个课堂教学方寸大乱,此时此刻不得不强作欢颜,故作镇定,维持着这欲罢又不能的僵硬状态,于是索性抛开课件,临场发挥,却也得心应手,运对自如,终于等到了下课,拍拍粉笔灰,心中一阵暗喜,看来还多亏了平时多多读书,注意积累。

茂华园的师生管进城叫下山,今天你下山了吗?其实是今天你上街上吗?“下山”这个词用得实在是准确,学校是真正的建在山里,从山脚到校内最高建筑的顶层气压得降低好几个怕斯卡。进城一趟是相当不容易的,半个小时等得到公交车已算幸运,经常是走了20分钟到城区了,公交车仍然不知在何方。有时遇上大运正巧就搭上了车,坐在车上是稳稳当当,可是已经开始发愁如何返回了。当然也可以选择摩的,改造过的机动三轮车,但那开口乱喊价的态势及物不所值的运费往往令人望而却步。自行车算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从校门口的坡顶一路呼啸着冲到坡底令人神往,但一想到回来时得推车上又长又陡的斜坡,又难免令人的沮丧。骑车固然自由自在,但也并非能够一路风顺,最害怕的是那段尘土飞扬,风沙扑面,漫天灰尘遮天蔽日,使人目不能视、呼吸艰难的路面,进城来回是名副其实的“风尘仆仆”。穿街走巷、历风经尘、登山爬坡、再拾级而上,从海拔最低点一直到海拔最高点,气喘吁吁、挥汗如雨,终于到了住处。稍稍平静才发现自己蓬头垢面,一身烟尘,神情容貌呈现疲惫状。

作为生活,茂华园实在不是理想境地,但作为学校,又实在是一流的好地方。学校远离市区,没有车水马龙和闲杂人等干扰,清幽寂静,适合暝思苦想和研究学问。周围均是山岭田地,找不到大街琳琅满目的繁华,看不到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超市、没有公园、没有网吧、没有书店,没有任何市政建筑,哪怕是一两块广告牌。举目皆是树林、菜地、草丛、灌木还有疏疏落落的几间民房。附近人烟稀少且民风纯朴,和学校没有什么瓜葛。师生教书读书,农民种地生活,倒也和谐相处。校门一关,墙内墙外便是两个世界。学校是知识和人才最密集的地方,教师一般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在学校里传播知识,经营文化,培育人才,铸造精英,校园广场里行走的是优雅、安详的儒士,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在这里挥洒青春、书写豪情。清晨伴随着朗朗书声,茂华园醒来,夜晚教室灯火通明,学子们埋头苦读。广播里激荡着《运动员进行曲》,多媒体教室里师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里是书本、是阅读、是考试、是辩论、是切磋学问,是探讨真理。师生远离闹,没有什么诱惑,生活充实又单调,过的是一种近乎僧侣式的修道院生活。正因为如此,茂华园的师生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一方净土养一方人情,茂华园学子们的心灵是纯净的,理想是金色的,容貌是青涩的,言行是朴实的。纵观世界著名学府,无不座落于远离人烟的山林田园,没有一所是安处闹市的。斯坦福大学位于美国北部的蛮荒之地;麻省理工学院坐落在麻萨诸塞州的剑桥小镇。剑桥镇没有浮华喧嚣,到处古风犹存,红砖尖顶的房屋,古堡式钟楼,百年老树几步一株;剑桥大学也是位于英国的剑桥小镇,周围全是田地和农舍;牛津大学是建在一个老渡口旁边。中国古代的书院选址多在在风光秀丽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刻意追求“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远离尘埃“无市井之喧”的地方建立校舍。而后,广收门徒,讲学著书,切磋学术,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近代的清华北大也是位于北京西郊的园林中。可见,学校不仅不应处于闹市,还应刻意远离人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师生静下心来做学问。试想,学校如果淹没于集市的嘈杂与喧嚣,醉心于和市民打交道,周围超市林立、菜场遍布、网吧全天营业,酒馆灯红酒绿,吆喝连连、叫卖声声,三教九流,徘徊校门,试想书桌该放在哪里,师生如何安于教学?

一所学校的精魂是什么呢?是漂亮的大楼吗?是便利的交通吗?是豪华的布置吗?是先进的设施吗?是优越的生活吗?不,都不是,这些固然重要,但并非必不可少,一所大学的精魂和命脉是老师,老师才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是树,有树才能招凰引凤。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奇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群德才兼备、学养深厚、淡泊名利,醉心教学、甘当人梯,为人师表,闪耀着理想光辉的教师,才是判断一所学校优劣的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标准。茂华园里正是有这样的一批敬业奉献,致力于教师育人,献身于崇高事业的良师益友,才招凰引凤,使得八方学子不远万里,负芨求学其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年年教学成绩卓著,办学不久便跻身于闽东名校之列。我们远离闹市,但绝不与世隔绝,我们走出去,也请进来,通过报纸、电视、书刊、网络与外面的世界保持联系,我们倾听世界的声音,也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茂华园并不是死水一潭,而是充满活力,吐故纳新,常维常青的长春藤。

在茂华园里登高远眺,只见山川流水迂回环绕,山岚雾霭氤氲徜徉,山高泽宽养吾浩然之气,水色空朦润我空灵之心。苍茫大山兮,吾学子视野开阔,淼淼河泽兮,我学子胸襟广博。茂华园正是用她山光水色,树木葱郁的灵秀;用她望山俯海,藏星纳月的胸襟;用她四季分明,春华秋实的品性;养育一方之士,抚慰八方之才。山川秀美、巍峨建筑本身就有非常美好的教化作用,远离世俗,心灵纯净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校风严谨、管理严厉校园显得平和稳健,安宁和谐。正因为如此茂华学校的学生才显得特别单纯明净,很少有伤风败俗之为,标新立异之举,茂华师生在生活很不便利的环境下,我们仍然薪火传承,让朗朗的读书声绵延不绝。

茂华学校是适合那些真正想做学问的人,心无旁鹜,一心一意追求理想,专心致志做着学问,他们在茂华园里必定如鱼得水,自由自在,他们气定神闲,举止坦然,优雅地行走在美丽的校园小径,迎接旭日东升,送着晚霞西沉。生活条件再不便,他们也不觉得,因为这里有最纯净的精神世界。我们也不能否认,茂华园里有小部分蹉跎岁月,消磨光阴的人,对于他们,学校无异于牢笼羁绊,束缚他们的举止,约束他们的言行,在校园里被迫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真是度日如年,苦不堪言。他们是不会感受到茂华园的春华秋实,四时之变的,有的只是埋怨饭菜不佳,行动没有自由、条件不好,教师无能,同学不友好,等等等等。他们过不惯墙内的生活,却向往墙外的世界,体会不到精神的崇高之美,追求的仅仅是肤浅的感官之乐。悲观、消极、失望,精神颓废,意志消沉,就是这样在学校里虚度年华。

亲爱的同学们,你的心灵干涸了吗?你是否能感受得到茂华园之趣。校园层次多变,极富立体感之美,在各栋楼房之间来回必须上坡下坡,你能体会其中之趣吗?傍晚一场春雨把山林洗得一尘不染,推开寝室之门,一时满屋的风声雨气,你能体会其中之趣吗?师生和和谐相处,有时亦师,有时又亦友,之间的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你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吗?当夜色如水,学校里清风朗月,一轮明月高悬上空,洁白的银辉撒满校园,你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吗?清晨我们能看到学校对面的海水逐渐充盈,几只小舟如江上一苇,诗意盎然,晚上我们能看到茂华园西岸的福鼎市区星光灿烂,华灯流光溢彩,你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吗?只要你诗意地栖居,做一个精神贵族,茂华园里你体会出许许多多的乐趣。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

不禁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大学诞生的烽连天的岁月,条件异常艰苦,当时的师生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同学们吃的是混有稗子、沙子甚至鼠屎的“八宝饭”,穿的是破旧衣裳,住的是不避风雨的简陋宿舍。就是这种艰苦生活,大多数人还要靠打工才能维持。他们有的人当中、小学教师或家庭教师,有的人当售货员或会计,有的人当校对或打字员,还有的人打午炮或发警报。教师们的生计,比同学们的也好不了多少。以教授兼常务委员会主席的梅贻琦为例。他家经常吃不起蔬菜,只用辣椒拌饭吃;有时能吃到菠菜豆腐汤,大家就很满意了。为了贴补家用,梅夫人只好经常制作糕点、打毛线衣和围巾等出售,还摆过地摊。梅先生儿子梅祖彦的眼镜跌坏了,严重影响学习,却长期未能再配。闻一多教授刻图章、兼中学教师贴补家用的故事,广为人知。实际上,绝大多数西南联大的教师,仅仅靠工资是不能维持生活的。至于教学条件,图书、资料、仪器、教室、实验室、实习工厂、图书馆等等,都是凑合着用,也可说是捉襟见肘。文、法学院由于重要参考书的复本少,图书馆开门时,总是拥挤不堪;由于图书馆容量有限,许多同学都是到附近茶馆内去看书、做作业或者讨论问题,称为“泡茶馆”。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

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人),其中有杨振宁、李振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支撑着西南联大师生们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刚毅艰卓”为校训,形成了独立自由、民主平等、自觉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

可见校舍简陋不是问题,生活不便也不是问题,只要心存理想和信念,只要心存奋斗的激情和拼搏的勇气,哪里都是成长的沃土,成功的阶梯,成才的摇篮,成就事业的孵化器。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却是一道万丈深渊。”

不知不觉经过了三年的发展,如今的茂华园已是今昔非比,水电富足,道路畅通,各方面的学习和生活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原计划要建成的花园式校园已初具规模,茂华园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我们再也没有理由埋怨这,埋怨那。

其实我们的生活已经非常优越了,昂贵的学费已让我们超出于普通人之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浪费青春,蹉跎岁月,在人生的考场上交白卷,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学习,为大学之梦而奋斗。让我们正视父母头上的白发,让我们感恩母校的培育之恩,让我们铭记师长的教诲之情,在这个优美、安谧的校园里追逐理想,建构人生,设计未来,铸造辉煌。

 
一个高三班主任每天写给学生的文章3 一个高三班主任每天写给学生的文章 一个高三班主任每天写给学生的文章2 一个高三班主任每天写给学生的文章4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 某高三班主任写给大一学生的信 高三班主任激励学生的讲话稿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高考生和大学生必读) 转贴: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在读大学的要看完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在读大学的要看完)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在读大学的要看完)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在读大学的要看完)转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如果在大学里觉得迷茫,就来看看吧...)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如果在大学里觉得迷茫,就来看看吧...)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如果在大学里觉得迷茫,就来看看吧...0) 【转】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上万人看了都哭了,为了自己和孩子看... 一封高三班主任写给大学生的信 分享:【精美音画】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上万人看了都哭了,为了自己和孩子看完它!)... 高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一封信(上万人看了都哭了,为了自己和孩子看完它!) 做快乐的高三班主任 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三班主任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