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龙拳爆发里面笛子:中医对肥胖的辨证分型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37:16

中医对肥胖的辨证分型

(2011-06-28 10:48:59) 标签:

痰浊

气机

久卧

决明子

嗳气频作

减肥

肥胖

中医减肥

杂谈

一.饮食过量,痰浊内生型

肥胖,食欲旺盛,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头胀头晕,头重若裹,胸满痞塞,嗳气频作,肢体困重怠惰,皮肤亮泽,油脂分泌较多,湿疹痤疮,或带下粘黄,外阴瘙痒,大便粘腻,有时秘结。脉滑稍数,舌质红,舌苔微黄厚腻。

饮食过度,尤其是过食肥甘、膏梁厚味,或孕产期间营养过剩,摄入精美过多,势必加重脾运负担,其有余部分不能充分利用代谢,过剩的水谷精微在体内化为痰浊膏脂,蓄积体内,纳食越多,痰湿愈甚,日积月累,致成膏人"、"脂人"、"肥人"。另一方面,胃纳所受之物,并非皆为气血生化所需之物,诸如肥甘之品,反影响辟为契机运化,扰乱气血化生,导致人体脂质代谢紊乱,使机体脂质储存增多,形成肥胖病。饮食蕴久不化,阻滞气机,易生胃热,其特征为食欲旺盛,消谷善饥,口气臭秽;热灼津液故口渴喜饮。久则积湿生痰,痰湿蕴热,困扰淸窍,则见头胀头晕,头重若裹,胸满痞塞,嗳气频作,肢体困重怠惰,带下粘黄,外阴瘙痒,大便粘腻;《素问.生气通天论》有曰:“膏粱之变,足生大丁”,所以可见皮肤亮泽,油脂分泌较多,湿疹痤疮。此型多见于对饮食不加节制者以及孕产者。长征医院曾对产后肥胖人群做过调查,产后肥胖占女性肥胖中的38.02%,可能与产后进补及重视"坐月子"的民风有关。

治则:祛痰化浊,消食导滞。

常用中药:茯苓、红曲,山楂、苦丁茶,绿茶,六神曲、决明子,荷叶,番泻叶等。

 

二.脾气亏虚,痰浊内聚型

肥胖,面色黄白,疲倦乏力,肢体困重不爽,嗜卧懒言,四肢浮肿,纳食不甘,腹部肥满松懈、腹胀,食后加重,多梦,醒后对梦之内容记忆不清,经期推迟或闭经,尿少,便溏,脉沉细无力,舌苔薄腻,舌质淡,舌体胖大,时有齿痕, 舌苔薄腻,脉滑无力。

脾主运化,若长期饮食过量,则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失健运。另外久卧、久坐,四肢肌肉缺乏运动,亦可导致脾失健运。在这种情况下,摄入的入的水谷膏粱不能变成营养物质运送到周身,反凝聚为湿,酿成痰浊,流于体内和肌肤之下,化为膏脂、湿邪,使人臃肿肥胖。脾色为黄,脾虚则黄色外露,面色黄白;气机不振,代谢迟缓,则可见肢体困重不爽,嗜卧懒言,四肢浮肿,纳食不甘,腹部肥满松懈、腹胀,便溏。痰浊扰人清志,又兼虚证所以腹胀食后加重,多梦,醒后对梦之内容记忆不清。本型多见于长期饮食过度又缺乏锻炼者,以及中老年肥胖,尤以妇女为多。《素问·宣明正气论》曰:"久卧伤气";《医学入门》也强调久卧久坐"尤伤人也"。久卧、久坐,气虚、气郁,必使运化无力,输布失调,膏脂内聚,使人肥胖。

治则:健脾益气,化湿祛痰。

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红曲,山药、薏苡仁,莲子肉、扁豆、大豆,薏苡仁、陈皮等。

 

三.肝气不疏,气机郁滞型

肥胖,面色青紫,头胀痛,多为偏头痛,眩晕,烦躁易怒或抑郁,喜叹息,口苦,咽喉时有憋堵感,胸胁乳房胀痛,乳内结节,胃脘痞闷,腹胀,失眠,多梦纷纭,梦境多为争吵郁闷之事,醒后月经前后不定期,闭经,痛经,多呈胀痛,脉弦,舌质暗红或紫。

由于脑力劳动过度,精神长期紧张不得宣泄,或情志郁闷不能消解,都会使肝气郁结,疏泄失调。肝属木,脾属土,从五行来讲是肝木侮土,久则影响脾之健运,引起肝脾不和。脾胃运化升清机能减弱,使摄入的水谷精微物质输布失常,化为膏脂痰浊,瘀积于体内而成为肥胖。肝胆互为表里,肝失疏泄则胆不能正常分泌精汁,化脂净浊,脂浊内聚而加重肥胖。肝主气机疏泄,肝气不舒则头胀痛,眩晕,烦躁易怒,抑郁,喜叹息;气机郁阻则咽堵,乳内结节:上扰淸窍则多梦纷纭,下阻脉络则闭经,痛经。胆汁上溢可见口苦。本证型多见于在办公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以及更年期肥胖者,女性多于男性。

治则:舒肝解郁,理气健脾。

常用中药:柴胡、代代花,玫瑰花,菊花,郁金,香附,决明子,川芎,陈皮等。

 

四.瘀血阻滞,经脉不畅型

肥胖,面色紫红或暗红,心悸乏力,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皮肤干燥,缺乏光泽,时有脱屑,肤色紫红晦暗,瘙痒时作,头发枯干,容易折损,肢节疼痛,痛经较甚,多为绞痛或刺痛,经血紫暗,多见血块,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涩。

经络血脉是气血运行和物质代谢的通路。经常不进行体力活动和运动的话,会使血管内的血液长期处于缓慢流通状态,血管弹性也会变得松弛,这些都会引起瘀血的情况,瘀血阻滞会引起气机不畅。另外,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精神长期紧张的人,由于气机失调,血管弹性缺乏调节,也会损及血流的通畅。再有,加龄或体质虚弱等原因导致脾虚气不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无力推动气血则血行无力,均可引起血瘀脉阻而影响水谷代谢,不能将水谷精微布散周身,脂积成痰;痰湿内阻,又使气机壅滞,引发恶性循环,更使痰脂滞留体内,引起肥胖,这就是“痰瘀同源”的道理。从现代研究来讲,肥胖者多伴高脂血症,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脂肪,其粘腻影响血流通畅性,又会沉积于血管壁使动脉硬化都会加重瘀血状况。本证型多见于久卧、久坐、缺乏运动者,进食油脂食物较多,饮水较少者,年龄偏大者,以及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

治则:活血化瘀,通经和脉。

常用中药:三七,葛根,鸡血藤、红花,丹参,红曲,川芎,赤芍等。

 

五 脾肾两虚,冲任失调型

肥胖,气短,疲惫乏力,身体困重,腰酸腿软,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轻度浮肿,阳萎阴冷,月经延期,经血较少,不孕不育,小便不利,夜尿较多,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舌苔薄,苔白,脉沉细无力。

肾为先天之本,主化气行水。脾为后天之本,主消化腐熟水谷,升清降浊,二者均与人体饮食代谢,水湿气化及运化有密切关系。若平时不注意养生,如使用不正确的减肥方法,损及脾肾之气气,或中年以后,肾气由盛转衰,加之脾病及肾,脾肾阳虚,或纵欲过度,阴阳失衡,使冲任二脉失其调养,不能化气行水,加重体内湿浊,不能荣养周身,泛溢于内脏肌肤,而发肥胖。脾肾气虚,无力推动,则气短,疲惫乏力,身体困重,腰酸腿软。肾阳不煦,冲任不调,则四肢不温,阳萎阴冷,月经失调,不孕不育。阳不化水,则浮肿,夜尿,便溏。本证型多见于年龄较高者,尤其是经产妇女或绝经期女性,以及减肥、养生方法不够科学者。

治则:补益脾肾,调理冲任。

常用中药:山药,人参,西洋参,茯苓,女贞子,何首乌,杜仲,熟地黄,鹿茸等。

还要强调的是,上述证型往往不是孤立存在,常常彼此影响,合并转化,如脾虚合并瘀血,气滞合并脾虚,脾肾两虚合并痰浊等。需要全面分析,对证综合治疗,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