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超宇宙mod发型教程: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剋·学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3:15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剋·学说
中医五行学说简介: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我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用以說明人體的生理病理,并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牆”,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
         古人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如下的五行歸納表:自然界 五行 人體

方位 氣候 發展過程 五色 五味   時令   臟     腑    五官    形體     情志
東    風    生     青    酸    春木   肝     膽     目      筋       怒
南    暑    長     赤    苦    夏火   心    小腸    舌     血脈      喜
西    濕    化     黃    甘   長爰土  脾     胃     口     肌肉      思
北    燥    收     白    辛    秋金   肺    大腸    鼻      皮       悲
中    寒    藏     黑    鹹    冬水   腎    膀胱    耳      骨       恐

五行的相生相剋
五行學說,以相生相剋的規律來說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形成一個事物內部結構的模式。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
相克,有相互制約、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以次茲生,迴圈無盡。

五行相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克也是往復無窮的。
   
        在相生的關係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兩個方面。在相克的兩個方面,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兩個方面。   

       在五行系統中,各個部分不是孤立而是密切相關的,每一部分的變化,必然影響其他所有部分的狀態,同時也受五行整體的統一制約。在其任何二“行”之間,由於存在相生或相克的關係,所以總是處於不平衡的運動之中。然而從五行整體來看,生和克在總和中表現出相對的平衡。

       五行學說,一開始就著眼於事物的運動和變化。自然界的運動如四時晝夜的交替,日月星辰的運行,動植物的生老壯已,都在直觀形式上大量呈現周期迴圈。古人認識到“迴圈”是自然界普遍法則,把事物內部結構“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也看成迴圈性運動,綜合類比成一個(如圖)迴圈式動態平衡規律。   
          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相互為用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運動和變化,沒有克,就不能維持事物正常平衡協調下的生長和發展。因此必須生中有克,克中有生。這種生克相互為用的關係,稱為“制化”關係。它推動和維持著事物正常的生長、發展、變化過程。]  
        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如果失去協調,便會引起事物的反常狀態。相克的反常包括“相乘”和“相侮”兩種。相生的反常稱為“子母相及(子母相犯)”,包括“母及子”,和“子及母”兩種。   
        相乘屬於過度的相克,有乘虛侵犯的意思。相侮屬於反方向的克制,有恃強淩弱的意思,是反過來克制“克我者”。子及母也與相生的方向相反。


在此說明五行與人體五臟與自然萬物的關係:

       五行說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而成。在《國語﹒鄭語》中有“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尚書﹒洪范》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它指出了“五行”和“五味”(咸、苦、酸、辛、甘)之間相互的內在的聯繫。

      中醫根據五行的特性,來描述五臟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條順而暢達,肝屬木,其特點是喜條達而惡抑鬱,並有疏洩之功能;火性溫熱而炎上,心屬火,其特點是心陽有溫煦之功能,心火易於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之特性,脾屬土,其特點是有消化水谷,運輸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為氣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肅收斂,肺屬金,其特點是具有清宣肅降之功能;水性潤下,有下行、閉藏之性,腎屬水,其特點是主水液代謝之蒸化排泄,並有藏精功能。

       五行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即相互制約和約束。五行的相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果五行相生相剋太過或不及,就會破壞正常的生克關係,而出現相乘或相侮的情況。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比如,木過於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時,木就會過度地克土,使土更虛,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過,使克它的一行無法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稱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況下水克火,但當水太少或火過盛時,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會被火燒乾,即火反克或反侮水。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 相生相剋的關係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於解釋五臟之間的關係,臟腑間的病理影響,和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五臟之間相互資生的關係,可用五行相生來闡明。如腎(水)藏精,肝(木)藏血,腎精可化生肝血,此即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肝(木)藏血,心(火)主血脈,肝之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功能正常,則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即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心(火)主血脈,又主神志,脾(土)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心之陽熱可以溫運脾陽,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榮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溫脾土,即火生土;脾(土)能轉輸精微,益氣以充肺(金),從而維持肺主氣之功能,此為脾氣生養肺氣,即土生金;肺(土)主氣,職司清肅,腎(水)主藏精納氣,肺氣肅降則有助於腎精之閉藏和氣之攝納,肺氣肅降,水道通調,又能促進腎主水功能的發揮,此即肺金滋養腎水,即金生水。

       同樣,五行相剋的關係也用於五臟間相互制約的關係。如肺(金)氣清肅下降,氣機調暢,可以抑制肝(木)陽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壅滯,此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此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此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此即火克金。

        五行生克也用於解釋臟腑間的病理影響。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其他臟腑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關係,說明這些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中醫根據五行說來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如木克土,聯繫五臟,肝屬木,脾屬土,那麼肝就可以抑制脾,治脾往往肝脾共治,因而有“扶土抑木”的原則。再如,肝色屬青,味屬酸,如有面色發青,喜食酸味等見症,一般可診斷肝經受病。像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總的說來中醫無論在診病、辯證、治療、用藥等各方面,都離不開五行說的。

      五行生克關係,也用於精神對五臟功能的影響。《素問》說:"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等,即是運用五行相剋關係來調整情志,從而治療精神性病症。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五臟之間就是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共同維持整體的內環境穩定狀態,五行說以相生相剋論述五臟之間相互聯繫和協調平衡關係。當五臟之間正常的生克制化調節受到破壞,就會出現相乘相侮的現象,就是病理狀態。在臨床,用五行生克乘侮規律不僅能說明疾病的傳變,了解病情的預後;而且能調理各臟腑功能,做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傳統中醫不僅認為人體自身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小宇宙,它還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四季、五味等有相應的關係,這樣就把人體與自然環境統一起來,反映了人體與宇宙之間的相互收受通應關係,恰好體現了“天人合一”觀。如春應於東方,風氣主令,故氣候溫和,陽氣生發,萬物滋生,人體之肝氣與之相應,故肝氣旺於春。此外,關於人體與外界環境,如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的關係,中醫學亦是用五行之規律來加以說明的。
中医的五色五味腑脏图解:


  中医的养生讲究五色五味入五脏:青色酸味入肝,红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
   换个通俗的解释就是每天要吃五种颜色即青、红、黄、白、黑的蔬菜和水果,菜肴要搭配酸、苦、甘、辛、咸五味。
  举例说明:黄色甘味入脾,现在大多的老人小孩子脾胃功能都不好,可以用蒸山药来调 理脾胃功能。山药色黄味甘,而且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经常食用可以有效缓解便秘。
  在饭前不宜给孩子喝可乐等甜食,吃饭时也不宜喝碳酸饮料,易伤脾胃,而且含热量太多。黑色咸味入肾,大量摄入食盐,尤其是每日超过6g(即一啤酒瓶盖的容积),极易引发高纳低钾,不仅加重心脑血管负担,还易诱发身体癌变。
  肾脏不好的患者由于毒索不能及时排出,面色也会愈加晦暗。
  冬天应以青色酸味食物为主,如:莲藕、萝卜,适合于肾病患者的饮食,如胡萝卜炒木耳、排骨炖莲藕、百合莲子糯米粥等。
  只要我们多掌握些饮食搭配小常识,就可以安全有效的调理身体的五脏六腑,使我们的身体强健起来。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剋·学说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足反射疗法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相剋 中医阴阳五行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四讲 用五行说明生理关系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五讲 用五行说明病理关系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六讲 说明天人相应的道理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讲 “五行”的物质基础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讲 五行的生克乘侮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讲 “五行”的物质基础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讲 ““阴阳并不神秘” ”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四讲 用五行说明生理1关系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讲 “五行”的物质基础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七讲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八讲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九讲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国传统医药——阴阳五行学说 关于《河图洛书与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名堂》 中医学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的真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