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直播官网充值中心:含蓄婉转 模糊折衷:外交辞令解读【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44:30
 

 

外交语言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模糊和折衷。难怪曾在联合国内担任过美国代表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感叹地说:同样的一些话,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含义,但在外交文件中却是另一种含义,“这像是学习另一种语言。”

 

       外交语言讲究委婉。有位外交官甚至戏言道:婉言“即便是辱骂,听起来也令人愉快”。在外交交涉中,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将对此采取强硬步骤;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暗示如事态继续恶化干预将是不可避免的;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 友好关系即将转为对立甚至敌对状态的警告;说某外交官“进行不符其外交身份的活动”,是指控对方进行间谍活动并将予以驱逐出境。

 

       对外交谈判,也有一套委婉的“外交辞令”。说会谈是“建设性的”,其含意是双方取得某些进展,但离解决争端仍相去甚远;说会谈是“有益的”,是指双方未能取得具体成果,但谈总比不谈为好;说会谈是“坦率的”,则是明显暗示双方分歧严重,但也各自增加了对对方立场的了解。

 

       在多边外交中,更是几乎言必委婉。在国际会议上听别国代表发言,要旨是注意“但是”后面的文章。比如,“本代表团对这个建议有着最大的同情,但是愿意指出……”“我对某国杰出的代表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认为……”等等,其实都是“拒绝”、“否定”、“不同意”的委婉表述而已。

       

有网友说了外交部发言人为什么总是“答非所问”?   是的,  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回答有时不是很切题,有点答非所问,让人不知所云。并且发言人总说些我们“注意到……的表态”、“我们注意到……的报道”、“我们将继续关注……”等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好像总在说废话。 
   

 确实,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有时有答非所问、说套话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透明度,增加信息量。但另一方面,公众也应了解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外交语文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所谓委婉,就是有些问题不便或不能直说,就用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让为对方领悟。因此,外交语言有时就不是直白式的一问一答,会绕点弯子,或声东击西,需要注意其字里行间、或留意其弦外之音。

 

 

       

    亲切友好的交谈——字面意思;

 

    坦率交谈——分歧很大,无法沟通;

 

    交换了意见——会谈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充分交换了意见——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吵得厉害;

 

    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双方分歧很大;

 

    会谈是有益的——双方目标暂时相距甚远,能坐下来谈就很好;

 

   

 呼吁国际社会对此表示关注---我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目前没有可公布的信息——等公布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责任完全在X方——别动不动就张牙舞爪的,坐下来好好谈嘛。

 

 我们希望有关各方进一步体现灵活——大家都有份,别光说我。

 

 中方已及时作出了澄清——具体情况请自己去找相关部门。

 

 共识创造良好气氛和条件——具体怎么做,责任全在你。

 

 中方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和其他有关各方一道,致力于推动实现这一目标——你们照我的意,我就做,不配合的话,我就从中作梗。

 

 我不了解有关具体情况——我知道,但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

 

    我们持保留态度——我们拒绝同意;

 

    尊重——不完全同意;

 

    赞赏——不尽同意;

 

    遗憾——不满;

 

    不愉快——激烈的冲突;

 

    表示极大的愤慨——现在我拿你没办法;

 

    严重关切——可能要干预;

 

    不能置之不理——即将干涉;

 

    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我们将报复;

 

    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我们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友好)政策;

 

    拭目以待——最后警告;

 

    请于*月*日前予以答复——*月*日后我们两国可能处于非和平状态;

 

    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负责——可能的话我国将诉诸武力(这也可能是虚张声势的俗语);

 

    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战争在即;

 

    这是不友好的行动——这是敌视我们的行动,可能引起战争的行动;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打算忍了,要动手了;

 

    悬崖勒马——想挨打么?

 

    勿谓言之不预也——准备棺材吧。

 

    最后一句自从中国开始韬光养晦发展经济之后就没用过了。关于“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政府的两次生动使用:一次是1978年越南军队对中越边境的侵犯;另一次是印度军队对中印边境的侵犯。

 

 

 

按照中国的惯例和外交辞令,打不打一场战争,有四句话很重要!大家可以留心《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三家媒体!哪三句话?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警告!你已经触及我的底线,我已经彻底掌握、觉察你的不良企图和动作,我已经做好准备了,你一旦敢于挑衅,我将坚决痛击! 

 

2、勿谓言之不预也!---最后警告!你已经越轨了,我即将对你动手痛击,如果你知趣,赶紧撤退,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别怪我没有给你台阶下,别给脸不要脸!

 

   3、是可忍孰不可忍!---话说尽,礼尽到,既然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你真是愚蠢与猖狂至极,要不揍你,我就不是人!咱们战场上见!

 

4、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1996年用过一次)

 

 四句话一出,就等于中央发了动员令,等于战争宣言!当然,为了保密,也可能出现不打招呼就揍人的情况!

 

 

     

        为什么外交语言会与常态语言不同?这是由于外交的特殊性,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决定的。

 

1、外交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国家之间主权平等,应该相互尊重。在语言上也要更讲究,往往注重温文尔雅,讲究点到为止,不会让对方过于难堪。

 

 2、外交斗争中,风云变幻,各种情况和可能性都可能会存在。一般都会避免把话说绝,说满,留有一定余地,以免被动。弱小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由于其实力和地位决定,要在国际上立足和发挥影响,往往会更讲究策略,语言会更含蓄婉转。 

 

3、双边外交活动或多边谈判的协议或协定往往是双方或多方商定或谈判妥协的结果,往往用彼此都能接受的语言文字表述,有时难免会含糊其辞。 
  

       中国外交部的经典辞令实际就是下面七条---

      

严重关注  

       强烈抗议

       强烈反对

        严重不满

       强烈谴责

       严正交涉

       深表遗憾

 

 中国外交部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