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z复活的f下载:专题三 唯物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10:39

 

【命题趋向】

    本专题近年来高考命题特点:

    1.考查内容重点突出。围绕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主要考查了世界物质性原理;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等。

    2.取材广泛、方式灵活。从取材看,有寓言、成语、名言警句、诗词、漫画、社会热点等;从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以单选题考查为主。

    3.重点考查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客观性试题中,侧重考查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主观性试题侧重考查对方法论意义的运用。无论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体现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有机统一。

4.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迎着热点上。例如,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解放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有体现。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2008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建立和谐世界等决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2.运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分析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物种的无序引进等现象,认识到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3.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和谐文化、发扬长征精神的重大意义。

    4.运用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西部大开发必须既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又要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生态农业,又要适应加入WTO的要求,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发展特色农业,按经济规律办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卷,本专题命题形式灵活,高考中五种基本题型均有显现,这一状况在3+X单科命题中将会继续延续。一些经典性选择题原题或改造题在近年高考有所重现,呈强劲态势。在主观题方面可能结合一定材料运用其中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但更有可能与哲学常识其他课的知识综合命题,以体现哲学常识知识间的相互渗透性。

【考点透视】

    一、高考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思维拓展

1.世界观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我们说的世界观教育,就是哲学教育。哲学是世界观理论的表现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它以总体的理论体系方式把握世界,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就其知识形态来说,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三个范畴中,世界观的外延最大,层次最高,具有统率意义。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等等,都是人生观问题。它是在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思考人自身的问题,思考人对生活的态度问题。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包括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怎样来确定这种效用关系,就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2.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现实在。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简言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理解和掌握“意识”概念时要防止陷入的误区

    误区一: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的反作用。由此可见,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是借助于实践这一中间环节,并以此为媒介去促使客观事物的变化。

    误区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一点讲的是认识事物;其次它还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点讲的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指导和影响作用。显然,意识的反作用仅仅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表现,只不过是其突出表现而已。

    误区三: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取决于意识的性质。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指导、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由此可见,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误区五:意识具有独立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这表明意识具有依赖性,依赖于物质的产生和发展。但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具体表现在:意识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

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等。

误区六: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人们的意识具有一致性,比如:意识都是人的意识,意识的源泉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论何种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的内容具有社会性。然而,我们不能因人们意识的共性去否认人们意识的差别性。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

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受社会环境和自己实践水平的制约,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不同。

4.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不是一回事

    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的惟一特性,概括了一切物质具体形态和具有不同结构的物质的共性即客观实在,它不同于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如何变化.但其客观实在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确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同的特性。而客观存在是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唯物主义证明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的区别可以概括为后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而前者是不依赖“我”的个人意识而存在。前者的客观相对于“我”的主观而言,是相对的、多变的;后者的客观是针对“人们”的主观而言,足绝对不变的。如果把二者的区别弄不消楚,则极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例题解析】

[例题1] (2007高考,广东单科,不定项,33)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

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   )

    A.赤潮不能消灭但能有效扼制

    B.赤潮不能消灭也不能扼制

    C.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

D.赤潮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在客观事物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依此认识,A、D正确,B、C两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AD 

[例题2] (2007高考,广东单科,不定项,33)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

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以“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矛盾和联系等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重在检测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荒漠化现象是人类不遵循客观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的不良后果,要解决好荒漠化问题,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仍然需要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选C项。②③把人类活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然生态和尊重客观规律完全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只要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与自然可以协调发展。

[答案]C 

[例题3] (2007高考,江苏单科,9)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借名人观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基本知识的准确把握。A项“永恒的活火”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故①选。“活火”、“燃烧”强调世界是运动的,不是静止不动的,故②选。“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强调运动的“规律性”,故③选。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选A。

[答案] A  

[例题4]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Ⅰ,28)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表明(   )

    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意识的含义以及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②③表述错误,因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人的局限性将随客观条件的变化和主观努力而逐步改善。排除②③,答案为B。

[答案]B 

[例题5]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17 )  “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意识就反映什么。”这个观点表明(   )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和把握,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是像照镜子那样,而具有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故选A项。

[答案]A

[例题6] (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23 ) 下列古训名言与漫画(图11)启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B.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

    C.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道德经》)

D.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礼记》)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漫画题是近几年高考经常涉及的题型,主要以讽喻为目的,从中抽取其寓意的难度并不大,但要与某一理论取得对应关系则有一定的难度。本题漫画讽喻的是“言行不一致”者,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故选B,A项强调实践,C项强调自身修养,D项强调学习和实践。

[答案]B

[例题7] (2007年高考,北京文综,24)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

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抓不住题干主旨易选错。题干中北京依据深厚的文化积淀等客观情况,积极建设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例题8]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29)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    )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④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并且这种反映是积极主动的,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像照镜子一样。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看法”属于认识,也包含了他自己很多的主观色彩,所以①正确。漫画家的看法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所以②正确。认识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故③④错误。   

[答案] A 

[例题9] (2007年高考,广东政治,4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问题: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

[解析] 考查考生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客观性,实践与认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判断、分析、探究问题及综合概括能力。本题是一文字材料题,我们按照审题的思路和程序进行,先审设问定点:哲学内容中的“深入实际”调研“求真务实”,再审材料,建立关系:深入农村。了解存在问题;在调查基础上撰写文字,与农民同吃同住等;然后梳理作答,组织的答案就会全面准确、到位。

[答案](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真实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了主观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2)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该学生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他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该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农村真实情况,坚持在实践中求真务实。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该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高考预测】

十七大报告指出,共同创造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环境,这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发展经济、政治、文化,还是推进各项社会事业,都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论证和支持。回答1、2题。

    [预测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要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    )

    ①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②哲学社会科学能更好地指导我们促进社会发展  ③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预测2] 之所以要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因为(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预测3]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预测4]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预测5]国务院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的环境问题的现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观点有(    )

A. 联系观点

B. 发展观点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预测6]如果不把环境保护工作抓紧抓好,如果不树立环保意识,不仅子孙后代要遭殃,就是我们的生存质量都要下降。这种看法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危言耸听的悲观论调

④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预测7]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为8%。这一目标较上年的实际增长率下调了2.7个百分点,这是为了使预期目标符合实际,既考虑需要,也考虑可能,兼顾了就业、物价等其他预期目标的可能。这符合的哲理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④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07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今年初夏,太湖蓝藻突然暴发,一场突如其来的供水危机击中太湖之畔的无锡,引来全国关注。为了确保取水口不再受污水和蓝藻影响,无锡供水部门对水源地取水头部采取特殊措施,进行严密保护。沿湖加大蓝藻打榜力度,确保“日生日清”,回答8~9题。

    [预测8] 太湖蓝藻突然暴发,罪魁祸首是污染。由此可见(   )

    A.人们的活动对自然的发展只有消极的影响

    B.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是人们为自己造福

    C.人们改造自然物只能以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规律为基础

    D.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不可能做到的

    [预测9] 为了确保取水口不再受污水和蓝藻影响,无锡供水部门对水源地取水头部采取特殊措施,进行严密保护。沿湖加大蓝藻打捞力度,确保“日生日清”。这说明(   )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D.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预测10]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1)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哲学理论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①④虽然正确,但未反映出哲学的作用,而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②④正确地表达了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答案]A  [解析]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人类社会自发展方向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由此可排除B、C两项。D项与题意无关,只有A项正确表达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3.[答案]D  [解析]反物质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表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A项说法错误;B项不合题意,“反物质的存在”表明自然界是客观的,不是讲改造“反物质”;C项不合题意,反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什么新事物。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三方面来看,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正确答案为D项。A、B、C项都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 审题时注意题眼,题干要求选择符合“体现辩证唯物论的”选项,只有C项符合题意。AB属于辩证法,D属于认识论。

6.[答案]C  [解析]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不树立环保意识,不仅子孙后代要遭殃,就是我们的生存质量都要下降,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故③应该排除。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考核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实际下调了2.7个百分点,这体现了①原理。“既考虑需要,也考虑可能”体现了③。“兼顾了就业、物价等其他预期目标的可能”体现了②。④不符合题意。

2,4,6

8.[答案]C  [解析]太湖蓝藻暴发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这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没有遵循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规律,C应选;A、D说法错误。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故选C。

10.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4,6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否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能否巩固和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