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gt主题曲歌手:十月份国际、国内主要纪念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40:48

十月份国际、国内主要纪念日

目录:

1、国庆节 国际音乐日 国际老人节(10月1日

2、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月2日

3、世界动物日(10月4日

4、全国高血压日 世界视觉日 国际左撇子日(10月8日

5、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0月9日

6、辛亥革命纪念日 世界居室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

7、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世界镇痛日(10月11日

8、世界关节炎日  世界60亿人口日(10月12日

9、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世界保健日 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10月13日

10、世界标准日(10月14日

11、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  世界农村妇女日 全球洗手日(10月15日

12、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13、世界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

14、世界厨师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20日

15、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

16、联合国日 世界发展信息日(10月24日

17、世界"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

18、世界勤俭日 万圣夜(10月31日

19、国际住房日(10月第一个星期一)

20、世界住房日(十月第一个星期一)

2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重阳节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

纪念日:

1、国庆节 国际音乐日 国际老人节(10月1日

国庆节:“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1949年10月1日,历史定格在天安门城楼。

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新中国成立大典开始。毛泽东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军乐队随即奏响了庄严激越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随着响彻云霄的国歌声,礼炮轰鸣,毛泽东庄严地按下升旗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旗杆上冉冉升起……

升国旗鸣放礼炮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决定北平改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面对30万群众汇成的欢腾海洋,面对凤凰涅盘的神州大地,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下午4时,秘书长林伯渠宣布阅兵式正式开始。身着崭新呢料军服的朱德总司令,走下天安门城楼,乘坐敞篷汽车,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同车陪同下,检阅陆海空三军1.64万名受阅官兵,检阅后,朱德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他要求全军指战员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随后,盛大的分列式和群众游行拉开了序幕。

聂荣臻率领海、陆、空三军受阅部队自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首先正步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第一次亮相的由155人组成的人民海军方队。这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在共和国13次大阅兵的历史上,有12次是陆军走在最前列,唯开国阅兵是海军打头阵。海军方队率先走过天安门检阅台,擎着“八一”军旗的李冠英成为开国大典阅兵的第一兵。其后是由8000余名指战员组成的多兵种步兵部队,包括冲锋枪营、轻机枪营、重机枪营、步兵团、通信营、战防枪营等40个方队,声势浩大地通过天安门。紧跟着步兵方阵的是由美式大卡车牵引的炮兵师和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及坦克组成的战车师。受阅部队的装备,大多数是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它们记载着人民军队的赫赫战功。在这一方阵中,还刻意安排了一些由骡马作牵引的炮车,以示炮兵部队由骡马拉炮发展壮大起来的。紧跟后面的是来自察哈尔草原的骑兵师部队。

骑兵师由3个骑兵团组成,后面还有一个挽拽野炮的炮兵营,共有1920匹军马,编成6个纵队,以6马并行的队列通过,并按马的颜色分别组成“红马连”、“白马连”、“黑马连”。这是天安门广场第一次通过骑兵。骑兵们跨着战马,握钢枪,举马刀,个个雄姿英发。

当战车师的钢铁洪流隆隆开过广场时,刚刚组建的人民空军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一批批接连飞临天安门上空,飞翔的战鹰引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开国大典的受阅飞机到底有多少,这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一个谜,当时,我军空军部队共有9架P-5l式歼击机、8架蚊式轰炸机,阅兵指挥部提供了一个巧妙的设想:9架P-51飞过之后,再绕一个圈,跟在蚊式轰炸机后面回到天安门上空。这样做,虽然飞行难度大大增加,但国威、军威却将因此而大大增加。果然,次日的外电在有关开国大典的报道中纷纷惊呼,中共空军以“野马”战斗机为主,一共出动了26架飞机。

戎马一生的朱德,在国庆当晚宴请飞行员时,举杯痛饮,兴奋地告诉下属:从今天起,我才是真正的三军总司令!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每年国庆,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有的还要扩大庆祝。为庆祝国庆,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者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国际音乐日:1979后10月在澳大利亚墨乐本举行的国际音理会第18届全体大会上通过了确定每年10月1日为“国际音乐日”(简称IMD)并成立了“国际音乐日”组织。

其宗旨是努力使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通过音乐把各国人民联合在一起。通过音乐还可以治疗人们心理和躯体的疾病,比如通过音乐赏析与音乐治疗,音乐是人类发明的一种美好的语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音乐心理专家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收获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音乐可以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它能让欣赏者脱离纷扰的凡间世界,让人产生回归自然、与世间万物同在的美好感受。

在音乐赏析这一环节里,心灵导师将给大家播放模仿自然之声的美妙音乐,然后指导大家如何用自己的身体来“欣赏”音乐,尤其是要这些美妙的旋律为自己的心脏和心灵“按摩”。通过这样的过程,参与者可以从沉溺于人际关系世界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实现自我与自然的沟通,实现人的自然调整,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过程参与者还可以开发潜能,认识自我,通过增长身体的活力提高创造性。

主动音乐治疗是音乐心理治疗师指导参与者,通过使用能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的乐器进行演奏,来发泄和调整自我,从而获得健康和快乐。

当歌剧《卡门》序曲在西单文化广场奏响的时候,很多观众都为之振奋,这也好像是非典过后激情四射的旋律给人们带来的一股热情。近日,西单文化广场和鼓楼文化广场的观众有幸感受了一把音乐走近大众的感觉。这个名为“国际音乐日”的活动是1982年担任法国文化部长的雅克·格浪倡导的,活动贯穿着“音乐无处不在”的理念。从1982年6月21日开始,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在法国举办免费音乐会。而“国际音乐日”的活动也不断有柏林、布达佩斯、罗马、布拉格等城市加入。今年中法两国的文化部长商定,把“国际音乐日”引进北京。

  两个文化广场举办的音乐会各有自己的特色,北京交响乐团在西单演出的法国名曲以幽雅浪漫的音调吸引了一批观众,而北京歌舞剧院、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和总政歌舞团的演员们丰富多彩的音乐节目更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一对带着孩子来观看演出的夫妇对记者说:“很久没有在现场听到音乐会了,SARS以后,这样的免费音乐会来到我们中间,挺让我们兴奋的。这样做拉近了音乐与我们的距离,真的挺不错的。生活中太需要音乐了。”

国际老人节: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1年开始,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瑞典、法国:等国都组建了一些较为完善的老龄科研组织和,机构,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加强对老龄问题的综合研究。联合国于1982年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在以后16年的历届大会上都涉及了老龄化问题,并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议:《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

联合国大会于1991年12月16日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第46/91号决议)。大会鼓励各国政府尽可能将这些原则纳入本国国家方案。原则概要如下。联合国老年人原则联合国原则的目的是保证对老年人状况的优先注意。联合国原则强调老年人的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

1991年,根据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第106号决议,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国际老人节如今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官方的老人节。

中国也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最新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27亿;7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超过2000万。认知功能障碍是脑退行性病变的行为表现,其最严重的病理状态是老年期痴呆症,已成为国际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痴呆占2.4%,血管性痴呆占3.2%,患者总数在300万以上。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预防老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中国也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最新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27亿;7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超过2000万。认知功能障碍是脑退行性病变的行为表现,其最严重的病理状态是老年期痴呆症,已成为国际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60岁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痴呆占2.4%,血管性痴呆占3.2%,患者总数在300万以上。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预防老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心理健康基础及应用研究的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科研力量。本项目由实验室主任罗跃嘉研究员负责,项目组成员包括王极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吴振云(中国心理学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德明(北京市老年问题研究中心老年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隋南(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罗劲(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陈祉妍(中科院心理所助理研究员)等。本项目利用“国际老年节”之际,结合本实验室和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武装老年人及其子女、家属等相关人员,达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提高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水平。

中国的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就是“中国老人节”,而很少有人知晓10月1日是“国际老人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生儿数量明显减少,人均寿命也从1950年的20岁上升到目前的66岁。这种双向发展使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趋于老化。

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除少数非洲国家外,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在趋于老化,这是因为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平均寿命不断增加造成的。

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多个已进入“老年型”。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2亿,也即将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据估算,今后50年间,老年人数大概会翻两番,从6亿人增加到将近20亿人。

现在,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花甲老人。到2025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1.21亿。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近20亿,占总人口21%,并将超过14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百岁老人将从2002年的约21万增长到320万。到2050年,非洲老龄人口将从4200万上升到2.05亿;亚洲从3.38亿增加到12.27亿;欧洲1.48亿增加到2.21亿;美洲从9600万增加到3亿。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占总人口25%。到215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预计会步入花甲之年。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以欧盟为例,2000年底,欧盟国家73%的劳动力养活27%的退休者,而到2050年,将由47%的劳力养活53%的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

据人口专家预计,到2030年,西方7个主要工业化国家65岁以上人口将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而在1980年仅占百分之十二点五。日本、美国和德国60岁以上的老人人数40年后将会翻一番。如果目前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不变,到下个世纪初,意大利政府的养老金支出将比现在增长5倍。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为西德的2倍,美国的7倍。这个20年前世界上年轻化的工业国到本世纪末将成为最老龄化的国家。人口迅速老化已使日本劳动力短缺,日本政府不得不鼓励已退休的老人继续工作。人口老化还将加重社会抚养不从事经济活动的老人的负担。目前日本大约6个在工作的人需抚养一位老人,而到2025年,将由3人抚养1人。

2、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月2日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和平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72个国家代表出席大会。大会决定设立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经常性领导世界各地的和平运动。为进一步集中统一各国人民的和平力量,使斗争的目标更明确。7月29日,世界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把10月2日定为国际和平和民主自由斗争日。每到这一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将同时举行和平示威,用和平力量来制止战争行为。

50多年过去了,世界大小战争不断,和平示威收效甚微。好象大家也已经忘记了这个日子,上网搜索即可发现,尽管相关网页约6,120篇,但绝大部分只有文题而无内容,只是告知“10月2日是国际和平和民主自由斗争日”,却不能说明其由来。能够拥有以上一段说明的网页极为少见。这好象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用和平力量来制止战争行为”只是善良人们的良好愿望。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和平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72个国家代表出席大会。大会决定设立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经常性领导世界各地的和平运动。为进一步集中统一各国人民的和平力量,使斗争的目标更明确。7月29日,世界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把10月2日定为国际和平和民主自由斗争日。每到这一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将同时举行和平示威,用和平力量来制止战争行为。

3、世界动物日(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举世同庆人类朋友的节日,源自19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坚·弗朗西斯的倡议。弗朗西斯于1182年诞生于意大利阿西西地区一个富裕的布商家庭。他于1206年摈弃了所有物质财富而创建了弗朗西斯修道院。他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热爱动物并和动物们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他要求村民们在10月4日这天“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

弗朗西斯为人类与动物建立正常文明的关系做出了榜样。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并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世界动物日”那天,流浪在罗马街头的狗会暂时免遭城市管理部门的追捕,并可享受到由屠宰商提供的免费肉骨头。

庆祝“世界动物日”的宗旨在于宣传饲养伴侣动物所带来的乐趣,让公众意识到动物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同时促使各个动物保护组织齐心协力,推动人们以负责任的态度饲养伴侣动物。

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十大环保工作之一。中国从1997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北京各界环保志愿者自发成立了民间环保慈善机构——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积极开展各种爱护动物的公益活动。

庆祝“世界动物日”的宗旨在于宣传饲养伴侣动物所带来的乐趣,让公众意识到动物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同时促使各个动物保护组织齐心协力,使人们以负责任的态度饲养伴侣动物。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十大环保工作之一,所以自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各国的环保团体在10月4日举行各种活动,以纪念10月4日世界动物日,和纪念圣方济各,宣传爱护动物、尊重动物,正视、善待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中国从1997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北京各界环保志愿者自发成立了民间环保慈善机构——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积极开展各种爱护动物的公益活动。

4、全国高血压日 世界视觉日 国际左撇子日(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疾病。它涉及到的面很广,危害严重,现在它不仅仅是一个健康医学问题,也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为非常重视在全球范围内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最主要的一项成果就是建立了世界高血压联盟这一组织,这一组织是由各个国家的高血压联盟小组组成的,在各个国家的高血压联盟是由各个国家的流行病学、临床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世界高血压联盟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与宣传,教育全民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宣传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等等。

每年的5月第二个周末这天定为了世界高血压日。我们国家在1989年5月12号也正式成为世界高血压联盟的盟员,也成立了相应中国高血压联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60年代末,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项目和相关疾病的监测活动。1987年,卫生部先后成立了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制订了防治研究的10年规划。自90年代以来,则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规划》。1997年起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

世界视觉日:为呼唤全球正视失明问题,并强调眼睛护理是天赋人权,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组织自2000年起,联同世界超过百多个国际志愿团体、非政府机构及民间医疗组织,把每年的10月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视觉日”。

狮子会世界视觉日是国际狮子会为了实现其在全球防治眼病的宗旨而于1998年10月8日在六大洲的主要城市南非开普敦、中国香港、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巴西圣保罗、澳大利亚悉尼、中国北京(2000年10月12日)等城市推出的预防失明教育活动。

全球约有3700万名失明人士:每5秒便有1人失明,每分钟就有1个儿童失明——当中竟有75%的个案是可防的!想天天张开眼睛都能享受美丽世界?护眼行动刻不容缓!为呼唤全球正视失明问题,并强调眼睛护理是天赋人权,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组织自2000年起,联同世界超过百多个国际志愿团体、非政府机构及民间医疗组织,把每年的10月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视觉日”。

“世界视觉日”是国际狮子会的全球盛事,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四的这一天,他们会在全球多个指定国家或地区通过举行大型的义诊、报告会、教育讲座咨询、展览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向人们普及眼保健知识,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及方法和策略。狮子会世界视觉日是国际狮子会为了实现其在全球防治眼病的宗旨而于1998年10月8日在六大洲的主要城市推出的预防失明教育活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约有一亿八千万人患有视觉残疾,其中有四千五百万人完全失明。而80%的失明是可以预防并治愈的。可以导致失明的三大疾病是白内障、沙眼和河盲。这三种眼病都可以通过并不昂贵而且可靠的治疗手段治愈。

10月第二个星期四的世界视觉日是一项世界范围的行动,目的是到2020年消灭可避免的盲症。世界爱眼日在2000年开始,是全球努力预防盲症的“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的主要宣传活动。视觉2020由世卫组织、国际防盲机构以及公立和私立部门伙伴协调开展工作。

全世界约有3700万盲人和1.24亿视力低下者。四分之三的盲症病例是可治疗或可预防的。如不进行干预,盲人数量到2020年将增至7500万。

世卫组织与会员国一起开展工作,制定和实施国家眼保健计划。世界视觉日为动员更广泛的防盲努力提供了一个平台。

为学龄前儿童进行大规模的“拍照式眼病筛查”,这一活动将拉开本次世界视觉日的序幕。中国政府此次也将提供免费的筛查仪器,并在北京的西单文化广场举行免费咨询活动;除了北京的活动之外,狮子会将在世界范围内大力赞助并开展眼病筛查以及各种教育性活动,以提高各国人民对眼部卫生保健的认知程度。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有近4500万盲人,1亿3500万视力障碍者,但80%的视力障碍者可以通过治疗恢复视力。公报说,世界上90%的盲人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失明和视力障碍主要是由白内障、沙眼、盘尾丝虫病,维生素A缺乏症、视网膜病、不规律戴眼镜以及缺乏视力保健措施等原因引起的。公报指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失明人数将会继续增加,世卫组织将采取措施帮助各国扭转这种趋势。

多项调查指出,儿童视力问题日益严重,近视、弱视及斜视等皆是值得关注的视力问题。由于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有80%是需要良好的视力,如学龄儿童的视力发展不健全,将影响课堂学习;大脑也会因为视觉刺激减少而降低学习能力。

“眼睛构造十分复杂、精细,而且十分容易受到损坏,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失明。因此,保护好眼睛便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宝宝开始。”周医生说,每个成长时期的人群都有其特殊性。

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用眼卫生,让小孩的毛巾、手帕、脸盆跟大人分开使用,以免染上急性结膜炎、沙眼等传染性眼病;教育小孩不用脏手揉眼睛;不要给小孩玩弄剪刀、针等锐利坚硬的东西,以免伤及眼睛。

教育小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小孩在玩玩具、看连环画或画画时不要距离太近,要保持正确姿势,且灯光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通常在小孩4岁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一旦发现情况,应及时治疗。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

少年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时期,应鼓励孩子多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零食,不要偏食。还应鼓励孩子们多到室外活动,参加有益的体育锻炼,注意眼睛的营养供给。

国际左撇子日:左撇子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anus,加上后缀cus,意为身体具有某种缺陷。甚至,在圣明的科学领域里,人们也曾以怀疑之目光看待“左边的智能”——那些偏爱用左手来完成日常动作的人之智能。1921年,在一篇有关精神病学的论文中,左撇子竟然被视作弱智的征候。直至20世纪60年代,人们还依然认为:左撇子和阅读障碍密切相关。

1975年8月13日,美国堪萨斯州托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国际的组织,他们设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共同争取左撇子的权益。一年后,该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并将这一天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的左撇子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1976年的8月13日就成为第一个国际左撇子日。

国际左撇子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左撇子组织的承认,纷纷开展庆祝活动。1992年,英国伦敦左撇子俱乐部也将8月13日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并于当年举办他们的第一届国际左撇子日庆典。在英国并设立了国际左撇子日专门网站,宣传国际左撇子日,普及左撇子知识,介绍每年国际左撇子日的活动安排,报道世界各国的庆祝活动。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习惯用左手,不过其中的原因却没人能够精确地解释。一般认为,左撇子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也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双胞胎中的其中一人成为左撇子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要大。

左撇子们宣言,建立国际左撇子日的目的在于团结世界各地的左撇子为争取自身的利益而斗争,唤起全社会对左撇子问题的关注,提醒人们在一个以右撇子为主的社会中改进产品的设计并更多考虑左撇子的方便与安全,消释数千年来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而今天也还在不断制造着的对左撇子的偏见。

有几十个国家的左撇子组织庆祝这一节日,遍布世界各洲。欧洲是左撇子组织活跃的地方,庆祝活动更为隆重。

在一个大多数人都惯用右手的世界里,“左撇子”人群依然受到排斥和歧视。在生活习惯、文化信仰等方面,总是显得与这个右手世界格格不入。但事实上,在很多领域里活跃的杰出人才却是在用左手征服世界。历史上左撇子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当代左撇子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都远远高于左撇子在人口中的比例。

5、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0月9日

1874年10月9日,22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邮政条约《伯尔尼条约》,“邮政总联盟”自此诞生。由于加盟国家迅速增加,“邮政总联盟”于1878年正式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并从1948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为纪念万国邮政联盟的创立,1969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16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通过大会决议,将每年的10月9日确定为万国邮联日。1984年,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19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又通过一项决议,将万国邮联日更名为“世界邮政日”。

万国邮政联盟现有成员190个(2004年9月)。中国于1914年加入万国邮联。中国曾于1999年8月23日至9月15日成功举办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2004年9月15日至10月5日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23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上,中国政府推荐的候选人黄国忠当选为万国邮政联盟国际局副总局长。这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候选人首次当选这一联合国专门机构的高层领导职务。

邮政业务涉及千家万户,通达五湖四海,对促进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情系万家,信达天下”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邮政运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同时,万国邮联国际局围绕宣传主题用包括中文在内的七种文字印制一幅宣传画,分发给各国广为张贴。邮联国际局总局长每年就世界邮政日发表贺词。各国邮政部门利用世界邮政日的机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我国自1981年起开展世界邮政日宣传纪念活动。

6、辛亥革命纪念日 世界居室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双十节”是中华民国的诞生日,源起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1911年满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反抗。四川民众由保路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满清政府急调湖北等省军队入川镇压。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起义军攻占凤凰山,并控制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24个省区有14个先后独立。这次起义推翻了满洲政府,推翻了二百六十年的满清殖民政府,诞生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恢复了汉人的政权。由于1911年是干支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满清末年,由于政治的政体腐败,种族矛盾激化,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致使国家面临覆灭的命运,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孙中山先生团结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集合社会先进力量,进行革命的发动与备工作,决心推翻满清殖民政府,拯救中国,拯救中华民族。

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先后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撼动了满清政府的殖民王朝,恢复了中国人的政权。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首先发难。接著各营也相继响应,革命军气势如虹,锐不可档。武汉三镇首先光复,各省也纷纷光复。清廷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退位。近三百年对中国的摧残政体,至此终于结束。

武昌起义是在农历八月十九日,以西历推算起来,正是十月十日。对我们中国人,对汉人来说这是一个特殊而且值得纪念的日子。因此中华民国政府特别订定这一天为“国庆节”,也称为“双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定为“辛亥革命纪念日”。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1894年11月于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次年初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开始开展反清武装斗争。随后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新兴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用书刊大力宣传爱国和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1905年8月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革命党人积极联络海外爱国华侨,运动国内会党和新军,在中国西南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却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黄花岗起义失败不久,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辛亥革命。

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覆灭,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世界居室卫生日:近年来,由于居室的环境而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居室环境对身体。

传染病专家建议大家行动起来,清除死角,特别要注意厨房、冰箱、卫生间、布艺沙发的卫生状况。

厨房温度高,湿度大,为细菌等微生物的猖獗提供了衍生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要特别注意防霉菌污染,应注意时刻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同时要注意缩短食物、蔬菜贮存时间。冰箱里不宜放未洗净的生鸡蛋,因为蛋壳在下蛋过程中和在笼子里滚动,受到的污染与鸡粪的污染源一致,都可能含有沙门氏菌,造成食品污染。卫生间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把手、按钮。因为卫生间是很多细菌寄生的地方,门把手上往往会沾有大肠杆菌和梨形虫,洗脸盆、水龙头等处随时都会有肠道或呼吸器官细菌。卫生间的冲水按钮、门把手等处还经常会沾有皮肤乳头瘤病毒、疣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布沙发最好每周除尘一次,否则可能会滋生霉菌、螨虫。

10月10日是世界居室卫生日,旨在引起人们对室内卫生环境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国国内一项调查,中国城市居民每天在室内的时间将近22个小时,室内环境如何至关重要。

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200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精神卫生"。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提出。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计划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我国卫生部2000年曾第一次在精神卫生日组织开展大规模活动,宣传精神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国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群的精神卫生知晓率偏低。

这项调查共在10个监测地区发放了4000份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0个抑郁症状和9项关于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和信息。调查显示,63.3%的人把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46.5%的不知道哪里有精神卫生机构;认为人人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的人占64.5%;而认识到紧张恐惧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应推荐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人不足一半。调查中列举了5种精神疾病,其中听说过精神分裂症最多,占被调查人群的80.8%,知道老年性痴呆的占66.5%,知道抑郁症的刚刚超过50%,而知道多动症和焦虑症的都只占被调查人群的三分之一多一点。5种疾病名称全部听说过的人只有15.9%。

专家指出,调查结果表明,导致我国精神疾病治疗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精神卫生知识匮乏,尤其是对与心理问题有关而且应该寻求心理帮助的常见问题缺乏了解。

据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像感冒一样普遍。令专家异常担忧的是,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害处,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专家特别提醒:精神疾病并不可怕。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要积极治疗,切莫讳疾忌医。不妨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了,现在很痛苦,但只要治疗一下就会好的。”

抑郁症是神经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国外抑郁症的患病率最高的可以占到普通人群的10%左右,并且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但同时,抑郁症又是一种危害性相当大的慢性疾病,而且致残率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易患抑郁症?又应该如何预防和祛除抑郁呢?精神卫生专家指出,有效的缓解压力是预防抑郁症的最有效措施。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持续性疲劳和内在动力缺乏、精力减退。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感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生不如死等。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年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20万人中,有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今天就抑郁症的诱病因素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如果不重视早期的抑郁倾向并进行积极的干预,病人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只有及时的缓解压力,才能有效的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平时比较容易烦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进行适度的放松训练,稳定自己的情绪。一旦出现心理不适症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求治。

7、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世界镇痛日(10月11日

每年10月11日是声援南非政治犯日。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南非白人统治当局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 。1911 年以来 ,先后颁布了几百种种族主义法律、法令。1959年制订“班图自治法”,规定黑人在原来聚居的“保留地”上,按部族分别建立“ 黑人家园 ”,最后发展为 10 个“黑人家园”,其中特兰斯凯、博普塔茨瓦纳、文达、西斯凯分别宣布“独立”,但除南非外,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予承认。

1912年黑人民族主义组织——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宣告成立,领导南非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持久的英勇斗争,多次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声援南非人民和制裁南非政权的高潮。1989年,国内外的形势促使白人统治集团内部分化。9月 ,F.W.德克勒克出任总统。德克勒克执政后,推行政治改革,解除对非国大、泛非大等30多个政治组织的禁令,积极争取与黑人谈判寻求解决南非问题的办法。此后谈判过程虽曲折多变,各派势力斗争激烈,但不断取得进展。1993年2月 ,政府与非国大达成谅解 ,在分权的基础上成立民族团结临时政府。1994年,南非终于举行了历史上首次多种族民主大选,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获得胜利,南非历史进入了新纪元。

世界镇痛日: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疾病,人们逐渐意识到疼痛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

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疾病,人们逐渐意识到疼痛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有35%的人患有慢性疼痛,而我国对比这一数字只高不低;世界上每天约550万人忍受癌痛的折磨,中国城市居民中大约57%的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头痛。

8、世界关节炎日  世界60亿人口日(10月12日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目前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在亚洲地区,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关节炎这种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玻目前,估计中国大陆的关节炎病人有1亿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但是关节炎是可以治疗得很好的。

1998年4月,在WHO支持下,于瑞典隆德大学举办了由70多名骨科、风湿科、骨质疏松、创伤学及理疗与康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会上Lars Lidgren提出将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1999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署正式支持文件。2000年1月13-15日,WHO在日内瓦正式在全球启动此项活动,750个医疗机构签署文件,37个国家政府支持骨关节十年活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通过十年的努力,将骨性关节炎的预期发病率降低 25%。2001年 4月,我国成立了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从卫生行政部门开始重视此疾病。每年的10月12日还是世界骨关节炎日,其目的也是提醒人们重视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因此对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全社会都需要重视的工作。

“世界关节炎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

骨关节炎可影响某个关节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动不便。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 患有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患有此病。除年龄外,体重过重、受伤和糖尿病等也是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则可侵袭关节膜、软骨组织和骨骼,其主要症状是发炎,包括关节充血、发热和疼痛等。与骨关节炎不同的是,该病可影响全身健康,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妇女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是男人的三倍,35-50岁是该病的好发年龄段。

人们常常将关节炎视作老年病,其实,所有年龄段的人,甚至包括儿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有关资料显示,关节炎在我国的总发病率约为13%,由于目前正统医学中还没有能彻底根治的办法,所以应该引起所有人群的重视,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由于关节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除了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外,更重要在于病患关节的日常康复。下面是一些注意事项。

1.多进行一些物理按摩。

物理按摩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按摩最好由专科医生进行操作,千万不可盲目到不正规的小诊所进行按摩治疗。因为首先按摩并不能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若治疗不当,还会加重病情。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若按摩用力过猛,往往会造成骨折。尤其是颈、腰椎骨质增生的老年人,更不能轻易进行按摩治疗,一旦按摩不当造成骨折,容易出现神经损伤,甚至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2.运动时注意保护已受损害的关节。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关节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不要盲目地做反复屈伸。有条件可以佩戴四季兼用的关节护具。另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关节的机械性损伤,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和磨损,如膝、踝关节的关节炎患者平日要尽量避免上、下楼梯,长时间下蹲、站立、跪坐、爬山及远途跋涉等较剧烈的对关节有损伤的运动,尤其在关节肿胀时更应避免。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患者可以选择游泳、骑车、做体操等关节负重较轻的运动,也可利用把手、手杖、护膝、步行器、楔形鞋垫或其他辅助设施来辅助关节运动。

3.穿鞋也有讲究。

平时应穿适当的鞋,单薄的平底鞋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穿平底鞋行走时,体重会过多地压在脚后跟上,走路时间长了,上传的冲力可能会使人产生足跟、踝、膝、髋、腰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适,长时间对关节不良影响便可出现关节炎的表现。所以最好穿松软、鞋底有弹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闲鞋,这样可以减轻重力对关节的冲击,减轻关节的磨损。

4.多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

关节炎的患者可以多进行一些适当的肌肉锻炼,使肌肉运动协调和肌力增强,这样可减轻关节症状,增强关节周围的力量和耐力及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及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有利于病情恢复和疾病控制。如膝关节关节炎患者可以多锻炼股四头肌。股四头肌能力的减弱,将会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大受影响。因此加强股四头肌的训练对关节炎病人是有益的。

一种疾病的康复不仅需要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更需要在日常康复中多加注意。在中国,对于关节炎的治疗几乎还是这两种方法:一是采用止痛或牵引等治标性的疗法;二是进行关节置换手术。但是,化学药物及其手术治疗的负面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Alternative Medicine ——“代替医学”应运而生。随着其依据人体生理发展、采用自然疗法的医学理念优势的逐步体现,许多国家也相继成立了类似机构,代替医疗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的医学潮流。对于关节炎这样的长期病尤其需要自然的疗法。

近年来,日本医科大学、独协医科大学、杏林大学等国际知名医学机构对锯峰齿鲛的研究,证实了它可使软骨再生的效果,开创了关节炎“代替医疗”的先河。据日本鲨鱼软骨普及协会统计,人体通过服用7.5g/天的纯天然百傲鲨锯峰齿鲛软骨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可以实现软骨细胞的重新分裂和生长。目前,用锯峰齿鲛软骨粉来治疗关节炎,已经成为日本大多数关节病患者的新选择,其促进软骨细胞的生长,康复性较好的优势也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随着医疗观念的不断更新和人性化,关节炎的日常康复护理将会越来越普及,诸如代替医疗这种先进观念也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意味着在20世纪末,地球上的总人口突破了60亿。在20世纪的短短一百年里,世界人口净增45亿,比过去几百万年历史中增长总额还多3倍!世界人口如果按照每年增加2%的速度发展,到2500年,每一平方米上就会有一个人。人口增长得太多、太快了,引起许多重大问题,所以联合国郑重其事地为此定了一个纪念日。不过,中国的计划生育使得世界60亿人口日晚了4年到来,这是中国对世界在人口控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1999年,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确定1999年10月12日为世界“60亿人口日”。

  这是1999年10月12日凌晨0时2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专程来到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看望成为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的男婴。

9、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世界保健日 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每年10月13日.又称少先队建队纪念日.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先后领导建立了劳动童子军、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少先队等少年儿童革命组织.1949年10月,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沿用至今."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困难不怕担子重……"这首歌曾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代少年儿童走过那段岁月,令许多老少先队员们刻骨铭心。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又称少先队建队纪念日。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先后领导建立了劳动童子军、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少先队等少年儿童革命组织。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吸收7至14岁的少年儿童参加。1978年10月,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决定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并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世界保健日: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倡议各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第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自1950年起,依《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正式确定每年10月13日“世界保健日”,每年世界保健日都要选择一个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主题,旨在提高全世界公众对这一保健领域的认识,借此激发起一项长期宣传活动,促使该领域工作的开展。“世界保健日”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举行纪念活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946年2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召开卫生方面的国际会议,同年6—7月召开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并于7月22日正式批准了由61个国家签署的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法》。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提高世界人民健康水平,承担国际卫生工作的指导与协调责任;协助各国政府加强卫生业务,发展与会各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并在紧急情况下给与必要的医疗卫生救济;提倡流行病、地方病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促进营养、环境卫生及食品、生物制品与药物等的国际标准化。

为了纪念《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批准日,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每年10月13日为“世界保健日”,倡议各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第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自1950年起,依《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正式确定每年10月13日“世界保健日”,每年世界保健日都要选择一个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主题,旨在提高全世界公众对这一保健领域的认识,借此激发起一项长期宣传活动,促使该领域工作的开展。“世界保健日”期间,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举行纪念活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10月13日又是国际教师节。

国际教师节:每年10月13日(另说10月5日)的国际教师节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旨在认可全世界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在这天庆祝这一节日。国际教师节的宗旨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

1966年10月5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是年起,每年10月5日为“国际教师节”,目的是为了向全世界的所有教师表达国际社会的崇敬之情,“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把今天的孩子培养成明天的公民所承担的巨大责任。”就在这年10月5日,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4届会议的代表,欢聚一起庆祝“国际教师节”的诞生。

因为中国教师节设立在前,国际教师节设立在后,加上1994年9月10日中国刚庆祝过第十个教师节,所以该年及以后,中国均不再另安排国际教师节活动。

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蔚成风气,因此在国际教师节设立之前已有许多国家或地区设立各自的教师节。最早出现教师节的国家是葡萄牙,始于1890年(5月18日)。如果把已知设立教师节的国家的节日日期排列起来,则世界月月都有教师节“:

1月份 泰国(6日),委内瑞拉(15日);

2月份 蒙古(第一个星期日);

3月份 阿尔巴尼亚(7日);

4月份 捷克、斯洛伐克(均为28日);

5月份 印度尼西亚(2日),葡萄牙(18日);

6月份 匈牙利(5日),德国(12日);

7月份 埃及(3日);

8月份 挪威(12日);

9月份 印度(5日),朝鲜(6日),中国(10日),中国台湾地区(28日),美国(28日);

10月份 国际教师节(5日),俄罗斯(第一个星期日),波兰(14日);

11月份 印度儿童教育工作者节日(14日);

12月份 法国(25日)。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1884年10月13日,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格林威尼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经度的点,也是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10月13日这一天是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格林威治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畔.英国皇家天文台曾经设在这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格林威治虽然已经迁到东南沿海的赫斯特孟骚,但天文台的旧址仍然继续用作零度经线和位置。

10、世界标准日(10月14日

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中、英、美、法、苏共25个国家的64名代表集会于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47年2月23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1969年9月ISO理事会发布的第1969/59号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1970年10月14日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范围的庆祝世界标准日的活动。

为了庆祝世界标准日,ISO理事会于1978年9月召开会议通过决议,“理事会希望看到世界上有最大规模的标准化宣传活动。决定在每年10月14日庆祝世界标准日,并鼓励ISO成员在他们的国家里庆祝这个日子,规模越大越好”。此后,每年的10月14日,就成为了世界各国标准化工作者开展宣传标准化,举行纪念活动的盛大节日。

中国自从1978年重新进入ISO以后,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纪念会,紧密结合当年ISO的世界标准日的宣传主题,广泛宣传标准化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的标准化意识。

世界标准日的庆祝始于1970年10月14日,由当时的ISO主席Mr.Faruk Sunter (土尔其)所创立。从1970年10月14日第一届世界标准日起,至今年已经是第34届。在第23届世界标准日以前,均是由ISO和IEC主席联合发出祝词,从第24届开始,国际电信联盟(ITU)也参加了世界标准日的纪念活动,由ISO和IEC主席及ITU秘书长联合发出祝词。从第17届起,世界标准日祝词开始赋予了主题,以突出当年世界标准日的宣传重点。

世界标准日的目的是提高对国际标准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工业、政府和消费者的需要。这个国际节日是献给全世界成千上万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志愿者的礼物。

世界标准日的目的是提高对国际标准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工业、政府和消费者的需要。这个国际节日是献给全世界成千上万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志愿者的礼物。

世界标准日的庆祝始于1970年10月14日,由当时的ISO主席Mr.Faruk Sunter (土尔其)所创立。

ISO成员国均根据自己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视自己的财政情况、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世界标准日。尽管世界标准日的庆祝方式在哥本哈根、内罗毕、维也纳、加拉卡斯和北京各有不同形式,且标准化日常工作也各有侧重,但是都拥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很多国家利用世界标准日这个机会组织一些特别的活动或聚会,例如采用会议、展览、研讨会、电影、电视和广播访谈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这个10月14日所在的"标准周"。

ISO和IEC中央办公室对此世界标准日庆祝所做的工作由以下几项组成:ISO主席和IEC秘书长向所有成员国发表联合祝词、世界标准日的宣传画、新闻公告。事实上所有成员国都使用这个祝词来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并且很多国家充分利用每年的宣传画来突出世界标准日的主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中、英、美、法、苏的二十五个国家的六十四名代表集会于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1947年2月23日,ISO章程得到1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的认可,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参加1946年10月14日伦敦会议的25个国家,为ISO的创始人。ISO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甲级咨询组织和贸发理事会综合级(即最高级)咨询组织。此外,ISO还与600多个国际组织保持着协作关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目的和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便于国际物资交流和服务,并扩大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其主要活动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进行情报交流,以及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

按照ISO章程,其成员分为团体成员和通信成员。团体成员是指最有代表性的全国标准化机构,且每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机构代表其国家参加ISO。通讯成员是指尚未建立全国标准化机构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通讯成员不参加ISO技术工作,但可了解ISO的工作进展情况,经过若干年后,待条件成熟,可转为团体成员。ISO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俄语,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ISO现有成员143个。

ISO现有技术委员会(TC)186个和分技术委员会(SC)552个。截止到2001年12月底,ISO已制定了13544个国际标准。

1978年9月1日,我国以中国标准化协会(CAS)的名义重新进入ISO。1988年起改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名义参加ISO的工作。近期将改为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SAC)的名义参加ISO的工作。1999年9月,我国在京承办了ISO第22届大会。

11、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  世界农村妇女日 全球洗手日(10月15日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White Cane Safety Day)”,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盲人们经常在秋天举行文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的记念日称为“白手杖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的关怀。

世界盲人联盟(THE WORLD BLIND UNION)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国际盲人联合会和世界盲人福利会。该会的宗旨是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世界盲人联盟现有会员国72个,总部设在巴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该组织的创始组织之一。世界盲人联盟在联合国各有关组织中具有咨询地位,自成立以来在防盲、促进各国制定保障盲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盲人自立精神、开发盲人潜力和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

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视力残疾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60岁以上老年人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白内障。

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即将达到5000余万。

世界盲人联盟(WORLD BLIND UNION) 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国际盲人联合会和世界盲人福利会,现有会员国72个(截至2004年10月)。该会的宗旨是以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世界盲人联盟总部设在巴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该组织的创始组织之一。世界盲人联盟在联合国各有关组织中具有咨询地位,自成立以来在防盲、促进各国制定保障盲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盲人自立精神、开发盲人潜力和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世界农村妇女日:1996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世界农村妇女日” (World Rural Women's Day)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活动纪念这个日子,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农村妇女在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以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农村妇女占世界人口1/4以上,是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据非洲经济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字,仅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区,60%至80%的粮食是由农村妇女生产的。在每一个家庭中,妇女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仅承担全部的农田耕作,而且还要背负养育子女等繁重家务的责任。在多数非洲国家,60%以上的农村家庭是由妇女支撑着。农村妇女不仅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而且是农村地区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这支活跃在广袤农村地区的生力军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据联合国机构资料表明,农村妇女往往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她们缺乏先进的耕作技术、得不到足够的农业贷款;她们不能以同等权利获得土地或继承权等。农村妇女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使她们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贫困的人群。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使这些妇女染上了贫血、营养不良等各种疾病。据统计,在全世界目前大约13亿人均每日不足1美元收入的最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居住在最不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而其中多数是妇女与儿童。在过去20多年里,农村妇女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已增加了50%。

全球洗手日:全球洗手日是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PPPHW)发起的,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并在该年的10月13日订立,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加强卫生意识,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

此活动旨在培养并支持全球和区域用肥皂洗手的文化,关注各个国家的洗手状况,加大对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好处的宣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作为“全球洗手日”的发起组织之一,通过其遍布全球的办公室,积极推动以儿童参与为主体的洗手运动,号召人们一起用行动唤醒每个人正确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预防疾病的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善卫生行为,尤其是教导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态度和习惯;倡导政府和社区改善环境卫生包括洗手设施。

肺炎与腹泻这两种疾病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有超过350万儿童因为腹泻和肺炎无法迎来他们的5岁生日,用肥皂洗手能挽救上百万儿童的生命。洗手同样能预防皮肤感染、眼部感染、肠道寄生虫病、SARS和禽流感,对癌症病人及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有利。

用肥皂洗手是所有国家和社区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力所能及的拯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推进该措施,不仅因为其有益健康,还因为用肥皂洗手使人感到舒适,能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教养,洗手能让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

在很多国家,人们普遍认为仅用水洗手就足以去除可见的污垢以保持手的清洁。但是就去除病菌而言,仅用水洗手,而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效果差很多。在世界范围内,在关键时候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比例为0到34%。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持续一定时间,可以破坏手上携带大量病菌的油脂和污垢,通过搓揉去除它们。只要正确地使用,所有的肥皂或洗手液均能同样有效地去除致病菌。

大小便后、给孩子擦洗屁股后、用手接触食物前,这三种情况下,必须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好处多多洗手是公共卫生的奠基石,新的卫生行为和公共卫生服务是19世纪末富裕国家传染病死亡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因素。和粪便隔离与安全处理,以及提供足量的纯净水一样,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是预防腹泻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降低感染率达一半),它也是最便宜的方法。此外,用肥皂洗手能限制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降低感染率达四分之一)。而且,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也是抵御其它的疾病的强有力的屏障(如蠕虫,眼部感染如砂眼,皮肤感染如脓疱疹)。

  用肥皂洗手省钱省心用肥皂洗手是最低廉的健康干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是通过综合生命损失年数和生活在残疾状态年数来衡量疾病负担和健康干预效力。显然,用肥皂洗手是归还与腹泻相关的DALYs的最有效的方法。洗手的支出显著低于免疫接种,如:一个DALY需要投入麻疹免疫的费用为250美元至4500美元之间。这并不是说预防接种没必要,而仅仅是指出,由于在推动洗手方面普遍投入不足,我们错失了惊人数量的用最便宜的办法拯救生命的机会。世界上大多数家庭已经买得起肥皂,因此费用并不是影响人们用肥皂洗手的理由。

在2003年非典期间所做的研究显示,每天用肥皂洗手超过10次,病毒传播率可降低55%。卫生部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约为60%。又据2007年在中国16个省近18000所学校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4%的学校有卫生厕所,不到36%的学校有洗手设施。另外在2007年针对中国西部某一个省所做一份形成性研究揭示,在观察到的近3500次洗手,用肥皂洗手的人次数量仅占9%。

关于洗手和倡导洗手运动,以下5点需要铭记在心

1. 清水洗手远远不足以洗去细菌

仅用水洗手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实践活动,效率远远低于加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正确的洗手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仅仅少量的水。用肥皂或洗手液破坏手上携带大多数病菌的油脂和污垢,通过搓揉加水冲去除它们。。只要正确地使用,所有的肥皂或洗手液均能同样有效地去除导致疾病的病菌。

2.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有助于预防多种威胁儿童生命的病菌侵害

用肥皂洗手是预防腹泻病和肺炎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两种疾病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有超过350万儿童因为腹泻和肺炎不能迎来他们的5岁生日。洗手同样能预防皮肤感染、眼部感染、肠道寄生虫、SARS和禽流感,对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有利。研究表明,洗手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甚至是在过度拥挤、高度污染的贫民窟环境。

3.洗手的关键时刻包括:如厕后,给孩子清洗屁股后和接触食物之前

如厕后、给孩子清洁过屁股(或其它接触人类粪便,包括婴儿和儿童),以及接触任何食物以前,都必须洗手。手是致病菌的主要携带者。在这些关键时刻保证人们能以任何方式洗手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廉价的方法,如倾斜的龙头(或叫滴水龙头),甚至最贫穷的社区也能在经济和技术上达到。

4.正确洗手是最价廉、最简单的健康干预

洗手与其它常用的长期健康干预相比是最价廉的。投入3.35美元用于洗手获得的健康效益相当于投入11美元用于厕所建造,相当于投入200美元用于家庭供水,相当于投入数千美元用于免疫项目。投资用肥皂洗手的活动,还可以扩大投资供水和卫生设施的健康效益,在家庭没有基本环境卫生和供水服务时降低健康风险。成本不是推动洗手的屏障,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肥皂,只是它们通常仅仅被用于洗衣,清洗碗碟,洗澡,而不是洗手。

5.儿童将成为促进改变的使者

当要分享好的卫生实践时,作为社会的一个部分,孩子常常是最有力、最热情的群体,并且乐于接收新事物,通过在学校“洗手课”学习后,回到家里和社区成为行为改变的推动者。孩子的积极参与(理想之处在于,孩子位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交汇处),当与文化友好(敏感)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结合时,可确保可持续的行为改变。全球洗手日的目标是激励孩子去接收并分享正确的洗手实践,把他们作为“洗手大使”置于国家层面和地方活动的中心。

正确的洗手方法,需要每一个人去掌握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只有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全国和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够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它的社会健康效益才能得到体现,“全球洗手日”才会“不仅仅是个纪念日!”

12、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现在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

自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1968年,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2004年总产量9380亿斤,消费量9978亿斤,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今年“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5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1946年的“第一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5~1939年的7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90%)为对象,按“每天平均摄取热量低于2250卡界定营养不良,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人口的大约半数处于营养不良状态。1952年的“第二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1948年的70个国家为对象,所得出的结论是:总的营养水平比战前降低,除北美、欧洲、大洋洲外的所有地区均未达到基准水平。1963年的“第三次世界粮食调查”,以1957~1959年的80个国家为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60%的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1977年的第四次世界粮食调查统计分析了1972~1974年的数据,调查范围扩大到162个国家。结论是全世界有4.55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4都属于这个范围,尤其是儿童和妇女的营养不良更加严重。从世界性粮食情况恶化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警告。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1996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同饥饿与营养不良作斗争”,1997年定为“投资粮食安全”,目的是动员世界力量,增加农业投入,增强粮食有效供给能力。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的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和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和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粮食及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发展。

2009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1955-1985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但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5%。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须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无几化肥是当今世界粮食增产的只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各种农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50%。过剩的化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

13、世界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

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消除贫困日。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世界消除贫困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动员各国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

贫困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三大主题之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指出:尽管一些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努力,尽管全球经济呈增长趋势,但贫困现象仍在蔓延,贫困人口仍在扩大,全世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8世界人类发展报告》表明,现在全球约有26亿居民缺少最基本的卫生设施,15亿人住房简陋,20亿人无法喝到合乎标准的饮用水,世界五分之一的儿童受教育不足5年,同样百分比的儿童营养不良。

造成世界贫富悬殊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9个国家人均收入在世界银行1993年确定的贫困线以下;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2个在拉美。此外经济全球化也是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机会中,受益最大的则是发达国家。

消除贫困一直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年讨论的重要议题。1990年制订的《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联合国大会第十八届特别会议宣言》和同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199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年,1997年至200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十年。

2006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是“共同努力,摆脱贫困”,温家宝总理对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中国消除贫困奖做出重要批示中指出:“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消除贫困仍然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14、世界厨师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20日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厨师日。创立世界厨师日的主要目的在于,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大众对厨师职业的认识。

世界厨师联合会(WACS)于2004年3月在爱尔兰都柏林召开的第31届世厨联代表大会上提议,确定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厨师日。

创立世界厨师日的主要目的在于,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大众对厨师职业的意识。同时,希望通过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厨师利用世界厨师日的机会,进行广泛宣传,并组织一些非盈利性的烹饪比赛和展示来做一些慈善活动,以提高人们对厨师的认识和地位。

世界厨师联合会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于1928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2004年有76个国家级会员单位。中国烹饪协会于1987年正式加入世厨联。世厨联每两年开一次代表大会。

世界厨师联合会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于1928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一个全球性的厨师联合会,现有76个国家级会员单位。中国烹饪协会于 1987年正式加入世厨联。世厨联每两年开一次代表大会。2004年3月,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张世尧带队出席了在爱尔兰都柏林召开的第31届世厨联代表大会,并与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一致提议每年的10月20日为世界厨师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是在1996年最早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办,从1997年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赞助和支持,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信息。随着参与国和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影响日益扩大,到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在1996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立,从1997年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赞助和支持,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信息。

随着参与国和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影响日益扩大,到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会员国家及组织均开展了这一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还出版发行快讯,不定期刊登各成员国骨质疏松组织开展骨质疏松日活动的情况和经验,互相进行交流,使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一天的活动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全球盛会。

世界骨质疏松日从1998年至今,每年开展骨质疏松日全球活动均发布一个开展主题,以达到全球统一行动,取得更好实效。1998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政府行为”(向政府宣传,引起政府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和支持;1999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活动主题是“早期诊断”;2000年至2004年,为了使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与骨质疏松家族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四年骨质疏松日活动的主题是“向你的骨骼投资”,但四年副标题不同。如2003年副标题是“提高生活质量”,2004年的副题是“男性骨质疏松”,2005年仍为同一主题,其副标题为“关注男性骨质疏松”,2006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是“营养与骨质疏松症”,2007年的主题是“关注并减少骨质疏松风险”。

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近年来年轻的都市女性中患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乱减肥、怕日晒、少运动是主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但其最大的危害还是容易发生骨折,发病率为27.5%-32.6%,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至 0%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死亡,存活者也会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骨质疏松和因此发生骨折的病人也将急剧增多,而一般人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看法。骨质疏松的危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了,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抓起。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约有患者9000万,约占总人口的7%。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中国会员单位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发病概率超过9%,并有每年增高的趋势。

2008年10月20日在北京发布的《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低骨量,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发布。白皮书指出,在我国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其中每年新发椎体骨折约有181万人,髋部骨折病例为23万。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医学人士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日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因骨质疏松导致髋关节骨折其1年内病死率达20%,生存1年以上者约25%丧失活动能力,为此全球都予以了普遍关注和重视。

专家们提醒,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常常可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失衡,活动量不足,长期酗酒、吸烟和嗜食含咖啡因的食品,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利尿剂等药物。

专业人士建议,人们平时在饮食上应多摄入含有丰富钙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要养成进行户外运动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的测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

预防从儿童抓起青少年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90%以上的骨密度。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儿童期开始,每天喝一袋牛奶,进食豆类蛋白3两,碳水化合物6至8两,蔬菜、水果1斤,并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二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如有遗传因素的人,过于消瘦的人,做了子宫卵巢切除、闭经早的人,嗜烟酒的人,患有内分泌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卧床的人等,都属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如果骨密度低于正常指标骨峰值均数 2.5个标准差就要接受正规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要进一步加强骨质疏松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认识到骨质疏松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使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的危害。

2000年,国家卫生部正式加入世界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2002—2011年)行动。这项活动的目标是:增进世界范围内患有肌肉与骨骼疾病患者的健康,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从1997年以来,一直积极地参与和支持这项活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每年都下达文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骨质疏松的宣传、预防活动。

15、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

每年的10月18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1991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

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顾名思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

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我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目前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

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正为全世界所关注,众人瞩目之下,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也愈发凸显为焦点问题。就技术层面而言,中医药走向世界标准化应先行。中药的成分不明确、质量难以控制、作用机理难以阐明,中医的症状描述太过主观,不易被西方社会接受等等问题,均需要建立标准来解决。

近年来,中医药的标准化取得了一些进展,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我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在新时代里日渐迸发出新的光彩。目前,我国中药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

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传统医药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但是,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在运用和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方面仍有待加强,其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同时,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很不均衡,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没有明确传统医药的法律地位。此外,目前还没有传统医药国际标准,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优势的发挥。

在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建议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顾名思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要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我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在目前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避免中医药文化遗产被其他国家抢先申报,自2003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持沟通。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透露,目前“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案”草案已起草完毕,第一步是将中医药学整体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6、联合国日 世界发展信息日(10月24日

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宣言》。当时,“ 联合国” 这一名称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设想出来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加强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统一行动,拟定了一个各国共同遵守的原则,并征得了苏联的赞同,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宣言》。当时,“联合国”只是作为对德、意、日法西斯进行战争的各国的总称。

“ 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设想出来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加强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统一行动,拟定了一个各国共同遵守的原则,并征得了苏联的赞同,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宣言》。当时,“联合国”只是作为对德、意、日法西斯进行战争的各国的总称。

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944年8~10月,苏、英、美三国和中、英、美三国先后在华盛顿橡树园举行会谈,讨论并拟定了组织联合国的建议案。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波兰因故未参加)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6月26日,50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波兰后来签署)。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 24日为“联合国日”。《联合国宪章》生效(1945年10月24日)的周年纪念日一直作为联合国日来举行庆祝。世界各地传统上举行各种关于联合国成就和目标的会议、讨论和展览。1971年,大会建议会员国把这一天作为公共假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三章第七条之规定, 联合国设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联合国秘书处等6个联合国主要机构(联合国主要机关)。(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现在是联合国大会的附属机构,直接向联合国所有会员国负责。)

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它是联合国的审议机构。每年举行一次常会,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开幕,通常持续到12月中旬,每届常会会期一般为3个月。如议程未讨论完毕,可延至第二年春继续,但必须在下届常会开幕前闭幕。大会可在会议期间决定暂时休会,并可在以后复会。大会对于“重要问题”的决议,须由2/3多数通过;对于“一般问题”的决议,半数以上通过即可。大会通过的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足以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除常会以外,应半数以上会员国或安理会要求,大会还可在15天内召开特别会议,在24小时内举行紧急特别会议。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任何问题,并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大会接受和审议安理会及其机构的报告;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理事国;与安全理事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根据安理会推荐批准接纳新会员和任命秘书长。联合国的预算和会员国分摊的会费都需经大会讨论决定。每届常会开会时,各国往往派出外交部长或其他部长级官员率代表团出席,一此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到会发表讲话。大会的1名主席和21名副主席,由常会全体会议按地区分配原则选举产生,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为大会当然副主席,但也需经过选举。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按地区分配原则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不能连选连任。《宪章》规定,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职能是:根据宪章规定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规定;调查任何国际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或争端的任何情况,断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的行动,并采取经济、外交或军事制裁行动来反对侵略;负责拟订军备管制的计划;向大会推荐新会员国和秘书长。安理会的行动以“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即所谓“大国一致原则”)为基础,5个常任理事国在实质问题上都拥有否决权。经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具有约束力。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它有权对国际争端进行调查和调停,可以采取武器禁运、经济制裁等强制性措施,还可以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协助缓和某一地区的紧张局势。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已经成为公认的多边安全体系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机构。

《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大会应选举联合国其他十会员国为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时首宜充分斟酌联合国各会员国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及本组织其余备宗旨上之贡献,并宜充分斟酌地域上之公匀分配。(1971年中华民国的席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代替,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席次由俄罗斯联邦所代替。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是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的,是协调14个联合国专门机构、10个职司委员会和5个区域委员会的经济、社会和相关工作的主要机构。经社理事会还管辖11个基金会和规划署。经社理事会为讨论国际经济及社会问题,并为就此类问题制定面向各成语国和整个联合国系统的政策建议,提供中心论坛。它负责促进较高的生活标准、全民就业以及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解决国际经济、社会和卫生问题;促进国际间文化和教育合作;倡导对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它授权从事或发起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报告。它也授权帮助准备和组织经济、社会和相关领域的重大国际会议,协调这些会议的后续事项。经社理事会具有较广的职权,其权限涉及整个联合国系统的人类和金融资源的百分之七十多。经社理事会由54个理事国组成,经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三年。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由五个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随着联合国的最后一个托管领土帕劳取得独立,理事会于1994年11月1日正式停止运作。理事会修改其议事规则,取消每年举行会议的规定,并同意根据理事会或理事会主席的决定,或根据理事会多数成员或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要求,视需要举行会议。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根据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设立,以实现联合国的一项主要宗旨:“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国际法院依照《国际法院规约》及其本身的《规则》运作。《规约》是《宪章》的一部分。国际法院于1946年开始工作,取代1920年在国际联盟主持下设立的常设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和平宫。联合国六个主要机构中,国际法院是唯一设在纽约以外的机构。

国际法院具有双重作用:依照国际法解决各国向其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并由其行政机关书记官处协助。国际法院正式语文为英文和法文。六、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担任重大的国际政治责任。秘书长由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任期5年。秘书长在国际事务中以联合国代表的资格出现,代表联合国与会员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进行联系,可以代表联合国到出现国际冲突和争端的地区进行了解和调解。

秘书处由秘书长和联合国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是为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服务,并负责执行这些机构所制定的方案和政策。秘书长是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首长,现任秘书长为韩国人潘基文。

此外,联合国根据需要还设立了数目繁多的各种理事会、委员会或其他机构。

联合国的常设核心机构是安全理事会,它有权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必要的措施与行动,美、英、中、苏、法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在决定重大问题时,采取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即5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60多年来,联合国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联合国的会员国已由创建时的51个增加到192个,是当今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世界发展信息日:1972年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10月24日为“世界发展信息日”。大会认为,改进传播信息和动员舆论,特别是在青年中间,将增进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从而促进国际合作,在发展领域中作出努力。

广义地说,信息就是消息。一切存在都有信息。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然而,大量的信息是我们的五官不能直接感受的,人类正通过各种手段,发明各种仪器来感知它们,发现它们。信息可以交流,如果不能交流,信息就没有用处。信息还可以被储存和使用。读过的书、听到的音乐、看到的事物、想到或者做过的事情,都是信息。现在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离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人们无法取得进步。

17、世界"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每年的10月28日为“世界男性健康日”,同时,还在每年的“世界男性健康日”到来之即,要求世界各国加大对男性健康的宣传力度,呼吁整个社会再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注、呼吁每个家庭再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爱。

国内外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医学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快步向男性走来,并不断地严重威胁到男性同志的身心健康。例如前列腺炎(20-50岁的男性发病率高达20-40%%以上)、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糖尿病、疲劳综合症、肥胖综合症、脱发、秃顶等等。这一切看来,好似男性更加脆弱。事实也正是如此,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要小上2-3岁。这些危害男性健康的现状早已引起国际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在发展,整个人类的生活节奏也都在不断的加快与加强,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竞争也必然更加日益密切与激烈。尤其在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普遍把成年男性看成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这早已成为国人的传统习惯。所以,绝大多数的成年男性,无疑就成为了每个家庭间竞争与发展的主力军,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工作与精神双重压力,甚至于在不太影响工作的各种疾病早期,也要不顾健康与安危的前提下坚持顽强劳作,直至被高强度的工作量和不断加重的身心疾病所催垮方才醒悟。

18、世界勤俭日 万圣夜(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世界勤俭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勤俭”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古籍典章中,民间谚语里,以及历史名人佳句,不乏对勤俭的精彩论述。现择“宝典”中之一二,与诸君共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一明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试想,千秋伟业“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多少代人的血水汗水甚至生命,数以千亿元计的工程造价换取的。而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长流水”“长明灯”难道不是另一种“犯罪”?我们有何理由听之任之?

近年来国内矿难频发,近日媒体报道河南又有多人因此丧生。冬日在集体供暖的屋子里,您可曾想到不可再生的煤,可曾念起那些与煤长埋地下的同胞?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产党人方志敏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传为佳话;向警予也以一个“粗瓷大碗”为后人传诵。

然而我也不禁想起前不久被曝光的“人民大厦”的15万元的一饭之资,想起几十万元的几枚月饼,想到索价数十万元的一个手机号码,物欲泛起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这难道真的是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

“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 对此理解最深的当属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曾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与之相反的事例:打肿脸充胖子胡显富穷摆阔者有之,该花在刀刃上的钱却吝啬刻薄者有之。比如在吃喝玩乐嫖赌抽上可以挥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费,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方面却缩手缩脚、偷工减料。戴着贫困帽子的万源进行用巨额公款追星不就是一例吗?还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层出不穷,不都是劳民伤财,破坏生产吗?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泱泱大国该有多么重要。

不仅是大国,以下一组数据足以表明中国还是个穷国:目前全国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 1100万低保对象和上亿的流动民工,他们生活状况之贫苦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勤俭办一切事业。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的现象更是无处不在。以公共场合来说,水龙头不拧紧,造成水资源流失。办公室里,电脑不关、空调24小时工作的现象很常见。与此同时,一次性用品也开始成为市民消费的主要方向。以手帕纸为例,在单位有抽取式的面纸,随身携带的是便携式面纸,手帕这种经济实惠又环保的用品,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视线。

在超市里,记者看到,限塑令实施以来,依然还是有部分消费者愿意支付塑料袋的费用,不愿随身带着环保购物袋,有的市民表示,塑料袋已经使用习惯,短时间内还难以适应。同时,菜篮子在菜市场里也依旧少见。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如今,“勤俭”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世界勤俭日的确立,正是为了号召全世界的人们一起努力,对有限资源珍视,对过度消费抵制,用现代文明去推崇它。

万圣夜: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前夜(Halloween),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榶果。节日主要流行于英语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万圣节前夜英文写作 Halloween,是 All Hallow Even 的缩写,类似于平安夜被称为 Christmas Eve,是指万圣节(All Hallow's Day)的前夜。Hallow 来源于中古英语 halwen,与 holy 词源很接近,在¨北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 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也是“鬼节”。

类似于圣诞节和复活节,万圣节及万圣节前夜也来自于基督教对其它宗教的节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诠释。万圣节前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身体,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人们会把食物放在门口吸引有主的鬼魂灵魂,而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

当天主教传教士登陆不列颠诸岛的时候,传教士们为了压制这种被他们视为异端的德鲁伊传统,就把这一天之后的11月第一天定为万圣节,纪念天主教的圣人们,希望以此打压这些鬼怪观念,所以说是先有鬼节,后有万圣节。也因为这个原因,实际上万圣节和鬼节的习俗,主要是在英伦三岛和北美的前英属殖民地,也就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其中美国的万圣节前夜传统最初由来自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移民于19世纪传入,而其他发达国家则于20世纪末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而开始庆祝万圣节前夜。

万圣节前夜通常与灵异的事物联系起来。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节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中国的盂兰节类似。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 Anoka 号称是“世界万圣节之都”,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

万圣节前夜的主题是鬼怪、吓人,以及与死亡、魔法、魔怪有关的事物。通常与万圣节前夜拉上关系的事物有鬼魂、食尸鬼、巫婆、蝙蝠、黑猫、猫头鹰、小妖精、僵尸、骷髅和恶魔等,还有虚构人物如吸血僵尸和科学怪人,南瓜灯(西方的南瓜和亚洲的不同外壳坚硬如木头所以就好象在木头上雕刻一样)。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bobbing for apples)。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19、国际住房日(10月第一个星期一)

面对人类住区的种种挑战,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世界人居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城镇和乡村)有10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境况中。

为了唤起人们对人类自身住房状况和拥有适当住房的基本权利的关注,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在确定1987年为“无家可归者收容安置国际年(国际住房年)”后,1985年12月17日,第40届联大又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亦称“世界人居日”。联合国为每年的世界人居日定一个主题,并确定庆典活动的主办城市。今年世界住房日的主题是“千年发展目标和城市”。今年的世界住房日的主办城市是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联合国将每年的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世界住房日,旨在反思人类居住的状况和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权利。

人类的居住条件即住房条件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象征。当今社会在中国的住房环境大有改善,再不是以前人们常见的城市中“家属宿舍”、家属平房居民区,以及农村的村民草房、窑洞、陋室、土坑,取而代之的是造型别致的塔楼、别墅,以及农村的庄园等。然而住房的外在宏观水平的升格以及室内环境豪华装修,并不等于完美地实现了住房人对住房的舒适和健康水平的双重要求。令人瞩目的住房环境问题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随着当代人健康理念的强化,已成为令人困惑的新课题。然而,在世界上还有十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有一亿人无家可归,有八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因此,住房问题是当代一大环境问题,急需认真解决。

现在仍然不明确这种状况将如何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和行动,特别是与千年发展目标7,关于水和卫生的具体目标10和关于改进贫民窟居民生活的具体目标11有关的政府政策和行动。

但是我们必须懂得,城市的增长不仅仅是一种从农村向城市地区迁移的现象。这种增长还引起了国际迁移,人们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其他国家寻求较好的生活。无论他们是为了逃离冲突和灾难,还只是为了在其他地方寻求较好的生活,当今移民的人口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制止人们向城市和城镇流动是极其困难的。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最强有力和不可逆转的力量。据估计,今后城市人口增长的93%将出现在亚洲和非洲城市里,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迁移也是一种强大的不可逆转的力量,而且是一种有可能增长的力量。关于如何管理迁移的讨论往往陷入争论和怨恨。其部分原因是缺乏国际、国家和城市一级的决策和协调。

有些国家可能抱怨人才外流,但另一方面的事实是,移民给家人的汇款从经济上来说,可能远远超过全部海外发展援助或外国直接投资。因此这是一个兼顾和平衡的问题。

城市使国家富裕起来。高度城市化的国家的收入较高,经济较稳定,体制能力较强。他们比城市人口较少的国家更能够经得起全球经济的多变性。城市里的经济活动能占到低收入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55%,占中等收入国家的73%,占高收入国家的85%。

这方面主要的推动者是帮助建造许多世界上最伟大城市的移民,他们是有勇气打起背包背井离乡的人。我们应该探讨如何使我们的城市成为能够为所有人提供谋生之道的人人共享的场所。

我们不应该设置堡垒,而应该构筑更多的桥梁。

20、世界住房日(十月第一个星期一)

为了唤起人们对人类自身住房状况和拥有适当住房的基本权利的关注,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在确定1987年为“无家可归者收容安置国际年(国际住房年)”后,1985年12月17日,第40届联大又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亦称“世界人居日”。联合国为每年的世界人居日定一个主题,并确定庆典活动的主办城市。今年世界住房日的主题是“千年发展目标和城市”。今年的世界住房日的主办城市是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联合国将每年的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世界住房日,旨在反思人类居住的状况和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权利。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城镇和乡村)有10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境况中。

人类的居住条件即住房条件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象征。当今社会在中国的住房环境大有改善,再不是以前人们常见的城市中“家属宿舍”、家属平房居民区,以及农村的村民草房、窑洞、陋室、土坑,取而代之的是造型别致的塔楼、别墅,以及农村的庄园等。然而住房的外在宏观水平的升格以及室内环境豪华装修,并不等于完美地实现了住房人对住房的舒适和健康水平的双重要求。令人瞩目的住房环境问题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随着当代人健康理念的强化,已成为令人困惑的新课题。然而,在世界上还有十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有一亿人无家可归,有八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因此,住房问题是当代一大环境问题,急需认真解决。

今天在许多城市中引发恐惧与不安全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犯罪与暴力。从 1990 年到 2000 年,每 10 万人的暴力犯罪案件从 6 起增加到了 8.8 起。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过去五年间,全世界 60% 的城市居民都曾经成为犯罪的目标,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是 70% 。很明显,不管是暴力犯罪还是非暴力犯罪,都对整个世界的城市安全构成了严重而且越来越大的威胁。

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十分根本的一点是决策者们要理解城市有实力成为国家发展的催化剂。城市必须要能够为所有的居民提供包容性的居住环境。不管是穷是富,每个人都有权居住在城市,有权享有体面的居住环境、清洁的水、卫生、交通、电力以及其他服务。正如有证据显示的,我们如何设法达成以上这一点是人类面临的一项最巨大的挑战之一。

城市今天所面临的另一项巨大威胁是强制驱逐与居住权缺乏保障。强制驱逐的事例在世界各地都经常有所报导。它们往往和发展中国家中发生的推平违章住区和贫民窟的行为,还有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都存在的中产阶级向劳动阶级居住区移居、美化城市、城市再开发等进程联系在一起。强制驱逐在近些年间得到了公众高度的关注,一部分是由于免受强制驱逐已经成为了国际人权法内公认的一项基本人权。

还有,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是当前对城市安全的另一项威胁。近期有证据显示,全世界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频率正在上升,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和气候变化有关。从 1975 年至 2005 年,世界灾害发生数量从每年的 100 起上升到了 400 起。卡特里娜飓风、亚洲海啸、巴基斯坦地震,这些发生在近期的一些自然灾害暴露了一项可悲的事实,即我们对灾害的缺乏准备。

城市安全的这三项威胁加在一起对中央政府和城市政府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这是联合国选择“安全的城市,公正的城市”作为今年世界人居日主题背后的原因。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城市的繁华生活吸引着我们。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我们还担忧被烧焦。究竟有多少人最终会挤身于发展中国家中日益扩大的贫民窟?是否所有人都会取得工作、住房、水、电、保健服务?即使我们不能异想天开地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我们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

迅猛和不可逆转。这就是当今世界上有史以来最迅速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趋势。

2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重阳节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是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呵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联合国于l987年12月l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

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7月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此后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分别在1987年12月11日透过的第42届联大169号决议、1988年12月20日透过的第43届联大203号决议,以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1989年的99号决议中,都对开展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作了具体安排。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透过了经社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报告,决定从1990年至1999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990年10月10日是第一个"国际减灾十年"日,联大还确认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国际行动纲领。2001年联大决定继续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纪念国际减灾日,并借此在全球倡导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包括灾害防止、减轻和备战。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透过了经社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报告,决定从1990年至1999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990年10月10日是第一个“国际减灾十年”日,联大还确认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国际行动纲领。2001年联大决定继续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纪念国际减灾日,并借此在全球倡导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包括灾害防止、减轻和备战。

在1989年年底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经社理事会通过了“国际减灾十年的决议案”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宣布“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于l990年1月1日开始,指定每年l0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以适合减灾_{‘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予以纪念。“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卜年”结束后仍继续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轻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灾害,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将个别国家遭遇到自然灾害所获得的防灾知识和技术推广到全世界,如飓风、海啸、洪灾、雪灾、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陷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减灾、防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研讨会,围绕特定的自然灾害及其预警系统和减轻灾害的具体措施等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手段;建立新的研究课题,如海啸发生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及如何建立预警系统等。

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障碍。有史以来,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伤亡和痛苦。生命和财产遭受到巨大的损失。目前,人类正面临着灾害的严重威胁和挑战。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集中(城市化);各种高技术和建设规模的有增无减,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对人类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潜在威胁越趋严重。已经并将继续造成世界的严重不稳定因素。

据有关资料统计,过去20年中(数据截至2005年),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口有八亿多人,财产损失近千亿美元。当今世界自然环境正急剧恶化,有二万多种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约五千种动植物面临绝种的危险。这种情况说明,减轻自然灾害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这个带有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差不多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遭受到它的破坏和威胁,因为自然灾害是不分地域和政治界限的,对工业化国家来说,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市值上是追高的,但自然灾害造成的最大苦难却落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身上。因为它们受到死亡率高和经济损失相对较大的双重打击。

历史清楚地表明,世界人民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与灾害进行了生死的斗争,在斗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水利学是在与水灾斗争中形成的,预防医学是在与疫病灾害斗争中发展的,许多事例表明目前人类在科学技术上,要完全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很难办到的,但它产生的灾难,导致的重大损失不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说来,所谓减轻灾害是指减轻由潜在的灾害可能造成社会及其环境影响的过程,实际上这意味着减少伤亡及财产损失,并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经验证明,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无论是对灾害成因与危害的认识,还是对减轻灾害损失的技术方法的掌握运用,都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只要通过国际上有效的合作和协调一致的努力,运用得当,完全有可能把人类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极大程度的减少和降低,现在已经到了将自然灾害看作一个世界性问题的时候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减灾技术的进步,为处理这个全球性的问题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一个设想的减轻自然灾害的全球计划,包括在文化上、经济上完全不同国家之间的协作已经得到科学技术界的普遍的热憎支持。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会(IUGG)、国际地质学学会(IUGG)、国际工程地质学会(IAEG)、国际岩石圈联合会(ICL)等国际组织都表承支持,此外,至少有17个国家、地区(包括日本学术会议,加拿大皇家学会等)也作出了响应,表示极大的兴趣和充分的支持。1987年底,由摩洛哥和日本倡议,几一个国家联名向42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减灾议案,这个议案于1987年12月11日极大会通过,并形成169号决议。它的主要内容为:确定把从1990~2000年,本世纪最后的10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一年,英文名为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简写为IDNDR,中文简称为“国际减灾十年”或“减灾十年”。 它旨在联合国的主持下,通过国际上的一致行动,把当今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和经济停顿减轻(少)到最低的程度。具体目标为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技术援助或转让,项目示范,教育与培训等手段,推广和应用目前已经拥有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继续发现新的研究领域,提高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防灾、抗灾能力。决议要求各国政府,科学技术团体、非政府组织广泛热烈响应,在联合国领导下,从事减灾十年的活动,还特别要求联合国各成员国政府建立相应的国家委员会,制订各自的方针。为实现国际减灾十年作出贡献。决议还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就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特别是联合国系统本身如何发挥推动与促进作用,向43届联合国大会进行报告。

联合国在作出“国际减灾十年”的决议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1988年2月19日,联合国新闻署就169号决议正式发布消息,并宣布联合国秘书长为执行这一决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减灾十年”的指导委员会,由联合国发展与经济合作总署总干事詹姆•李佩特任主席,联合国救灾署协调员马哈默特•埃塞菲任副主席,副协调员任秘书,其它成员分别由联合国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心(CSTD)、开发署(UNDP)、环境署(UNEP)、人类居住中心(UNCH8)、粮农组织(FAO)、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通讯联盟(ITU)等的高级官员担任。 与此同时,联合国秘书长还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国际专家小组。(AD-hoc International Expert Group)。聘请“国际减灾十年”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长法兰克·普勒斯博士主持召集国际著名灾害专家在1988年3月22日~24日在美国华盛顿集会,研讨如何实现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目标,特别是国际专家委员会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筹,并发表了会议纪要,特别专家组的任务是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与减灾一年有关的科学技术和实施方面的建议,制定如何实现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计划.并为执行计划提出了个相应的体制,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1988年12月20日,联合国第43届大会就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内容与规模作出相应的决议(43-203号决议)。 1989年7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做出了89-99号决议,建议联合国大会采取行动,为实现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目标制定一个适当的行动纲领,1989年底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经济及理事会通过关于“国际减灾十年”的决议案,宣布“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于1990年1月1日开始,决定指定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并于每年以适合10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纪念该国际日等。

第44届联大还通过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他包括: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目的和目标,国家一级须采取的措施;联合国系统须采取的行动;减灾十年期间的组织安排;财政计划及审查等。这个纲领的产生,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一致减灾活动铺平了道路,至此,“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年”活动全面开展。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首先确定了行动的目的和目标。行动的目的是:透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的失调。其目标是: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能力,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考虑到各国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鼓励各种科学和工艺技术致力于填补知识方面的重点空白点;传播、评价、预测与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有关的现有技术资料和新技术资料;透过技术援助与技术转让、示范项目、教育和培训等方案来发展评价、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并评价这些方案和效力。国际行动纲领要求所有国家的政府都要做到:拟订国家减轻自然灾害方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之纳入本国发展方案内;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期间参与一致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行动,同有关的科技界合作,设立国家委员会;鼓励本国地方行政当局采取适当步骤为实现“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宗旨作出贡献;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减灾的重要性,并透过教育、训练和其它办法,加强社区的备灾能力;注意自然灾害对保健工作的影响,特别是注意减轻医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损失的活动,以及注意自然灾害对粮食储存设施、避难所和其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影响;鼓励科学和技术机构、金融机构、工业界、基金会和其它有关的非政府组织,支持和充分参与国际社会,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拟订和执行的各种减灾方案和减灾活动。

重阳节: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因此,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使农历“九月九”成为我国法定的老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