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传说实体书4目录:试论脾胃痞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43:46
钟怡就痞证多见于中医脾胃疾病,笔者从临证中体会到,除调治本脏外,还需重视化痰瘀、调升降,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现实意义,故有必要深入探讨。1痞证的病因病机《杂病源流犀烛》云:“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填满。”《类证治裁》则认识到“痰热阻痹”、“痰挟瘀血”等原因均可形成痞证。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只有脾胃胃健运,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升降运动。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不仅气血生化无源,而且可致痰湿内生。由于痰性粘滞,必然影响气血运行而产生瘀滞,而瘀血内阻也必然影响到津液输布而生痰,此即“津血同源,气血相关”之理。痰瘀互结,郁滞中焦,影响气机不得流通,以致脾胃升降失调而形成痞证,诚如《明医指掌》所云:“痞者,否也,不通之意,由阴伏阳畜,气血不运而成。”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痞证常见于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壅积症等病。其病理改变为粘膜发生充血、水肿,并有稠性粘液;或溃疡形成,或腺体萎缩,甚至肠化生;或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排空减缓,胃肠郁积胀气等,郁久化热,则可见粘膜糜烂、出血。这些病理变化与中医“痰瘀郁滞”的概念相一致,与气机升降失常密切相关。
可见,痞证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无论何种因素占主导,其基本的病理转归都将导致痰瘀互结,气血失和,因而其病理变化以痰瘀郁滞、气机升降失常为主要病机。2治法与机理探析“精气欲其行也,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览》),脏腑以通为用,气血以通为贵。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有赖于血液的正常运行,痰瘀郁滞,气血失和,则脾胃升降失序,传化无由而壅塞成痞,治疗上,诸多医家均认为非升降脾胃不能速收良效。然而调理升降,如果不化痰活血而徒理气益气,气机仍难通畅。《试效方论》云:“心下痞,宜升胃气,以血药佐之,若全用气药导之,则其痞愈甚。”实为经验之谈。临床上一些痞满病人,从气论治,时效时罔效,究其原因,即因医者拘泥于治气,而忽视了理血这一重要环节。《内经》云:“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乃致平和”。针对痰瘀郁滞,升降失常的病机,应在辨证的基础上着重于化痰瘀、调升降,以化痰活血,升降气机为贯穿之法,气血同治,升降并调,相辅相成,疏达开通,使病邪得去而元气自复,清阳得升而浊阴得降,则痞满可除。据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化痰活血,调理升降的方药,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能双向调节血液凝固性、流变性和纤溶性,改善胃肠循环,扩张血管,加速血流,纠正微循环障碍,改善组织的营养,促进胃与十二指肠粘膜恢复正常;同时能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排除胃肠道胀气,抗菌消炎,抑制渗出,促进炎症吸收和溃疡修复;此外,还能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应激能力,减轻机体反应性,使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协调,恢复机体正常自稳调节。由于化痰活血升降法具有整脾胃功能和消除病因、对症治疗等作用,故能取得良好效果。3病案举例例1:魏×,男36岁,司机。1994年3月2日初诊。主诉:患者二月来经常脘腹痞闷胀满,嗳气纳呆,大便秘结,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胃体部红白相间,呈花斑状,浅表糜烂,充血、水肿、分泌物多。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间服各种西药未效,前医改用中药治疗,或用疏肝理气,或用健除湿清热之品,皆不中病,药后脘腹痞满稍舒,不多时胀满又起,且日渐加重。刻诊:患者胃脘满闷,饭后尤甚,口苦,嗳气多,时有肠鸣,便秘,形体消瘦,夜睡不宁,舌红,边有瘀点,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湿热痰瘀郁滞,升降失常。治以升清降浊、化痰活血,佐以清热。方选温胆汤加味:法半夏12g,茯苓12g,陈皮10g,竹茹7g,枳实7g,田七粉10g(分2次冲服),莪术10g,丹参20g,郁金10g,蛇舌草30g,石膏10g(分冲),沉香末2g(冲服),甘草3g。服3剂,患者矢气频作,自觉爽快,脘腹痞闷,嗳气明显减轻,上方加升麻10g,荷叶6g,继服6剂,诸症悉平,后以上方配合升阳益胃汤调理月余,自觉脘腹舒适,一般情况良好。X线钡餐透视及摄片复查:仅胃体大弯侧粘膜纹增粗,余无异常。提示病情向安。例2:谢×,女,30岁,工人。1994年12月6日初诊。患者半年来经常出现上腹部胀闷不舒,时伴有隐痛,嗳气呃逆,恶心,常在饭后2~3小时呕吐食物或痰涎,劳累或情绪紧张则发。半月前因生气后上述诸症益甚,并伴神疲乏力、纳呆,舌红苔白润,脉缓。X线钡餐透视:胃粘膜皱襞粗乱,十二指肠上部肠段扩张,幽门通畅,钡剂在十二指肠内徘徊,平卧后顺利排入空肠。诊断:1、慢性胃炎;2、十二指肠壅积症。辨证属肝脾不调,胃失和降。初予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连服6剂,见效甚微。遂于原方加入化痰瘀、调升降之品化裁,即见功效。处方:法半夏12g,黄芩10g,黄连10g,生姜10g,橘皮10g,枳实10g,川朴10g,丹参20g,田七10g(分冲),莪术10g,王不留行10g,升麻10g,沉香末2g(分冲),旋复花10g,代赭石20g(先煎),甘草3g。服药5剂,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5剂,痞满基本消失,胃纳增加,唯觉神疲,食后偶有恶心,上方去旋复花、代赭石、王不留行、枳实,加四君子汤调理2月。随访2年痞满未发。例3杨×,男,45岁,干部。1995年11月18日初诊。患者主诉脘腹痞满、时痛,反复发作8年,每于秋冬季节加重。现胃脘终日闷胀不舒,食后尤甚,嗳气纳差,时泛清水,身倦乏力,面色蒌黄,形体消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脾胃虚寒,痰瘀郁滞。治宜温中化痰,活血消痞。以厚朴温中汤加减:厚朴12g,陈皮10g,草豆蔻10g,干姜10g,茯苓12g,田七粉10g(分冲),丹参15g,川芎10g,姜芡10g,沉香末2g(分冲),防风10g,甘草3g,杏仁10g。药后矢气频频,5剂后脘腹胀闷明显减轻,上方去丹参、川芎加莪术10g,北芪15g,续进10剂,诸恙悉除,继用上法配合草豆蔻丸温中健脾、化痰活血,共服药2月余,精神、饮食均好,自觉无明显不适。胃镜复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随访迄今未见复发。4体会痞满是一种虚实寒热挟杂的复杂症证,目前仍难于用单一的方法根治。根据本证的病理改变,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化痰活血、升降气机法,临床验证确能显著提高疗效。至于应用指征,不管临床有无明显的痰瘀互结征象,均可根据病理推论而采用本法。在升降气机方面,由于肺主气、主肃降,肝主升发、主疏泄,适当选用疏肝理肺的药物如杏仁、苏梗、升麻、旋复花、郁金、佛手等,则取效更佳。“寒热补泻,在邪正虚实中求之”,本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结合其他治法(如清热、温中、补虚等)运用,关键在于掌握分寸,灵活化裁。总之,应把化痰瘀、调升降的思想贯穿于痞证治疗之始终,这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bbs.hx317.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bbs.hx317.com/thread-590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