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天下剧情介绍刑:晚清留学人眼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 留学文化研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4:17

晚清留学人眼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负笈新大陆——留学美国 2010-05-07 11:21:23 阅读1940 评论3   字号: 订阅

 

鸦片战争后不久爆发的天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也是当时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其奇特的基督教色彩又使其增添了很多难以捉摸的风采。

对此,晚清最早的留学生容闳在留学期间就颇为关注。1853年7月,容闳曾写信给卫三畏,询问太平天国的发展:“请立即告诉我这次革命的情况,我对她所有的活动都极感兴趣”。 1854年,容闳学成归国后,亲眼看到两广总督叶名琛残酷镇压响应太平军的天地会民众,“不讯口供,捕得即杀,又如牛羊之入屠肆”,顿感“胸中郁闷万状,食不下咽,寝不安枕”,“深恶满人之无状,而许太平天国之举动为正当”,对太平天国极为同情,甚至“几欲起而为之响应” ,初步萌发了投身太平天国运动以实现强国梦想的念头。

回国后,容闳经过数年艰难的求索,于1860年左右把近代化改造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身上。之所以首先对太平天国寄以希望,一是洪秀全族兄洪仁玕1859年自香港到达天京,受到洪秀全重用,被封为干王。容闳在香港时就与洪仁玕相识,知道他思想开明,因此认为他有可能支持自己改造中国的构想。另外,他在澳门教会学校读书时的小学老师、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还当了太平天国的外务丞相,协助洪秀全办理外交事务,因此容闳认为太平天国非常开明、开放。更重要的是,容闳并无传统读书人的正统观念,他痛恨清政府的残暴、腐败,对太平军本就一直好奇,抱有好感,所以在1860年与两位外国传教士一起冒险前往 “天京”考察,他承认, “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太平军的性质,察看他们是否适合建立一个新政府,以取代清王朝”。 

经过一番周折,容闳一行于11月18日到达天京,第二天就见到了干王。老友见面,分外高兴,畅谈甚欢,性急的容闳立即和盘托出自己的七点建国之策:一、按照科学原则组建军队。二、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有学识、有才干的军官。三、创办海军学校,建设海军。四、组织良善文官政府,聘用有才智有经验的人担任各行政部门的顾问。五、创立现代银行、金融制度,厘定度量衡标准。六、为国民建立各级学校教育体系,把 《圣经》列为主课之一。七、建立各种实业学校。这七条建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重要方面,是他改革旧制度、建立使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想蓝图。虽然在当时看来这像是天方夜谭,其实反映了历史的趋势。两天后,洪仁又主动要和他见面,肯定了容闳所提出的七点建议的优点和重要性,但最后却说,他完全懂得这些建议的意义,不过只有他一人理解,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所以无法实施。而且,其他诸王或将领都在外打仗,如此重大的事情要等他们打完仗回来后才能决定。这番话其实婉转告诉容闳,现在根本无法实行这些设想。容闳大失所望,当天就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没想到几天后,洪仁玕派人送给容闳一个小包裹,容闳打开一看,非常惊奇地发现里面是一方小印,长4英寸,宽1英寸,上面刻着他的名字和 “义”字头衔。还有黄缎一幅,上面写明 “义”的官爵,并盖有干王的官印。太平天国 “王”下设六等爵位,即义、安、福、燕、豫、侯, “义”是仅次于 “王”的爵位。按照太平天国的官秩爵序,属于第四等高阶。由此可见洪仁对他的重视。但容闳根据一个多月的观察,深感太平天国不能实现他的理想,他写道: “根据对太平军领袖行为和品行及施行政策的判断,对于他们最后的成功,我是极抱怀疑的”, “我确信太平天国既不能完成改革中国大业,也根本无法使中国复兴”。第二天,他来到干王府,对干王如此器重、授予自己如此显贵的身份,深表感谢,但将委任状和官印当面还给洪仁玕,谢绝了洪仁玕的好意,同时告诉干王,无论何时,只要太平军领袖们决定实施他所提建议或仅实施其中一项,只要需要,自己将尽力而为。最后,他失望地离开了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