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桃子微博看不了:圆明园海外寻宝工作组赴美带回数百张旧照(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53:21
 
  大都会博物馆书画馆展出的疑似圆明园文物―――赵孟《三世人马图》,盖有“乾隆御鉴之宝”、“石渠宝笈”“嘉庆御鉴”等印章,是否曾为圆明园所藏,有待考查。
  
  费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疑似圆明园文物―――水晶制品印章,分别刻有满汉对照的“太上皇帝之宝”,“十全老人之宝”印文,工作组推测,其属于圆明园的可能性较大。
  
在美国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工作组把老照片铺在桌上,逐张辨认。
  四五百张“藏”在美国博物馆中的圆明园老照片,现已“回家”,其中一幅宋代佚名画作《柳荫牧牛图》的翻拍照片,清晰呈现出圆明园“淳化轩”印章。

  昨日,距离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正好相隔9个月,圆明园赴美国寻找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在成都举办成果发布会,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图片展同日开幕。

  去年11月29日出发,12月17日返京,18天内,工作组考查了华盛顿、纽约、波士顿的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查阅了大量与圆明园历史和文物有关的图书、照片和实物资料。

  工作组共收集到四五百张圆明园及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的老照片和图片,同时发现一批由清宫流失的疑似圆明园文物。

  “完成了预定目标,有些成果甚至超过我们的预期”,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对“美国行”作出如上评价。

  陈名杰说,“美国行”获得了美国同行的欢迎和支持,建立了与国际同行之间的联系,为今后进一步寻找流失文物信息,以及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打下了基础。

  他表示,收集到的圆明园资料(包括现存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相关文献资料、老照片),全部通过影像或图片资料的形式(如老照片翻拍),让文物“回家”,“完善文物资料数据库,并为圆明园遗址保护、展示、研究等提供史料,今后还将办专题展览,向公众发布信息”。

  继“美国行”之后,工作组还将按原计划,推出“欧洲行”、“亚洲行”,具体行程正在筹备中。

  ■ 揭秘

  1 西洋楼石刻有望依图归位

  美国行收集到的四五百张老照片,再现了“万园之园”圆明园的部分场景,其中近百张老照片具较高学术价值。如美国考古学家毕世博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的 24张圆明园西洋楼老照片,以及摄于19世纪70年代的西洋楼照片玻璃底片,此外,还有4张新发现的西洋楼早期照片,“不仅反映了西洋楼的变迁,还有助于西洋楼区域的石刻归位。对石刻研究、圆明园历史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说,

  蓄水楼东面、海晏堂北面、观水法正面等六张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跟老照片同时“回家”,据该位负责人介绍,跟此前的铜版画相比,该批铜版画极有可能为当年第一版,“纹理清晰,画面真实,能看到原来铜版画看不清楚的细节”。

  2 太上皇水晶印疑属圆明园

  波士顿博物馆的馆藏品―――一幅宋代佚名画作《柳荫牧牛图》,盖有“古希天子”、“乾隆鉴赏”、“太上皇之宝”等18枚印章。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幅构图精美、画工细腻、文物价值很高的作品,至少有2枚印章―――“淳化轩”、“淳化轩图书珍秘宝”,说明了其与圆明园的关系,曾为圆明园所收藏。

  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工作组发现了印章、壶瓶等水晶制品约20件,其中一枚印章刻有满汉对照的“太上皇帝之宝”,一枚刻有“十全老人之宝”的印文,该位负责人推测说,该批水晶制品形体较大,数量较多,且成对出现,没有散失,应该是一次性从宫中流失,属于圆明园的可能性较大。

  大都会博物馆书画馆展出的赵孟《三世人马图》,其上盖有“乾隆御鉴之宝”、“石渠宝笈”“嘉庆御鉴”等印章,该位负责人表示,其是否曾为圆明园所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对话

  圆明园将以三维动画“还原”

  建筑专家郭黛称圆明园是遗址公园,不可能复建

  昨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郭黛表示,赴美寻宝找到的老照片有助于还原一个真实的圆明园,“复建”一个“数字圆明园”。

  新京报:“美国行”找到的老照片对圆明园究竟具有哪些价值?

  郭黛:圆明园是中国引入国外建筑风格最早的例子。但是,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画平面设计图,很少画立体图。国内保存的圆明园设计图有2000多张,可都是平面设计图,难以复原建筑的比例关系。有了这些老照片,就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圆明园。

  新京报: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如果老照片足够多,就可以复建圆明园?

  郭黛:圆明园不可能复建。如果复建,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也未必能再现出原貌。毁坏的建筑不再复建,这是国际大的潮流。而且,国家也已经定性,圆明园是遗址公园。

  现在我们想做的是,用现代技术手段,多媒体三维动画,再现圆明园。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已着手做这件事情。这些老照片,就是最好的参照物。

  新京报:三维动画技术画“数字圆明园”,进展如何?预计何时完工?

  郭黛:今年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我们准备推出几组三维动画作品,主要是“正大光明”景区、九州景区。只要有资料,三维动画可以细致到室内装修、室内摆设,九州景区皇帝看戏的戏台,就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每一个景区到底是什么样子,圆明园研究期待考古挖掘,剖析建筑结构,这样能更好地认识圆明园。

  ■ 焦点回应

  圆明园海外寻宝计划传出后,一度引发争议和担心,寻回的是老照片等影像资料,并非实物,这种寻宝方式是否合适?是否会遇到阻力?昨日,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回应了以上疑问。

  疑问一:是否有机构担心被追讨,因而隐瞒信息?

  “赴美寻宝 获同行欢迎”

  陈名杰:我们向美国同行讲清楚了我们的目的:摸清在美国的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底,通过影像资料等形式,把这些国宝“带回”故乡;拓宽圆明园的学术研究领域,结果获得了美国同行的支持和欢迎。

  比如赛克勒美术馆,工作组提出《洛神赋图》可能是圆明园文物,按惯例应该提前两周预约,可副馆长Wilson先生马上协调安排,次日工作组就进入地库参观,仔细查看了画轴长卷,没有发现宫廷印章。

  “找到信息可促文物回归”

  疑问二:海外寻宝寻回的是影像资料,是否有意义?

  “找到信息 可促文物回归”

  陈名杰:首先应该强调,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所有流失文物的主权,属于中国。文物回归,主要通过四种渠道:外交途径,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有识之士、善意持有人的捐赠;拍卖,比如去年的鼠首,我们不赞成这种方式,因为会导致文物价值虚高;法律途径,但执行难度很大。

  目前比较理性的做法,同时也是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找到文物信息,既有利于学术研究,又能促进善意持有人的捐赠,促成文物回归。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的来源信息逐渐丧失,这给圆明园的研究等带来很大障碍,我们有必要尽快调查和收集文物资料信息,避免更大损失。

  (圆明园赴美国寻找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工作组供图)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