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钢琴谱:入静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0:33:09

入静的作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13ada0100h9zt.html

    有很多人对静的追求简直到了偏执的地步,一开口就说静,把追求静当作了一个目标,以为到了静就一切成就了。其实静并不是什么很......怎么说呢?很重要的事,更不是什么终极目标。静只是起到一个状态作用而已。怎么说呢?一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会要求学生“安静”因为只有学生安静才可以听到老师讲课内容,才会有所收获。修为中的入静也是有这样的作用,入静只是为了能进入修为中,说得形象一点,静只是建立起一个框架,有了这个框架才能做你想做的事。再打个比方说,我们要喝水,得找一个盛水的器具,找到器具的目的是为了喝到水,如果一个人把找器具变成了终极目标而忘记了要喝水,我们会说他是一个痴人,可是现在很多人却做这样的事情,追求入静,却不知道静之后要做的事才是我们真正要的,还乐此不疲,洋洋得意!

    佛经说见性成佛,众生平等,大家也说得津津有味,好似一切都懂了,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性,什么是心!<<坛经>>里说“心是地,性是王”。我们常人日常用的那个不叫性,叫心,叫欲望之心,叫被外界(境)所操纵的心,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在这里借用一下,叫做“人被欲望所控制,身不由已”。如果你能做到入静,记住入静是“念来念去不留住”或叫做“念来念去无取舍”---那就是不被欲望所控制的表现。不被欲望牵动了,那个被红尘蒙蔽的性才会逐渐的显露出来。它是我们修为的主体,下功夫就下在这里了。要立皇帝先找到太子,要修成佛,先找到性,然后在这个核心---“性”上用功夫,所以有“见性成佛”之说。很多人都把精力用在入静上,岂不荒唐可笑?

    当然,如果你入不了静,还是找不到心见不了性的.不能因为批评把终极目标用在静上,就放弃了塑造静的状态.总有人问为什么修为上总说不留住?这就是不留住的一个表现.一留住,你只能住在静里了.我们都知道,凡有生命的事物都是运动着的,不运动的东西是死物,你死住在静上,静也不为静了,要么是死静,要么又重新回到红尘中去.

    这个性才是众生平等的真实意.很多经书都把性比作珍珠,这里借用一下:众生是一颗被红尘层层裹住的珍珠并且红尘还在不停的蒙盖上来;罗汉是还是被红尘裹住的珍珠,只是停止了红尘继续对珍珠的蒙盖;菩萨是已经把珍珠上的红尘给扫除,珠光已经显露但是还有些污渍没弃除;佛是珍珠放大光明照耀一切.凡人看众生只看到事物的表相,只看到珍珠外边的泥,不知道泥里有珍珠,所以有分别之心;佛看众生却看到了内在的珍珠,所以说众生平等.佛有慧眼看到了事物的实质并且能够还它本来面目,所以佛有资格说众生平等,你只有凡眼,只看到了泥,也说众生平等,那不是很可笑吗?所以,佛法是做到,而不是说到!

    凡人说众生平等只是口说心不信或信得不真,行持上更是做不到.并且以这个平等去责怪这个世间太不公平,其实他们本身心已经不平等了.罗汉菩萨是相信众生平等,也在努力的去做,这才是修为人应该做的事.修为人可以暂时做不到众生平等,但是不可以不相信众生平等.

    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上文提到的,化腐朽为神奇之事.常人在红尘中生活,思欲纷乱,耳要听声,眼要观色,鼻要闻香,舌要尝味,身要触柔,都是在消耗自己的精力,精力耗尽则是命尽之时.打坐的时候做到静,就可以很好的关闭六门不再受外在的干扰,可以做到意守下丹田,则可以以心火煮肾水,心火不飞,肾水不流,不但不流失生命精华,还可以返夺天机,重新培本.看看,本来令人讨厌的乱七八糟的念却成了煮肾水的火,成为修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煮水的过程中,这个心火用得多了,也会慢慢的变弱变小,当然可以自然而然的达到静了.当然这个意守下丹的作用很大,也是不可以追求的,功夫做到果自然成. 要强调的是,按顺序来说,因为关闭六门而入静,因为入静又能更好的关闭六门.这个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看死了.

    有人会惊讶地问,人身真会有火吗?问这个问题的人可以去看看黄帝内经. 中医里是把人体分为好几类五行的.其实平时我们也常说“心头火起”,不要以为熊熊烈火才是火,不要以为有我们看到的火之相才叫火,你平时发火,那也是火,烧心的!

    概括地说,入静的作用:一是让欲望沉积下来,心性开始显现;二是身体不再受外在境界的牵制,可以开始进行自我调整了.人的身体本来就是很精密的结构,有自我修复自我调整的功能,只是平时糊涂的“识我”滥用及瞎指挥,才让它变得毛病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