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天涯下载:胸怀凌云梦 丹心向太空 ——记我国首位冯·卡门奖获得者刘纪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2:42
胸怀凌云梦 丹心向太空
——记我国首位冯·卡门奖获得者刘纪原
黄文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0月15日   第 08 版)


刘纪原领奖
中国航天逐梦正当时!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迈出关键一步;短短3天后,国际宇航界大奖冯·卡门奖又首度花落中国,让人们为航天传奇而喝彩时,也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了传奇的缔造者们。让中国火箭与世界“交会对接”,助力载人航天之梦起航……此次撷取桂冠者,名叫刘纪原,他是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千千万万航天儿女的代表。
光荣身世 时代表率
刘纪原的家史仿佛一部微缩的中国近现代史,其中最悲壮的一笔可以在苍松似海的南京雨花台中找到,这里长眠着他的父亲——牺牲于1933年的陈原道,他死时妻子刘亚雄已怀有五个月的身孕,在无尽的缅怀和追思中,刘亚雄给同年出生的儿子取名为刘纪原。
从领导学生运动到指挥抗日敢死队,从担任根据地第一位女专员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工部副部长,刘亚雄始终站立在时代潮头,这位颇有胆识和毅力的女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刘少白正是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中提到的两位开明绅士之一。
家庭的熏陶赋予刘纪原崇高的理想,他的人生也在为祖国建功立业的过程焕发出光彩。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刘纪原踏上留苏之旅,在莫斯科的包曼高等工业学院主修导弹控制专业,1960年他学成回国,把6年的积累和沉淀化作实实在在的成绩,不但在“两弹一星”研制、“两弹结合”等实验中功不可没,还在改进远程运载火箭系统等科研攻关中立下汗马功劳。80年代后,刘纪原先后担任过航空航天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等职务,这期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从技术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型的艰难转变。
自主创新 对接国际
前国际宇航联主席马尔西奥·巴博萨曾把刘纪原称为“中国航天开展国际空间技术合作的开拓者”,在中国内部体制转轨期,身为主管航天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领导,刘纪原架设了一座中国运载火箭通向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桥梁。
1988年,中美签订首个用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即“长二捆”)发射澳大利亚卫星的技术合作协议,这份薄薄的协议背后却是一个异常曲折的故事。1986年欧美承担半数以上卫星发射任务的阿里亚娜火箭等相继出事,国际运载火箭市场出现排队等待卫星发射的局面;同时,中国国内改革开放新形势和新需求也推动着航天科技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十几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更是坚定了刘纪原承揽对外发射任务、打开国际商业市场的决心和信心。在10人小组亲赴海外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了迈出国门的“长征之旅”。
经过艰难的谈判,中国拿下了发射“澳星”的协议,但这时“长二捆”还是纸上谈兵,并未研制出来;更为残酷的现实是,为了签成合同,中国不得不接受了美方提出的一些极为苛刻的条款:如果在18个月内,中国不能完成火箭的研制、生产以及发射场等系统工程建设的话,将被美国罚以重金,并彻底失去打开国际市场的可能。时间短、任务重、资金匮乏……一些美国专家认为中国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任务无异于“天方夜谭”。
在巨大的压力下刘纪原最终通过贷款募集到研发资金,率领航天人以超人的毅力和气魄让“长二捆”提前屹立在了西昌卫星发射塔架上,成功地把“澳星”送入预定轨道。
助力飞天 选贤与能
1992年9月21日,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并被命名为“921工程”,刘纪原担任副总指挥。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钱学森就提出过要搞载人航天,这个代号为714的工程因资金经验等付之阙如而被迫搁浅。从“714工程”落马到“921工程”上马,历史的必然进程中刘纪原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航天发展形势,他适时地向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请示和建议并很快得到批准。就这样,从神舟一号到天宫一号,中国人终于支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宇宙空间。
刘纪原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和培养、敢于提拔人才的“伯乐”。他担任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期间,31岁的张庆伟被任命为长征二号F火箭的副总设计师,37岁的马兴瑞则从大学直接调任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二人最后相继出任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并由此带动引导了一大批年轻的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
冯·卡门奖是国际宇航科学院的最高奖项,用以表彰在科学领域取得杰出终生成就的个人。尽管已经 78岁高龄,刘纪原依然在倾注一生心血的航天沃土上继续耕耘:“现在,我还有两件事要做。一件是用航天高新技术提高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另一件事就是完成航天发展战略方面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