龅牙怎么矫正小窍门: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新技术研究及其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46:57
  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涉及到养牛学、养猪学、家禽生产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学科。它是以养殖业为主体同时对畜,禽排泄物进行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系统工程。它是工厂化养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个亮点,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追求畜禽生产中最大利润,我们有必要对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新技术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提高资源利用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能和资源、生态等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集约化生态养殖,促进畜牧业资源的合理开发。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集约化生态养殖的探索与研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体现。
  1 发展集约化生态养殖的意义与对策
  发展集约化生态养殖,实施标准化生产,可增强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强化农民素质,转变农民观念,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畜牧生产方式日益呈现集中化、集约化的趋势,这一发展趋势会对环境、资源与生态造成日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生态养殖的手段促进环境的保护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正确处理好畜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把发展畜牧业同建好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生产实践中,不仅强调畜禽的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环境、注重社会效益,达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发展。积极推广畜牧环保技术,发展生态畜牧业,要切实搞好动物卫生监管工作,加强畜禽排泄物的科学整治和综合利用,引导畜禽养殖场(户)将畜禽粪便及时堆积发酵,积极引进畜禽粪便加工处理项目,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努力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金华市金东区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的发展方向

  “十五”期间,我区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畜牧业由传统家庭副业变为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2006 年畜牧业产值达到4117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3314% ,比200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是我区是一个资源少区,人均耕地面积0103hm2 ,人均占有空间少,生态环境日趋严峻。发展畜牧业的饲料粮食多数从省外调入,畜牧业生产相对成本较高。为此,发展集约化生态养殖,节均土地资源,综合改善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是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亮点。
  2.1 发展园林养鸡 
  我区位于金衢盆地,丘陵地,荒坡荒山资源丰富,采用圈放结合,划区轮放,分阶段饲养的生产技术模式,在经济林、茶园、果园、桑园、竹林发展园林养鸡,既改善了放养放地的土壤生化结构,又增加了种养综合效益。如我区澧浦镇是国家生态示范镇,发展无公害土鸡生产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环境优势。郑秀乾农户在茶果林综合园里,饲养土鸡7万羽,连片发展,野外放养面积1313hm2 。以2006年计算:土鸡价格40元/kg,土鸡蛋价格018元/枚,每羽土鸡扣除成本利润都能保持15元以上,每羽土鸡一个产蛋期利润达到40 元, 2006 年该户纯收入28万元,是本区集约化生态养殖的示范户。
  2.2 发展养殖小区 
  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为途径,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提高生态畜牧业的综合效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必须按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地区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构筑产业带、产业群。畜禽养殖小区是指按照集约化养殖要求,建立较为规范、封闭管理的畜禽饲养园区,园区内饲养设施配套,技术规程及措施统一,只饲养一种畜禽,可由一个或多个养殖户进行标准化养殖。实行小区养殖,既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培植特色产业,又有利于统一防疫检疫,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争创优质品牌,同时还有利用改善居住环境,使养殖业走出“人畜共居”的时代。
  2.3 发展循环养殖 
  2.3.1 渔牧结合型 
  按生物链将畜禽蛋尿用作水产饮料,其类型有猪鱼配套、鸡鸭珍珠配套等。如我区多湖水产养殖公司养殖珍珠6667 hm2 ,放养蛋鸭100万只,实现了用鸭粪肥珍珠,用珍珠养殖来消化鸭粪的良性循环。
  2.3.2 综合利用型 
  养殖土鸡。以少量豆饼加粮食作饲料,鸡粪用于养殖蝇蛆,再将蝇蛆用作土鸡饲料,养蛆废料又可用于养殖蚯蚓,将蚯蚓煮熟后用于养殖土鸡,蚯蚓粪用于种植牧草,牧草用于饲喂土鸡。
  3 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的技术要求
  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是2006年浙江省农业厅确定的十大农业主推技术之一。目的是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1 畜禽场址选择及场区布局 
  3.1.1 场址选择 新建饲养场,应选择周围无污染,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交通便利,远离交通主干道、居民区、工厂、市场等,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水电供应可靠,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能满足饲养场内人畜生活、生产及消防用水等需要。
  3.1.2 场区布局 应严格区分饲养区、生活区、隔离区(污水、粪便、病死禽处理区)和行政办公区等,布局及房舍间距合理,有利于防疫与隔离。推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建有基本的畜禽排泄物治理设施,实现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
  3.2 饲养工艺及饲养方式 饲料选用应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饲喂营养全面、平衡、质量好的饲料,切不可饲喂霉败、变质或污染的饲料。饲养工艺:一般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应采用分段分区、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饲养技术:根据畜禽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及通风方式等科学确定饲养密度;注意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做好日常消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工作,保持栏舍干燥和安静。
  3.2.1 采用湿帘降温技术集约化养鸡 养鸡场利用纵向通风设备,可比正常饲养室温下降7 - 9℃,鸡死亡淘汰率减少16个百分点,产蛋量增加15% - 20% ,种蛋授精率提高5 - 6个百分点。
  3.2.2 仔猪采用网上培育的技术 仔猪饲养采用网上培育的集约化设施,日增重增加18g,仔猪发病减少, 死亡率减少60% ,饲料浪费减少4%。
  3.2.3 奶牛采用TMR技术 可使奶牛精租饲料混合均匀,改善饲料适口性,避免奶牛挑食和营养失衡现象的发生,增加奶牛对饲料干物质的采食量,缓解奶牛在泌乳期高产奶牛的能量需要与进食之间的营养负平衡问题。减少饲养的随意性,使得饲养管理更精确,同时增强瘤胃机能维持瘤胃pH值的稳定,降低奶牛的发病率。
  3.2.4 畜禽舍改进工艺 畜禽舍合理的保温、通风系统地面的结构、雨污分流、自然光照等。
  3.3 防疫措施及无害化处理 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的防疫工作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通过采用综合防疫技术,建立起饲养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确定畜禽安全,减少药物使用,降低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3.3.1 综合防疫技术应用免疫、消毒、隔离等综合防疫技术,以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畜禽抗病能力,用有效的消毒措施,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采取严格的隔离办法,将病源微生物拒之于门外。
  3.3.2 严格检疫把关,通过定期的疫情监测,及时清除疫源,把疫病扑灭在萌芽状态。引进和出售畜禽时,必须经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人员的严格检疫把关。
  3.3.3 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畜禽,应根据疫情和流行范围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措施,病死畜尸体应深埋或焚烧,以防疾病流行,对一时难以确诊或愈后不良的动物,建议立即淘汰,以减少用药成本及疾病传播。
  3.3.4 健全防疫制度,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应对动物来源、日常消毒、无害化处理等进行常规记录、并由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4 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是防治畜禽疾病、确保畜禽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要科学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3.5 利用现代科技推广优良品种 利用优良畜禽品种是取得畜牧生产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先决条件。育肥猪以推广瘦肉率高的外(内)三元杂种为宜;肉鸡以慢羽型,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风味好的地方良种为佳。为使生猪、奶牛、肉牛等品种繁育体系得以完善和提高,就需要在实施标准化生产上利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大科技推广的力度。
  3.6 提高绿色健康养殖 生产绿色优质产品,首先要提倡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根据畜禽不同生产阶段的生殖特点,采用适宜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营养水平、光照、通风等符合畜禽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提倡健康养殖,增强畜禽的抗病力。场舍应经常清扫、消毒、粪便集中处理;病死动物及时清除或集中无害化处理。规模猪场实行自繁自养,批进批出,肉禽场推行全进全出制度。
  3.7 推广畜禽排泄物处理新技术 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要推广畜禽排泄物的科学处理新技术,达到生态养殖的效果。
  3.7.1 推广应用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蚯蚓资源化处理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集约畜牧业的兴起,大量畜牧场废弃物也随之产生。这些废弃物占用大量的土地并释放出难闻的气味。由于土地减少和资金短缺,许多废弃物倾入河湖及其他水体中,造成了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致使废弃物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废弃物的处理也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就变得极为重要。有机废弃物通过发酵,并通过蚯蚓的消化系统,在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淀粉酶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转化成为自身或其他生物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即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既可以生产优良的动物蛋白,又可以生产肥沃的生物有机肥。因此,用蚯蚓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日本1977年就成立了蚯蚓养殖事业协会, 1978年建成占地1165 ×104m2 的养殖场,每月可处理畜牧场废弃物3000t,此后蚯蚓养殖业迅速发展。日本学者前田古谚在1973年育成了繁殖倍数极高、适合于人工饲养的蚯蚓品种“大平2号”,使这项生物技术得到革命性发展。1kg蚯蚓只要48h易腐有机粪便转化为富有养分的蚯蚓粪,而且用蚯蚓粪为肥料生产出来的食品无化学残留污染。因此,利用这方面技术,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意义也很深远。
  3.7.2 推行干清粪工艺 实行干湿分离,粪便一经产生便分流干粪,由人工收集清扫,集中运至设有“防渗、防漏、防雨”的集粪池,有效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数量,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降低污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
  3.7.3 大力发展沼气工程 实现生物质能转化,金东区2006年治理16处大型规模养殖场, 2007年治理规模养殖场34处,采用“气浮+氧化+生化”的方法,沼气用于作能源,沼液用于养殖场周边的蔬菜基地、果木基地及淡水鱼塘施肥,实现了养殖与种植的生态良性循环。
  3.7.4 采用节水技术 在规模养殖场推广乳头式饮水口和碗式饮水口,奶牛用代替大小槽,不仅有利于避免水的浪费,减少治污成本,又有助于防治疾病发生。
  4 发展设施畜牧业、促进集约化生态养殖高效发展
  采用先进设施和饲养技术为畜禽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并保证饲料营养和防疫条件,使分散的畜禽养殖实现规模化工厂养殖。使畜舍建筑、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管理制度“四大要素”都符合畜牧业现代化的技术要求。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发展设施畜牧业,扩大畜禽数量,提高畜禽生产率。70年代先后设计出系列化、工厂化畜舍,以适应不同气候地区和不同规模养殖的需要。采用组合式结构,用轻型建材生产出预制构件,用户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适宜型号,按图纸现场组装畜禽舍,实现畜禽工厂设计标准化、系列化、轻型化,大大加快集约化生态养殖的高效发展,在全封闭型的设施养殖工厂里,通过电脑调节和控制光照、温度、湿度、饲养、供水、清洁、挤奶、采蛋等管理环节,完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管理。此外,养殖工厂还具有随时拆迁、便于移动的优点。例如在发生疫情时,为避免疫病蔓延殃及其它畜群,可以将畜禽舍焚烧以彻底消除病原传播。目前,在发达国家奶牛场正趋向采用电脑信息管理系统,除建立起数据库管理系统,检测记录挤奶量、饲料供应、营养配方、繁殖、育种等信息资料外,还建立电脑识别系统,在牛体上(颈部标识或耳标识)安一微型感应标识,即可随时释放信息,可准确地测报奶牛所在方位、健康状态、各项生理指标及所需的营养成份和数量并能根据生产性能自动设计、自动提供合理的日粮配方、自动给料、监测发情、提供适时配种时间等。
  我国发展规模化设施畜牧业较晚: 20 世纪80 年代初,广东及沿海城市开始建成万头猪现代化养猪场。装配式猪舍是近年来在南方地区新建的,一般为框架结构,跨度在12 - 15m,多设四列五通道,长度为100m左右,侧墙上装有轴流式风机,两边为卷帘幕,舍内湿帘降温,集约化程度高,一栋猪舍饲养规模在3000 - 5000头,配套设施先进,有的采用机械刮粪,自动饲喂等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投资额多在200万元以上。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是以设施畜牧业为基础,高投入、高效益,同时依托科技的发展,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生态维护与畜牧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协调发展。集约化生态养殖,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为民营资本、工商资本投资畜牧业创造条件,对集约化生态养殖的技术研究与探索,为营造共建节约型畜牧业的良好氛围,为保护生态环境,创建品牌牧业产品,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加快实现畜牧业全面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