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远和媛媛: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回良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05:48
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回良玉
(2011年10月14日)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15日   05 版)
同志们、朋友们: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迅速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奋勇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经过三年的顽强拼搏,我们又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地震灾区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灾后重建史上的又一次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从灾难到进步、从悲壮到豪迈的恢弘篇章!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全面总结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在这里,我们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奋战在恢复重建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恢复重建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各界人士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灾区建设的国际友人和有关组织,致以诚挚的谢意!
同志们、朋友们!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人类救灾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是中国人民应对自然灾害的伟大壮举。恢复重建范围广,涉及13万多平方公里地域,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恢复重建规模大,近2000万受灾群众需要安置,大量损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急需恢复,支离破碎的山川田园需要重新整治;恢复重建难度高,灾区山高沟深、地质结构复杂,次生灾害频发,施工环境恶劣;恢复重建时间紧,在3年内要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灾后重建斗争。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强地组织领导各项重建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议,对灾后恢复重建作出重大部署。温家宝总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政策措施。全国人大及时审议批准调整中央财政年度预算支出结构,支持建立中央财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全国政协多次组织调研协商,集智聚力助推灾后恢复重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心系灾区、情系群众,一次次深入灾区指导恢复重建工作。中央的深切关怀、有力部署,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灾区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一线指挥,统筹各方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团结带领灾区群众从悲痛中坚强地走出、从废墟上顽强地站起,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灾区广大群众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投身恢复重建。在残垣断壁、废墟瓦砾上建起的美好新家园,凝聚着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汗水和智慧!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对口支援省市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大力帮助灾区开展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省市的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果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有效动员人力物力支援灾区。精心挑选的援建干部和援建人员,不怕苦、不怕难、不怕险,与灾区人民携手并肩、同甘共苦地奋战在一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19个援建省市、35万援建大军的无私奉献,为恢复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人民军队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广泛动员,合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及时抢运重建物资,精心施工援建项目。没有对口支持任务的省区市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支援灾后恢复重建。红十字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资金募集、企业重建、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志愿者从天南地北赶赴灾区,以多种方式为灾区提供帮助。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慷慨解囊,倾情支援。人民军队和社会各界的宝贵支持,饱含深情厚意,凝聚民族大爱,承载美好祝愿,灾区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可以说,恢复重建的三年,是灾区生活条件大变样的三年,是灾区社会事业大跨越的三年,是灾区基础设施大提升的三年,是灾区产业结构大调整的三年,也是灾区自强不息精神大弘扬的三年。如今的灾区,漂亮的农村安置点错落有致,崭新的城镇安居房拔地而起,高水准的学校、医院等合理分布,公共服务设施质量和均等化程度跃居西部地区前列,一个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呈现在世人眼前。如今的灾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特色优势产业顺势而起,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主要经济指标超过震前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如今的灾区,干部群众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开放意识、创业意识、文明意识大大增强,曾经饱受创伤的灾区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创造新的生活。我们不仅重建了一个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精神家园。傲然耸立地震废墟之上的,不仅仅是一幢幢建筑,还有无比的信心、非凡的勇气和磅礴的力量。这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业!
同志们、朋友们!
三年负重前行,我们穿越灾难、加快发展,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三年坚韧奋斗,我们同心协力、顽强拼搏,战胜了千难万险。灾后恢复重建中展现的制度优势、凝聚的民族智慧、创造的鲜活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发扬光大。
中央统筹、分级负责是恢复重建的体制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坚强领导,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党和政府强大的应急动员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上万亿元重建资金的顺利筹措,几十万建设大军的迅速组织,四万多个重建项目的快速推进,再次向世人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巨大优越性。灾区省对恢复重建负总责,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重建工作。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只要我们坚持发挥政治和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恢复重建的核心理念。我们始终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依靠群众。从快速建成城乡住房到优先建设学校、医院,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从关怀“三孤”人员到做好再生育服务,从崭新的城镇到漂亮的乡村,事事关系群众利益,件件惠及受灾群众。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民生重于泰山,只要我们以最快速度恢复灾区生活秩序、以最大限度集中资源建设民生设施、以最大力度改善灾区生活条件,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夺取对自然灾害斗争的最后胜利!
尊重自然、遵循规律是恢复重建的重要原则。面对灾区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的严酷现实,我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生产生活设施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恢复重建。坚持科学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充分考虑潜在灾害威胁,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优化城乡体系、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坚持科学选址,安全至上,积极避让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坚持科学治理,在部署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任务中,强调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次生灾害。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人类必须懂得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把握规律,只要我们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就一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是恢复重建的根本方法。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本着对灾区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持深入调研、广纳民意,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在规划理念上,努力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地“克隆”复制,而是功能的完善、结构的优化、特色的彰显,是更高起点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发展;在规划程序上,坚持开门开放、公开透明,充分发挥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努力集中全国乃至国外的智慧,确保布局和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科学性;在规划内容上,将恢复重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布局、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相联动,确保了生活与生产、当前与长远、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体系上,坚持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全程覆盖的原则,将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行业规划紧密衔接,确保了上下联动、协调统一,所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均严格按规划实施。同时,做好中期评估,及时对部分项目进行必要调整,使规划更加符合灾区实际。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地区长远发展的建设工程必须周全考虑、缜密组织,只要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就一定能够高水平、高质量地顺利推进,做到不留遗憾、不留隐患、不留包袱,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依靠群众、激发活力是恢复重建的决定力量。在恢复重建中,我们坚持依靠灾区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引导,调动灾区群众战胜困难、互帮互助、共建家园的自觉性。通过民主决策,调动灾区群众参与规划设计、重建选址、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的积极性。通过财税政策,调动灾区群众建房兴业、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主动性。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抗击自然灾害最深厚的基础、最牢固的支撑、最强大的依靠,只要我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就一定能够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对口支援、多方参与是恢复重建的关键举措。中央确定的“一省帮一重灾县(市)”的对口支援举措,将19个省市与灾区紧紧连在一起,这是我国抗灾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救灾史上的首创。我们注重创新对口支援形式,有效调动援建省市与灾区省的积极性;丰富对口支援内容,推动恢复重建与发展提升双赢;扩大对口支援效应,不仅使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和提升,而且促进东中西部经济大合作、文化大交流、理念大融合、民族大团结。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具有生死与共、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只要我们和衷共济、携手并肩、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依法推进、加强监管是恢复重建的有力保障。国务院颁布施行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一部法规因一场灾害而立,开我国立法史和救灾史上的先河。中央和各省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受灾省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使灾后恢复重建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的责任落实。同时,强化工程质量、资金和施工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有效跟进,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法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全过程加强对资金、物资筹集使用的监管和审计,确保重建资金按照规定专款专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公布重建规划、项目、资金等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规章制度是组织重大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只要我们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做到政策公开、规划公开、规范操作、透明运行,就一定能够又好又快地建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取信于天下!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是恢复重建的强大武器。灾后恢复重建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将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以有力的财政金融政策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激发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通过创新住房重建方式,开拓出原址重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开发重建、异地安置,以及业主联建等成功模式,充分满足了群众的不同意愿,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通过创新产业重建方式,将产业恢复重建与优化布局、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正是这些积极的探索创新,使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一个个困境迅速突破,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创新是事业成功的法宝,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同志们、朋友们!
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胜利完成,确实可喜可贺。但也要清醒看到,巩固恢复重建成果、全面提升灾区发展水平,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受灾地区要奋力开创发展振兴新局面。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抓住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机遇,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着力巩固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把建成的项目运营好、维护好、管理好,使恢复重建的成果长期有效地服务灾区人民。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就业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优先目标,继续抓好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切实解决好灾区群众建房还贷、上学、就医等实际困难,继续做好心理抚慰和再生育服务工作。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大灾区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坚持不懈抓好生态修复。要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援建省市要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对口支援省市要推进与灾区省的长期合作,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发展空间,继续拓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参加援建工作的单位及干部职工,要珍惜、传承和发展与灾区人民建立的深厚情谊,继续关心和帮助灾区人民。中央有关部门要继续支持灾区发展,在项目、资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对灾区给予扶持,为灾区发展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全社会要从恢复重建的伟大壮举中汲取新动力。要深入总结恢复重建中的创新和探索,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机制、防灾减灾体系、灾害救助规范、区域合作途径、社会动员模式。要在全社会掀起向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学习的热潮,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崇高品质,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优良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要继续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总结挖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强不息、感恩奋进,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的恢复重建精神,丰富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通过总结、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鼓舞斗志、凝聚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
三年前,汶川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可歌可泣,让世界为之动容。三年后,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辉煌成就,被誉为全球灾后重建的最佳典范。这些伟大胜利,再次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优势,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再次昭示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任何人间奇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的行动、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创造汶川地震灾区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回良玉 回良玉: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政--人民网 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的讲话2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的讲话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在洒满阳光和爱的大地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纪实 在洒满阳光和爱的大地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纪实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工程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启示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强调 珍惜恢复重建成果 努力开创灾区发展振兴新局面 温家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国新办举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闻发布会 中国红基会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竣工逾八成 4万多个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国家项目已完成近95% 4万多个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国家项目已完成近95% 审计署:36个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存不合规问题 财税[2010]59号 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