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猫漫画h:趣诗29种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44:09
趣诗29种 (2) 
逆挽诗
逆挽诗,在行文走笔之际,使语义绝处逢生,挽狂澜于既倒。先读朱元璋的一首诗。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却残星与晓月。
明洪武十四年是鸡年,朱元璋亲驾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饮酒庆贺,并提出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学士们恭请皇上先作,洪武提笔,刚写两句,众臣无不暗笑:粗而俗,如何像诗。谁知朱元璋笔锋一转,绝处逢生,续写出惊天动地的后两句,令众臣惊叹不已。但看前两句,简直不是诗,平淡粗俗;而后两句奇峰突起,笔力雄浑,挽狂澜于既倒,且语带双关,写出天子的魄力和威风。用的是“逆挽法”。
用逆挽法写诗的佳话甚多。清朝李调元,在两江主考完毕动身回京时,州内大小官员在十里长亭设宴,为他送行。州官对李调元
有看法,想寻机羞辱他一番,这时正好有群麻雀跳叫于屋檐间,就用手说一指,请李调元以麻雀为题即席赋诗。李调元不慌不忙吟道:
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众人一听,无不掩口。李调元不予理睬,继续吟道:
食尽君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后两句一出,众人无不羞愧。明写麻雀,暗骂州官,一箭双雕,妙不可言。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带着一帮文人游山玩水。一天傍晚,天边飞过白鹤,皇帝诗兴来潮,命赋诗吟鹤。一个叫冯诚修的脱口而出:
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
乾隆故意打岔:“要吟黑鹤。”冯诚修不得不迅速改变语意方向:
只为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砚池。
若以乾隆“黑鹤”论,冯诚修的前两句是“死句”,“朱砂”——红色,“雪”——白色,比喻失当。但一经逆挽,死句便复活——误入洗砚池,白羽染成黑。

归谬诗
归谬法,就是故意把对方的谬误向前推进一步,使之变成更加显而易见的荒唐可笑的一种手法。归谬诗,就是指用归谬格创作的诗词。
清朝时,有个秀才把“琵琶”写成“枇杷”,有人用归谬法写诗嘲讽这事:
琵琶不是此枇杷,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还有一个秀才写信给友人,不但把“琵琶”错作“枇杷”,而且还把“舴艋”错作“蚱蜢”。友人收信后,写了下面的联子回敬他:
筵上出枇杷,
吃呼?弹乎?
原本是无声之乐;
河中观蚱蜢,
蹦也!跳也!
还同那不系之舟。
北宋书法家米芾,当县令时,赶上蝗灾。他发动百姓捉虫灭害。不料,邻县昏官诬说米芾把蝗虫赶到他的县里去。米芾不与其争辩,题诗一首回赠:
蝗虫本是天灾,
不由人来安排。
若是敝邑遣去,
却烦贵县发来。
诗中包含这般推理过程:
如果你县蝗虫,是我县赶过去的;
那么你县蝗虫,给我县发回来吧。
既然你县蝗虫,无法发送给我县;
那么你县蝗虫,就不是我县赶去的。
米芾运用归谬推理,驳得邻县昏官无言以对,自讨没趣。

飞白诗
将错就错,称之曰飞白。使用飞白格作的诗,名之曰飞白诗。
秦时阮翁仲,身高丈三,秦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因称铜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
清朝,翰林院有个大臣,在表折中将“翁仲”误作“仲翁”,这使一向严谨的乾隆皇帝大为不悦。一怒之下,将此人贬到山西作通判,并作飞白诗戏之。曰:
翁仲如何说仲翁,
只因窗下少夫功。
从今不许归林翰,
贬汝山西作判通。
诗中,乾隆将错就错,将每句诗的末两字都作了颠倒:翁仲——仲翁,功夫——夫功,翰林——林翰,通判——判通。
明朝,英宗皇帝出游,有个祭酒刘某和诗奉承,诗中错把“雕弓”吟作“弓雕”。一个太监听后,觉得十分可笑,故意用飞白格将“雕弓、标志、祭酒、朝廷”数词颠倒作诗,以讥之,曰:
雕弓难以作弓雕,
似此诗才欠致标。
若使是人为酒祭,
算来端的负廷朝。
宋朝,一个解元自命不凡,一次看见书本里有“蔡中郎”一词,以为书本错了,便大骂古人连“郎中”都不懂。旁人闻之,嗤之以鼻,赋诗戏之:
改行当郎中,
大门挂牌招。
如何作元解,
归去学潜陶。
中郎,官职;郎中,医生。自己学浅,说人笔误,如何不可笑!难怪人家颠倒“招牌、解元、陶潜”来飞白他一下。
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名称,用的也是飞白辞格。古云“上大人,孔乙已。”孔子一个人而已。由于“己”、“已”形近,后来就讹传为“上大人,孔乙己。”“已”、“己”不辩,儒岂不腐?可惜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竟没看出“飞白”。这,也许也是一个幽默。

类比诗
诗面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谓之曰类比诗。类比诗给人机警的感觉。
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当时,有个人叫张籍,官水部郎中,以擅长文字而又乐于提拔后圞进与韩愈齐名。士子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考试时,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又写了一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如下: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整首诗没有出现本体——我的文章符合主考官的口味吗?而只出现喻体——一段闺情。作者把自己比作新娘,把张籍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公婆,十分贴切,读来饶有趣味。
明朝正德年间,苏州有个月舟和尚,涉嫌奸污行为。审案的知县听说他会诗,就以《鹤》为题要他咏诗。月舟和尚提笔写道:
素身洁白顶圆珠,曾伴山人入太虚。
昨夜藕花池畔过,鹭鸶冤却我偷鱼。
诗中,月舟和尚用类比为自己开脱。我早已当和尚(仙鹤)了,昨晚只是从女子卧房边上(藕花池畔)经过,怎么说我偷人(偷鱼)了。鱼和花,在古代常作女的象征,而且“藕”、“偶”谐音双关。意思是说,我对“花”和“鱼”,只限于爱慕,没有偷窃。淫,“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知县看了,当然释放了他。
今人刘舆夫有一首《西溪新柳》,喻体是新柳,本体应是势利小人,读来令人叫绝。北风凛冽,落魄无聊;东君回暖,张牙舞爪。正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历次运动中,这种人见得多了。
西溪新柳
去冬落魄立山阿,为问春来作什么。
但见腰肢常袅娜,又因得势舞婆娑。

回文诗
回文诗,可以正着读,也可以倒过来读,回环往复都成诗。偶尔一读,颇有玩味。
清代朱杏孙有《虞美人》词一首,不仅可以顺倒两读,而且断成七言律诗,亦可顺倒两读。词曰:
红帘映月昏黄近,
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
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髻围环玉,
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
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倒读依然调寄《虞美人》:
孤楼倚梦寒灯隔,
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
络索玉环围髻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情,
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
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断成七言律诗: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玲珑凤髻围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倒读亦成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索络,玉环围髻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俏,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反用诗
反用,是指从相反方向引用典故,也就是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诗用反用法,可称反用诗。反用诗一反成见,给人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宋代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很有名气。陆游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卜算子 咏梅》更有名气。用陆游原调原题,但情调与之完全相反,出现了积极开朗充满激情的风格。该词就是一首典型的反用词。词的序言明确写道:“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现在我们来拜读一下这两首词,比较一下它们所表达的精神世界:
陆游词: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词: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写得凄天惨地,长恨绵绵,千百年来赚得了人们一把又一把的眼泪。但是,清朝袁枚却反弹琵琶,认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事,不值得人们付出太多的同情,而农村广大“贫下中农”的苦难更深更重。袁枚的《马嵬》这样写道: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幽默诗
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写诗,也是增加诗趣的一种方法。请看启功先生的一首词(其中“真”字应作仄声):
沁园春
自 叙
检点平生,
往日全非,
百事无聊。
计幼时孤露,
中年坎坷,
如今渐老,
幻想俱抛。
半世生涯,
教书卖画,
不过闲吹乞食箫。
谁似我,
真有名无实,
饭桶脓包。
偶然弄此蹊跷。
像博学多闻见解超。
笑左翻右找,
东拼西凑,
繁繁琐琐,
絮絮叨叨。
这样文章,
人人会作,
惭愧篇篇稿费高。
从此后,
定收摊歇业,
再不胡抄。
启功先生,集学者、教授、书画家于一身。他在“自贬”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现出谦逊、务实、淡泊名利的美德。
北京卧佛寺有尊铜佛,重五十余吨,长五米,头西脚东卧着。清朝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玉春游卧佛寺时写了首咏佛诗: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睡人保?
此诗初读粗俗,细嚼有味,幽默使之然也。

谜语诗
谜语诗,制谜成诗,让读者在欣赏诗趣的同时,又享受谜趣。
明朝于谦的《咏石灰》,就是谜语诗的佳作。其谜底是石灰,谜面是一首言志诗。诗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宋朝苏轼的《花影》,也是谜语诗的佳作。苏子目睹小人当道,欲说又难言,借此影射。其谜底是花影,谜面是一首讽喻诗。诗是这样写的: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有一首叫《灯笼》的谜语诗,与一个凄婉的故事联在一起。故事里的新媳妇,到河边挑水,遇见书生问路,便热心给以指点。谁知小姑子竟然加油添醋向母亲告状。婆婆不分青红皂白,打骂媳妇。新媳妇受不了冤屈,上吊自杀,留下一首绝命书,为自己辩白:
打奴奴知晓,背后有人挑。
心中亮明镜,为的路一条。
谜面句句双关,令人叫绝。首句“打”,可理解作“打骂”的“打”,也可理解作“打着灯笼”的“打”;次句“挑”,可作“挑拨”讲,亦可作“挑提”讲;第三句,可解为“内心明白”,还可解为“灯笼里亮着烛”;第四句,既与书生问路相关,又与灯笼用途相联。
传说,柳亚子曾与苏曼殊闲游西湖。一次,见游人:轻点竹篙舟漾荡,欢歌笑语满湖面。再看竹篙:容颜已改旧时貌,除却伤痕是泪痕。不禁触景生情,遂作谜语诗一首:
在娘家绿发婆娑,
自归郎手,
青少黄多。
受尽了多少折磨,
经历了无数风波。
休提起,
提起泪洒江河。
这诗和故事的版本,有好几种,想是好事者的编排,这也无关紧要。想说的是,这诗读起来如妇怨,猜下去是竹篙吟,妙语双关,趣味横生。

缀名诗
以专有名词连缀成诗的,称之为缀名诗。药名、花名、地名、人名、文章名、戏剧名、词牌名等等,均可缀成诗词。
北宋陈亚有一首《生查子》,词中引用十种中药名:相思子,白芷(谐音),紫苏(谐音),苦参(异读),槟榔,狼毒(谐音),当归,远志(谐音),菊花,茴香(谐音)。
生查子 闺 情
相思意已深,
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
故要槟榔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
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
犹未回乡曲。
明朝舒芬以九个曲牌名连缀成一首诗,也颇有情趣。
为爱宜春令出游,风光犹胜小梁州。
黄莺儿唱今朝事,香柳娘牵旧日愁。
三捣鼓催花下酒,一江风送渡头舟。
嗟予沉醉东风里,笑剔银灯上小楼。
这九个曲牌名分别是:宜春令,小梁州,黄莺儿,香柳娘,三捣鼓,一江风,沉醉东风,剔银灯,上小楼。
抗战期间,广西出现一副长联,真实地记述了1944年的一段历史事实。上联连缀宜山、都安、百色、凌云、乐业等地名,下联连缀向华(第四战区司令官张发奎)、夏威(桂系将领)、云淞(桂林卫戍司令韦云淞)、龙光(驻防钦州、防城一线的邓龙光)、健生(白崇禧)等人名,将日寇南侵时广西省政圞府一搬再搬和国圞民党将领一败再败的狼狈相勾勒出来。长联如下:
桂省府数次搬迁,宜山不宜,都安不安,
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
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失威,
云淞云散,盼望龙光反照,气煞健生。
嵌字诗与缀名诗应当予以区别:一、前者嵌入单字,后者缀入名词;二、前者嵌入的位置一定,后者缀入的位置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