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焕白新生系列: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50:55
目标决定过程——第一章你不能永远同时走两根钢丝 杂技演员都是双脚走一根钢丝,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却同时在走两根,比如身在职场心在创业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能够同时走两根钢丝的人肯定是高手,但就算高手,最终他也只能选其中一条走。 打工还是创业 看过杂技走钢丝的朋友都知道,杂技演员都是双脚走一根钢丝,没有同时两根钢丝横在半空,双脚各走一根的。为什么?因为两根钢丝比一根更不容易保持平衡,摔下来是必然的。 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却同时在走两根,甚至更多根钢丝。比如身在职场心在创业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能够同时走两根钢丝的人肯定是高手,但就算高手,最终他也只能选其中一条走。该断不断的结果,就是一条也走不成,在钢丝上吊着等死。 打工还是创业 小张和小李同一天入职一家跨国企业,分别担任不同分公司的经理。小张在好几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工作过,所有与他共事过的人,对他的评价是聪明、有潜力、有创意,但是不够成熟。他希望通过打工学习经验,如果有可能的话,最终自己创业做老板,做出一番不凡的事业。小李之前在两个外企工作,平均每个企业工作四年。相比之下,他显得才智平凡,凡事中规中矩。对于未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具备独立创业的素质和能力,认定职业经理人才是自己最合适的职业道路,有着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两个人的职位相同,工作内容相同,工作业绩也相差不大,但表现方式却大相径庭。小张本着学习经验为创业做准备的心态,仅仅关注工作的质量和个人的成长,对于企业的一切规范和礼仪,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常想,反正将来我是要自己创业的,这些俗套没什么用。但有时他也觉得这家公司还不错,长期做下去也可以。无所谓的态度和聪明、创意相结合,使他很快成为企业上下公认的“怪才”。小李则每时每刻都注意言行,只要有同事在场,无论什么场合,说话都是开会讨论总结发言的风格。虽然在小张的眼里,小李未免有些做作,但他的成熟得体,也很快为公司上下所认同。 几年过去了,小李被提拔为区域经理,成为小张的上司。小张对这次提拔有点不满,因为无论从工作的哪个角度,他认为自己做得都不比小李差,甚至很多方面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还更好。但长久以来,老板们好像只看见小李的成绩,对小张的一切都视若不见。当然,小张很快就自我放松了,反正自己最终是要创业的,小李是要做职业经理人的,各有所求,无所谓。但当小张认真思考未来时,才发觉自己离创业的目标依然很远。因为他只是想创业,却没有真正为创业做过多少准备。再看看现在这份工作各方面都不错,创业的冲动似乎也不是那么强烈了。小张开始困惑,以后的路,到底应该如何走下去? 我不知道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有多少,反正结论就是一个:如果你不赶快一心一意只走一根钢丝,后果就是自找死路。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小李而不提升小张,原因当然还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小张自己的想法干扰了自己。打工不如意的时候,就想着自己还有一条后路去创业,创业没机会的时候想着自己还能旱涝保收地打工。抱着这种想法和心态,就算打工的业绩不错,但细节和态度上必然有所表现,这种表现就足以让他没机会晋升。 这些年跳槽辞职的人多了,几乎统一口径就是去读书。经常有朋友也这样告诉我,问,为什么?答曰,现在工作不如意。再问,那你想以后怎么办?答曰,读完了再找个待遇好的工作,有机会就自己创业。每当听到这种回答,我心里的念头就是十之八九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就此诞生。且不说创业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似乎人人都可以,实则有它的特殊要求在里面。我实在不明白读书与创业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我也不明白所谓“待遇好”的工作与创业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抱着先打工再创业的朋友一定要搞清楚,你最终想做什么样的人?说到底,打工也没打好,创业也没创成的人,这个世界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所以,是打工还是创业,这种问题最好早点想明白,想明白了就不要再胡思乱想,老老实实去走自己那根钢丝。 谁罩你? 谁罩你? 香港黑帮电影中的常见场面之一:两帮混混相遇,推搡叫骂之后必然相互探底,小子,哪个堂口的?如果一方后台大哥硬,对方可能就扔下句台面话让步了;如果大哥不够硬,那一场混战难免;如果后头根本没大哥罩,那就等着被人打翻在地还要跪地求饶。 职场当然不至于此,大家都是文明人。也正因为职场上都是文明人,所以帮派、山头、地盘之类的东西更微妙、更难把握。不少朋友都有莫名其妙倒霉,甚至丢了工作的经历,为什么?或许是犯忌还不知道吧。 在政党政治的国家,凡是当选最高行政官者,几乎都有政党背景。没有政党后援,个人再大的能力,再高尚的人格,面对复杂的政治竞争也会一败涂地。但是不是加入党派越多,从政胜算越大呢?显然不是。在这里,政治人物同样有一个选择他的那根钢丝的问题。政坛上,在两个对立党派之间换来换去的人,政治寿命最短。 职场中也有政治,也一样会有派别,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的派别,甚至没有明显的小圈子,有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甚至只是传闻。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的都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勤劳的人、与人为善的人、服从组织安排的人、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许多人一听到“职场政治”,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其实平心而论,世上又有几个人愿意或者喜欢不停地搞斗争呢?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政治,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因此,身在职场,除了搞明白你的工作职责和内容,还必须搞明白企业里有几棵大树。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你不可能同时在几棵大树底下乘凉,尤其是他们之间有利益冲突或者关系不和。如同你不可能永远脚踏两条钢丝,你必须选择一棵大树。 小姜的故事不少人都曾遭遇到。一次,技术部职员小姜所在公司有一个对外项目,由销售部的张经理做项目经理,技术部派出小姜和他的上司王经理协助,整个项目由三个人实施完成。实施过程中,张和王的意见很多时候不一致,他们通常会在一件事情让小姜往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方向去做。小姜感觉非常为难。这个项目的领导是张经理,大家都应该听他的,把事情来做好;但王经理是小姜的领导,不听他的,对小姜将来的发展不利。所以,小姜尽量满足两方面的要求。在项目的过程中,张和王对小姜都很好,张经理有什么问题也愿意和小姜讨论,甚至有些事情是通过小姜来传达给王经理。王经理对小姜也很好,因为小姜可以理解他的好多想法和思路,有些问题的处理,他俩想法一致而且可行,就按照共同的意思去做。小姜虽然非常辛苦,要多做很多事情,但他对自己的处世做法也感到满意,当然也有好多地方感觉不踏实,比如王经理是他的领导,不应该他向王经理传达什么。但小姜想,张和王那么的水火不容,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公司。但结局是小姜万万没有想到的。项目结束后,两个经理对小姜的评价都是沟通能力有问题,没有整体观念等负面评价。小姜感到非常委屈,觉得自己很冤枉。后来另外一个领导给小姜建议,应该直接支持王经理,因为王是直接领导,毕竟很长时间还是要在他下面做事情的。而且小姜支持王的话,王也会支持小姜,等于有人罩了。然而,小姜在这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做法是完全孤立。几年后,小姜深有体会地说:在自己的能力不是特别强的时候,千万不要指望自己是正确的、忠心的,去走两根钢丝。虽然小姜现在也不明白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但肯定不会再去选当时那种最差的做法。        目标决定过程——第二章 选对大树 通往名望和财富的道路很少能从自己身上找到。惟一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方法是,为你自己找匹马骑。你内心可能很难接受这一点,但人生的成功更多是要靠别人为你做些什么,而不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选对公司 里斯和特劳特在《定位》中写道:“有些雄心勃勃、头脑聪明的人在发现自己身陷一个前景暗淡的处境时通常会怎么办?他们会更加努力……他们推销自己的战略往往建立在一个天真的假设上,即能力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更加埋头苦干,等待哪一天有人会把魔棒点在他们的肩膀上。可是,那一天很少来到。事实是,通往名望和财富的道路很少能从自己身上找到。惟一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方法是,为你自己找匹马骑。你内心可能很难接受这一点,但人生的成功更多是要靠别人为你做些什么,而不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两位大师的话显得有些偏激,但我想他们的本意是说:个人的能力与努力非常重要,但要更快地走向成功,少走弯路,就必须学会借助外界或他人的力量。这是完全正确的。 选对公司 作为职业人,首先要选对公司。里斯和特劳特认为:“如果你上了失败者的船,无论你有多么出色都无济于事。泰坦尼克号上最好的船员到头来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条救生艇,而且他还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人人都知道名校出身的好处,但名公司出身其实比名校出身更为重要。翻开成功职业经理人的履历,几乎他们每个人都有杰出企业的工作经历。杰出企业能给你什么呢?第一是自信。人们相信,杰出企业挑选的一定是杰出的人才,能进入这样的企业已经证明了你的优秀。自信不完全是天生的,也是靠后天这样的事情一个个累积起来。第二是最快地学习到最优秀、最成功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杰出企业并不见得能提供最高的薪水,但是这种从业经历将很深地影响你,不仅给你的职业道路打上深刻的烙印,甚至会完全改变你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到你人生的每个方面。第三是给你漂亮的职业履历,有利于更顺利地抵达职业巅峰,有利于更快地建立影响力与权力基础。 职场中人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有两家公司都要我。一家是《财富》500强企业之一,但职位较低,工作内容好像也比较单一。一家是小企业,给的职位听起来还不错,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我该选哪家?”我看到很多朋友从薪水、学习、发展空间等方面去综合比较,当然是不错的。但我要强调的是你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决心做一个职业经理人,那么,我劝你去500强企业。为什么?因为500强企业就好比社会中的名校。你的履历表上是名企,还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企业,对于一个立志做职业经理人的朋友来说,效果是天差地别的。 有位比较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曾经跟我讲起这样一个故事。他妹妹到澳大利亚留学时,经济条件并不很好,澳洲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大多数人都希望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减少经济压力,同时也丰富履历,方便毕业后找工作。许多人到餐馆打零工,还有些人发挥优势去教汉语等,虽然辛苦,收入也还可以。他妹妹当时也动心了,向他说了这个意思。他告诉妹妹:如果你一定要打工,就去那些跨国知名企业找机会,哪怕没有薪水,你自己节约一点过日子好了。但一定不要去端盘子、做家教,不是说那些工作低贱,而是这些工作与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连续性和相关性。后来他妹妹找到一家法国企业做钟点工,在商业旺季时帮忙拆信封,送信到各部门,薪水非常少。但这是一家知名企业,业内龙头。他又告诉妹妹,拆信封也要好好拆,勤快一些,同时多观察多学习名企的工作风格和职业风范,尽可能去观察各个部门,去发现你最喜欢哪个部门的工作。不久,他妹妹由于工作积极认真,不同于其他钟点工,企业给她加薪,并改为类似于劳务工。此外,他妹妹还在另一家知名企业也做钟点工,也很受欣赏。当毕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忙着投简历、面试,他妹妹却不慌不忙,因为两家名企都已经给了OFFER,而且职位不错,都是她喜欢的。为什么?企业方说了,她在这里工作这么久,一直那么积极主动、职业素质很好、工作出色,而且这么久了大家也有感情,就像老员工一样,所以,我们将按老员工给起薪。后来他妹妹选择了那家法国企业,几年后,以中国总代表的身份回到国内,开办了中国办事处。 这个故事中的女主角无疑是幸运,除了自身素质相当好,更重要的,她有两个“大树”,一是她哥哥,是她哥哥的远见让她少走了许多弯路。二是在她哥哥的指点下,又找到了知名企业这棵“大树”,从一开始她就受到良好的职业风范和氛围的熏陶,少走了许多弯路,使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了优于同学们的起点。 当然,杰出企业的数量总是比较少,雇用的员工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对于什么样的公司是“好的”公司,还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里斯和特劳特认为,把宝押在成长性好的行业上、服务类行业。而约翰·科特教授的观点也不容忽视,他没有强调企业本身的质地,而是强调在寻找工作时,要注意使工作条件与自身条件(包括自己的需要、价值观、长处与弱点)基本吻合,因为这是建立权力基础的一个重要前提。有了这种吻合就容易增加你对企业的了解,同时你喜欢并理解工作环境中的那些人,就很容易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你会认为工作有意思并且比较轻松,就容易取得好成绩,从而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履历。他认为,即使是优秀企业,如果你不认同它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同样也不会在这个企业内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大树的好处 作为职业人,第二是选对“大树”。 有大树的好处,第一就是免于沦为牺牲品。大凡权力斗争,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没背景的,并不是他得罪了谁,而是这样的人符合替罪羊的首要条件,牺牲他一个,紧张局势会有所缓和,且不会给双方带来任何后患。说句题外话,有次我跟几个权力部门的小头目吃饭,席上一头目说:某处有一个违法企业。另一头目立马问:有背景有没有?答:应该没有。另一头目乐:那就弄!当时我的反应就是:简直就是香港电影嘛,几个实力派大哥分地盘,最先倒霉的就是没后台不在席上坐的那位老大。 有大树的好处,第二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世面上名人自传数不胜数,翻一翻,好像每位名人都是天赋异秉、文成武德,凭着什么能力呀,勤奋呀,一步步或者坐火箭一样从小职员升到大总裁。当然,我不否认这些人能力是很强的,业务是出色的,但他们真的都是靠个人奋斗?特别是坊间流传一些什么前台接待做到总监呀,勤杂工做到总经理呀,技术员做到老总呀,成功人士当然在自传里要特别强调个人奋斗得来一切,也是鼓励后进么。但实际情况呢? 《杰克·韦尔奇自传》流行的时候,大家在佩服他之余,往往没有注意到他在GE的第一个“大树”后来做到什么职位。上头没人罩着,在高手如林,号称CEO摇篮的GE公司,他能升得那么快,能坐上头把交椅?想进步,有人带,这就是现实。 再看多年前火爆一时的吴士宏自传,初看真是传奇人生,一个低学历小职员,硬是凭本事做到IBM中国总经理。她的自传写得激情四溅,豪气扑面。如今她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白了,她是个职场政治艺术的低能儿,她的发迹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产物,根本就没有普遍意义。当她离开呆了十多年的公司,自以为一个人可以撑起一片天,拿着老三篇打世界时,不管是以什么高尚的理想做外套,结局都已经注定了。 俗话说:进门先问主人是谁。不少打工的朋友进门半天了,东拍肩膀西打招呼的,自以为气氛很好,其乐也融融,结果主人家是谁都没搞明白。自己是个小人物也就算了,反正斗争一时半会也斗争不到你头上。但千万不要自得,咳,什么职场政治,我处理的好得很,走钢丝么,平衡而已。要我说,那是你级别不够,大哥们分地盘几时会问一个小弟的意见。一个人能在职场走多高,走多快,决定因素有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一棵大树提携你,有一个团队支持你,远远好过赤手空拳打天下。 有大树的好处,第三就是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微软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先生,他的主要职场经历是从贝尔开始的。贝尔是个很传统的公司,一般中国人做到经理要10年,而他在第4年的时候升任了经理,很不容易。后来在一次对清华大学MBA班的演讲中,他提到自己快速晋升的原因,与他比较注意企业政治方面的东西有很大关系。他明白要成功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他的“大树”是贝尔的三个副总之一,并且他还注意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很好的圈子。 中国人自古就相信: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在普遍意义上,是非常有道理的。就好比这些年MBA热潮汹涌,一个哈佛商学院的牌子,就足以使人“鲤鱼跳龙门”,社会信赖甚至崇拜哈佛,从它那里出来的学生,就自然受到追捧。因此,一棵“大树”为你撑起天空,自然在他人眼中,假以时日你也会成为一棵新的大树。 身在职场,有一棵好的“大树”,可以让人一年时间学到别人几年的东西,可以让人成长得更快,而不仅仅是升职加薪的速度更快。许多人说:“我的老板或上司,根本就兴趣培养我,甚至冷淡我,对我爱理不理,还有就是我的老板或上司很差很烂,从他们那里根本学不到什么。”对于第一种情况,我想你得先搞明白,如果你的上司或老板对你根本就没兴趣,他算你的“大树”吗?对于第二种情况,我想一方面可能你的上司或老板的确水平很差,但另一方面也极有可能是你的学习心态和为人处世的角度有问题。遇到愿意去栽培你,愿意花时间去教你的“大树”当然好,但就算遇不到,也并不妨碍我们的学习。无论你的上司或老板在你眼中有多么差,也要明白,他们能做到这个位置,一定有其道理,从他们身上,一定可以有所学。 所以,职场要义之一,就是先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大树,早点投靠、早点得道。        寻找大树 一般人可能会误解,大树就是自己的上司,上司是天然的领导,好的上司,自然是大树。但大树的定义要更宽阔一些,它是指有助于你健康发展的一切领导 好的上司,不仅能给你很多的指导和鼓励,也能随着他的升迁而让你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阎爱杰当年跳槽郎酒,很多在玛氏的旧部跟过去,随着他在白酒行业的崛起,很多旧部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小曾毕业两年就做到某外企分公司经理,除了自身的实力,他也比较幸运,一路上都有良师型的大树指引推荐。在他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在一家企业做技术员,公司实行学徒制,他的师傅是个高级工程师,工作负责任,也没什么架子,小曾把他待候得很舒服。师父愿意教、徒弟愿意学,师徒两人在工作中配合得非常默契。小曾进步非常快,师父也从不吝啬在领导面前夸奖,很快小曾在公司的年轻人里算得上是佼佼者。这给两人都带来好处,师傅因为徒弟出色,给领导留下了自身工作、领导能力、培养人才的能力都出色的好印像;而小曾则给领导留下领悟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人品好的印像。 然而不好的上司却是一条拦路狗,业绩好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的功劳都算在自己的头上,业绩差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手下。他不会主动教你任何东西,自己也得不到提拔,他得不到提拔的同时,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里的前途也是渺茫的。如果遇到这样的上司怎么办?跳槽当然是比较直接的解决办法。但只要这个位置对人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即便主管比较难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也并非不可以考虑忍一忍。 有一个企业家刚毕业时,到了一个环境很复杂的单位,遇到一位很难相处的上司,常常吃苦头,为了那人的缘故,他多次想到要换工作。后来,有一次和朋友聚餐时他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朋友建议说:“如果你觉得他真的是很难相处的主管,只要你能够好好侍候他,将来你就再也不怕碰到比他更难相处的主管了。”在变换了看问题的角度后,他留了下来,开始积极地处理人际关系,人变得豁达了,与主管的关系也渐渐变好了,一年后便得到了提升。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不容易沟通的主管和不好相处的同事,到处都可能碰得到,如果你为了这个原因离开这家公司,难保你在那家公司就不会碰到相同的问题。不如先在这家公司学会把解决问题,将来再换到那家公司,就不会再度为此原因不安心工作了。” 当然,有可能你的运气非常不好,上司无法沟通。你也不必为此大为烦恼,无论你的直接上司是什么类型,你都可以学到东西。虽然“跟对人”很重要,但如果没跟对人,也要在他身上挤出东西来学。 小通以前有一个老板,日本作风,不但吹毛求疵,还庇护他自己的人。头一两年,小通非常气愤,但他仍然用心从老板身上学习扎实和彻底执行的工作能力。慢慢地他理解了老板栽培比他笨的人的无奈与必要性。因为对老板而言,小通很年轻还有很多机会,而有些人没被栽培,一辈子都起不来,他们将来都会面临被裁员的可能,所以往长远看,老板其实也是好心的人。 更重要的是,你要积极寻找更多的大树,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上司不放。大树的种类很多,你的直接上司、上司的上司、级别比你高的非直接上司、同事,甚至下属和企业外的相关人士,都有可能。 杰克·韦尔奇在GE的第一年运气很糟糕,上司科普兰让他忍无可忍,只有提出辞职。如果故事就这样结束,今天就不会有“世界第一CEO”的出现。他的上司的上司,年轻的鲁本·加托夫挽留了他。加托夫是韦尔奇在GE职业生涯中真正意义的大树系列中的第一棵和极为重要的一棵,加托夫在GE一路晋升,后来做到GE全球战略计划负责人的高位,而韦尔奇则一路接替他留下的职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上下级,又是至交好友。韦尔奇是如何引起与他接触并不多的加托夫的注意的呢?前面的章节中有。现实中,类似韦尔奇的故事其实非常多,只不过像他那样出名的人太少而已。 小安是一家国营单位的合同工,做一些与银行联络之类的工作。她的单位中还有不少合同工,待遇很低,工作却都由他们完成。由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不少人跳槽而去。有一天,一个两年前跳槽的同事忽然打电话给她,问她是否愿意到某知名外企担任营运主管工作。小安以为他在开玩笑,自己学历不高,不会外语,无外企工作经验,更无管理经验,这个以前只在单位见过几面的同事不是开玩笑是什么?但同事却是当真的。他已经是该外企的经理,当公司空缺这个职位时,他头一个就想到小安,并深信小安的能力与人品完全可以胜任。经过同事推荐与指点,小安顺利通过面试,在以后的工作中果然非常出色。后来,小安问同事为什么会想起自己,同事笑着说,他虽然已经忘记几乎所有原单位同事的姓名和模样,虽然在原单位只见过小安几面,但肯定小安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他留下深刻的印像。他告诉小安,虽然你能进这家外企,是因为有我帮忙,但实际上你要感谢你自己,是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非常良好的印像,虽然具体细节我忘记了,但我记住了你。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大树是不会主动找你的,那些有“贵人相助”者的幸运,实际上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引起了大树的注意,或者更进一步,主动去做一些会引起大树注意的事,帮助自己与大树取得某种沟通或联系。自助者天助,就是这个意思。 帮助你的大树成功 如果选对大树,那么某种意义上,他的成功也就是你的成功。 小李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在一个销售会议上,他的老板提出了一个销售计划,制定了销售目标,到了大家“表决心”的时候了,他的老板问他:“有没有信心啊?”但是,小李觉得老板的计划有些漏洞,于是,他回答到:“嗯嗯……啊啊……”,结果会议气氛颇为不融洽。 他不明白,这样的场合要如何去应付老板呢?实际上,在这种“团结的、胜利的”大会上,老板要的就是气氛和决心,老板何尝不知道计划肯定比不上变化,计划可以修改。但如果会议的气氛搞糟的话,小李在老板心中的地位就要差很多了。小李完全可以帮助老板去营造气氛,事后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再跟老板私下沟通。 小朱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没有把客户的感谢信送到总部被经理训斥了一顿,小朱非常郁闷。回到办公室便对同事小李说:“是啊,我是忘了把这家知名企业的感谢信送到总部,可又怎么样?我真不知道经理那么激动为什么,别忘了这项业务的牵线人还是我呢!他何苦在这上头居功呢?”同事小李回答道:“现实一点吧,老弟,大老板可能都不知道我们的存在,能给本市知名企业做广告策划是件引人注目的事情。作为经理,想尽量从中得到好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也许是这样吧,他想自己在老板那里光彩,我也不怪他,但做他的公关马屁精可不是我的工作!”小朱依然气呼呼。小朱显然不明白自己在组织里的角色,也没有做一个好下级。好的下级,就要帮助上司获取成功。 小谢担任一家国有大型集团财务处科长,年终审查的时候,由于一笔历史遗留问题帐目,集团老总被审计部门严责一番,老总心里十分不愉快,便交待财务处的小马在写年终总结报告时,加上他对财务处长的严厉批评,报告印刷下发到集团各公司各部门。小马的办公桌对着小谢,写报告的时候,他忽然抬头对小谢说了集团老总的意思,小谢第一反应就是向财务处长通报此事,毕竟事关处长的前程。但他转念一想,小马平时围着处长转,把处长哄得开心,现在出事了,小马怎么不去说,反而对自己说?迟疑了一会,小谢装做没听见,躲起来了。第二天,报告印刷出来,集团大会上老总宣读,处长面色青红不定。开完会,处长便悄悄拉住小谢,半晌才说了一句:你,你怎么也不事先告诉我一声。小谢羞愧得无以言对,才明白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没能及时维护上司,维护部门的荣誉。自己的行为,既未能获得同事小马的私谊,也未必让集团老总赏识,却反而推动顶头上司的信任,事实上是几败俱伤的局面。 保持自我 良师益友型的大树虽然比比皆是,但利益面前,地位的变化面前,再好的关系也有可能变质。选好大树,不等于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不等于放弃自己的逻辑和判断,不等于完全把大树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不能盲目地跟着别人的指挥走,也不能对大树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 阿华在一家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工作,该公司总经理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阿华跟总经理既是上下级,又类似老师与学生,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总经理的事业心很强,阿华特别认同他的一句话:不想盯着钱找钱。因此阿华特别愿意付出,愿意多做事。几年后,总经理由于各种原因离职而去。传言他在几年里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不少灰色收入。因为虽然他作为老总,薪水也不特别高,来企业时还骑自行车,几年后走时却是开着自己的跑车。阿华仍然拿着原来的薪水,做着相同的事,继续努力工作,也看不到什么前景。他太年轻,还没明白,一副导师模样的总经理,所有的格言都是拿来教育他的,自己做的却是另一套。 作为审核员的小王则遇到另一件事。在上季度的经理级会议上,小王的经理发言保证在三个月内降低生产成本,但本季度快要结束,经理的保证眼看就要落空。于是在结算审核的时候,经理找到他说:“是否可以将生产数据进行修改?……如果我们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总部已经开始裁员了,或许哪天就轮到你我。我们并不是真的撒谎,只是移动一下数字,让它们好看一点,你说呢?小王?”小王并不情愿,但也只有同意:“我想,是这样吧,可我总觉得不太合适,你是老板,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不要担心那么多嘛,”经理安慰道,“没有人会注意这些数字哪里来的,他们一般只看最后的结果。你肯定想保住自己的工作是吧?我们没做任何违法的事。” 不违法并不意味着没有错。小王感到经理的行为是越轨的,他感到紧张,又无从判断。其实,紧张这种感觉,往往就是良知的信号。小王或许可以拒绝经理的要求,也或许可以找到一种符合道德规范,又能减少差劲的生产报告给经理的损害的方案。但小王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声誉,那样别人根本不会考虑向他提出可疑的建议,同时,小王还要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因为美德并非总有美好的回报,有时反会遭到惩罚。小王可以与支持自己的另外的大树取得联系;也可以对每一条可疑的批示都备案记录,放在安全的地方;还可以在“末日”来临之前另谋高就。不管留了什么样的退路,都要确保一旦自己身陷困境,能准时到位,可靠运作。    “以终为始”的职业生涯规划 人生在世,拿什么去判断自己存在的理由,存在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大目标,即西方人常说的“使命”就是他存在的理由。越是聪明,越是有上进心的人,越会在某一个时段遇到对整个人生的困惑与迷茫。或许有些人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但我认为,只有找到上天赋予你要去实现的目标才是根本之道。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其与上帝之间的契约,人生要有大的成就,就要自己把契约上写的什么搞清楚。也许我们不必信教,但有信仰会让人更坚强,人生更丰满。人之不同于动物,因为人有信仰。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一生,左边是痛苦,右边是诱惑,能够坚定地走完自己该走的路的人又有多少呢?不少朋友最大的痛苦就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该干什么,该走什么路,不满于现状之余又不得不沉沦于现实。更郁闷的就是放眼一望,这个地球上所谓成功人士太多了,连隔壁大妈那个打小不成器的儿子现在倒买倒卖挣得都比我多。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一次某业务员跟我说:去年一个月只赚1000的时候,看着别人赚上万,觉得很丢脸。但当时只是想着不干活就得挨饿,一门心思地为生意忙,当时那个苦啊,但是生存有压力,也不觉得太苦。今年自己也赚上万甚至更多了,心里却比去年还慌,老想着这个月上万了,下个月要是业务不行掉下去怎么办,那个脸不丢大了。再看看别人,好像都比自己做得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他们。天天心里慌得很。 他问我怎么办?如何才能保持业绩并超过别人。我告诉他,你是如何从1000做到10000的,重复去做就行了。但这并不能解决你心慌。因为当你一个月赚2万元甚至10万元的时候,你还是要心慌,你永远都有业绩下降的压力,而比你强的人永远都有啊。现在你眼中那些比你强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但有一天你超过他们,更强的人还在后面,就算你再强,赚得再多,你能强过比尔·盖茨? 我问他:这辈子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你死了希望别人怎么评价你?你想赚多少钱就足够了?你想用多少时间赚到这些钱?把这些想清楚,再倒推到眼前,你每天该做多少工作量?做到了你就可以安心休息。因为你不用再跟别人比了。只要你每天的工作做好做到,到时间你的目标就实现,有什么可心慌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现在很流行的概念。我的看法,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要领是“以终为始”,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白你自己的目标,再去设计你的路,否则规划只是空话,再过几年又会觉得计划没有变化快了。而很多抱着创业想法,以学习心态去打工的人,往往会去读MBA、学英语、努力进外企,等等,这些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对于创业这些是必要条件吗?而一些想做职业经理人甚至CEO的朋友,则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总发现有朋友、有同学比自己职位高薪水高,于是永远都不满于现状,只要有好一点的机会便想跳槽。但事实上,没有规划、与目标关联度不高的跳槽和转行,其实是走更多的弯路。 很多人的自我规划,只是从现状出发来规划,目标只是比现在过得强一些。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终点何在,永远也不会真正满足,会活得非常累,非常无奈。而总跟别人的状况对比,很难获得真正的满足与自信。我主张一个人用自己的目标来衡量自己的成长与进步,那样人生会更轻松、更喜悦。 做成最好的你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真正的难处是要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天生我才到底有何用。这是没有人可以帮你规划出来的,只有自己问自己:我喜欢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得到什么?想得越清晰越具体越好。如果你想不明白,就经常去想,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当然,不仅是要经常去问自己的心,而且要经常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去考察自己。比如上学时你对什么课目最有兴趣?什么课目学得最好?工作时做什么你最有干劲?工作中的哪一方面你最得心应手?生活中你有什么兴趣爱好?这种爱好体现了你什么天赋或个性呢?不要忽视任何类似的细节。这些就是你的“天生之才”的自动表现。 人一定要按自己的天赋去设计自己的路。否则见贤就思齐,九成最后一事无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是要你变成另外一个人,而是变成最好的你自己。 比一辈子要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要做什么样的人。但凡是真正有大成就的人,不管他起始阶段是什么原因,抱着什么目的,最终他都是有了一种信念,成为某种人,承担某种使命。这种信念支撑他一路过关斩将,这种使命使他可以忍受一切利害得失。经常有人会问:有什么事是你不赚钱甚至倒花钱也愿意做的?这个问题的深层次意思,就是你想做什么的人?你认为上天赋予你什么样的使命?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世界知名企业,都有他们的企业哲学、企业使命,一些朋友总认为那是资本家编出来哄人的,其实不是。 有了自己坚定的信念与目标,打工就不是做奴才,投靠哪棵大树也不等于是卖身为奴。职场之道的精髓就在于,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六章-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四章(二)-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三章(一)-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二章(一)-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一章(一)-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章(一)-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九章(一)-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八章-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七章(一)-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六章)之一二-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六章)之一-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三章)之二-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二章)之二-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二章)之一-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一章)-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序)-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五章-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七章(二)-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九章(二)-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八章(一)-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八章(全文完)- 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