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有空间的红楼小说:诗词对联部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38:26
诗词对联部落
http://buluo.gzcity.com/223创建于:2006-01-11


·创始人:披星带月
·成员:32人
·人气:今0/总0

部落大厅
部落成员
部落活动及公告
部落相册
部落论坛
加入该部落


用户名 用户号
密    码:

 部落论坛[返回帖子列表]
[转]对联常识(3) [点 19864 / 回 2 ]
[楼主] 此教程资料转自《中国春节网》.原始文章出处《中华国粹网》,在此对“都市村夫”站长表示感谢和敬意!
第一讲 什么是对联
第一节 对联相关概念
第二节 对联四要素
第二讲 初识对联格律
第一节 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
(正对、反对、串对)
第二节 对联的“词性相当”要素
一、重复用字规则
二、词性分类
三、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第三节 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
(“135不论,246分明”规则的相关内容)
第三讲 深入了解“词性相当”要素
第一节 词性的工对与宽对
一、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
二、词组结构和句式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第二节 当句对
一、当句对的各种形式
二、当句对中的词性工对
第三节 联绵词
第四讲 深入了解“平仄相谐”要素
第一节 关于“马蹄韵”
一、马蹄韵及其“句中平仄规则”
二、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和“平仄杆”
第二节 树立整体平衡观,活用声律规则
一、划分语义节奏,灵活安排平仄交替
二、运用整体平衡概念,保证节奏点平仄相反
三、以联意为重,允许适当“出律”
第三节 机巧联的声律问题
第四节 古四声问题
第五讲 深入了解“内容相关”要素
第一节 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
第二节 “合掌”禁忌
第三节 无情对
第四节 分咏格诗钟
第五节 “内容相关”必读文章
*****************************************************************
第一讲 什么是对联
●第一讲学习内容:(1)常用词性辨析(2)汉字平仄声判断(3)能做简单的对句和自撰简单成联,符合基本的对联格律(4)能判别联作中的明显错误
第一节 对联相关概念
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通常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根据内容、语气的需要,对联也可以标感叹号、问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对联有各种分类。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为长联。按用途和内容(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等。按修辞格式和技巧手法(联格)划分,类别很多,如:复字、叠字、顶真、拆字、诗钟、无情等。
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第二节 对联四要素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要素的主要含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通常还指“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例:
上联:春来眼际
下联:喜上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病例:
上联:春 来眼际
下联:风光无限
“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通常是不允许的。
多分句例: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上下联第一分句为四个字,第二分句为七个字,上下联各十一个字;“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为联脚即可。
有一种所谓的“绝情对”是字数相等要素的特例: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还有一种“依稀对(隐约对)”也允许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不同:
二三星斗胸前落;
万花飞舞圣人书。(郑板桥)
“依稀对”追求上下联字面的联系恰在对与不对之间的境界。“星斗”与“花”、“二三”与“万”、“落”与“飞舞”,隐约调和在一起,构成完整而和谐的意境。
对联按字数分类时,上下联各3字称为“三言联”或“三字联”,各4字为“四言联”或“四字联”,依此类推。通常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归入“长联”(根据周渊龙、赵梦昭合编《古今长联辑注》中的观点),15言以下归入“短联”(尚无权威观点),15言至30言可权且归入“中长联”,1-3言也可称为“超短联”(1-3言联很少,1-2言更少,大多在特殊环境下才能称其为对联),另外还有多至上千言的“超长联”。
二、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不能算对联。)
故乡千里月同此
十年劳碌又一天(不仅内容对不上,词性也对不上。)
出句:一江春水向东流(下联)
对句:两河秋波朝北动(字词生硬对仗,内容不知所云。)
“无情对”和“分咏格诗钟”是内容相关要素的特例,将在第5讲中介绍。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词性分类参考教程后所附资料《汉语词类语法表》。例:
春 来 眼际
喜 上 眉梢
名词动词名词
病例:
春 来 眼际
名词动词名词
风光无限
名词形容词
(或者:
春 来 眼 际
名 动 名 名
风 光 无 限
名 名 副 名)
“词性相当”被联家认为是对联的本质特征和铁定的规则。但是也有“特例”:
两点金焦,到山时不如望;
一庵海岳,怀古者见其人。(彭元瑞题北固山联)
这是所谓的“字底对”,“望”与“人”字面不对,但“望”是“望山”的隐略,于是字底的“山”与“人”终于对应。
(诸如绝情对、依稀对、字底对这样的少数例子和“高级技巧”,初学仅作为知识性了解,不宜模仿。)
对联讲究用词用字精练,在创作中经常需要考察每个字的词性。在第二、三讲中我们将作详细讨论。
四、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除了上下联单边的和谐,还包括上下联的相互协调。
对联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例:
春来眼际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
仄仄平平
上联联脚“际”普通话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下联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而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风光无限”联脚都是仄声,所以此病例除了词性对仗不工的问题,还存在声律不合规则的问题。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联声律的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如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虽然“春”和“悲”都是平声,但整幅联作从声律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对联声律要求在一个语句中(上联或下联的各分句中),平声字和仄声字要交替出现。如何交替?因为汉语两字词居多,这里先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应用到多数联句中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例:
春来眼际
平 仄
喜上眉梢
仄 平
春风荣草木
平 仄
瑞雪润河山
仄 平
鞭炮声声报喜
仄 平 仄
红灯盏盏迎春
平 仄 平
五星赤帜迎风展
平 仄 平
十亿丹心映日明
仄 平 仄
多分句联单独安排每个分句的平仄,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岁、立”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仄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兴。(“春、穿”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平
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公、生”,“气、贯”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暖、似”,“风、行”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至此,大家已经对“什么是对联”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常用“对仗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其含义就是:这副对联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符合规则。
以下略举数例,请尝试分析每幅作品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的对仗情况。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春联)
处处欢歌遍地,
家家喜笑连天。(春联)
陌上春来花似锦,
庭前鹊闹客如云。(春联)
爱貌爱才尤爱志,
知人知面更知心。(婚庆联)
野鹤巢边松最老,
仙人掌上雨初晴。(贺寿联)
烟雨凄迷,万里春花沾血泪;
音容寂寞,千条流水放悲声。(挽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题东大书院。“书院”是古近代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场所。书院联书卷味浓厚、书生气十足,自成一派,对仗工整,佳作颇多。此联为经典的复字、叠字、顶针机巧联。机巧联可以打破常规声律规则,将在第四讲中详细介绍)
*****************************************************************
第二讲 初识对联格律
●第二讲学习内容:(1)初步树立上下联一体观,理解正对、反对、串对概念并尝试应用到创作中(2)初步掌握“词性相当”要素的有关内容和规则,包括重复用字规则,词性、词组、句式结构分类,汉字的多种词性(3)初步掌握“135不论、246分明”的声律规则
第一节 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
内容不相关的毛病在“你出我对”的网络即兴对联中普遍存在。网上即兴对联不排除随心所欲的休闲娱乐功能,但如真心希望提高联艺,内容关联问题就不能不加以重视。病例:
山路踏青风满袖
阳关辞故泪两颊
上联描写身心愉悦的“踏青”,下联却是伤感的“辞别”。
焰火升腾空灿烂
恩师仙逝徒伤心
无须多说,问题显而易见。
西疆腾热浪
北国化冰封
(上联应是颂扬西部开发,而下联“化冰封”很难有更深层的含义)
出句:味醇香郁铁观音
对句:手忙脚乱土郎中
字正腔圆洋教授
肢碎身残泥菩萨
活血化瘀金罗汉
这个例子中,第一、二个对句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第三个“泥菩萨”对“铁观音”在内容上是对应了,但是“肢碎身残泥菩萨”和出句的“味醇香郁铁观音”所表达的意义仍是相隔太远;“活血化瘀金罗汉”是四个对句中较能匹配出句的句子,但“活血化淤”说功用,“味醇香郁”说味道,内容关联度仍不够,如将出句改为“生津止渴铁观音”则关联度更强。
要想对出好句,而不是只为了一时的娱乐,就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部分词句,仓促应对,应该对整个出句加以足够的分析,揣摩出句要表达的主题,然后认真遣词造句,努力使对句和出句能构成一个整体。
对联从内容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应方式达到整体统一。
1、上下联内容的正向关联——正对
上下联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这叫“正对”。例:
登楼看月胸襟阔,
把酒临风感慨多。
高山须厚土
大厦要良材
2、上下联内容的反向关联——反对
通过一正一反(常使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例: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莫学杨柳半年绿
应效松柏四季青
3、上下联内容的连续性关联——串对
串对也叫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例: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才听骏马踏花去
又见金羊献瑞来
根据正对、反对和串对的特点,大致可以这样来分析出句:如果出句已经具有完整的意义,对句就考虑从另一个侧面去写;如果出句含有表达正面意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对句就使用反义词从反面去写(反之亦然);如果出句只说了一半,对句就需要顺着出句的思路写完另一半。
如果是自己创作成联,则需要练习使用各种关联方法。
第二节 对联的“词性相当”要素
一、重复用字规则
对联特别讲究用字精炼,即便是长联,也应该字斟句酌,不能因长而滥用和随意用字用词。而一些千古流传的短联,虽然寥寥数字,却能包容很多内容和深刻的哲理。要使精炼的联句能包容更多的内容,就不能不珍惜每一字,除非技巧和内容需要,否则不要轻易重复用字。重复用字用词的联作简称为“复字联”,连续重复又称为“叠字联”。
重复用字规则:
1、允许“同位重复”。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下联(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简称“复字”。例:
春回大地春阳暖
国至新元国运昌(上联重复“春”,下联在相同位置重复“国”)
病例:
春回大地春阳暖
岁至新元国运昌(下联1、5位用字和上联没有对应,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允许的)
另一种重复用字是连续重复,称为“叠字”或“连珠”。例:
岁岁春光好
家家富路通
曲曲弯弯走路
堂堂正正做人
重复用字能强化思想感情: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出自《清末民国讽喻联集》。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熙熙攘攘暮暮朝朝可怜他去去来来个个劳劳碌碌
我我卿卿夫夫妇妇但愿得平平稳稳年年喜喜欢欢(宾馆、旅店用联)
重复用字还能横生妙趣: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朝朝暮暮时时鼓鼓钟钟(福州西禅寺玉佛阁)
贪贪恋恋恋恋贪贪愈恋愈贪愈贪愈恋
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先生先死先死先生(某恋家学生妻代对塾师)
2、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允许“异位互重”。
同位重字病例1:
春安夏泰人长寿
秋福冬祥人进财(“人”同位重字)
同位重字病例2:
且咏清风寻皓月
不教清风问浮云(“清风”一词在上下联相同位置出现,和同位重复单个字是一个性质,同位重字、重词都应该力图避免。)
作为特例,虚字、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之”字可以重复)
异位重字病例1: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不恨人(“不”异位重字。此例下联改为“莫”字即可。)
异位重字病例2:
玉女飘飘如天降
珠花滚滚似玉倾(“玉”异位重字,应改为“雪”之类的其他字。)
同位重字容易发现和避免,而一旦存在,即属大错。异位重字在字数较多的对联中常有被忽视的情况,包括一些正规的赛事中,获奖作品也偶有异位重字,所以写作、鉴赏时须特别留意。
同位、异位单个字词的重复是禁忌,但两个字或两个词的“异位互重”作为一种修辞技巧而被联律所允许,又称“换位格”。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室有奇书穷亦富
胸无点墨富也穷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孙家鼎自题门联)
二、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参考教程后所附资料《汉语词类语法表》。
古代有“虚对虚,实对实”的说法,但是古汉语虚实划分和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古汉语的实词基本只包括名词。所以“虚对虚,实对实”在现代汉语中尚需作具体分析。一般情况对“词性相当”要素的理解是:各类词汇分别对应。
汉语只有少数字不具备语法意义,如恍惚的“惚”,邋遢的“遢”,大多数单个的字都具有确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性。所以多数单个的字也可称为一个词。对联中常需要分析到每个字的词性和词义。不少汉字和词组还具有多种词性和词义。这里推荐大家使用金山词霸软件来查阅汉字的词性和词义,非常方便。
对联创作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字的多种词性,如以下这些字:不、有、了、红、一、香、下、东、要、着、须、好、来、如、胜、似,等等。
三、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各类词组举例:
主谓: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春风得意、鸟兽飞腾
并列: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
偏正: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
动宾:司令、革命、联系实际
动补: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
此外,词组还可以按词性分类。举例:
名词性词组:地震(主谓)、声音(并列)、铁路(偏正)、红男绿女、炎黄子孙
动词性词组:祖传(主谓)、飞腾(并列)、歌唱(并列)
形容词性词组:面熟(主谓)、性急(主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
……
两个字的词组有时看成一个整体,有时需要分开来分析词性和词义,根据需要而定。
规则: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上的规则。例:
羊毫舒远志
虎胆壮雄风
羊毫、远志偏正结构名词,舒动词,联句整体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下联结构相同,词性对仗工整。
欢歌笑语辞旧
爆竹花灯迎新
欢歌、笑语偏正结构名词,欢歌笑语并列结构名词,辞旧动宾结构(动词性词组,在这里应该分开看作两个词),联句整体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下联结构相同。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画卷红
春回主谓,大地偏正,春回大地是完整的主谓宾句式(划分为“春/回/大地”或“春/回/大/地”均可,“大”形容词修饰名词“地”,语法中称为“状语”),诗行偏正,诗行绿主谓。具备主谓语就构成完整意义的句子,故联句整体由两个完整的分句组成,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因联句字数极少,一般不作为分句看待,而是看作两个节奏或者符合平仄两两交替的三个节奏。
病例: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九万里
春回大地诗行绿
彩笔喜描画卷红
春回大地诗行绿
莺歌燕舞山河新
以上病例词性和结构问题十分明显,联友不妨自己分析。
第三节 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
第一讲介绍了“平仄”的概念,并介绍了“平仄相谐”要素的基本规则。本讲继续展开讨论。
先回顾第一讲中介绍的平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
这个规则总结为一句话就是“135不论,246分明”。不能死搬硬套这个规则,其中尚有不少奥妙,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135不论”不包括3、5、7等单言联句的句脚字。再看第一讲中的例子:
春来眼际
平 仄
喜上眉梢
仄 平
春风荣草木
平 仄
瑞雪润河山
仄 平
鞭炮声声报喜
仄 平 仄
红灯盏盏迎春
平 仄 平
五星赤帜迎风展
平 仄 平
十亿丹心映日明
仄 平 仄
很明显,其中的5、7言联脚必须“上仄下平”。
2、尽量避免“三平尾”。
“三平尾”指下联(或分句)最后三个字连平,是格律诗词中的大忌,许多年来一直套用到对联中。
病例:
满园芳草绿
万户春联红(仄仄平平平,须将“春”换仄声字)
春风春雨引春色
新岁新年开新篇(平仄平平平平平,此例须将“新”换仄声字)
上下联的分句中也不允许出现三平尾:
盛世千山红祖国扬鞭已跃马(千山红三平尾)
新春万里艳人民折桂再腾龙
改革开红花呈中国特色(开红花三平尾)
小康铺富路通人间天堂(间天堂三平尾)
3、尽量避“孤平”。
“孤平”是律诗中以五言为基础提出的,指的是“仄平仄仄平”这种格式(除句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在前面加上“仄仄”或“平仄”后成为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仍然是孤平,因为后五字已经形成了孤平。
“孤平”是诗家大忌。近年对联界有不少人提出对联不必忌“孤平”,正规赛事评选中也偶有孤平句被入选,但尚未得到公认,初学对联者仍然有必要了解并尽量避免。注意两个问题:
1、单独的五、七言联作尽量避免“孤平句”,多分句联作中可以适当放宽。
2、不能将“孤平”概念扩大到其它句式中,诸如五言句式“仄仄仄平仄”、六言句式“仄平仄仄仄平”等等,都不是孤平。
病例:
对酒歌丰岁
举杯庆小康(仄平仄仄平,须将“举”或者“庆”换平声)
辉煌长创人财旺
锦绣又添事业兴(仄仄仄平仄仄平,须将“又”或“事”换平声字)
4、上下联2、4、6偶数位平仄应相反,如相同称为“粘律”。
病例:
风和日丽花争艳
山青水绿鸟竞歌(青-和、绿-丽 粘律,此例调整为“水绿山青”即可。)
通常,我们只说下联某字和上联粘律,或者对句的某字和出句粘律。粘律是下联(或对句)的偶数位“平仄失替”造成的。如果出句(或上联)平仄失替,而对句(或下联)平仄合律,也必然出现粘律。失替、粘律常被统称为“出律”。
5、带“领字”的联句不能简单套用“135不论,246分明”规则。
先看例子:
欣文坛喜溢
看艺苑花荣
经世上几番风雨
看人间别样春秋
类似这样的例子中,第一个字称为“领字”,带领字的联句应除开领字后考察后面的双字词汇的平仄情况。如上面第一例应将后四字看成一个4言句,,第二例将后面六字看成一个6言句。绝不能死板地划分单、偶数,如“经世/上几/番风/雨”,就大错了。上两例除开领字后的平仄交替和对仗情况:
欣文坛喜溢
平 仄
看艺苑花荣
仄 平
经世上几番风雨
仄 平 仄
看人间别样春秋
平 仄 平
领字有两个字的,称为“两字领”,也有三个字的“三字领”。通常一字领、三字领的平仄可以相对随意,两字领最好和后面的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平仄交替。例:
欣看大地千重秀
笑望巨龙四海飞
懒看风潮随起落
厌谈功苦任西东
不忍看花闲玉瑟
也曾弹剑泣金鞍
领字起到“统领”后面句子内容、加重语气的作用,在整个句子中领字通常不是必需的部分,其后的句子已经具有完整意义。有些两字词很容易被看成领字,需要按上述概念仔细分辨。以下例子各位试加分析:
千选不烦随你意
百挑不厌称君心
静看湖莲参妙谛
闲翻贝叶悟真经
中间的分句含领字的例子:
日月循环堪喜人间换岁
仄 平    平 仄
风云际会欣逢世纪更新
平 仄    仄 平
凤舞龙飞喜看大好河山生机无限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云蒸霞蔚遥望骨肉同胞团聚有期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此例后八字应分为两个分句单独安排平仄,美中不足的是“肉、胞”粘律!
6、一至四字联的平仄问题
一字、两字的对联很少,只在极其特殊的环境中才能成其为“对联”。一字联肯定是上仄下平,二字联尾字上仄下平即可。
单独的三字联,同样是尾字上仄下平。但是在多字联中当作领字、分句或者语义节奏时,可以根据联意需要适当放宽要求。例:
看菩萨添颜料
照题目作文章
笑不了古今事
看得见去来人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
四字联尽量遵循“13不论,24分明”,特别是作为分句时。单独的四言联因字数太少,死板地遵循这一原则束缚手脚。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失替”的例子(联脚除外,下联尽量避免三平尾):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故宫:乾隆题竹香馆)
析证诸子
衡量百家(老舍赠刘子衡)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昆明:华亭寺)
7、多分句对联的平仄问题
此问题在第一讲中已讲过。这里再重复一下以加深理解。
多分句联单独安排每个分句的平仄,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岁、立”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仄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兴。(“春、穿”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平
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公、生”,“气、贯”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暖、似”,“风、行”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凤舞龙飞喜看大好河山生机无限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云蒸霞蔚遥望同胞骨肉团聚有期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这是前面的例子,多分句含领字。
*****************************************************************
第三讲 深入了解“词性相当”要素
●第三讲学习内容:(1)掌握词性工对与宽对的概念及对应规则。包括:名词的工对与宽对;词组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2)当句对有关知识(3)联绵词知识
第一节 词性的工对与宽对
工对与宽对在“词性相当”要素中是个相对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包括第二、三节内容)。
一、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
名词可分为很多小类,以下这种划分称为“义类”,狭义的词性工对即指义类相对:
天文类:月、日、云、星、雪、风、雨、雾、霞、雷等;
地理类:峰、山、谷、壑、江、湖、海、田、岭、原等;
时令类:晓、时、夜、晨、春、夏、秋、冬、早、晚等;
动物类:马、牛、羊、鸟、鱼、犬、鹿、猴、鸡、虫等;
植物类:松、桃、林、桂、菜、竹、花、草、柏、李等;
文学类:诗、词、歌、赋、篇、章、诏、檄、书、联等;
人伦类:父、母、兄、弟、姐、妹、舅、婶、侄、孙等;
身体类:眼、耳、鼻、舌、口、手、腰、脚、肩、背等;
宫室类:房、廊、亭、榭、庙、寺、宫、殿、斋、闺等;
服饰类:帽、领、袖、鞋、衫、裤、袜、巾、玉、佩等;
器用类:笔、墨、纸、砚、剑、锄、刀、勺、钩、筷等;
……
例:
荷老尚余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菊,雨-霜,属于义类相对。)
春观鱼变
秋听鹿鸣(春-秋,鱼-鹿,义类相对。)
实际写作中,不能局限于义类相对,“工对”和“对仗工整”并不是一回事。片面追求这种死板的工对,会束缚作者的思想。因此初学者特别需要注意,不能看见“春”,立即对个“秋”,看见“多”,只会对个“少”。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单个字词对仗工整了,却造成了内容不相关的大问题。这是网络即兴对联常见的毛病。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这种一个字一个字生硬对仗、不顾联句是否通顺的做法,是万万不可的。有人会提出:“无情对”难道不是这样吗?须知,无情对也必须有通畅而不生涩的完整意义。无情对的知识将在以后讨论。
初学者尚须注意另外一个问题:简单地将固定词组拆开后放在上下联中,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工整的对仗,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中的“流动”,就因此造成联句的不通顺。因为“流向东”是通顺的,而“动朝北”却费解了。词组拆开分别放在上下联中,是称为“嵌字格”的一种技巧,但必须嵌得通顺自然,所谓“天衣无缝”。
名词的宽对指不同义类的对应。例:
桂下诗朋满
杯中玉月圆
此联中,“桂”对“杯”,植物对器用;“诗”对“玉”,文学对服饰;“朋”对“月”,人伦对天文。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李白)
此联中,“树”对“溪”植物对地理;“鹿”对“钟”,动物对器用。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
此联中,“岭”对“树”,地理对植物;“帽”对“钲”,服饰对器用。
二、词组结构和句式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对第一讲中列举的词组构成作进一步的分析。
主谓:面熟、性急(名词+形容词)地震、祖传(名词+动词)你来、我往(代词+动词)春风得意(再分:春-风偏正,得-意动宾)鸟兽飞腾(鸟-兽、飞-腾并列)
并列:声音、朋友(名词性,名+名)飞腾、歌唱(动词性,动+动)甘苦、好歹(形容词性,形+形)山欢水笑(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欢、水-笑均为主谓)红男绿女(整体名词,红-男、绿-女偏正)山明水秀(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明、水-秀均为主谓。和山欢水笑的不同点:欢、笑为动词,明、秀为形容词)
偏正:铁路、春风(名词性,名+名)晴空、丽日(名词性,形+名)狂欢、微笑(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雪白、桃红(形容词性,名+形)炎黄子孙(名词性,炎-黄、子-孙并列)艰苦创业(动词性,艰-苦并列,创-业动宾)
动宾:司令、革命(动词+名词)联系实际(联-系并列或动宾,实-际名词性偏正)
述补:鼓足、提高(动词+形容词)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并列,清-楚并列)
例: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丽日和春风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于工对;但是春对丽是名词对形容词,这种词组结构内的宽对是允许的。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丰功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此例中“放之四海”与“长与日月”也能勉强作为宽对来看待。这里主要讨论前四个字的对仗,言论、文章是名词+名词的并列结构,丰功、伟业是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但是言论文章、丰功伟业同为并列结构,在这样的对仗中,丰对言,伟对文的不同词性对仗是允许的(或者说可以被忽略)。然而丰功对言论单独出现时,因结构、词性的不同,通常被认为对仗不工。但因两者同为名词性词组,当它们组合在其他相同的句式结构中时,可以作为宽对来看待。例: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方尔谦(代小凤仙撰联)挽蔡锷联。英雄对短命就是上面讨论的这种宽对。其中“英雄”是“形+形”构成的名词性并列词组。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毛泽东主席的这个著名的题词是个典型的宽对例子。有人认为这不是对联,因为一是“上平下仄”,二是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不同词性。但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它仍然能算得上是对联。原因:一、上平下仄并非绝对不可以,古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二、整体句式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状语+动词结构;三、天天(名词)、好好(形容词)这样的叠字词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并列结构。类似的例子: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
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
江苏南京雨花台楹联。匆匆形容词,坐坐动词。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第二节 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是对联格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和技巧。当句对中也有工对和宽对,尤以宽对最具魅力,利用当句对宽对的技巧,可以大大拓宽对联创作的思路。例如嵌字、嵌名联,使用当句对规则可以将两个不同词性的字嵌在同一个位置。
一、当句对的各种形式
1、并列结构的当句对
常见的当句对是并列结构的互相对应。在上一节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只要同为并列结构,即便结构内部存在不同词性也是可以相对的。如同“言论文章”对“丰功伟业”,用当句对规则来解释就是:上联言论对文章,下联丰功对伟业,只要能形成这样的“句中自对”,联律也认为这是一种工整的对仗。但如果下联的“丰功”改为“功勋”就不工整了,因为“功勋”并列结构不能与“伟业”偏正结构形成自对。
两个字的并列词组相对是当句对的最小单位,下面是大观楼长联中的一个对仗句: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
上联“空”对“阔”,下联“英”对“雄”,形成句中自对,如此,空阔、英雄尽管词性不同也可以放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用词组结构来解释,就是“两者同为并列结构”。
南拳北腿
短剑长枪(南北方位名词,短长形容词)
七零八落
东倒西歪(七八数词,东西方位名词)
这些都是常见的例子。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这是复字型的并列结构当句对,“救、大”词性不同,但是救苦对救难,大慈对大悲,形成句中自对。
亭边短短长长柳
渡上来来去去船(短短长长形容词,来来去去动词)
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济南趵突泉观澜亭楹联)
惜劳人兮草草劝君少住
望前路之漫漫不我久留(浙江奉化广渡凉亭)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
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江苏南京雨花台楹联。匆匆形容词,坐坐动词。)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以上数例是“叠字当句对”,叠字可看作特殊的并列结构。在第二讲中我们讨论过复字联(包括叠字联),利用当句对规则来解释复字、叠字现象,可以进一步帮助理解。诸如“匆匆”对“坐坐”,除了它是叠字技巧外,还可以解释为“匆对匆、坐对坐”,因为形成了句中自对,所以上下联词性可以不相同。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柴米油盐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童子数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以上数例被称为“连环当句对”,也就是连续的并列结构相对。其中有很多饶有趣味的对仗:“之乎者也”对“柴米油盐”是“虚对实”,“诗书画”对“归去来”是名词对动词,“白面子龙”四个字和前面的两组三字词形成“不等字自对”(下面将单独讨论),最后一个例子是连环复字型当句对。如果不是在当句对的环境中,诸如之对柴、诗对归、一对有这样的对仗是很难出现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2、不等字当句对
尽管字数不等,但只要自对的两个部分是相同结构的词组或句式即可。
风正民心顺(“风正”对“民心顺”)
人和国事安(“人和”对“国事安”)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阴心董卓和前面的两个三字词形成不等字自对,上联同)
以上是词性工对的例子。更有意思的是词性宽对,以下例子各位自己分析一下:
眼里耳里鼻孔里许你别通消息
类堕随堕尊贵堕不可犯着锋芒
一箫一剑一知已
无牵无挂无烦恼
逢喜临怒见涵养
大事难处看担当
土产有三驴子臭虫候补道
军制无二杀人见客绝代公(嘲刘坤一镇压太平军并大量卖官)
洋衣洋帽洋袜子头发亦有洋气
卖国卖民卖祖宗江山也快卖完
3、隔词、隔句当句对(以下例子上下联同时也是工对,即横向、纵向都能成对):
是一原非一(是一、非一自对)
无为便有为(无为、有为自对)
山高人自小(山高、人小自对)
雾乱景犹迷(雾乱、景迷自对)
黄莺歌红梅(黄莺、红梅自对)
紫燕舞翠柳(紫燕、翠柳自对)
地灵更喜人杰(地灵、人杰自对)
物阜又遇年丰(物阜、年丰自对)
隔句自对常见于长联中,下例取自“昆明大观楼长联”: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1、3,2、4分句分别为隔句自对)
4、分句当句对
分句当句对也有结构相同者。但结构不同的当句对可将创作思路放得更宽。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杨度挽梁启超联)
上联“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下联“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单独考察,“成固欣然”与“人皆欲杀”的句式结构是不同的,单独出现这样的对仗肯定是不行的。
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无限吟情,如此江山容我醉;
待谁反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这是一个多至八言的分句自对例子。前两句为自对,而上下联相对应的两句结构却大不相同。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录自《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前两个分句结构不同。)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是分句的连环自对,即排比句。此例五个排比句上下联的句式结构是不相同的。除此之外,此联前后分句中尚有多处词性宽对,值得玩味。
二、当句对中的词性工对
其实当句对中结构相同、词性工对的例子是很多的,上面第一部分仅为说明当句对的宽对魅力而尽量列举宽对例子。工对的例子在春联中就可以找出很多:
持家勤与俭
建国富而强(勤俭、富强隔字自对)
春促山河变(山河)
人描天地新(天地)
风似剪刀花似锦
雨如银线柳如烟(不等字词性工对)
岁尾年头交子夜
人间天上共良辰(上下联前四字的自对其结构、词性一样)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前六字的自对其结构词性一致)
山坡植树河岸造林青峰环绿水
街道种花社区栽草闹市荡春潮(前两个四言句的自对其上下联及本句中结构词性均一致,后面的隔字自对上下联词性结构也相同)
第三节 联绵词
联绵词在有的书刊文章中写作“连绵词”,还有人认为应写作“连绵字”。联绵词的语音表现形式为双音节,书面形式写成两个汉字,但这两个汉字大多只是两个语言符号,拆开来便不能表达原来的意义。
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断一个两字词是否是联绵词:
1、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都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等,这些联绵词都不能拆开,拆开后都不表示任何意义,它们只是一些语言的书面符号而已。由于它们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这些字都不能与其它任何字构成另外的词。
2、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其中有一个字能单独表达意义,另一个字则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又分两种情况:
能表达意义的一个字就是这个联绵词本身的意义:蝴蝶的“蝴”不能单独表达意义;“蝶”可单独表示意义,指蝴蝶。
可以表达意义的一个字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义无关:玫瑰的“玫”不能单独表达意义;“瑰”拆开后,读音由“gui”变为“guī”,读音变了,含有珍奇的意思,与“玫瑰”无关。伶俐“伶”可单独表达意义,旧时指戏曲演员,不能表示“伶俐”的意思;“俐”不能单独表达意义。
3、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拆开后,都单独有意义,且能与别的字构成另外的词。但拆开后的字义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思没有联系,它们也不可能用双音合成词的任何一种构词方式组合成该词的意思。比如,“仓促”这一联绵词,拆成“仓”、“促”两字,它们的意思分别为:
仓(1)仓房,仓库(2)姓。
促(1)时间短:短促、急促。(2)催,推动:督促。(3)靠近:促膝谈心。
但是,“仓”的两个义项与“促”的三个义项无论用双音合成词的哪种构词方式组合,都不能表示“仓促”所含有的“匆忙”的意思。“仓”、“促”这两个字,只是该联绵词的书面语言符号罢了。再如“马”单独有意义,“虎”单独也有意义,但它们各自的意义同样与联绵词“马虎”的意义无关。
以上文字摘录自卢广庭先生的文章《怎样识别联绵字》。在另外的文章中,诸如“空阔、英雄、短长、冰炭、伪真、今古”这样的明显属于同类单音节词组成的并列词组也被划入联绵词范围。这些词超出了上述3种情况,主要特征是拆开后的字义和原来的词义均有联系。这不是本节要讨论的重点。其实,由于对联规则允许联绵词和并列式词组对仗,因此初学对联者可以把两个字的并列词组看成广义的联绵词,或者把联绵词看成特殊的并列词组,均无大碍。
在对联中,同词性和不同词性的联绵词、并列词组都可以在上下联中相互对应。联绵词、并列结构双字词的对仗也就是句中自对的最小单位。如同上面提到的“英雄”对“空阔”。楹联中这种例子很多,故不再举例。
*****************
本讲后两节内容和第一节的“工对、宽对”概念均有关联。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词性的工对、宽对在很多情况下是个没有明确界限的相对概念,实践中应从联作的语义环境来具体分析。“工对”和“对仗工整”是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概念。“对仗工整”的评语很多时候也用在有宽对的场合。
*****************************************************************
第四讲 深入了解“平仄相谐”要素
●第四讲学习内容:(1)马蹄韵及其“句中平仄规则”和“句脚平仄规则”、“平仄杆”(2)整体平衡观及活用声律规则(3)了解机巧联的声律问题(4)了解古四声问题
第一节 关于“马蹄韵”
一、马蹄韵及其“句中平仄规则”
马蹄韵是湖南大学余德泉教授在其专著《对联格律》中提出的对联声律规则,已被楹联界广泛接受和运用。马蹄韵规则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因状如马蹄的节奏而得名。
马蹄韵规则包括“句中平仄规则”和多分句联的“句脚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的主要内容就是在第二讲第三节中已经讨论过的“135不论,246分明”规则的相关内容,建议联友回头再复习一遍。
关于句中平仄规则,除了前面重点介绍的“135不论,246分明”规则外,有不少作品严格遵循了“两平两仄”交替,且上下联平仄字字相反,成为声律上的“工对”。但是,“135不论,246分明”作为相对意义上的声律宽对,从美学和联评角度,和工对具有同等地位。
以下是几个声律工对的例子:
春来眼际
喜上眉梢
大地春风劲
长征战鼓催
处处明山秀水
家家笑语欢歌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画卷红
凡思炼就千秋句
胜地留存万代歌
春回大地山欢水笑
日暖神州物阜民丰
瑞雪纷飞大地萌春意
东风浩荡神州跃巨龙
此外,5、7言联作中还有一种来自律诗的常见平仄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
清音歌盛世
妙笔著华章
陌上春来花似锦
庭前鹊闹客如云
虎跃龙腾全民歌盛会
羊欢马啸胜纪上新阶(第二分句)
盛世长春喜看东方腾紫气
神州大治欢呼法制振雄风(第二分句)
当然,也有很多在此格式基础上遵循“135不论,246分明”而作了变化的声律宽对,不再举例。
二、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和“平仄杆”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要求分句的句脚平仄应尽量做到“平平仄仄两两交替”。例如: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眉雄梦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步艳邦心:仄仄平平)
马蹄韵如何规定各种分句数量联作的句脚平仄格式?这里引入“平仄杆”的概念。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句脚平仄有两种排列规则(下联平仄和上联相反即可):
第一种“平仄杆”:……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平仄杆”:……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管多少分句的联作,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脚平仄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余德泉教授是在对大量明清两代对联作品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马蹄韵规则的。前人的对联作品大多数都有意无意地遵循了马蹄韵规则。有些虽然不是所有分句都严格遵循两两交替,但其中部分是遵循的;有的划分为几个部分来考察,每个部分仍然遵循了马蹄韵规则。感兴趣的读者建议阅读余教授的原著。
现代对联的句脚平仄偶有打破两两交替的例子:
金枝玉叶双建花开艳如国色芳若天香根系防城港
仄   平   仄   平    仄
(2003年8月防城港市楹联学会征联出句)
世纪坛上视际六合侍祭列祖试寄情思示计春秋事记历史誓继先烈势济中华
(2002年世纪坛征联。句脚: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后六个分句符合马蹄韵规则。)
必须注意:马蹄韵“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原理在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规则中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句中平仄可以“135不论”,而句脚平仄规则要求必须“两平两仄交替”。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规则,许多正规赛事都用它作评选标准,建议联友在创作时尽量遵循。在联意需要时可以适当变化,一般情况四个分句以上应避免一平一仄交替或所有分句同韵。三个分句时,上联“仄平仄”,下联“平仄平”是允许的。
第二节 树立整体平衡观,活用声律规则
由于对联字数不定,内容宽泛,技巧格式多种多样,因此无法用格律诗词那么严格的声律来约束对联创作,“句中偶数位应该平仄交替”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则,不能一概而论。古今流传的优秀对联作品中,出律之作并不鲜见,包括三平尾、孤平、联脚上平下仄的例子都有。学员在掌握一般规则基础上,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会活用规则。
一、划分语义节奏,灵活安排平仄交替
语义节奏在朗读时有明显停顿,使得完整的联句被分割,形同多分句联。这种情况可以分开来安排平仄交替。带领字的联句朗读时也有明显停顿,领字也可算作一个单独的节奏。这里只举一些非领字联的例子。
山青水秀春艳
平 仄 仄
花好月圆谷香
仄 平 平
6言句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换前四字的两个双字词来满足整句平仄交替的要求(水秀山清春艳,月圆花好谷香),但是大众化的春联还是使用习惯的词汇顺序为好。因为朗读时第四字后有明显停顿,并且后两字一般会降低语速,因此4、6位未作平仄交替对音韵美感的影响并不大。下例类似:
福临寿星门第
平 平 仄
春到致富人家(2、4位没有交替,无不可)
仄 仄 平
春到处乾坤锦绣
仄 平 仄
运来时门第生辉
平 仄 平
前三字类似领字的作用。此例决不能划分为“运来/时门/第生/辉”的节奏!
以下例子请大家自己分析:
羊歌拜拜情切切
猴舞翩翩意浓浓
飞雪迎春千家暖
东风送暖万户春(此例在大众化春联中或用语义节奏来解释无不可,赛事中建议慎用)
八言以上一般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完整分句,略举几例: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长安
户迎春春桃妆绿柳
门有喜喜鹊闹红梅
白雪映红梅春回大地
凯歌偕丽日福满人间
春风得意草木增秀色
时雨润心山河添笑颜(此例在大众化春联中或用语义节奏来解释无不可,赛事中建议慎用)
二、运用整体平衡概念,保证节奏点平仄相反
当对联中必须使用偶数位没有平仄交替的成语、成句、专用名词时,或因联意需要无法做到上下联偶数位平仄相反时,可将整个词看成一个节奏,尽量做到节奏的尾字(节奏点)有平仄交替,上下联节奏点平仄相反,以求得上下联声律的整体平衡。甚至三平尾对三仄尾也可以。
四面花果然好样
平   仄
一肚草格外大声
仄   平
与有肝胆人共事
平 仄
从无字句处读书
仄 平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平  平   仄 仄   仄
千载华夏不二地市肆双雄来朋万国九州
仄  仄   平 平   平
春夏秋冬八百标兵四十年电波荧屏荟锦绣
平   平  平   平  仄
东西南北数千志士九万里雄关漫道铸辉煌
仄   仄  仄   仄  平
小康有望老百姓全凭三个代表
仄  仄 平   仄
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风云
平  平 仄   平
以下两例属于可以不受声律限制的机巧联(前者为异字同音技巧,后者为复字叠字技巧)。下一节将专门讨论机巧联的声律问题,这里仅用来说明声律的整体平衡。其中最后的四言句遵循了严格的“两两交替”规则,使得整幅联语读起来仍然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全平对全仄是一种极端的例子,原则上也认为上下联声律是平衡的: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三、以联意为重,允许适当“出律”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古今都不乏其例,但以下例子初学者仍然不宜刻意模仿。这些例子中的大部分都能找到上下联整体声律平衡的理由,但已非本教材论及的范围。
高谈阔论参天地
平 仄 平
顾此失彼问鬼神
仄 仄 仄
(联嵌“高参”“顾问”,是一幅讽喻联。其中下联“彼”出律实因成语不可换字。)
愿作春蚕,丝未尽,吐未止;
仄 平   仄   仄
甘当黄牛,日不落,走不停。
平 平   仄   平
提高医疗质量
平 平 仄
增进人民健康
仄 平 平
此例虽然上联2、4位、下联4、6位无交替,且4位粘律,但因联意需要不宜换字,下联有“健”字的仄声过渡,无不可。
酒胆海样大
仄仄仄仄仄
诗才天比高(臧克家题李白纪念馆)
平平平仄平
花开三章清平调
平平平平平平仄
叶落一曲长恨歌(中楹会名誉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
仄仄仄仄平仄平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有名的岳麓书院联。联脚上平下仄)
两行北雁,避风雪以南来;
千古西乌,冲夜月而东去。(陈铧与朱熹对饮,忽见山雁南飞.陈乃为此联,朱极赏之。联脚上平下仄)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清代著名学者阉若嘘自题。联脚同仄)
以下几个例子除了声律不够严谨,连词性也有不工之处,是典型的只注重联意合理、通顺的例子:
青年,中年,老年,三部人生曲;
学习,工作,事业,一支奋斗歌。
血洒老山,捐躯为谁?为九州十亿幸福;
身居猫洞,吃苦为啥?为千家万户团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争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毛泽东)
第三节 机巧联的声律问题
机巧联也称为特殊联格,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联友可以从本站楹联仓库首页左边列出的名称中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但从平仄问题的角度,在如此多的机巧联中,哪些可以放宽声律要求?不外乎以下这些:
复字、叠字、回文、排列、数字、白话、谐趣、音韵(异字同音、同字异音、叠韵、双声、拟声)等。
这些机巧联中,有的仍然可以满足严格的声律规则,或者能满足上下联整体平衡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时,只要机巧自然、联意通顺,是允许出律的。以下分别举例,请学员自行分析其声律:
1、复字复词格: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
此联同时还运用了双关、借义、顶针的手法。究其上下联平仄搭配,虽然有三仄尾、三平尾问题存在,仍然不失整体的平衡感。此联还有一个妙处是轻声字的存在,使得同一个字读起来字音也有变化,灵动而不呆板。几乎完全消除了呆板的三仄尾、三平尾的生硬感。
并非所有的复字联都出律,以下几个例子仍然是“二四六分明”:
鱼钓钓鱼鱼骇钓
马鞭鞭马马惊鞭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这是有名的今人对古对。但是细究平仄,对句印月井、印月影三连仄和上联协调并不好。如单纯追求平仄协调,将“印”改为“观”更好:
观月井观月影观月井边观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能让上下联平仄字字相反,毕竟是件美事。)
2、叠字叠词格
此格也有不少合律的佳作: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西湖联)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九州万马跃千山山山壮丽
一夜三更分两岁岁岁平安
(央视2002春节征联一等奖。标准的“二四六分明”。在联格分类时,只要有一个字叠用也可以权且归入叠字格)
不合律的例子: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写于十年动乱)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下联除“一”外全仄,十分罕见。但是因写于特殊的年代,意义非常,联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平仄的协调。
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清
“朝”分读cháo、zhāo,“长”分读zhǎng、cháng,根据不同读音,可有不同断句。但是怎么断都不是严格的马蹄韵。这里只讨论两种读法(换一个字来表示):
朝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长涨长长涨长涨长清
朝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长长涨长长涨长长清
虽然不是严格的马蹄韵,但是整体平仄搭配仍然不失基本原则。上联好歹还有阴平、阳平的变化,不至于一个音调一读到底,那就更呆板了。
3、回文格(又称倒顺联)
合律的例子:
雪映梅花梅映雪
莺萦柳浪柳萦莺
上下联各自回文,回文前后一模一样。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从下联尾字开始倒读,回文后变成另外一副联语,意思有变: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
(部分回文)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叠字格已举过此例,也是部分回文的例子)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谢方山题三潭印月)
回文镶套。有部分回文:客中客,有整体回文。此联应这样断句:客中客入画中画。下联如果看字换一平声字则更完美。此种情况的联语整体平仄搭配是协调的。应归入合律的范围。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
(孙家鼎题门联。孙曾为同治和光绪师。)
2002
1991
(所谓的数字回文)
不合律的例子: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广为传播的回文句。本站楹联仓库已收录了20余个对句。
这种典型的回文格,其平仄也呈对称排列,这也是一种平衡。应对这样的句子,应该追求平仄字字相反的“境界”。字字同韵应坚决杜绝!大部分字词粘律也应该避免。此句可以这样断句: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对应上海的词最好是个双平声,对应自来水的词最好是平仄平。经过筛选,满足这“苛刻”条件的竟然只有一句:
西湖游乐船乐游湖西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九曲桥下湖空空壶下桥取酒
陶宅院前酣醉醉汉前院摘桃
这是谐音回文格,异字同音,倒顺读音一样。平仄基本上也呈对称排列。
考官被官考
观众遭众观
4、排列格。排列格尚可分为“列品、组串、排比、分总”四种:
列品: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
组串: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
分总:类似列品法排列物品那样组句,但在表述时则有分述有总述;分总法有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形式。
合律的例子: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三组描写景物的两字词连续堆叠,一幅绝妙的水墨画跃然字里行间,堪称经典)
白沙白水白洋淀
黄海黄河黄浦江
(按今韵,白黄同平,但正好在1、3、5位置上,同平无妨)
酸甜苦辣咸香涩
柴米油盐酱醋茶
(典型的排列格)
不合律的例子: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传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撰。“三强”为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而“九章”为首次记载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此联读起来十分顺畅,并没有因“粘律”造成任何不协调感。)
稻梁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联脚上平下仄,但因联意一问一答,不能调换。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邓石如题碧山书屋)
5、数字格(本属镶嵌格的一种,因数量庞大而单列一类)
合律的数字格佳作很多,不再举例。这里只讨论不合律的情况。
一仓二府三角四端五家岭
六铺七里八方九尾十间头
(嵌一仓里、二府坪、三角洲、四端里、五家岭、六铺街、七里庙、八方亭、九尾冲、十间头十湖北长沙地名。)
为了嵌进如此多的带数字的地名,所费功夫已不小,平仄问题只能退居其次了。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经典谜语联)
三多斋三元斋三吉斋三三如九九如斋
四物散四逆散四磨散四四一六六一散
(‘九如斋’食品店,早年在湖北长沙最负盛名。但在该店创建之前,已有‘三吉斋’,‘三元斋’,‘三多斋’等店相继兴起。由于竞争不过九如斋,门庭渐趋冷落。联嵌乘法口诀,最后还用‘如九、九如’词序颠倒反复,当时都认为是绝对。但天下事总是“无独有偶”,居然有人能对出。用了四个中药汤头名,上下联对仗字字工稳,实为难得的妙联。)
这里所谓“字字工稳”,除了平仄方面的基本原则,还指上下联对嵌乘法口诀、数字相对、词性相对等因素,其中六对九是仄对仄,实为无奈,也大可不必再予追究。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今韵)
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古韵)
有名的苏州南浩街征联。此联并非要着意嵌进数字,整句联语的字词完全按照联意的需要自然而然平铺直叙,却在不经意间嵌进了6个数字(包括大写的“陆”)。这看似随意镶嵌的六个数字自然给对句者增加了相当的难度。但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主要问题还是平仄搭配问题。尽管联句中的一个四连平和一个四连仄严重打破了马蹄韵“两两交替”基本规则,但是读来仍然行云流水,并没有十分别扭的感觉。这归功于整体平仄的搭配:水陆两旺四连仄和三吴明清四连平遥相呼应,此间加入了适当的平仄变化,最后四字落脚于标准的马蹄韵,以铿锵的双仄声收尾!整体平仄搭配仍然具有相当强的平衡感。
应对这样的出句,对句的平仄应如何安排?很简单,保证节奏点平仄相反,最好是整句字字相反!我们来看看已获得优秀奖的其中几个对句(平仄标注按今韵,后六字可以不断句,为了分析的方便而断):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今韵)
百业诚信无双埠工商共荣振邦万代千秋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百业今古无双地琼玖十坊流风万载千秋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百艺荟萃新八景俯拾九华流连万客千宾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赤县俯仰诸黄祚穹苍青荧寄情丹旆蓝图(以颜色对数字,另辟蹊径)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千载华夏不二地市肆双雄来朋万国九州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
6、白话格(即口语化对联)
以下只举不合律的例子。
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
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
(某妇人劝其夫戒烟联)
像这样不顾及上仄下平基本原则的白话联并不多!其中喷云吐雾可改为吐雾喷云,但既然是口语化的,倒过来反而不顺口了。
你看这般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
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煞费苦心
(贵州贵阳吉祥寺戏台联)
休来休来哪知为人这样苦
完了完了自惭所学竟无成
(某文士自挽联)
凭咱这点切实功夫不怕二三人是少数
看你一团孩子脾气谁说四十岁为中年
(丁文江贺胡适四十寿)
7、谐趣格(不合律的例子):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
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传为纪昀对乾隆)
大小姐洗黑白菜
高矮子吃热凉粉
师娘登楼望南北
弟子行路吃东西
8、音韵格
此格不再举更多的例子。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出句前7字连平,单独看是单调的,但是对句做到了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第四节 古四声问题(简单考核)
古汉语中有部分汉字的平仄归类和现代汉语不同,古汉语的平仄归类称为“古声”或“古韵”。在前人的对联作品中,有些字用“今声”(普通话)来判别是不合声律的。今天仍有不少人习惯使用古声创作对联。近年在大部分正式征联大赛中大多都允许使用古声,但是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联作中混用。
今天我们学习对联,不要求学习用古四声撰联,但是对古四声应有所了解,便于判别前人联作中的声律运用情况,同时便于鉴赏今人使用古声创作的对联。
古四声:平、上、去、入。较为通行的标准是《平水韵部》。在《平水韵部》中,所有的汉字被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和下平在对联中归入“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对联中都归入“仄声”。
今四声与古四声大致的对应关系:
今声-古声
-----------
上平-阴平(极少数除外)
下平-阳平(极少数除外)
上声-上声(极少数除外)
去声-去声(极少数除外)
入声-分别并入今声的上声、去声、平声中
从这个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差别最大的是古四声中的入声,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归入今四声平声中的那部分字,因为这些字从古代的仄声变成了今天的平声。下面是“古仄(入声)转今平”的常用字列表:
B:八捌拔白薄雹逼别勃渤脖舶伯魄(落魄)柏(柏林)泊博搏拨剥箔瘪鳖憋蹩铂
C:擦插察拆吃出戳撮
D:答搭达得德滴迪的度独读狄涤敌笛跌谍蝶碟迭叠督毒笃犊渎椟咄铎夺掇(揣度)
E:额
F:发罚乏伐筏阀佛缚(缚药)服伏弗拂福幅袱蝠
G:割胳格阁搁疙鸽革隔刮郭国咯骼膈嗝聒蝈
H:哈喝合盒涸核黑忽惚滑猾活蛤(蛤蟆)劾嘿豁
J:疾迹积激击缉绩及汲极级圾急嫉辑集给藉籍脊棘即亟夹颊截杰竭碣揭捷睫婕洁结拮接节劫掬鞠菊桔局掘崛倔撅厥獗决诀抉角(角色)觉谲爵噱攫
K:嗑瞌壳咳哭窟
L:拉邋
P:拍劈撇泼扑仆璞瀑
Q:七染漆戚掐曲缺阙
S:塞杀刹煞勺芍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刷说俗缩
T:踏(踏实)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
W:挖屋
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檄侠狭峡匣狎辖瞎挟叶(叶韵)胁协歇蝎薛学穴削
Y:鸭押一壹揖约曰
Z:杂匝凿则责帻泽择贼炸(油炸)铡闸轧(轧钢)扎札摘宅翟着(着急)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一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濯
此表可用于查询对联中的入声字。如能记住当然最好。记不住也没关系,可以这样来判别:如果在古联中看见应当用仄声字的地方却用了普通话读音为平声的字,那么这些字多半是入声字。不放心的话可以查询上表,上表中没有时可到《平水韵部》中再查。还有一个网上工具可供使用:古韵平仄显示程序:http://www1.hotqq.com/cgi-bin/mz/poetry/dispingze.asp
例:
因荷而得藕(得。古声平平平仄仄合律)
有幸不须梅
鳦鸟传长发(发。古声仄仄平平仄合律)
苍龙协永绥(协。古声平平仄仄平合律)
*****************************************************************
第五讲 深入了解“内容相关”要素
●第五讲学习内容:(1)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2)“合掌”禁忌(3)初步了解无情对及分咏格诗钟(4)认真阅读指定的文章,认真思考,将你感触最深的部分写下来(5)树立“撰联如写文章,以内容关联为重”的观念和“文章需要反复修改,对联用字需要反复推敲”的创作习惯
第一节 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
上下联的关系,除了第二讲中提到的正对、反对、串对外,从逻辑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
上联与下联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这种结构关系,就叫做并列关系。例如: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这种逻辑关系的作用在于,使上下联语气一致,并行不悖,能详尽、完整地论述一件事物或一种主题;不足的是稍显平淡、单调和古板,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2、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例如下面这一副借“咏煤”拟制的格言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从字面上看“黑时”与“红处”,“犹有”与“便成”,“骨”与“灰”,都是相对或相反的;从所含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3、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4、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对联: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5、因果关系
上联与下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例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6、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例如:
宁以义死,
不笱幸生。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
7、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副对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8、目的关系
上下联分别表示目的与行动的关系,或者是上联说目的,下联说行动;或反之。例如杭州苏公祠的一副对联: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第二节 “合掌”禁忌
所谓合掌,即同义相对。指的是上下联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或者上下联使用了同义词。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字数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例如下面一副合掌联: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即为展翅。下联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样,八个字中。四个字就算白用了。这种情况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有所见。例如:
神州滋雨露,
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应避免。然而,这种合掌,常常被人忽视,即使一些长于撰联的人,有时也在所不免,这就更应引起注意了。“正对”是合掌最容易出现的场合。
下面这些合掌例子,联友自己体会分辨:
发家勤为本
致富俭当头(发家、致富?)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上下联意思几乎完全一样)
黑白颠倒几时了
上下欺瞒何日休(几时了、何日休?)
第三节 无情对(简单考核)
无情对作为“内容相关”要素的特例,别具情趣。不过需留意:无情对和“内容不相关”的“准对联”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无情对要求上下联尽可能字字相对,且最好是小类相对(名词即为义类相对),但是联意却毫不相干。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果”皆草木类;“已、然”助词;“半、一”数字;“寻、点”转义动词;“休、不”副词;“纵、相”副词;“斧、干”则为古代兵器。
如果不能字字相对,词组也必须是同一小类: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葡萄”“苹果”是不能拆开单字相对的联绵词,但两者均属水果。此例其他字词的对应情况:珍-瑞,同小类的形容词;妃-士,人称代词;脸-牙,人体部位。
无情对常使用借对(借义)手法。即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例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阁下,既为一种尊称,又指楼阁之下。李,既指李姓,又指李树。先生,既指一种尊称,又指首先长出。
无情对最好也能遵守平仄规则,如以上两例。打破平仄规则并非不可,但不提倡有意为之。例: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巧用酒名的别解来对天象。尽管上联平收且三平尾,但整体平仄还算协调。
无情对中,也有对句意思与出句能作牵强配合的,例:
水发千支终入海,
风流万种尽归天。
下联的意思,很明显是嘲笑“风流人物”要“归天”的,但若要强词夺理的话,也未必是不能说得通:风无论怎样的流动,最后还是要归到天上去。
如果出句求无情对,要求出句尽量无歧义,否则便无趣。即便出句是平收,也应作为上联。例:
黄花
绿帽
若出句为有歧义的“绿帽”则无情之趣尽失。
“出句大雅,对句大俗”是无情对的常用手法。例:
关山悬冷月
开水泡冰茶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谁惜小家碧玉
他拿大户黄金
根据“出句大雅,对句大俗”的技巧,即便出句是平声收尾也应作为上联。病例:
抱狗说行旅
亲人解放军
此例即为应该上下调换的例子。因为先读此上联会让人不解,会失去不少趣味。
无情对创作中的其他几个误区:
1、只求字字工对导致句义生涩、牵强或不完整。
无情对的词义搭配应该自然通顺,不能连句中也出现“不相干”的词义搭配,以致整句话不知所云。病例:
帝王脚下过
佛祖心中留
先想到没有歧义的一句话作为出句,再琢磨对句,这的确是无情对创作手法的一种。此作能看出先想到的是“佛祖心中留”这句佛家常用语,如果是则应作为上联。为求字字工对,“帝王脚下过”句义不够明确,是否指“地下埋有许多前朝的帝王,被今人踩在脚下”?像这种让人揣摩不透联意的对句是失败的。
天高皇帝远
池浅王八多(生造的因果关系)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河秋波朝北动(对句字字工对,联意却不知所云)
2、只求句义完整和不相干,而部分字词没有工对。
这种情况不仅显得趣味性不足,更糟糕的是导致“既不是无情对,内容又不相关”的重大失误。病例:
且罢晨妆学手谈
休到密室作耳语(“密室-晨妆”不是义类工对)
马月猴年虎岁
天时地利人和(除了“时”字外,其他均未小类工对)
五粮铺绿野
千里共婵娟(“里、婵娟”不是义类工对)
夫妇二人转
黑白双面胶
乍一看似乎是标准的无情对,也多少有些趣味,但是“黑白-夫妇”不合无情对要求,误将并列词组的句内工对应用到无情对中,这种情况值得注意。此例中“胶”对“转”也不工,严格说来“面”对“人”也不是义类工对。
3、只注意到字字工对,而出对句联意却有明显关联。
这样对出的句子不是无情对,无趣。病例:
无联不成对
有偶才变双(出对句联意明显有关联)
武大郎生气
刘三姐养颜(仍然是联意相隔不够)
4、两言、三言的普通词汇对仗不能作为一幅完整的无情对作品。
只有将单字拆开后能构成有完整意义的单句(主谓句式或省略主语的动宾句式)时,才能作为完整的联作。
病例:
金牙
银耳(尽管有趣,但仅是一个偏正词组,严格说来不能构成“联句”。如能组合到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则大妙)
马头琴
鱼肠剑(仍是词汇相对,尽管是两种不相干的东西,但是不能构成联句,趣味性也不够。)
下面两例尚可:
赞美
歌德(动宾句式:赞扬美国,歌颂德国)
风云
浪笑(主谓句式:风在说话,浪在笑)
第四节 分咏格诗钟(简单考核)
诗钟,顾名思义是古时私塾先生用限时的方法,以嵌字为题,让学生练写七言或五言对偶句的一种作句形式。分咏格诗钟是诗钟的一大类,以上下联分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有机地把两个事物关连起来。
因分咏不相干的两个事物,联意的关联常需要略加琢磨才能看出来,故分咏格诗钟也作为“内容相关”的一个特例来解说。
特别注意的是,分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用“元宵蝶”三字,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既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例:
《饺子、木鱼》分咏:
薄皮嫩肉三江煮,
硬骨空心五岳敲。
《楹联、雄鹰》分咏:
喜日临门局左右,
狂风驾雾跃高低。
《孙悟空、水仙》分咏:
火眼金睛扬正气,
冰肌玉骨放清香。
更多例子参看教程后所附资料。
第五节 “内容相关”必读文章
一、“内容相关”的具体阐述:参看教程所附资料《内容相关谈》(必读)
思考:上下联一写人、一写物或一写事、一写理,如何做到关联?
二、“内容关联”与炼句:参看教程所附资料《关于“池花对影落”的思考》(必读)
思考:对联有必要炼句吗?随心所欲、一蹴而就的作品和雕琢出来的作品哪个更好?
三、“内容相关”还应该注意什么:1、《联作四弊》(必读)2、《论对联的巧与拙》(必读)3、《联外功散论》(必读)(参看教程所附资料)
思考:对联创作是否应该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你对网络即兴对联的功能和现状如何看?艺无止境,联艺同样无止境,如何进一步提高联艺?
(完)
*****************************************************************
教程补充资料待续
相关回复
自学教程补充资料
1楼  发表:蝶恋花   积分:245528   发表时间:2005-6-23 22:47:20
自学教程补充资料〈目录〉
一、诗钟---分咏格(联例)
二、“内容相关”谈(张东继)
三、关于“池花对影落”的思考(孤峰倨坐)
四、联作四弊(明月伴清风)
五、论对联的巧与拙(孤峰倨坐)
六、联外功散论(龚祯熊)
七、马蹄韵的〈正格与变格〉新说(都市村夫)
八、入声字表
九、玻璃字库
待续
**************************************************************************************
一、诗钟---分咏格;;;;联例:
浑身墨迹书香味
震耳枪声斗士情;;;;;;;;分咏:电子游戏、作业;;
尽力铺张呈墨色
倾情击打泛银光;;;;;;;;分咏:电子游戏、作业
;;
学生写给老师改
家长提防孩子迷;;;;;;;;分咏:电子游戏、作业;;
;
授业育人传圣道
脱尘破网返桃园;;;;;;;;分咏格诗:钟孔子、陶渊明;(凤凰醉)
;
载物托灵歌有截
行时覆世颂无疆;;;;;;;;分咏格诗钟:地、天(晋阳之甲)
;
;
六出奇思封曲逆
百经鏖战享平阳;;;;;;;;分咏格诗钟:汉初名臣陈平、曹参(晋阳之甲);
;
泗水龙兴逢吕后
乌江骓逝别虞姬;;;;;;;;分咏格诗钟:刘邦、项羽(晋阳之甲)
;
;
芳圃蕙兰馨九畹
杏坛桃李茂三千;;;;;;;;分咏格诗钟:屈原、孔子(晋阳之甲)
;
;
紫宫有庆辉金盏
银汉无声转玉盘;;;;;;;;分咏格诗钟:星、月(晋阳之甲)
;
;
注礼笺诗传后学
说文解字汇前贤;;;;;;;;分咏格诗钟:郑玄、许慎(晋阳之甲)
*****************************************************************
二、“内容相关”谈;;;;;;;作者:张东继;
;;
;;;;笔者在对联讲座讲到“内容相关”之后,有学员举出一些上下联一写人、一写物或一写事、一写理,似乎不“相关”的联例进行质疑。为此,我写点文字,发点议论。;
;;;;上下联“内容相关”是对联的特点之一,也是构成对联的一个要素。所谓“相关”,是说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上下联的关系,有的相向,有的相反,有的相继或相补,有的相交或相同,总之,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
(一)“内容相关”,并非内容都相同;
;
;;;;上下联内容相同,但并不要求都相同,且多数对联上下联内容是不同的,但必须相关。内容相同的上下联是围绕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表达方式去阐述,而不是上下联的重合。如:;
花甲重开,外加一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一四一岁生日联);
;
南宋状元宰相;;
西京孝子忠臣。;
(广东文丞相祠联);
;;;;这些对联,上下联不仅“内容相关”,而且“内容相同”,所表达的是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的两个(几个)方面。第一联祝颂同一个人一百四十一岁高寿,但上下联的数学算式不同而已。第二联以“状元宰相”赞扬其官位之高,以“孝子忠臣”赞扬其道德之美,所颂扬的则是同一个人(文丞相)。;
;;;;上下联内容相同的对联,如果思路狭窄,又大量运用同义词,表达不得法的话,就很可能要犯“合掌”的错误。请看:;
布谷声声催懒汉;;
子规句句警闲人。;
;
;;;;上下联不仅内容相同,其实是内容相重,而且大量运用同义词相对,“布谷”与“子规”属同一事物的两种名称相对,是典型的“合掌”病联。当然,内容合掌,主要看语意,并非一律排斥个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
;;;;上下联内容不同,但必须“相关”。如:;
五亩自栽池上竹;;
三人同作月中游。;
(黎泉集句联);
;;;;一写“池上竹”,一写“月中游”。上下联所述事件各异,但反映了苏轼的生活经历(均集苏轼诗句),内容不能说不关联。;
;;;;总之,上下联“内容相关”并非内容相同;内容不同,但必须相关。;
;
(二)“内容相关”看主题;
;
;;;;对联同文学作品一样,不仅有内容,而且有主题。总是内容表现主题,以主题统帅内容。上下联常常是在一个主题统帅下的两个方面。;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撰题);
;;;;从内容看,上联颂“七十二健儿”,下联述“四百兆国子”,但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沉痛悼念广州起义的死难烈士,热情歌颂辛亥革命战士的英雄壮举,反映全国人民反对清王朝的共同愿望。;
良工造物维其巧;;
大匠诲人必以规。;
(竹木业联);
;;;;表面看,上联说“造物”,下联写“诲人”,内容各异。其实,下联是上联的类比和引申。对联不仅宣传了按规矩制出竹木产品的精巧,而且进一步说明教育人也必须按一定的道德标准、一定的法规和一定的文化水准进行,这便是此联的主题。“大匠诲人”语出《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所谓“大匠”是指在学艺上有重大成就而为众所敬仰的人。;
;;;;缺乏主题(中心)的对联,上下联内容也必然难以关联。;
;
(三)“内容相关”看“正”“反”;
;
;;;;正对、反对、串对的类别就是根据对联内容来划分的。不管哪一种“对”,都必须上下联“内容相关”。正对的内容相关,而“反对”是否“内容相关”呢?请看:;
生经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广州四烈士墓联);
;
有好儿孙当是福;;
无多田地不为贫。;(佚名);
;
但以诗书教子弟;;
莫将成败论英雄。;(江苏项羽庙联);
;
;;;;第一联说生与死的意义,是人生的两极关系,旨在颂扬烈士死的意义。第二联从“有好儿孙”和“无多田地”对“福”与“贫”的看法,上下联是辩证关系。第三联“教子弟”与“论英雄”旨在下联,上下联是衬托关系。此三联的上下联内容均一正一反,但彼此的内涵及逻辑关系都是很紧密的。;
;;;;反对的上下联是从相反或对立面的角度写的,使之互相映衬,鲜明对照,相反相成,共同表达一个中心。但相反的事物(道理)必须互为关联。或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下面一联,上下联意思虽相反,但无逻辑关系,彼此内容也不关联,故不成对联:;
坚持重教尊师方向;;
反对贪污受贿作风。;
;
;;;;“重教尊师”与“贪污受贿”虽是一正一反,但两者不存在对立关系,没有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将“重教尊师”改成“勤政爱民”则可成联。;
;;;;串对,是把一件完整的事或一个完整的意思分作两步表达,即把一句话分作两句来说,组成上下联,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因此,上下联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上下联的关系有递进、转折、选择、假设、条件、因果、顺承等等。例子就不必赘述。;
;;
(四)“内容相关”看技法;
;
;;;;有些对联,由于用了某种巧妙的技法,便把迥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组成相互关联的对联。技法很多,这里只谈两种:;
;;;;衬托技巧:;为了突出某一事物,便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放在一起作陪衬,这就是衬托法。如:;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早读书。;
;
凛列风霜知劲草;;
艰难岁月识英雄。;
;
;;;;此二联的上联讲的是自然界的“鸟”与“风霜”、“劲草”,下联写的是人。上下联正是用了衬托法才使之关联,即用“鸟欲高飞”衬托“人求上进”,“知劲草”衬托“识英雄”。两联的主旨都在下联,即用上联衬托下联,上联是衬体,下联才是本体(主体)。;
;;;;答问技巧:;答问有设问、反问两种方式。其中有本联答问和上下联答问等不同形式。为了阐述上下联的关系,这里只谈上下联答问式。如:;
桃花尽日随流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只设问,不答);
;
泪挥湘竹斑多少?;
魂断苍梧梦几何?;
;
;;;;第一联是唐诗集句联,下联设问,不必回答,也难以回答。与上联虽无答问关系,但有类比关系。第二联上下联各自设问,都无须回答,谁也回答不了。故意分别设问统一于一个主题:湘妃悼念与思念舜的殷切。双重设问是为了强化感情。;
;;;;总之,上下联“内容相关”是鉴赏、评析、创作对联的要求之一。除了无情对以外的其它形式对联,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达到这一要求。;
;
*****************************************************************
三、关于“池花对影落”的思考
;;;;作者:孤峰倨坐
看季羡林先生一篇写荷花的文字,题目是《清塘荷韵》,其中说到前人诗话中的句子“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季先生介绍说“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
这是什么诗话,我没能考出来。而这认为不工的两句诗,却觉得很有意思。
不妨分析一下这两句到底哪儿对得不工。“池花对影落”,上联属于二平三仄尾的五言句型,这在唐五言诗中不算很罕见。据稻香老农的做诗机程序统计,在《全唐诗》中,有三仄尾的五言诗占五言诗总量的大约百分之七。因此五言三仄尾的诗句应不算出律。而且作为二平三仄尾句的下句,格律形式是“仄仄仄平平”,且第一字可变通。“沙鸟带声飞”,我们看看这下联的平仄,就可以知道至少从格律上来说,这两句没有对得不工的地方。要看哪里不工,恐怕还得从这两句的用词上来分析。
可是池对沙,花对鸟,对影对带声,落对飞,一目了然,用词上实在也不能说不工。
我们一般说工与不工,无非是指音律相对与词性基本相同。可是根据上面的分析,那一联在这两方面都无不工之处。
那么回头来试着惴测一下古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季老的所指何在。季老这样写道:“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瘦。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飞,最后一接触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们可以认为这段话是季老对这句诗的阐释。正是静中见动,动而归静。一句诗,五个字,体现出的是一个空灵优美的境界。
唐朝诗人李群玉的诗《湖寺清明夜遣怀》,其中有一句是“沙鸟带声飞远天”,季老读的那本诗话中取这句的前五字来对。我想,沙鸟带声飞,该是沙滩上的水鸟扑愣着翅泼喇喇地响着,飞了起来,好象是受了什么惊吓一样?实在是和上联所造的空灵境界不和谐。
季老之意,盖在于此耶?其所谓不工者,实语境之不和谐耶?其责备求全之心,亦可敬也。
我读季老之文,既同其憾,亦复敬其苦心,乃试用古人之成句对曰:池花对影落,海月共潮生。
复思下联虽气势磅礴,而离上联之空灵境界也远。临联惭愧,不能释怀。
我的朋友,您,聪明的,未尝不见猎心喜,又何必袖手旁观?如有所教,幸何如之。
*****************************************************************
四、联作四弊;;;;;;作者:明月伴清风;;
;
;;;;对联创作,看似短小容易,实非如此,亦需反复推敲,力求精准也。观近年征联及各论坛联作,常见有隔、重、俗、造四弊。要提高对联质量,此四弊非除不可。
;
弊之一:隔
;
;;;;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如婚联:“克勤克俭偕白头;晚婚晚育惜青春。”“克勤克俭”与“偕白头”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克勤克俭”与“晚婚晚育”相对,也无浑然一体的结合。再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平仄、对仗尚可,但上下联孤立存在,难以表述完整主题,实难称之为联。曾记数年前一次征联,有联上联乃“亚运会……”;下联为“共青团……”(具体记不清了),内容相隔千里,却登榜首之位,当时曾戏称之为“政治对联”。
;;;;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上下联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只顾形式之对,不管内容之联,难称曰对联,更非佳联。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非简单相加,而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
;;;;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如白居易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维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陆游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均属佳制。
;;;;隔是思维紊乱之表现,隔乃胡拼乱凑之结果。欲制佳联先除隔,不隔方可出佳联。
;
弊之二:重
;
;;;;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旧称“合掌”。此类联例举不胜举。如“神州大地美如画;祖国河山灿若霞”,“争做长征突击手;勇当四化带头人”,“凭汗水兴财家家富;靠劳动致富户户欢”,“双性有缘方结好;双方如意始联姻”等等,均属重复之列。重复,与对而不联之“隔”恰恰相反,乃联而不对也。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从信息论观点看,上下联所提供之信息只有一个,即1+1=1;从系统论观点看,全联乃内容单薄之单因此而已;从哲学观点看,违反对立统一之规律;从艺术角度看,内容贫乏、单调、枯燥、呆板。
;;;;我国向有“正对为劣,反对为优”之说,正是因为正对内容多为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把握不准,则易出现“合掌”之弊。反对则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描画,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上下联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上下联内容互相映衬,形成对照,犹如二珠合璧,相得益彰,使楹联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印象。流水对以自然浑成取胜,反对则以阴阳互补称雄。
;
弊之三:俗
;
;;;;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纵观今日之联坛,特别是在网络对联创作中,缺乏创新,翻抄旧联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创作手法上重技巧,轻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对联是一门古老、通俗的艺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制联技巧,对此有人称之为修辞手法,有的称之为联格。这些修辞手法,是长时间积累沉淀的结果,自有其生存发展的道理。但在网络对联创作中,却难以见到百花齐放的局面,大多数联友似乎更喜欢某些联格。于是乎,我们在许多对联论坛上,看到的都是析字联、双关联、偏旁联之类,最近词牌联又成为一些联友的喜好。这些表现手法已到了泛滥成俗、惹人生厌的地步,什么“山石岩”、“白水泉”、“女子好”、“江河湖海”、“杨柳松柏”,随处可见。类似的对联不是不能作,但到了滥的地步,只能说许多联友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看似创新,实则是古人联作的翻版。
;;;;二是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落入俗套。其中尤以春联创作为最,俗套的对联比比皆是。什么“春回大地百花争艳,福满神州万象更新”呀,“风调雨顺年年好,国泰民安处处春”呀,“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呀,简直使人望而生厌,俗不可耐。如果这些对联出现在联书中,出现在一些专题网站的集合中尚属正常,因为他们兼有保存资料的功能,但在许多征联活动中却屡屡出现类似的问题,就不正常了。去年某报刊出的近百副马年对联中,有近半数含有“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的词语。时代在前进,艺术在更新,如果总是老调重弹,对联创作还谈的上什么发展?韩愈当年提出的“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主张,对于今天的对联创作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对于这种求量不求质,求快不求新的粗制滥造问题,联友们勿须自警。
;
弊之四:造
;
;;;;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的文学形态,与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诗词)一样,要追求真情实感、通俗自然。在文学创造中,古人历来有两种美感追求,即“错采镂金”之美和“芙蓉出水”之美,并且认为后者是更高的但又难以企及的境界。“芙蓉出水”之美追求的是平淡、自然、单纯、质朴,李白论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谢榛说的更明确:“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但在目前的对联创作中,许多联友却恰恰抛弃了“芙蓉出水”,而过度追求“错采镂金”,结果是“弃玉雕石”。
;;;;造之表现有许多,比如无意境,许多联友的对联纯粹为对而对,为联而联,像“冰比冰水冰,魔更魔鬼魔”之类,读过之后不知道从中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开宗明义:“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词创作如此,对联创伤亦如此。无真情、无境界,闭门造车之作也。
;;;;再如“造雷”,似乎成了对联创作特别是网络对联的一种“时尚”,每一个论坛似乎都见到类似对联的身影:“今世进士,尽是近视”,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且先不说此上联八字中有七字仄声,仅就其内容而言,实在也是违反常理的“编造”之作。明月曾戏称此联易对,当对以“近视尽是今世进士”也。这种对联,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是一种病态,即从所谓的别人“中雷”中追求一种满足。此乃联之大忌也。类似的如“皮背心”、“古文故人做”、“李姐理解礼节”、“李白、李太白、李太太白、李太太太白”等,皆为刻意“造雷”之作也。“雷”非不能造,妙在“自然天成”也,如“李白居,易安居”,人名镶嵌自然,不失为“雷”中佳品。
;;;;更有甚者,是许多大型的征联活动中,亦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像去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佳联妙对贺新春”中,“山大王王山”即是生编硬造之作,而北京世纪坛征联则把这种倾向推向了高峰,不但“造雷”,兼且造词、造句。事实上,现在许多联友对“造雷”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出现了无雷找雷的倾向。仍以中央电视台征联为例:“一夜三更分两岁,岁岁平安”,本来是普通的嵌数联,许多联友却找出了更多的“技巧”:“一+两=三”,后半句的“岁岁”乃上半句“两岁”的分咏等等。如此大摆地雷阵,不但难得佳句,而且将使对联创作走向歧路。
;
;
*****************************************************************
五、论对联的巧与拙;;;;;;;;作者:孤峰倨坐
;
;
;;;;曾看到过这样的联句:"古文故人做".出者固得意,应者也众多.而我以为不然.古文的作者就是古人,谁的故人是古人?寿长啊?
;;;;句在意高,不必过求小巧。陈子昴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攸,独怆然而泪下。全无花巧,风流千古。
;;;那么难道巧就无好句了吗?联就不能精巧秀美了吗?那也不然。
;
;;;蜂蝶纷纷过墙去,都疑春色在邻家。是诗句用意之巧者也。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是联之用数字之巧者也.
;;;;一湖碧螺春色好。是偕音之巧者也。
;;;;梅边每有月。是折字之巧者也。
;;;;风吹皱一池春水,浪淘尽千古英雄。是用典之巧者也。
;
;;;;这些联句之巧,首先是因为它们符合对联的普遍规律:内容上言之有物,音韵格律上也和谐优美,面目不俗。却莫以为只须拆字偕音弄些小巧,就能算是好联。
;
;;;;古人的一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虽为名家所出,至今仍被讥为"油腔滑调"。对联论坛常见这些东东:坡为土之皮,滑为水之骨;花是七草化,鸠是九鸟成;古文故人做,诗讨寸土言;一人骑大马,二人坐土上,三人春日好.....孤峰倨坐评曰:何不去摆摊测字?
;
;;;;古人的一篇《石氏食狮史》,已尽偕音之能事,终也只成得个四不象。对联论坛常见这样的东东:画上荷花和尚画;近世进士尽是近视;梅没美眉美。。。。。。孤峰倨坐评曰:可比做鹦鹉绕舌。
;
;;;;传说有这样的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大侠斥之为:"不通"。倒常有初学者自以为捡了个宝,心甚喜焉。却不知这样的东东只会误人误已。对联论坛里常见这样的东东:霸王别姬唱楚辞;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孤峰倨坐评曰:正是那蒋干盗书。
;
;;;;听说过有这样的句子: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这位古人喜欢调谑:-)但可知纪氏学问博洽,其诗清新玲珑。请看:斜阳流水推蓬坐,翠色随人欲上船。可叹对联论坛里常见这样的东东:八里滩离九江还有十里;一船二人三杯酒,五颜六色四时花。。。。。。岂不就是捣指学数?孤峰倨坐说道:"小弟弟,要是十个手指头不够用,就要赶紧脱鞋脱袜。"
;
;;;;以上所讽摆摊测字,鹦鹉绕舌,蒋干盗书,捣指学数四病,有人看了,自然也会恼道:孤峰,你这和尚,光说别人自个不练,是何道理?所以我也撰了个联,是关于围棋的。这联的横批是:棋如人生。今把上联录在这里,请各位同好指教:
;
;;;;执著未定枉费猜,先也要下,后也要下;
;
;;;;如果有朋友不曾下过围棋,那么倒也可以说明一下:执,著,定,猜,先,后,下,都是围棋术语。
;
;;;;倘见网上患此四病以致弄巧成拙的联友日少,而精巧秀美甚至大巧不工的联日多,那么网络对联高雅气象重现自不必说,而我等联友也得以在其中陶情悠游,不亦乐乎?
;
---------------------
附:也说巧与拙(作者:明月伴清风)
;
;;;;巧,一般说来是一个褒义词,寓有巧妙、巧思、工巧等意,但有一种“巧”却是含有贬义的,那就是“投机取巧”,孤峰所举许多例子,正是其表现。因此,在对联创作中,对巧的把握,要掌握一定的度,要做到巧夺天工,而不巧言令色,更不可投机取巧。
;;;;巧与对联创作的难度并没有一定的关联,做好一副意境优美、格律严谨的对联,并不比对好一比挖空心思得来的“巧联”更简单。要反对一味求新、求巧的倾向,但对有一定难度的“巧联”,也不可一味排斥。比如“李白居,易安居”,虽然至今难有合适的对句,但出句在人名的镶嵌上,并不显得勉强。;
;;;;同样,拙,一般来说是含有贬义的,但其亦有褒义的成份,那就是返朴归真、大巧若拙之拙,比如,许多口语、俗语对联,即是如此。因此,要避免弄巧成拙,但不可回避未经雕琢之天然之拙。;
;
---------------------
附:也说巧与拙(作者:平上去入)
;
;;;;我们不反对机巧联的创作;.但是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拆合字,回文,谐音,嵌数,嵌名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应用,成就了无数的趣联.但是这些手法不过仅仅是形式而已,如果过于注重这些,而忽略了内容,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为文要言之有物,联也一样.大巧若拙,这才是机巧联的境界.;
;
*****************************************************************
六、联外功散论;;;;;;;;作者:龚祯熊;;;
;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发表六十周年。重温这篇讲话的精神并探讨它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广大文艺爱好者共同提高理论水平,进而应用到欣赏和创作中去。;
;
一、生活是创作唯一的源泉;
;
;;;;十年前初涉对联写作,首先碰到一个疑问,那就是毛主席关于“生活是创作唯一的源泉”的著名论断,在对联创作这个领域,究竟是否适用?;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以这么说,几十年来的对联新作,年复一年大多根据往年的佳作改头换面,少有新意。这说明大部分作者并无生活体验。只能是照葫芦画瓢而已。我起步时也不能跳出这个圈子,感到非常苦恼。但我相信毛主席关于生活问题的论断是正确的,于是我开始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在我的工作日程里,每天都有千家万户的农民把从山上采来或经加工而成的香菇、土纸之类的土特产以及废弃的鸡毛、鸭毛之类挑到外贸收购站。农民换到钱后,又用于购买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这不就是我的生活吗?难道还要像专业作家一样去寻找体验生活的地方吗?我一边观察一边揣摩,终于写出了一批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来:;
出口渠道水源千里;;
落地银河财富万家。;
;
进关洋货暖气盈四舍;;
出口土产惠风畅八方。;
;
;;;;很快,二联作为我的处女作分别发表在《对联》杂志和《消费时报》上。从此,更加注意观察、体验生活。过了一段,县里召开大型金秋交易会,我又写了几副贸易联:;
四海高朋促膝洽谈意归一处;;
八方贵客联手贸易财贯百家。;
;
开放潮流涌满九州口岸;;
改革浪花溅美四海国门。;
;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联,先后发表于《消费时报》和《国际商报》。;
;;;;几年后的一个春节,轮到我留守外贸站。这样,我和父母妻儿都无法团圆。大年三十那天,母亲打来电话问这问那。我的思念之情顿涌心头,随即一副对联跃然纸上:;
万家慈母灯前屈指;;
千里游子月下思亲。;
;
;;;;至此,我写的对联,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脱离了这种生活来创作贸易联、思乡联,主观臆造的东西就必然是空洞无物了。;
;;;;但是否有生活体验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人学识渊博并长期处于生活第一线,却终生写不出什么好作品来。这就说明当生活体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需要碰撞的火花,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灵感”。陆游对他的儿子说:“汝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并不是要否认诗内的功夫。这句话只不过是针对他的儿子脱离生活在啃书本而强调了诗外功夫罢了。同样的道理,毛主席当时强调生活的重要性只是针对文艺工作者脱离实际生活而言。生活和灵感实际上是同时存在、同等重要的两个不同概念,并且它们谁也不能取代谁。今天的文艺政策已经十分开明,我们重温毛主席关于创作源泉的教诲,应当允许生活与灵感结伴而行,再不会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打棍子了。;
;
二、雅俗共赏的作品市场;
;
;;;;我小学毕业那年,善于赋诗作对的父亲就经常对我说:“《水浒传》拥有最大的读者群,从小学生到学者,没有人不喜欢看,这就是雅俗共赏的威力。”三年后我学到毛主席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更加注重它的意义,并且经常运用到写作上去。二十几年后我从作联起步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放松处理普及与提高的统一。“下里巴人”为什么曲俗和众,“阳春白雪”为什么曲高和寡,这不仅反映了读者的欣赏水平,也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水平。古时候平均文化水平低,最有读者市场的作品当然是“下里巴人”。如今的平均文化水平虽已大幅度提高,但不可能大家都达到一个共同的高度,即“阳春白雪”永远不可能拥有最广阔的读者市场。这样,最佳作品必然是雅俗共赏的。十年来,我的对联作品许多都是用口语化语言写成的,如:;
一人合一股份;;
万家发万贯财。;
;
消费一人省一把;;
建设千处有千金。;
;
;;;;这些下里巴人式的作品,先后发表于《华商时报》和《国际商报》。作者写出这样的作品或编者看中这样的作品,都需要功力。但它毕竟缺乏色彩和韵味,终不是最佳作品。;
;;;同时,我也写过一些富有书卷气的作品,如:;
彩四化图不忘大地添绿色;;
幢百年景总见长天驻蓝颜。;
;
特色调颜彩就人间美景;;
雄风振国迎来世纪曙光。;
;
这两副“阳春白雪”式的作品都发表于《对联》杂志。;
我还用通俗语言写成一些色彩斑澜、诗意盎然的作品,如:;
国施惠政年年富;;
旗沐廉风代代红。;
;
蓬蓬勃勃四方土;;
火火红红百姓家。;
;
;;;这些大众化的作品我相信不但我自己,而且也是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
;;;;如何才能达到“雅俗共赏”,也有一些问题属于联内功。但这并不是本文的主题,容以后再专文论述。其实联内功主要靠天赋,并非理论上能讲得清楚的。;
;
三、也谈“政治和艺术的统一”;
;
;;;;近十年来,出现了许多纯文学,特别是散文和新诗领域。这些作品实际上大多都是描写生活琐事,格调低下、文笔拙劣,叫人看了厌烦。只有那些充满生活气息且紧跟时代的作品,才是大气之作,才能激动人心。在这一方面,我总觉得做得最突出的是对联。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它的主题始终是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即使描写爱情或言志、写景、状物,其格调也是积极向上,甚至与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畅想。而黄色的话题与对联始终无缘。在每年数以千百万计的成品春联中,也不存在封建迷信的糟粕。有的还通过重新创作赋予古联新的生命。如:;
勤劳门第先致富;;
向阳花木早逢春。;
;
;;;;源于古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原来单纯描写两种不同景物的对句,经这么一改,下联便成为赞美致富人家的比喻句。;
;;;;所以,有人称对联是今天文学界唯一的净土,我是很赞成这种说法的。而诗词作为对联的孪生姐妹,虽然我同样钟爱,但我觉得至少可以说二十几年来语言垃圾太多。只有为数不多的佳作,才能谈得上“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唯对联在这两方面的统一,特别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无论是创造还是创新,都堪称文学界的典范和火车头。;
;;;;六十年过去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名著照样是那样亲切感人,在今后漫长的对联创作道路上,我们永远离不开这篇光辉著作的指引。;
;
;
;;;
自学教程补充资料
2楼  发表:蝶恋花   积分:245528   发表时间:2005-6-26 13:05:24
七、《马蹄韵原理(正格与变格)新说》 [都市村夫]
(文中提及的平仄均以普通话四声为标准)
不论是余德泉教授的《对联格律》,还是其他一些介绍马蹄韵的书籍、文章中,对于马蹄韵原理的解释和例证大都花了太多篇幅,反而让初学者看得头晕!
本文欲以尽量简练的描述与例举介绍马蹄韵的要领。
文章第二部分则提出笔者对马蹄韵正格与变格的新看法。
一、马蹄韵基本原理
马蹄韵的原理(精华)在于“平平仄仄两两交替”!
此原理基于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很大比重的情况而得出,相当部分的联句可套用此规律。至于联句为什么要作平仄交替,古今联家均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将以上原理再加上“上仄下平”的联脚平仄规定,即可基本掌握马蹄韵要领。不论是句中平仄还是句脚平仄,均可一言以蔽之。
以下是被称为“平仄杆”的两种马蹄韵平仄规则(仅对上联而言,下联相反即可)。
第一种: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一)句中平仄规则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额拉和布(仄平平仄)——此格式不多见!
腰系战裙(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注:五言句受律诗影响,还有一种格式:平平平仄仄)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六言句:(平仄仄平平仄)——此格式多见于1、5拆分句中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注:六言句拆成1、5言,5言句遵律诗格)
似 青山披锦缎(仄 平平平仄仄)
如 大海浴蛟龙(平 仄仄仄平平)
(注:六言句拆成5、1言))
长于弄是非 者(平平仄仄平 仄)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此格式多见于1、6拆分句中
(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七言句受律诗影响,还有一种普遍应用的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不再举例。
(二)句脚平仄规则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注:三句联中“仄平仄”格式被认为是一种允许使用的变格)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二、马蹄韵正格、变格之我见
传统的句脚平仄变格说:余德泉教授《对联格律》中对句脚平仄变格的描述(原文):“变格式,一般是指对联末二句句脚为双平或者双仄者。”
传统联律没有提到句中平仄的“变格”概念。
以下是笔者对句中平仄、句脚平仄正格、变格的新观点。希望这些观点在对联评论及对联比赛量化打分中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关于正格
既然马蹄韵的基本原理在于“平平仄仄两两交替”,那么只要句中和句脚严格做到“两两交替”就应该视为正格。这里要强调的是:没有必要区别最后两个字是双仄还是单仄。本文开始提到的两种“平仄杆”应该一视同仁对待,因为两种格式事实上并不存在高下之分!强制人为划分会给对联评论和对联比赛量化打分带来很大困扰!
故此,长联句脚平仄不应该把“末二句句脚为双平或者双仄者”视为变格!照此推理容易误导出“句中平仄末二字为双平或者双仄者”为变格的模糊概念。
句中平仄遵循正格,能使上下联的平仄做到字字相反,这样的对仗被认为是最工整的。上文的句中平仄例子均属于正格。
上文提到的五言、七言律诗格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因应用十分广泛,应作为正格看待。
(二)关于变格
简单说,没有严格遵循“平仄两两交替”规则即可视为变格。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都存在变格。
句脚平仄变格
上文举例中提到的三句联“仄平仄”是一种变格,因为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更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向前截取。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可被视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
(句脚越递)
笔者认为,某些联意甚佳的长联,句脚安排为“平仄平仄平仄”这样单平仄交替或者单平仄、双平仄均有交替并非绝对不可以。只要联意好,再加句子多、停顿也多的缘故,读起来一般不会产生拗口的感觉,如果每个分句的句中平仄都很考究的话,这样的长联同样能成为佳联!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这个规则由来已久,并被广泛应用。此规则的要领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三、五、七单言句中,并且不包括句脚字。换言之:三言句“一不论”(□平仄),五言句“一三不论”(□仄□平仄),七言句才是“一三五不论”(□平□仄□平仄),九言以上通常可拆分成有独立意义的两句以上联语,故另当别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实为: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实为:平仄平)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实为:平仄仄平仄)
孤云独自闲(□平□仄平。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此例实为:平平平仄平)
草亭闲坐看花笑
(□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仄平仄)]
竹院敲诗带月归
(□仄□平□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此例实为: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例中,上联一、三、五字均作了变格处理;下联只有第一字为变格。这种情况造成上下联每个字的平仄没有一对一地作反向相对,这也是变格的表现之一。这样的平仄对仗自然没有字字相反来得工整,如果量化打分,在联意没有高下之分的情况下,这样的变格应酌情扣分。
如果上例下联一、三、五字也作变格处理,则上下联平仄能做到字字相反。这种情况又该如何看待?笔者认为在难度和量化分值上可以和正格放在一个档次上。因为有不少双音节词组的平仄并不是两仄或两平,而是一平一仄(或一仄一平)。能将这些词组灵活运用,做到上下联平仄字字相反,也需要花不少的工夫。
七言联的变格情况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变格处理应避免出现孤仄(孤平)或三仄尾(三平尾)。
(1)七言律诗格律(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七言律诗格律最多只能作“一三不论”变格处理。
(2)“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正格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否则上联出现孤仄,下联出现孤平(这里“孤”的概念是不含第七字,即联脚字):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
这种情况应该将第五字也作变格处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拗救”。看下例:
前途无限将来日(平平平仄平平仄。“限”字为孤仄)
再会有缘最可期(仄仄仄平仄仄平。“缘”字为孤平)
拗救(改第五字):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再会有缘堪可期(仄仄仄平平仄平)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全仄、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句中平仄变格之三:成语、成句、专名入联
有一部分成语、成句和专名呈连平或连仄排列,在必需整体入联时,必然破坏“平仄两两交替”的规则。此时需要考虑的是联句整体的韵律感。(例子从略)
句中平仄变格之四:联意需要
臧克家先生题李白纪念馆联:
酒胆海样大
诗才天比高
(上联五字连仄而具矫健之美,下联四平一仄而有清朗之风)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的一联:
花开三章清平调
叶落一曲长恨歌
(上联前五字皆为高调(阴平),第六字为升调(阳平),末字为降调(去声),整句先直后曲,于后半句形成升降摇曳之变化,颇富韵味;下联前二字为降调,第三字"一"字变读后仍为降调,第四字顺势变为低调字,第五字急转为升,接下去又转而先降后高,音调变化更见灵动;且上下联之全句调势一降一升,又构成明显对比,整副联语因此具备了音乐美。)
八、入声字表
3楼  发表:蝶恋花   积分:245528   发表时间:2005-7-11 19:08:11
入声字表
[ 作者:贺魏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216 ]
古入声字,有的方言今仍读入声。如广州、上海、苏州、南京、太原、张家口等;有的方言这类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分别归到其他声调里去了。古入声字,郑州今大部分归阴平,少部分归阳平,重庆今归阳平,普通话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为便于查检,本表入声字按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次序排列。同声调的字按声母的次序排列。有些字加小注,如发~生,“~”符号,表示省略。
(一)普通话今读阴平字
b 八捌钵拔剥逼鳖憋擘~开
p 泼劈撇瞥扑仆拍霹泊湖~
m 摸抹~桌子
f 发~生
d 答~理搭褡滴跌督掇剟裰咄
t 塌踏~实剔踢帖贴怗秃托脱突
n 捏
l 拉勒~住
c 擦撮轻~
s 撒~手缩塞堵~
zh 隻汁织扎~营桌卓倬捉琢拙摘粥
ch 吃插出戳拆~开
sh 虱湿失杀刷说叔淑菽
j 激迹击墼积绩勣缉屐夹~攻揭结~实接噘撅撧锔掬鞠
q 七柒漆戚沏掐切曲~线屈缺麯
x 吸翕歙悉蟋窻析息熄惜昔夕汐锡晰浙晰膝瞎歇楔蠍戌薛削
g 搁~下疙胳割鸽刮聒郭
k 磕搕磕哭窟
h 喝~水忽惚唿豁劐黑
o 一壹揖押鸭噎掖屋挖曰约压
(二)普通话今读阳平字
b 拔跋钹魁白舶帛伯泊停~箔勃渤脖鹁博薄厚~礴搏膊驳别蹩醭
P 璞僕仆~人濮
m 膜没~有
f 乏伐筏阀垡罚佛弗拂彿绋茀伏茯袱服~从菔韨绂福幅蝠辐
d 答问~瘩沓达鞑妲靼怛得德笛迪狄荻敌嫡镝觌翟滌籴的~确碟蝶喋堞牒迭叠独读犊牍渎毒夺铎踱度忖~
z 杂砸则择泽责啧帻箦贼足卒族镞昨
s 俗
zh 直值植殖稙执姪职扎挣~剳铡闸宅折辙摺哲辄谪蛰詟竹竺烛躅逐轴妯酌浊镯琢啄濯擢茁斫斲
ch 察
sh 十什拾石食蚀实识舌折弄~孰熟秫赎勺
j 及级汲岌笈亟极殛吉急即脊~梁瘠疾嫉蒺集籍藉狼~辑楫戢棘夹~衣荚郏颊洁絜结~局拮诘劼颉劫桀傑杰羯碣竭竭偈节栉捷婕睫截局跼菊橘决抉诀玦倔~强掘崛桷厥蕨蹶一~不振獗橛谲觉爵嚼绝矍攫躩钁
x 席媳习袭檄侠狭峡狎辖黠协勰胁颉撷穴学
g 格阁路革隔膈国帼虢骨~头
k 咳壳
h 合盒曷运转阖劾核阂貉涸翮斛觳滑猾活
o 额
(三)普通话今读上声字
b 笔卜百佰柏北
p 癖撇匹朴~素蹼
m 抹~药
f 发理~法
d 笃
t 塔獭铁贴柬~庹
s 撒~种靸索
zh 嘱瞩眨窄
ch 尺
sh 蜀属
r 辱
j 戟给脊屋~甲岬胛蹶
q 乞曲歌~
x 雪血宿
g 骨~骼鹘谷毂嫴鹄汩葛姓~
k 渴
o 恶~心乙
(四)普通话今读去声字
b 必毖辟薜~荔壁璧毕跸哔筚弼碧滗彆~扭不薄~荷
p 迫粕珀魄僻闢瀑曝
m 末抹~石灰沫茉秣莫寞漠默墨麦没~落脈殁陌泌秘蜜密谧觅幂汩灭蔑篾木沐霂幕目苜牧睦穆
f 复復腹覆蝮服吃~药缚
d 度踱的目~
t 踏~步搨榻遢蹋挞特惕倜拓萚
n 纳衲讷呐匿暱溺逆涅隉聂蹑颞镊臬孽蘖齧诺搦虐疟
l 辣瘌蜡腊鑞肋仂勒~令乐快~力立粒笠栗慄溧历枥沥疬雳栎砾郦列冽烈裂猎躐鬣劣鹿漉麓辘菉绿录禄碌録逯戮陆六洛雒络落酪烙骆珞律率略掠
z 仄作柞酢凿
c 侧测恻厕策册猝促蹴簇蹙踧
s 飒萨瑟塞啬穑涩色肃鹔速觫簌宿粟谡夙
zh 窒桎铚蛭郅秩紩陟炙质锧浙祝
ch 斥赤彻撤澈畜~生搐觸怵黜绌矗绰辍龊
sh 式拭栻室释适饰煞歃霎设慑摄涉述术沐束妁朔蒴槊烁铄硕蟀
r 日热肉褥入若箬弱
j 鲫稷剧倔~脾气寂
q 迄汔泣恰洽怯契惬箧切~记窃妾却确搉榷壳悫阙阕鹊雀
x 隙吓~人绁泄燮亵屑恤卹畜~牧蓄勗旭续穴血
g 各
k 克剋客恪嗑榼酷喾阔括扩廓
h 赫郝喝~采鹤褐笏或惑获蠖镬霍藿壑
o 恶善~萼愕鄂鳄噩厄扼轭遏亦奕易邑浥轶役疫亿忆臆绎译驿益镒翼翊熠佾逸屹抑腋液揠叶页业邺谒烨兀杌勿物沃襪握幄玉钰域蜮浴欲慾峪毓育郁昱煜狱月刖悦阅钺樾乐音~药耀跃粤岳嶽鬰钥
九、玻璃字库
4楼  发表:蝶恋花   积分:245528   发表时间:2005-7-14 19:25:44
[转帖]玻璃字庫
玻璃字庫
========
「玻璃字」或稱「對稱字」,是指每字左右兩邊對稱,如”東南西北”或”日本人”等。據梁章鉅的《楹聯續話》卷四說,清代一個名叫吳山尊的人首創用對稱字寫作對聯並刻意用篆體字書寫在質地透明的平板玻璃上面,造成一種字字筆畫表裡如一、正反相同的效果,讓人無論從哪面看都可以毫不費事地識讀出來,此種對聯後被稱作“玻璃聯”。
「玻璃字」亦有人細分為”晶”體及”水”體對稱字,
“晶”體是指字體左右絕對對稱,如 ‘日’,‘出’,‘天’,‘山’….等等
“水”體是指字體左右差不多對稱,如 ‘水’,‘窗’,‘至’..等
對聯可用不同書體書寫出來,如篆,隸,楷體。漢字亦因不同書體而有不同程度之對稱效果;例如‘留’,‘行’,‘絲’及‘世’字在隸書中可算是對稱字,但在楷書當中對稱效果則不太理想。以下嘗試在詩詞韻彙字庫中抽取些「玻璃字」出來,主要以楷體為主,部份加入其他書體及個人主觀而定。
上平聲部 下平聲部 上聲部 去聲部 入聲部
------------------------------------
上平聲部
--------
上平聲一東
東同童中忠蟲崇嵩宮風豐充空公工罿螽芃瞢盅蘴
上平聲二冬
冬宗舂容蓉重恭凶蛬共賨憃兇禺丰
上平聲三江
窗憃
上平聲四支
支垂直兒悲基絲葵思慈茲卑罳萎綦而羸萁其蠡齍熹台蚩荽丕薺离寅委蘲藟乖齎只罳宜嬴
上平聲五微
霏菲非斐
上平聲六魚
魚車余輿閭與畬苴且藇罝
上平聲七虞
愚巫于盂夫乎壺辜荼圖吳禺需殳萸臾蔞婁摹菟母罛毋芙惡芋嵞
上平聲八齊
齊奚霓西齏齎圭窐奎兒閨
上平聲九佳
乖齋崽
上平聲十灰
回雷壘嵬開臺苔來萊台莓炱茴薹罍菑
上平聲十一真
真因茵辛人申賓春秦巾囷闉寅旻莘閩豳誾忞蓁侖菌
上平聲十二文
文雲焚軍薰熏葷云芸員蕡菫誾雯賁
上平聲十三元
元蕃樊萱冤言門奔恩吞番賁崙芫蠜亹
上平聲十四寒
寒丹單安干闌鑾欒巒寬弁完莞曼羉耑
上平聲十五刪
關班斑蠻姦攀山間蕑閑閒患
下平聲部
--------
下平聲一先
千天燕田年泉全宣川圓員拳芊零平荃攣幵單仚搴
下平聲二蕭
寮宵堯霄囂蕘苗要喬夭膋虈葽窯蕎垚猋
下平聲三肴
交爻茭窌莦窅凹
下平聲四豪
豪蒿皋曹羔高膏囂
下平聲五歌
禾窠莪窩番鸁
下平聲六麻
茶華車瓜叉罝窊苴佘查丫
下平聲七陽
香光昌堂章王常央黃皇岡行棠羌姜薑桑量羊商凰亢當昴菖閶薔苀
下平聲八庚
更羹英平京榮瑩兄行莖菁晶嬴贏營嬰呈令并縈霙苹丁塋滎
下平聲九青
青亭寧靈苓零囹冥蓂熒螢滎葶瑩
下平聲十蒸
蒸烝承丞菱乘昇興登崩曾朋瞢蕄罾
下平聲十一尤
尤憂留由周舟不囚求婁幽酋叟罘寠兜蔞芣冓
下平聲十二侵
林霖心琴禽今金音岑壬禁森參蔘嵾芩窨崟
下平聲十三覃
覃曇參南含函嵐蠶貪弇甘三婪闇
下平聲十四鹽
炎尖閻帘僉
下平聲十五咸
函嵒凡芟
上聲部
------
上聲一董
董汞空菶
上聲二腫
重奉甬蛬拲冗
上聲三講
上聲四紙
只委絫爾美否兕几水藟市喜壘癸史里枲士璽芊橤蕊惢萎黹累耒
上聲五尾
卉斐菲棐豈蜚
上聲六語
圉呂苧宁與黍女舉莒藇苴去
上聲七麌
雨禹宇父古賈蠱土圃罟魯普苦主甫莆窶蔞釜否母某
上聲八薺
薺米蠡
上聲九蟹

上聲十賄
采罪宰怠嵬蕾寀闓
上聲十一軫
允閔菌蠢惷霣囷
上聲十二吻
菫堇
上聲十三阮
本閫壼畚
上聲十四旱
旱盥卵亶罕傘莞
上聲十五潸
丳柬莞
上聲十六銑
善典犬冕輦免辯辨臠闡兗孌辮單搴耎
上聲十七篠
小杳窅皛窕淼夭兆晁舀
上聲十八巧
卯昴爪茆
上聲十九皓
早棗草昊皁夭杲暠
上聲二十哿
火我果朵妥坐蠃蓏卵
上聲二十一馬
賈且舍耍
上聲二十二養
象兩掌黨爽丈晃莽盎鯗賞
上聲二十三梗
景井幸杏丙皿冏昺
上聲二十四迥
鼎冥
上聲二十五有
首手口母負叟否受臼酉某茆萯莽
上聲二十六寢
品審稟罧蕈
上聲二十七感
闇窞萏菼菡
上聲二十八琰
冉苒忝芡閃弇
上聲二十九豏
去聲部
------
去聲一送
眾弄貢中空鬨瞢
去聲二宋
宋重用共惷
去聲三絳
惷鬨
去聲四寘
寘置意志思吏義器至累異棄鼻轡萃二四芰冀惎蕢恚畀閟祟示自詈贔啻賁出萎纍其臮瑟委率薏
去聲五未
未貴胃彙卉芾蜚
去聲六御
去譽與悆藇女宁
去聲七遇
固素具兔墓暮慕芋惡寓菟雨苦禺負富
去聲八霽
霽惠帝祭替蕙系蔕芮齊薺蒂霓罣
去聲九泰
泰會帶蓋大蔡害貝艾兌柰奈薈太
去聲十卦
賣界介芥拜蕢寨罣
去聲十一隊
內塞輩背菜耒乂闠再采回北
去聲十二震
晉閏吝允
去聲十三問
問暈糞紊員璺熏
去聲十四願
萬困憲蔓悶曼奔
去聲十五翰
旦貫半案爨奐閈蒜衎晏盥
去聲十六諫
患間晏豢串莧丱篡
去聲十七霰
面見燕宴眷戀弁罥茜柬善孌闐單串
去聲十八嘯
要嘂肖窔葽票
去聲十九效
樂覺窌
去聲二十號
暴冒奡膏
去聲二十一箇
大莝坐奈
去聲二十二禡
舍亞崋華窊
去聲二十三漾
向量尚當亢王亮兩恙行羕閌盎
去聲二十四敬
令行竟孟更并
去聲二十五徑
乘瑩興甯凳奠
去聲二十六宥
奏富冑胄宙臭豆竇留冓畜首窌又鱟咒肉荳鬥
去聲二十七沁
禁罧窨蕈森
去聲二十八勘
三參闇
去聲二十九豔
念忝焱閃
去聲三十陷
梵欠
入聲部
------
入聲一屋
木竹目谷肉育六哭畜蓄禿恧暴矗盝昱莤薁葍苜
入聲二沃
玉曲粟毒束輂北澩亍谷
入聲三覺
覺角樂嶨兒謈學暴澩
入聲四質
日出室實一壹吉密率栗畢蜜瑟卒蝨悉朮窒必苾崒茁罼蔤蓽宓壘窋
入聲五物
不菀
入聲六月
月骨卒突兀窣凸崒孛曰葖
入聲七易
末羍莌蓋
入聲八黠
八察北茁
入聲九屑
穴血舌閱臬闑茁凸闋苶頁杰罬
入聲十藥
藥惡樂閣幕索莫龠堊噩各昔寞
入聲十一陌
客白策帛冊百赤革脊益責索奕弈帟昔赫奭亦鬲莫睪
入聲十二錫
覓鬲鬩焱霓臭羃
入聲十三職
墨息直北黑塞棘克冒僰嗇恧意蕀
入聲十四緝
立入十苙岦卌
入聲十五合
合閤闔沓盍荅卅盒蓋閘業
入聲十六葉
妾疊莢霅苶菨霎
入聲十七洽
甲業夾霅霎圔臿
转自《对联网》http://www.henryleung.com
========================================================================
转贴:玻璃字集(兼有连绵词语集)
=============================
玻璃字集
========

乂 艾 庵(葊) 安 雸 鞌 盫 萻 罯 暗(闇) 案 荌 盎 凹 嚣 芺 奥 嶴 岙
奧 奡

八 峇 癹 罢 白 百 斑 板(闆) 半 褒(闁) 暴 曓 杯(盃) 背 悲 北 菩 苝
贝(貝) 辈(輩) 辈(輩) 奔 贲(賁) 本(夲 楍) 苯 畚 笨 軬 崩 奟 甭 菶 鼻
逼(畐) 啚 比(夶) 毕(畢) 荜(蓽) 筚(篳) 畀(畁) 罼 箅 币 皕 奰 赑(贔) 辡
辨(辬) 辩(辯) 辫(辮) 弁(覍) 昪 釆 变 閞 蔈 爂 嫑 篻 禀(稟) 仌 丙 昺
并(並 竝 幷) 窉 苪 靐 癶 蕃 苩 帛 謈 僰 坣(壆) 不 箁

采(寀) 菜 参(絫 叄) 蚕 曹(曺) 草(艸) 屮 肏 蓸 茦 策(筞 筴 萗) 册(冊)
岑 笒 曾 芆 叉 臿 查 茶 苴 丳 阐(闡) 旵 昌 菖 阊(閶) 闛 常 尝(甞)
巢(巣) 晁 车(車) 莗 棽 尘 爯 呈 乘(乗) 媸(妛) 赤(灻 烾) 蚩 笞 荎 尺
啻 雴 充 茺 舂 憃 虫 崈 崇 重 罿 臭 出 畜 亍 閦 矗 川 篅 圌 串
窗(窓) 垂(埀) 菙 棰(箠) 春 箺 蠢(惷) 萶 兹 茲 慈 朿 茦 从 苁 忩 丛
賨 汆 窜 篡 爨 萃 崒 莝

荅 答(畗) 笚 畣 耷 笪 羍 大(亣) 眔 呆 怠 带(帶) 簤 单(単 單) 箪(簞)
丹 亶 旦 当(當) 筜(簹) 党(黨) 凼 闣 宲 德(恴 惪) 登 簦 凳 蔐 籴 苖
笛 帝 蒂(蔕) 地(坔) 慸 埊 啇 典 奠 蕇 簟 奝 吊 丁 町(甼) 艼 鼎 薡
丢 丟 东(東) 菄 岽(崬) 董 蕫 峒(峝) 箽 兜(兠) 蔸 豆(荳) 斗(鬥) 窦(竇)
篼 阇(闍) 竺 芏 螙 耑 兑(兊 兌) 朵

恶(悪 惡) 垩(堊) 鬲 噩 蘁 蝁 恩 蒽 奀 而 儿(兒) 荋 尔(爾 尒) 薾 二

発 番 翻(畨) 蕃 凡(凣) 笲 樊(棥) 梵 蠜 軬 非 暃 婓 斐 蜚 菲 霏 棐
奜 蕜 芾 贲(賁) 蕡 焚(燓) 粪(糞) 奋 风(風 凨 凬 凮) 丰(豐) 葑(蘴) 靊
寷 凤 奉 否 雬 夫 葍 芙 幅(畐 畗) 芣 巿 芾 罘 甶 父 釜 冨 富 竎


尜 盖(葢 蓋) 篕 干 竿 筸 甘 苷 芉 冈(岡) 岗(崗) 高(髙) 膏 篙 杲 睪
睾 皋(皐 臯) 羔(羙) 槁(槀) 藁 藳 菒 夰 暠 稾(稁) 阁(閤) 鬲 革 搿 鞷
个(箇) 亘 羹 工 共 愩(慐) 公 宫 篢 拲 蛬 汞 贡(貢) 拱(廾) 冓 篝 辜
蓇 骨 古 罟 蛊(蠱) 谷 固 崮 怘 筈 罣 乖 莞(萖) 关(関 闗 關) 贯(貫)
筦 丱 卝 毌 盥(泴) 光(灮 炗 烡) 茪 臦 臩 圭 茥 筀 窐 闺(閨) 癸 昋
贵(貴) 炅 丨 呙(咼) 国(囯 囗 囶) 果

奤 害 函(圅) 寒 罕 闬(閈) 旱 菡 行 筕 笐 蒿 皓(暠) 昦 昊 合(閤) 盒
禾 盉 篕 盍(盇) 阖(闔) 黑(黒) 轰(軣 轟) 謍 黉(黌) 哄(閧 鬨) 乎 壶(壺)
苸 芔 雽 华(華 崋 蕐) 画 荁 苋(莧) 患 皇 葟 篁 凰 黄(黃) 荒(宺) 簧
晃 回(囬) 茴 会(會) 荟(薈) 惠(恵) 蕙 阓(闠) 卉(芔) 恚 圚 寭 荤(葷) 火

几 萁 苙 基 箕 簊 齑(齏) 笄(筓) 击 丌 赍(賫) 脊 吉 棘 蕀 亼 荠 霁
芰 冀(兾) 惎 系 諅 赍(賫 賷) 忌(坖) 暨(臮) 夹(夾) 筴 荚(莢) 甲 贾(賈)
幵 兼 蒹 奸(姦) 间(間) 蕳 蕑 葌 尖 简(簡) 謇 笕(筧) 柬 茧 见(見) 畺
葁 姜(薑) 疆(畕) 交 茭 筊 笅 皛 觉(覚 覺) 藠 嘦 窌 罝 杰 菨 介 芥
界 岕 今 菳 金 禁 巾 堇 菫 蓳 尽 荩 晋(晉) 臸 菁 箐 茎 京(亰) 晶
兢 景 井(丼) 阱(穽 汬 宑) 竞(競 竸) 竟 誩 冂(冋) 冏(囧) 炅 煛 煚(燛)
臩 韭(韮) 臼 萛 苴 罝 輂 弆 閰 莒 筥 举(挙) 具 窭(窶) 寠 惧(愳) 桊
眷 帣 絭 罥 玨 觉 斍 菌 军(軍) 箘

开(開) 闿(闓) 刊(栞) 冚 坎(凵) 闶(閌) 亢 囥 窠 壳 克 峇 肯(肎) 空 箜
口 窋 哭 苦 凷 宽(寛) 夼 矿(丱) 卝 葵 奎 蒉(蕢) 篑(簣) 阃(閫) 困 卵
壸(壼 閸) 筈

来(來) 莱(萊) 赉(賚) 箂(筙) 兰(蘭) 阑(闌) 籣 婪 岚 罱 坔 簝 乐(樂 楽)
累(纍) 蔂(虆 蘲) 畾 靁 厽 垒(壘 壨 亝 塁) 雷 藟(蕌 蘽 虆) 櫐 蘽 絫
耒 蕾 类 离 蓠 篱 荲 里 礼(豊) 丽(婯) 栗 吏(叓) 蒚 立 苙 笠 篥 詈
叕 岦 帘 莶(薟) 萰 娈(孌) 恋(戀) 亮 量 两(両 兩) 尞 寮(竂) 嶛(嶚) 簝
膋 林 箖 霖 邻(厸) 禀(稟) 菻 吝 焛 苓 笭 零 囹 霝 蘦 灵(靈 霊) 孁
蕶 令 留(畄 畱) 六 罶(羀) 篢 娄(婁) 蒌(蔞) 窭(窶) 篓(簍) 寠 鲁(魯) 坴
圥 甪 闾(閭) 吕(呂) 率(卛) 峦(巒) 娈(孌) 栾(欒) 脔(臠) 挛 銮(鑾) 羉 圝
圞 卵 仑(侖 崙) 芲(菕) 囵(圇)

蟆(蟇) 亇 閁 买(買) 荬(蕒) 卖(賣 売) 曼 蔓 蛮 矕 蔄 奀 莽 茻 卯(戼)
茆 峁 萺 昴 冒(冐) 帽(冃) 貌(皃) 梅(槑) 美(羙) 闷(悶) 门(門 閅) 亹 菛
瞢 莔 蕄 冞 米 芈 蓂 幂(冪) 觅(覓 覔) 鼏 羃 峚 糸 芇 面(靣) 苗 淼
灭 忞 闵(閔) 簢 皿 闽(閩) 冥 蓂 命 谟(謩) 摹 麽(尛) 末 茉 莫 寞 墨
瞐 厶 某 亩 墓 幕 暮 慕 目 苜 木

拿 笝 奈 萘 柰 囡 南 罱 闹(閙) 内 兒 霓 逆(屰) 溺(氼) 年(秊) 卄 廿
苶 聂(聶) 臬 闑 宁(寧) 甯 寍 苧 寕 弄 女 恧 奻 搻

番 攀 盘 奤 奅 辔(轡) 閛 朋 芃 菶 丕 罴 囨 貵 篻 票 苤 品 汖 荓
平 苹 荓 咅 莆 菩 甫 圃 普(暜) 菐

妻 萋 桼 其 棋(棊) 萁 綦 齐 亝 亓 丌 岂(豈) 器(噐) 弃 荠 千 芊 茾
搴 佥(僉) 签(簽) 欠 芡 茜 凵 羌 蔷(薔) 乔(喬) 荞(蕎) 簥 壳 悫 且 妾
笡 亲 堇 芩 秦 蓁 琴(琹 珡) 禽 覃 吣(吢) 青(靑 寈) 圊 苘 檾 蛬 焭
酋 囚 去(厺) 曲 筁 阒 全 荃 筌 桊 拳 泉 灥 峑 闎 阕(闋) 囷

冉(冄) 苒 荛(蕘) 壬 人 仁(忈 忎) 日 容 蓉 荣(栄 榮) 冗(宂) 茸 嵘(嵤)
禸 肉(宍) 薷 入 耎 繠 蕊(蘂 橤) 芮 惢 笍 闰(閏) 若(叒)

卅 塞 簺 赛(賽) 三 叁 彡 伞(傘) 桑(桒) 喿 啬(嗇) 蔷 森 杀 霎 霅 菨
山 膻(羴) 芟 闪(閃) 善 商 蔏 赏(賞) 上(丄) 尚(尙) 筲 莦 畲 畬 奢 輋
舌 佘 阇(闍) 舍 申 穼 深(罙) 参(絫 叄) 罧 棽 燊 莘 峷 审(審) 慎(昚)
眘 生 圣 时(峕) 十 叓 屎(宩) 实(實 宲 実) 市 士 奭 示 筮 室 噬(簭)
世(卋 丗) 手 首 受 掱 兽(嘼) 殳 黍 束 耍 率 闩(閂) 双 爽 水(氺) 思
罳 丝(絲) 糸 四(亖) 厶 兕 松(枀 梥) 枩 嵩 怂 耸 宋 讼(吅) 叟 蓃 叜
窣 素 粟 坴 莤 祘 蒜 筭 算 虽 荽 祟 岁(亗) 莤 索

沓 荅 譶 譶 胎(囼) 台(臺) 苔 炱 薹 籉 旲 奤 猋 太(夳) 态 泰(冭) 贪
蕈 昙(曇) 榃 菼 闛 坣 棠 堂 夲 誊 霯 替 天(兲) 田 寘 窴 阗(闐) 畠
窕 宨 粜 亭 葶 囲 同 仝 茼 筒 童 罿 峒(峝) 突 葖 凸 秃 荼 筡 啚\r
图(圖 圗 図) 土 峹 嵞 圌 吞 氽 妥 莌

窐 凹 洼(屲) 歪 完 万(萬) 卍 卐 网 王 委 萎 崣 亹 胃 未 軎 昷 文
蚊(螡 蚉) 芠 雯 闻(聞) 阌(閿) 紊 璺 问(問) 忞 稳(桽) 芠 莴 窝 巫 无
芜 兀 吴 茣 莁 蘁

奚 熹 西 茜 息 蒠 昔 悉 蒵 葸 喜 熹 阋(鬩) 卌 玺(璽) 壐 枲 葈 窸
下(丅) 筪(笚) 莶 仙(仚) 闲(閑 閒) 显 苋 县 宪(憲) 香 享(亯) 向 萫 肖
宵 霄 嚣(囂) 小 皛 笑 莦 血 燮(爕) 辛 莘 心 芯 馨(馫) 鑫 舋 兴(興)
荥(滎) 幸 杏 莕 臖 凶(兇) 兄 岫(峀) 焸 苬 飍 需 畜 蓄 宣 萱(藼) 箮
玄 悬 峃 泶(澩) 穴 茓 燢 血 学(壆) 熏 薰 窨 顨

亚(亜 亞) 丫 弇 燕 岩(嵓 喦) 言 芫 炎(炏) 闫(閆) 阎(閻) 妍(蔅) 兖(兗)
宴 焱 晏 妟 嬿(嬊) 央 羊 养 恙 要 葽 夭 宎 幺 尧(堯 尭) 荛(蕘) 嶤
垚 爻 窅 杳 舀 窔 筄 爷 野(埜) 业(業) 嶪 页(頁) 曅 叶(葉 枽) 一 壹
萓 霬 宜 意(悥) 义 薏 睪 益 亦 弈 奕 帟 乂 圛 昱 叕 帠 异(異) 因
茵 垔 闉 音 訔 訚(誾) 圁 寅 崟 窨 婴(嬰) 蘡 英 霙 荌(嫈) 蓥 茔(塋)
荧(熒) 荥(滎) 莹(瑩) 萗(禜) 萤(蛍 螢) 营(營) 萦(縈) 謍 甬 恿(惥) 蒏 用
幽 由 莤 酉 丣 又 于 禺 愚 盂 竽 舆(輿) 萸 余 畬 舁 芋 宇 雨 圉
薁 育 寓 玉 誉 悆 囦 元 园 员(員) 圆(圓 円) 曰 龠 菕 籥 月 阅(閱)
乐(樂) 藥 蒀 晕(暈) 云(雲) 芸(蕓) 贠(貟) 筼(篔) 霣 允

灾 甾 宰 崽 再 赞(賛) 凿 早 蚤 枣(棗) 责(責) 箦(簀) 曾 闸(閘) 斋 寨
章 掌 兆 瞾 嚞 蓁 真 支 只 直 黹 至 窒 志 置(寘) 中 忠 盅 众 重
周 舟 胄 宙 咒 昼 竹 竺 主 宔 罜 苎 专(耑) 茁 兹(茲) 玆 亝 自 宗
总 奏 卒 崒 箤 罪(辠) 坐 凿
--------------------------------------------------------------------------------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披星带月  [发于:01-13 11:45]
[1楼回复] 转贴时请注明文章出处,以示对作者的尊重!
 蝶恋花  [发于:01-19 20:23]
[2楼回复] 谢谢蝶恋花老师提醒.学生紧记.我现在注明
 披星带月  [发于:01-20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