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伯拉卡普瑞里奥截图:《逃家小兔》教学谈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59:41

故事层面:让童真在此演绎

绘本是一种用图画讲故事的书。图画是表达方式,故事才是核心内涵。儿童亲近图画书的,常常从视觉中色彩丰富饱满或简约夸张的图画开始,可是最终震撼儿童心灵的却是图画背后的故事。因此,用绘本进行作文教学,图画往往是凭借,儿童写作图画中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怎样通过图画激发儿童的言语创造呢?在此时,儿童的生活体验融入至关重要。只有让儿童在图画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图画中发现自己的影子,绘本写作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拉开序幕。

首先“演故事”。儿童研究学者丁海东先生认为:因为儿童自觉的理性意识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不发达或不成熟,相应地,感觉投入、动作参与、身体的直接体验则是他联结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表演”可以将儿童与图画联结起来,“表演”可以将图画与写作联结起来。在《逃家小兔》的教学中,两个孩子当“演员”,老师和其他孩子一起当“导演”,演员们的“表演”,导演们的“说戏”,让台上台下自然地互动起来:

A、小兔子,你现在已经到了哪里了?你怎么会到这里的呀?

是呀,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板书:起因

B、小兔小兔,终于逃离温暖的家,心情怎样?你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你会怎样表达自己快乐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

C、兔妈妈,听说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石头,你的心情怎样?该怎样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呢?你会怎么追他呢?

——看,高山多么陡峭,你这么弱小,还是回家等小兔子回来吧?

——不一会儿,兔妈妈累得气喘嘘嘘,路边的小草会这样劝她——,可兔妈妈却说——

——不好,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空中的小鸟劝她——,可是兔妈妈却——

D、兔妈妈找到小兔了吗?是呀,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  板书:结果

E、当兔妈妈追上小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演员看似在“表演”,导演们看似在“说戏”,其实他们正在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在丰富画面;在“表演”和“说戏”的过程中,人人都成了小兔,人人都成了兔妈妈,人人都成了画面的复活者、故事的创作者。此时,画面和儿童都在故事的世界中相融共生了。

其次“写故事”。儿童演故事,其实就是其写故事的铺垫和伏笔,因为“演”和“写”一脉相承,演故事的过程就是重新创作文本的过程。不过“演”是全体师生围绕一幅图画在集体“创作”,而“写“则需要借助“原型启发”去选择新的图画,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要求更高。因此,在写故事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借助范文,对儿童进行了写作策略方面引导:

▲出示图文并茂A

我的兔宝宝真是长大了,知道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可是他生活经验还不足呀!现在他变成了石头,躲在高山上,天黑了,他一定会饿的,一定会冷的,一定会害怕的,我得把他找回来!登山,我得准备好工具,帽子、绳索、背包、拐杖,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上路了。这座山真是太陡峭了,不一会儿脚上就磨出了几个鲜红的血泡,真疼呀!可是我的兔宝宝还在山上,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打开登山包,取出药膏涂一涂,再继续赶路。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到了山上。满山都是石头,天又黑了,我怎么找到他呢?有了,我可以用鼻子闻气味,兔宝宝的气味我太熟悉了!近了,近了,兔宝宝的气味越来越浓了!兔宝宝,别害怕!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我在这!”啊,我终于抓住了宝宝的手,“我的乖乖,看你往哪里逃!”

讨论:

  (1)看看图画,品品文字,想一想:图画和文字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板书:图画与想象结合  

▲出示图文并茂B

“啊哈,太棒了,终于爬到山顶了,成为高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了!看看蓝天,多么开阔,多么自由,比树洞里的家明亮开阔多了!再看看,身边还有不少邻居呢,有小草,有野花,还有呼呼的山风,还有忽飞忽落的鸟儿,以后的生活一定不会寂寞!嗨!小鸟,你陪我说说话,好吗?可小鸟头也不抬,“讨厌的山石,别烦我,我得赶紧回家,回去迟了,妈妈会着急的!”说完就飞走了!小草小草,你陪我说会儿话,好吗?“傻石头,你没看见山风阿姨正为我梳头吗?等有时间再说吧!”可是天渐渐黑了,讨厌的山风拼命嚎叫,不时向我扑来,好冷呀!好害怕呀!妈妈,你在哪儿,我真不该逃出来呀!“小兔,小兔,你听见我的声音吗?”啊,是妈妈!为了找我,竟然爬到山上来了! “孩子,我可找到你了!”只见妈妈背着一个登山包,握着一跟红色的拐杖,肩上还有挂着几圈绳子,一定受了很多累,一定吃了很多苦!我一头扑到他怀里。

讨论:

(1)这段文字和上一段文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2)前后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之处?(板书:从不同角度写

在此基础上,让儿童选择其余的画面进行写作,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写作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了,同时在表达过程中,个性化的空间也得到了尊重和彰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绘本写作中,对于图画的文字再现,是有基本边界的:写作故事必须从画面出发,尊重图画的基本事实,尊重图画的核心内涵。否则,即使写作的故事再精彩,也会偏离绘本的基本价值,也会偏离绘本写作的本真意义。

 

情感层面:让温润伴随一生

在绘本中,比故事更重要的,就是蕴含在图画中的生命意义。这是绘本创作者、出版者的精神原点。无论是绘本的阅读,还是关于绘本的写作,如果不从这个原点出发,教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害无益。尽管《逃家小兔》的教学属于绘本写作,但是写作背后指向的仍应该是文本主题在儿童情感世界中的升华。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在情感层面抓住了两个关照点:

首尾呼应。《逃家小兔》是母子之间爱的诗性表达,主题显而易见。笔者在设计教学时,仅仅扣住这一主题,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教学伊始:孩子们,今天早上出门前,妈妈对你说了些什么?

课堂结束:孩子们,今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前者是儿童熟视无睹的母爱传递,后者是儿童情真意切的母爱反哺。这前后鲜明的情感对比和变化,可以体现出儿童在绘本《逃家小兔》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精神受到的熏染和升华。前者的“淡”与后者的“浓”,可以形成对本次写作教学有效性的一次考量。

主题延伸。图画书《逃家小兔》中的“逃”和“追”,从故事的表层来看,体现着母子之间爱的执着与真诚。如果,我们遮去故事中人物关系,从文字上看,这场“追逐游戏”就变成了——

我要跑走啦!

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我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我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我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我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我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我就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此时,我们不禁发现,这场“追逐游戏” 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仅母子之间,还会父子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恋人之间;不仅出现在我们的童年时期,还会出现在我们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甚至是老年时期。因此,我们的教学需要产生超越文本生长,超越儿童视野的生长:

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看,这样的“追逐游戏”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吗?它又会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无论是母子,无论是父子,甚至是恋人、爱人;无论是何时,无论是何地,这样的游戏总会伴随我们一生。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关于《逃家小兔》这个绘本,关于《逃家小兔》这个故事集才刚刚开始,它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添加画面,不断丰富文字,我相信,《逃家小兔》一定会成为人生旅途上不断温暖我们心灵的大书!

教学已经结束,可是关于文本故事的体验、理解、生成、生长可能才刚刚开始,绘本《逃家小兔》的教学,带给老师和儿童的,不仅是心灵上的温暖、温馨、温润,更教会我们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