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是几本:张爱萍与粟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45:06
据原总参战役局局长张胜回忆,其父张爱萍将军在评价彭德怀时提到,“在有的问题处理上是错的,如对粟裕,虽然不全在他。”(《从战争中走来》237页)
同时,当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对粟裕领导时的总参工作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是我军军队建设和总参工作最好的时候。对那是总参领导班子的融洽和健康的人际关系十分怀念。而在这个班子中间就有陈赓大将(副总参谋长)。因此,某些对粟裕和陈赓在总参工作时存在隔阂矛盾的说法显然值得商榷。毕竟,这是真正能接触内情而又有权威性的第三者证言。
我相信张爱萍将军的话更接近事实真相。
1、张爱萍将军对彭德怀很敬佩,也是红三军团的人;
2、张爱萍将军属于脾气比较耿直的人,虽然也是三野的将领,但在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时与粟裕就该在两淮还是苏中作战发生过激烈争执,在任华东人民海军司令员时对中央解放台湾的方案直接表示了不同意见,弄得粟裕很尴尬。而这样一个与粟裕有“过节”的将领对粟裕领导总参工作的评价如此之高,应该比较客观;
3、在粟裕之后,黄克诚很快也因庐山会议下台,罗瑞卿接管了总参的工作。张爱萍仍任副总参谋长一职,与罗瑞卿属于可以在一起开玩笑的朋友关系,私交很好。但他针对罗瑞卿时的总参领导间人际关系和风气,给粟裕领导总参时的情况做对比,对前者给予了批评,对后者给予了赞扬。

此外,在这本书里还可以发现,在当年的人民解放军里,将领们之间的磕磕碰碰并不象现在很多人想象和表述得那么影响人际关系,大多数都是争论归争论,哥儿们还是哥儿们。譬如前面谈到张爱萍将军对解放台湾的方案有不同意见,弄得在北京的粟裕很尴尬。为此,粟裕还当面抱怨了张爱萍。但之后粟裕照样还是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张爱萍主持的华东人民海军的检阅仪式,并当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爱萍在抗战后期已经是新四军名将,在反扫荡时指挥新四军3师内线部队8旅与7旅一个团掩护新四军军部转移,并构筑大量暗堤、暗桥和其他水网工事,不断机动作战,仅2个月即挫败日军大扫荡并在日军撤退时攻克敌伪30多个据点,不仅得到新四军和当地士绅赞扬,就连国民党的报纸也不得不承认此战中新四军不但能抵御住日军扫荡还能发起反攻,其战斗力非比寻常。
解放战争开始不久,张爱萍就因车祸头部受伤被送往东北、苏联治疗,回国时淮海战役已经结束,是吴法宪借给其一辆美式吉普,自驾车赶到正准备渡江的华野。前委无法给其安排工作,拟由其给宋时轮当兵团副司令,宋却以自己职务相让,张当然不肯如此,最后只能在前委机关安排一闲职。
渡江后,陈毅通知张爱萍负责组建华东人民海军。张当时对海军一无所知,连自己带手下只有13人,起义的国民党海军指挥官又希望自己出任华东人民海军司令,不予配合。苏联方面也不愿意中共建立强大的舰队,希望以协助中国海防的名义获得驻防进入中国远海基地的机会,拒绝向华东人民海军提供军舰。张爱萍便积极招收国军原海军军人、渔民、大学生入伍,一方面接收了国军遗留下来的部分舰艇,一方面改造民用货船和登陆艇,实行“劣船巨炮”策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舰队,拥有作战舰艇180多艘。
正是在组建华东海军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的海战知识和对金门战役失利的分析,张爱萍将军才致电中央军委对当时制定的解放台湾作战方案提出了质疑,认为此方案对我登陆作战的海空掩护力量不足缺乏足够重视。当时,粟裕正在北京与军委研究解放台湾的计划,毛等正在兴头上,而来自华野下面如此莽撞的提意见,多少感到有些尴尬。
尽管如此,粟裕将军还是很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华东人民海军的第一次大规模阅兵式,发布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楼上所述有误,当时华东的第一军事首长是陈毅--显然对张爱萍的莽撞并不斤斤计较。那时的中共将领并不象现在某些网友想象得那么狭隘,看到自己的海军建立、强大起来,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这就是中共大多数将领人格品质。与解放军大多数将领不同,张爱萍属于书生从军,是有文化的将军,喜好独立思考,脾气比较倔犟,喜怒哀乐外露。文革中被关押审查,单独囚禁5年多,被打断一条腿,放出来后有人建议他写信给中央表示感谢释放决定,张爱萍竟然回答:强盗把你抓进去再放出来,你还去感谢强盗吗?
1975年政治局开会讨论毛批判张爱萍主管的国防科工委“右倾翻案风”的批示,李先念问张爱萍:看完了?怎么样?张爱萍没好气地回答:不怎么样。李先念:什么,连毛主席的指示也不怎么样吗?张爱萍居然顶嘴道:不怎么样!就是不怎么样!一时间弄得整个政治局会议人人哑口无言。
在历史上,张爱萍将军与粟裕将军也有过争论,论私人感情,张爱萍对彭德怀更亲近。
但是,正是这样一位将军对粟裕在总参谋部的工作给予的极高评价更有可采信度。因为这些评价当然不可能是溢美之词,也不可能是客套或谄谀。我觉得“推迟过江”还是指1948年4月粟裕致电军委建议暂不过江作战一事。因为,1949年的渡江日期是根据国共和谈的最后期限而定的,不存在推迟与否的问题。此外,1949年渡江之前,淮海战役刚刚结束不久,二野、三野都急需休整,四野正在南下集结兵力,又有一个全军整编(纵队改军、增设兵团),加上毛对白崇禧还有招降的想法,各方面都表明不可能要提前渡江。
相反,1948年5月,毛虽然同意了粟裕推迟渡江作战的建议,但逼着粟裕立下了歼敌总数和歼敌王牌部队第五军的军令状--这是很少见的作法--而且有些资料证明,毛在接到粟裕的建议时的第一反应是勃然大怒。
毛是有大局观的领袖,也是对历史恩怨不会淡忘的政治家。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时接下的恩怨就让周恩来扛了一辈子赎罪牌,林彪在红军时对毛的几句抱怨和一个打锦州问题也被几十年后翻旧帐。粟裕给他老人家英明决策上泼的一桶冷水,若被遗忘了,那到真是咄咄怪事了。张爱萍没有经历过解放战争大部分战役,与国军地面作战的实战经验和实兵指挥当然很缺乏。但是,他对中央军委解放台湾的方案提出的质疑是登陆缺乏足够的海空军掩护,在这方面,他是当时中共方面的权威--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人民海军的创建人和指挥官--论海上作战的问题当然比包括粟裕在内的陆军将领更有发言权。
台湾与金门、海南岛不同,距离大陆海岸线较远,又是国民党的海军、空军集中之地。国军虽然在大陆损兵折将,但部分装甲部队还是撤离到台湾,其海军大部分舰只、特别是大型军舰都保存下来,空军基本没有大的损失,数百架战机依然可以投入作战。我军数十万部队要凭借当时的条件登陆,仅在漫长的航程上就会遭到敌海空火力毁灭性打击。张爱萍在组建华东人民海军时,已经与国军海军、空军发生海战交手,并非仅仅纸上谈兵,其认识和经验当然比陆军将领们要深刻些。
粟裕将军是出色的将领,但也不是万能的将领,在制定解放台湾的方案时遇到海军方面提出不同意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尴尬也不是因为张爱萍提了质疑的意见--研究作战时集思广议很正常--而是张爱萍提意见的方式太直愣愣,让军委感到难堪,作为张爱萍的上级,粟裕将军为此感到尴尬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张爱萍态度和缓些、先逐级由华东军区反映给中央军委,粟裕也不必为如此突兀的作法感到尴尬。
与粟裕将军性情温和不同,张爱萍将军属于直言不讳不顾忌他人脸色的性格。与粟裕将军在历史上虽然有工作争执,但对粟裕将军赞誉有加,保持着良好的战友感情。
同样,张爱萍将军也是抗战期间崭露头角的新四军师级指挥员,而且心思缜密,行动果敢,深得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器重,解放战争初期已经是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如果不是因病离开战区,华野将会多一员虎将。之后,张爱萍将军创建了华东人民海军,实际上等于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当华东人民海军已有舰艇100多艘时,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还只能搭乘渔船出海呢),积极组织利用国内现有资源,以增拨120万美元的财政预算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爆炸工程。这样一位将军与粟裕一样都是华野的骄傲和光荣。他对粟裕的评价也决非客套的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