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多玩:关于林彪与彭德怀、粟裕与陈毅的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9:15:13
 关于林彪与彭德怀、粟裕与陈毅的对比
    林彪与粟裕大解放战争中都是指挥最强大的部队,近年来林彪与栗裕在解放战争中卓越的指挥艺术逐渐被人认可,但是人们往往存在贬低彭得怀,抬高林彪,贬低陈毅,抬高栗裕的倾向,甚至刘伯承也遭到贬低,从现有的资料看,这种说法是经不起许多事实的推敲的。
    
    一、林彪和粟裕与彭德怀相比
    
    1、指挥人民军队进行的最现代化的战争,不是林彪或粟裕,而是在朝鲜战争的彭德怀,解放战争只有地面战争,也没有海战,而朝鲜战争却海陆空的立体战争,一军对三军,火力密度就更强了,指挥军队最多的也是彭德怀,在朝鲜,彭德怀指挥了中朝联军至少达180万以上,林彪或粟裕指挥最多的部队则只有100多万或70多万。最大的运动战和阵地战是在朝鲜战争中。
    
    2、在解放战争中彭德怀的战绩也不俗。林彪和粟裕指挥的部队最多,条件最好的,而负担却不是最重的,形势也不是最险恶的。林彪或粟裕而对的敌人最多的有50至60多万,而彭德怀指挥的西北战场敌人有二、三十万军队,西北野战军的人员最少、才两、三万人,刘伯承在大别山从十二万人减员至六万人,面对的敌人有二十万人以上,所有的敌人的装备都是现代化的,西北野战军的装备最差,刘部队在经过黄泛区的时候把重武器都丢光了。因此最险恶的条件是西北和中原。西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战果都是辉煌的,西北野战军解放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刘伯承的二野解放了大西南,最大的战役是一野即(西北野战军)和二野进行的解放大西南战役,共消灭敌人九十万人。而相比之下,东北和华中有压力是最小的。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具有正规化、现代化特征的建设是在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和刘伯承搞军事学院时期,从50年代初到五十年代末,实行了军衔制和薪金制,各项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到了林彪当国防部长军队的时候就走了弯路,仅仅不过大炼兵,到了文革时更是少建树。
    
    4、身体条件也是重要的因素,抗美援朝鲜战争本来的候选人是粟裕,然而粟裕身体当时却垮掉了,然后是林彪,林彪由于身体原因和反对出兵而推辞了,机遇轮到了彭德怀。同样,由于身体原因,林彪建国后一直养病,也把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的机遇让给了彭德怀和刘伯承,后来则让位于贺龙和罗瑞卿。
    
    5、战略上林彪和粟裕的建树没有彭德怀和刘伯承高。彭德怀和刘伯承都是军队的创建者,而林彪、粟裕则是从基层做起的,从红军时候起,刘伯承参与南昌起义、后来当的是红军总参谋长,彭德怀亲自领导了平江起义、后来是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们都参与了许多关键的最上层决策。而林彪和粟裕当初地位不高,没有机会参与最高决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和刘伯承与中央高度合拍而不仅仅是盲从,否则就不会把战争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彭德怀从平江起经历了到井冈山、下井冈山、过赣江、东征、西征、八路军的整编与上前线等大大小小的战略行动,多次是担任全局性的主官。有机会就从战略上出击。而林彪则多从事战役战术行动。在湘江战役中,林彪没有及时地占领制高点,若不是聂荣臻及时纠正,就差点误了大事,反映了林彪当时缺少从全局考虑问题的弱点。之后林彪是对弓形行军有怨言的一个人,也是仅从单个打仗上考虑的,而林彪在解放战争初期仅仅从战术上看得失,而不从战略上看问题,结果过早地撤离了山海关附近的战斗,对而后作战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李运昌造成了矛盾。辽沈战役中迟迟难定南下的决心,与毛泽东的决心相冲突。粟裕在解放战争初期内线作战中捞了很大的战绩,但在转折关头迟迟不愿转入外线作战,与陈毅争吵,结果毛泽东支持陈毅,最全军才到了山东陈毅那边去,取得了一连串的辉煌胜利。推迟渡江是粟裕最杰出的决策,却是从战术出发的,但其战略建议却并不出色,仍是按照旧的做法去寻机歼敌,没有吃掉庞大敌人的明确决心,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相比,淮海战役是决策过程形成较长的一个战役,与此类似,从战术上讲,林彪推迟南下的决心可以要比毛泽东更正确一些,但是他与毛泽东争论的口气是战术上的而不是战略上的,出发点不一样,因而与毛泽东发生尖锐的冲突,与此相反的是,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在彭德怀身上。彭德怀上井冈山、下井冈山、过赣江、百团大战、西府战役、打兰州等等,无不从战略上优先考虑,从战术到战略的转变非常快。淮海战役中后期,粟裕进入了最高军事决策阶层,是人生的顶点,建国后当了总参谋长,处于军队最高处,但是与彭德怀合作得不好,最后让位于黄克诚、罗瑞卿,失去了长居军队核心高层的机会。从红军时候起,林彪在战役方面基本上没有人说不好,但是到了战略上就没有人替他说好话了,南昌起义失败在朱德、陈毅看来正好起家的好时机,但是林彪看不出来机遇就在眼前,反而要离队。如果真的走了,他日后的历史就要改写了。而当时朱德、陈毅却是非常坚决的,三人之间的素质上的差别太明显了。红军时期提出红旗到底到打多久的疑问,长征时期提出让毛泽东、周恩来退出指挥,让彭德怀接替,长征后要到陕南打游击,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争论、朝鲜出兵等等,都不是偶然的现象,常从战役战术方面考虑,而不从战略方面考虑,反映了林彪军事思想的不成熟。

    6、林彪的建军才能不如彭德怀、刘伯承。彭德怀在西北野战军发起了新式整军运动,在当国防部长时搞了军衔制,刘伯承搞了军事学院,彭德怀当国防部长时期的军队最有效率。这些做法都是有深远影响措施,此后近二十年,军队的建设进展不大。除了搞政治口号与教条外,值得肯定的建树不多。在建军史上,彭德怀的建树要比林彪多得很,在各个阶段都敢于使用权力,留下烙印,正确的时候敢同毛泽东顶。红三军团的组建、八路军的整编、解放战争初期是总参谋长、建国后实行军衔制、都有自己的个性。而林彪则从投机出发,少自己的东西,除了紧跟、三好、四好、毛主席语录外没有拿得出的东西,在58年插手批判教条主义,起了极坏的影响,林彪虽然吸取了彭德怀、刘少奇等人垮台的教训,但是很快地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失分不少,在他发动的夺权攻势中败北,正式接班人不过当了两年。在建国后的军队建设,既比不上彭德怀、刘伯承,也比不上贺龙、罗瑞卿的练兵,更比不上八十年代后发起精简军队的邓小平和九十年发起军事变革新一代领导集体。
    
    7、彭德怀的战术、战役都不比别人差。在战略进攻方面,彭德怀关于抓住时机逆转战局,如攻占长沙,第二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团口战斗,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战役、在朝鲜的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都是最出色的攻击战。有时从防守到攻击的转变之快让对手措手不及。彭德怀也善于打败仗。在守井冈山失守后的突围、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战役的撤退、两攻榆林的撤退、在朝鲜第四次、第五次战役时的撤退,都保全了部队。彭德怀在西北战场和朝鲜战场上把战役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战术上把伏击、诱敌、伪装、迂回、奔袭、示弱、攻坚、防守、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蘑菇战、坑道战、破袭战等等搞得出神入化,在百团大战中,彭德怀应用了欺骗手段,使许多部队在上千里的许多战斗同时展开,日军措手不及。他指挥的许多战斗中死的人很少。彭德怀在朝鲜指挥上百万军队,挤身世界少数最好的统帅之一,也是中国唯一国际级的大军事家,说彭德怀灵活性不如林彪了没有根据的。关于彭德怀关于在敌阵前打硬仗的说法是不对的,红军或西北野战军的装备最差,没有条件让他打硬仗,在李德时期彭德怀打硬仗根本就没有占过便宜。
    
    9、林彪在高层政治中严重失利。林彪从58年插手批判教条主义的时候起,先后整了刘伯承、肖克、彭德怀、朱德、谭正、罗荣桓、罗瑞卿、贺龙、杨成武等,在解放战争中与李运昌、陈光交恶,而新提拔上的四大金刚以前的职位较低,无形中引进了更大的敌对情绪。在政治上完全顺从毛泽东,袖手旁观许多事件,避祸有余而于成功无益,只能被动挨打。而叶群当政治局委员、林立果当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整贺龙、当亲密的接班人等行为都犯了毛泽东的大忌,以至在九大报告被毛泽东否决、在庐山会议上叶群、陈伯达栽了跟头,林彪自己把江青、张春桥当作主要敌人也犯了大错,以至被毛泽东处理时束手无策,陷于绝境,直至搞冒险行动而彻底覆没。林彪在上层的失利还影响到其身后。而彭德怀却从长征后期开始,执撑军队大权25年之多,敢作敢为,从来没有载过跟头。而导致其倒台的庐山会议,最后的输家竟是毛泽东。彭德怀生前遭罪,生后却无人能及。彭德怀长期当权,得罪的肯定不少,包括毛泽东,但是拥护的人不少,包括黄克诚、万毅、钟伟等等,朱德、陈毅还专门却看望彭德怀。庐山会议后召开的军事扩大会议差点开不下去,还出了钟伟喊冤事件。林彪死后人们高兴成一片。只有黄克诚、杨尚昆为其说过公道话,虽被列为军事家,但是战役、战术上的成就多人们却很少提及,而战略上的失误却是被人揭露出来了。与林彪相处最久的有聂荣臻、罗荣桓。罗荣桓说与林彪相处是判无期徒刑,聂荣臻虽号称厚道人,而揭露出的坏事却更多。即使林彪战术战役上的毛病也被常常揭露出来。相反地,彭德怀死后,人们争写歌颂文章,只有少数人指出其缺点。林彪让一些年青人搞政变是不考虑后果的下策,最终灭亡了。解放后林彪保养身体,没有卷入许多事物,保持了低调,但是往上爬心思总是有的,不知道高岗的事件卷进去没有,反正从批教条主义开始、林彪有机会就出击,这些行动绝对不是一个叶群所能想出来的。
    
    9、林彪的为人处世也阻碍了其才能的发挥。当毛泽东打倒彭德怀的时候,朽林彪认为是“说绝了,做绝了,过则错”,当毛泽东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时候,林彪认为是“刘少奇、邓小平都是有才能的人,说打倒就打倒”等等,但是终于做了毛泽东打手。林彪掩盖自己真实主意的做法,必然扭曲了自己,也就影响了自己的建树。
    
    10、现在一些对林彪的传说有些说法言过其实。在红军时期彭德怀、刘伯承在林彪之上,从名分上说,贺龙、徐向前是方面军总指挥,也在林彪之上。林彪明显地沾了朱毛嫡系部队的光,也是毛泽东竭力提拔的对象,因而在长征之后地位就急遽上升,在解放战争又沾了东北实力最雄厚了光,解放后由于毛泽东对彭德怀、刘少奇的不放心,58年林彪作为新生力量和制衡力量成为政治局常委,超越了彭德怀。林彪对自己的价值心知肚明,果然卖力使劲。而其他将领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即使如此,由于中国革命长期而艰巨,涌现出的军事家是众多的,林彪人称长胜将军,彭德怀人称彭大将军、刘伯承人称刘伯温、贺龙有许多传说和民歌等等,不可能在名誉上让林彪独占鳌头,当时为毛泽东器重的还有罗荣桓、陈毅、许世友等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毛泽东对贺龙、徐向前要、徐海东等人物格外尊重,对彭德怀等不太喜欢的人也委以重任,其中邓小平、陈云按上升的速度要超过林彪。

    11、林彪在毛泽东心中的位置从来没有超过彭德怀。彭德怀是毛泽东精心算计的对象,打倒彭德怀的时候,毛泽东动用了全党全军的力量才压制下的,而且磕掉了半个牙齿,而对付林彪就简单多了,一个不设国家主席就解决问题了。在长征中林彪写信要改变军事领导的事,毛泽东竟怀疑到彭德怀身上去了,说林彪是个娃娃,可见在二人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是如何不同!毛泽东对彭德怀有态度始终是重用、怀疑、再重用再怀疑,而对林彪就亲切多了,高饶事件时,林彪牵连了却没事,而彭德怀则无端被毛泽东怀疑,以至于在庐山会议提及、甚至在65年最后见到彭德怀时还专门问了一下,在59年庐山会议之前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说彭德怀恨他恨得要死,其时彭德怀在党内的地位已经被林彪超过了,但仍是毛泽东的眼中钉,非要除之才能后快,毛泽东为了打倒彭德怀不惜在海瑞问题上反悔,在反右和彭德怀与外国联系问题上乱扣帽子,也就是林彪所说的“给你编一个理由,把你打倒在地”结果导致了更大的矛盾,66年姚文元批判彭德怀的海瑞的文章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标志,实际上抬高了彭德怀的历史地位。象毛泽东最后对林彪的粗暴做法,在彭德怀面前是不可能发生的。正因为毛泽东重视彭德怀,所以一步一步地仔细策划。毛泽东轻视林彪,处理林彪时的做法简单多了,以至失算而差得被害。
    
    12、林彪在“九一.三事件”中对形判断有误。虽然毛泽东让叶群和四大金钢作检讨,林彪成为毛泽东削弱的对象,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想处理林彪却很难。“亲密战友”和“接班人”不但使林彪成为毛泽东的对立面,却也是林彪的护身符。与彭德怀、刘少奇不同,林彪是毛泽东一手所有捧起来的,只要没有大的政治分歧,林彪不做出格的事情,就没有大的危险,毛泽东打击林彪就相当于打自己的耳光。林彪过高地对估计江青一伙的力量,当时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已经开始冲突,但是江青集团不过是制衡林彪的工具而已,并不是取代林彪的势力。林彪死后,毛泽东先后选择了叶剑英、周恩来、邓小平主持政局,之后有王洪文、华国锋等一批新人,王洪文虽然是“四人帮”一伙,却是后起的,江青、张春桥始终没能执掌大权,之后王洪文也失宠了。事后看来,二次庐山会议之后林彪还是有很大的余地的,如果没有培养起新的势力,毛泽东是不会过早对林彪下手而让自己落入让江青集团的手中。
    
    13、林彪生前很少独撑严重的局面。林彪多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作战,好多背后的工作都是别人来做的,在东北的条件也是最好的,象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刘伯承、徐向前那种在红军时期独撑严重的局面、面对肃反、张国涛内部斗争,林彪是没有经历过的,林彪也没有经历过南方三年游击战和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罗荣桓东那种躲西藏的日子,在抗日战争时间,林彪去了苏联养病,环境相对宽松。一一五师七年内没有林彪的事迹,在解放战争中,林彪除了打仗,别的事一概不管,因此林彪的经历是相对欠缺的,尤其是长期独当一面的经验,别的元帅较林彪提早30多年经历了林彪在66年以后才遇到的局面。这也导致了林彪在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后,陷入矛盾的旋涡之中,出现了许多失误,走向失败。
    
    二、粟裕与陈毅相比
    
    最先说陈毅不会打仗的是江青,近年随着粟裕军事才能被人注意,贬低陈毅的倾向又出来了。因而陈毅与粟裕谁优谁劣就成为人们的热点。但是陈毅的才能远在粟裕之上。其理由如下:
    
    1、陈毅侍候的最高级人物多,与其共事的有朱德、毛泽东、项英、刘少奇、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云、周恩来等,不论是在中央或地方都处在决策圈内,历经红军、抗日、解放战争和建国后四个阶段,时间长达40年之久不倒。而粟裕仅在陈毅手下大放光彩,后来误了抗美援朝,也没有打台湾的机会,就走上了下坡路,当了总参谋长不被彭德怀看重,后来还受到了批判。陈毅是毛泽东的红人,在文革中说反对的话,参与了“二月逆流”,是文革小组的眼中刺,但是始终轰而不倒,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出席了葬礼。
    
    2、陈毅多次挑大梁,收拾危局。南昌起义失败后是陈毅协助朱德上井冈山的,在红军初期,陈毅是核心人物,并一度挤走毛泽东、随后请回毛泽东。在南方三年是军事主官,协助项英度过最艰难的岁月,组建了新四军,参与决策了挺进江北行动,皖南事变后与刘少奇一道收拾危局。在解放战争中决策了华东野战军的所有重大决策,在淮海战役中,与刘伯承、邓小平二人一起是最高决策者,当时刘邓大大军刚从大别山出来,极度虚弱,没有陈毅的支持,刘邓就不可能成事,而没有刘邓的配合,粟裕就不可能放手大干。因此在淮海战役中陈毅是核心,在消灭黄维兵团后缴获的全部武器留给了中原野战军的,从而为第二野战军的迅速恢复实力起了重大的作用。在解放初其与陈云一道迅速平息了金融风潮,因此死后被毛泽东称为是为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有大贡献的人。

    3、陈毅有独特的果敢精神。在红军时期,是打AB团的重点对象,之后陈毅瞅准机会将肃反的领导人李韶九杀掉,在与饶漱石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斗争中经历了考验。在解放后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的讲话中,陈毅是追随周恩来最积极的人,冒了很大的风险。59庐山会议后只有少数人敢于看望彭德怀,陈毅是其中之一,在文革开始后陈毅发是“二月逆流”成员之一。相比之下,粟裕日子就安稳得多。陈毅在七十年代还与其他老帅一起对中国的国际战略进行了规划。
    
    4、陈毅的统战才能是一流的。在挺进苏北时, 新四军力量薄弱,在日、伪、顽及杂牌军中并不占优势,形势既复杂又险恶,由于陈毅把统战工作做好,稳定了杂牌军,集中兵力消灭了韩得勤顽军,在苏北立住了脚,并发展壮大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党和军队考验了陈毅,而陈毅又考验了栗裕。陈毅的策反工作是最好的,在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都有内线接应,破坏了敌人的部署,让手下的将领们如虎添翼。
    
    5、陈毅有很好的统率才能。陈毅对指挥员放手重用,其中包括粟裕、叶飞等一大批人,陈毅指挥过的部队很多,有红军正规部队和地方部队,游击队,有一一五师的山东部队、新四军部队等,还参与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陈毅有坚强的决心,黄桥战役、孟良崮战役是最凶险的战役,陈毅放手让粟裕打,树立粟裕的威信,当栗裕仗没打好时,陈毅善于保护部下,替栗裕解脱责任,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在放弃跃进江南的决策中,陈毅支持了粟裕的决心,加之刘伯承、邓小平的一致支持,使粟裕影响了最高层的决策,在淮海战役中大显身手,并在出兵朝鲜关让毛泽东关心了好长时间、当上了总参谋长。在整个军队中类似陈毅这种能拿得起,放得下的领导是不多的。
    
    三、为什么不能简单地类比
    
    首先是由于中国革命的时间长。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解放、战争和建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时间持续30年,解放军将领们从十几岁一直打到胡子白,一生大战争中度过。朱德、周恩来、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陈毅等必须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进行战略指挥上面,成了机关人员,影响了在具体战役指挥上的才能发挥。而在解放战争中指挥部队最多的林彪、粟裕就没有参与创建决策,后来又有了抗美援朝,其战争演化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出现了新人辈出的现象。战术战役和具体的战术指挥必须由下一级的将领承担,于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即使林彪,在中南战役中,也是远离战场。很少人能够在不同时期都处于顶峰。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贺龙、徐向前在红军时期大放光彩,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却只处于次要战场或主战场的侧翼。聂荣臻、罗荣桓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最有成绩的抗日要根据地,在解放战争华北战场却处于配合地位,罗荣桓在东北屈居第二,因此仅仅光靠解放战争进行比较是不可行的。
    
    2、丰富的战场实践造就了多种的军事家。在红军时期,由于没有上级错误政策的牵制,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最有战斗力,在长征中由于二、六军团高度团结,贺龙指挥的红二方面军没有吃亏,减员最少,而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由于折腾而损失了大部兵力。在解放战争中,徐向前在解放战争中在主力部队走后,用地方部队照样把山西解放了。叱咤风云的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有更多挨打受气的味道:从十二万人减员至六万人,元气大伤,直到渡江战役之后才恢复元气。随着决战规模扩大,后勤作用日益突出,贺龙、罗荣桓、洪学智、薄一波等后勤将领出现了,从而引起了军事变革。丰富多彩的军事实践,决定了各个阶段军事家们的贡献也不同,也使类比更复杂了。
    
    3、中国与外国的军事水平互有差距。有一个传说是林彪在苏联时受到斯大林的器重。不论真假,不过反映了中国将领的普遍战法而已,象中国常见的战略撤退、伏击等战法,将领都使得心应手地使用,而苏联将领就死板多了,不过苏军二战后期的各兵种机械化作战时的良好协同水平,已经超出了中国的水平,在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还达不到。
    
    4、成果是合力的。军事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集体的成果,有时候个人正确的事情由于众人的反对而受到挫折。例如,井冈山突围后,本来红五军还剩500多人,彭德怀主张不顾疲劳继续行军,但是受到众人的反对,结果受到袭击,损失过半。陈毅的主张也曾没有被项英采纳,刘伯承的主张没有被李德采纳是经常的事情。在解放战争中,林彪的部队是由黄克诚、聂荣臻、罗荣桓的最好的部队为核心组建的,部队素质过硬,才有了林彪发挥才能的条件。同理,如果没有陈毅的坚决支持,粟裕要完成权力、威信、政治等事情,还需要较长时间。粟裕后来当了总参谋长后与彭德怀合作得不好,说明粟裕在高层中的执政艺术还不完善。当然还有许多归功于彭德怀、陈毅的战果可能是别人出的点子。
    
    5、对机遇的把握不同,拉抗美援朝的机遇开始是留给林彪的,林彪可能身体不行,也符合避战的思想,结果把机遇放过却了。其次是栗裕,栗裕身体更不行,结果抗美援朝交给了本来不是候选人的彭德怀,后来栗裕也没有了打台湾的机遇,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后的荣誉让彭德怀占了,毛泽东对彭德怀的戒备更深了,埋下了后来彭德怀以及中国悲剧的部分种子。如果林彪或粟裕去了朝鲜,或者栗裕打了台湾。彭德怀还将是第二位的元帅,但是林彪和栗裕会与其分色不少,也就不会形成彭德怀在解放军中一人独大的局面,中国的悲剧或许可以减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