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魂3联机:国民奈公有人格 英雄无命亦天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8:21

  梁启超蔡锷二人的关系,早期是师生,中期乃同僚,后期则为战友。作为师生,他们相亲相敬;作为同僚,他们共生共荣;作为战友,他们同进同退。虽然两人的政见从来没有完全一致过,但深情厚意贯穿始终。同样的“救中国”之信念,同样的“兴中国”之期许,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一度执改良派牛耳的人,这个被誉为“舆论界权威”和“领袖名流”的人,一生在海内外演讲无算,到了晚年又做起教书匠,专门在北大授课,他的学生——无论是入室弟子,课堂学生还是讲坛听众——可谓数不胜数。而他的第一爱徒,则非蔡锷莫属。

  1916年底,蔡锷的灵柩从日本运抵上海,梁启超在公祭大会上致悼词时泣不成声。此后,梁启超的书房“饮冰室”中一直悬挂着这位弟子的遗像。这份哀思与深情,旁人实难体会。蔡锷去世后,为了缅怀他高尚的精神,照顾他年幼的子女,梁启超还发起创立了松坡图书馆和蔡公遗孤教养协会。

  30岁之前,梁启超是个 “革命派”,但在1903年游历美洲之后。梁启超在旧金山专门对当地华人做了一番调研,他认为华人有三短:“一无政治能力,二保守心太重,三无高尚之目的”。因此返抵日本后,梁氏将“革命排满”束之高阁,转而倾心君主立宪。

  蔡锷(1882-1916)一生从未加入同盟会,也始终不是国民党党员。在退出统一共和党之后,他在《为军人干涉政社事通电》中声明,“军人不党”。他毕其一生所践行的,是护国战争中他亲手写下的“四项主张”的第一条:“与全国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于中国。”

  蔡锷最大的功绩,便是1915年12月的护国革命。12月22日晚,他和另外37人歃血为盟,其誓词为:“拥护共和,吾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成败利钝,与同休戚。万苦千辛,舍命不渝。凡我同人,坚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必殛。”而在护国战争接近尾声之时,蔡锷多次表示将功成身退。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护国战争结束。蔡锷被继任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他很快辞职,飘然东瀛,在当年11月病逝于彼。

  “丹心应结平权果;碧血长开革命花” ——冯玉祥挽秋瑾联

  冯玉祥的一生,历经了效忠清王朝、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国民党、合作共产党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多次转变。

  1907年,因组织光复军准备起义,秋瑾事泄被捕,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此联为冯玉祥纪念秋瑾而作。冯玉祥认为秋瑾赤胆忠心、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反封建统治、反对男尊女卑的斗争中,开出自由之花,结出平等之果,将会激励更多的人投身民主革命。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杨度挽黄兴联

  近代史上的杨度,因做过宣统朝的学部副大臣而被称为“帝制余孽”;又因曾为袁世凯铺陈帝制,被当作“筹安首领”遭民国政府通缉;而到了晚年又秘密加入共产党,被周恩来称为“杨度同志”,身世可谓复杂。但他归根到底是个文人。

  杨度与黄兴是一对肝胆相照的好朋友。黄兴主张推翻清廷,建立共和,这与杨度主张不符。辛亥革命后,黄兴曾多次劝杨度加入国民党,都为杨度婉谢。两人尽管政见不同,但在人格上却互相尊重,真诚相待。

  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豪杰自牢笼,数十年季子舌锋,效庄生索笔

  五丈原一坡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荡京华,斯人独憔悴,洒几点苌弘血泪,向屈子招魂

  ——孙中山挽宋教仁联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沪宁火车站遭遇暗杀。

  虽然宋教仁与孙中山有着不同的政见,但是,两人还是惺惺相惜。宋教仁被暗杀之后,孙中山便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而他挽宋教仁的对联,更可看出对国民党失去一堪比“卧龙”人物的痛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