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地图高清中文版:如何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23:19

如何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文/琅琊小语

 

去年7月在大连的“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崔峦老师曾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他指出:“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指去年10月在银川举行的‘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会上,他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阅读教学的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可以说,崔峦老师早已洞察出阅读教学的顽疾,并开出了“良方”,试图引导我们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羁绊,彻底扭转阅读教学低效高耗的局面。

吃透崔峦老师的讲话精神,真正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以下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如何吃准目标

“吃准目标”实际上就是明确“教什么”。那么,语文课究竟应该教什么呢?

陈先云老师在“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一文中指出:

课程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统整,其本质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定位,而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恰当、准确,又关系到教学效率与质量。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是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度。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教学内容。所以,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才是“怎么教”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反思历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怎么教”往往给予了高度的认识,这个教学法、那个教学法层出不穷,而对于“教什么”往往重视得不够,研究得不深。是不是对教学内容认识的模糊性,在内容选择、组织与重构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了语文教学在低效中徘徊呢?我认为不无关系。

陈老师的话切中了低效课堂的要害。

前不久,我市举行了一次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5位年轻教师执教苏教版六上《麋鹿》一课,他们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相同,包括了四方面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比较两组词语;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这是六年级的一篇说明文,这样的目标设定显然忽略了学段目标和文体特点,忽略了《麋鹿》作为文本资源所应承载的课程任务。这样的目标设定带来的只能是低效课堂。

崔峦老师说:“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课程阶段目标、文本资源和编者的编写意图几方面的因素。

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共有九条,联系文本,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第二至第六条,即: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课后练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其作用不可忽视。《麋鹿》一课的课后练习有描红六个生字,比较“放养”“饲养”、“陆续”“相继”两组词语,了解麋鹿的相关知识三项。

据此,我给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感受国家变化带来的大自然和谐之美;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比较两组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4、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并能初步运用;体会课文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1、2两个目标是围绕课文内容和情感方面设定的;3、4两个目标主要体现了年段教学要求,试图实现由读向写的迁移。

二、如何夯实基础

崔峦老师告诉我们:“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1.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书

读好书首先要读好课文。各种版本教材每一篇课文后面的练习基本上都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项,可见“读好书”的重要性。读好书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达成其它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1)起步带读。低段,教师带读必不可少。至今我依然很怀念刚入学时老师在课上带着我们读书的感觉。老师一句,我们跟着一句。碰到较长的句子,老师先分开来带,再合起来带。我们虽然都很稚嫩,但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读出了节奏、读出了旨趣、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神采。带读可以有效地克服“唱读”现象的发生,还能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其作用不可小觑。

(2)强化品读。“品”即是“悟”,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强化品读可以将教学的重心从理解课文内容转移到品味课文语言上来,是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最有效的办法。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圈划出用法准确的词语、对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妙语佳句亦或困惑之处的基础上,同学生一起玩味,通过吟诵、比较、想象等手段揣摩、探究语言的精妙,在此基础上读出文字的冷暖,读出语言的色彩,读出文章的情感,“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2.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字

现在,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每况愈下,许多年轻教师的字让人不敢恭维。笔者到学校进行常规检查,一些教师的作业批语龙飞凤舞,难以辨认。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字的前提是教师从自身做起,端正态度,强化内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活字帖。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写得一手好字,不让学生模仿都难。

其次,课堂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总结一些规律,并且留有练习的时间,辅以教师精当的示范、及时的讲评、不断的激励。写字教学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起手就要求到位,二是贵在持之以恒,在“反复抓,抓反复”中不断取得进步。

3.怎样引导学生听得明白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该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佐藤学的话能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学生间相互倾听,彼此才能真正理解,达到心领神会,使对话走向深入;二是教师善于倾听,学生才能学会倾听。教师凝神静听,从容不迫,并及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做出敏感的应对和精准的评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有层次,课标对每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这里不再赘述。

4.怎样帮助学生说得清楚

有人戏言:“当今世界三件宝:口才、金钱加电脑。”可见“说”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要从培养自信心做起,对于低段学生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的耐心和鼓励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课标敢说——能说——会说的学段目标,课堂随机指导和搭建多种平台循序渐进地训练是提高说的能力的基本手段。

5.怎样引导学生写得通顺

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其基本要求包括:用词准确,禁得住推敲;句中词语排列的次序合理,符合现代人说话的习惯;词语使用搭配得当;句中各词语的意思不相矛盾;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等。

课标教材基本摒弃了诸如修改病句、词语排序、关联词运用等纯机械的句式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引导学生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琢磨、推敲,潜移默化地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崔峦老师指出:“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阅读方法是语文方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人物的言行、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联系作者的生平理解文章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理解古文的方法等。

精读,就是精细地读,通过对语言的推敲,揣摩、体验、品味,理清文脉、抓住中心、领会意图、体会情感。精读应注重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旨趣所在,把握住了关键词语,就好比找到了欣赏美景的通幽曲径。其次,是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精读训练。再次是把握好篇章结构的精读训练。略读只求概览大意。大量的课外阅读都是运用略读的方法,或者精读,略读、浏览相结合的方法。浏览,更适用于博览和查找信息。浏览一般采用扫读和跳读的方式。浏览比较注意书名、作者、序、前言、目录、索引、大小标题、段落的起句和结句、字体变化、参考文献、插图、图表等提示性信息。(凤凰网友关水耳)

许多教师喜欢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实际上是混淆了“略读”与“浏览”的概念。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崔峦)

四、关于“鼓励创新”

如何创新,崔峦老师在“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之前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但此届观摩活动中“创新”并不尽如人意。杨屹校长在评课时说:“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是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超越。我们正处于转型期,期待实现华丽的转身。因此‘鼓励创新’成为本次研讨的核心关注点。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将用‘否定内容分析式教学’的方式,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引导阅读教学越过顽固的魔障。遗憾的是,可能囿于比赛等客观原因,我们的转身还处在犹豫间尝试,尝试中徘徊,未能有大胆的突破。”

可见,阅读教学“大胆的突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充分领会崔峦老师的讲话精神,沿着“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的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就能创出阅读教学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