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公司雇佣兵战斗力:女性眼中的爱情经济学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00:28

仅有爱是不够的
 经济学看人看世界,无一物没有价格。宝贵者如生命,也是有价的----

看看人寿保险,就知道个人对自个儿生命估价几何。爱情,据说价格更比生

命高,却仍然没高到无价的程度----人们不会把时间精力都耗费在爱情上,

还要吃饭、穿衣、工作、娱乐、睡觉等。光有爱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其他动

机折冲权衡。个人花在爱情生活上的时间的价值,再加上其他相关的费用,

便是他为爱情付出的价钱。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爱情活动的方式和

多寡,似乎都是随这个价钱的变动而有很大不同。

  上一篇谈爱情经济学,我们只抓住爱情的一个侧面,将它作为情人交往

中的愉悦感受,搞了点简单的经济分析。这当然不是爱情的全部。虽然真正

圣洁的爱情,是不讲现实利害的,就象保罗在哥林多前书所说:“爱是恒忍、

仁慈的。爱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强迫,不求自己的利益,不轻易动

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

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消退的。”但这是圣人的爱情观。咱们凡夫俗子,

有许多现实利益,不能不加以考虑。不顾现实利害,不食人间烟火,既经以

情相许,动辄要死要活的爱情,毕竟不是我们俗人生活的常态。

  我等凡夫俗子,踏上爱情之路,免不了要过婚姻这一关。婚姻,虽不一

定就是爱情的坟墓,却也不完全是为了爱情。从经济学上看,婚姻至少有四

大功能。一是通过劳动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和递增报酬,比如女主内男主外,

或者女主外男主内,只要有分工,就都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要高。

二是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比如一人工作供养另一人读书。三

是分享家庭共有品,这包括两情相悦的爱情,调儿弄子的天伦之乐等等。还

有彼此的知识和智慧,同样是可分享的共有品。所以人们常发现,有个受到

良好教育的妻子,通常有助于提高丈夫工资。四是防灾保险。象生病不至于

无人照顾之类,只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过去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也常常

靠婚姻来分摊风险。比如印度农村,流行将女儿远嫁,便有防范农业歉收风

险的功效----两亲家不在同一个农业区,同时遭灾的可能性小,如此,一方

遭灾则另一方便有能力接济。

  如果我们考察爱情的另一侧面,把它视作婚姻伴侣的酝酿和挑选过程,

那么,上述种种经济上的考虑,便必然渗透进来。这就把我们带进了婚姻经

济学的领域。

  用经济学观察婚姻,可以对很多古老问题,提出有趣的新解释。比如一

夫多妻制。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除一夫一妻制外,经常见到一夫多妻制,

而一妻多夫制很少见。如此情形,有经济学上的道理吗?

  当然有。加里·贝克尔以后的经济学家会这样告诉你。

  这世上或许有不讲利益的爱情,却难得有不讲利益的婚姻。婚姻的四大

经济功能,都反映个人可以从婚姻中取得的实际利益。这些利益的大小,又

取决于配偶的品质,如收入、财富、地位、教育等。肖伯纳有句话:“女性

的本能,驱使她宁愿分享一流男人的十分之一,也不要独占三流男人的全部。”

这意思是说,一流男人娶十男人个妻子,每个妻子分享到的利益,仍不亚于

做三流男人的唯一配偶。因此,在婚姻市场的竞争中,一流男人可以娶到几

个女人,中流男人娶一个女人,末流男人娶不到女人。只要男人的品质有很

大差异,一夫多妻制就可以与一夫一妻制同时并存。

  不过,肖伯纳的话里,歧视女性的气味实在太浓厚了。同样是基于利益

考虑,我们也完全可以说,“男性的本能,驱使他宁愿分享一流女人的十分

之一,也不要独占三流女人的全部。”为什么高品质的女人就不可以娶多个

丈夫?女人间品质的差异足够大的话,一妻多夫制也可以与一夫一妻制同时

并存。此处,分析的逻辑是对称的,没有必要特别偏向哪一种多配偶制。

  然而,除了原始社会,总是一夫多妻制压过一妻多夫制,原因何在?在

男女人数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这里的关键就在于,男人间品质的差异,大大

超过女人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做一个思想试验:假如男人的品质有很大差异,

而女性的品质大致相同,会怎么样?这就会出现我们前面说过的情况:高品

质的男人会娶几个妻子,中等品质的男人娶一个妻子,最低品质者一个也没

有。而女性没有品质差异,竞争会使每个女人从婚姻中得到的收益大致相同。

(当然,我们这里假定对婚姻制度没有任何法律限制)。

  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理论,居然得到了不少实证研究的支持。经济学家

作了不少跨国比较和历史分析,用收入、教育、财富、智商等等不同指标去

测量人的品质,结果都发现,在男性间品质差异远远大于女性的场合,比如

说中东和非洲,一夫多妻制较为盛行。

  另一个现象,经济学也可以给出很漂亮的解释,这就是男女婚龄差异。

绝大多数婚姻都是男方年龄大于女方,很少有倒过来的。追根溯源,这当然

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有点关系。但生理因素究竟有多大的重要性呢?让我们

翻翻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看。初婚年龄,虽然各国都是男比女大,岁数差

距却大不相同。相差最小的是爱尔兰,只有1岁左右;最大的是马里,高达

11岁。西欧平均相差2.5岁,东欧和南欧3.5岁,北美相差2岁,南

美约差2-3岁,日本差3.7岁,印度近5岁,中东约为4岁,非洲一般

在5至10之间。中国的差距算是比较低的,80年代只有2.7岁,但近

年来,男女结婚年龄的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显而易见,如此巨大的多样

性,单用生理因素是说不通的。

  生理因素说不通,很多人便放弃了寻求一般解释的努力,转而用文化习

俗不同等等说辞来搪塞。文化?哼哼!文化什么都能解释,等于什么都没解

释。其实,懂点经济学,就不难找到门路。这里的关键,仍是不同人之间的

品质差异。在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里,男性的品质,主要表现为取得社

会地位、事业成就或商业财富的潜力上。这潜力自个儿心里或许有点底,可

怎么样让别人也相信呢?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证明给你看。于是,哪些条件

好,对自己信心十足的男青年,会选择等几年,等自己品质得到证明,能吸

引到好女子后,才谈恋爱结婚。而女性的品质,多半表现在年龄外貌和治家

能力上,这些无法用等待来证明。既然等待没有利益,反而有可能丧失年龄

优势,自然是趁着年轻早结婚为上。

  新观察论坛讨论爱情时,一位网友提出:“追求动心动情,担心受怕的

爱情,也是一种需要。一辈子没有,也是一种遗憾。----所以找老婆不必等

有钱的时候。”我的理论,跟他的正相反:成功的男人结婚晚,----好男人

恰恰要等到有钱时才找老婆。没有耐心去等待的,大多是哪些自知潜力不佳,

不指望用时间来证明什么的人。刚好手头有美国人口普查资料,便拿来检验

一下这两个理论。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80年报告,现年45-54岁

的男性人口中,结婚年龄低于20岁的,有35%的人收入低于一万美元;

结婚年龄在21-29岁的,只有17.5%的人收入低于一万美元。从收

入中值看,18岁以下结婚的为一万四千美元,19-20岁结婚的为一万

七千美元,21-29岁结婚的为一万九千美元。收入越高,结婚越晚。看

起来,那种真正“动心动情,担心受怕的爱情”,普通的凡夫俗子,怕是没

几个人会消受得起呢,所以并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