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檀木佛珠价格:晋禅蝉声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8:43:23

 

晋禅蝉声远



    偷得浮生半日闲,处陋室,暑唳于外,清凉其内,香茗氤氲,梵音飘渺,一卷在握,陶陶然,思绪已是越千年。依稀有东晋的两座伟岸之山自千里之外奔来眼底,一者为春兰幽幽之稽山,一者为秋菊淡淡之南山。回望稽山,一蝉名曰王羲之,翼振风韵,“不激不历,风规自远”;回望南山,一蝉名曰陶渊明,悠鸣风度,“不堪其尤,回也不改其乐”。

    一山立风骨,一山遗斯文。名士风流,风流千古,谁道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座兰草亭,一丛东篱菊,已是风度翩翩然千秋,风骨凛凛然千古,独蕴风韵,尽占风流。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有几处浪激飞舟的大峡谷,在这样的时期.文艺思潮大破大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包括着魏晋南北朝。东晋的陶渊明以不同流合污的情操和遗世独立的生活态度,诗酒风流于南山,开创了平淡与醇美相统一,情、景、理于一体的抒情田园诗歌。东晋的王羲之博涉多优,兼蓄众美,开拓出蕴函自然天性和人格风采的书法艺术新天地,其中的《兰亭集序》之风韵,随曲水,流觞千古。


    “ 越名教而任自然”,晋人,尤其是士大夫,崇尚自然,山林为伴。艺术上体现出简谈玄远,超越世俗的哲学意味,着重于人物自我的风采、风神、风韵的特征。较之于曹魏时期的孔融等“建安七子”,东晋的陶渊明、王羲之少了些世积离乱,风哀俗怨;较之于西晋时期的嵇康等“竹林七贤”,陶渊明、王羲之又少了些放达狂浪,愤懑忧怀。   我更景仰的是陶渊明和王羲之两名士。同样是诗酒风流,一箪一瓢,一觞一咏之意趣却与众大为有别;同样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陶渊明和王羲之却极尽潇洒与从容,把生命的意义演绎得精彩无比,风神万千。 




         陶渊明的酒和乐、诗、菊松、山水相连,贯穿在整个田园生活中,其醉境与人格精神一体,重在体会道,而他的道并非老庄求长生不老,求超脱之道,而是孔儒守贫之道,仁者之道,时时流露着对好风、微雨、众鸟、新苗、稚子、亲旧、近邻人事物情的亲切冲和与爱意,其醉境冲淡犹如与之相连的诗、菊、无音之乐。他追求的是自然形象和内心相契的精神体验。因此,他饮酒饮出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之真意.生命落实于俗世,而超乎俗世,生命活泉因之充满着活力,汩汩而流,生生不息。悠然宁静田园风光成为生命的绿洲,与醉境、道境、豁然为一体,祥和宽解之情消除去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压力与障碍,一任生命之真自由流露.南山悠悠,篱菊淡淡
.
     一任生命之真自由流露,一觞一咏,以畅叙幽情,仰俯天地,"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把生命的价值和目的存在于生命自身的还有东晋名士、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书法宗贴,也是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我欣赏文中飘逸四起的雅兴以及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于惠风习习、天朗气清之下,于清流激湍、流觞曲水之旁,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列坐其次,一觞一咏,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堪生命之意义,趣舍万殊,酒入兴怀,情寄山水,何等乐哉,何等快意,何等洒脱.王羲之的水墨人生堪称意趣万千,清淡典雅,一如从容自在的山水。




    人生归有道,谁人带月荷锄归?人生山水之间,山水交响人生。归去时分,月冷荷塘蛙语水,菊淡东篱鸟寂山。也许有人会说山水人生带着几分虚无的态度.但是,虚无的态度,并非就是消极的,当渺小与卑微已不能让人忍受时,当现实与俗世相悖脱离时,当崇高与伟大也已不能让人忍受时,人们只能逃进虚无,此时虚无的态度许是深刻而清醒。虚无并非死寂,寄情山水并非逃世,实则是为自己开辟了一块心灵的净土,这是心灵的回归和升华,也是心灵一种的涅磐。其中之味,难与人说。人生如梦,梦痕有迹。弹弹灰,梦醒时分,还看眼前一片乐土风清月朗。
  浮生几曾听禅歌,东晋之蝉尽梵音。南山回望,黄菊淡淡,无酒我已醉;稽山回望,春兰幽幽,盛暑沐惠风。


 图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