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料理图片:赢在执行(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57:01

  《赢在执行》

  我从总经理职位退下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登上讲台与一些企业界精英交流并分享我几十年来职业经理人生涯的一点点心得和经验。这样的机遇让我开始了人生另一项重要的事业:教育培训和管理咨询。

  承蒙上苍的眷顾,使我有机会在美国、英国接受教育,在日本、德国、东南亚工作,并因业务需要经常穿梭于欧美各地,使我深刻地体会出文化差异和管理思维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影响之大。因此在授课和咨询的过程中,我经常强调文化因素和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早就有两个体会:一是我们的国家不缺人才,也不缺技术,有待提升的是我们的思想和素质;二是不乏管理专业书籍,学理性的讲解已是汗牛充栋。于是我选择以通俗的案例和眼前的问题来激起读者和听众朋友的思考,引发共鸣,达成共识,以求为中国的管理培训行业、为中国人的世纪尽份薄力。

  曾经有客户问我有没有出书的计划,坦白地说,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写本书,有系统地来阐述我的思想,将我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并期盼能给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参考。然而这几年来,我一直奔波于各地,实在没有闲暇时间静下心来著书立说。直到近来有一些朋友协助我把上课的内容整理成册,《赢在执行》、《企业变革与文化》、《领导商数》等书将陆续出版,让我喜出望外,并乐观其成。

  在此首先感谢那些为本书出版而呕心沥血的朋友们,并希望读者能抽出时间来阅读这些书。我惟一要说明的是这些书稿都是以通俗的言词和故事撰写而成,读者不必用看教科书的眼光来审视它,但应以沉淀的心灵来深思它。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在国内,有人以我的名义擅自出书或复制光盘,读者当能明鉴,其实我亦早有所闻,不过我考虑到这些教材的最终目的也是为社会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所以从未追究。甚至在一些授课现场,为了不让厚爱我的朋友失望,我还曾经在与我同名但并非我写的书上签名。我由衷地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如果我的个人经历与体悟能给各位读者一点点思考和启发,将是我最大的欣慰与欢喜,也算是对大家的一点回报吧!

  前言

  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是组织不能实现预定目标的主要原因,是各级企事业单位领导层希望达到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它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它是战略的一部分……执行,是各级组织在一年365天里最基本的常态。执行力,就是各级组织将战略付诸实施的能力,反映战略方案和目标的贯彻程度。

  企业经营要想成功,战略与执行力缺一不可。许多企业虽有好的战略,却因缺少执行力,最终失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执行力。如果对手在执行方面比你做得更好,那么它就会在各方面领先。有关调查表明:成功的企业,20%靠战略,60%靠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执行力,其余是运气等因素。我国的企业已经纷纷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并以“执行”的好坏来判断企业或个人的“执行力”高低,这也正体现了本书的主题——赢在执行。

  执行力是所有组织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政府机关到跨国企业,从政府各级领导到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甚至到非洲某一个角落的杂货铺店主……谁都无法回避。本书将为您提供卓越而极具操作性的有效方法,使您有效提高组织内部的执行力,从根本上解决组织“知易行难”的问题。在这本书中,我们首先对中国企业的执行力进行反思,以批判的眼光描述了国人的执行力症状,接着分析了一些组织执行力不佳的原因,从而为真正地执行消除了主观的偏见和障碍。接着,我们结合人员、战略以及运营流程,谈到如何将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构筑执行力组织,同时分别阐明了提升个人执行力以及组织执行力的具体方法,强调了领导者在执行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为了避免执行中的误区,我们描述了领导者必须规避的七大执行陷阱及根治执行扭曲的有效方法,以供读者参考。在这本书中,主要针对企业执行难及效率不高的缺点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掌握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和资源达成目标的思路和方法。愿本书能给您带来启示!

  余世维

  第一章 危机: 中国企业执行力严重缺失!

  一、战略与绩效背离的疑问

  1战略雷同,绩效不同

  一些企业初始条件相似,并且采用了几乎雷同的战略,但是最终结果却相去甚远,有的企业取得了成功,有的却失败了,原因何在?

  施乐公司(XEROX),在其战略转型过程中,就选择了和IBM类似的策略,并请IBM的财务总监来当其CEO,但由于施乐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组织保障,造成执行不力,其战略转型最终以失败收场,企业逐步走向衰败。

  再有,我们看到满街的便利商店,只有7-Eleven一支独秀;满街的咖啡店,只有星巴克宾客满座。各家便利商店和咖啡店经营方式大致雷同,但绩效却大不相同,道理何在?

  零售业在美国早就是成熟的产业,按照传统观点,那应该是无利可图的产业。但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开始从乡村包围城市,一点一滴拉大和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

  例如,光是偷窃的损失,沃尔玛就比竞争者少了一个百分点,这样的成果和3%的净利相比,贡献相当可观。除此之外,沃尔玛还利用集中发货仓库,每天都提供低价商品,还有以及全国卫星联网的管理资讯系统,等等,。沃尔玛便以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管理手方法,创造出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没有任何公司能成功地模仿沃尔玛,换言之,沃尔玛以其特有的执行力,具备开发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培育了企业核心能力。 

  案例

  戴尔(MichaelDell)对执行极为内行。他所运用的直接销售与接单生产方式,并非仅是跳过经销商的一种行销手法.而是企业策略的核心所在。虽然康柏的员工数与规模超出戴尔很多,但戴尔多年前的币值就已超前,关键就在于执行力,而这也正是戴尔于2001年取代康柏,成为全球最大个人计算机制造商的原因所任。

  任何采行直接销售的公司都有特定的优势:能控制价格、没有经销商瓜分利润、销售人员对产品高度投入。不过这并非戴尔的专利,像捷威(Gateway)也是采取直接销售,但它的表现却不比戴尔的其他对手要好。戴尔眼光独到之处在于:接单生产、优异的执行能力,而加上盯紧成本,就让他立于不败之地。

  以传统大量生产的制造业而言,大都是以预估未来数月的需求来设定生产数量。如果像一般计算机厂商那样,各项零组件均交由外包,本身只负责组装,便需要告知零组件供货商自己预估的数量,并议定价格。如果销售情况不如预期,大家手上都会堆积着销不出去的存货;如果销售情况超乎预期,又得手忙脚乱地应付市场需求。按单生产兴这种做法大异其趣之处在于,工厂是在接获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与戴尔配合的零组件供货商也是采接单生产,在戴尔的客户下了订单之后,再开始生产。等供货商交货后,戴尔立即开始组装,并在装箱完毕数小时之内就运送出去。这套系统能压缩接到订单至出货的整个流程时间,因此戴尔能够在接到订单的一周、甚全更短的时间内就将计算机交货。这套系统让自己与供货商的存货都减到最少;相对手的客户相比,戴尔的客户更能及时享有最先进的产品。

  点评:

  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战略的正确并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执行力两个方面都到位。何况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执行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更持久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执行战略,而且可以在过程中巩固,优化战略的方向,形成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之间的双向互动。

  因此,我们说在企业发展速度要加快、发展质量要提高、发展规模要扩大、企业寿命要延长的条件下,除了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力,它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台湾著名学者汤明哲指出,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其余的30%靠运气。

  2战略执行不力

  战略执行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最高管理者层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逐渐提速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市场竞争程度已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和压力远胜于前。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澎湃之势已然汹涌而至,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市场已逐渐向国外企业放开。尚处于初创和成长阶段的中国企业在应对国内竞争对手的同时,还要面对经过成熟市场环境下锤炼出来的跨国企业的强大攻势。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执行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峻的摆在中国企业面前。

  诚然,中国企业的战略规划水平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在战略意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有效地执行既定的战略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成长与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执行能力的不断增强反过来也会促进战略制定水平的提高,企业才能不断在制定与执行战略的轮回中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建立描述战略执行力的综合理论框架和思路,在此基础上总结在中国目前特定的发展阶段企业战略制定及执行的现状并分析战略执行力的决定因素及其特征,将使理论和实务界能够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企业战略执行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这将加深人们对于企业内部战略管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提升,从而促进中国企业整体战略管理水平和意识的提高。

  一些企业初始条件相似,并且采用了几乎雷同的战略,但是最终结果却相去甚远,有的企业取得了成功,有的却失败了,原因何在?施乐公司(XEROX),在其战略转型过程中,就选择了和IBM类似的策略,并请IBM的财务总监来当其CEO,但由于施乐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组织保障,造成执行不力,其战略转型最终以失败收场,企业逐步走向衰败。

  再有,我们看到满街的便利商店,只有7-Eleven一支独秀;满街的咖啡店,只有星巴克宾客满座。各家便利商店和咖啡店经营方式大致雷同,但绩效却大不相同,道理何在?这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将目光集中在企业执行力身上。

  沃尔玛的案例再次支持了我们的判断。零售业在美国早就是成熟的产业,按照传统观点,那应该是无利可图的产业。但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开始从乡村包围城市,一点一滴拉大和竞争者之间的差距。例如,光是偷窃的损失,沃尔玛就比竞争者少了一个百分点,这样的成果和3%的净利相比,贡献可观,而这就是执行力的具体表现。除此之外,沃尔玛还利用集中发货仓库,每天都提供低价商品,还有全国卫星联网的管理资讯系统等等,沃尔玛便以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管理手法,创造出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在过去四十年中,没有任何公司能成功地模仿沃尔玛,换言之,沃尔玛以其特有的执行力,具备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培育了企业核心能力。

  案例

  有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某地的一群老鼠,深为一只凶狠无比、善于捕鼠的猫所苦。于是,老鼠们群聚一堂,讨论如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老鼠们颇有自知之明,并没有猎杀猫儿的雄心壮志,只不过想探知猫的行踪,早作防范。有只老鼠的提议立刻引来满场的叫好声,它建议在猫的身上挂个铃铛。

  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只不识时务的老鼠突然问道:“谁来挂铃铛?”

  点评:

  不难理解,这是个讽刺“坐而言”未必能“起而行”的寓言。美国某商学院的教授,把这个寓言搬进了课堂,MBA们反应热烈,有的建议做好陷阱,让猫儿踏上后,铃铛自然缚在脚上;有的建议派遣敢死队,牺牲小我,完全大我;更有的宣称干脆下毒饵了事,以永绝后患。这是个没有结论的讨论,临走前,教授只是狡黠地留下一句话:“想想看,为什么从来没看过被老鼠挂上铃铛的猫?

  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战略的正确并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执行力两个方面都到位。何况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执行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更持久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执行战略,而且可以在过程中巩固,优化战略的方向,形成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之间的双向互动。

  因此,我们说在企业发展速度要加快、发展质量要提高、发展规模要扩大、企业寿命要延长的条件下,除了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力,它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台湾著名学者汤明哲指出,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其余的30%靠运气。

  二、执行不力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1.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这样说道:满街的咖啡店,惟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惟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惟有沃尔玛雄居零售业榜首,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则是各个企业的执行力的差异,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是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因此,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所谓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国内企业——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先生对核心竞争力的解读。

  案例

  平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在2003年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中中排名第17位。马明哲先生在谈起对执行力的体会时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所谓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关于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提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第二,你的核心竞争力靠什么来保障?答案都是执行力。马明哲先生提到了这样一个怪圈现象:即今天企业的高层怪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怪中层,中层又反过来怪高层,形成一个圈,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的负责,按质按量地做好他的工作。如果企业能像迈克尔?戴尔讲的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都一丝不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推诿扯皮的现象。

  点评: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力的保障!

  自检:

  A.在您的公司或企业里,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大家是各自检讨,齐心协力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是互相推诿、互相责怪,形成一个怪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B.您认为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贵公司生产什么产品,贵公司的产品在国内或者国际上是否有强大的竞争者?贵公司在这一行业是否表现出色?贵公司的能力或优势是否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2.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执行力

  一个时期以来,企业界关于“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等的说法十分盛行。这说明我们的企业对竞争和竞争力的认识又有了扩展和深化,但目前在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一些简单化和片面性的偏向。那么,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比竞争对手强大的、具有持久力的某种优势。

  美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权威詹姆斯?迈天博士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包含在企业内部,与组织融为一体的技能和技术组合,是由企业内部集体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的、独立的技能和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

  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是靠某种“绝招”,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摸式,更不可能单打一地去实现,执行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案例

  喜欢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德国国家足球队向来以作风顽强著称,因而在世界赛场上成就斐然。德国足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德国队队员在贯彻教练的意图、完成自己位置所担负的任务方面执行得非常得力,即使在比分落后或全队困难时也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借口。你可以说他们死板、机械,也可以说他们没有创造力,不懂足球艺术。但成绩说明一切,至少在这一点上,作为足球运动员,他们是优秀的,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执行力文化的特质。

  点评:

  无论是足球队还是企业,一个团队、一名队员或员工,如果没有完美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成绩。

  三、商界领袖谈执行力

  下面就执行力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一些知名领导者的看法。第一位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联想电脑的总裁柳传志先生,他被公认为2003年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之一。柳传志先生把执行力归结为这么一句话——“积极地选拔合适的人到恰当的岗位上,还要锻炼员工队伍的执行能力。”

  1柳传志: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

  过去,联想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强大的执行力,这与柳传志所受的军事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联想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它每年都要举办的全国市场活动,每次都是几百个城市同时举行,足见其巨大的运作和控制能力。这种以高效运作体系为基础的执行力,也正是联想在PC市场崛起乃至保持霸主地位至今的最重要的杀手锏。但种种迹象表明,联想手中的这一利器,似乎正一点点失去它原本的威力。

  执行力是指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有无执行力,关键看有没有选对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选对人意味着企业领导者成功了一大半。因此,面对执行力的流失,柳传志先生找到了一名“得力大将”,这就是联想公司的总经理杨元庆。

  案例

  联想公司找到的执行者

  杨元庆,1964年11月出生于安徽,浙江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取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在南方的《周末画报》评选的2003年中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位列第一。杨元庆先生领导的联想PC(个人电脑)在1996年的市场份额上占据了中国第一名,一举打破了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多年以来被国外品牌霸居第一的局面,树立了中国品牌个人电脑主导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从1997年起,杨元庆便多次力图在联想文化中加入“杨式”变奏曲。

  1997年,他将“严格文化”引入联想,并确立了“认真、严格、主动、高效”八字管理方针,还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著名的“八大问题”,细数联想执行力下降的症状;

  2000年,他又针对联想内部缺乏沟通和协作的情形,将亲情成分引入联想文化,试图以此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协作的文化。但它们似乎始终没有形成强音,最后免不了默默消失在联想文化强音的海洋中,几乎没有留下痕迹。

  2001年4月,几乎是在从联想教父柳传志手里接过联想帅印并公布2001~2003年计划的同时,杨元庆把任正非那篇著名文章《华为的冬天》发给了全体联想员工,并在一次会上问与会者:“如果有一天,公司没有完成任务怎么办?”几个月后,联想自1993年以来第一次没有完成季度任务。

  半年后,他开始大张旗鼓地向联想“大企业病”和“体内病毒”开火。

  2004年2月18日当晚19点30分,在位于北京上地的联想大厦会议室里,联想集团200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联想的新老领袖齐齐上阵。发布会现场,柳传志代表联想董事会承认,由于对实现长期业务目标的强烈追求,更由于经验方面的原因,上一个三年计划目标定得过高了……

  而对于未来,杨元庆称:为保证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竞争力的提升和重点发展业务竞争力建立上,要先学会二元化,再学多元化,并为此在营销及人事安排上作了调整……

  点评:

  杨元庆有今天的作为,可以说是柳传志先生提拔了他,而他贯彻了柳传志的主张。所以从柳传志的观点来看,执行力就是选择会执行的人,在一个适当的岗位上任用他。

  

  如何才能选对人?对此,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如下总结:

  第一,不要冒险给新来的干部安排新的重要工作;。

  第二,仔细推敲任命,尤其要把握好任命的核心和性质;。

  第三,着眼于一定数目的候选人并扬长避短;

  第四,与几个曾和候选人一起工作过的人讨论每一位候选人;

  第五,确保被任命者了解职位;。

  第六,及时纠错。如果一个职位接连使两个人栽了跟头,领导者不要再去乞求“伯乐”发现新的“千里马”,而应该取消这一职位。除非有所改变,否则它还会像击败前两个人那样,击败第三个上任者。

  在这六条原则中,第一、二、六条执行起来最难,教训也最多。国内众多“空降兵”的失利大都与此有关。很多职业经理人正是被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不仅不能提升企业执行力,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冲突”。

  组织的效率需要合适的人才来保证,个人的执行力水准是基本的要素。一个再完美的策略也会死在没有执行力的管理者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必须反思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不仅仅制定策略,还应当具备相当的执行力。策略与执行力对于企业的成功缺一不可,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策略是企业发展的指南,根据策略来指定执行方案:一方面,管理者制定策略时应考虑这是不是一个能够得到彻底执行的策略;另一方面,管理者需要用策略的眼光诠释执行。好的策略应与执行力相匹配。

  2杰克.韦尔奇:执行力就是消灭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

  每个企业都希望能找到持续成功的灵丹妙药,但它到底在哪里?让我们回首历史,一百多年前,当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时,选取了十几家当时最大的公司作为道琼斯指数股,而一百年后的今天,只有GE还依旧是道琼斯指数股。是什么使得GE能基业长青?原因很多,但无疑,卓越的企业执行力在其中扮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作用。

  GE执行的有力推动者之一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原通用公司CEO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对执行力的观点是:“通用最痛恨官僚主义,我们杜绝将资源浪费在行政体系上的做法,摒弃所有仅有美丽外壳的计划与预算。” 

  从GE最基层的一个实验车间的化学工程师,韦尔奇一步步脱颖而出,20年后终于登上GE最高层的权力宝座。他完好地保存了他独特的与官僚作风格格不入的“杰克式”的激情,矢志打破GE这个多元帝国的官僚主义,以强硬作风、追求卓越的理念推动GE业务重组,:

  构筑“数一数二和三环”战略(核心、技术、服务),);

  实现通用电气公司“6σ管理、全球化、E化、听证会”的四大创举。

  正是这种充满活力的激情成为他出任CEO后一切改革的源动力。他历经旧体制的层层曲折,深知哪里是最阴暗的深处,哪里有无所事事的敷衍,哪里是最殷切的盼望,所以,力刀斧所到之处,必斩而后快,且绝不手软。为此,他曾有“中子弹杰克”、“美国最强硬的老板”之称。

  忠告:一个公司的效率不在它的大楼,也不在它的人员,更不在它的会议,而在它的贯彻力度,也就是杰克??韦尔奇所说的执行力。  

  3迈克尔?戴尔:执行力就是在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

  第三位企业家是美国的迈克尔?戴尔,他所运用的直接销售与接单生产方式并非仅是跳过经销商的一种行销手法,而是企业策略的核心所在。虽然康柏的员工规模超出戴尔很多,但戴尔多年前的币值就已超前,关键就在于执行力,而这也正是戴尔于2001年取代康柏,成为全球最大个人计算机制造商的原因所任。他对执行力的看法是:“一个企业的成功,完全是由于戴尔公司的员工在每一阶段都能够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

  “按单生产”这种做法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在于:工厂是在接获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与戴尔配合的零组件供货商也是采接单生产,在戴尔的客户下了订单之后,再开始生产。等供货商交货后,戴尔立即开始组装,并在装箱完毕数小时之内就运送出去。戴尔能够在接到订单的一周、甚全更短的时间内就将计算机交货,同时让自己与供货商的存货都减到最少。

  因此,戴尔重视从供货商到工厂组装、到送货的各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能按时按质的完成,戴尔才能取得“按单生产”的竞争优势。

  自检:让我们很快复习一下以上三位知名企业家对执行力的看法:

  杰克?韦尔奇先生:执行力就是企业应消灭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

  迈克尔?戴尔先生:执行力就是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

  这是这三位著名企业家对执行力的看法,您对执行力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

  基于一些企业领袖对执行力的看法,我们来探讨一下“执行力”的定义。到底什么是“执行力”呢,好像还没有看到哪位大师对此做出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大部分人对执行力会有一个比较通俗地理解:,那就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

  四、国人的执行力症状

  执行力并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中华民族无疑是优秀的,但是工作态度始终不够优秀,执行力的偏差是最大的原因。关于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我个人把它归结为四点:

  第一,碰到偏差没有敏感性,也不觉得很重要;

  第二,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

  第三,不会自己在自己范围内处理自己的问题;

  第四,不会去坚持公司制定的标准。

  1对执行的偏差没有敏感性,也不觉得重要

  不注重纠正小的偏差,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的铁道部和民航总局都要求提速,其实他们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准点。近两年我在国内出差,接我的朋友总问我有没有误点,这正是因为现在国内飞机不准点是正常的,准点反而是不正常的。而全世界最快的火车---日本新干线时速达到320公里,每个月的误差却不超过3秒钟。

  2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

  很多强大的民族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品质就是完美,对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而中华民族就没有力求完美的习惯。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事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强调宏大的事业不要忽视微小的细节。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应该、可能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许多重大决策都停留在了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落实在了表面上,许多宏大的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  

  案例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钱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叫到一起并把财产委托他们保管。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十两银子,第二个仆人五两银子,第三个仆人二两银子。拿到十两银子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十两银子。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仆人也赚到了五两银子。但是拿到二两银子的仆人却把它埋在了土里。

  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主人回来与他们结算。拿到十两银子的仆人带着另外十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仆人带着他另外的五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最后拿到二两银子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到银行家那里,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后再把它给有十两银子的人。我要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甚至他们有的也会被剥夺。”

  这个仆人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丢失主人给的那二两银子。在他看来,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丢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是希望他们能主动些,变得更杰出些。

  点评: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最好的,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

  忠告:当前,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

  案例

  瓶盖密封不过关的上好名酒

  有一次我买了一瓶国内出产的名酒,准备送给我父亲,因为怕路上被砸破,我仔细用毛衣包好,放在皮箱里面。等回到家拿出来准备送给我父亲的时候,却发现瓶里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酒,三分之二的酒被毛衣“喝”了。

  而正是因为白酒的瓶盖没有密封好,使得好酒被白白浪费了。

  点评:这正是不追求完美的一个例子。要取得成功,必须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一丝不苟,否则不是功亏一篑,就是与成功察肩而过。

  自检:如果你是一家酒厂的管理者,当有客户反映瓶盖密封不过关,并且仅仅由于这一缺陷导致你失去了许多大客户,你的第一反应是该怎么做?

  案例

  加利佛尼亚的酒厂

  美国加利佛尼亚酒厂的理念是:要生产出完美的酒,每个员工自身首先要追求完美,要有追求完美的习惯。为此,加利佛尼亚酒厂策划了很多小举措,以使每个员工实现追求完美的目标。

  举办音乐会是其中的一个特别的举措。加利佛尼亚酒厂每隔一段时间会请一些乐团来公司演奏,让员工欣赏美妙的音乐,从中陶冶性情。同时,工厂中还布置了很多雕塑。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美,当人们在追求美并被美熏陶的时候,他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追求完美。

  点评:加利佛尼亚酒厂的种种举措使员工理解:追求完美是一种道德、,是一种素养、,是一种思想。

  案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点评: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算不算细节?严格说来,这件小事还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阿基勃特做了,并坚持把这个细节做到了极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

  自检:我们身边也发生过很多不重视执行细节的事情,您能举出一两个事例吗?

  3不会在自己的范围内处理一切问题

  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共同地担负起责任。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有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也是执行力的最好体现。

  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何执行呢?“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或“在其位而乱谋其政”,其结果必定是“失职”,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全国因人为“失职”造成的交通事故、煤矿坍塌、火灾等重大事故已有数十起。  

  惨痛的教训在警示我们“责任重于泰山”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履行责任是执行的首要任务!

  4对于公司的要求不能坚持,也不想坚持

  案例

  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员工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企业能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企业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企业派出的人员外,其他的根本没有任何变动——制度没变,人员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只有一个要求:把以前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点评: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力,无条件的执行力。

  如何真正有效地保证决策变成事实,达到既定的效果,这需要制定激励与约束执行者的标准和制度,即好的执行往往以建立好的流程和标准为基础。

  例,如,摩托罗拉早在30年前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流程管理体系,既形成了内部控制标准,也表现了公司的经营原则。该控制标准对涉及收入、采购、工资、制造、融资、财务报告、计算机系统控制、政府法规、知识产权等各项业务的流程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而且还指出如果不按照标准做将会产生何种风险。所以,有好的战略,又有好的运转机制和标准来执行这个战略,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

  自检:现在我们很快地复习一下,我们国内对执行力的态度一共有四点,也就是大家要注意到的地方:

  第一,碰到偏差没有敏感性,也不觉得很重要;

  第二,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

  第三,不会自己在自己范围内处理自己的问题;

  第四,不会去坚持公司制定的标准。

  五、执行没有借口

  案例 

  《致加西亚的信》全书是围绕着一个故事展开的: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而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然而,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三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强调说明的。我需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点评:我们一般在接受一个任务时,总会问很多问题,诸如:加西亚住在哪里?我怎么去找加西亚?如果加西亚不在怎么办?我去找加西亚有没有车费?我什么时间去啊?危不危险啊?有没有人会抓我啊?……这本书给我们的感受是:我们也许都是问得太多,做得太少了。

  自检:当您的上司给您分派任务时,您总难免要提出一些问题,不妨将您曾提出过的问题列举出来。

  1借口的五种表现形式

  案例

  在CEO文森召集的一次销售例会上,4位高级经理参加了会议,其中史蒂夫是财务经理。在听到史蒂夫说“由于网络故障,下属23个子公司的报表还没有汇总完”的话后,文森大为不悦,“今天必须讨论销售策略调整的问题”。史蒂夫似乎一脸无辜:“我知道,但网络出了毛病,我也没办法。”

  史蒂夫的说法冠冕堂皇。网络故障听上去就像“自然灾害”一样无法预知,也不是财务经理所能控制的“意外事件”。

  点评:这是美国咨询顾问詹姆士M布里奇和大卫G马奇兰,在一本名为《别找借口:提高业绩、效益的务实之路》的书中提到的一个故事。像“网络故障”、“资料尚未找到”、“任务太多,时间紧”等等借口,在布里奇和马奇兰的书中比比皆是。出于对美国产业竞争力下降,“已经失去了全球市场中第一位的宝座”这一事实的忧虑,两位作者在10年前就开始研究充斥于企业内部的“恶劣文化”问题,并把焦点对准了无所不在的“借口”。

  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根本就不愿说出来。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归纳起来,我们经常听到的借口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1)他们作决定时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

  许多借口总是把“不”、“不是”、“没有”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台词就是“这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有“我”与“别人”的区别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寻找借口,无形中会提高沟通成本,削弱团队协调作战的能力。

  (2)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尽快做。

  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每个公司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似乎尽职尽责了,但是,他们把本应1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变得需要半天的时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因为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他们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逃避。这样的员工会让每一个管理者头痛不已堪。

  (3)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

  寻找借口的人总是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工作的能力,因此,期许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借口会让他们躺在以前的经验、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4)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

  这其实是为自己的能力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借口,这样做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可能让人如意一世。没有谁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确的态度是正视现实,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5)我们从没想过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都超出我们一大截。

  当人们为不思进取寻找借口时,往往会这样表白。借口给人带来的严重危害是让人消极颓废,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其潜台词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剥夺了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忠告:优秀的员工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客户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推诿;他们总是出色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替上级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尽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对同事提出的帮助要求,从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迟。

  案例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面临着一种最为尴尬的情况:该公司的财政发生了困难。这件事被在外头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知道了,并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热忱,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更为严重,销售部门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员开一次大会,全美各地的销售员皆被召去参加这次会议。查姆斯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首先,他请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这些被唤到名字的销售员一一站起来以后,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令人震惊的悲惨故事要向大家倾诉: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后再买东西等等。

  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完成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时,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他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10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然后,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黑人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动。在场的销售员都惊呆了。他们有些人以为查姆斯先生发疯了,人们开始窃窃私语。在这时,那位黑人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着,表现出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小工友一毛钱,然后发表他的演说。他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他的前任是位白人小男孩,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5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生活的费用。”

  “这位黑人小男孩不仅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白人小男孩没有得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

  那些推销员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当然了,是那个小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又传来如雷般的回答:

  “当然,是我们的错。”

  “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承认自己的错。”查姆斯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忱,因此,你们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卖出5台收银机,那么,本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财务危机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大家都说“愿意“,后来果然办到了。那些他们曾强调的种种借口: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以后再买东西等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统统消失了。

  点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借口是可以克服的。只有不断朝着卓越的工作目标迈进才能让你找到成就感。

  2借口和与理由的区别

  悲观情绪是公司中借口滋生的土壤。“悲观的人总是喜欢寻找借口”,布里奇和马奇兰“做”了一个包含10个层面的逻辑链条,论证这种关系:

  如果企业或个人仅仅关注短期行为,就会导致被动反应;

  被动反应,就不愿意承担责任;

  不愿意承担责任,就不可能具备冒险精神;

  不愿意冒险,就惧怕失败;

  惧怕失败,就谋求自保;

  谋求自保,就会出现悲观和拖延;

  有拖延,就缺乏干劲和创造力;

  缺乏创造性,就只会跟随别人;

  跟随别人,就学会推卸责任;

  学会推卸责任,就会制造借口。

  在前面提到的CEO文森召集的会议上,财务经理史蒂夫的话再平常不过了。“网络有问题”,的确是一个财务经理无法预知和控制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名管理者,当无法通过网络手段获得第二天开会所需的资料的时候,史蒂夫没有立刻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而是“将这个技术上的意外故障,当作自己无能为力的借口”。  

  “借口”有时候很难与“理由”区别开来。之所以难以区别,其实在于态度的不同。“借口”背后是消极的态度,而“理由”则意味着任何积极的努力与行动都宣告失败之后的无奈。

  3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

  忠告: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一支部队、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战士或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诺,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

  可以说,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可以说,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如果不把西点军校仅仅看作是一所陆军学校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西点军校的很多训练方法和思想应用于企业特别有效。比如在西点,军官向学员下达指令时,学员必须重复一遍军官的指令,然后军官问道:"有什么问题吗?"学员通常的回答只能是:"没有,长官。"学员的回答就是作出承诺,就是接受了军官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就连站军姿、行军礼等千篇一律的训练,都无一不是在培养学员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制力。在这样的训练中,西点军校的文化慢慢渗透到了每一个学员的思想深处。它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你,让你总是具有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

  案例 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牲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最后,巴顿写到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务的人。"

  点评: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

  “拒绝借口“应该成为所有企业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的最有力的保障,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奉行不渝,没有任何理由的坚决执行,而不是为没有做好工作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不以任何借口为理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这种要求是为了让个人学会适应压力,培养自身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4消除借口,领导是关键

  在《别找借口》这本书里,布里奇和马奇兰把消除“借口”、缔造健康的企业文化的责任,明确地归之于企业领导。“只有正确的领导,才能改变借口泛滥的企业文化”,公司中消除借口必须从领导开始。

  但是,什么是领导呢?布里奇和马奇兰作者模仿词典中解释词条的手法写道:领导,动词,通过示范来引导或者表现。

  正如美国汽车业著名的企业领袖艾科卡,在其自传中所写的那样,“领导意味着树立榜样。”领导必须努力促成一种良性的企业文化。“如果愿意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千万条道路;如果不愿意做一件事情,就会有无数个借口。”

  大师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应该获得以下理念和认识:

  战略与绩效背离的疑问:战略的正确并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执行力两个方面都到位。

  执行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是执行不力。

  商界领袖对执行力的认识: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执行力就是消灭公司里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执行力就是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完美,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

  国人的执行力症状:不重视纠正偏差;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不会自己在自己范围内处理自己的问题;公司的标准从来都不坚持。

  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的含义: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第二章 执行不力的八个原因

  一、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

  大的方面是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小的方面是有布置没检查,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工作中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自己没有做好表率等等,古人云:己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意思。中国还有句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企业要想强化执行力,必须在每个方案出台时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是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示范,做出表率才行。

  案例

  在奥康,王振滔是一位俭朴、谦虚的老总,不吸烟、喝酒,出差吃方便面、面包是“家常便饭”,在公司与员工们同吃三元的快餐。奥康的员工与领导一视同仁,如穿着统一、走斑马线,任何领导或员工都必须遵守,否则将面临着罚款、打入黑名单甚至开除的处罚。

  点评:领导人的行为必须具有表率作用。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1提高管理者的执行表率作用

  管理者往往都会把在缺乏执行力的原因归咎到各个方面,却忽略了分析自己从自己身上来发现根源。事实上执行力是管理者意志的体现,倘若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本身较差,后面有关执行力的所有事情将无从谈起。

  假如管理者怕承担责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家看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多了,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少了;

  假如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只能让大家看惯了在单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假如管理者导走形式主义,企业的各种文件、各种规章也是一纸空文。

  这一切即使有着“严管重罚”的牌子,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详细的表格和程序,同样无法产生什么执行力。因此一些企业执行力薄弱的根源恰恰是在老总身上。

  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强弱,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执行力,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决定着一个部门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实施就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示范和凝聚作用,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

  案例

  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被誉为“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但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和尊重,并非是因为他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上做出了多么大的建树(尽管他一本书的版权就卖了700万美元),而是作为通用电气总裁与属下的有效沟通和示范,他经常手写一些“便条”并亲自封好后给基层管理者甚至普通员工,能叫出1000多位通用电气管理人员的名字,亲自接见所有申请担任通用电气500个高级职位的人,等等。

  点评:正是通过这些简单有效的办法使韦尔奇的策略有效的贯彻下去,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优秀团队。

  2管理者在执行中应做到的几点

  要做到始终如一的执行下去,管理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领导要明白一个道理:领导力就在执行之中,领导就是要领导执行。

  要专注,抓住重点。将军如果分散兵力就容易被逐个击败,一个时间关注一件事情,专注就是力量,专注做事情就会成功。

  要以身作则,亲自参与,亲力亲为,成为带动全局的发动机。要认真研究现状、项目的执行、员工的状态,执行各具体情况和预期之间的差距,并进行正确深入的引导。

  要明确管理层的责、权、利。管理层责、权、利是否明晰对执行力的影响较大,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拥有权力、利益,应与其相承担的责任密切相关。

  二、管理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

  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组织效率提升的意义不言而喻。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宣扬的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西方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得益于制度的变迁。他这里讲的“制度”,不仅包括国体、政体在内的“大制度”,也包括了商业机制、企业制度、信用制度在内的“小制度”;不仅包括了各种由长期习惯而形成的明文规则等正式制度,也包括了社会风俗、文化等隐性的非正式制度。

  忠告:制度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居功至伟,而对于个体组织如企业的执行力,严谨制度的创立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1管理制度是什么

  一般地说,管理制度是企业一系列成文不成文的规则,或者说它是企业贴上个性标签的关于经营管理的不同“打法”。

  制度不仅规范企业中人的行为,为人的行为划出一个合理的受约束的圈,同时,也保障和鼓励人在这个圈子里自由地活动;或者更通俗地说,制度是一种标签或符号,它将企业中人的行为区分为“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和“不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据此采取奖勤罚懒的措施,褒奖“合乎企业利益的行为”,惩罚“不合乎企业利益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刺激企业中的人约束自己,提高组织执行的效率。而在这样的奖罚中,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得以推行和巩固。

  企业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企业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创立、创新一种制度是企业自身组织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企业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用新制度学派的观点来看,就是为了追求“收益递增”和克服交易费用过高等市场不完备的问题。

  2制度对执行的重要性

  企业家的执行能力与企业的执行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个人能力,而企业执行能力是组织能力或制度性的能力。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人治,而制度性执行能力是“法制”。人治的企业家能力通常是用“能人”,背后的哲学思想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制度性执行能力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人是一定要犯错的,所以用人就一定要疑,要建立一套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案例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从400多位声名显赫的美国企业巨头中评选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位CEO。令人意外的是,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并未入选,如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等。

  相反,上榜的10位企业家有人当初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是当CEO的料,例如波音公司总裁比尔?艾伦。柯林斯指出,这十大CEO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建立了在自己卸任之后,公司依然能够长久兴旺发达的企业机制;他们专心致志地构建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并不刻意成为伟大的领袖;他们奠定了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点评:所以,中国企业界谈执行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了速效而牺牲对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因”(制度与文化)的建设。管理者应当懂得企业持续增长的源泉,在于制度与文化对“人性中善的弘扬与恶的抑制”,只有在这样一个“道”的前提下,对执行“术”的追求才有意义。  

  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领导人再用类似车间主任管理车间的那种方式来管理企业已经彻底行不通了,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夯实制度管理的基础。

  企业领导人做企业,信誉是第一位的,但只有信誉是不够的,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才行。因为员工需要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在企业持续发展阶段缺少“人本管理”并不可怕,而缺少行之有效,人人平等,贯彻始终的制度管理是可怕的,它会导致管理流程混乱。

  因此,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才能将管理职能化、制度化,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从而避免“多头领导”,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执行力。  

  具体来说,制度对于执行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1)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

  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整体策略规划,员工必须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不能按各自的理解来做事,用制度来达到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状态的目的。

  (2)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力

  执行力,在现代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由个人来达成,而是由组织来达成,因此,执行力的表现就必须在个人和组织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和统一的关系,既不因过分强调个人执行力的提高而忽视了组织的力量,又不会违背了个人的特性和价值体现。

  (3)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

  执行力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体系、考核机制、奖惩制度、压力制度,等等。

  3管理制度不严谨对于执行的危害

  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最后导致了真有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狼喊多了,等真的狼来了也没人去做好人了,其实是一个道理。战国时秦国的商秧变法就是针对管理者因为经常改变政策而失信于民的一种方法。

  忠告: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其首恶,找一个能够引起他人警觉的人,杀鸡骇猴;二是树立正面的典型,通过范例告诉大家公司的意图,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等等,以期改变执行者的意识。

  案例

  深圳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有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用他在一次公司干部会上所讲的话作为解释最合适不过了: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他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人家的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最局部的改动。至于进行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正是因为这种对制度的尊重和始终如一的贯彻,才创造了华为的春天。

  点评:只有严谨的制度,才能促成华为如今强大坚毅的执行力。

  三、制度本身不合理

  1制度不合理执行的危害

  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经常遇到一些企业企图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

  企业每下一个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也进一步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说不定连有些本来很好的规定也受到了牵连。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比如我们公司要建立正规的咨询业务的工作流程。我们在家里想能想出一套方案来,如果通过请教其他正规的咨询公司的人员,可能会做出比我们自己设想的要更合理的工作流程。再通俗一点,要想练好健美,必须请教专业的健美教练才行。 

  文学大师郭沫若有句话: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而不是为了长狗肉。拿到制度建设中来也很有讽刺意味。经常看到有些企业把西方的所谓先进管理制度全盘照搬,生搬硬套,结果导致了水土不服。什么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是制定制度时必须要考虑的两个原则。

  案例

  国内的企业中,许多制度之所以得不到执行,是因为制度本身缺乏人情味或不够合理,导致无法执行。比如,国内企业规定八点上班,管理的严格的企业规定,迟到一次就重罚或者迟到三次就开除,看似管理严格,但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一方面中国的职员职业心态还不到位,别的企业管理的不那么严,自己的企业管理的太严,这本身对员工就是一种付出,需要相应的成本回报;另一方面,中国的交通不确定因素也太多,谁知道今天会不会交通堵塞,不可能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动身去公司。最后变成制度刚开始严格执行几天,以后就是总经理想起来抓一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了,久而久之公司的制度都变成了纸上谈兵。而在真正管理的好的公司管理制度就人性化一些,但执行相当严格。还是以作息管理为例,有的公司就规定,如果九点上班,九点十五分以前到公司的,一个月三次以内不算迟到,第四次就重罚,员工也很拥护,执行得很好。

  点评:因此,在中国的企业内,制度的执行不是关键,关键是制度的制定要考虑周全。 

  2制定合理制度的规则

  要使得公司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合理,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1)制度与实施过程的区别

  出于保护雇员和雇主利益的制度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行为准则和实施这些准则的规则。对于各个部门而言,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条款,这也就是所说是实施过程。制度和实施过程的区别在于制度列出各种条条框框的行为准则,而实施程序则是说明实施这些行为准则的流程。  举个例子,你期望所有的程序员在每天下班之前都必须检查自己的代码,你的部门程序文档就应该明确写入这一规定。如果哪位雇程序员不遵守这一规定,你的部门制度文档也有相应惩罚后果的详细规定。

  如果你部门没有这些条款,而你在工作中却凭自己意愿行事,这是不合理的。

  (2)做好计划并得到批准

  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的关键在于尽可能的使之简单、清晰、全面。当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时,你首先得把各个部门的要求和建议文档化。这也许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你必须知道公司所有员工的期望,这是最基本的;你必须文档化所有的工作规程、部门之间的联系,等等。

  一旦这些任务完成,就可以正式地制定公司的制度了。在这一过程中,建议一定要和人力资源部、建议者、员工、用户保持密切联系。为了避免员工日后产生不必要的意见,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到员工的利益。

  制度制定者也可以查看一下以前的制度,并看一看这些制度在那个时期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有个别条款很有效,并可以在当前行之有效,不妨把它列入公司当前的规章制度。

  (3)正式地制定制度和实施的程序

  假设你是一个软件开发咨询组的管理者,在公司里,你觉得程序员JohnDoe工作效率实在太慢,那么你怎么去处理这一问题呢?首先,你制定一套工作制度,规定完成哪些工作,如何完成,达到什么效果。应该注意这一制度必须包括所有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如果超过最终期限,必须提前和项目领导说明不能按期完成的原因,哪些部分不能完成,什么时候可以完成。”这样所有的计划才能够很好的协调。接着,你可以制定出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应受到惩罚的条款:“如果不能按期完成的员工必须被记入员工档案并取消远程工作的权利。”

  最后,一些制度也可以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你可以为员工获得在家工作的权利而制定相应的制度,“如果请求在家工作,必须提前三天用e-mail通知项目经理”,“如果每个月都有四天或以上的时间在家工作,必须得到上一级领导的同意。”

  (4)不要反复制定制度

  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必须力求于完整全面。如果在员工做出不合理的行为后再作出规定,那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很没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制度应该包含所有团队、部门、公司的所有。

  (5)制度的制定和更新必须遵循相应程序

  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走向极端,但是你应该清楚如果不实施这些制度时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只有掌握所有员工的详细信息,你才能有效地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四、执行过程过于繁琐或囿于条款

  1执行过程繁琐对企业的危害

  有研究显示,处理一个文件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4天。有时一件事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审批,导致具体执行人员失去耐心而影响了执行的最终效果。不要妄想顾客会理解我们内部程序的繁琐,他们只关心从打电话投诉到具体执行完是多长时间。缩短非必要部门的中间审批环节,提高作业效率,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是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

  例如,曾是IT产业创新精神代表的施乐公司,发明了许多包括鼠标、图形用户界面、激光打印机等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但这些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走向衰败的施乐公司不是因为缺乏创新或是战略决策,而是因为其庞大的官僚体制使得公司内部业务流程繁杂,不能迅速地提供资源使其先进的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创意的产生和战略执行,最终导致了产品开发始终落后于对手,从而在创新上输给了竞争对手。

  一个好的例子是中国人寿保险青岛公司,以新单处理流程为起点实施流程再造,核心内容是对新单出单涉及到的六个部门、环节分别设置相应的岗位,形成流水线式的工作控制。流程再造前,出单需要5-7天,之后,出单缩短到两天。从而彻底改变了效率与质量问题。

  2优化执行过程的利器——业务流程重组(BPR)

  (1)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理念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英文全称为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以下简称BPR),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随后,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类公司开始了BPR改革的热潮。

  BPR是近年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精益生产)、WORKFLOW(生产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BPR主要是革企业僵化的命,革官僚主义的命。

  专业制分工及组织分层制是西方工业国家取得大规模工业化成功的前提,在托福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对"大就是好"的大规模生产时代,进行了最详尽的描述,并预言其时代的终结。但十多年过去了,大企业并未消失,而是采用了BPR及其它先进思想使自己获得了新生。

  (2)业务流程重组的类型

  1990年,美国MIT的Hammer教授首先提出BPR的概念,但Hammer在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中并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基本范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流程重组的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可根据竞争策略、业务处理的基本特征和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的水平来选择实施不同类型的BPR。 根据流程范围和重组特征,可将BPR分为以下三类:

  功能内的BPR

  通常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在旧体制下,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管理层一般只执行一些非创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计算机完全可以取代这些业务而将中间层取消,使每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例如物资管理由分层管理改为集中管理,取消二级仓库;财务核算系统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全部核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等。

  宝钢实行的纵向结构集中管理就是功能内BPR的一种体现。按纵向划分,宝钢有总厂、二级厂、分厂、车间、作业区五个层次。在1990年底的深化改革中,宝钢将专业管理集中到总厂,二级厂及以下层次取消全部职能机构,使职能机构扁平化,做到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功能间的BPR

  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跨越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等。这种组织结构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将各部门人员组织在一起,使许多工作可平行处理,从而可大幅度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又如宝钢的管理体制在横向组织结构方面实行一贯管理的原则。所谓一贯管理,就是在横向组织方面适当简化专业分工,实行结构综合化。凡是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管理的业务,就不设多个部门或多个人去管;在管理方式上实现各种物流、业务流自始至终连贯起来的全过程管理,克服传统管理中存在的机构设置分工过细及业务分段管理的情况。

  组织间的BPR

  这是指发生在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如通用汽车公司(GM)与SATURN轿车配件供应商之间的购销协作关系就是企业间BPR的典型例子。GM公司采用共享数据库、EDI等信息技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配件供应商的经营活动连接起来。配件供应商通过GM的数据库了解其生产进度,拟定自己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和发货计划,同时通过计算机将发货信息传给GM公司。GM的收货员在扫描条形码确认收到货物的同时,通过EDI自动向供应商付款。这样,使GM与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转像一个公司似的,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缩短了生产周期、销售周期和定货周期,减少了非生产性成本,简化了工作流程。这类BPR是目前业务流程重组的最高层次,也是重组的最终目标。

  (3)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原则

  BPR的主要原则有三:

  A以顾客为中心

  全体员工建立以顾客而不是“上司”为服务中心的原则。顾客可以是外部的,如在零售商业企业,柜台营业员直接面对的是真正的顾客;以是内部的,如商场的理货员,他的顾客是卖场的柜台小组。每个人的工作质量由他的“顾客”作出评价,而不是“领导”。

  B企业的业务以“流程”为中心,而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

  一个流程是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的,体现于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将被铲除,职能部门的意义将被减弱,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将被合并。

  C“流程”改进后具有显效性

  改进后的流程的确提高了效率,消除了浪费,缩短了时间,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竞争力,降低了整个流程成本。

  (4)业务流程重组的组成

  BPR的重要目的是优化工作流程。流程是由一系列工作活动所组成的。以零售企业的日常工作为例,工作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类型:

  增值的:如采购、促销、销售等。

  非增值的:出入库、分拣包装、运输等。

  无效的:提供无人阅读的报告,工作失误,过多的检查等。

  (5)BPR的最终目的(以商场的物流为例)

  识别核心的企业业务流程,按照经过优化的核心物流流程组织业务工作,该核心流程必须是能最大程度给企业创造利益的。

  简化了或合并了非增值部分的流程,剔除了或减少了重复出现和不需要的步骤所带来的浪费。

  全体员工必须以顾客为中心,所有工作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

  自检:根据具体工作岗位与职责,说说您所在的企业的执行流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缺少将工作分解和汇总的好方法

  案例

  IBM信用公司曾经曾经要平均花费7天的时间,通过一系列的部门和程序为客户提供一项简单的融资服务:现场销售人员——总部办公室人员——信用部——经营部——核价部——办事组——快递到销售人员。在等待的7天中,销售的代表和顾客谁也不知道流程传递道哪一个“码头”,即便电话咨询以不得其解。而正是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清晰的决策点或决策人,没有将整个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和每个人身上,要以部门之间的牵制来保证部门之间的审核,致使各个部门远离有效的信息个行其事,审核效率的低下,严重拖延了服务的时间。

  点评:如果工作分解的不清晰,或是配置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当一项战略需要执行的时候,就无法得到各层级的相应策略和措施的回应,执行力难免会出问题。

  1工作分解的重要作用

  要想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首先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目标,“三个和尚没水吃”,其根本原因是群体承担责任,而成员总是认为别人不会尽全力,自己也就不会去努力,社会惰性导致团队效率低下。因此除了员工必要的角色定位,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以外;还必须提出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指标,这样才能使员工的努力能更科学地量化出来,以有效激励先进者,鞭策落后者。  

  总之,细节把握程度越高,做得越细,执行效果越好,反过来,执行动作越清晰细致,有助于员工对策略本身更深地理解,能理解得越透彻,能保证团队上下对战略战术策略的理解的一致性和清晰性,从而形成合力,提升绩效。

  2制定工作分解结构(WBS)的方法

  以咨询公司为例,通常我们遇到的公司在作业的时候会组建一个项目小组,然后把工作进行分解,ABCD每人负责一摊活,然后进行汇总。制定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类比法、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和使用指导方针等等。

  (1)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以一个类似项目的WBS为基础,制定本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例如,ABC飞机制造公司,曾设计制造多种类型的大型客机,当他们计划投入设计生产某种新型战斗机时,就可以使用以往制造大型客机而设计的子系统。以从前的子系统为基础,开始新项目的WBS的编制。比如,该WBS的第一层中有飞机机身顶,该项又包括了飞机前身、飞机中部、飞机后身和机翼等第二层的多个子项。

  这种一般性的产品导向的WBS就成为新飞机项目的范围定义和新型战斗机成本估算等工作的起点。

  (2)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常常被视为构建WBS的常规方法,即从项目最大的单位开始,逐步将它们分解成下一级的多个子项。这个过程就是要不断增加级数,细化工作任务。

  这种方法对项目经理来说,可以说是最佳方法,因为他们具备广泛的技术知识和对项目的整体视角。

  (3)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是要让项目团队成员从一开始就尽可能的确定项目有关的各项具体任务,然后将各项具体任务进行整合,并归总到一个整体活动或WBS的上一级内容当中去。仍以ABC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制造新型战斗机为例,用这种方法,则不是开始就考察WBS制定的指导方针或是参考其他类似项目的WBS,而是尽可能详细的列出那些项目团队成员认为完成项目需要做的任务。在列出详细的任务清单后,就开始对所有工作进行分类,以便于将这些详细的工作归入上一级的大项中。比如说,项目团队某小组中的商业分析人员会知道他们必须确定用户对项目的要求以及该项目的内容要求;工程师们也会知道他们必须确定对系统的要求和对发动机的要求。于是,该小组可能会将这四项任务都归入到战斗机制造项目的概念设计这个总项中去。

  自下而上法一般都很费时,但这种方法对于WBS的创建来说,效果特别好。项目经理经常对那些全新系统或方法的项目采用这种方法,或者用该法来促进全员参与或项目团队的协作。

  (4)使用指导方针

  如果存在WBS的指导方针,那就必须遵循这些方针。如前面我们提到的美国国防部为国防装备项目定义的许多工作分解结构标准。许多DOD(国防部)项目都要求承包商按照国防部提供的WBS模板提交他们的项目建议书。这些建议书必须包括针对WBS中每一项任务的成本估算,既有明细估算项,也有归总估算项。项目整体的成本估算必须是通过归总WBS底层各项任务成本而得到的。当国防部有关人员对成本计划进行评审时,他们必须将承包商的成本估算与国防部的成本估算进行对比,如果某项WBS任务成本有很大的出入,那一般就意味着对要做的工作任务还没搞清楚。

  案例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空军的一个自动控制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要建立一个本地在线网络系统(LONS),以便为15个空军指挥基地提供自动控制系统。于是就需要征寻该系统的开发计划。这个两亿五千万美元的项目包括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为诸如合同、技术规范、建议邀请书等文档的共享开发应用软件等等。空军建议书指导方针包括这样一个WBS模板,主要承包商在准备其成本建议书时必须遵循这一模板。这个WBS的第一级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开发、培训和项目管理等几项内容。硬件项所包含的第二层子项则主要有服务器、工作站、打印机和网络硬件设施等。空军有关人员会对照他们内部的成本估算——该估算也同样是以这个WBS为基础的——考察承包商的成本建议书。

  点评:因此,拥有一个规定的WBS既有助于承包商准备他们的成本建议书,也有利于空军方面对承包商们的评价工作。

  自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明一项工作的具体分解步骤。

  六、没有人监督,也没有监督的方法

  监督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虽然淡到监督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企业的经营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监督,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监督和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监督过严使下属口服心不服,监督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

  1监督对于执行的作用

  监督是执行力的灵魂,所有善于执行的人都会去监督组织所制定的计划落实情况。

  监督能够确保一个组织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表去实现目标。不断地监督和跟进,就能够有效地暴露出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并迫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和纠偏整个工作的进展,以期完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

  2缺乏监督对执行的影响

  工作的监督如果得不到严肃的对待,清晰而简洁的目标并没有太大意义。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监督与控制而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时机,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前者是只要做了,做的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常见的如企业中的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问题,导致有事情的时候没人负责。后者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

  1997年,美国安然公司为了保证员工不断进步,采用了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5个等级,这些级别将决定员工的奖金和命运。但是,事与愿违,这套系统实际上形成了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有位老员工说: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和某人是竞争对手的话,我为什么要去帮他呢?到后来,这种压力拉动型的绩效评估机制也就逐步转化为一种拉帮结派的官僚系统。有些经理开始捏造问题,篡改记录,赶走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员工,公司的衰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3监督控制的方式

  工作监督控制通常有三种方式:其一是管理者依据工作计划进度与事先预计判断安排自己在合适的时间(便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时机)去跟踪检查;其二是约定执行者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汇报工作进度与相关情况及相关原因;其三是下工序或相关职能人员(跟单员、助理、品管员等)应在什么时候进行跟踪监控与回馈信息或递交报告等。

  4监督结果的处理

  好的结果要给予表扬、肯定甚至奖励和总结成功经验;对于坏的结果则要及时纠正,要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要追究责任。

  追究当事人责任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是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下次怎么去预防和改善,要当事人做出承诺;二是依情轻重给予适当的处分。

  对表现不佳者纵容几乎是所有公司大部份管理者的通病,这将导致这种坏习惯像“瘟疫”一样四处扩散传播和复制。这种现像导致的破坏性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

  七、培训中的浪费

  调查表明:全世界的企业每年用在员工培训上的费用大约为500亿英镑,而另一项调查也表明:国内企业的培训费用很大一部分是在浪费!培训的目的是为企业带来收益,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但问题是怎样进行培训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培训资源不至于打了“水漂”,才能真正落实到执行力的提高上。

  1培训资源浪费的原因

  造成培训资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

  (1)企业管理者或老板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

  有些管理者也会认为培训很重要,但这种重要性仅仅是在员工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对于培训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对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凝聚力的加强,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等的认识不足,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只重视技能培训,而忽视态度的培训。因此,一旦员工技能得到长足的提高,但又缺乏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最终的结果是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企业因此支付的培训投入也随着员工的离职而浪费。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给员工的培训越多,员工走得越快,企业管理者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减少,员工产生不满,离职人数必然增加。 

  (2)培训的目的不明确

  培训不同于教青,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现在和将来的经营目标,如果不抓住这点,培训最终变成元的之矢,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培训目的不明确体现在无法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有些企业的培训计划设计仅仅是通过对员工的调查得到,满足员工的培训要求,最典型的是外语的培训(外语培训往往是员工提出频率最多的要求),如果外语培训不是企业现在或将来所需要的技能,这些方面的培训支出也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收益。

  (3)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差

  培训的计划性差表现在企业的培训没有考虑到每个培训之间的互相协调和补充,东一锤子,西一棒子,员工绩效方面出了问题,也不分清楚是系统的原因还是员工个人的原因,立即开展培训。另外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将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如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报酬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的调配等等,而孤立地看待培训,致使员工对于参与培训没有积极性,培训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错误选择参加培训的人员

  一般来说影响员工培训效果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员工的学习能力、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员工个人技能与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如果员工的技能不足,培训会增强他对于技能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对他的培训只会对企业造成更大的危害,犹如培训一个高智商的破坏者;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好,也知道自己的差距,但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然而企业培训中往往容易忽视这方面的因素。

  (5)培训方法选择不当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成年人的学习与青少年的学习特点有很大的不同。成人的逻辑记忆力较强而机械记忆力较弱;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联系过去的经验、未来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则可以带来好的培训效果。因此,许多企业在培训时采用千篇一律的讲授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培训效果缺乏监督和评估

  大部分的企业对于培训的效果评估都处于一个基本的层次上——反应层次,也就是说只是对于当时培训的现场状况,如培训的组织、培训讲师的表现等最为表面的东西进行考评,而该培训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甚至对于公司整体绩效的影响不去跟进。外派培训则更是简单,只是看培训者是否有培训的合格证书,而这个合格证书的含金量大家应该心知肚明。没有对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评估,企业的培训甚至演化成变相的员工游乐活动。培训效果出不来,那么培训费用的收益也就不得而知。

  以上种种原因最终都导致了企业的培训费用被白白地浪费了,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老板,当他们看到企业的资源被这样浪费掉了时,可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削减培训开支,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培训费用支出减少,员工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培训费用的支出进一步减少……

  自检: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怎样将企业引出这样一个“怪圆”呢?

  2杜绝培训浪费的方案

  根据以上培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些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应用方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1)重新认识培训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力资源在企业中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员工的,能力和员工的态度。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改善员工的态度都可以通过培训来达到。通过培训来传承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则是培训更高层次上的作用,这对于许多企业提出的“创百年企业”的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员工来说,如果在企业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没有谁愿意跳来跳去。因此,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制定员工培训策略时,要将对员工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内涵的培训纳入培训体系,同时也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培训管理系统中,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企业成为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学校。在Intel公司,新员工培训基本上不涉及技术方面的内容,很大部分是讲Intel的文化,详细介绍Intel的方向是什么,战略是什么,通过这种熏陶使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与企业真正融于一体。

  (2)紧扣企业目标

  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目标,培训也是一样。作为企业培训,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在培训前有必要对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企业的战略往往是制定长期培训计划的基础,而经营目标则是制定短期培训计划的基础。如果企业在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为了扩大市场,增加销量,那么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就要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对市场策划人员和销售人员的能力提高方面;如果企业准备加大新产品的上市步伐,延长现有的产品线,则更应该为研发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合;如果企业在未来一年工作目标的重点是提升企业内部管埋水平,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重组,则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有更多的投入。因此,如果从一份培训计划可以使人窥视到公司的发展目标,这份培训计划则是一个成功的培训计划。

  (3)强化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支持

  培训活动的对象是企业员工,员工对于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参训者的培训意愿对于培训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制定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政策以配合培训活动,如可以考虑将员工的晋升、调动、加薪与培训结合起来,使员工真正重视培训,这点在外资企业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如麦当劳公司的管理培训,员工的每一次晋升都伴随着管理培训,而且每个层次的培训内容都不同,这就使得公同的员工真切地知道培训发展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

  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1表示。企业的措训活动的驱动力来自于员工和企业的需求,当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目标相融合时,则可以实施培训。而员工参与培训的拉动力来自于企业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晋升机会或薪酬激励;对于企业来说,其拉动力来自于企业绩效的提高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及能力的提高,从而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反过来,这些拉动力又变为驱动力,分别满足了员工个人的需求和完成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在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配合下,培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4)选择正确的人参与培训

  前面我们曾提到影响员工培训效果的因素是三维的:员工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技能差距,那么我们可以将员工态度分为好和差,学习能力强和弱,技能差距大和小,由此组成了八种状况。将公司的员工按其个人状况可以分别划分在不同的区间中,据此可以确定哪些员工可以进行培训;哪些员工的培训是浪费企业资源;需要培训的员工的培训重点是什么等等,有了这样的指导,就可以避免企业培训资源的浪费,提高培训的效果。

  (5)监控培训结果

  在进行企业培训时,通常人力资源部门对于培训结果的监控只是放在反应层次和学习层次上,这样的评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了解整个培训过程的进行情况,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选择培训讲师和提高培训的组织工作可提供进一步的改进意见。但作为企业来说,管理者更多关心的是员工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发挥的作用是大是小,因此对于培训结果的监控应更多地放在行为层次和效果层次上。

  如何进行行为层次和效果层次的评估呢?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力资源管理者。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在每次的培训结束时,要求参训的员工根据培训时所学习的内容,制定下一阶段的行动方案,并将员工的行动方案与该员工的直接上司沟通,以便在一段时间后对员工进行评估。

  对于效果层次的培训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准确度和工作或项目被接受和采用的程度来评价,另一方面是从整个公司的培训产出方面来评估,如通过员工满意度或敬业度的改进情况、企业凝聚力或员工精神面貌的情况、管理者对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情况的评价等等来进行。至于培训对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定量化评估则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在此不作讨论。

  (6)利用公司内部培训资源

  培训不仅要考虑培训的效果,还要考虑培训的成本,也就是说培训的投入产出比。培训成本的概念不仅仅是讲师的课酬费用、资料费用和外派培训费用,还包含有公司培训组织者的工资福利、参训者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因培训而减少的工作产出损失、外派培训时的差旅费用,等等,这一部分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前面提到的一般意义上的培训费用。因此,企业在进行培训时应考虑如何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来节约培训成本。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挖掘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呢?具体做法,可以采用如选择内部资深员工作为培训导师,这一方面可以节省外聘讲师的课酬费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即内部资深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方式,以及目标市场的状况更为熟悉,由他们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交流可以有针对性,使受训员工更快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工作中运用。此外,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员工可以采用轮岗或岗位见习的方式来培训,使员工有机会在工作中自主地掌握新的知识,扩大工作的内容。在培训媒介的选择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的学习更具灵活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QC小组、劳动技能竞赛、六西格玛工作小组的方式培训和激励工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企业的培训不是简单地将导师请进来给员工上课,或送员工出去参加培训,要使培训真正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作用,就必须认真地从企业发展目标入手,做好培训的计划并有效地实施管理。否则,不仅没有使得企业获得收益,反而会加速员工的流动。

  自检:结合自己目前的工作,制定一个员工培训计划,请列出具体步骤。

  八、缺乏形成凝聚力企业文化

  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或者说公司的企业文化没能有效地取得大家的认同。前面七点讲的都是关于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改变执行者的行为,达到公司的目的。而企业文化却是力图通过影响执行者的意识进而改变他的心态,最终让执行者自觉改变行为的一种做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做法。

  1企业文化的作用

  红蜻蜓公司的总经理钱金波这么认为:企业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力,二是止滑力。文化是一种认同,假如一个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如果有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文化不符,就会有人提醒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种善意的提醒就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监督。止滑力就像人,身体好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但如果大家感冒了,有的人可能三天就好了,有的人可能要七天才好。特别是在企业困难的时候,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员工,绝对不会在企业下滑的时候说:老板,现在你有困难,我要走了。  

  像海尔,员工理解认同了企业“真诚到永远”的文化。所以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时候觉得很应该,会很自觉地去执行公司的规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文化对人的行为也就是执行力的影响。要强化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必须从制度的制定者到制度本身都进行加强,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执行者意识、心态的影响,最终还要对执行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一个规定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靠制度约束可以让执行者做到60分,你也说不出什么来,但注重了执行力的强化,同样的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方法,可能会取得80分、90分的效果。

  2如何培育执行力文化

  要想使企业达成和提升执行力,将企业塑造成一个执行力组织,就必须首先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执行力文化。基于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培育企业的执行力文化。

  (1)倡树理念

  理念已经成为企业人格化的一种根本体现;就如同一个人生存于世就一定会有他的人生信条和做人原则一样。理念是企业员工共同信守的企业皙学,没有理念,企业的员工队伍就只能是乌合之众、散兵游勇。从这一点上说,没有灵魂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自然,我们也无法期待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会集合众多员工的能量变成无坚不摧的激光束。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个员工就是一只灯泡,成千上万的员工只是一片巨大的灯泡群而已,虽然灿烂,但缺乏力量。

  案例

  EDS执行官布朗加入EDS之后,其首要工作就是专注在员工的信念与行为上,以改变公司的文化。2000年1月,在一次高阶主管会议上,布朗要求与会者列出过去五年形成公司自我形象认知的最重要理念,同时也要求他们由公司未来发展的角度着眼,列出最需要的一些理念。结果大家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下列的项目。

  EDS的旧理念:

  我们属于大量生产的企业。EDS处于一个成长缓慢的成熟产业——计算机服务外包业——特性为竞争激烈、差异小,因而利润率偏低。我们的成长不可能达到市场的平均水准。身为大量生产行业中最大的厂商,EDS很难达成高获利成长。有收入才有利润:业务做得愈大,利润总会增多——这一信念必然导致资原配置不当。

  每位主管拥有所有的资源——控制权是关键。每一部门都完全自主,各自保卫自己的地盘——这个信念使企业各部门间无法互助合作。

  同事就是我的对手——这一信念和上面控制资源的信念一样,也会成为成功的重大阻碍,因为内部的竞争行为具有破坏性。我们的对手应该在外面的市场上,而不在隔壁的单位里。为了成为市场赢家,团队精神、知识分享、互助合作部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别人都不负责任,“那可不是我的错”,我们懂得比客户多。我们的员工会告诉客户他所需要的解决方案——这一信念使EDS的员工不能认真倾听客户的问题与需求。

  EDS的新理念:

  我们可以比市场成长得更快---不但获利﹐而且更有效率地运用资本,我们可以逐年提高生产力。

  我们会为客户的成功全力以赴。

  我们会提供卓越的服务。

  互助合作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我们将做到权责分明与全力以赴。

  我们会更用心倾听客户的话。

  点评:第二份清单变成了一项改变态度的方案,而且实施对象除了最高阶主管,还包括EDS各级主管。行为是将信念转化为行动,通过过行为才能产生成果,让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不过我们谈到行为时,比较强调的不是个别的行为,而是行为的规范:亦即在公司环境中,符合常轨的行为方式,也有人将之称为“参与的法则”(rulesofengagement)。这些规范谈的是员工该如何共同工作,对公司能否创造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倡树理念着眼于思维定式与行为规范的养成,着力培育执行力文化氛围。倡树了“视服从为美德”、“执行不找任何借口”、“纪律是敬业的基础”的工作行为理念,着力营造出“全心全意、立即行动、雷厉风行,负责到底”的工作作风。并以此不断强化企业的准军事化管理,使思想更加坚定、风格更加务实、执行更加顺畅、落实更加有力、合力更加强劲。

  (2)关注细节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言: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到位,执行力就不成问题。为此,我们对安全生产头头面面、条条线线、角角落落进行全过程剖解,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工作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专注“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标准”的细节。

  (3)过程与目标控制

  我们着眼于破除执行过程中的官僚主义作风,真正突出“一把手”在本单位的安全责任。“联责联保、责任连带、双包五连”等一系列的链式考核管理办法,使各级管理者不断的转变观念,身体力行,直接参与到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亲力亲为地深入一线、参与过程、分析目标,控制结果。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工作行为方式成为打造卓越执行力的助推器。

  自检:假如您是一位高层决策者或中下层职员,结合您自己工作中一个具体事例,简单说一说执行力不行的具体原因。

  大师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应该获得以下理念与认识:

  执行力不佳的八个原因是: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管理者出台的管理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制度本身不合理;执行的过程过于繁琐或者是囿于条款;缺少良好的方法,不会将工作分解和汇总;没有人监督,也没有监督的方法;培训中的浪费;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

  第三章 把握执行力的三个核心

  一、人员流程

  人员流程比战略流程或运营流程都要重要,因为组织毕竟要靠人来判断市场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判断来制定战略,再将战略转化为现实的运营。简而言之,如果人员流程不完善,企业就无法完全发挥潜力。

  1人员流程的三项目标

  健全的人员流程有三项目标:首先是准确而深入的评估每位员工;其次是提供一个鉴别与培养各类领导人才的架构,以配合组织未来执行策略的需要;第三则是充实领导人才储备管道,以做为健全接班计划的基础。

  2国内企业在人员流程上的缺失

  在前面提到的执行力的三个核心流程中,最重要的是人员流程。下面将着重分析国内企业在人员流程上的缺失。

  国内企业在人员流程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不具备挑选人才的能力;

  第二,缺乏对人才的信任,有悖中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古训;

  第三,不注重开发现任人员的价值。

  (1)不具备挑选人才的能力

  我们应该探讨的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如何去挑选有执行力的人。我个人认为具有执行力的人的主要特点是,自动、自发,注意细节,为人诚信、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和应变,乐于学习,具有创意,对工作有韧性,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良好,有强烈的求胜欲望。

  案例

  戴尔计算机最终能以小搏大,胜过康柏计算机,靠的就是老板戴尔竭尽心力让员工适才适所——这些员工知道如何有效地执行戴尔的企业模式。又如在1990年代初期的手机市场上,诺基亚(Nokia)仅是不起眼的小角色,但由于拥有优秀的员工,终能独步全球。该公司执行长欧利拉(JormaOllila)出身银行界,他接手这家产品多元化、业绩却不振的公司后,抢在当时的市场老大哥摩托罗拉之前,率先采行数字科技。诺基亚也将手机的功能拓展到通讯工具之外,成为一种流行化商品,每个月推出新造型,带动市场热潮。

  点评:观察任何一家长期绩优的企业,必定会发现它的主管具备挑选人才的能力。不论你已是大企业的老板,或是首次出掌利润中心,都不该将挑选与培养优秀主管的流程授权他人。这是一项你必须衷心喜爱的工作。

  做为一名执行型领导,他应该做到亲自参与企业的运营;深入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和员工的心理;常常会问一些尖锐或一针见血的话,迫使下属思考问题,探索答案;要求组织把“实事求是”作为基准;集中精力在几个重要目标上,并为这些目标寻求一个切入点以及附带方法,及时跟进;赏罚分明;提拔真正有执行力的员工;常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领导者,把与下属的会面看成是一次次指导他们的机会;仔细观察员工的行为,向他提供具体而有用的反馈;容忍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观点;不姑息表现很差的员工。

  (2)缺乏对人才的信任

  国内企业家在“人员流程”上的第二点缺失就是缺乏对人才的信任。

  一些领导之所以紧抓隹权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信任下属,怕下属把事情办砸了。因此,领导放权的一个前提就是信任。没有信任,上下级之间很难沟通,很难把一件事处理好,这样领导用起人来就很困难,甚至受到阻碍。

  信任下属必须要做到这一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就是说,必须是在可以信任的基础上用人,否则可以坚决弃而不用。因为没有信任感的用人,即使委以重任,也形同虚设,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疑人”是必要的,但不是“用人”的前提。假如一个下属在某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已经属于“疑人”范围,要么弃而不用,要么等到条件成熟后再用,不必非要冒险,这是常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就是指企业领导对下属要充分信任,放手让他们工作,大胆负责。信任是对人才的最有力支持。首先要相信他们对事业的忠诚,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要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既要委以职位,又要授予权力,使他们敢于负责,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忠于职守。遇事不推诿,大胆工作。对人才的信任和使用还包括当下属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走了弯路时,用人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帮助他们总结经验,鼓励他们继续前进。特别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当他们遇到阻力和困难,受到后进势力压制时,用人者要挺身而出,给予坚决的支持和有力的帮助,从而把改革进行到底。

  用人不疑还表现在敢于用那些才干超过自己的人。在这方面,有的用人者却缺乏勇气和信心,对他们手下那些才干超群、特别是超过自己的人总感到不好驾驭、在使用上用种种限制。他们宁肯将职权交给那些平庸之辈,也不交给超过自己的人。这样久而久之,在他所领导的单位形成了“武大郎开店”的局面。真正有作为的用人者充分信任和善于使用那些超过自己的人,这样在他所领导的单位就能造成人才荟萃生机勃勃的局面。

  一般讲,信任下属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信下属的道德品质;

  认可下属的工作态度;

  理解下属的内在欲求;

  明白下属的工作方法;

  肯定下属的工作才智;

  信赖下属的工作责任感。

  信任下属不是一句空话,而必须付之于行动才能看见效果。

  忠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难道不应该给你的下属一个起码的信任吗?这会激励他的。 (3)不注重开发现有人员的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组织来说,要保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员工的价值发挥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用“冰山”来比喻人的价值,它有90%都是沉在水面下未被开发的,而漂浮在水面上的10%就是展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一个企业如果善于进行现有人员价值的开发和发挥,那么将有效地提高工作绩效、增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减少企业冗员数量,造就更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因此现有人员价值的开发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在企业注重人本管理的今天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但是,企业要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才能充分地开发自身组织员工的价值呢?

  我认为要充分开发员工的价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①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任何组织制订工作(或职位)说明书的基础,在给员工制定工作说明书之前,必须先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此才能确定其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以及从事此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学识、能力、经验,从而制定职位说明和业务说明。同时,人力资源主管应该籍着面谈观察和系统的分析工具,从而对员工的专业工作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能力、对工作的专注情况等进行一定的判断,这为价值的充分开发建立一套制度的基础。

  由上可知,工作分析实际上是在职位出缺或设立一个新职位的同时,就必须进行的,它不仅提供给人力资源经理或公司的高层经理用才的依据,而且也是以后其他部门对该员工考核、授权、激励,从而进行价值开发的依据。同时确立其职责范围,避免职责冲突的发生,这也为其价值的发挥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确实订好工作说明书后,就应该据此选择合乎该工作性质的人才,并使其发挥他的专长与学识。 

  ②组织氛围

  组织氛围是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中,各个人员直接或间接地对这一环境的察觉。因此,组织氛围组织内各个员工对该组织的心理认识,这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教育与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的心理和个性差异,故他们对于组织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企业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战略等的认同感上也不一样,有时会产生比较大的分歧,而使企业组织氛围在企业主流之外添加了许多支流,从而形成一种大杂烩式的气候。管理者要开发人才的价值,一套激励和创造性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管理者如何运用主流占主体的组织氛围,从而充分开发每个人的价值呢?

  首先要加强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价值观是什么,把企业组织的氛围明确地灌输给员工。同时使员工适应企业的组织氛围就可以使员工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公司文化的认同者。在一片有利的组织氛围中,员工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像IBM公司的1980年至1983年成立的15个“风险组织”,其实就是一个“企业内的企业”,他们专门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对于组织给予了极大的权力,甚至可以成立公司或董事会,这种形式的结果,使IBM一直保持战略上的制高点。同时也是IBM企业文化的一个特色。

  如何造就这种有利的激励性和创造性的组织氛围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A实施开放式沟通;

  B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C某些职位必须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条件;

  D工作规范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工作计划可以随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

  E工作职位应该定期评估和设计,使工作永远具有挑战性和成就感。

  自检:

  1、贵公司招聘人员时,通常问那些方面的问题?贵公司的人员,每年是增值还是贬值?

  贵公司给人员加薪时,通常考虑那些因素?

  2、假如您是一家公司的基层主管或中层管理者,针对您的下属,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您的下属进入公司的时候,你估量过他的价值吗?

  第二,您认为您的下属是在增值还是在贬值?

  第三,您有哪些帮助下属提升自我价值的行动?

  3健全人员流程的四项关键做法

  健全的人员流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架构,能确保组织的长期人才需求无虞,并且得以规划欲达成这些需求的必要行动。人员流程是以下列四项关键做法为基础:

  (1)人员流程与策略流程、营运流程的连结

  人员流程的第一项关键做法,就是与策略流程的短期、中期、长期的阶段性目标,乃至与营运计划的目标相互连结起来。通过这样的连结,企业领导人得以确保内部人力在素质与数量上,均能配合执行策略所需。

  案例

  假设某家飞机零件制造商XYZ公司有项新策略,除了制造产品外,也提供各项解决方案,包括能维系客户并增加收入的售后服务等:除此之外,XYZ公司还打算争取航空公司以外的客户。于是公司的人员流程对话开始有了新的焦点:当业务性质由出售商品转变为出售解决方案时,员工的技能组合需要有什么更动。许多员工在现职表现良好,但是如果要执行新策略,公司势必要重新评估领导团队并延揽新的销售人才。这么一来,哪些人的技术有落后之虞?训练工程师从事设计解决方案这项新任务,需要多长的前置时间?又该由谁负责?决定组织内哪些高绩效员工将无法胜任未来新策略的挑战,的确是相当棘手的社会流程--有谁愿意告知优秀的人员,他们没有能力更上层楼?不过这项任务还是必须完成,而本章所描述的人员流程正可迫使领导人正视这些问题。

  将人员、策略与营运相互衔接起来,也有助于找出企业下一年度的挑战任务。XYZ公司必须改善供应链管理,这是提供销售服务给旧有客户相当重要的技巧。除了新的技能之外,XYZ公司还必须提升维修服务的业务,让它成为直属总裁的利润中心,以期获得应有的重视与权责。

  策略:成为全球XYZ系统的顶级供货商,并以多层次客户为对象。

  策略的阶段性目标:

  短期(0-2年):扩展既有产品线,转为出售解决方案;展开新方案,扩大对旧有客户群的服务,确定拥有新科技所需的技能。

  中期(2-5年):进一步扩大与深耕现有客户类别;发展中程方案,将解决方案销售给新客户群评估与洽谈联盟伙伴构想。

  长期(5年以上):成为跃进式科技(leapfrogtechnology)先锋,建立更多有用的联盟,开发低成本外包的构想。

  点评:XYZ公司的行为正是人员流程与策略流程的短期、中期、长期的阶段性目标相互连结的例子。

  (2)进行人员流失风险分析,降低人员流失风险,建构领导人才储备管道

  要达成中期与长期的阶段性目标,必须要有一个领导人才储备管道,以储备可造之才。公司必须对储备人才的现况进行评量,判断他们该加强哪些地方,以便能承担更重大的责任。经由评量所产生的讨论结果,将可显示公司的领导人才储备管道在质与量上是否合宜。就强化组织竞争优势而言,没有此这更重要的事了。

  要进行人才规划,并为高潜力员工建立领导人才储备管道,分析接班深度与人员流失风险乃是重点工作。这两项工作合起来看,正体现了“人才是最重要资产”这句口号的含义,也是探讨个人需求以及调整或升迁职位的依据。至于如何留住重要的员工,乃至如何找人更替突然离职、晋升或不能胜任的人员,也都是要注意的重点。

  透过接班人挖掘分析,公司可以得知本身是否有足够的高潜力人才,可供填补各个关键职位,同时也可检视是否有高潜力人才放错了位置,还有如果不空出某项职位,是否有些重要员工会因而离去。

  人员流失风险分析检视的是员工的市场价值、异动的可能性、离职后公司将面临的风险。如果员工担任现职的时间太长,可能会觉得升迁受阻,就此较容易考虑猎人头公司的邀约。

  案例

  GE、高露洁、汉威联合等公司拥有优异的人员流程,使它们成为学习的标竿。90年代中期,GE已成为全球最佳的领导人才的培养中心,各事业部总裁都是各方竞相邀约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列于公司年报中,顶尖的猎人头公司-直环伺在他们身旁。如何留住这些人才,就要靠GE的人员流程发挥功能,除了搜集相关资枓,也要提供财务上的奖励,例如退休时才能变现的配股。不过,如果有任何一位关键人物真的离职时,这一流程也几乎能在24小时内就找到接任人选。例如2001年春,GE的设备事业部总裁LarryJohnson宣布辞职,前往艾伯森(Albertson)连锁事业担任执行长,结果GE当天就提出继任人选,甚至还在同一天公布了此一骨牌效应下所有升迁者的名单。

  点评:及早确认高潜力以及可提拔的人才,可以避免两种危险:一是组织的惰性--让员工在同一职位任职过久(这在许多产业中相当普遍);一是某些员工升迁过快(例如某些网络公司二十来岁的主管,根本毫无高阶管理职位所需的经验)。

  (3)关键做法三:处理绩效差的员工

  就算最优秀的人员流程也不见得永远能做到适才适所,而且也不能保证人人都绩效优良。有些管理者被升迁到自己无法胜任的位置,就需要再调整到比较不吃重的工作上;还有些人根本就应该被辞退,人员流程最后的考验,就在于主管能否清楚区分这两类的员工,以及能否适当的采取一些无法回避的“痛苦行动”。 

  案例

  几年前有一家生产精密工业零件的厂商认为公司接班计划内的储备人才不足,于是,他们从外面挖来两位执行官的后备人选。这家公司的产品原本在全球居冠,长久以来一直保持成功的形象。两位新进人员中,史坦负责领导北美洲的营运,这是主力业务所在,占公司利润来源的80%。史坦原本任职于-家全球性电子公司,是其中一个小型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专业背景还算契合。他形象良好,很快便在公司内建立起人脉关系,同时他工作认真,简报工夫也是一流。

  然而,做为北美洲营运的负责人,史坦的表现却不如预期,未能达成任职第一年许下的业绩承诺。在他的领导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滑,而且成本结构也变得不具竞争力。当时整个业界都为产能过剩所苦,然而史坦并未采取关厂措施或设法降低成本,也未专注于执行问题。如此一来公司的利润与现金流量都开始下降,股价也一落千丈。此时,公司的执行官并未采取任何行动,他认为史坦刚上任不久,需要更多时间适应企业文化,而且经过他的亲自调教,应该能协助史坦进入状况。第二年,史坦又未能达成业绩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再度减少,股票价格也进一步下滑。董事会开始担忧,当史坦提出下一季预测报告后,董事会在召开执行会议时,明确告知执行官必须开除史坦。然而这项动作为时巳晚,无法挽救公司的危机,当时股价已然腰斩一半,成为投资银行家和-些积极采取购并策略的公司追逐的目标。六个月之后,公司果然落到他人手中。

  点评:其实,公司的执行长十分聪明,为人也很正直,一向能体谅员工的处境。他衷心欣赏史坦,但他缺乏勇气,当面纠正绩效不佳的员工,或坚持关厂与裁员这类行动。他未能督促手下最重要业务部门的主管面对业界不景气的真象,也未能为自己的绩效不彰负起责任。

  (4)人力资源与企业经营成果的连结

  如果你认为人力资源在执行文化中没那么重要,且让我们来纠正你的印象。其实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胜以往,只是角色上有了显著的改变。人力资源必须整合到企业流程中,与策略、营运乃至人员评估衔接起来。和传统的人事功能相较,人力资源的这个新角色更着重雇用导向,也成为推动组织向前更有力的推手。

  二、战略流程

  任何战略的基本目标其实都很简单:赢得客户的青睐,创造永续性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为股东赚到足够的钱。战略界定了企业的方向与定位,并让企业得以往这个方向移动。

  1什么是好的战略

  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战略以失败收场?很少人了解,一个良好的战略规划流程,需要对战略“如何”执行的各项问题,投注最多的心力。健全的战略绝对不是数字的堆砌,也不该沦为“占星家式”的预言,只套用同样的公式,年复一年推定未来十年的预估数字。战略的实质与细节必须来自与行动最为接近的人,他们应该了解本身的市场、资源以及自己的强弱势所在。 

  案例

  如果一项战略不重视“如何”执行的问题,就很可能会失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曾有过这种惨痛的经验。当1997年阿姆斯特朗(MichaelArmstrong)出任该公司执行官时,公司主要的获利来源是长途语音与数据业务,至于无线通讯所占比重较低,但是成长趋势看好。公司的财务报表没有瑕疵,负债相当低,股价则在44美元左右。不过当时外界环境正在变动:长途电话费率随着新竞争者加入,不断下跌,华尔街则看好网络公司与有线业者,认为这两者会有较强劲的成长潜力。

  阿姆斯特朗顺应这种情势,拟定了一项新战略,好让公司不致在新兴的成长市场中缺席。他认为公司的大好机会,是为客户提供一次购足的信息传输服务,通过电话或因特网提供长途与本地的语音与数据服务,透过宽带提供多媒体服。.要提供这些服务,公司势必得直接接触客户,但是客户资料却掌握在地区性电话公司手中。公司衡量了好几项方案,其中包括在重要都会区建立自己的基础架构,甚至购买有线业者。

  阿姆斯特朗所拟定的战略有四大基本要素:(1)收购有线业者,以期能与客户有直接的实质接触;(2)提供客户整套服务,在他们的通讯支出中抢占此对手更高的比例;(3)采取快速行动以创造营收成长,抵消长途电话收入的减少;(4)根据1996年通过的电信法所执行的各项管制措施,应可防堵地区性电话业者加入竞争,因为依规定,它们必须先将其网络完全开放给长途业者。这项战略看来头头是道,也受到证券分析师的捧场,市场的初步反应相当正面,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2001年12月,公司将原本以1000亿美元购得的有线业者股份转卖出去,买主通讯广播公司﹝Comcast﹞对股权部分支付440亿美元,再加上承担250亿美元债务。这一行动使得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形同回到原点,股价也因此跌落到18美元。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确保这项战略的成功,上述四大基本要素都必须健全,但事后检讨起来,证明这四者其实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上。公司宽带业务的主力,是收购的TCI与MediaOne这两家形象良好的有线业者,再加上一些既有的业务。购买有线业者的交易所费不赀,而同时间,长途费率的下跌速度又超乎预期,导致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在这种情形下,收购行动的成本就相对更高,也为资产负债表增添了巨额负债。此外,消费者对整套服务的兴趣也不如预期,而且公司在行销的方式与时效上也未尽理想,计划执行所花费的时间远超乎当初的规划。最后,政府对电信法的管制规定也不像原先所想的那样切实执行,让公司几乎腹背受敌:一方面,地区性电话公司进入了长途市场;但另一方面,长途业者对地区性客户的掌握却达不到预期水准。

  点评:一项战略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执行,重视落实!

  2如何制定好的战略

  当今的战略计划必须是一个行动方案,可供企业领导人具体达成其企业目标。在制定战略时,领导人必须自问:

  组织是否有能力做到一些欲达成目标不可或缺的事情,又该如何着手这些事情?

  要拟定这种计划,首先需要确认并界定战略背后的关键课题。你的企业在整体企业环境中,包括市场机会兴威胁、竞争优势与劣势的定位如何?

  一旦计划拟定后,你必须再问:计划所基于的假设正确性如何?

  各项替代方案的优缺点为何?组织是否有能力执行这一计划?

  为确保计划长期的成功,短期与中期该做些什么?

  这一计划是否能因应企业环境的快速变迁而有所修正?

  为了不让战略与现实脱节,你必须将它与人员流程连结起来:是否有适当的人员能够执行你的战略?

  如果没有,你打算如何网罗人才?

  另一方面,战略计划的各项具体细节必须与运营计划衔接起来,如此,不同部门间的动作才能步调一致,往你所期望的地方迈进。

  3谁来制定战略

  战略必须由未来负执行之责的人员——即现场人员来制定,并为他们拥有,才能发挥效果。幕僚人员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与运用分析工具参与协助,但是战略计划的实质内容必须由工作的主管负责规划。这些人了解企业环境与组织能力,因为他们就身处其中。他们居于最有利的位置,可以引入各类观念;他们了解哪些想法在市场上行得通,哪些行不通:他们知道组织需要哪些新能力;他们会权衡风险,评估各项选择方案;他们也懂得如何解决某些规划时重大却总是很难解决的课题。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经过学习而成为优秀的战略思考者,但只要通过团体的运作,由一位对企业及其环境有全盘了解的领导人指导,并运用执行文化中居核心地位的强力对话,人人就都可有贡献——而且都能因参与对话而获益良多。

  4有效执行战略的七个步骤

  执行力的意义来源于正确的战略:过程(执行)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正确(结果),结果的意义在于做正确的事情。显然战略正确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合理的战略流程与运营流程,让战略适合于竞争环境的同时更加适合于执行。这就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制定战略时要考虑这是不是一个能够彻底得到执行的战略,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要用战略的眼光诠释执行。好的战略应与执行相匹配。因此,管理者制定战略后也需要参与执行,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及时并准确的发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从而管理者可以及时依据执行状况调整战略,这样的战略才可以有效达成目标。如果管理者角色定位错误把忽视执行当成必要的授权,等到发觉战略不能执行再调整则已完了。为了更好理解这一问题下面引用管理顾问萨嘉塔(RobertZagotta)提出的有效执行(有效)战略的七个步骤:

  (1)量化愿景

  宏大的愿景经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譬如“成为产业领导者”有效的愿景是,能将企业虚无飘渺的梦想,转换成可行的目标。因此,建立愿景的第一步,就是说明企业从甲地走到乙地的明确步骤。譬如,五年内营业额从1亿5千万美元成长到3亿美元。那么,营收多少是企业必须突破的里程碑?为了达到这样的营业收入,企业要推出多少新产品?雇用多少员工?这些步骤可以驱使管理团队,思考企业处境,找出该做的事。

  (2)用口号传达战略

  战略本身是复杂的,但是企业要用简单、直接的口号,传达战略的精髓,将战略融入员工的生活。譬如,福特汽车在面临品质遭受质疑的情况时,打出的口号是“品质是优先要务”,清楚让大家知道战略目标。

  (3)规划结果

  企业喜欢利用管理工具(如平衡计分卡)来衡量重要指标,作为警讯之用。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指标若显示未达标准,大家便开始慌张,并未与解决的执行办法连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把战略衡量方法为商业承诺(businesscommitment),清楚描述在时间限制下,可衡量的特定行动与结果。举例来说:“拓展新市场”可以改为“拓展欧洲市场,第四季能产出五百万美元的额外收入”,最后再指派一位负责人,全权负责这个战略目标。

  (4)规划你不做的事

  阻碍战略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员工认为新战略是额外的工作。对原本工作就已繁重不堪的员工来说,让其去执行新的战略,只能草草了事。因此,应该是将无需完成的战略问题去掉,如此一来,员工做事时也不会失去焦点。例如,戴尔电脑(Dell)退出零售市场,转战直接销售就是一例。结果,戴尔全力耕耘,成为业界翘楚。

  (5)开放战略

  过去,战略都只掌握在高阶主管的手里,开放战略让员工明白,员工比较能够了解,什么工作才符合战略需要。同时,高阶主管也要将绩效评估的标准与战略结合,否则战略执行最后很容易失败。如此一来,销售人员才会知道,太小的交易不接,以免浪费时间;太大的案子也不能接,因为企业无法胜任。

  (6)状况与进度自动化管理

  高阶主管平均花在掌控工作进度的时间约是65%,实际上这些宝贵的时间,应该花在重要决策上。企业应该利用网络工具控制工作进度、最新收入状况,以及了解进行的活动是否偏离战略目标等。另外,网络工具能预先控制风险,譬如,提醒主管限制网络事业的开支,或针对高利润顾客需要,推动行销活动。企业主管若能掌控这些资讯,就可以省下许多时间。

  (7)建立执行与战略之间的良性循环

  战略管理就是管理战略执行的程序,包含内部与外部资讯的结合。内部资讯是了解哪些活动在轨道上运行?今天有哪些工作是重要的?外部资讯包括产业趋势、对手的动作、经济的走向等。主管必需掌握:哪些趋势转变了?这些趋势与企业的战略是否相违背?该采取什么因应措施?只有内部资讯与外部资讯相结合的情况下战略与执行之间才能良性互动。

  自检: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贵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几点建议。

  三、运营流程

  战略流程界定了企业希望行进的方向,而人员流程则界定哪些人该参与其中。至于运营流程则是为这些人员指明路径,并将长期的产出切割成短期目标。为达成这些现时现地的目标。

  1运营流程的内容

  运营计划包括企业预定在一年内完成的各项方案。以期盈余、销售、获利率与现金流量等指标均能达到预定水准。这些方案涵盖新产品上市、行销计划、把握市场优势的销售计划、标明产出水准的制造计划、改善效率的生产力计划,等等。运营计划所根据的假设系以现实状况为基础,同时经过与财务人员与实际负责执行的业务主管讨论而得。举例而言,GDP成长率、利率水准、通货膨胀等因素会对运营计划内的业务发生什么影响?如果某个重要客户大幅修正计划,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后果?运营计划具体说明企业各个不同单位应如何协调步伐达成目标,并探讨其中必要的取舍,同时留意突发状况,以避免无心的失误,也希望不会错失意外的机会。

  2运营流程的关键指标

  运营流程始于确认关键性目标:营收、营业利润、现金流量、生产力、市占率等,包含的项目依企业而异。不过重点是,这份只有一页篇幅的摘要,焦点应是与改善经营成果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这些项目的选定过程是由外而内、由上而下。所谓由外而内,是指这些数字必须反映经济环境与竞争情势,同时也能藉以让投资人明了,本公司股票为何比其他同业更值得投资。由上而下则代表目标的设定也是由整体到局部--也就是由企业整体着眼,而以各组成部分为子集合。有太多公司的做法刚好与此相反,它们利用预算程序汇整各事业部门不同层次的计划,然后集合为一个全体的计划。这种做法造成许多精力的浪费,因为各部门员工在反复磋商之际,相关数字必须一再修改。  

  自检:您认为贵公司在运营流程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改正? 

  大师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应该获得以下理念与认识:

  执行力的三个核心:人员流程,战略流程以及运营流程。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看,战略等于做正确的事,运营等于把事做正确,人员等于用正确的人。

  第四章 如何提高个人执行力

  一、有执行力的人的九个特点

  如何挑选有执行力的人?企业要想具有很好的执行力,就需要找到有执行力的人。如何找到有执行力的人?笔者参考了许多书籍,研究了很多案例,结合工作中的体悟,得出结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的执行力。

  自动自发;

  注重细节;

  为人诚信,敢于负责;

  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力强;

  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

  对工作投入;

  有韧性;

  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

  求胜的欲望强烈。

  在这九点里面,最重要的三点是自动自发,注重细节以及为人诚信。

  1自动自发

  一个人除了会做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工作意愿(动机),即要自动自发。所谓的自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尽一切努力与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初次听来,这似乎只是一条普通的定义,但细细品读后,到反而觉得它更像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现在的我们,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每时每刻都会接受一些新的挑战和挫折。其实,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经历一些小风小浪。在这些小风小浪面前,有人退却了,就这么平庸一生,甚或开始怨天尤人;当然,也有人在同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强人或名人。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就在于那一念之差。而所谓的一念之差,其实就是一种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的态度。仔细想来,“自动自发”就是一种可以帮助你扫平一切挫折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老板不在身边却更加卖力工作的人,将会获得更多奖赏。如果只有在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最严格的表现标准应该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老板对你的期许更高,那么你就无需担心会不会失去工作。同样,如果你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那么升迁晋级也将指日可待。

  自动自发地做事,同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之间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人能促使你成功,也没有人能阻挠你达成自己的目标。

  2注重细节

  应把做好工作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非负担,要认真对待、注重细节,来不得半点马虎及虚假;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五成、六成的低工作标准,甚至到最后完全走形而面目全非,应以较高的、大家认同和满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

  案例

  无限的爱(组织)日用品和化妆品连锁超市DM在德国遍地皆是。30年前,格茨?维尔纳白手起家创建了DM连锁店。他有自己的一套注重细节的经营理念,有的地方还会为注重细节做出一些特别“古怪”的行为。

  当维尔纳走进一家DM分店时,他要求分店经理拿扫帚来。这家分店的经理把扫帚递给维尔纳,非常疑惑地说:“维尔纳先生,我不明白您要它做什么?”维尔纳指着地下的灯光说:“您看,灯光的亮点聚在地上,什么用处也没有。”于是,维尔纳用扫帚柄拨了一下上面的灯,让灯光照在货架上。

  这样的小事也要由大老板过问,并且亲自动手,岂不把他累死?可就是这样一个大老板现已拥有1370家连锁店、两万名员工,2002年的销售额高达26亿欧元。维尔纳也是同行业中最富有的,2003年年初时他的个人财产达到9.5亿欧元。

  维尔纳解释他注重细节的用意时说:“这样做给人留下的印象远比下达批示深刻得多。当然,我不可能每天到所有的分店跑一圈,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但是,‘商业教皇’布鲁诺?蒂茨说得对:‘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

  点评: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亲躬,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周密,做到能够细致,像维尔纳那样,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使员工有效法的标本,并形成一种威慑力,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搪塞。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3诚信,敢于负责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只有诚信,一个人才会去为了实现自己的许诺而积极肯干;一个真正注重诚信的人或组织,在履约不能的时候,必定会慷慨的对由于自己失信的行为负责,及时的采取必要的措施弥补自己的失信造成受诺主体的损失。

  4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力强

  在信息社会和纳米时代,分析判断、快速应变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远的不说,在证券市场,鼠标早击和迟击十分之一秒,是否成交或成交价格就有很大区别。照相机为什么设计了千分之一秒和万分之一秒快门,原因就是万一之差,本质上就已经截然不同。

  机会是为有准备者提供的,快速应变能力往往并不表现为一时的灵感,更多的是找已久的时机在瞬间出现。对于客观环境和市场形势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必须提前作出预测,并备有应付各种变化的预案(不管成文还是不成文的)。很多人都懂得去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为事业的发展设计了很多种“可能”,但由于个人和所处环境的局限性,“不可能”的因素便被忽略了,但当所有的“可能”都变为“不可能”时,原来认为的“不可能”就是惟一的“可能”,千虑一失的情况就是这样发生的。可以说,善于分析、快速应变能力是在竞争日益积累、变化日益迅速的今天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

  案例

  《三国演义》第71回,描写了赵云临敌应变以“空营计”吓退曹兵的故事。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魏国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曹操得知后亲率大军20万杀奔汉中,要为夏侯渊报仇。黄忠自告奋勇深入敌后去夺取曹军粮草。诸葛亮放心不下,令赵云也领一支人马同去。黄忠在北山脚下被围,苦战多时。不得脱身,赵云见黄忠去后许久不归,急忙披挂上马,前去接应,曾先后两次杀入重围,救出黄忠及其部将张著。曹操在高处看到赵云东冲西突,所向无敌,愤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追赶。眼看大军追到蜀营军门以外,守营将领张翼看到敌我悬殊,情势危急,慌忙要关闭营门,赵云喝止,一面将弓弩手埋伏到寨外,一面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自己单枪匹马立于营外,魏将张郃、徐晃先到,看到这番情景,疑心设有伏兵,不敢向前,曹操到后,却催督众军,大喊一声,杀奔营前,这时,赵云大智大勇,依然纹丝不动,魏兵以为确有伏兵,转身就往后逃。赵云乘机把枪一招,蜀军鼓声震天,杀声动地,强弩硬弓一齐射出,魏兵心慌意乱,只顾逃命,互相践踏,死伤累累。拥到汉水边时,又互相争渡,落水淹死者无数,大批辎重器械丢弃,蜀军无一伤亡,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胜利,刘备得知后,亲到现场了解作战经过,非常赞扬地对诸葛亮说:“子龙(即赵云)一身都是胆也!”

  点评:在这个战例里,看不到、也不可能有任何牵强附会、袭人故技的痕迹,所有的只是赵云的英勇气概和随机应变、创造发挥的能力。

  5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体系的三大能力,其中,善于学习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能力。没有善于学习的能力,其他能力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就很难去具体执行。

  案例

  远大空调集团总裁张跃,拥有资产2亿美元以上,1989年创业时只有25岁。张跃的座右铭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当然这里不是指那种很刻板的知识,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品位、感受,这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方面。要在知识中找到美感,体会到享受。”

  拥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民营企业家杰出代表头衔的刘汉元,四川眉山县人,通威集团总裁。他经过18年的创业,使一个企业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及主要畜禽饲料的生产商。他所在的集团拥有四千名员工,正在向世界水产业霸主地位前行。2002年,他被《财富》杂志认定为全球40岁以下最成功的商人--在亚洲仅有13人获此殊荣。作为一个如此规模企业的老板,刘汉元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留给他批阅的商务文件。然而,不管再忙,哪怕身处天涯海角,每月的月底他都要飞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参加EMBA班的学习,这是专门为在职的老板举办的学习班。

  点评: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首先是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一切均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发展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个社会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想适应世界的变化,跟上社会的变化速度,必须努力学习,学习能力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未来新一代成功人士的第一特质。 

  6对工作投入

  全力投入工作的热忱不仅仅是管理者成功的要素,也是每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没有对工作的热忱,他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无法坚持到底,对成功也就少了一份执着;有了对工作的热忱,在执行中就不会斤斤计较得失,不会吝啬付出和奉献,不会缺乏创造力。

  7有韧性

  韧性指具备挫折忍耐力、压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等;能够在艰苦的、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在比较巨大的压力下坚持目标和自己的观点。

  韧性首先表现为一种坚强的意志,一种对目标的坚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认准的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仍千方面计完成。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谁挺住了最后一口气,胜利就属于谁。在工作中能够保持良好的体能和稳定的情绪状态,同样体现坚韧。当处于巨大压力或产生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消极情绪时,能够运用某些方式消除压力或消极情绪,避免自己的悲观情绪影响他人,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最欣赏的格言是:“走你的路,世界上什么也代替不了坚忍不拔:才干代替不了,那些虽有才干但却一事无成者,我们见得多了;天资代替不了,天生聪颖而一无所获者几乎成了笑谈;教育也代替不了,受过教育的流浪汉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唯有坚忍不拔,坚定信心,才能无往而不胜。”一位经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亟需的人才,是意志坚定、工作起来全力以赴、有奋斗进取精神的人。我发现,最能干的大体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态度和永远进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获得成功几率大约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资过人。”这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管理者的用人标准:除了忠诚以外还应加上韧性。具有韧性的能够经受挫折,决心固然宝贵,但有时会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惟有借助韧性,方能长驱直入,无人能敌。

  案例

  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16岁时,他为了得到一份“对得起所受教育”的工作,翻开克利夫兰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8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在走遍了全城所有大公司都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样选择放弃,而是“敲开一个月前访问过的第一家公司”,从头再来。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越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并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这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都记不清被拒绝多少次后得到的工作。他一生都把9月26日当作“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点评:做梦的价值为零。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成功。相比洛克菲勒遇到的挫折,也许我们幸运得多。我想很少有人在找工作时,在推销自己的想法或产品时,会遇到几百次乃至上千次的拒绝。拒绝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几次挫折就畏缩不前,就怀疑自己--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8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不仅仅是对员工的要求,更应该是对管理者的要求,团队合作对管理者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管理者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是团队的成功。脱离团队,即使得到了个人的成功,往往也是变味的和苦涩的,长此以往对公司是有害的。因此,管理者的执行力决不是个人的勇猛直前,孤军深入,而是带领下属共同前进。

  案例

  “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1945年就提出:“公司要发挥全体职工的勤奋精神”。他不断向职工灌输“全员经营”、“群智经营”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松下的经营,是用全体职工的精神、肉体和出资本集结成一体的综合力量进行的。”为打造坚强团队,直至60年代,松下公司还在每年正月的一天,由松下幸之助带领全体职员,头戴头巾,身着武士上衣,挥舞着旗帜,把货物送出。在目送几百辆货车壮观地驶出厂区的过程中,每一个工人都会升腾出由衷的自豪感,为自己是这一团体的成员感到骄傲。

  点评:下者用己之力,中者用人之力,上者用人之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成功30%靠自己,70%靠别人。人脉就是财脉,每一个管理者都是通过组建一个团队来实现自己伟大梦想的。组织的团队精神包括四个方面:

  同心同德:组织中的员工相互欣赏,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瞧不起,相互拆台。管理者应该引导下属发现和认同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突显自己的重要性。

  互帮互助:不仅是在别人寻求帮助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要主动地帮助同事。反过来,我们也能够坦诚地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奉献精神:组织成员愿为组织或同事付出额外努力。

  团队自豪感:团队自豪感是每位成员的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集合在一起,就凝聚成为战无不胜的战斗力。

  9求胜的欲望强烈

  欲望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是人生必备的条件,也是支持人生的动力。没有欲望,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坚持和成功,其人生也将变得空洞平淡、没有人性的魅力。当然,人的欲望形形色色,其中不乏偏激、劣等的蠢欲。此类欲望对人生有害无益,应当压抑和克制。克制蠢欲的最好办法,就是以积极的、有益的欲望投入事业的追求。这种欲望越强,情绪就越高,意志就越坚定。强烈的欲望可以使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为事业的成功献出一切。

  案例

  华为的案例

  华为将它的产品打入美国市场伊始,就碰到了思科这一强大的对手。思科在2003年对华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知识产权诉讼。不管这一知识产权诉讼最后的赢家是谁,在中国的企业里面,能够给美国思科带来威胁的毕竟不太多,而华为就是其中一个。

  “求胜欲望”在华为公司有着很好的体现,他们以狼代表他们的文化,因为狼有三个特性,第一、嗅觉特别的灵敏,哪里有血腥味就会冲过去,他们把这个解释为商机;第二、狼寒天出动,就是市场的状况再险恶,华为不会畏缩;第三、狼通常都是成群结队。这表示狼发扬了很好的团队精神。

  点评:华为的狼性哲学使华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不屈不挠的斗志,使得企业走出了“冬天”,冲出中国,走入世界,成就了事业的第二次高峰。

  二、决定个人执行力的因素

  个人的执行力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质等。

  1如何管好自己的工作

  大多数管理者的日常生活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劳役。其实有效的管理者不是像“奴隶”一样工作的,而是更聪明、更灵活、更有效的工作的,系统的、讲究方法的工作是把能力转化为结果和成就的关键。工作方法是个性化的。

  (1)时间与日程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会围绕自己的主体业务编排月工作计划(日程)、周工作计划(日程)与日工作计划(日程)的;他们总是能很好的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并依自己的工作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安排工作日程:依“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急--不重要但较急--不重要也不急”进行排序,从而让真正重要的事情较好的得到处理。

  案例

  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第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80%收益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这使他最终成为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主席。

  点评:用好80/20原则。要学会抓住重点,首先解决重要问题,然后解决次要问题。

  (2)授权与任务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很明白什么事情必须自己处理,什么事情应交由下属去处理,而自己只负责跟踪监督;有效的管理者还有一个特征是从来都不会轻易帮下属“做事”,下属职责范围内的,经其本人思考和努力可以达成的工作一定要让其自己完成。从而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自己的重要的事情,不至于因自己工作的延误而耽误部门的、下属的、同事的、上司的工作,使整个部门陷入恶性循环。

  案例

  法国的拿破仑皇帝是很多人崇拜的英雄,他有一句名言,叫做“替才能开路”。这样的思想使得众多的人才云集他的麾下,成就了他的千秋功业。范?弗利辛根是欧洲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拥有SHV控股公司。SHV公司总部在荷兰,经营能源和消费品,1995年的销售额为110亿美元,收入为3.15亿美元。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范?弗利辛根新的用人方式,公司的这两个数字都增加了9倍,现在公司的收入估计为30亿美元。范?弗利辛根的成功就在于,他懂得授权他人。他的用人观念是:相信“时势造英雄”——给属下造势,他们会发挥巨大能量,成为真正的英雄。在他看来,给下属一些权力,就会得到回报,给他们承担的责任很多,他们就会展翅飞翔。

  点评:适当的授权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不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而不懂得授权的人,永远也做不了大事情。

  (3)抗干扰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能“善待”好电话、手机、E-mail,能有效运用他们,但又不会让它们轻易干扰自己的工作,更不会成为它们的“奴隶”特别是自己在开会、在写方案等时,不会让其干扰会场、打断思路。

  (4)会议与报告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能善于利用会议与工作报告来布置工作、了解情况,并且从来不开无效会议和看无效报告。开会前,他们能做好会前准备;开会时,他们能控制会议时间、进程、气氛,他们能得出结论: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由谁负责、什么时候完成;会后会进行跟踪或要求及时回馈问题与情况。有效的管理者会要求所有报告与表报文件都应简洁明了(易看)、清楚准确(可信)、生动形象(易记)。

  (5)备忘录

  有效的管理者会随身携带一本轻便的备忘录,随时把看到、听到、想到、接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依轻重急缓编排到工作日程里面去,从而总是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疏而不漏。

  (6)记忆系统

  有效的管理者能把自己的工作场所、文件资料、电子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随时可以快速取出;能把自己的经验、灵感、心得随时写到活页文件夹中归类保存,随时提取参考。

  (7)助理或秘书的运用

  有效的管理者能充分运用好自己的助手去进行工作跟踪、专案调查、工作稽查、收集整理信息、传达信息指令、文件资料整理等。

  (8)检查清单

  有效的管理者会针对重复性的规律性的工作设计一份份程序清单,到再次做这件事时,则拿出清单“按部就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如:出差时用品清单,招聘时事项清单,现场巡查时检查清单等。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有效的工作方式=时间日程管理+优先顺序管理+授权与任务管理+意外干扰管理+会议管理+报告管理+备忘录管理+检查清单管理+记忆系统管理+助手运用管理+……一切聪明有效的工作方式。

  2如何管好下属

  管理者必须管人,否则不成为真正的管理者。管人是件困难的事情,如果采用人盯人的方法你只能管一个人。其实,管人也可以很简单,那就是用岗位、任务、目标、预算、责任管人。

  首先是给每一个人一个合适的岗位,明确相关工作内容或任务;同时,清楚告知所要求的目标效果;还有就是在执行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求有预算计划。

  责任心是职场的杀手锏,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比任何能力都重要。只要有责任心,80%以上的工作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有责任心的人工作会很努力、很认真、很仔细,这样就可以确保工作少出错;因为有责任心的人有组织性,他能够顾全大局、以大局为重,能够服从、协调配合把工作做好,这样就可减少许多工作矛盾,并能发挥团队的作用;因为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在执行工作前做好周密计划与充分准备,从而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因为有责任心的人为人可靠,能够说到做到,有始有终,承诺过的东西就一定会负责到底,值得信赖,减少你对他的监控与担忧,让你们的协作进入良性循环;因为有责任心的人坚韧,不会一遇到问题就打退堂鼓,而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如他们会自发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去解决品质技术问题,他们会随时跟踪物料到位状况并依此调整工作安排,他们会重新做工序编排与调整人员安排解决生产瓶颈,他们会自主安排人机延时来追赶进度……总之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提高效率、保证品质、减少浪费;而实在想不出办法、解决不了问题时,他们会第一时间上报寻求协助;绝对不会一碰到问题就找上司并把问题推给上司,且傻等上司的指示。因为做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管理者会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因为自己变成了一个传声筒,变了企业的一条寄生虫);因为有责任心的人会把圆满完成工作当成自己的义务,并为了完成工作会做一切努力,包括努力学习新知识、总结工作经验。他们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能更有效的完成工作。

  人员的管理,除了上述方法让下属利用目标自主管理之外,上司适当的控制也是必须的,在中国,信任意味着失控。我们应把信任与监控放在一起来看待,两者是同时并存的;如果把信任与监控割列开来,两者都走不远,最终都无法把管理工作做好。

  我们通常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去调控下属的行为,让我们的工作得到有效控制与开展。

  工作日程:通过属员的工作日程安排表我们可以知道他要干什么,有什么没有干;工作日程安排与属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性质及规律是分不开的。

  工作日志:通过员工的工作日志(日记)我们可以知道下属工作进度与工作结果;工作日志与工作日程往往是联在一起的。

  工作表报:一是属员的工作结果的反映,二是属员执行工作的证明。

  工作指令清单:一式两份,下属一份,助手跟踪一份,是布置与落实工作很有效的办法。

  报备与回馈制度:可分为例行(周期性的、定时的)报备与意外报备,让你随时可以掌握工作的进展状况。

  检查与稽查:百闻不如一见,你检查工作的过程,一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二是指导工作鼓舞士气,也还可以与工作布置连同在一起进行。

  定期述职与考评:一是把你对下属前一阶段工作状况的分析与评估(好的与不足的)回馈给下属,并提出改进要求;二是提出下一阶段的期望(布置工作与明确要求及成长期望);三是倾听属员的想法、期望、要求、建议,并提供相关的必要的协助与支持。

  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劳动纪律、工作规范来控制属员的工作行为。

  越级指挥与上报: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可使属员在心理上产生微妙的变化,但不能滥用。

  周工作会议:总结本周工作状况,布置下周工作,听取属员意见、想法、要求等。

  3管事的方法

  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完成方法,要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但无论任何事情的完成它都有一个通用管理流程,我们统称为5W3H:

  工作任务(what):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及工作要求与目标。

  做事的目的(why):这件事情是否有必要(我亲自)去做,或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意图是什么。

  组织分工(who):这件事由谁或哪些人去做,他们分别承担什么工作任务。

  工作切入点(where):从哪里开始入手,按什么路径(程序步骤)开展下去,到哪里终止。

  工作进程(when):工作程序步骤对应的工作日程与安排(包括所用时间预算)。

  方法工具(how):完成工作所需用到的工具及关键环节策划布置(工作方案的核心)。

  工作资源(howmuch):完成工作需哪些资源与条件,分别需要多少。如: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等资源,及权力、政策、机制等条件的配合。

  工作结果(howdoyoufeel):工作结果预测,及对别人的影响与别人的评价或感受。

  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方案之前必须弄清工作目标--活动所需达到的指标或结果;政策--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即可以怎样做,又不可怎样做);程序--确切方式、行事方法及其时间或逻辑顺序与行为规划。

  在管事的过程中,通常可以通过关注下列问题确保自己不会被架空:其一是自己要抓住主计划及相关信息;其二是发现(或预计到)问题后要深入到业务中去,深入了解工作的实际状况;其三是要很好的利用目标与指令;其四是关注异常处理状况及相关信息;其五是掌握人事动态及其心理状况;其六是注意项目工作开展状况;最后是注意例外事项的管理。这样的话,自己通常是不会架空在部门业务之外的。

  自检:假如您是一位中上层管理者,请说出您个人执行力管理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