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拍卖会结局:中国群众性运动百年检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0:22:53
中国群众性民族主义百年检讨
民族主义的内涵丰富而模糊。从秉有民族主义情绪和精神的主体方面来区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知识精英的民族主义、政治家的民族主义、群众性的民族主义。这三者之间当然没有截然的区分,但比较起来,群众性的民族主义更加没有理性,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蒙昧和疯狂的特征,也更加具有“祸国殃民”的效力
从义和团杀戮洋人运动开始

义和拳拳民

义和拳拳民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或贬称为“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在中国的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人中的基督教徒的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教案与庚子事变
教案一般指清朝末年中国境内牵涉基督宗教教会的社会事件(常引起争讼、暴力甚或演变为外交事件)。义和拳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国华北的山东和河北,正是教案频仍的地区,义和拳活动与教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各地屠殺基督徒事件
义和团事件中,全国各省,主要是华北的直隶、山西,以及内蒙古和东北,普遍发生针对外国人甚至中国基督徒的大规模集体屠杀事件。以下伤亡情况和死亡数字大都根据教会人士的统计:共有241名外国人(天主教传教士53人,新教传教士及其子女共188人,其中儿童53人)、2万多名中国基督徒(天主教18000人,新教5000人)在1900年夏天的屠杀中死亡。
覆灭
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9月7日,清廷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中外势力的联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影响
义和拳运动虽然当时被西方认为是一场反清的排外运动,但其也确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能力。其後继续掌握朝政的慈禧太后,与及她的继承人也认识到无论先前的态度如何,若想避免清朝灭亡,中国势必进行改革。在此以後至1912年清朝覆亡以前实行了多种新政,但始终无法扭转形势。
评价
美国驻华特使柔克义致海约翰信中说:“赫德爵士认为,义和团起义是中国摆脱外国人的束缚,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所显示出的热情和能量使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将军感慨万端:“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英国哲学家罗素也在《中国问题》中说,一旦怯弱温和的中国人的热情被激发,也可能变成世上最轻率的赌徒。
五四运动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五四运动(油画)

五四运动总指挥罗家伦
背景与近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过程
5月1日,北京大学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
大事记
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队伍向使馆区进发,受到巡捕阻拦,学生代表求会见四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陈词书,英法意使馆均拒绝接受。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
领袖们
罗家伦(1896-1969),《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起草人、五四游行总指挥。浙江绍兴人,字志希。倡导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五四后留学海外,后来担任过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清华大学首任校长。逝世于台北。张国焘(1897-1979),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江西萍乡人。五四后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一大成员。最后死于加拿大。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五四游行总指挥。五四后游学柏林、伦敦等地。归国后致力于学术研究,创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逝于台北。
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当代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负面影响
有一些士认为,中国某些知识份子在那时期的欧洲思想的影响下,在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全盘西化”的口号,将自己国家的古代道德文明文化传统摒弃,定为封建愚昧落后迷信,转而对西方文明的崇拜,对中华古代文化造成了深层的伤害,令中国古代文化步向衰落。
1946年的沈崇案

沈崇案引发反美高潮
反美运动导火线
沈崇案是1946年12月24日发生于中国北平(今称北京)的一起犯罪,在北京大学女学生沈崇遭到两名美军士兵强奸的新闻传开后,成为当时反美运动的导火线,并造成中国国民政府与美国关系紧张。
无独有偶
在沈崇事件发生之前,美国在华驻军引发的类似社会问题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如著名的“臧大咬子事件”。1946年9月22日晚上在上海,黄包车夫臧大咬子扭住了一个荷兰水手,因为他乘车不付钱。水手的新认识的美国海军士兵上来把臧大咬子给打死了。美军军事法庭宣海军士兵无罪,因为臧大咬子没有用英文向他解释,所以造成误会。在反美浪潮的压力下荷兰水手被国民政府警察局拘留,但他仅乘车不付钱没有打人,无法判罪。
红卫兵运动:火烧英国代办处

红卫兵,红海洋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
红卫兵是造成全国动荡及悲剧的重要因素
红卫兵,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人群,大部份由年轻的学生组成。红卫兵并不是真正的国家军队,而是一种特殊的群团组织,是文化大革命中冲击原政权架构的重要力量,对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造成这一时期全国动荡及悲剧的重要因素。
红卫兵的历史
1967年进入夺权阶段后,围绕权力分配纷争吵闹不休,红卫兵组织分裂为不同的派别,以致发展到大规模武斗。毛泽东说“现在是小将犯错误的时候了”。工宣队、军宣队相继进入学校等单位系统,红卫兵逐渐失势,退出了文革舞台的中心。随着1968年开展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红卫兵作为一支文革中的政治组织终于解散。
红卫兵的主要派别
红卫兵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派别林立,互不隶属,互相斗争。根据时间、出身和政治主张,大概可以分为:老红卫兵;保守派;造反派;极左派。以上所列“各派”也不是一体,而只是具有大致相同的特征。红卫兵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统一的组织。
火烧英国代办处
1967年8月22日晚,一些造反派和红卫兵冲破北京卫戍区官兵的防线,从三面冲进代办处,并放火焚烧,致使9辆汽车及许多房屋被烧毁。周恩来总理在火烧英代办2个小时后就对造反派和红卫兵发表了讲话:“外交部夺权是非法的,不算数的;火烧英代办是典型的无政府主义,任何外交行动应由政府决定,不能由群众说了算;火烧英代办就使我们输了理。
毛泽东究竟检阅了多少红卫兵
关于毛泽东于1966年8月至11月间八次检阅红卫兵的人数,现有的许多著作中有不同的说法。在各种数字中,以1100万和1300万两个数字最具影响和广为人知。
从《中国可以说不》到1999年北约炸中国驻南使馆

1999年的全国抗议游行
中国可以说不
《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是一本标志着1990年代中国大陆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升温的书籍,简称《中国可以说不》,作者为宋强、张藏藏、乔边、古清生等,1996年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首版发行五万册,只用了20多天就赶印出版,吸引了全世界100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1996年最轰动美国和西方的中国书,先后被译成8种文字。 也引起了中国官方和民间的高度关注。书中对冷战后中美关系和民族主义的观点引起了大讨论,对于此书,各方的评价不一。
北约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抗议始末
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的暴行,激起北京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恨。5月8日下午四时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首都十余所大学的学生高举“反对霸权,反对侵略”、“捍卫主权,还我使馆”、“强烈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等横幅,高呼“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最强烈地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轰炸我驻南使馆的野蛮行径承担全部责任!”等口号,来到美国驻华使馆门前游行示威,愤怒宣读抗议书,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的暴行,表示强烈的愤慨和抗议。北京大学示威游行的学生代表在美国使馆门前宣读抗议书:“玩火者必自焚。中国不可欺!中华民族不可辱!已经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对中国主权的践踏。”
结语:检讨今日中国的“群众性民族主义”

2008年4月19日武汉抵制“家乐福”游行
群众性民族主义更具“祸国殃民”的效力
民族主义的内涵丰富而模糊。从秉有民族主义情绪和精神的主体方面来区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知识精英的民族主义、政治家的民族主义、群众性的民族主义。这三者之间当然没有截然的区分,但比较起来,群众性的民族主义更加没有理性,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蒙昧和疯狂的特征,也更加具有“祸国殃民”的效力。
与真正的“良知”和“义勇”无关
“群众性民族主义”与真正的“良知”和“义勇”无关,甚至与真正的“良知”和“义勇”是不相容的。因此,对外国人在中国言行的敏感和计较,说到底,是以极度自尊的面目表现出的自卑,是“义和团”之精神遗产的鲜明表现。
每每被别有用心的政客奸商利用
在中国,“群众性民族主义”,“义和团”式的社会情绪、心理、精神,每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奸商所利用。当年,慈禧太后大大地利用过一回“义和团”,但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应了“民气可用,匪气不可用”。今日,也总有人想利用这种“群众性民族主义”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大学校园往往是“群众性民族主义”的大本营
大学校园往往成为“群众性民族主义”的大本营,大学生们往往成为“群众性民族主义”最激烈最典型的体现者从而也成为大大小小的“爱国贼”们最主要的利用对象,这是分外让人悲哀的。1935年12月,上海学生为声援北京的“一二·九运动”而跪在市府前请愿,此事令鲁迅十分痛心。在12月21日致台静农的信中,鲁迅说:“上海学生,则长跪于府前,此真教育之效,可羞甚于陨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