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延迟:第四单元 哈佛经理的谋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6:57


第四单元 哈佛经理的谋略
第04章 哈佛经理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有区别的,也是须先交待的问题。“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意义上的思维方法。而“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些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广泛采用、或具有自然科学特性、或以某自然科学为依据的思维方法,它侧重于定量分析和事实分析。这些方法早已越出自然科学的界限,成为思维科学的一部分,广泛地应用于思维活动和实际生活、工作之中。   就事论事
实证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中比较古老的一种方法,是随着现代西方哲学而兴起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大部分派别都倡导实证精神,反对“实体”、“本体”概念(指世界的来源、本质、始基等),拒绝对任何现象作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论证,比如,他们反对论证“世界的有限与无限”、“世界的本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无始无终”等问题。在他们看来,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可以像对待自然现象一样,作出“精确的”、“确实的”实证。所以,实证的方法注重事实、注重经验范围内的确证,以科学为根据。对实际工作和正确思维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孔德的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最初的一个流派,发端于对黑格尔纯思辨哲学的反叛。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开创。孔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发展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学——虚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追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终极原因,并把这些原因归结为超自然的主体;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抽象阶段,在这一阶段,神学世界观被形而上学世界观取代,人们以抽象的“实体”概念来解释各种具体现象;第三阶段是科学——实证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认识到人类精神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不再追求玄学的思维方式,立足于发现现象的实际关系和规律。孔德强调,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实证精神的时代,人类必须从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于是,孔德一反人们习惯于“本体论”问题的思考和纯粹的逻辑推演及抽象的论证等传统思维模式,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借鉴过来,研究一切事物。把人类认识的对象限定在经验范围内或科学可以实证的范围内。在此前提下建构了他的哲学体系和社会学体系。
“实证”是实证主义的中心概念,也是实证方法的得以建立的基础。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实证”的这些特点是同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特点相对立。它注重实际而否定抽象的思维。但是,从现实这个层面来看,“实证”吸取了自然科学的特点,对现实生活和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如从“实证”出发,一个哈佛经理所作出的决定和决策必须是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确切的和肯定的。只有这样,决定和决策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可操作的,也才能为生产第一线的人所采纳,从而才是有实效的。相反,如果说领导所作出的决策和决定是不现实的、不确切的、否定的和虚幻的,群众就无法把握它的精神,无法变为群众的实践活动;如果是没有用的、不可靠的,群众虽然把握了,可却容易误导群众作出错误的行为。因而,违反“实证”,哈佛经理的决策就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实证方法的具体内容
实证方法,就是体现“实证”五个方面要求的方法。换言之,实证方法是指揭示现象之间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确切的、肯定的联系,具体的描述各类现象,再经过归纳,上升到规律和一般性结论的方法体系。孔德指出:“实证哲学的基本性质,就是把一切现象看成服从一些不变的自然规律;精确地发现这些规律,并把它们的数目压缩到最低限度,乃是我们一切努力的目标,因为我们认为,探索那些所谓始因或目的因,对于我们来说,乃是绝对办不到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事物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作为我们探求的对象,都以是否可以“实证”来判断。超出实证范围,只是“神学的想象”和“形而上学的论证”,是没有意义的。实证方法在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时,具体表现为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和历史方法。观察是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前提。每个社会问题都是现实地发生在人们面前,虽然有的成为了历史,但它是当时的现实。所以,人们首先是以观察的方式了解现实。观察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以现实发生的社会问题为对象,例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各类问题。观察者与其处在同一时间界定内;间接观察是对历史、文化遗迹等的观察,例如,我们实地考察历史遗址金字塔、比萨斜塔、空中花园……,虽然观察者是亲眼去看历史、文化遗址,但对于这些遗址所建造时代的一切情况,都只能从文件、资料、遗址中获取,故为间接。观察方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了解事物的方法,它借助于观察者的眼、耳、鼻、身等感官。所以,一般说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确切性。例如,一位领导想了解啤酒行业的生产情况,他可以进入生产第一线,实地察看,看看各个工厂从配料到出成品的全过程,看看生产的方法、技术、设备、管理,获得第一手资料。但是,使用观察方法,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能仅仅停留于事物的现象层面,并对现象不加分析,匆忙地下结论。事物的现象与其本质并非总是相吻合的。例如,明眼人谁都能看见,太阳东起西落,绕地球旋转。可这是一个最大的荒谬,为了纠正这流传二千多年的谬误,伽俐略、布鲁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再如,哈佛经理看到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在车间紧张地工作,产品也不断地从生产线进入仓库,但工厂的效率、产品质量、产品销路等却不能从观察中得出。有时,这种表面的忙碌是一种虚假的现象,亏损、产品积压、高投入低产出,却隐藏在后面。所以,不能仅仅凭观察就得出结论。第二,对历史、文化遗迹的观察,并不表示了解了它的背景、演变及内在蕴涵。例如,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在闲暇时、结婚时,甚至春节期间都喜欢到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去游览、观光,但他们看到的只是文物的外观及关于建造过程、作用的简单文字。所以,在下结论时,力争排除主观因素,不可仅凭推测或臆断。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往往同时使用,不可绝对地分开。因为,过去总是要发展成现在的,现在也总是由过去而来,并且,间接观察就是直接观察古物古迹等,使用时必须排除观察者个人的偏见。
实验方法是对观察所得到的材料同相应的事物发展范型进行对照。它也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直接实验是假设——演绎过程,即以抽象的理想状态为假设条件来分析观察材料,但这假设不是任意的假设,是一种按其本质迟早要被实证检验的假设(注:后面有专节论述)。间接实验是从实际现象出发,认识现象的内在联系的过程。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交互使用,既归纳又演绎;既从现实出发又从理想状态出发,从中发现现象间的关系。
比较方法是对实验方法的深化,是从横向角度把某事物及同时存在的同属一类的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从多样性中求得统一性;也是对同一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比较,以期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例如,领导干部在选拔人才时,首先要将预选对象同其他人进行比较,然后,再将其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对比,以确定人才及工作岗位。比较方法能够较简洁地深入事物本质,是较主要的实证方法。但是,比较方法缺乏历史性。因而在比较的基础上,必须上升到历史方法,即展开纵向比较,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仅可“证实”的现象,可能是孤立、无历史感的现象,而既可“证实”,又有预测作用的陈述,才是科学高度的陈述。所以,实证方法不是满足于寻求现实的可证实性,而是力图从可靠的现象中推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实证方法是一个应用较普遍的方法。任何一位成绩突出的哈佛经理都注重实证方法的适用。他们总是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既从自己的原定计划、设想出发,分析现实,找出现实同理想中的情况的差距,以鞭策自己;又从现实自身入手,就事论事,分析出现实发展的规律,从中找出应发扬光大的东西和必须改正、抛弃的东西,使事物向更加完善的状况发展。
二、从推理到求知
假设——演绎方法也就是假说方法。最初,它是一种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自然领域,以对抗和补充公理——演绎方法。后来,这种方法被社会科学研究借鉴过来,成为了一种普遍适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实际工作,尤其是哈佛经理的开创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假说及假说方法
提起“假说”,也许人们会说:假设早已出现,如原始人就“假说”有各类“神”存在,以保佑他们生活平安,他们还“假说”灵魂存在,并不生不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原始人的“假说”是一种猜测和迷信,而我们这里讲的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并以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被探索事物的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作出推测性的解释,这种解释还未得到证实,算不上科学理论,但又有一定的根据和事实,故曰“科学假说”。以假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的方法,就是假说方法。这种方法自从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运用以来,取得了不少惊人的成就。如关于宇宙形成的原始星云假说和宇宙大爆炸理论,关于地球形成的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假说和板块结构假说,关于人类起源的进化假说,关于社会发展的假说,等等,这些“假说”都推动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得出了科学结论。
假说方法不同于其他科学思维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它具有推测性。其他思维方法如定性——定量法、结构——功能法、纵向——横向法……都是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直接得出可靠的结论。而假说方法所依据的科学知识和事实材料还不够完善和充分,它是从这种材料和知识出发,进行推测和演绎。那么,推测的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实验和实践的进一步证明。经实验和实践的检验的,部分假说得到证实、成为科学观点,部分假说被推翻,需要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新的认识和假说。其次,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假说虽然具有推测性和不完全可靠性。但是,它也是从经验知识和科学理论出发的,以一定的实验材料和经验事实为基础的,并需要经过逻辑和实践的双重检验,它同迷信和臆想有本质的区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假说被证实,即是科学;即使被推翻,它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探索事物仍具有实际意义。因为,被推翻的科学假说相对于科学理论,就像人吃包子时的前四个包子和第五个包子的关系。人们常说,早知吃第五个包子才饱,那就不用吃前面四个了。可是,没有前面四个,仅第五个包子是填不饱肚子的,且没有前四个,第五个就变成了第一个。在这一点,就能明显看出科学假说不同于迷信和臆想。再次,科学假说具有流变性。假说是一种尚待证明的东西。经实践证实为正确的假说,它就不再是假说而是科学了;而经实践推翻的假说,它就因其不正确或是被修正,或是被抛弃。因此,假说具有很大的流变性。事物的发展曲折多变,各人掌握的材料和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因而,对同一问题会有多种假说。这就是,对同一事物会有多种探索方案。有时,多种方案均不符合实际;有时,只有一部分方案一定程度地符合实际。前者,需推翻;后者,需补充。没有一成不变的假说。如果此方案是领导制定的某项计划,且被标上“一成不变”或“唯一”标签,那么,领导行动就会失败。
 □假说的使用
假说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
第一,假说可以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实质上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人们不可能等到事物的本质完全暴露在面前之后,再去认识和改造,但也不可能没有目标和方向地进行认识和改造。前者是消极被动的方式,永远只会随着事物走,不会有新的发现,是直观的、机械的活动;后者是盲目的方式,游离于事物之外,随心所欲地进行,只会招致失败。那么,此时此刻就需要人们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假设,进行预测,并根据这些假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和谨慎的行动,在行动中不断充实假说、修正假说,逼近事物的本质。
第二,假说为我们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提供了一座桥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尽管人的思维本质上想全面的、正确的把握事物,并希望穷尽对事物的认识。然而,人的思维是通过有限的具体的个人进行的。种种主客观条件必然限制认识的进行,使得真理的获得须经多次反复。此时,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假说,即假说可使我们从已知的科学理论和事实去探索未知的规律,去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增加假说中的科学性成分,减少假说中的非科学性成分,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理论。假说成了科学理论的先声,以及通向成功行动的桥梁。例如,任何一项领导决策的出台和实施之前,必先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实地取证,然后从所获取的材料出发,进行假说,并进行实验、试点、修改。几经反复才能最后形成。如果离开了假说阶段,直接从收集的有限材料中就一次性作出决策,并加以实施,那么,实践就会给哈佛经理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彻底的失败。
第三,假说可以促使我们相互探讨,提高行动的成功率,由于假说是在已有的有限知识、经验和材料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大家尽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交流中,修正各自的假说,并使多种关于同一事物的假说趋于一致,形成共识。在这种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其化为行动后的成功率就相当大。例如,对于前南斯拉夫的内战,国际社会纷纷提出和平方案,并相互交换意见,在前南三方对已有方案所涉及的实质内容的讨价还价中,国际社会才逐步找到了解决三方冲突的关键所在,再一次提出和平方案,促使三方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长达几年之久的战争终于让位于人民对家园的重建。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各个哈佛经理周围总有自己的“智囊团”,尤其是高层哈佛经理更是如此。否则,即使领导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强,但苦于精力有限,他不可能独立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切事情都了解清楚,并作出正确的、不允许他人提出质疑的结论。
此外,通过假说,人们可以基于已有事实,又超出已有事实。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并深入实践中有目的地取证。这样,容易触及相关问题和相关领域,并有可能在这些地方获得新的发现,实现认识和行动的新突破。例如,历史上关于“以太”的假说,曾推动众多的科学家去发现这种神奇的物质。“以太”虽未被找到,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却发现相对论。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如果人们要等待建立起定律的材料纯粹化起来,那来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顿下来,而定律也就因此永远不会出现。”同样,我们也有理由说,只要科学在思维着,包括领导科学,它的发展形式就离不开假说。
 □运用假说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原则
假说方法即假设——演绎方法。从其名称上,可以看出,它的运用和操作有一定的步骤:假设和论证。
假设是假说方法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预定制定假说之前,研究者、行为者为了回答特定的问题,就要围绕问题,收集相关的、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科学原理,调动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及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要求回答的问题的规律和本质提出初步的推测和假定,即提出假设。没有假设,就不可能有科学假说。这里的道理很简单。例如,“罗斯福新政”出台之前,罗斯福及其智囊人物必须先分析现有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带来的消极后果,然后,根据已有情况,推测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自己的经济政策假设,即如此这般的经济政策也许能拯救美国经济萧条的局面。只有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才能再一步步地去充实、论证它,从而形成科学假说——“新政”的基本轮廓。所以说,“假设”是假说的胚胎,也是它的最初的努力方向。
 论证是假说的第二步。假设的提出不等于假说的形成,况且假设是初步的猜测和假定。研究者、行为者还必须利用有关理论和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广泛的论证。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实假设;另一方面,可以修正假设,使其趋于合理。比如,我们在研究社会发展时,根据已有资料和知识,可以提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一假设。但在此后,我们就要搜集大量的事实和理论,以支持或修正我们的假设。然而,论证离不开演绎。论证就是运用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演绎方法,把握被研究对象的特点、结构、发展的动力和具体方式,以丰富假设,从而,假设就变为科学假说。
假说的形成和运用具有很大的创造性,显示了思维主体的自觉能动性,这里不存在机械性规则。但是,却有一些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①解释原则。这是指假说同已知事实的关系。假说是依据已知事实提出的,它必须同这些事实相符合,并能够说明和解释这些事实,不得与事实相冲突。如果假说同事实相背,就要修正假说;②科学原则。这是指假说同已知的科学理论和观点的关系。假说或是对已有理论的反叛,或是对已有理论的修正、创新。但是,假说不等于无原则地抛弃已有理论,对已有理论中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并在现实中仍然有效的部分应当保留,作为它的内容的一部分。③简单性原则。这是指假说与逻辑的关系。一个好的假说要尽可能地在逻辑上简捷明了,尽可能地解释和符合更多的事实和客观对象,即假说要有很大的内存量。这样,假说的科学性就大;④可检验原则。这是假说具有科学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假说本身就是一种推测性解释,它必须接受事实和经验材料、科学理论的检验,在检验中或证实或证伪。不可检验或无法检验的假说永远是一个谜,无法成为科学理论,因而是不可取。
总之,假设——演绎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之一。它能够较大程度地调节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使思维主体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能够使思维主体面对已经陈旧或日渐失效的理论,敢于和能够修正。假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于我们的工作、科研都具有实际意义。
三、猜测与反驳
试错法,也就是猜想——反驳方法。这是在科学领域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也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方法之一。它对于我们提高理论和各项行动方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波普尔的证伪与试错法
“证伪”和试错法是由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波普尔反对经验证实和经验归纳。在他看来,很多科学理论无法用经验来证实。例如,假设某人养了一群鸡,每天中午12时,他准给鸡喂食,即每当这时,他撒下一把米粒,鸡就会围上来。但是,谁能保证有一天主人撒米粒不是喂它们,而是把它们哄过来,抓起其中某一只,给杀掉呢?这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结论:主人撒米粒就是给鸡喂食只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归纳,而只要这个经验没有穷尽,那么这个结论就始终值得怀疑。但是,经验又不可能被某人所穷尽。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波普尔以演绎方法去证伪结论。他认为,一个经验的科学的体系必须能够被经验反驳。如果一个理论的可证伪度越高,即潜在的证伪因素越多,就意味着它被证伪的机会越多。这就造成禁止得较多,从而对经验世界断定得较多。例如,某项政策是根据以往经验总结而成的,那么此时能够找到一个证伪因素,就说明此政策不适用于这种情况。所以,能够找到的证伪因 素越多,那么这项政策的精确度和适用范围的界定就越高和越科学。
正是依据理论的上述特点,波普尔提出:理论就是一种猜测,是在猜测与反驳中前进的。把这试错的做法或猜测——反驳的做法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做为发现新理论、制定新决策的方法,就是试错法或猜测——反驳法。试错法就是一种对认识进行不断证伪、不断限定,从而提高其正确性的思维过程。一般说来,试错法认为科学认识的形成须经历四个阶段,这就是提出问题、尝试性解决问题,排除错误,正确认识。用图示表示就是:
P1→TS→EE→P2
其中,P1为问题,TS为尝试性解决,EE为排除错误,P2为新问题。
然而,人们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是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的,因此,认识的最后形成是经多方面检验、选择而获得的成果。
试错法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我们的某项认识,尤其是哈佛经理的某项决策初步制定后,须进行多方面的试点,既需要把它放在各种条件不同的地方——经济发达的与不发达的、资源丰富与贫乏的、技术先进、人才云集的与技术落后、人才匮缺的——进行试点。只有这样,他才能较充分地检验其决策,最大限度地排除其中不科学、脱离实际的成分,使其决策具有普遍适用性。
 □试错法的具体运作
试错法即猜想——反驳法。因而,它的运作分两步进行,即猜想和反驳。
猜测是试错法的第一步,没有猜测,就不会发现错误,也就不会有反驳和更正。猜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怀疑,这种怀疑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正问题,是科学的审慎的态度。我们的认识一方面来自于观察、实践,另一方面来自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存。然而,大脑中的知识储存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被吸引、利用,而只能是有选择地、批判地吸引、利用。这就需要猜测、怀疑,对已往知识进行修正,修正过的知识方可融进新的认识、理论之中。
猜测之所以被运用,还在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已掌握了部分事实材料,但还是不能清晰的、完整地把握事物。此时,我们不能等到事物的本质全部自动呈现之时,而是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使之尽快暴露出来,并积极地进行猜测、审察,以期从已有事实中发现新东西。
 猜测离不开直觉和想象。从这方面讲,猜测同创造性思维紧密相联,可归入创造性思维之列。
但是,猜测不是胡乱地想象,随意地编造。它除了要尊重已有的事实外,还须符合:①简单性要求,即经猜测而得的设想必须简单明了,必须让人一看就明白新设想“新”在何处,它与旧认识的关联何在等;②可以独立地检验性要求,即新设想除了可以解释预定要解释的东西之外,它还必须具有一些可以接受检验的新推论。否则,它仍然停留在原有认识水平上。例如,我们在写一份分析报告时,先陈述已有的某方面成就及其不足,提出自己的新主张,然后还必须从自己的新主张中推论出几种建设性意见或几条重要结论。这是写报告的基本要求;③尽可能获得成功和较长久地不被替代、推翻。之所以进行猜测、怀疑原有认识,就是为了确立新认识和理论。如果新理论不追求成功、长时间有效,猜测就毫无必要了。上述三个要求符合试错法的基本精神。
反驳是试错法的第二步。没有反驳,猜测就是一厢情愿、且可能错误重重的设想。反驳就是批判,就是在初步结论中寻找毛病,发现错误,通过检验确定错误,最后排除错误的思维过程。排除错误是试错法的目的,也是它的本质。因为不能排除错误,认识就不能得到提高,就不可能从错误丛生中走出来。所以,人类高明于动物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能够排错误,以免干扰新的认识。而动物能够发现错误,但不能排除,从而导致它以后的重犯,并最终导致灭亡。比如人,如果发现前进的路上布满地雷,并发现了地雷的位置而不能排除的话,人们就很难通过此路,即使通过了,却给后来人留下了死亡陷井。所以,通过批判和排除错误,反驳也就可以确保理论的错误减少或不增加,确保理论的被接受和运用。
从上述可以推出,反驳就是一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没有错误,人类就无法前进科学也无法发展。生活中的每项方针、政策都是在吸取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科学的重大发现也是在无数次错误、排除错误,再错误、再排除的无限交替中实现的。如“六六六”药粉的发现,就得名于它是在经历了666次试验之后才获成功这一事实。永远正确的只能是上帝(其实,上帝也犯过错误,如没有警惕蛇的狡猾和善恶果会被人吃),永远犯错误只能是百分之百的傻瓜。我们既非上帝也非傻瓜,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常人,因而我们会犯错误,“我们是可错的,可犯错误;但是,我们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客观知识》,第265页)伟人、科学家、哈佛经理之所以高出于群众,不仅在于他们的聪明才智,还在于他们能够并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试错法就是猜测与反驳的结合。这种方法同假设——演绎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假说方法是先根据事实,确立一个假说,然后寻求证据,支持它、证实它;而试错法却似乎正相反,它是对已有认识的试错,即不是找正面论据,而是寻求推翻它、驳倒它的例子,并排除这些反例,从而使认识更加精确、科学。所以,这两种方法在方向上是相对立的,但在动机和目的上是相同的:证实某一理论并赋予它更多的科学性。如果说假说方法是正面的,那么试错法就是反面的。这两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定会使我们的行动获得成功。
有一点须交待,即试错法的试错不是目的,不是为试错而试错。生活中,大多数人,包括一些领导并不喜欢别人给他找错误、挑毛病,认为这是对他的不恭或故意刁难。这种想法应该抛弃。油灯底下总是黑的。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别人的帮助正是求之不得。当然,也必须杜绝另一种情况,即以试错为名,主观、任意地挑毛病,或为了挑毛病而挑毛病,把试错当成一切,当成打击、报复、阻碍他人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这是对试错法的极大歪曲。
四、下棋的学问
下棋,是人们非常熟悉也非常擅长的事情。每个人几乎都下过棋,且都希望取胜。为此,在下棋过程中常常为一着棋冥思苦想,最后作出决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苦想”中实际包含“博弈论”,即他在大脑中设计了许多方案,并以极快的思维操作比较了它们的优劣,从中挑选出一种最好、最理想的方案付诸实际。这就是他每一步实际下法。下棋如此,对任何问题的认识也是如此。目前,博弈方法已成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实践活动之中,尤其是在领导活动、军事活动、体育活动、生产经营活动、高难度的勘探与控制活动中。
 □博弈论和博弈方法
博弈思想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军事活动和游戏活动。在体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即甲乙双方各出三个人进行摔跤比赛。甲乙双方的领头人不是让自己的队员随意地同对方某一队员较量,而是先了解清楚对方三名成员的实力,并把对方三名成员的实力同己方成员的实力作客观对比,然后作出决定:谁打头阵,谁在中间,谁压轴,以自己的弱者去对付对方的最强者,以自己的最强者对付对方的次强者,以自己的次强者对付对方的最弱者,保证二比一稳赢对方。
博弈方法又称“决策论”,是研究策略博弈的数学理论。它以组合论、概率论和统计学等数学方法分析竞争(包括比赛、抗争),使动态系统在复杂的情况下,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由于竞争双方都在进行策略博弈,所以这种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自己的抉择和机会,也依赖于参加竞争的所有的人的行为。合理地进行这些相互依存的战略策划,就是博弈方法的主题。科学的博弈理论是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第二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许多数学家都研究博弈现象,推动了博弈方法的普遍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博弈论更加受到重视,也更加科学化。博弈论沿着纯数学理论和实际中研究方向迅速发展,在人类对自然进行的对策和人对人进行的对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同控制论密切结合起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某些动态系统之间存在的冲突情况。有时,它亦为控制论的一个分支。
博弈中,双方各自希望获胜,都在进行数学推算和心理揣摩。有时,推测正确,赢得胜利;有时推测错误,就失去成功。所以,博弈不是单方面的想法和行动,而是对立双方之间的互动,是双方各自作出科学、巧妙策略或对策的数学推演。
博弈方法是思维方法中比较复杂、难以把握的方法。它具有理论中的多样性和行动上的一次性特点。就是说,在作出决策之前,思维主体要尽可能观念地再现事物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把它们加以分析、对比,选择出一种最佳方案,付诸实施。一旦实施,不论对错都无法挽回,只有一拼了。博弈方法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心理分析。参加博弈的双方其观念中的多元选择绝对保密,各自最后方案的决定又要依赖于对对手的分析、估测,因此,估计对手的实力固然很重要(实际上,双方的实力是大家共知的),但根据双方以往交手的情况,揣摩对方现在的心理更为重要。这是一场心理的较量。博弈方法与其他思维方法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借助于概率论、统计学、组合论等数学理论,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性,也具有较大的难度。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一些数学大公式的推演,是数学模型的应用。
博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海底勘探、石油开采、军事对抗、气象预测、领导决策等。这就要求哈佛经理学会运用博弈方法。这是复杂情况下领导行为清晰明了、并获取成功的重要方法之一。
 □博弈方法的基本步骤
博弈方法是一套较为复杂的方法,是经过多种选择后作出决定的方法。它的选择过程大致分三步进行:
第一,诊断问题所在,确定目标。诊断问题所在,这是任何科学思维方法的实际操作的前提。正如一位医生给病人看病,必先诊断一番,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不知问题所在,不知行动的目标为何物,一切思考和行动都将是盲目的。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成效。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需部门用船只把大量作战物资运往欧洲前线,可途中经常遭到德国飞机与潜艇的袭击,损失很大。后来,美国为此建立了一个防空防潜的防卫网。建网之后,有人认为这个网失败了,因统计数学表明建网后并没有比建网前多击毁德国飞机和潜艇,他们把建网的目标看作击毁德国飞机与潜艇,然而,有人持另一种观点,认为建立防卫网的目标是为了使运往前线的物资免遭德国袭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因此,除了用做防卫的军事设施之外,他们采用了一些运筹学的方法,较成功地躲开了德国飞机与潜艇,使运往前线的物资基本上安全抵达。后来的统计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此例说明,只有明确了建网目标,才能正确地发挥防卫网的作用;否则,把防卫网的作用看作是为了多击毁德国的几架飞机或几艘潜艇,必然导致前线物资的中断。
目标不明确,或行动中途为了一些小事情而忽略了目标,情况就会变得非常糟糕。例如,温德尔·威尔基曾于1940年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对垒,参加总统角逐。威尔基极富感召人,机智、勇敢,竞选能力强,对手罗斯福又有一个不利因素——美国有总统不能连当三任的传统。然而,威尔基白天乘着火车在一个个小站向数千群众发表动人的讲话,每次都有几百人听得心悦诚服,过来同他握手。到一天结束时,他已疲惫不堪,声音全哑了。当他在竞选临近结束时上电台向千百万人发表讲话时,只能嗓子嘎嘎地断断续续吐出一些字句。这就是说,威尔基高兴之时忘记了自己的目标是竞选总统,是向全美人民发表讲话,而不仅仅是向有限的人民讲话,不仅仅是取得有限人的支持和高兴。所以,他失败了。因此,目标必须明确,
并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偏离目标,一切行为都为目标服务。
第二,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目标明确之后,就要围绕目标寻找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尽可能安全。因为每一种可能的方案都有可能成为最后的决策。众多的备选方案是针对实际行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制定的,在进行对比分析、组合、概率分析以及心理分析之后,方可选中某一方案作为最后方案。
在对待复杂事物时,要想使可能方案完备不太可能,使最后方案达到最理想状态也是不太可能。就像一个人,按医学的要求,他身上的各类元素达到一定的量才是最理想、最健康,这种人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温室中。因为,一旦现实的人身上的各类要素均达到医学中最理想要求,他就不是一个现实的人而是各类要素的堆积。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和努力可以防止下列两种倾向:①避免以偏概全、以次充好。我们虽然达不到理想状态,但向理想状态的努力,可以得到令我们最为满意的结果。比如,我们在介绍“博弈方法”时所例举的例子中,虽然图①或图②在执行时可能出现偏差,可能因为某一方的整体中各个个体的实力都不如对方而失败,但是,如果真是这样,失败的一方也较为满足,因为它选择了最好的方案,也执行了最好方案;②只给一种方案,不进行选择,即认为事物的实行方案只有一种,没有其他。只有一种方案就可免出决策选择的痛苦,但是国外有一条管理人员都非常熟悉的格言:如果看来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么这条路很可能是不通的。
在博弈中,任何一次的成败得失都关系到参加博弈的双方,双方的任何一个小的变动都可能引起结局的变更,因而,让一方没有选择,无异于让此方去牺牲、去失败,去成全对方。
第三,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这一点与第二条相联系。拟定出尽可能周全的方案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为了从中选出最为合适的方案。从另一个角度讲,各种备选方案并非都是可实行的方案,哪一个预选方案可以实行就依赖于对预选方案进行价值分析、效益分析、可行性分析、风险度(可靠性和可信度)分析等。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方可判断出诸方案的优劣好坏来。当然,判断的标准不一样,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有若干个。其中,有一类叫做“经验判断法”,它通过对各种预选方案进行直观的比较,按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优到劣进行排队,对全部方案筛选一遍,把达不到标准的方案淘汰掉,逐渐缩小选择的范围,最后确定出最合适的方案。这类方法需要充分运用类比、归纳等传统逻辑方法,在情况较为复杂时,往往还需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从全局和整体着眼来决定方案的取舍。
另一类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的方法就是思维的“求同”和“求异”方法。所谓思维的求异活动,就是要比较和看出诸方案的差异,要求自己和鼓励别人从不同角度、不同要求、不同场合、不同结果对已制定的方案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兼听则明”的态度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吸取可取之处,并利用不同的意见启发自己更加深入地思考,从中往往又可能产生出决策的另一方案,以此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严密性。这种选择方案的过程又称“逆向决策”或“反向决策”。所谓思维的求同活动,就是要利用相同的标准和准则,对诸方案从战略到战术、从客观到主观、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从目标到方法、从经济价值到社会效果和人文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周密的论证,经过同样的标准进行权衡利弊、综合分析之后,作出最后取舍。
数学的方法、定量思维的方法也是选择最合适方案的方法。但是,上述几种方法只适用于我们日常思维和行为中。在对复杂事物如气象预测、军事国防、海洋捕鱼、经济竞争、大型产品的设计等等制定对策时,仅仅靠我们的大脑进行思维、靠我们的双手以笔或小型计算器进行计算是不够用的,必须借助于大型数学模型,设计科学的计算机程序,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设计、比较和筛选方案。例如,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战略、战术的制定。战争中涉及到许多因素,有许多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己方的力量配置、配合,敌方的力量配置、分布,武器的性能、人员的素质、地理地形、天气气候、各种情报的对错……,其中,有许多资料还是靠侦察获得的,准确性并非百分之百。在这种有许多国家参加的陆、海、空协同作战中,仅上面例举的部分因素就可以形成几十上百种可能的方案,实际情况就更为复杂、多变。所以,在对作战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上就必须运用现代科学仪器。哈佛经理不一定懂得现代科学,也没必要非得懂得现代科技不可,但是,哈佛经理一定要有一群懂得并会运用现代科技的智囊人物,哈佛经理也一定要重视通过博弈方法而获得结论,把博弈方法同领导活动结合起来。
 以上例举的是几种科学思维方法。这些方法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若不具备一定自然科学知识,运用起来就较为困难。为此,就要求哈佛经理们重视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从而最终为领导活动服务。
五、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探讨和分析各种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增加对未知事物的了解,积累更多的知识。创造性思维正是这种探求和创造新知识的思维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性思维方法是其他各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其在理论上的继续深化,同时,又是从新的侧面和角度对思维活动的规律与本质的深入揭示。创造性思维方法体现了思维方式的理论与应用的辩证统一,是任何一位力图有进取心的人必需掌握的思维方法,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和哈佛经理。
对一个新问题尤其是理论问题的考察,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它的概貌和轮廓,知道它为何物,有何用处。这正象我们买一部车子,在我们实际成为该车子的主人并现实地操作它之前,必先亲眼看看它是什么造型,了解它有何特点和用处。这是老套子,但又是必要的老生常谈。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对领导活动而言,其表现在社会发展处于十字路口,哈佛经理作出重大选择等。这是狭义上的理解。从广义上讲,创造性思维不仅表现为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广泛存在于政治、军事决策中和生产、教育、艺术及科学研究活动中。如领导工作实践中,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哈佛经理可以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做的事,敢于突破原有的框架,或是从多种原有规范的交叉处着手,或是反向思考问题,从而取得创造性、突破性的成就。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实现了知识即信息的增殖,它或者是以新的知识(如观点、理论、发现)来增加知识的积累,从而增加了知识的数量即信息量;或者是在方法上的突破,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实现了知识即信息的新的功能,由此便实现了知识即信息的结构量的增加。所以从信息活动的角度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实现了知识即信息量增殖的思维活动。
 也许理论上的论述过于抽象,那么我们结合实例再简单分析一番。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之而来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破坏等也已严峻地摆在了人们面前。化学食品增多、污水污汽大量排放、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白色污染”之类垃圾物任意堆放……这些问题是某一部门、地区所不能解决得了的,甚至也是某一国家所不能单独解决得了的,但又是每一部门、地区必须去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各部门的领导,就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是制定一项新政策,如《环境保护法》、《食品卫生法》既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又保证环境不被污染,或是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工作方法,如改变单独从经济上考虑的角度和方法,既强调生产的经济价值,又强调产品的实用价值,或是发明一种新的技术如按装在锅炉、汽车上的“空气净化器”,它使得锅炉、汽车排出的废物在进入空气之前被净化处理,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运用。
总之,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智能训练、素质磨砺才能具备,创造性思维过程,还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所以,从主体活动的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又是一种需要人们,包括组织者、哈佛经理付出较大代价,运用高超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从“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独创性或新颖性。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它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着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一位希望事业有成或生活出意义来或作一个称职的领导的人,就要在前人、常人没有涉足,不敢前往的领域“开垦”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要站在前人、常人的肩上再前进一步,而不要在前人、常人已有的成就面前踏步或仿效,不要被司空见惯的事物所迷惑。因此,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对事物必须具有浓厚的创新兴趣,在实际活动中善于超出思维常规,对“完善”的事物、平稳有序发展的事物进行重新认识,以求新的发现,这种发现就是一种独创、一种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和新的突破。第二,极大的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并无现成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可循,所以它的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人在考虑问题时可以迅速地从一个思路转向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多方位地试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或不同的方法、技巧。例如面对一个处于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竞争趋日激烈之中的小企业的前途问题,企业的哈佛经理不能无动于衷或沿用老思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企业哈佛经理必须或是考虑引进外资,联合办厂,或是改组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结构,并进行技术革新,或是加强产品宣传,并在包装上下功夫,或是上述三者并用。企业哈佛经理也可以考虑企业的转产,或者让某一大型企业兼并,成为大企业的一个分厂。这里的第一条思路是方法、技巧的创新,第二条思路是结果的创新,两种不同的创新都是创造性思维在拯救该企业问题的应用。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还表现为,人们在一定的原则界限内的自由选择、发挥等。一般来讲,原则的有效性体现在它的具体运用上,否则,原则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第三,艺术性和非拟化。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开放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它的发生伴随有“想象”、“直觉”、“灵感”之类的非逻辑。非规范思维活动,如“思想”、“灵感”、“直觉”等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问题和对象而异,所以创造性思维活动具有极大的特殊性、随机性和技巧性,他人不可以完全模仿、模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上述特点同艺术活动有相似之处,艺术活动就是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包括利用直觉、灵感、想象等非理性的活动,艺术活动的表面现象和过程中以模仿,如凡高的名画《向日葵》,人们都可以去画“向日葵”,且大小、颜色都可以模仿,甚至临摹。然而,艺术的精髓和内在的东西及凡高的创造性创作能力只属于个人,是无法仿照的。任何模仿品只能是“几乎”以假充真,但毕竟不是真的,所以,才有人愿冒生命之危险,设法盗窃著名画家的真迹。同样,创造性的领导活动的内在的东西也是不可模仿的。因为一旦谈得上可以模仿,所模仿的只是活动的实际实施过程,并且自己是跟在他人后面,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他人。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无法象一件物品,如茶杯,摆在我们面前,任我们临摹,仿造。因此,创造性思维被称为是一种高超的艺术。第四,对象的潜在性。创造性思维活动从现实的活动和客体出发,但它的指向不是现存的客体,而是一个潜在的、尚未被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例如,在改革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那么,这条路究竟怎么走,各国正在探索,即各国的哈佛经理们分别依据本国所面临的各种现实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思索,大胆试验,所以,这条路至今还不太清晰,还是潜在的,至多是处在由潜在向现实的不断转变之中。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对象或者是刚刚进入人类的实践范围,尚未被人类所认识的客体,人们只能猜测它的存在状况,或者是人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认识尚不完全,还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上加以进一步认识的客体,这两类客体无疑带有潜在性。第五,风险性。由于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因此要受着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如事物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的程度、实践的条件与水平、认识的水平与能力等,这就决定了创造性思维并不能每次都能取得成功,甚至有可能毫无成效或者作出错误的结论。对哈佛经理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失败会给多方面带来消极影响,因而无疑会影响到他的政治前途。可是,如果每位领导都做“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集体、社会和人类就无发展可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风险性还表现在它对传统势力、偏见等的冲击上,传统势力,现有权威都会竭力维护自己的存在,对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成果抱有抵抗的心理,甚至仇视的心理。例如,西欧中世纪,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一切与宗教相悖的观点都被称为“异端邪说”,一切违背此原则的人都会受到“宗教裁判所”的严厉惩罚。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扼杀不了的,伽利略、布鲁诺置生命于不顾,提倡并论证了“日心说”,证明教皇生活于其上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两位科学家甘冒此风险,“日心说”不知何时被提出。所以,风险与机会、成功并存。消除了风险,创造性思维活动就变为了习惯性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创造思维的作用已经包含在其特征之中了,这里简要对其进行概括。
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地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不断推进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创造性思维因其对象的潜在特征,表明它是向着未知或不完全知的领域进军,不断扩大着人们的认识范围,不断地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变为可以认识和已经认识的东西,科学上每一次的发现和创造,都增加着人类的知识总量,为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不断地创造着条件。
 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已表明,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活动及过程中的内在的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内在的东西即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依赖于人们对历史和现状的深刻了解,依赖于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依赖于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展。而每一次创造性思维过程就是一次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因为要想获得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人们就要不断地探索前人没有采用过的思维方法、思考角度去进行思维,就要独创性地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途径去正确、有效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能力,所以,认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第三,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开辟新的局面。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与风险性特征赋予了它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人们不满于现状,不满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总是力图探索客观世界中还未被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开拓性的实践,开辟出人类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在中国,正是邓小平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有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有了今天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实践。相反,若没有创造性的思维,人类躺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坐享其成,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只能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实践活动的领域也非常狭小。
创造性思维是将来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内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工业革命没有完全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的变革,全面的自动化,把人从机械劳动和机器中解放出来,从事着控制信息、编制程序的脑力劳动,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人所从事的一些简单的、具有一定逻辑规则的思维活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去完成,从而又部分地把人从简单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人将有充分的精力把自己的知识、智力用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人类的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原因,而非神秘地出现或先验地存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由于一定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经验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所引起、推动和维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不是先验地存在着的,飘浮于空中,让人无从把握,而是现实地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从“源头”和表现形式入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创造性思维。
 □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主要指意志、兴趣、情感、情绪等因素,这些因素激发着创造性思维的发生。
 意志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激发因素,它表现为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进行活动,自觉地同困难作斗争,以及自觉地节制自己的行为。任何人在进行活动时,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以及受到行为目标的强烈刺激,尤其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目的和方向性表现得异常强烈、鲜明,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和风险需要去克服,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及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创造性活动难以维持下去或者其活动进程会变得紊乱、无序。因此,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意志活动,是靠意志激发起来的。
复杂的意志活动可以分作五个阶段或层次:
意向、需要、愿望、目的、行动。意向是人的生理本能和社会本能,如衣、食、住、行,及有目的的定向条件反射等,是萌芽状态的需要。需要是在意向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它反映了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随着需要的增长,出现了愿望。愿望是需要的观念形态或思想形态,愿望向前延伸就产生了动机。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意向活动此时对动机作出抉择,从而把愿望变成目的,意志和目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目的实现离不开意志的作用,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敢于追求价值较大而困难也较大的目的,丧失了意志力会一事无成。意志本身又包含了目的这个因素,长期为实现目的而奋斗,有助于培养、磨砺人的意志力,无所事事、毫无目的追求的人,又必是缺乏意志力的人。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意志之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激发因素,这同它所具有的特征是分不开的。第一,自觉性。自觉性是意志的最重要的特征,它标志着人对自己的行动目的、目标有着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和自觉自愿的态度,就是说,人面对艰难复杂的活动,面对具有风险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毫不畏惧,自愿地朝着目的奋进,而非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诱惑。试想,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哈佛经理只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名誉、物质利益去进行创造性活动,那么,在遇到困难,尤其是有生命危险和政治风险时,谁能保证他不会放弃创造性活动而保护自己的外在利益和名誉呢?所以,只有自觉,才能自愿,才能把创造性的活动作为一件乐事,一件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来做,而不为物质利益和政治风险及其他外在的东西所左右。第二,顽强性。顽强性就是指坚韧的毅力。凡是有所建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几乎都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因为只要想进行开创性的事业,做出有独特意义的成就,总会碰到许多阻碍和难关,这些阻碍和难关有些是人为的,有些是客观存在的。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所取得的成果有可能是独创性的,但它还会遇传统势力的抵抗和压制;有可能是错误的,失败了。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是不可能越过千难万险而取得创造性的成果。第三,果断性。果断性表现在善于明辩是非、能够当机立断进行选择、作出决定。精明而卓有成效的哈佛经理、科学家都能如此。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遇到问题或处于十字路口时,优柔寡断,犹豫彷徨,只会让机会从自己身边溜走。如果意志的果断性容忍当断不断,当决不决,那么优柔寡断式的意志不再是意志了,而是无为、无用的忍耐,是庸人和常人的无可奈何和逆来顺受。“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就是对意志果断性的明证。第四。自制性。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对付任何打击,身处逆境而能自拔。在创造性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此时,就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悲观叹气,不要让困难吓倒,否则,创造性的活动就会半途而废,意志就会被削弱。例如,改革是各国哈佛经理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改革之初,各方面的阻力和改革本身的难度非常之大,所幸的是一些哈佛经理具有坚强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产生了高度的自制力,使得他们继续推行改革路线。各国尤其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果没有自制能力,随心所欲,就不可能有恒久、专一的探索行为,也就不可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来。
总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行为的“精神能源”,是任何有志于创造的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和哈佛经理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兴趣是人们力图认识或爱好某一事物的倾向,也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会使人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知醉乃至废寝忘食的状态。疲倦和劳苦,因难和阻力,在兴趣的冲击下逃之夭夭了。所以,持有兴趣的人总是被兴趣的对象所深深吸引,去开拓、去创造。兴趣给了他极大的主动性和顽强性。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兴趣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兴趣的广泛性。有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或者是研究过他们专修学科之外的学科的人;有突出成就的哈佛经理,也常常对众多事物抱有浓厚兴趣,过分的专业化和分工,只能导致兴趣狭隘和闭塞,行业与行业之间如有山相隔,很难沟通。而广泛的兴趣能够使人扩大交往范围,接触多方面的事物,获得广博的知识,受到多方面的启发,从而促进和刺激着智力发展,并使大脑时常处于兴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第二,兴趣的收敛性。兴趣的广泛性可以说是将兴趣发散出去,而发散出去的兴趣,必须收敛,形成一个中心兴趣。因为,任何一个人难得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所有想做和应该做的事,对可以忽略什么须作出选择,因此,兴趣收敛起来而形成的中心兴趣就可以促使活动主体把自己的知识、智能、精神和时间都聚合起来收敛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力量。第三,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持久性是指兴趣稳定、持续的时间,某一兴趣,特别是中心兴趣,只有在持续相当的时间后,才可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如果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有热情,可又都是五分钟的热情,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兴趣,结果是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就像一份微薄的财产要分给众多的人,人人都有份,结果是人人都贫穷一样。一个人没有持久的兴趣,是不会有行动上创造性的突破的。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经常深入生活,参加实践,就能形成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兴趣同目的、意志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目的培养,造就人的兴趣,意志把兴趣保持在指向目的的方向上,并维持兴趣的持续稳定性,兴趣又促成人选择,确立一定的目的,高尚的兴趣还可以强化人的意志,三者相互结合,激发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进行。
情感及其他因素。积极而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也激发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生和进展。它们包括心境、激情、热情、友谊、信任等等。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往往能比较持久地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良好的心境,比如心情舒畅、乐观豁达,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良的心境,如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使人心灰意冷,陷入消沉,压抑人的创造性,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影响人的心境的因素可以分为基本因素和偶发因素两类。基本因素包括人的理想、意志、性格、气质等等,亦可称为内在的因素;偶发因素指事业的成败、人际关系和周围情况及健康状况的好坏等等,亦可称为外在的因素。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良好的基本因素或内在因素,就可以克服偶发因素或外在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人保持乐观向上、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心境,从而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骤雨般的、短促的情绪状态,比如狂欢、暴怒等等。积极而健康的激情能够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巨大潜力,调动体力和脑力,使人产生出创造性的冲动,并成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其他活动的强大动力。例如,在领导活动中,哈佛经理必须具有激情,要激情昂然,这不仅可以刺激自己内在的体力和智力,使哈佛经理对目的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创造性冲动,而且本身又是一种号召力,激发起广大人民的创造性冲动,没有激情的领导,是平平庸庸的领导。激情的作用在文学艺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此,不作阐述。
热情是强而有力、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同心境相比,它不够广泛,但比心境更加强烈而深刻,同激情相比,它不够强烈,但比激情更加稳定而持久。热情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对业的热爱。所以,一个有事业心人,一个想做出一番成绩的领导,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一切同自己工作有联系的其他工作及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原因就在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部下没有热情,也就不可能对工作有兴趣,从而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活动。
除了意志、激情、情感等能够刺激创造性思维以外,竞争或竞赛也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竞争或竞赛就是把双方放在同一水平上,公平地比较高低、优劣。它最能够刺激双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总之,竞争和竞赛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人热情高涨,产生激情和进取心,能够考验人的意志,增强人的智力效能,调动人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创造力,从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竞争和竞赛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加油站”和“压力器”,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检测仪”。
和激发创造性思维相反的,是一些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这里主要指主观上的心理因素,如过分的自我批判、缺乏自信心以及性格上的片面性等等。
缺乏自信心最为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没有自信,就是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不信任,对自己能否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活动持否定态度或模棱两可的态度,最终不敢前进,没有独创性成果。例如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首次作出了“能量子假说”这个革命性论点,但此后却是对此发生长时间怀疑,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而未能完成这一物理学上的革命性发现。如果说科学家、艺术家和其他任何个人缺乏自信只关涉到自己能否出成果,那么,作为一个哈佛经理却关系到一个集体、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缺乏自信的领导工作起来缩手缩脚,不敢去开创新局面,也不敢承接任何问题。隶属于这样的领导之下的集体只能是按陈旧的规则行走,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趋,死气沉沉,毫无贡献。因此,成功是与自信相联系的,与勇气、胆魄不可分。
过分地自我批判是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又一个心理障碍。这种人往往过于责备自己,对自己的成就和行为过分挑剔。认真、精益求精固然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一个“尺度”,不能把“尺度”片面地夸大或绝对化。因为,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都是相对的,都是此时此刻此地此状态下对此事物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复杂性,事物层次的多样性,都会给我们的认识和活动带来困难。我们的活动是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因此,过分地责备自己是一种不客观的态度,是一种忽视了事物及认识特性的态度,其结果只会导致自己失去自信心。
性格上的片面性,比如意志薄弱、兴趣狭窄、缺乏热情和激情,也会阻碍创造性活动的进行,这些在前面已有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总之,无论是激发还是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都比此处的论述更为丰富,而且在现实中它们交织在一起,不可像理论论述一样,把它们分割开来。所以,必须用辩证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这些因素的作用,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经验因素
经验因素主要是指知识和经验。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得以发生的基础,同时,它们也可以限制创造性思维。
知识和经验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开展。人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丰富,创造性思维就会取得更大进展。因为,说到底,创造性思维就是经验和知识的提升和超越。缺乏知识和经验,创造性思维就变成为幻想、臆想。具体地讲,知识与经验促进创造性思维得以发生、提升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敏锐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也就越能开辟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新领域来。知识既可以借助于书本,又可以从实践中总结,而经验必来自于实践。置身于实践并保持思维的开放,就能够捕捉到众多的信息以及稍纵即逝的机遇,能够发现常常被人忽略的一些问题背后的细节。例如,一个印染工人,他能够分辩出上百种颜色,一位生活于冰天雪天的爱斯基摩人,能够在一般人看来均为白色的雪山上,指出各个山谷的雪的颜色有所不同……只有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才会有此独创性的观察能力。相反,一个没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一切事情在他眼中都是新奇的,也都是毫无区别的。对现实、实践等的不理解,就根本谈不上在实践基础去发现独创性的领域。
(2)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能有效地选择适合于自己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学科或领域。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既越来越专业化,又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出现了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高度分化,就使人们必须具备某一领域的高深知识;高度综合,又使人们必须对多个领域、多个学科有较多的认识。否则,单纯的专业化,会走向狭隘;而没有专业化的综合,又会走向空泛。因此,任何人要想选择在某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其任务和职责就是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原料、销售等均不用操心,哈佛经理没有创造性可言。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为生产权、销售权、财权都下放到单位,这就是说,
事事都须领导操心,他要懂得如何组织生产,如何有效地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如何去公关,如何有效地运用资金,还要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状况,本类产品的销售情况等等,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上述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一无所知的人是管理不了企业的,更不可能及时调整生产结构,选择走向成功的道路了。
(3)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开阔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思路宽广,从而就越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的大踏步前进,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民族问题、经济中的伦理问题、因科学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对原有技术的冲击问题、人们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的问题,等等。堆积如山的问题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水平得到提高,生产力得到发展而出现的。这就给每个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和哈佛经理提出了难题,但也是挑战。而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为唯有此,我们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广泛的联想,才能通过类比、比较、移植等办法把已知的东西用于分析未知的东西,从而进一步认识未知的东西,找到应付它的办法。而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人类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只有束手就擒。
(4)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还越能使科学发现得以深化,使创造性成果得以升华。人类的认识永无止境,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活动也不会衰竭和停止,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所以,如果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那么,已有的科学发现和创造性成果就会成为进一步前进的阶梯,相反,缺乏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已有的创造性成果就会被固定化、僵化。可见,一定宽度的知识面和经验是把创造性思维及其成果进一步推向前进、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更加完善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从上可以看出,知识和经验在创造性思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尊重知识、尊重经验,不断地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为从事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知识和经验对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还应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其一,知识和经验本身不等于就是创造。就象伟大的物理学或化学发明多借助实验及实验仪器,但实验和实验仪器不等于就是物理学或化学发明一样,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需要运用知识和经验的活动,但它并不是简单地搬运现存的知识和经验。它需借助于一系列的能力,正确而有效地使用知识和经验。这些能力即创造性思维能力或它的表现形式,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直觉能力等。没有这些能力,既不能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更不能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其二,知识、经验不仅不等于就是创造,运用不当,反会阻碍创造,成为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其理由可参看对“纵向思维方法”和“反馈思维方法”的论述。这里仅举一例。早在19世纪,一些较有胆识、乐于进取创造的人就开始思索人类如何飞上天的问题。可是,一些颇有名气、在各自学科取得赫赫成果、堪称运用创造性思维典范的人却站出来横加阻挠。第一位是法国天文学家勒让德,他最早用三角方法测量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他认为,制造一种比空气重的装置去飞行是不可能的。紧随其后的第二位权威人物是德国大发明家西门子,他发表了类似勒让德的看法,由于他的威望颇高,其论断似乎就包含了某种不可置疑的真理,从而严重影响了制造飞机的思想的发展。第三位大科学家是赫尔姆霍茨,能量守恒原理的发明者之一,他不仅对制造飞机的想法大泼冷水,还从物理学的角度论证了机械装置要飞上天纯属空想。这三位权威人物的看法影响了德国金融界和工业集团,他们撤销了原先对飞机研制事业的支持。第四位是美国天文学家纽康,他根据科学数据作了大量计算,证明飞机无法离开地面。正是因为这些大人物对自己丰富知识和经验的误用及自傲,使当时已经出现的制造飞机的创造性想法及行动,化为了泡影,也使机械装置上天的时期推迟了若干年。直到1903年,两位名不见经传、没有上过大学、也不曾作出过什么伟大创造的美国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了天。这说明思想活跃、不受习惯看法的约束、不为已有知识和经验所限,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终会有所创造。上述分析也适用于哈佛经理和领导行为。如果一位资深的哈佛经理,不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开启他人促进自己,而是束缚、限制他人和自己,那么,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就与创造性成果成反比。
知识与经验对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双重作用。如何发挥其正面作用而减少其负面作用,取决人们对它的态度。最科学的态度就是辩证的态度。一方面,人们要看到知识和经验是过去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成果,因历史的联系是无法割断的,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对新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借鉴作用,也是人类文明继续前进的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又要看到知识和经验指向已知的事物、领域,而创造性思维活动指向未知的事物,它必须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第三,由于时过境迁,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部分地已不适应现实,这就需要人们在运用它们时,先要持一种批判、质疑的态度。只有这样,知识和经验才能在创造性活动中正面地发挥作用。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的一段话,正是辩证地对待知识和经验及它们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的生动写照。他说:“牛顿啊!请原谅我:你所发现的道路,在你那个时代,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你所创造的概念,甚至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虽然我们现在知道,如果更深入地理解各种联系,那就必须用另外一些离直接经验领域较远的概念来代替这些概念。”爱因斯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
创造性思维活动,实际上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活动,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直觉和灵感能力等等。
 □逻辑思维和创造
一般来说,逻辑思维在于将观察、实践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类比、演绎等等,得出初步的结论,形成理论上或科学上的假说,并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验证,以达到向真理性认识的接近。
 逻辑思维通常分为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思维形式中又有诸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思维形式。演绎推理是由前提推导出结论的思维活动,其中前提是一般原理,结论是内在地包含于前提中的个案,结论的知识不超出前提中已有的一般知识的范围。演绎推理一般被认为是不能有所创新、不能推出新知识的思维形式。实际上,演绎推理的结论并不能完全被否认,它可以将前提中所包含的较为模糊的知识得以展开和明晰,使一些尽管理所当然但还不为人们所认识的道理被揭示出来,从而用正确的道理克服错误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例如,伽利略为推翻延续了1800多年的错误所做的实验和推理。亚里士多德曾宣称物体从高处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即物体的重量越大,下落的速度就越快。(在这一点,在当今那些不懂科学的人的眼里或常人的思维中,仍然是公理、是事实。)为了证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伽利略从比萨斜塔抛下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以试验。而且还进行一番绝妙的演绎推理。他设物体A比B重,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比B先落后地;如将A和B捆在一起成为物体A+B,一方面A+B比A重,所以比A先落地,另一方面因B比A下落速度慢,B就会减慢A的下落速度,所以A+B又比A后落地。这样A+B既比A下落快,又比A下落慢,结论自相矛盾,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并揭示了轻重物体的下落速度(加速度)是一样的正确结论。演绎推理的创造性作用已显然易见。此外,科学理论的表述、创造性思维活动成果的陈述,都离不开演绎推理。所以,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所不可缺少的。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的东西、大量个体的东西中归纳、推论出一般性结论。比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见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于是就推论“一切天鹅都是白的”一般结论。所以,人们均认为,归纳推理能够创新、能够推出新知识。我们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归纳推理中总有一些特殊的对象、个体没有包括在前提之内,所以,它的一般性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或然性。但是,正是因为不是从已有的一般结论发出,归纳推理才能够概括新的事实、形成新的一般知识,因此,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例如,历史学研究就是这样。历史学研究,不是从某一个或几个一般结论出发,去研究史实,而是从大量的历史事件的分析中,归纳和概括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学发展至今,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与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是分不开的。所以,归纳推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能力之一。
类比推理是形式逻辑的又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推理是把不同的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已知的相似属性,来推论出其他属性的相似。所以,类比推理可使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已知事物的特征看到事物的未知特征和未知事物的特征,把未知变为已知,找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功能恰好是创造性思维急需的能力。例如,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看到“声”有直接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特别是有干涉现象,其原因在它的波动性;而“光”有“声”所具有的一切现象,但光的特性,一直不为人们所知,于是,他通过类比推理,确定光也具有波动性,从而创立了“光的波动说”理论。所以,创造性活动少不了类比推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的领导活动中,哈佛经理必须掌握和善于运用类比推理,通过类比,发现本集体的优点、缺点、特长,发现本集体与外界的联系,从而保证领导活动创造性的进行。
辩证逻辑是将辩证法应用于思维活动之中,从而揭示思维运动发展的辩证规律的思维形式。它的运用过程,表现为思维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进入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性,从而掌握真理的具体性的过程。所以,辩证逻辑高于形式逻辑,它能够用辩证的方法指导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取得创造性成果。比如在领导活动中,掌握辩证逻辑有助于哈佛经理以正确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材料,概括出结论,有助于哈佛经理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也有助于哈佛经理从质与量、质变与量变、对立统一等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有助于哈佛经理作出正确而有见地的决策以及指导开创性的活动。离开了辩证逻辑,哈佛经理作出的决策和指导的行动正确但不深刻,正常但无创新。所以,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体现在辩证思维能力的高低上。
 □联想、想象与创造
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种重要能力及表现形式。联想和类比有相似的地方,但它又高于类比,是类比的进一步扩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两个事物和概念在意义上差距,通过联想便能得到克服,把它联系起来。人们知识的获得、经验的积累、对事物理解的生成都是联想的形成。而联想不是先验的,作为一种创造能力,它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起来的。人的联想力越强,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容易出创造性成果;反之亦然,人的创造性能力越强,其联想力就越丰富,就越能把意义上差距很大的两个事物或概念联结起来,生新知识、新见解。
联想作为探索未知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是关于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没有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联想就难发生,离开了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联想只是幻想。所以,要想提高联想能力,获取丰富的联想,就要广泛地参加实践,接触和了解事物,然后,把许多实际经验、知识信息储存在大脑里,使大脑建立起许多暂时的联系,一旦需要联想时,大脑就会把各种信息调动起来,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由此而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联想对领导活动尤其重要,因为领导活动是几个最为需要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领域之一。为此,就要求哈佛经理善于比较事物,发现事物的异同点;善于归纳总结,在大脑中,依事物的优点、缺点、特性、功能对事物进行归纳、分类,形成一个明细表。这样,哈佛经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迅速地调动头脑中的“思维清单”,很快形成联想,并形成创造性思维。
联想与想象不可分。每个联想活动都伴随有想象思维活动。想象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后得到的一种形象思维,也就是在大脑中把过去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所产生的一种新形象。所以,想象可以不受具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于今日,却想象他日;立于此地,却“行走”于彼地。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因为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而知识,一方面是来自于我们对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来自于透过直接的经验材料而对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认识,来自于借助想象对事物运动的内在机制的探求。没有想象,就难以在经验材料基础上获得新知识。所以,人们常常把想象比喻为思维之鸟的翅膀。借助于想象力,思维之鸟才能飞得高,飞得快,飞得远。
同联想一样,想象也离不开客观实际,它是以客观实际为依据,为人们的实践所制约的,如同鸟的飞行离不开空气并为空气所限一样。离开客观实际,想象就变成了臆想。但是想象又不拘泥于实际材料,它依赖实际材料,又超出实际材料,通过想象可以猜测未知对象的性质及其未来。所以,想象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出科学假说需要借助于想象。假说是对某一发展过程的假定性解释,是科学发展的一定阶段的理论形式,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人们在科学探索中,有许多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人无法经历的过程,也有许多是人们还未经历、将来可能经历的过程。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人们首先借助于想象,在思想中构造出一个假想过程以及对它的解释,这就是假说,也是想象的实际运用。假说还依赖于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逻辑论证,但想象的作用不可抹杀,如物理学家所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发挥作用的产物。”例如,康德就是利用想象,最早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2)提出新的科学概念需要借助于想象。科学上新概念的提出,往往标志着一个新的科学发现,标志着智力上的巨大飞跃。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想象,需要借助于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原有科学规范的限制。例如,“海王星”概念的确立就是如此。在海王星发现之前,天文学家根据天文学得到的大量数据,推测在天王星之外还有一物体存在,但这个物体是什么,叫什么,当时还只能凭借想象,认为太阳系中可能还有第九个行星存在。后来天文学的发现证实了这一想象并命名为“海王星”。
(3)想象是模型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模型的方法就是借助于理想模型研究事物的方法。其中,理想模型的设立就离不开想象,它是现实中不存在、经过改造的表象的集合体,是用想象和抽象方法建立起来的未来事物的直观模型。所以,理想模型不是现实模型,不能用经验加以描述,只能利用想象去建构。
(4)想象是“思维实验”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索中,实验是其重要的手段。但实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实验室或自然界可以实现的,另一类则是在自然界中无法实现的,后一类就只能在头脑中进行,即思维实验。这种实验可以使人们不受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对假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想象,勾勒出可能出现的图景。因此,思维实验又是借助于想象的纯逻辑推演或证明,或者是逻辑推演或证明是在想象中的进行。“思维实验”本身就内含了“想象”的存在。例如,伽利略关于“惯性定律”的证明就是在思维实验中进行的,是在想象的毫无摩擦力的平面上进行的。
综上所述,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实际生活、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百分之百地依靠经验,只会把经验绝对化、僵化,这一点对领导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哈佛经理要想不变成经验主义者,就需要永远保持并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而保持和丰富想象力,就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有些事情,比如写报告,领导须自己动手,不应让他人代办。工作报告是对一段时期领导活动的分析、总结,是对基层状况的解剖,或者是在总结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设想。领导自己动手,既可促进哈佛经理发挥、运用想象力,也可使哈佛经理深刻地了解实际情况,为设想(即想象)下一步提供基础。第二,“群众的智慧是最高的智慧”。哈佛经理不能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孤立于群众之外。相反,应经常和群众保持接触,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并同他们倾心交谈,从中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路,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所谓“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并不是“天方夜谭”中的故事。而是来自平时眼界的开阔、思路的启发。所以,接触基层、参加活动是哈佛经理具备丰富想象力的保证之一。第三,顺便提一句,适时适当地去一些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吸收或吸取他人的经验或教训,也可刺激哈佛经理的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它们不是不可捉摸的,只要我们注重实践,占有大量材料,具备广博知识并善于从事物内在的联系发展中去考察问题,就可以获得丰富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直觉、灵感与创造
直觉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重要能力和表现形式。人们对创造性知识的获得,往往需要经过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经过长时期的准备、积累和沉思而获得知识,一是组织大量人力、物力,短时间的攻关和突破,再有就是长期的冥思苦想而不得结果,在不经意或思考其他问题时,突然间豁然开朗,即顿悟。这后一种,即一下子使问题得到澄清的顿悟,就是所谓直觉和灵感。直觉和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直觉可以帮助人们敏锐地发现问题,从而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开突破口。人们往往认为解决问题是一件难事,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其实,发现问题也不容易,发现问题就是要找出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对象和方向,而问题又总是不易为人所觉察。这时,直觉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使我们能够预感到问题的所在。例如,一些资深的医生们在第一眼接触某一重病者时,他们会立即感觉到此人的病因、病源所在,而他们下一步的全面检查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这一“感觉”展开。医生们的“感觉”同他们丰富的经验、高深的医学理论和娴熟的技术分不开,但也同他们的职业敏感性、职业上的某种“意识”分不开。所以,这里的“感觉”就是直觉、“第六感觉”等。它的作用 是显而易见的。
(2)直觉可以帮助人们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突破目标,在多种思路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思想,以及在多种可能的考察中选择最佳的方案,尤其是在情况复杂、优劣难辩时进行选择。就是说,我们在解决每一个问题,尤其是复杂的问题,往往有几套可行性方案,但究竟哪一种方案最佳,人们是无法一一演示的,如医学上打开脑颅的手术,这时,除了进行各种理论论证,参照以往的经验等之外,恐怕直觉和灵感对我们作出选择要起很大的作用。比如,下过围棋或稍懂一点围棋的人都会知道,在快棋赛或正规赛进入读秒阶段中,容不得棋手苦思细想,需要在短短的数秒中看透令人眼花缭乱的黑白世界,迅速地找到最佳的落子点,此时,除了棋手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及对棋理的精通外,重要的是依“棋感”行棋,“棋感”就是棋手的直觉和“第六感觉。”
同上述两点相联系的是,事物的发展有多种可能的趋势。如何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事物”已做的工作,预测事物的发展进程和趋势等,都需要借助于直觉。只是大多数时候,直觉的作用是处于隐蔽状态或不可言喻的非理性状态,故而易被人忽视而已,此为第三点。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直觉和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但无意将之神秘化,或盲目崇拜。直觉和灵感得益于平常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提炼,而且,直觉和?
八、不能逾矩——创造性思维的规则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思维运动,它的激发因素和能力表现形式大多是非理性因素,这就更加增加了它的动态性。但是,同任何其他活动和游戏中有规则一样,创造性思维也有自己应遵守的规则,否则,创造性思维就会由有序走向无序,由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走向逻辑混乱,就同个人的任性、固执、偏狭、幻想或奇发异想等毫无区别了。创造性思维的规则也就是人们使自己的思维具有创造性必须遵从的原则。
 □独立性原则
所谓独立性,就是指思维的主体——即人在进行思维时,不拘泥于旧框框,不迷信于权威,不屈从于压力,不去扭曲思维和实践的规则,而只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真理的道路。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状况下进行活动的。
创造性思维已经内含了独立性原则。因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灵活性、新颖性、艺术性、潜在性等,这就决定了创造性活动必然要带有独立思维的特色,尤其是思维的主体不能因某种压力,例如来自于领导的不满、权威的批评、传统势力的抵触、常规的排斥等等,而违背事实、违背思维活动的特点,作出背理的结论。例如,法院或检察院的领导在办理案件时,必需保持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原则(这里的“独立”不是指不依赖于他人的孤立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按照契约论者的看法,这是天赋的人权,任何人不可被剥夺。法院或检察院领导唯一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而不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命令,不是人情世故,不是过时的旧观念和框框,纵然某一案件合乎情理,让人同情,让人感动,纵然某一上层行政长官需要应付,如被告者因被他人羞辱、欺压得忍无可忍之时,或被他人放火烧了房屋之后而去杀害他人,或被告者为行政长官的至亲甚至行政长官本人,但情与法、权与法不能互相替代。所以,法院或检察院的领导,要在充分的法律取证的基础上,依据现行法律对犯罪者进行宣判。至于情与权是法律之外的事,即法律之外,检察院或法院领导可以去慰问被告的家属,可以去向行政长官辞职。
思维的独立性不仅表现在排除外界因素干扰方面,也表现在思维主体自身的思想解放、打破常规方面。每个人在进行活动和思考时,一方面,他要尊重事实,从当前的客观情况出发;另一方面,他还受到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思想、观念的影响。那么,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一方面,就关系到思维主体的思维独立性问题。有些人至死不愿放弃自己头脑中的旧观念,有的人过于谨小慎微,放不开步子,影响其独立性思维的展开。例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危机”中,就有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学家,因信奉经典物理学,认为经典物理学关于原子不可分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以致于在新物理学出现之后,他们仍抱着旧观念不放,而变得消极、悲观,惊呼“物质消失了”、“世界不可知”。其中有的人竟为旧信念而殉道。这里,哪还有独立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可言!守着陈旧观念不放的哈佛经理又何不以此为戒!
独立性原则在创造性思维中至关重要。没有独立性,就没有进取、创新。但是,这里强调的独立性,不是孤立、封闭状态下的独立,也不是故意标新立异状态下的独立。如果我们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人群之外,把自己关在深居里或隐于深山老林,不接触社会,不接触实践,不了解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独立”地、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地考虑问题,这种“独立只能是孤癖或闭门造车。同样,如果我们故意地与他人唱反调,不管他人对与否,以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和特别,这种“独立”也只能是“怪癖”。
总之,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我们,尤其是哈佛经理,必须既注重他人的经验、现行的理论,又不囿于它们;既注重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又不唯我唯尊;既要克服思想上的唯唯诺诺现象,又要克服思维上的封闭自恋现象。只有辩证地对待上述各方面,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的新颖别致的思路。
 □求异性原则
求异性原则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重要原则。求异性原则是指,思维主体不能满足于常规和跟在他人后面一步一趋,必须具有求异、求新的心理,在求异、求新中发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发现改变现有状况的契机和机遇,是一种在异中求新、新中求变的原则。
事物的发展是多样性的统一,离开了多样性,统一就没有了生气,是一种毫无价值的自身重复。离开了统一性,多样性就会变得紊乱,没有了中心,是众多事物的机械堆积。例如拿玩具来说,走进商店,小孩的玩具令你眼花缭乱,有无数个品种和样式,每个样式的功能和外形、体积等又均不同,此谓玩具的“多样性”;但多样性中又有统一的一面,即它们都具有玩具的特性,故才可摆在一个框框——玩具柜台内。如果没有了“多样性”,所有的玩具都千篇一律,一个样式、一样的功能、一样的大小、甚至一样的颜色,那么,玩具市场就会死气沉沉,就不会有创新;如果没有统一性,那么,这么多的玩具会因其性质、功能与玩具的特性相背,玩具柜台就会变成杂货柜台。求异性原则就是对这种客观事实的反映。
事物不仅是多样性的统一,也是在多样性中求得发展的。事物一旦失去了多样性,就失去了活力。所以马克思曾说过,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发展,不是在自然资源十分富饶的地区,而是在自然资源种类丰富且差异性大的地方得到发展的。过分富饶的资源只会使人离不开它,就象小孩离不开引带一样。这就是说,社会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的。如战后的日本,为了重新崛起,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注重各个方面的发展,如教育、文化、科技、工业、农业、交通业等,以及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吸收西方的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广泛的涉猎,多方面并进,也开启了日本领导人的创造性思维,同日本形成对照的是处于冷战时期的前苏联。为了同西方世界对抗,单独地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而忽视甚至牺牲其他方面,这种单一性的直接结果是国民经济停滞不前;间接结果是哈佛经理的思维固定于备战方案之上,不去寻求其他的发展途径,从而遏制哈佛经理的创造性思维。差别性和多样性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是求异性原则的又一客观根据。
正因为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人们在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就不能满足于现状,或满足于某一方面的长足发展,要在现状和单方面发展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寻求不同于现状的新的方面和关系,这种新的方面或关系对于现状来说,既是新、多样性,又是异。所以,求异原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求新原则或求多样性原则。
但是求新、求异不是单纯为了求新、求异而做,即不是为了出风头,突出自己或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一个人,不论是普通群众还是领导者,不在工作中动脑筋,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在个人得失、名声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新颖、奇特的事情,这不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求异性,而是对求异性原则的误用和歪曲。如此这般,只会闭塞自己的创新思路。
□跳跃性原则
跳跃性原则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三个原则。它是指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要善于省略事物的次要步聚,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结论,或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时间跨度,抓住不同时期事物的相同处,从而以最快的思维速度去揭示未知。
跳跃性原则的客观依据是事物发展连续性和跳跃性特征。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事物与事物之间又是因转化而生成的。比如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美国今天的民主是从过去的种族歧视和黑奴制发展而来的。过去与现在之间虽在时间上相隔若干年,但在源流上有一致之处。另一方面,事物的发展并非都是循序渐进的,有时以跳跃的方式进行,但跳跃的两端尽管时间跨度大,又有一定的联系。事物的连续和跳跃,使思维的跳跃成为可能。
正确运用思维的跳跃性原则,不仅能提高思维功率和思维速度,更能够攻克思维堡垒,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取得创造性的成就。我们不妨先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这一实例。谁都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得益于一个苹果落地这一最最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事件。说它平常,是因为在一般人看来,高处的东西或没有东西支撑,肯定是要下落的;人也总是行走于地球表面的。说它不平常,是因为苹果下落、人行走于地面是有其更深刻原因。这两个方面就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一种是常规思维,即考虑的是,苹果落地可能是瓜熟蒂落,可能是什么东西碰掉的,等等;后一种是创造性思维,即牛顿想到的是,苹果落地可能同物理学领域一个堡垒有关,以跳跃的方式,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而省掉了一些次要步骤和方面。正是借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跳跃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攻击了思维堡垒。这就显示了跳跃性原则在实践中的魔力。 同任何事物的运用会带来正反面作用一样,对跳跃性原则运用不当,就会给实际工作带来负面效应。为避免此,要注意两点:第一,我们应该客观地应用扩大思维的方法。在考虑问题时,我们不要局限于事物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一一寻察,也不要局限于就事论事,因为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非常认真、细致,而实际上接触对象有限、联想区域狭窄,从而会限制思路,降低思维的成功率。但是,我们也不要主观、随意地加大思维跨度,拓宽接触面和联想区域,这样只会导致破坏思维的跳跃性原则,导致诡辩论。第二,要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在进行思维的跳跃时,应有一个条件,即我们对有关的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全面、透彻,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也有了较正确的预测。否则,在对事物的有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思维的跳跃,只能是胡思乱想,东扯西拉。因为,对事物一无所知,根本就谈不上对事物的思考,又怎么谈得上跳跃性思考。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没有实践,思维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没有实践,创造性思维其他原则就会变形或是被误用,比如独立性原则,就会变成“孤癖性”原则,求异性就会变成主观中的多样性,跳跃性就会变成臆想中的胡乱联系。所以,实践性原则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根本原则,它的贯彻、实行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原则的贯彻与否,并且它统摄着其他原则。
实践性原则之所以在创造性思维中如此重要,是与下列原因有关。第一,人类思维能力产生于实践。人类同猿人告别之后,在日常的活动中,最初是借助于手势、动作、物体等形象性事物进行交流,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劳动范围的扩大,人在劳动中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于是产生了语言。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发展中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语言不等于意识。只是在日后的劳动中,语言和劳动一起促使意识得以产生。所以,从自然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可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人的思维、意识能力也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根据生物学的重演律,个体的发展史重演着人类的发展史。这就是说人类的发展史以个体的发展史的形式现实地存在着,如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与个人由小孩到成年的思维能力发展过程相似。没有现实的生活,小孩的思维能力不会形成,如在印度狼窝中发现的“狼孩”;没有现实的生活,业已具备的思维能力也会衰退,如撒切尔夫人等各国前领导人,退出了政治生活实践,他们不会具备当年的政治敏感性和敏锐的思维能力。个人思维能力发展如此,人类的思维能力发展亦如此。第二,人类的思维能力随实践的发展而提高。用进废退,这是自然界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思维能力产生之后,还必须随实践的发展、丰富而发展,时刻同实践紧密相联。例如,几何学是生产于丈量土地的实际需要。当初,尼罗河水每年泛滥一次,泛滥河水冲没了原有地界,于是在河水退去之后,人们就要重新划分土地。正是这每年一次的土地丈量的实践,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再比如,没有生产管理实践的需要,泰勒的管理理论就不会出现,同样,没有管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泰勒的“古典管理理论”不会被他人修改,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人际关系学派”、“科学学派”。所以,人类的每一项思维成果都是在实践的需要下产生的。随着当今实践的不断发展,给人类思维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思维空间,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需要解决的思维难度。可以说,人类思维总是在实践给予它的机遇与挑战的二难中发展。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人类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这就为“通讯”提供了用武之地,但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压力,即通讯观念需变更、通讯技术和设备需更新和提高。正是实践及其压力,使得人们开动思维机器,发明了光线通讯、移动电话、寻呼机等。离开了实践的思维,就象长期不使用(或曰离开了劳动)的铁锹会生锈并归于自然一样,也会退化、衰竭。第三,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及直觉顿悟能力而发生的,但由于认识的主客观条件的复杂性,就使人的认识难免发生偏差,思维活动也会有出轨的危险,而认识成果的对与否,思维活动本身无法验证,只有实践才能检验思维活动成果的真理性。思维活动只能在实践基础上发生,其成果也只能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正确的就会得到推广、应用,错误的会得到修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的人们,尤其是哈佛经理不仅要在理论上保证实践性原则的重要地位,而且要把它贯彻在行动中。比如,哈佛经理在每一项重大决策制定前,要先调查研究;实施前,要先小范围地试点,从实际中找出不完善的地方,根据实践作出修改、补充,如此这般后,才能推广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做出创造性成果。
创造性思维的几个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交互发生作用,所以,每一项原则都是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所必需遵守的。
九、创造性思维的窍门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诀窍或窍门,这里的窍门就是指在做事情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有效地达到目的。所以,只要我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进行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有自己的方法。
□相关法
相关法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之一,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寻找最佳思维结论时,由于思路受到其它事物已知特性的启发,便联想到自己正在寻求的思维结论的相似和相关的东西,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达到和实现以此释彼的目的的方法。相关方法的运用要依赖于较强的联想力。
相关性方法得以成立,是以事物间存有普遍联系这一客观事实为根据的。由于事物间普遍联系,因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事物的解决,往往影响到周围的众多事物。例如环境问题,它不单单是某个人、某个单位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面对的生存空间的境况问题,因而,一定空间范围内某个人、某单位对环境的破坏,必殃及其他人、其他单位,同样,某个人、某个单位对环境的重视、消除破坏环境的因素,必将使大家共同受益。具体地讲,如一个化肥厂每天排除大量废气,这废气进入空气中,不仅影响该厂职工的身心健康,也危及邻近化肥厂的大量居民的身心健康;不仅破坏人们的生存空间,而且还破坏了空气各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影响到气候、农业等。反之,如果该化肥厂在废气进入空气中之前,进行处理,各方面就会获益。
正是这种事物间的普遍性,就使得相关性在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领导活动中,作为一名领导,他所处理的问题带有全面性,他应用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角度也应是全面的。他要利用相关方法,把许多问题、许多学科融进自己的视野之中。比如,系统科学起源于自然科学,最早也应用于自然科学。后来,随着世界的系统化,哈佛经理把系统科学同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结合起来,运用于领导方法之中,建立了系统领导学;再如,环境问题、伦理问题、社会价值问题日益引起重视,同原本无多大联系的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加强,正是基于此,哈佛经理和领导科学研究者就把环境、伦理、社会价值等学科或问题运用于经济决策之中,出现了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环境经济学、经济的社会价值问题等新学科和新问题。而上述新学科的出现、新问题的解决,就是哈佛经理运用相关方法进行思维的文明成果。
要把相关方法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也非一件易事。它要求我们大力培养洞察事物间相关性的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本领和问题的关键,善于把自己所思考的内容进行要素分类和分解,提高见此思彼、以此释彼的能力。否则,思维单一,仅限于自己眼前的问题上,对周围问题熟视无睹,是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方法的。
 □正向思维法
所谓正向思维法,就是人们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沿袭某些常规去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的进程进行思考、推测,是一种从已知进到未知,通过已知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只限于对一种事物的思考。
正向思维法是依据事物都是一个过程这一客观事实而建立的。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都从过去走到现在、由现在进向未来。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事物的特性,了解其过去和现在,就可以在已掌握的材料的基础上,预测其未来。例如,硝烟弥漫了几年、刚刚停战的前南斯拉夫内战,多方参战、涉及领土和民族独立等诸多问题,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战争。但尽管如此,它必有产生的缘由,必有双方共同感兴趣、也是共同争执的地方,各方之间的军事力量也是可以估算的。正是在分析了上述问题——战争的原因和现时状况之后,联合国的调解员及西方一些国家的首脑人物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解决这场战争的和平方案,最后前南斯拉夫各方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以正向思维法为主的方法。说“正向思维法为主”,是因为任何一个方法,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都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只不过某一种方法占主导地位罢了。
正向思维方法虽然一次只限对某一种事物的思考,但它都是对事物的过去、现在作了充分分析、对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提出解决方案,因而它又是一种较深刻的方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领导工作、科学研究等的方法。例如,在领导工作中,哈佛经理想了解某一具体问题,对其作出合理解决时,此方法较为有效。大家知道,汽车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灾祸,大量的汽车阻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困惑着发达国家,尤其是1994年法国农民罢工,不再以传统的示威游行方式进行,而是开车游行,并把车停放在交通要道,让车“静坐”。而要解决此问题,哈佛经理可以增加警力,进行疏通;也可以增修高速公路立交桥,以保畅流;可以限制车辆上路时间等。但这终究是治末不治本,要想真正解决,就得思考从汽车引入家庭至今,它给人民生活、环境、社会发展、安全等带来了哪些方便与不便,还将继续向何方向发展等,即从家庭拥有汽车这件事情本身的产生、发展过程入手,寻求解决办法。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基本达成共识:发展公交事业,提倡公民出入乘公共交通车。这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坚持正向思维法,我们就应充分估计自己现有的工作、生活条件及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就应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环境条件、性能等。这是我们获得预见能力和保证预测正确的条件,也是正向思维法的基本要求。
 □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法是在思维路线上,与正向思维方法相反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办法。如从A事物与B事物的联系中,反推出B事物与A事物的另一种联系。
反向思维法利用了事物的可逆性。因事物具有可逆性,我们就可以从反方向进行推断,寻找常规的岔道,并沿着岔道继续思考,运用逻辑推理去寻找新的方法和方案。这种方法在科学思维中运用得较为普遍。例如马克思从人体解剖理解猴体,就是著名的例子。马克思认为人是通过劳动由猴子变来的,而猴子生活的时代已不可复返;再者,猴子相对人类来说,是不成熟的。理解了人体就能理解猴体。所以,马克思一反常规中的从现有的关于动物如猴体、类人猿的史实资料研究人体的思路,从人体研究反推猿猴的特征及那种早已逝去,只可在思维中重塑的猿猴生存条件、状况,从而既科学解剖了人类社会,又正确解析了猿猴。反向思维法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例如,日本某企业家的经营发展之路就是这样。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日本国内销路很好,此类产品在国外也很畅销。正因为如此,日本国内的同行业厂商把眼光仅仅瞄向国内市场。但这个企业家却不是这样,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开辟国内市场的同时,力图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很快真正地占领了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该厂商还在国外投资办厂,生产该类产品。
反向思维法是从反向看问题,寻找常规的岔道,但它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这种“寻找”不是主观地搭配,任意地推理。上述例子中的日本厂商之所以反向地寻求国外销售,是因为国际市场的确需要此类产品,而不是他的反向思维法导致国际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同理,运用反向思维法,必须掌握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反向思维法就难以成立。例如,我们常说“花是红的”,“红的”是花的颜色,或一种特性,但不是“花”之为“花”的原因,也非“花”之为“花”的结果,所以,就不能反向思维,说红的是花,这是对反向思维法的误用,无论在科学思维中,还是实际行为中,都不会奏效,相反,只会带来思维紊乱和行动的失败。
 □转向法
转向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方法。转向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其思路在一个方向上受阻时,便马上转向另一个方向,经过多次转向,直到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和创造性行动的方法。
事物都是由多方面、多层次构成的复合体,事物的发展也都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因此,当我们思考事物和改造事物,在一个方向受到阻力时,便可在事物自身另寻它径。例如,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国民尽可能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必是公民中的一小部分,即使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这时,就需要哈佛经理们利用转向法,即另辟它径。于是,世界各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相继兴起,这就使一些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入高等学府的人都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人高等教育的兴起,不仅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质、文化技术等,而且政府也减轻了教育投资方面的负担,并保证了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 转向法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并经常取得创造性成果。如在思想工作中,当哈佛经理批评某一位工作中犯纪而不肯认错的员工时,他必须不时地从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让犯纪员工心悦诚服,接受批评教育。再如在谈判中,当发现对方不易被攻下,或发现沿原方向继续谈下去会对已方不利,容易让对方抓到把柄,就应转变方向,寻找新的、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以获得谈判的胜利。
但是,转向法不是随意地发生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进取和彻底的精神,对事物反映迟钝,观察力差,发现不了问题,那么,既使他想转向,也不知转向何方。所以,转向法对运用者有较高的要求,这就是人们必须有较敏锐的观察问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苗头,从而为思维转向提供思维入口;也必须具有不厌倦于再做转向思考的毅力和追求完善、尽职尽责、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使思维转向成为创造性思维链条的一个又一个环节。最终使人们的思维和工作获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性成果。
□放松法
放松法是一种不成其为方法的方法。放松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经过了长期的冥思苦想,却找不到创造性的答案,而此时,思维主体已是因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过分紧张而处于身体非常劳累、大脑非常疲乏的状态,思维主体应放下手边的工作,并暂时忘掉它,去散步、闲聊、观赏自然风光、参加某项体育活动,使身体状况得到恢复,大脑神经得到调节,并让大脑松弛一下,这样,当思维主体体力充沛、心情愉快、大脑放松时,在不经意间会发现创造性答案的方法。
一般说来,创造性思维需要思维主体具备目标专一、精神集中的品格。但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时人们考虑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迟迟难以攻破,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在较长时间内把思路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并围绕一些常规思来想去,往往很容易形成某种思维定势,从而缚束的人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使思路走入死胡同。所以,此时的最佳选择是放松。例如,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就是这样。阿基米德是希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聪明过人,一天,国王想考考他就故意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计算皇冠的体积。皇冠枝枝杈杈凸凹不平,毫无规则可言,阿基米德整天冥思苦想,但这哪是“长×宽×高”能够算出来的?无可奈何之下,阿基米德暂时把它抛到九霄云外,去浴池洗澡,先放松一下。而正是在这放松之中,阿基米德忽然找到了答案,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可以想象,没有放松法,也许留给我们后人的将不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而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可能被国王儿戏般地处死之千古遗憾。
所以,尽管放松法是一种不成其为方法的方法,但如果我们陷入思维僵局后,再一味地苦苦思索,不仅白白耗费精力,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即因屡战屡败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今后的思维活动和工作。此时不妨利用放松法,让放松法把我们引出思维低谷,并帮助我们找到创造性的答案。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不限于上述论述的五种。在实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随时还可以总结、发现其他的方法。但不管是已有的,还是将要总结出的,每种方法只能具体地以运用,即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某一种方法,而不能事前主观地规定解放某一问题必须用某一种方法,这样是与创造性思维的特性相背的,也有悖于上述几种方法的共性:灵活性。所以,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我们也需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创造性并具体运用本身包涵了客观地运用这一要求。
十、创造性思维典范
纵观各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许多曾经声名显赫的大公司现今已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日趋衰败。许多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却生机勃勃,迅速崛起。究其因,关键在于企业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无形资源。它超越常规、独辟蹊径,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既使是在资金匮乏,技术薄弱,甚至在逆境的情况下,也经常能为企业争得生存和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诚然,作为思维的载体的人,人的素质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才难得,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更难得,但是,切不可忽视企业组织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在那些封闭、保守、僵化的组织体系中,很难找到创造性思维的踪迹,即便有,也难以为组织所接受。这就使得本来就已很稀缺的创造性思维,更显得珍贵。现代企业的竞争,已步入这样一个崭新的阶段,不再是热衷于成本,价格的绞杀战和广告,宣传的推销战,而是依靠技术、信息、智慧的效量。这一切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克雷研究公司:创新思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克雷研究公司,创建于1972年,从事超级电脑的设计制造和服务工作,是美国当今最年轻、最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从1979年到1984年,克雷公司发展速度相当惊人;营业额由1000万美元上升到22900万美元;利润由100万美元上升到4,500万美元。它的最大型电脑,每秒钟可运算10亿次,对推动核子物理、石油探测、气象预报、飞机设计、武器研究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置疑的贡献。
克雷研究公司可以说是企业界研究与创新的楷模。它的基本策略就是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就连它自己前不久推出的新产品也饱受威胁。克雷的客户大都是科技权威、深谙行情的政府官员或研究机构、大学的专家。公司只有不断创新,研制出前所未有的电脑设备才能吸引住客户,赢得市场。当然,克雷的创新并不仅限于技术。公司创始人席莫尔·克雷创造了一套适应于高科企业的组织观念,尽力避免一般大公司容易产生的官僚体系。实行技术、业绩为主导的晋升制度,强调公司的整体利益,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所以,有才华的人想要崭露头角,克雷公司是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在此,让我们看一看克雷公司是如何闯出一番事业的。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超级电脑既刺激又新潮,它具有高技术的复杂功能。就连美国国家安全总署也经常以克雷超级电脑的照片,来吸引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加入。有好几部科幻电影将超级电脑描述成开启未来世界的钥匙和核灾难的罪魁祸首。尽管超级电脑如此风行,但是在市场上领其风骚的,却不是执世界牛耳的IBM公司。虽然这一电脑有两次进军计划:一次是50年代的“超级扩张计划,”一次是60年代的“90计划”,但都因故半途而废。控制咨询公司曾经是超级电脑的佼佼者,但是超级电脑市场前景有限,也将重心转移到商用电脑上去了。市场调研显示,只有极少数顾客需要这种复杂精密的超级电脑。然而,克雷研究公司却及时瞄准了这一无人问津的领域。在短短的几年里,克雷公司异军突起,几乎鲸吞了这个被人们所忽略的市场。
克雷公司要立足于高科技市场,首先必须有技术上的创新。早在创办克雷公司以前,席莫尔·克雷就以技术创新闻名。史伯兰公司的龙尼瓦克1103型电脑,就是他一手完成的。后来在控制公司时,他是CDC1604主机的主要设计人,首次以晶体管代替真空管。继而,他又研制了CDC6000型,第一部使用锗晶体管的电脑。再后,则是CDC8600型,世界第一部超级电脑。席莫尔·克雷是科技天才,他至少研制了3代电脑。然而,他非常自谦地说:他并不是个发明家,只不过在现有的东西外加了点包装罢了。克雷的技术创新源于最简单的基本原理——化繁为简。每秒钟运算数亿次的精密超级电脑技术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控制高速运行时产生的高热,以避免影响精细零部件的灵敏度。许多优秀科学家耗尽终身精力研制相应的冷却系统。而克雷2号超级电脑设计却运用了最普通的常识:把电脑放入装满冷却剂的冰箱里。电脑的线路短表示电路短,运算时间可以缩短。因此,克雷最新型号的最长线路不超过16吋,而克雷1号有的线路长达4呎,克雷仅以改动电路设计长度,就提高了电脑运算速度。因而,当人们一旦得知克雷的有些“尖端设计技术”时,确实会为共创造性思维大吃一惊。
 克雷公司灵活的财务政策,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克雷的研究发展费用平均每一职员所占额在《商业周刊》所刊的766家大公司中名列第一,为21000美元。这几乎是美国31家最大电脑公司平均数的4倍。占销售额比率,在766家公司中排在第四位,约20%,为美国大型电脑公司平均数的3倍。投入巨额研制费用,是克雷公司一贯的财务政策。克雷深信,唯有这样,才能保持技术优势,受到一流科学家的青睐。
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美国制造的一般用途大型电脑已逾12.2万部,主机1.7万部,中小型电脑超过200万部,其他还有数不清的迷你电脑、个人电脑等。相比之下,超级电脑的市场非常狭小。除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外,全世界使用的超级电脑只有144部,其中97部是克雷的产品。为此,克雷公司从不敢掉以轻心。公司的使命是:发展和行销高性能的电脑系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因此克雷总是凭借着公司现有力量逐步开拓市场范围。特别是现代社会技术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运算,来分析和估量各种状况。所以,一方面,克雷的老客户——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购买量扩大。苏伦斯利维莫国家实验室有6部超级电脑,洛斯亚拉莫斯实验光室有5部,太空总署及国家气象研究中心各有2部。另一方面,克雷的新客户——各大企业公司增加。克雷为当今10大石油公司中的8家安装了超级电脑,以进行石油戡探工作。通用汽车公司已开始动用克雷超级电脑设计新型汽车和模拟车祸状况。波音公司和太空总署则使用克雷超级电脑测算风洞数据。最有意思的是,克雷甚至还为电影公司服务,用超级电脑设计布置。现在,克雷公司的业务正在逐年递增,仅1984年就制造和销售了23部超级电脑。为了扩大市场,克雷公司内部多次有人提议,制造比较简单的电脑,但每次都遭到激烈的反对。克雷公司表现出对技术发展的专注,宁愿让别的公司去制造小电脑,而仍然集中力量研究高科技产品。克雷的目标:技术至少领先10年。
克雷公司的经营哲学是:盈利全凭高价值,而非低成本。诚如它所宣布的:克雷是全世界最昂贵的超级电脑,其自身价值,能使客户大受其益。在世界各地、超级电脑的价格为500~2000万美元,每月的维修费用也需25000—50000美元。而一般大型电脑的价格只有400万美元。尽管如此昂贵,仍然非常值得。超级电脑的操作费用比别的电脑便宜,克雷1号操作次可需费用,只是IBM360—5的1%;克雷2号则更便宜,几乎只需IBM360—5的1%。这对大量使用电脑的科学家而言,克雷电脑是很实惠的。同时,克雷电脑设计超凡,使它的客户愿意不计代价地购买。由于克雷电脑的卓越性能,使波音公司新型的767喷气客机的机身和挡风玻璃融为一体,增加了流体动力20%的效能,解决了飞机制造业中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 。克雷公司的价格虽高,但并不表示它对成本不在意。只要有可能,克雷总是设法替客户节省资金。1982年,克雷1号超级电脑使用了新材料零件,成本大幅度下降,价格从原来的800万美元降到400万美元,接近一般大型电脑的价格,整整6个月里,电脑市场上一片混乱。
克雷公司的活力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组织观念。尽管公司发展得很快,在10多年的时间里,就研制出了超级电脑,建立了3个工厂,拥有2000多名员工。但是,克雷认为,在高科技这一领域里,不适应采用一般大公司那种庞大的严密的组织体系。这势必会产生官僚作风,扼杀公司的活力。只有灵活的小组协同工作的形式,才最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克雷注意经常调整下属单位的规模,维持小公司的编制,以5~6人组成的研究小组来作为承担研究工作的单位。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对各研究小组既不发布什么准则,也不规定繁杂的制度。由研究人员尽情的发挥。公司是通过强调组织目标和价值观念来实现控制的。这些价值观念包括:以追求卓越的高科技成果为己任、反对大型组织中的官僚制度、尊敬每个人对公司的贡献、不断了解客户需要等。另外,克雷极其重视内部竞争机制,不同小组的专家,经常以全然不同的方法,尝试解决相同的问题。克雷经常把资金同时投在两个设计师的身上,让他们彼此竞争,以制造出最好的电脑。克雷的第二代超级电脑,克雷X——MP和克雷2号,就是由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小组研制的。它们在设计或营业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像克雷研究公司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照理应处处以科技唯上。但其实不然,克雷把它的员工看得更重。它礼待专业人才,鼓励个人成就,重视创造力的自由发挥。完全不同于有的公司,重金聘请专家,却又常常加以掣肘。克雷强调:公司要挽留的人才,不是那些成天想争高薪的人,而是真正愿意留下来一起奋斗的优秀人才。并认为:只有不断挑战,对自己的认同和工作乐趣,才是留住人才的主要因素。至于金钱奖励或合约限制,都无法左右真正人才。
 □麦当劳公司:老“题目”新贡献
麦当劳公司是闻名全球的快餐王国。至今,麦当劳公司已在美国的50个州和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万多家快餐连锁店。它的法式炸薯条采用计算机控制,制作时间不超过7分钟。不满10分钟就能烘制好汉堡包,每天售出汉堡包近2亿个。所制出的冻肉馅饼规格、大小、重量都相同。食物送至顾客手中只需60秒。它的年销售额已愈100亿美元,资产总额达10多亿美元,股票市价一直处于稳定增长之中。然而,麦当劳公司所拥有的另一项无形宝贵财富是:美国一公司调查世界消费者所得出的世界十大名牌中,麦当劳名列第八,成为美国企业的典范。麦当劳公司的创始人雷·克洛克,作为一个新企业的开创者,被人们永远记忆。他在食品服务业这一“老题目”上作出的新贡献,足可与洛克菲勒在石油提炼业、卡内基在钢铁业、福特在汽车装配流水线功绩相媲美。
1954年,当麦当劳汽车餐厅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市开张营业时,克洛克便一眼看出了麦当劳公司正在填补食品服务业的一个巨大空白。他在这一行业干了25年,比任何专家更清楚方便食品巨大的潜在市场。他意识到,正可借此机会大力开拓麦当劳公司已占领的快餐市场。麦当劳公司是由莫里斯·麦当劳和莫查德·麦当劳兄弟俩于1928年建立的。他们发展了流水线生产汉堡包搭售法式土豆煎片的经营方式,率先采用标准化牛肉小馅饼、标准化配菜系列,并用红外线灯光照射保持土豆片清脆爽口。餐馆前上方竖有一面大型双拱招牌。食品价格相当便宜,生意好得出奇,年营业额高达25万美元。当时除了加州外,另有6家分店。但麦当劳兄弟却十分保守,不愿进一步发展,克洛克对它的印象极为深刻。他随即前往与麦当劳兄弟谈判,购买了出售麦当劳店名的特许权,并负责向其他特许经营者出售全套服务标准和项目。6年后即1960年,克洛克出资270万美元,全部买下了麦当劳兄弟的资产和经营权,以“麦当劳”为名开创了一番新天地。
克洛克首先大刀阔斧地着手改革麦当劳的联营分销体系。向对公司发展有重大影响的4种人发动了宣传、广告攻势:未来的供货者、年轻有为的经理、公司第一批贷款者和联营者。他娓娓不倦地描述和开诚布公的态度终于打动了这些合作者,从而使他的计划得以迅速推广。克洛克的联营思想确实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不但为自己,而且为别人着想,想方设法使联营者取得成功。克洛克认为,敲榨一下,发一笔财并非长久之计,相反必须为联营者提供服务,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一旦联营者失败,他自己也无法得到成功。所以,他总是鼓励联营者发表新设想,以有利于改进麦当劳的餐馆分销体系,并以惊人的坦率与联营者以诚相见。在克洛克的努力之下,麦当劳公司赢得了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的联营者,而这批联营者的创造性的工作为推动麦当劳公司的发展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起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麦当劳对美国企业界的最大冲击是在顾客看不到的领域内——食品业的流水作业。50年代末期,大部分工业都实现了专业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唯有食品业例外,最明显的阻力是食品业的各项配料涉及面太广,且批量小,无法搞流水作业。克洛克认为,麦当劳的快餐服务与以往的餐馆服务迥然不同,其经营模式为实现专业分工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麦当劳公司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它的专业分工。麦当劳的一些早期经营者,大多没有经营餐馆的经历,然而,这都使他们摆脱了传统的框框,反而成为一件好事。为了麦当劳的发展,没有什么想法是不值得一试的。麦当劳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反复实验的结果。麦当劳公司的专家沿着生产链溯源而上,对食品供应和设备供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们改变了农民种植土豆的习惯和农产品公司加工土豆的工序,改变了牧场饲养菜牛的方式和生产乳制品的方法,改革了肉制品厂成品生产程序,还发明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的烹调设备,探索了食品包装和分发的新途径。确实,近30年来,麦当劳公司在实现食品加工和分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功绩。这一变革是从美国最受欢迎的普通食品——汉堡包、法式炸薯条和冰淇淋牛奶开始的。特别是法式炸薯条,麦当劳花费了10年时间和300万美元资金获得了重大的成功。销售量从原占土豆制成品总销量的5%弱,激增到25%强。这一变革极大地改善了麦当劳的形象,因为10美分一包的法式炸薯条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大众食品。今天在麦当劳经营的餐馆就餐的顾客中,每6个就有4个买法式炸薯条。
麦当劳公司认识到,快餐业的“产品”服务不仅限于食品一项,但能否提供上乘的食品却是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麦当劳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精力改进它的食品系列,尽力向顾客供应简单易得、色香味正、品种繁多、引人回头的各种大众食品。麦当劳的主要产品——汉堡包,最初出现在中世纪的东欧国家,用钝刀剁碎生牛肉塞进面包即成。波罗地海商人将这种吃法带到德国的汉堡港,在那里直到现在还有人按以前的方法进食生牛肉馅饼。德国移民后将其带到美国,起初只在辛辛那提和圣路易斯等地流行。据记载,第一次大规模供应汉堡包是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麦当劳公司在强调产品和服务工作标准化的同时,鼓励员工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及服务的改进完善。公司不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研制,而且大胆吸收特许经营者反映的各种改进意见。公司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和创新就是这些特许经营者提出的。例如,特许经营者卢·格罗恩在辛辛那提市一个罗马天主教徒比较集中的地区开有一家快餐店,平时生意都不错,可是一到星期五销售量就会下降一半以上,他试着推出一种鱼片三明治,结果销售量大增。后来这一品种成了麦克纳各分店菜单上的固定项目,名字就叫“鱼片”。这是公司第一次突破了汉堡包、法式炸薯条和饮料的一贯制品种范围。匹兹堡的特许经营人杰姆·德利加蒂发现附近一家快餐店出售一种大个的汉堡包,生意兴隆,吸引走了不少顾客。于是他在芝麻饼中夹进两份牛肉馅,几片莴苣、葱花、奶酪、外加少许特别果酱,做成了味足量大、营养全面的巨型汉堡包,突破了克洛克以前定下的标准:肉馅必须是1.6盎司,小面包直径必须是3.5寸。销售量果然增长可观。后来公司全盘采用这种制式,起名为“大麦克”,很快成为各分店的头号畅销品种。另外有一位名叫赫伯特·彼得逊的特许经营人,在1972年对营业时间和经营品种进行了令人注目的改革。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开有数家分店。彼得逊想到顾客中喜欢鸡蛋的一定大有人在,就像他非常喜欢“本尼迪克特蛋卷”一样。如果他将鸡蛋按麦当劳方式加工,并将原10时开门营业提前至7时,一定会吸引大批早餐顾客。经过半年试验,他推出了“快速早餐”,即在英式松饼中夹进一些加拿大火腿、奶酪和一只鸡蛋。到1976年,大部分麦当劳快餐店都采取了彼得逊这一做法。结果一年内仅此一项便增加10%的销售额。随后,早餐食品新添了许多花样,如水果汁、丹麦油酥面饼、英式松糕、香肠热饼、摊鸡蛋土豆泥等。1975年,公司成功推出了“麦当劳世界”小甜饼系列产品,口感适中,属香草型。小甜饼形状采用公司广告中早已为人熟知的奇人怪物造型。这一产品极受儿童喜爱,畅销不衰。早在1971年,麦当劳便开始全面详尽研究鸡肉系列食品了。这一领域开拓困难较大。因为以外表酥脆、内部柔软为特点的肯德基炸鸡已领先占领了市场。1980年麦当劳推出两种鸡肉产品进行试销。一种是“麦克鸡三明治”,包括一块圆面包、莴苣碎片、一块红白鸡肉相掺的无骨鸡肉馅以及足量的相似于蛋黄酱的调味汁。另一种叫“天然块金鸡”,将鸡肉切成一口一块大小,辅以各种酱和醮汁料,出售时由顾客选用。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试销,证明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于是公司食品单上又添了一个品种。在一般情况下,麦当劳公司总有20余种新产品处于不同试制阶段,一种产品即将试销结束,早有数个建议通过初步审查,进入配方研究、口味调查、制作工艺确定等不同研究阶段。大多数研制的新产品往往到不了最后试销阶段就被放弃。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食品市场对新产品的考验特别严峻,人们从未对普通食品的优劣定下过什么标准,正是没有标准,人们的随意性就大,所以就显得格外困难。这种情况并非仅是麦当劳所有,整个快餐业都是如此。因此,麦当劳公司对新产品的试销特别谨慎,不仅审查严格,而且试销的时间长、范围大。尽管这样,麦当劳仍然经历了无数次开发失败。例如烤牛肉三明治、菠萝汉堡包、三波冰淇淋蛋卷、碎牛肉三明治、麦克牛排等。但是,从整个行业看,麦当劳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麦当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其坚持“Q、S、C”方针,即品质上乘、服务周到、地方清洁(Quality、Sevice、Cleanness)。品质上乘:麦当劳公司对产品的质量有严格的标准,要求端到顾客面前的所有食品均须处于最佳状态。汉堡包出炉10分钟尚未出售一律倒进垃圾箱,法式土豆片的保鲜时间为7分钟,咖啡冲好后最多可以保留半小时,并对食品的原料、配料和制作过程有相应的规定。服务周到: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麦当劳物色经理人员,要求能够懂得“人际关系学”,善于接待顾客,必须在“汉堡大学”接受专门训练,获得“汉堡包学”学士学位。新招的职工必须经过10天职业训练,合格后才能正式担任服务员。因此,麦当劳快餐店的服务效率很高,顾客一站到柜台前面,放在纸盒和纸杯内的汉堡包和咖啡便热气腾腾地送到顾客面前。即使在最忙时,也只需一、两分钟。为了做到能快速服务,服务员一身三任:即负责管理收银机,又开票,还供应食品、顾客只需排一次队,就能取到所需食品。地方清洁:麦当劳快餐店敢于向“廉价餐厅不清洁”的偏见挑战,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标准。其中包括工作人员不准留长发,妇女带发网,餐馆内不许出售香烟和报纸,器具全部用不锈钢的,顾客一走便要清理桌面,凡是丢落在地下的纸片,必须马上拾起来等等。平时,总店还经常派人员到各处搞突击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这使得麦当劳快餐店始终保持着清洁的环境。虽不豪华,但窗明几净,许多人乐意前来就餐。
麦当劳公司在营销上,成功地塑造了“麦当劳叔叔”的生动形象。这个麦当劳叔叔原是德国的一家分店发明的,由于形象可爱,容易给顾客尤其是少年儿童欢乐的感觉,于是,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快餐分店都推广了令孩子们喜爱的麦当劳叔叔,并经常出现在电视广告上,演出逗人的节目。麦当劳每年的广告费多达30000多万美元,占全年销售额的4%。麦当劳叔叔成为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亲密伙伴,不仅仅是因为他形象可爱,麦当劳为这些小“上帝”动了不少脑筋,开创了另一番新世界。为了吸引孩子,各分店都专门设有儿童游乐园,供孩子们边吃边玩。并重金聘请著名小丑表演滑稽逗乐节目,拍成录像播放,常使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非常开心。因此,每当星期六、星期日孩子们总要吵着让父母带他们到麦当劳快餐店去。在快餐店,孩子们可以在儿童乐园里游玩,父母既可以隔着大型玻璃窗注视孩子们的安全,又可以不受孩子们干扰静心用餐。这两天,快餐店总是顾客盈门,热闹非凡。
 □通用汽车公司:新环境和新战略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是一家声誉卓越的大型跨国公司。它不仅以其众多产品和世界第一大企业名扬全球,而且还以其总裁弗雷德·斯隆的管理体制改革著称管理界。然而,到80年代,即使是象通用汽车公司这样杰出的大公司也不得不面对着严峻的挑战。
早在70年代,日本制造商丰田、日产、本田等公司利用石油危机,以大量优质、低耗的小型汽车攻入美国市场。日美“汽车战”进入白热化状态。1980年,日本人再次利用世界石油价格第二次暴涨、汽油供应紧张的机会,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日本汽车总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有1/4以上是日本制造的。当罗杰·史密斯1981年1月出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主管这个遍布世界39个国家和地区,雇员75万人,年销售额达840亿美元的庞大企业时,这家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车制造企业已亏损76亿美元。这是通用汽车公司60年来出现的第一次亏损。美国朝野震惊。
从表面上看,这次灾难的祸首是日本汽车制造商。但是潜在的核心问题却是公司的管理体制问题。20年代,弗雷德·斯隆以分散经营、协调控制的原则,用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将通用汽车公司由若干汽车公司兼并而成的“杂牌公司”,改造成一个庞大的、管理有序的企业。5个生产部门对于汽车的设计、制造、销售等业务活动各司其责。总部进行协调以及资源分配、预算控制等改革在当时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对通用汽车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久而久之,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模式被奉为“经典”。公司内泛滥着一种自满的情绪,无论是公司高级管理还是普通职员都认为“他们的公司是美国工业界最好的公司”。企业的创造性被扼杀,日益陷于僵化的境地。从50年代始公司的管理组织结构屡经调整,但基本原则和模式却没有突破。而且总部的权力越来越大,业务部门日益沦为总部的工具。对外部世界的变化麻木不仁,视而不见。特别是到70年代,公司在遭到外力的强大冲击下,其最高领导层仍是讳疾忌医,否认进行大规模内部改革的必要性。
新任董事长兼总裁罗杰·史密斯,出生于美国汽车工业的故乡密执安,16岁曾当过汽车装配工,1949年获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随即进入通用汽车公司任海外业务会计。他凭着自己锲而不舍的干劲和忠实于公司的献身精神,沿着等级阶梯逐步攀登。值得一提的是史密斯在60年代曾参与斯隆的智囊团,从而使他对公司上层机构的内幕和斯隆的组织管理系统实质有一定了解。罗杰·史密斯受命于危难之际,但却可以借此一展宏愿。
1981年5月,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机,迫于华盛顿的压力,日本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同意:至少在1984年以前,压缩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并保证,如果双方认为有必要给美国汽车商更多的时间来赶上日本的出口水平,日方将继续增加1年的出口限制。尽管有了政府限制进口的措施,但是史密斯明白,他只有3~4年的时间来实施新的战略。错过这个时机,日本汽车公司将恢复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攻势,象通用公司这样的汽车制造商就再也没有机会迎头赶上了。为此,必须加快企业的变革,激发企业创造力。罗杰·史密斯的新战略措施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新战略措施主要是围绕着摆脱公司所处的危机而展开的
罗杰·史密斯接任之初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如何为平衡公司的财务削减30亿费用预算,并尽快提供一系列全型号的小汽车来与日本公司抗争。为此,史密斯顶着可能招致社会普遍不满和激烈批评的压力,在公司进行了大范围的裁员。当然,这只是必要的临时性急救措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鉴于当时公司新投产的J型车情况恶化,史密斯计划上马公司花费了上百万美元新研制的S型车,但重估生产S型车所需代价的结论是:日本厂商可以用比通用汽车公司少2000美元的成本生产一辆S型车。面对日本公司的绝对成本优势,公司只得停止这个项目。这使史密斯清醒认识到:目前通用汽车公司再也没有力量通过投资来摆脱困境。史密斯决定打破常规,从日本引进小汽车,因为那里的汽车最便宜。1981年8月,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日本铃木厂家5%的股份,交换条件是:铃木公司将在出口限制解除以后,每年卖给通用汽车公司8万辆超小型车,然后,通用汽车公司将这些车重新以斯普林特命名销售出去。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公司与另一家已拥有34%股份的日本五十铃厂商进行谈判,五十铃同意每年向通用汽车公司提供20万辆汽车。
然而,这些仅仅是史密斯对日战略的序曲。尽管有了从铃木和五十铃进口小汽车的合同,但是就每年需要100万辆小汽车的通用公司而言,充其量也只能满足其经销系统的一小部分。而且,由于有了进口限制,日本汽车制造商都急于通过自己的经销商来销售出口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已不可能再从日本得到更多的汽车,况且也无力使S型车重新上马。那么,联营生产就成了填补公司小汽车生产线空白的唯一可行的方案。史密斯采用美国企业界通常的策略:“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到他们中去”。决计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来达到目的。1982年3月,史密斯得以与丰田英二会面,谈判持续数月,终于在1983年2月达成在加州弗里蒙创办联营企业的协议,破例允许在联营企业中应用日本的管理技术和规章制度,并得到联邦贸易委员会许可,丰田汽车公司参加联营是想既在美国销售更多的汽车,又不用减少从日本本土的出口。而且为了减少风险,丰田很希望既能在美国生产汽车,又不用单干。通用汽车参加联合似乎是违背了通用击败日本人的原则,但是史密斯却另有想法:联营可以使通用汽车公司节省投资,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新型号的小汽车货源,以解公司的燃眉之急,给史密斯留出一点充裕的时间制定直接与日本人竞争的战略。“要击败他们,通用公司必须先与他们联合”。然而,更深的意义在于:通用汽车公司通过这次联营,可以使它的经理们有机会深入研究对手,获得其技术和管理的第一手资料。
2.新战略措施主要是围绕着改造公司的机制而展开的
与丰田汽车公司创办联营企业是通用汽车公司的重大突破。然而,罗杰·史密斯关心的不仅仅是改变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而是根本变革公司的管理方式。1983年4月,在宣布与丰田的协议的6个星期之后,史密斯召开了公司年度管理会议。他向参加会议的900多名经理作了口头演说,要求经理们重新确定通用汽车公司的使命 ,并应当诉诸文字,形成一份蓝图,作为公司未来决策的参考。史密斯还暗示了他想在使命书中看到的东西——即“3R”:冒险(Risk)、责任(Responsibility)、回报(Reward)。当即责成组织一个由各部门和会议选派代表构成的委员会负责。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公司使命书,重新定义的公司的使命:“质量第一,赢利第二。”推翻了原公司业者弗雷德·斯隆提出的,并业已成为公司任务书上一条不可改变的原则:“我们不是造车,而是造钱。”史密斯这一深思熟虑的行动,在公司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围绕着新使命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反思与争论。史密斯在引导人们抛弃旧观念的同时,向大家展示了:他要把正在作出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的相应责任进一步下放到组织机构中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此中来。
今后几个月,公司工程局的负责人向史密斯递交了一份大胆的计划——“土星计划”。这项计划起初仅仅是为了发展“未来汽车”而构想的。按惯例,新车要先由技术部门设计,然后交付生产部门进行生产。这样往往要投入巨额资金,花费4~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公司的工程师们希望通过土星计划将设计与生产结合起来,以便采用新技术,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新型车,在80年代中期以6000美元左右的价格出售,与日本公司争夺市场。这项计划是根据美国50年代的太空计划而得名,该太空计划旨在赶上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竞赛中所处的领先地位。通用汽车公司的土星计划也是旨在赶超日本人。史密斯知道,通用汽车公司不可能指望永远靠日本车来填补其小汽车生产线。而且,通用汽车公司也不可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赶上去,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厂家需要一次巨大的飞跃,一次领先于日本的技术飞跃,才能重新占领美国市场。史密斯全力支持“土星计划”。
史密斯更高的设想是企图把土星变成一个全新的汽车公司雏形,开创一套新的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设计及市场技术,从而在90年代把通用汽车公司变成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汽车生产厂家,比日本汽车商,包括其新搭挡丰田公司更具优势。按史密斯的话说:“土星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日后我们要通过它来与布克、奥德斯、本狄克、雪佛莱、卡迪拉克的时代告别。”为了做到这一点,史密斯想创建一个全新公司来设计制造土星车,并通过一新的销售网络来出售。于是,土星车将由一家通过计算机而不是红头文件管理的公司来生产。这样就可以使顾客在订购土星车时,把他们的要求输入土星销售网络的计算机内。订单可以同时送到各工厂及供应商处,供应商随即设法准时把所需的零件送到装配线上,这一不需任何官样文章的系统意味着顾客可以几天或几星期内而不是往常的几个月就能取货,甚至现订做也不例外,使通用公司及供应商省去了预先准备大量存货所需的成本。顾客买到的车完全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从经销商手里得到的存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通用更接近顾客,而不是把经销商当作真正的主顾,这一转变是通用汽车公司经营思想的根本转变。史密斯决意从通用汽车公司销售网络中严格挑选出最优秀的经销商组成独立的土星销售网络。这些经销商必须是具有高质量顾客服务纪录,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愿意向新的计算机技术投资。史密斯1983年11月宣布土星计划时,没有给新型车的引进规定明确的年限。所以土星汽车又称为“无年限汽车”。这是为了使土星车的开发者能白手起家,从头做起,不受任何现存体制的束缚,不至于受到压力而采用公司原有的模式。当然,代价是巨大的,据估计,在第一辆车开出工厂之前,得支付50亿美元,但是,计划一旦成功,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将成为通用汽车公司其它部门在设计、制造和销售等方面的彻底变革的前兆。不久,土星汽车公司便成立了,公司的管理和财政实行完全独立,有权发行股票和债券。史密斯这样做,是因为他清醒地意识到:土星汽车公司将是进行试验新的管理、销售方法以及一切与汽车业务有关的有价值的新设想的基地。
重振汽车通用公司雄风,仅靠土星计划是不行的,土星计划需要时间。在土星计划揭幕两个月后,罗杰·史密斯宣布对整个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改组。这是经过对公司一系列严密的考察得出的最终决策,旨在使公司更富于开创性、更能适应市场变化。史密斯认识到,通用汽车公司现在不像弗雷德·斯隆时代那样,可以作为现代化大企业的样板了。它已日益集权化,几乎每一项决策都由最高领导层作出,然后再经过庞大的官僚阶层渗透到基层经理那里。公司领导部门实际上已演变成一条由白领职员组成的流水作业线。1982年秋天,史密斯请麦金锡咨询公司来全面考察通用汽车公司自50年代以来就几乎一成不变的管理体制。麦金锡咨询公司的专家会见了公司各阶层的520多名经理,又同公司计划人员共同工作了18个月,从而提出了报告。报告的结论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变得不愿意冒险、太官僚化、太集中化。麦金锡提出改组公司机构的设想,把公司的5个汽车分部和加拿大子公司合并成两个集团,一个经营小型车,另一个经营大型车。这样可以把汽车从设计开始的所有程序统一起来,减少白领阶层以及重复操作,使每一集团的高级管理者能全面地周密地控制企业中从零件采购到市场战略的每一重要环节,实行权力下放。但是,史密斯的改组很快遇到了来自公司管理阶层内部的阻力。对于公司上千名经理和工程师来说,这些变动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利益损害。许多经理害怕这次变动将使他们失去权力或职位。史密斯开始陆续与公司白领阶层职员面谈,说明改组是为了使所有人能更密切的互相配合工作,而不是制造新的隔阂。制止公司改组过程中所生产的混乱,使改组得以顺利进行。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机构改组,扩大了各级经理的决策权,减少了管理层次,保证了全体员工“参与管理”,使企业更具有活力。
3.新战略措施主要是围绕着发展公司的高新技术而展开的
要战胜日本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仅着眼于投资设计新车或改变管理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公司必须取得一种没有任何日本厂家可以匹敌的技术上的优势和经营上的优势。罗杰·史密斯意识到,信息是企业战略中第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现代社会,通用汽车公司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艺中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公司内运行着的360多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大部分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而通用公司要想使自己的制造成本与日本对手保持同一水平,则必须使计算机和机械手成为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公司应将各部门之间繁多的信息渠道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加强公司的信息联络,于是,史密斯想方设法买进那些掌握着通用汽车公司所需要技术的公司。最终在1984年6月,从12个有潜力的公司中选出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并以25亿美元的高价买下。EDS在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信息处理网络和后来的生产自动化配套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使通用汽车公司在计算机软件服务市场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
两年前,通用汽车公司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已取得了第一个重大的进展,它与日本最大的计算机企业富士通创办了一个联营企业——通用汽车纳克公司(GMF)。这家公司以向汽车制造商提供装配线机器人为开端,逐步发展到向其它行业提供机器人。到1984年,它已成为全美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厂家,拥有50%的市场,然而,罗杰·史密斯并不就此满足,他希望通用汽车公司在高级机器人的生产技术方面能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总的说来,GMF主要还是在用现成技术生产机器人。如果通用汽车公司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机器人,就必须开发更高级的、能“知道”而且“懂得”自己在干些什么的机器人。但是,公司在发展新一代流水线机器人方面所做的基础研究还很不够。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起初通用汽车公司在机器人研制领域里寻求购买对象,但很快就发现没有一家公司特别出色,值得象EDS那样出资买进。对这种新兴的工业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战略。于是,通用汽车公司分别向4家从事这种竞争性高技术项目的公司适量投资,购进少量股票。像公司的对日战略那样,这也是对自己公司短缺项目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只是这一次不用求助于日本人,美国公司在机器人的研究和制造方面已遥遥领先。作为回报,通用汽车公司有权把任何一家公司的突破性进展运用到自己的机器人生产线上。这些机器人监视技术的发展,将使通用汽车公司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与日本公司在制造成本上的巨大差异。虽然,公司在这几个研究项目上投资了5亿美元,但是,由于投资分散,失败的概率几乎很小。出于同样的考虑,史密斯还投资300万美元地买下了一家很小的人工智能开发公司——蒂氏科技公司的13%的股票。这家公司研究的重点是机器人人工智能,这是使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的一项高新技术,比机器人监视技术更为复杂,用途也更为广阔。
罗杰·史密斯在高新技术领域里大张旗鼓地进行投资兼并。调整公司的产业结构,改进公司的技术状况,把公司的业务分散到一系列重要的相关领域中去。然而,史密斯心中高的目标却是要使通用汽车公司的国际卫星信息系统和国家防御协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史密斯想把通用汽车公司在全世界的数据处理系统统一起来,并准备向EDS设计的通讯系统投资几十亿美元。但是,史密斯始终认为,公司缺少一个关键部分。通用汽车公司很擅长设计分散的汽车部件,但在系统设计方面却相对薄弱。为此,早在1982年,史密斯就跟卫星工业界最大的企业——休斯飞机公司接洽,意欲买下该公司的产业。最终,在1985年6月,以50亿美元成交。买进休斯公司是通用汽车公司一系列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通用汽车公司处于新的技术领先地位,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子技术巨人和国家防御设施制造商,满足国际上汽车制造厂家对卫星以及系统工程的需要。
随着通用汽车公司经营结构的调整,多种经营也成为对抗市场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措施。然而,罗杰·史密斯认为,这一系列新的经营项目应该与公司的核心项目直接相关。这就是;生产汽车并把它们推销给顾客。在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国际卫星信息系统方面的投资,旨在帮助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出更好、更便宜的汽车。同时,史密斯努力寻求增进公司与顾客联系的新途径,使通用不再仅是个生产厂家。当然,公司与经销商的关系是一个方面,然而,史密斯却更着重于另一方面:公司贷款,向顾客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通用汽车公司主管财政的分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期票承兑行(GMAC)已是全国最大的信贷公司,每年通过向通用的顾客贷款可获10亿美元的利润。但是,由于通用汽车公司的非汽车部业务发展很快,非汽车项目贷款就显得越加必要。史密斯一直设法寻求一家有关的公司来扩大GMAD的经营业务。在1985年通用购进了承办抵押贷款业务的诺文斯特公司。将GMAC的借贷业务延伸到其它金融服务业,为通用汽车公司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从1980年以来,在日本汽车公司凌厉攻势下,通用汽车公司还是在美国市场守住了阵地,保持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这是与罗杰·史密斯刻意改革创新分不开的。罗杰·史密斯不仅重新设计了通用的汽车,而且,重新设计了整个通用汽车公司。正如美国管理学权威德鲁克所指出的:“任何企业都不乏真知灼见的人。但是有很少企业能使这种创造性的见解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