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刷魂1.06 ps4:米格-23战斗机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02:39
米格-23战斗机简介
2009年02月20日 17:29凤凰网军事【 】 【打印已有评论0条

米格-23战斗机,北约称之为“鞭挞者”。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是前苏联第一种重型战斗机,也是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目。1963年开始研制,1966年首次试飞,1970年投入生产并装备前苏联空军,1973年开始大量生产,1986年停产,生产总数逾4000架。米格-23有三种主要改型,其中米格-23是原型机;C/MΦ型是制空型;У型是双座教练机;MC是C型的出口型。除前苏联外,使用该型飞机的国家还有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埃塞俄比亚、利比亚、越南、古巴、波兰和印度等。

技术性能

米格-23突出的性能是平飞速度大,高空时达2.35倍音速,低空表速达1350公里/小时,且水平加速性好,利于低空突防、高速拦截和攻击后脱离。但该机的高空性能不突出,中低空机动性较差,如在5000米高度、0.9倍音速的最小盘旋半径为2200米,而它的对地攻击型由于武器挂载量较大,航程较远,低空突防速度大、装甲防护较好,倒不失为一种对地攻击能力较强的战斗机。

翼展:14.0米(后掠角18°40°)7.78米(后掠角74°40°)

机长:15.88米(不计空速管)16.71米(计空速管)

机高:4.82米载弹量:2吨

实用升限:18300米作战半径:1160米

最大起飞重量:18.4吨最大速度:M2.35(高空)M1.14(低空)

最大爬升率:160米/秒(2000米高度)230米/秒(海平面)

武器系统

挂架上安装着K-13(AA-2)环礁空空导弹的滑轨
各型米格-23战斗机机身内部均固定安装1门23mm的ГШ-23双管炮,备弹量200rds。米格-23有5个武器挂架:即左右机翼下各有1个,左右进气道下各有1个,机身下中央有1个。最大载弹量2000kg,主要的外挂武器有K-13(AA-2“环礁”)和/或Р-60(AA-8“蚜虫”)红外型近距空对空导弹、P-23P(雷达型)/T(红外型)(AA-7“尖顶”)中距空对空导弹、YB-32-57型火箭弹发射器(每个装32枚57mm火箭弹)、ГП-9炮舱(内装ГШ-23Л双管炮其弹药)和炸弹等。

技术背景

进入60年代后,从40年代就开始研究(德国Mep.1011)的变后掠翼技术开始走向成熟。我们知道:平直翼(除超薄平直翼外)有利于低速飞行。但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会产生激波使阻力剧增。人们转向后掠翼(包括三角翼),后掠翼不但可以延迟激波产生,而且超音速时产生的激波强度比平直翼小得多。但是大后掠翼飞机的低速性能很差,需很长的滑跑距离才能起降,经济性和安全性都不好。变后掠翼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一般的变后掠翼由固定的内翼和活动的外翼两部分组成,内翼外侧装有贯穿机翼厚度的转轴,外翼通过转轴与内翼相连接且可在机械力的驱动下围绕转轴前后掠动。可变后掠翼变化范围通常在20到75度之间,在此范围内,由飞行员操纵调节后掠角,也可由电脑进行自动调节。变后掠翼解决了高低速飞行之间的矛盾。高速飞行时用大后掠角,飞机的阻力小,加速性好;低速飞行时使用小后掠角,机翼展弦比大,续航时间长,飞机的经济好且起降安全,缺点是使得飞机结构变得复杂,重量增加,可靠性下降。

研发过程

60年代初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的设计师们开始注意变后掠翼技术,他们分析了美国在研制第一种此类飞机F-111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根据自己的计算做了许多不同的模型拿到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的风洞去作在不同状态下(起降、亚音速、超音速)的试验,试验的结果说明变后掠翼确实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飞机的性能。

MiG-23DPD“非教徒”前机身安装了两具升力发动机

当时设计师们在结构和气动领域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要找到正确的位置来放联接内外翼的转轴,进而决定翼展和翼弦。另一个问题是要决定内翼(固定翼段)的形状。其次还必须研制新的飞行控制系统。当时米高扬特意挑选了一批干劲十足,创意多多的工程师们来组成研制队伍,他们以创纪录的速度解决这些大大小小的难题,迅速拿出了原型机的初步设计:新飞机将使用由飞行员掌握,三级变动(16度-45度-72度)安装于上机身的可变后掠翼,将采用两侧进气而不是米格战机传统上用的头部进气布局,头部装载的新型火控雷达将使战机获超视距作战能力——可发射新型中程空空导弹,将装上大推力的涡喷发动机使飞机的外部挂载能力大大提高。新一代的青年近卫军们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着,原型机很快就开始进入了装配生产线。

MiG-23是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目,他本人在1969年5月27日于办公室中心脏病突然发作,被立即送入医院,从此一病不起,经若干次大小手术后于最后一次心脏手术后不治去世。为纪念他,米高扬的办公室内的摆设至今仍保持着他最后一个工作日时的样子。

60年代中,和苏霍伊,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一样,米格设计局也想用在机身上加升力发动机的方式来改善起降性能。他们搞了一种原型机来验证这个想法,该机机体侧面看上去和MiG-23一样但有三点不同:用三角翼,机身中部有向下的小发动机,进气道入口处用半圆调节锥(和法国的幻影机一样)而不是用竖板调节,该机代号MiG-23-01,1967年3月首飞。试飞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西方给该机的别名叫“非教徒”(faithless),米高扬等人也确实对她丧失了信心,关键是那台小发动机只在起降时有用,在飞行时没用,它不但占据了机体内用来放燃油的空间也使得机身下不能放挂架。最后此型被放弃了,苏霍伊设计局也停止了类似的Su-15改型的发展,只有雅科夫列夫继续研制后来搞出了Yak-38舰载机。

编号“231”的MiG-23I是MiG-23的首架原型机

在停止了三角翼+升力发动机的原型机后,设计师们集中全力发展采用变后掠翼的MiG-23-11原型机。当时从MiG-21所用的发动机改进而来的R-27发动机已经做好,1967年4月10日变后掠翼原型机首飞成功(机翼设定在16度后掠角)。在两天以后的第二次试飞中,试飞员就成功地飞了所有的三种后掠角。试飞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试飞员在他的试飞日志上大书:“哇!从16度角飞到72度角!这是第一次!棒极了!”根据在试飞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设计了机翼(增大了机翼面积。),改良后的原型机试飞了97次,极为成功。1968年11月6日米高扬签发了试飞总结报告,该机迅速通过国家鉴定,被批准大批量生产。

改型机种

MiG-23历经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也就有三种主要的改型:S,M,ML。

S型即最初生产型,装了推力更大的R-27-F2M-300(静推力6,900公斤,加力推力10,000公斤)发动机,火控电脑,红外传感器等。新的雷达当时还没做好,只好先装MiG-21Bis上用的老货,这样一来就只能挂近距半主动雷达制导或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了。其他武备有内装23毫米双管机炮。机身后部有四块减速板,垂尾根部有减速伞舱。腹鳍很特别,是折叠式的。和原型机在外观上不同在于垂尾后移。此型仅从1969年中到1970年底量产,共生产了50架。其中有一种安装4个外部挂架的MiG-23SM改型。

预生产型

M型是主要的生产型,也是生产装备数目最多的MiG-23改型。该型改用了R-23-300(静推力8,300公斤,加力推力12,500公斤)发动机,头部重新设计以容纳新雷达,可挂装不同的半主动雷达/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典型外挂是机翼下的挂点挂中程空空导弹(共2枚),进气道下的2个挂点用复合挂架来挂4枚近距格斗导弹,机身下部中线挂架挂一副油箱。当然也可挂不同的对地攻击武器,机内燃油总量4,700升同时可再外挂三个790升副油箱。此型的出口型叫MF或MS型,换装了较老的雷达火控电子设备和较差的发动机。所有这三种改型都先后被用于中东和阿富汗战争中。

MiG-23M“鞭挞者”-B的原型机

MiG-23M“鞭挞者”-B是第一个生产型系列。它在1972年装备部队,使用的是101千牛加力推力的图曼斯基R-29-300涡轮喷气发动机。由于使用了这种更轻的发动机,机翼相应地前移0.61米。其他变化包括可动机翼段的弦长加大,后机身变短,背鳍变小。

约在1975年出现的MiG-23MF和MiG-23MS“鞭挞者”-E是MiG-23M的出口型,MiG-23MS采用的是加力推力100千牛的图曼斯基R-27F2M-300涡轮喷气发动机,用较差的“木鸟”火控雷达(发展型)代替了MiG-23M的萨波菲尔23D-Sh“高空云雀”,未安装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或多普勒导航系统。

MiG-23MS

从1978年,作为MiG-23M的补充,出现了MiG-23ML“鞭挞者”-G。这是一种改进的较轻型飞机,从外表上看,她和前几型不同处只是垂尾面积减小,实际上内部几乎所有主要装备都被更新了,整机性能提高不少。首先换装了新发动机,推力加大;新型前起落架;换装了新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重量较轻的萨波菲尔-23ML雷达,机头下装有安装TP-23M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吊舱;去掉了一个机身内的油箱,整机重量亦有所减轻。该型在1976到1981年量产,并大量出口。1985年苏联空军使用的“鞭挞者”-B和“鞭挞者”-G截击机约有2,000多架,就数量而言,上述改型机仍是俄罗斯截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局设备

米格-23飞机是前苏联第一种重型战斗机,其外形脱离了米格战斗机机头进气的传统样式,改为两侧进气,得以在机头装大直径天线的火控雷达,实现了超视距攻击。采用变后掠翼技术,改善了起降性能和增大了航程.4个机身油箱,两个机翼油箱,最大机内载油量为5750升,机下可挂3个800升副油箱。进气道及喷口可调节,在起落架后的机身两侧有接头,可装助推火箭以缩短起飞距离。

装一台“高空云雀”J波段雷达,搜索距离85公里,跟踪距离54公里。雷达罩下有仪表着陆系统天线。机头上部座舱风挡之前有偏航传感器,右侧有攻角传感器。右侧翼下挂架前部圆筒形整流罩内和垂尾翼尖罩内可能装有电子对抗设备。另外还有装在机头下的激光测距仪、“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多普勒导航设备。

实战情况

1、1979年9月19日MiG-23ML首次参加空战,在黎巴嫩上空攻击RF-4侦察机,但未能将其将其击落。

2、1982年6月6日至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在贝卡河空战中叙利亚击落以色列飞机23架,自己损失47架,其中大部分是MiG-23。在6月10日的空战中双方交战的飞机达350架。以色列损失10架飞机,叙利亚损失22架,其中4架MiG-23MF,8架MS,10架MiG-21Bis。1982年底苏联给叙利亚送去50架MiG-23ML,在12月一次空战中,叙利亚的MiG-23ML击落3架以色列的F-15和1架F-4,自己无损失。


3、在1982年的贝卡之战中,叙利亚的MiG-23BN对以色列纵深区域的目标进行了袭击。由于空战计划组织不周,有多架MiG-23BN被以色列的自行高射炮击落。此外,MiG-23BN在安哥拉及两伊战争中均参加了战斗,但MiG-27除在阿富汗使用过以外,没有参加过其它战斗。

4、1985年苏联给安哥拉送去50架MiG-23MF,由古巴驾驶员驾驶在南部与南非空军的幻影F.1C和幻影III展开空战。先是MiG-23MF被击落1架;之后MiG-23MF用AA-8近距格斗导弹击落数架幻影F.1C和幻影III,夺得了制空权。

5、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MiG-23MF用于截击伊朗作为轰炸机和侦察机使用的F-14A,双方均未建树。

6、1989年利比亚的两架MiG-23被两架F-14击落。

7、在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的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MiG-23MF被F-15C击落6架,但MiG-23MF也至少用AA-7空-空导弹击落1架F-16。

相关内容

半架米格-23“闹”欧洲

1989年7月的一个早晨,美丽的莱茵河上空晴朗而宁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个警戒雷达站正警惕地监视着天空。突然,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亮点,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在屏幕上闪烁着。雷达操纵员顿时紧张起来。他睁大双眼紧紧地盯视着雷达屏幕,声音颤抖地向雷达站指挥官报告说:“雷达发现目标,距离60,航速300节,高度600米。”“是什么飞机?”指挥官问道。“报告,是一架米格-23。”“什么?米格-23,难道是入侵?”指挥官的额头上立刻冒出了冷汗。信息传到北约指挥部。这里的紧张劲儿不亚于那位雷达站指挥官,人人如临大敌。北约的命令立即下达:“马上进行拦截!”于是,两架F-15“鹰”式战斗机紧急起飞,直向空中的那架米格-23飞去。

当两架F-15战斗机接近了这位“鞭挞者”时,美国飞行员大吃一惊,原来那是一架没有座舱盖也没有飞行员的飞机!“天啊,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撞见鬼了?”“报告,飞机上没有飞行员。”“没有飞行员,这怎么可能?”指挥官惊诧地说,“你们靠近点看看,苏联人在搞什么鬼!”两名美军的飞行员刚想靠近那架米格-23“鞭挞者”,突然发现它朝着他们冲了过来。两人大惊急躲,幸亏闪避及时,才没有被撞上。

之后,这两架F-15只好像护航机一样一左一右地跟在这架幽灵似的飞机后面,护送着它出了境。那架神秘的米格-23战斗机飞过了联邦德国,闯入了荷兰。荷兰防空部队战备行动急忙升级,一直到它飞出了荷兰空域时才松了一口气。没有座舱盖的“鞭挞者”又继续向着比利时飞去。当它进入比利时领空后,飞行速度开始减慢。后来它突然一头向地面栽去,坠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西80公里的一座小村庄里,造成一名村民死亡。

那架米格-23“鞭挞者”虽然没有飞行员,却旁若无人地飞过了波兰、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的领空,一直飞行了900多公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那架米格-23是驻波兰苏军的一架战斗机,当时正在波兰北部城市利沃热克上空进行飞行训练。一级飞行员斯库里金上校驾驶着它。突然,斯库里金听到了一声爆炸声,根据判断是从飞机的进气道发出的。接着,飞机就开始向着地面坠落下去。“飞机发动机失灵!”斯库里金马上向地面指挥员报告。“立即跳伞!”地面指挥员已经看到了飞机在迅速坠落,即刻下达了跳伞命令。

斯库里金启动了跳伞按钮。他被弹出了飞机的座舱。在跳出飞机后,他看见自己驾驶的那架米格-23向着波罗的海栽去。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架已经无人驾驶的飞机在即将坠海时,却突然昂起机头爬升,继而又向着西南方向飞去。它摇摇晃晃地飞过了民主德国,然后进入了联邦德国的领空,于是便发生了本文前面所述的那段场景。

对于这起令人吃惊的事件,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也引来许多迷信的解释。后来经专家反复研究后,终于破解了这个谜团:这起事故是由于飞机加速器的线路突然关闭而使发动机的推力下降,飞机失速而下坠。当飞行员弹射跳伞时,飞机受到震动后线路又被接通了。于是飞机继续飞行,直到燃料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