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 pve:老工业基地的新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3:08:00
—辽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纪实
本报记者 张允强 苏大鹏

压题照片 沈抚新城新貌。 郑 磊摄
辽宁曾有“辽老大”之称,那是因为在新中国工业史上,辽宁创造过数个第一。但在我国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辽老大”受体制束缚和观念落后等影响,一度出现产业结构老化和经济相对衰退等现象,与之相关的是职工下岗、失业,产业不景气,这些难题制约着辽宁发展的进程。
2003年,中央作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辽宁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十一五”时期,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又接连上升为国家战略。抓住机遇,重振中国的“工业摇篮”雄风,“十二五”开局,辽宁正在强势崛起。
“大战略”——
面向区域重整发展格局
尽管拥有较早的对外开放城市如大连、营口等,以及绵长的沿海开放地带,但辽宁人一度还是为远离南方开放前沿苦恼,认为区位上缺乏足够优势。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辽宁人开始重新认识区位优势,他们发现,辽宁不是开放的边沿而是在中心地带,那就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全新发展平台展现在辽宁人的面前。
“沿江、沿边、沿海”的辽宁丹东,现在是东北东部地区包含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2座城市经济发展的聚焦点。丹东转身向海之时,12市共同发现,东北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原来就在这座美丽的边境城市。现如今,东北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夜以继日、热火朝天地推进着,丹东也在加大力度建设海港,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拓展临港经济发展空间。
当营口港突破2亿吨吞吐量之时,锦州港、丹东港也加快了向亿吨大港迈进的步伐,而他们的动力都来自于区域经济关注度不断提高,作为东北地区惟一的沿海省份,辽宁的转身向海甚至让整个东北都看到发展的未来。
“十一五”时期,以沿海港口和42个重点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展神速,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锦州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重要基础设施辽河特大桥建成通车。今年前7个月,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8亿元,增长30.7%;实际利用外资129.8亿美元,增长44.3%。
9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这无疑是对沈阳经济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充分肯定,更给辽宁今后走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极大信心。
随着沈阳经济区“一核、五带、十群”的区域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的确立,沈阳中部8市通过5条产业带和10大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跨区域产业互补、集约化发展,拓展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正在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沈阳经济区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31.4亿元,增长3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7.1亿元,增长47.1%。
以“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辽宁三大区域战略为发展平台,“十一五”时期,辽宁的经济指数全线飘红,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4%,由2005年的804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27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2328美元增加到突破6000美元。
“大产业”——
更新换代重振工业雄风
走进锦州光伏产业基地,记者发现,这里已不是过去“小而散”的产业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产业链条齐全、产业布局合理、科研支持有力、商家穿梭其中的大型产业集群。
数字技术、生物医药、先进能源装备、液压装备、新能源电器、仪器仪表……这些新建的产业集群在辽宁各地都已经成为所在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和特色区域经济品牌的“助推器”。预计“十二五”时期,超千亿元规模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将在辽宁遍地开花。
“十一五”时期,辽宁的三次产业保持“二、三、一”发展格局的同时,已经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航空航天等6大高新技术产业。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125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
发展产业的主角是企业。说起辽宁的企业,就不得不提国企改革。如今在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推动下,辽宁国有大型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已基本完成,一批骨干国企实现联合重组,国有资本更多地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与此同时,辽宁的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长足发展,如今民营经济已占辽宁全省经济总量的60.5%。
企业迸发出的活力,助推辽宁经济快速完成从复苏到振兴的转变。今年以来,在沈阳经济区里,沿海经济带上,以及发展相对落后的辽西北地区,项目全面开花。2010年,辽宁对外开放的空间不断提升,仅实际利用外资一项就达207.5亿美元,增长34.4%。
投资为持续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来活力,辽宁的产业结构因此发生深刻变化:2010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9%,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石化工业成为辽宁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大思维”——
五个统一迈向全面振兴
许多去过凤城大梨树村的人,都对这个小山村创造出的发展奇迹深感震撼。2010年,该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0亿元,集体固定资产达3.5亿元。村党支部书记毛丰美用四个字概括他们的成功——“真抓实干”。
真抓实干,正是辽宁人民在经济建设中的“特长”之一。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辽宁没有选择保守,紧紧抓住宝贵的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以及由此形成的综合政策优势,在各地都对上项目犹豫不决时,辽宁当年的“投资”再创历史新高,达1万亿元,驱动全年经济增幅达13%,全国经济排名向前跃升一位的同时,辽宁经济结构明显好转,服务业、县域经济等发展的“短板”开始异军突起。
“十二五”开局之年,辽宁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生态修复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跨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应步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
步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堪称辽宁在实现全面振兴进程中最大的考验。虽然已经超过1.8万亿元,但辽宁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东部发达省份平均经济规模的1/2,而且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如不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不仅经济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且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等目标任务都将受到影响。为此,辽宁专门制定“两个不低于”的发展目标,即不低于振兴以来以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以此作为改革振兴的重要评价标准。
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说:“我们既要着力做大经济规模,又要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切实完成好加快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说:“只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辽宁就有望在‘十二五’时期迈进东部发达省份行列。”
面对未来,辽宁充满信心。如今辽宁“十一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吸引外资额跃居全国第二,崛起势头强劲。面对未来,辽宁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基本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始终坚持“五个统一”:当前发展与长远目标相统一、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优化投资结构与促进内生增长相统一、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推动全面振兴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统一,实现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语音朗读放大缩小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