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 boss魂武器:父母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22:02
可能是爹的瞎话说多了, 娘总是不相信爹的话。 清早,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娘根本不相信。孩子长大了,和爹娘有了天大的隔阂,不嫌弃爹娘就不错,还会亲你的老脸?
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了?老东西,
又说瞎话。
爹急赤白脸地说,是真的,不是做梦。谁
说瞎话谁是地上爬的。
爹娘疼爱断肠儿。小三子兄弟三人,小三子最小。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在爹娘的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叨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以后,再也没有亲过二老了。但是,爹娘都没有忘记小三子鲜嫩如花的小嘴啄在脸上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到底做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爹梦见这样的场面比娘少得多,所以每梦见一次,都稀罕得不得了,一睁开眼睛,就兴致勃勃地讲给娘听。有时候,娘都梦见小三子好几次了,爹还一次没梦见呢,爹就编瞎话给娘听。娘每一次听了都直撇嘴。
娘撇着嘴说,你是少见多怪,俺早被小三子亲腻了。娘满脸不屑的表情,其实,她心里酸酸的。毕竟,老头子梦见小三子亲他的这个晚上,她的梦连小三子的边儿都没挨上。
爹没好气地说,谁和你比做梦了?俺是说前天进城,小三子亲俺了。
娘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嚷道,真的?你昨天回来的时候,咋不说?
你让俺说了吗?俺一进家门,你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小三子瘦了吗?小三子胖了吗?小三子白了吗?小三子黑了吗?俺嗓子干得冒烟,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你都不能问问俺,渴不渴,饿不饿,累不累?
老东西,你现在不渴不饿又不累,快给俺说说,小三子咋就亲了你?
小三子大学毕业以后,     没有找到接收单位,在城市流浪。转眼间,秋风吹黄了黄泥湾所有的山头,还没有小三子就业的消息。小三子吃什么?小三子穿什么?小三子住在哪里?这一切,都是拧在爹娘心头的死结,怎么都解不开的沉甸甸的疙瘩。娘织了毛衣毛裤,爹卖了一千斤稻谷。爹背着包袱,揣着钱,进城去看小三子。见到爹的一刹那,小三子欢叫着跑过来,抱了抱爹。
老东西,小三子不是没亲你吗?娘斜了爹一眼。
你能不能别插嘴,让俺把话说完?爹瞪了娘一眼。
爹在城里小三子租赁的房子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小三子送爹回家,临出门的时候,小三子突然抱住爹的脑袋,在爹的腮帮上叭地亲了一口。爹猝不及防,愣了,小三子也楞了。小三子松开爹的脑袋,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像家乡门前潺潺的小溪。小三子流着泪,缓缓捧起爹的脸,在左脸上亲了亲,又在右脸上亲了亲。最后,小三子紧紧抱着爹,趴在爹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爹咂咂嘴,回味着说,咸津津的。
娘的泪水像门前的小溪汛期来临,哗地流了出来。娘哽咽着,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怜的小三子……
不到半天时间,老朱家的小三子亲他爹老脸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庄。老朱家一家三口成了村人的笑柄。人们说着笑着,笑歪了嘴,笑痛了肚皮。
自古以来,都是大人和不懂事的孩子互相亲亲,何曾见过黄泥湾哪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亲爹亲娘的?这个小三子,没羞没臊的,肯定是在城市呆久了,流氓电影看多了,学坏了。学坏了不要紧,你去找个姑娘亲呀,你爹的老脸糙得像树皮,    亲着有啥意思?还有小三子的爹,也越活越没出息了,   这种事儿还拿回来说说。小三子的娘最好笑,这是多么光彩的事儿吗?值得她大喇叭似的到处宣扬。
秋去冬来,小三子回家过年。春节那几天,日光飞逝,小三子很快又要离家。小三子临走的时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邻居
簇拥着他的爹娘,一起为他送行。人们都想瞧瞧小三子亲爹
亲娘的西洋景儿。可是,小三子挥手再见了,放开脚步走
了,也没有亲亲爹娘。
突然,人群里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三子
兄弟,不亲亲你爹你娘再走?
小三子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爹郑重地说,是呢,你娘等了这么多天呢。
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
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高大的身躯,半
跪在娘的面前,紧紧抱着娘佝偻的腰身……围观
的人们早就预备了响亮充足的笑声,准备开怀大
笑,可是,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个大婶还
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1)">
谨以此日志、此歌献给生我养我、辛苦了一辈子的爸爸妈妈。
养育之恩没齿难忘!
在此也祝福天下的父母吉祥如意!
我的父亲母亲 2013-2-9 14:53

去年父亲节那天开车回家的时候,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说他在装修家里的房子,希望我跟老婆和岳父岳母一起回家的时候有个好点的房子可以住,我叫他别太辛苦了,父亲说现在还辛苦,都已经够轻松的了,一阵感慨,有点难受,想起了许多事情。
-----------------------------
外公有七个女儿、三个儿子,我母亲是第五个,我外公解放前就是财主,解放后曾经被戴过高帽,游街示众过,后来划分为中农,属于团结对象,所以小时候母亲一家 都没有干过农活,生活至少衣食还是无忧的,还能够有小人书、可以拍照片,不过外公是封建余孽,家里吃饭都必须是外公吃完了以后,儿女才可以上桌,外公不赞同父亲跟母亲的婚事,把我母亲许配给东阳的一大户人家,还把我母亲给关在阁楼上。我母亲托他的姐妹给我父亲说,如果想娶母亲的话,就赶快去找她,如果不想 娶的话,就算了。父亲听了之后,连夜赶到阁楼下面,叫母亲的名字,母亲听到后,从隔壁的小阁楼顺着木板爬了下来,跟着我父亲走了。外公觉得很没有面子,而 且对不起那户世交的大户人家,就不认我母亲这个女儿了,把我母亲所有的东西都给烧了,包括母亲以前拍的照片。
这个事情让我妈妈很多年后很多次说起来都有点伤心,不过我妈妈虽然被赶出了外公家,但是还是很爱外公,外公去世之后,我妈妈好多次跟我说起外公,说外公自己在二三十年代创业,靠印染起家,赚了很多钱,在文革的时候,家里抄家的时候,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银元被抄家走,外公聪明偷偷的在床的隔层里留了一些,所以我记得后来我们家跟外公关系缓和之后,我小时候的压岁钱,都是十个银元,小时候不懂事常拿这个银元当成一块钱去卖包子吃。后来才知道,这些银元应该挺值钱。
外公在文革的时候,过的很苦,而且外公过惯了比较好的生活,所以从来不干活,都是外婆一个人带着十个子女,干的农活,妈妈说,外公很有傲气,每次被拉出去批斗前,也不喜不怒,就是叫外婆烫一壶酒,然后抄几个菜,慢悠悠喝完,拿上游街的牌子就跟外婆说,我去游个街就回来。回来之后照样喝酒吃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
外公很感激邓小平,我记得小时候,外公在家里放了很大的邓小平的头像,外公家小时候年夜饭很热闹,因为我有二十来个表兄弟,所以聚在外公家吃饭还是很开心的,但是因为父母跟外公家关系一直不是很好,我自己感觉自己小时候并没有太多感受到外公的温暖,但是我记得外公小时候给我买过一套猫鼠大战的书,我一直保存了很多年。
我爷爷跟我外公相反是个三代贫农,做人好大喜功,喜欢吹牛,而且不是负责任,在村子里口碑也不太好,他很年轻的时候,娶了奶奶之后就一个人跑新疆兵团去淘金,因为受不了那边的苦,三、四年后,又一个人跑了回来,生了父亲之后,又一个人跑出去,留下父亲跟奶奶相依为命。很多年后,爷爷又回来带着奶奶去了江西,一去十多年。
这十多年,刚好又碰到了最苦的三年自然灾害,我爸爸一个人在我外太婆家艰难的活了下来,我爸爸小时候得过天花,眼睛一只视力很差,从小也营养不良,所以,我爸爸跟外太婆感情很好,小时候的爸爸吃过很多苦头,也会干很多很多的活,他很小时候的时候就跟着我舅公,就是奶奶的弟弟,偷偷上山砍柴,然后走几十里路到东阳马宅去把柴禾卖掉,赚点钱,然后靠这些钱,我爸爸读完了小学。
据说我爸爸小时候读书很好,在村里有三杰之称,这三杰都有个民字,一个叫君民,我爸叫正民,还有一个叫陆民,所以也叫三民,在村里都挺有名的,其他两个都因为家里条件不错,后来君民成为当时村里最早的万元户,陆民,先是获得了参军的资格,然后退伍回来,成为地方国税局局长,不过都很可惜,前者得了癌症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死去,后者买了一套别墅,装修的时候,从屋顶摔下,脑部着地,死了,三杰也就仅剩我父亲一个了,但是他们三个感情一直都很好,我爸爸说其他们的时候都心里很伤感。
我爸爸认识我妈妈之后,我爷爷带着奶奶还有叔叔,姑姑从江西回来,从此稳定了下来,我爸爸跟我妈妈认识的时候,两边的家里都反对很大,村里面也有人找我爸爸谈话说,我爸爸根正苗红,如果跟我妈妈地主女儿谈恋爱了,就没有入党,参军的资格了。我爸爸后来还是要跟妈妈在一起,当时我爷爷是坚决反对的。
因为我爷爷说,给父亲物色好了一户人家,那户人家什么都不缺,只要父亲上门去就可以了,不需要我爷爷拿什么聘礼,爷爷很喜欢,要父亲过去,父亲不肯。执意地要了 从家里逃出来的母亲,爷爷也很生气,加上爷爷家境也不好,父亲和母亲就这样在爷爷家的猪圈房里结婚,此后到我和姐姐出生后的六年多时间里,都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
母亲生姐姐的那天,是她自己一个人去的医院,也是一个人回的家。父亲从仁川(离家大概60几里地)赤脚赶回来看母亲,母亲休息了一个晚上以后,就又下地干活了,而母亲生我的那天早上,母亲帮她的第三个姐姐缝制了一件衣服,赚了五毛钱,然后自己走到医院,在晚上6点30分,把我生下来,自己抱回家。外婆、外公都不曾 来看过母亲。
父亲在我姐姐出生之后就去了安吉给人家做木匠,只有每个月给家里寄钱,但是为了省路费,三年没有回家。我妈妈带着我和姐姐,一点点长大,我妈妈从来没有下地干活过的人,也要学者干活,然后就把我和姐姐托付给隔壁屋子的一个婆婆,我记得,我小时候有印象吃的最多的是玉米饼,所以我现在最讨厌吃这个。
母亲脑子很灵活,父亲也很肯干,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日子过得很温馨。父亲人缘很好,也很喜欢帮助别人,当时杭州浙江医科大学有教授下放在我们那边的农场养猪,我父亲在那边种地,久了认识之后,也常常来我们家玩,母亲后来受到别人启发,每天一大早到农场边上去卖豆腐,天不亮把豆腐做好,然后背到那边,等人家用豆子或者钱来换豆腐。那个教授,看到母亲这么辛苦,有时候利用职务之便,也常常一次性把母亲的豆腐都买去了,
为此,在我到杭州工作之后,母亲和父亲,也常常跟我提到这个姓钱的教授,让我能够帮他们找到这个忘年交的朋友。之所以说忘年交是因为我父亲母亲20来岁的时候,这个教授已经快50岁了,我父亲母亲很感激这个教授,因为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个教授常常跟他们说,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叫我父母别难过。
后来我在杭州的都市快报发布了寻人启事,最终找到了这个教授。父母从家里赶出来去看他,他们之间患难与共的故事被《大家》节目看到了,希望能够采访这段艰苦岁月里的往事,父母和教授都不想被打扰,也就拒绝了这个采访。
小时候,父亲靠种地的收成养不活母亲、姐姐和我,就跟大姨夫学木匠,然后跑到杭州郊区靠 近安吉的地方给人做木工,三年多时间里回不了家,就是为了节省路费。都是我母亲一个人带着我和姐姐,住在爷爷家分给父亲的猪圈房子里。母亲后来说,因为父亲不在,家里的米都是要算着吃,不然就撑不下去,所以,经常家里要开饭的时候,母亲就跑到外公家门口去转圈,外婆看到了就知道母亲没有吃饭,然后就趁外公不在的时候,偷偷拿些吃的给母亲带出来,母亲回到家后,先喂给我吃,然后和姐姐分着吃。
我现在每次开车从东阳到我家的路上,都会路过一个村子,那个村子前面有座桥,每次开车到这里的时候,我妈妈都会跟我说,说我三岁多的时候,生了场病,哪里都看不好,我妈妈听说这里有个土郎中很有名气,就一个人背着我从家里走到这个地方,给我看 病,看一个方子,一毛钱。每次说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总是在脑子里想起一个镜头,一个妇女,背着自己的孩子,孤独地走着,孩子在妈妈的背上安静地睡觉。而妈妈来回要走上一天的时间,因为从这个村子到我家,有五十多里路。所以每次开车路过这里,我都会特别特别的感动,很想哭。
我姐姐从小就很懂事,比我乖多了,我到了差不多会走路,就是姐姐带着我玩,我每次跟姐姐去大会堂看戏,到了快散场的时候就装作睡着了,然后姐姐就背着我回 家。姐姐毕竟力气也不大,有一次,不小心还摔了一跤,姐姐没有管她自己,还是先来看我有没有事情。后来大了,姐姐就带着我卖冰棍,我们叫爸爸弄了个木箱, 里面用棉被填好,然后去冰棍厂去批发冰棍,2分5一根,然后在大街道边上拿一根长板凳,一头放箱子,另外一头坐人,姐姐卖冰棍,我就在边上帮姐姐喊,买一 根冰棍是5分钱,我们可以赚一根冰棍的钱,姐姐每次卖掉了两根的时候,就会给我一根,我就跟姐姐分着吃。
在我三岁多的时候, 父亲不再做木匠,回到家里,用赚来的500块钱,跟人合资开了一家玻璃厂,因为父亲没有经验,办厂失败了,钱亏光了,还欠了好多钱,父亲把所有的东西都处 理完了之后,就开始自己动手做推车,准备去水泥厂当搬运工,被母亲知道了,母亲说再怎么穷,也不让父亲去做搬运工,一是怕父亲身体吃不消,二是不想让父亲 丢这个脸。父亲对母亲说,不管怎么说,日子还是要过,一家老小要养活。
也是那时候,我身体不好,常常发烧,有一次特别厉害,我父亲背我去人民医院,然后回家,路过一个豆腐脑的小店,父亲要了一碗豆腐花,当时我只记得我虚弱得连吃东西的力气都没有了,父亲就一小口一小口地往我嘴里喂。
-----------------------------------------------------------------------
母亲最终没有让父亲去做搬运工,父亲就自己偷偷地跑到江西去做工。他的一个朋友从江西回来跟他说江西那边在建设铁路,在招工,父亲骗母亲说到外面做生意,然 后就跟那个朋友到了江西,结果到江西之后发现铁路都不造了,身上又没有回家的路费,就和那个朋友扒火车回到了义乌,然后从义乌走回到家,100多公里路。
父亲回到家之后,我爷爷跟几个江西人拼着做一种叫白术的药材生意,这种药材主要产地就是我们家乡,因为涉及金额比较大,所以一个人也做不了,都要几个人合伙起来做。我爸爸也就跟着去做了,因为没有钱,爷爷就借了我爸爸一些钱,然后让我爸爸带着钱去玉山收购原材料。父亲就去了,怀里揣着五个人拼凑起来的钱,到了玉山收购好白术之后,回到家里,货物都堆在房间里的时候,有人跑过来跟父亲说,温州的价格已经很高了, 要不,拿到温州去卖吧。
当时父亲因为还有很多事情,就让母亲跟着那几个朋友,一起拼了一辆车去了温州。母亲坐在货车的后面,隆冬三月,母亲回忆说,那个冷啊,这辈子都记得。就这样,开了10几个小时到了温州,在温州呆了半个多月,白术一分钱都没有卖出去,母亲非常着急,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每天就在市场起期待有人过 来看这些货。呆了半个多月,一点办法都没有,又联系不上父亲,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去算命,算了三签,第一签是龙困池中,第二签是有人远方来救,第三签是有惊无险。
母亲回到住处,深夜2点多的时候,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母亲说看到了父亲,心里就立刻踏实了下 来,父亲跟母亲说,家乡的白术都已经涨到不少,为什么母亲这边还一点消息都没有,所以担心母亲出事情,就连夜赶到温州,然后在没有任何母亲的确切消息的情 况下,居然能够在偌大的温州城里找到母亲,这是母亲到现在也不敢相信的事情。
父亲最终带着母亲和那批货物运回了家乡,后来 也才知道,在温州为什么货物买不出去,是因为跟母亲一起去的人,看母亲一个人好欺负,想把母亲的货物给吞了,然后制造了许多借口,不让母亲的货有机会出售,看到父亲来了,他们没有办法,最终放了母亲和货回到了家乡。父亲和母亲卖掉了这些货物以后,还清了全部债务,还赚了3000多块钱,那年我应该六岁了。
-------------------------------------------------------------------
母亲用这3000多块租了间沿街的店铺,开了个裁缝店,做衣服,也卖布匹,父亲负责进货,母亲做衣服。那时候,家境也 开始好转,之前印象中吃的最多的就是干菜饼和玉米饼,而那之后,家里也吃得上白米饭和红烧肉,不过家境也只能够算很一般,因为我印象中很深的是,小学三年 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六一大合唱,要求每人统一着装,买校服,家里没有多的钱给我买,母亲就自己做了一件给我,我觉得非常的丢脸,就不敢去学校,怕学校大 家都笑话我,事实上,大家的确都笑话我,老师还当众让我把衣服给脱了,站在讲堂的最前面,最后我还被剥夺了去唱歌的资格。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流行打乒乓球,我央求母亲给我买一块乒乓球板,结果母亲没有钱给我买,父亲就用家里的三合板给我做了一块,我一直没有把这乒乓球板带到学校里去,我不想再被笑话,所以我从来也没有学会过打乒乓球。
也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年过年,我们去阿姨家拜年,到了东阳之后,要转车到黄田畈,为了省钱,父母亲让我们坐车去,他们自己走路去,我们到了阿姨家后,等了10多个小时,才等到父母。
五年级的时候,看到朋友有回力鞋穿,我就央求父亲给我买一双,父亲答应过年的时候给我买,那年过年,父亲没有履约,我大年三十,在被窝里哭了一个晚上。反倒是五年级毕业考的时候,我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考上初中的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的鞋子。
初中的时候,家乡搞县城老街道改造,当时因为没有拆迁管理办法,县城老街改造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强占居民用地。家里刚买的沿街房子被拆迁了,一片废墟,父亲多年来的心血一下都没有了,欲哭无泪,父亲看着被拆迁的房子,又一个人默默拿水泥刀开始建造新的房子。
那时候我们一家四口就住在不到30个平方的 一个小房子里,白天我跟姐姐去上学,父亲和母亲就戴个安全帽,开始重新造房子。有一天暑假的时候,姐姐路过新房子边上,建造房子用的毛竹从六楼砸下,被砸到了脚。姐姐鲜血直流,父亲飞一般地从四楼跑下来,背起姐姐,就往医院里赶,一路上父亲不知疲倦地飞奔,我跟在后面看着父亲跑着。
到了医院,父亲背着姐姐 又从一楼跑到六楼,送到手术室。医生说要交押金,父亲根本没有钱,医生很没有血性,看父亲的模样,很怕父亲没有钱还,死活不肯。父亲急得暴跳如雷,却又没有办法,只好跑出去借钱。一个早上,父亲先是背着姐姐跑到医院,然后又四处奔波凑钱,我在边上却帮不上任何忙,我一个人除了哭,却做不了什么事情,那时候我真希望自己能够早点长大。姐姐后来脚好了,父亲却苍老了许多……
我姐姐初三的时候,父亲去问姐姐的班主任,问应该上高中还是读中专。姐姐的老师说,姐姐属于用功型的,读书虽然很好,但是怕到高中会退步,所以还是建议读中专。父亲听了老师的建议,叫姐姐单报中专。中考的时候,父亲在学校门口等了姐姐三天,最终姐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考上了金华师范学校。父亲高兴地送姐姐去了金华,他觉得姐姐圆了他未了的心愿,很开心。
回来之后,刚好又碰到村里分配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的名额,一个名额是一万块钱,父亲跟我说,我们家穷,没有那么多钱,给你们转户口,你要跟姐姐一样靠自己,你们考出去,读了大学,那你们就自动是城镇户口了。我点了点头,那天,父亲很开心,因为村里有人买了两个名额,所以村里每户人家可以分到2000块钱。
两年后,我初中会考班级排名前三,但是却因为太吵闹,而且跟班主任的女儿打过架,被班主任逐出教室,不能参加中考前的一个月复习。我那天躲在教室的最后面哭了好久,父亲知道后,跑到校长那里说,我的儿子如果是成绩不好,没有资格参加复习的话,他也没有话说,但是现在我成绩这么好,不给我复习,是不公道的。在父亲的争取下,我又回到了教室,只是结果让父亲很失望,我考得很差,连电大都上不了。知道成绩那一天,父亲在家里叹了口气,却没有说什么。
1994年的那个暑假,我过得很悲观,原因有很多,青春萌动,前途渺茫都是原因。我其实蛮想回到校园,却又不敢去跟父母说,父亲有一天带我到当地唯一的中学去,找了个人,然后跟那个人说了几句,就带着我去了一个教室。我很莫 名其妙。那天晚上,父亲跟我说,他觉得他给姐姐安排错了人生,其实姐姐更适合读高中,那样可以考大学,却因为他的决定只能够读中专,他不想我再错过,而且他跟我说,他觉得我能够考上大学的,只是没有发挥好,父亲说他相信我,所以他向银行借了几千块钱,跟学校里商量了好久,千求万求,才允许我买进重点班读书,我爸爸说,我可能是最早的自费生了,那之前从来没有花钱就可以进重点班的先例了。
1997年的高考前,父亲站在学校的门口,当时有磐安报的记者来采访门外的父母,当我父亲被采访到的时候,父亲说我们家的儿子如果发挥正常,考上大学是肯定没有问题的。这句话被印成铅字,发表在了当地的唯一一份报纸上。只是父亲乐观地估计了我,虽然我在此前的任何一次联考上,都能够在前几名徘徊,却重演了94年的悲剧,我考了第五批的分数。我发现自己是个总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失常的人,只是94年父亲还可以用金钱给我换取一次机会,97年呢?用再多的钱,也没有用了,我也对自己开始感到了绝望。
1997年,父亲跟母亲商量了好久,带着我去东阳找复习班。父亲一家一家不停地考察复习班的情况,希望给我找一个最好的复习班,能够让我重新再来一次。父亲依然乐观地跟我说,他还相信我肯定能够考上大学的,依然只是没有发挥好,虽然这个理由我已经不再相信。
那年夏天,我相信许多复习班已经对于这么一个家长感到厌烦,父亲总是把每个复习班的老师都给问得实在不想回答为止,最后父亲选定了蓝天、红叶和黎明。当时东阳最好的前进复习班,认为我成绩太差,不肯收我;蓝天嫌我父亲罗嗦,扔下一句,你爱来不来,也不要我;而黎明刚刚开始起步,连生源都没有,所以对我的态度特别好, 尤其是那个校长孙黎明——现在东阳最大的爆发户之一吧,百般挽留,父亲被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于是就在东阳南街口一个破败的学校里开始了一年的漫长痛苦生涯。
那一年不想多说,只是记得多次提及的几个镜头。那年跑到杭州看当时喜欢的女孩子,却碰壁而归,在落寞地回到了东阳之后,就大病不起。我迷迷糊糊地醒了之后,我第一眼看到了我的父亲,我当时就哭了起来,想到我高考失败,父母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而且还为我宽心,我知道我的落榜,让他们在村里抬不了头,受人的白眼,但是他们却能够坦荡地忍耐下来,更是百倍地呵护我,深怕我难受……
父亲在身边呆了几天,那几天我哪里也没有去 就在宿舍的床上躺着,父亲在边上照料我,走前留了一千块钱,临出门前,回头跟我说:你这么大了,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你自己也知道了,你如果能够考上大学,我们家里虽然穷点,但是我们砸锅卖铁,也会让你去读的,不过考不上,也没有关系的,你不要太有压力……然后叹息一声之后,就离开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偌大的寝室里……
那个镜头,我想已经成为我这辈子也无法忘记的镜头了,我时刻用这个镜头里父亲的那种似乎恨铁不成钢 的眼神来鼓励我自己的每一次放纵的时刻。之后不到四五个月的时间里,我把自己锁在寝室里锁了几个月,然后,我最终用全县第一的成绩证明了父亲的眼光是没有看错的。
那一年我自己的成功,改变了许多人,包括孙黎明在内,他的黎明复习班由此开始了其伟大的起步,不到8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了东阳最大的复习班,有3000多学生,而他自己也已经是千万富翁,开起了沃尔沃,买了上百亩土地的农庄。想起当年他带着我,四处做广告宣传的时候,我真的很恍惚,现在这个衣亮光鲜的人是否还是当年那个善良、淳朴的老师?不过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也被改变了。
---------------------------------------------------------------
1998年的9月9日,父亲和母亲很体面地送我去北京。坐了28个小时的火车,到 了北京已经是凌晨2点,父亲和母亲送我到我高三时的同桌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住下后,他们两个人却自己走路回到北京火车站,然后在火车站门口蜷缩了一个 晚上,就是为了节省100块钱的住宿费。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来北京师范大学,然后带着我到了当时的中国金融学院,学校虽然很小,但是很气派,不过我还是我 感到很失望,我一直认为的学校应该是恢弘的大校园,所以我那几天很失落,父母看出我的落寞,于是就尽量安慰我,给我叠床背,买衣服和生活用品,还张罗着要 给我买电脑。
第二天,父母带着我去了故宫,为了省钱,我没有进去,期望以后有学生证了,可以拿个半价,在外面等父母出来,然后我就匆匆地送走了父母。
1999年的时候,北京开始了沙尘暴,同时蔓延的还有流感,我第一个倒下了。父亲听说后,就连夜坐火车到北京来看我,我好了之后,带父亲去王府井,父亲说,如果不是当年逼着我去复习,他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来这里看看,走走,晚上回到寝室的时候,我跟父亲睡在一个被窝里。
2000年,我喜欢一个女孩子,女孩子不喜欢我,我喝多哭得一塌糊涂,半夜打电话回家,哭着跟父亲说,父亲在电话里安慰我了一个晚上,我却不知道他说了什么。第二天父亲写了一封信给我,在信里给我讲了一个很长很长的爱情故事,教我要学会采摘最美丽的那朵花,父亲的字写得很好,虽然只有小学文化。
2002 年,我毕业了,准备出国读书,却发现家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可以供我。当我发现父亲在准备把房子抵押去贷款的时候,我放弃了,最终在五月份的时候,来了杭州,签了这份工作,也是那一年,我租了一间破败的房子,父亲赶过来,我们两个人买了桶白色涂料,把破败的房子好好的弄了弄。跟父亲一起干活很开心,因为父 亲什么都会,会木匠、电工,会修理电器,也会教我怎么收拾家具。
2003年2月,过春节的时候,我带着在外面教书兼职发的2000块年终奖回家给父母,我看到的父母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的笑脸。我知道那一刻起,父母所有的付出都到了可以有所回报的时候了。
2004 年3月,我看中了一套房子。我准备买房子,父母亲没有反对,而且还很鼓励我,家境虽然困难了些,但是父亲母亲还是向各家亲戚借了许多钱,还向信用社贷款, 给我寄了许多钱,帮我缓解经济困难,让我最终能够在杭州买起了房子。2年后这套房子涨了四十多万,我卖掉了这房子,还掉了些债务之后,在06年又重新买了 套房子,虽然没有这套大,但是压力也没有像以前那么大了,我知道我还年轻,亏欠父母的东西,我可能一辈子都还不掉。
2005年3月,因为工作努力,我升职了,父亲给我又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透露着赞赏的喜悦,他说替我感到骄傲。
2005年12月,在基本上还清了父母亲给我买房子所借的外债后,我买了辆越野车,那之后的几天,母亲经常打电话给我说,她连续好多天睡不着觉,总是梦见我出车祸,她叫我千万要担心,注意安全。
2006 年5月1日,我自己一个人开着车到了拉萨。过了唐古拉山口的时候,我给父母打电话,父亲说男儿志在四方,他说,他这辈子年轻时候很遗憾,为了生计,没有能够带着我多走些地方,现在我自己长大了,是该多去走走,而母亲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她叫我一定要注意开车,保重身体。
我的父亲母亲
新年的脚步愈来愈近,而漂泊在外多年的我思乡之情也与日俱增。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表达了我对故乡对亲人的眷恋,也许只有常年离家的游子才能体会到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于是每到逢年过节,独在他乡的我就会莫名的惆怅。走在繁华拥挤的街上,走在欢声笑语的人群中,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孤零。每当灯火阑珊夜深人静的时刻,无数次的梦回故乡,不愿醒来。而醒来之后却在异乡,不禁泪湿枕巾,寸断肝肠。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的故乡和亲人,但最为挂念的还是牵我挂我疼我爱我的父亲母亲。
如果你天天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就不会感觉到时光的飞逝,光阴如流水。也不会体会到身边事物的巨大变化和父母的骤然老去。而当你在经过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见到他们,就会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巨大的变化。那满鬓的白发、脸上的皱纹、沧桑的面孔、蹒跚的步履、那留恋你的眼神、牵挂你的话语 ......让你丧失了哭泣的力气。虽然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无情的痕迹,但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他们牵挂你宽容你的心。所以别人害怕别离,而我却害怕重逢。因为重逢之后又会是难舍的别离,令你心痛心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又越发的思念他们。现在的我又怕过年又盼过年,盼的是孩子的长大,怕的是父母的老去。当我在他乡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当我受了委屈无处倾诉的时候,总是不由的想到他们,想到他们的谆谆教诲。心中就会涌起阵阵的暖意,不再觉得自己像无依无靠的孩子,不再觉得自己像断了线的风筝,因为线始终牢牢的抓在父母的手里。于是每次想到他们,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不争气的泪水总是不由的滑落,扰乱了我的思绪。
父亲属兔,到年已七十有余,比母亲大一岁。他们夫妻二人互敬互爱相敬如宾,风风雨雨度过了五十余年的光阴。因为父亲的生日是农历的十五,而母亲的生日在初一,所以我从小就经常听他们自豪的说他们是最佳的婚配。因为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世上最美好的姻缘。这句话不知道是他们自己的说辞还是另有依据,但在他们共度的岁月里,事实证明这句话确实特别的有道理。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从来没有说过粗话或者打架,因为他们都是有文化明事理的人。父亲和母亲都是老师,父亲六一年参加的工作,而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因为要照顾我们才离开了她的工作岗位。他们也有闹矛盾的时候,也就是两三天谁也不理谁,而等不了几天就会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和好如初。令小时候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天天密切的观察他们的言语动静。看他们和好就纳闷的去问他们,而他们却总是笑着不言语。父母都是开朗想的开的人, 所以童年的我天天生活在欢声笑语之中,没有受过半点的委屈。我的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也许是我最小的原因,所以父母的娇惯,哥姐的谦让让我从小备受宠爱,无忧无虑。也从而把我养成了自私、任性、桀骜不驯、肆无忌惮的坏脾气。而当我真正的离开了他们,离开了亲人的呵护,才让我真正的长大并成熟起来。也懂得了去关心理解宽容别人,更感觉到了那亲情的可贵。
父亲个子不高,属于一个乐天派,脸上天天挂着笑意。他是一个永远不懂烦恼不懂累的人,每天都是他忙忙碌碌的身影。也许是因为他常年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原因,所以父亲的想法总是那么的天真幼稚。在他的眼里,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坏人,他不会和任何人心存芥蒂。也没有去防备人去害人的心理。为人处世和蔼可亲,总怕别人受委屈,宁可自己累自己苦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有一颗善良仁慈宽厚的心。但他却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从而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而母亲是一个考虑事情比较周全,善解人意善良的女人。因为他们刚结婚的时候父亲调到了外地,就是现在的泊头市(原来是泊头县)。虽然都是沧州市,却和老家也相隔二百余里地的路程。那时没有交通工具,父亲都是徒步往返于家与他的单位。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父亲如此坚强的毅力。而家里的一切都是母亲在打理,母亲又要工作又要照顾我们(那时还没有我吧),虽然生活特别的清贫,他们那时两个人才开二十九元五毛钱的工资,但勤劳持家的母亲却把我们穷苦的家打理的井井有条,特别的温馨。后来母亲也和父亲去了外地,我和二哥都是在那里的学校生人。而最令母亲汗颜的是我们兄妹四人都是出生在六七月酷暑的夏季,老家的夏季相当的炎热,更何况是母亲十月怀胎分娩的日子,所以至今母亲回忆起她养育我们的日子都是满肚子的苦水。因为天气炎热母亲不知道流了多少汗,蜕了几层皮。也没有好好的做月子,洗衣服做家务用的都是凉水。母亲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身体单薄、廋廋弱弱的她每逢阴天下雨的天气就腰酸腿疼,都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父母心地善良,总爱帮助别人。我们的村子很大,有两三千口人,而我们的家庭特别和睦,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当融洽。父母虽然自己过得很拮据,但却会尽可能的帮助有困难的亲戚和邻居。父亲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到过年他就会特别的忙碌,帮助邻里写福字写对联。而母亲善解人意,不论谁家家庭有了矛盾总会来找母亲,母亲的三言两语,总会让他们高高兴兴的离去。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人活的要有志气。当官的不要去巴结奉承,也不要瞧不起穷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他们也用实际行动教育了我们。父母在外地教书的时候,曾收留了一对要饭的老夫妻,因为老两口去学校要饭,父母见他们可怜就把他们留了下来,和父亲母亲生活在一起有五六年的光阴。对这些我不清楚因为那时的我还没有出生,而大哥和姐对那段时光却记得清楚,对那对老夫妻记忆犹新。因为我们的爷爷奶奶不在身边,大哥和姐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爷爷奶奶。而我就只记得小时候,我也就是六七岁的样子,家里来了一个高高瘦瘦的男人,骑着自行车来看望我的父亲母亲。记忆最深的是他自行车的后座上一左一右驮着两大筐黄澄澄的大鸭梨。据说那是老夫妻收养的儿子,因为他们想念我的父母,在临终的时候叮嘱他来报答父母的收留之恩。只记得父母那天特别的高兴,家里坐满了前来祝贺的乡邻。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两筐大鸭梨,和小伙伴们追逐嬉笑品尝甜蜜的滋味仍甜在我的心里。
还记得我们村里有两个神经不太正常的女人,都爱去我的家里串门。其中的一个是个二十多岁的四川女人,据说她犯病的时候会打人。所以众人都离得她们远远地,而我们小孩子更是不敢靠近她们。而母亲却和她们走的很近,总会把些吃的给她们。而她们在母亲的面前也安静的很,不哭不闹笑眯眯的像正常的女人。而每次她们来到家里,母亲总会打上一盆清水,给她们洗洗脸,梳理凌乱的头发,吃完饭再把她们送回去。有时她们不肯离去,母亲就会大声的教育呵斥她们,她们就不言不语的乖乖和他们的男人回家去。那时的我不理解母亲,特别生母亲的气,讨厌母亲去招惹她们。甚至会因为母亲给她们一块糖果而大发脾气,觉得她们夺走了本应该属于我的东西。而母亲总是表面上笑呵呵的答应着,依然我行我素照顾着她们。每当她们犯病的时候,她们的男人总会来找我的母亲,母亲不管在做什么都会放下手里的活急匆匆的跟着他们离去,而等不了一会就会哼着小曲高高兴兴的回来。前年春节我回到家乡,在村子里见到了那个四川女人,没想到那个女人看到我就立刻向我跑来,好像是见到了她久别亲人。咧着嘴笑着向我比划着大声说着含糊的话语,然后又疯疯癫癫的向前面跑去。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转而又感觉到惊喜,因为我自从离家十几年并没有见过她,而她却还记得我这个远离家乡曾经讨厌她的人。甚至有些后悔当初排斥她的行为,令我感到特别的惭愧。而我也真正的理解了我的父亲母亲,懂得了他们的宽厚仁慈。
父亲特别的有耐心,在他教书的时候,每次放学回来总是带着一大堆厚厚的作业,每到休息的时候,还要忙着去学生家做家访。有一次竟然因为在讲台上晕倒被学生的家长送了回来。如果哪个学生家里因为有困难交不起学费,父亲总是尽力的去帮助他们。那时候的父亲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肚子里装着许多渊博的知识。每到晚上我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父亲总是顾不上一天的劳累,给我讲许许多多的故事。什么杨家将、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时的我总爱摸着父亲的肚皮,好奇的问父亲许多我不明白的问题,听着父亲的故事安然入睡。这些故事父亲不知道讲了多少遍,因为我的侄子侄女外甥们都爱听父亲讲故事。而父亲却百讲不倦,那些人物让他描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他那眉飞色舞的讲解,丰富夸张的语言,令我们欣喜若狂如痴如醉。那时候没有电视,而听父亲讲故事是我最大的乐趣。于是乎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的理想就是想当个作家,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而这种习惯也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小时候我的家庭贫困,父母不但要抚养我们兄妹四人,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和偏瘫的奶奶。他们都是非常孝顺的人。爷爷和我们在一起生活到八十六岁,母亲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他做好吃的。让我难忘的是母亲给爷爷做的五花肉,每次就做一碗让我垂涎欲滴,却不让我吃。于是我就会哄着爷爷帮他揉肩捶背,理所当然的和他分享美食。而母亲虽然会生气,但因爷爷是我的坚强后盾她也无可奈何。母亲总是和我们诉说父亲这一生的不易,说父亲别看是教了一辈子的书却受了一辈子的累。工作之余的父亲对农活样样精通,是个做农活的好把式。而母亲是父亲坚强的后盾,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我们全家其乐融融,欢天喜地。而小时候的我聪明伶俐、活泼淘气,最令他们欣慰的是我的学习特别的刻苦努力,从来不让他们操心。虽然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却从没有干过一天的农活。围绕在我身边的都是伙伴们煞是羡慕的眼神。父母哥姐对我有时无理的要求也会言听计从,倍加宠爱(其实是溺爱吧)。我那时就特别的纳闷哥姐他们怎么就那么傻?我爱穿的他们不爱穿,我喜欢吃的他们也不喜欢吃,那时的美食其实真得很简单,一块糖果几块饼干就会让小孩子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实在是太无知,而他们不喜爱的借口让我觉得自己拥有的理所当然,享受的仿佛很有道理。童年的我特别的淘气,会爬最高的树,会去河里摸鱼,会去田野里逮蚂蚱,会去屋檐下捉麻雀,即使夏天的中午也不午睡,偷偷的和伙伴们一起去套树上的知了......天天忙忙碌碌忘乎所以,像个统领部队的大将军。而造反的结果就是不敢回家,因为满脸的灰尘,一身的脏泥。而父母看到我的模样总是大声的呵斥,却从没有动过我一手指。而那时只要我一流下委屈的泪水,父母就不会再生气。那时眼泪是我的秘密武器,并且屡试不败让我更加的淘气放肆。到现在回忆起母亲晚上为我缝补爬树挂破的衣服的情景,微弱的煤油灯下,母亲的身影在我的记忆中仍然是那么的美......
父亲是个爱生活爱劳动的人,而这也是令母亲最为头疼的问题。因为父亲虽然上了年纪却不服老,干起活来永远不知道累。退休后的父亲好像如鱼得水,迷上了种果树、养花种菜、养鸽子养鱼......并且在他的精心打理下,什么都打理的像模像样,生动有趣。虽然我们家没有地,家里的小院,哥哥们的工厂周围都是他杰作的天地。到现在我对水果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再好的水果也没有父亲种的有滋味。真的忘不了那时幸福的日子,父亲种了几十棵的苹果树,桃树,梨树......苹果树的种类齐全,有红富士、黄香蕉、国光等等......还有几棵叫印度青吧,具体叫什么我也忘了,只知道那种苹果是绿色的接近于方形,滋味甜脆,咬一口就像冰糖的滋味,而那几棵苹果树也是我享受的专利。父亲的果园是我小时候玩耍的天堂,我天天的爬到树上任意的挥霍,自由自在的像只调皮的猴子。虽然现在果园已经没有了,但却在我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母亲最担心的是父亲的身体,因为父亲好像是个机器人。夏天的中午那么炎热,他却也不懂得午睡。到现在母亲一打电话就是告父亲的状,让我们兄妹帮着教育父亲。其实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就是这个样子,已经形成了自然规律。不管母亲怎样生气,也不管我们怎样嘱咐,他表面上答应着,心里却有自己的小主意。尤其现在父亲越发像个孩子,故意的和母亲唱反调。于是我们也只好叮嘱他要注意身体,让他随心所欲,因为适当的劳动也不是件坏事。晚年的生活也让父亲打理的有滋有味令人欣慰。
去年国庆节,因为姐姐家的外甥结婚,我回到了家乡。平常因为工作我都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回,而这次回家让我欣喜万分。因为梦中无数次出现的小院真真切切的出现在我的眼前,父亲的小院简直是个花园菜园。挂满红枣的枣树、红彤彤的石榴、黄澄澄的柿子树、碧绿的扁豆、整齐的菜畦、硕大的胡萝卜白萝卜......品种繁多应有尽有。哦,对了,最让我惊奇的是那沉甸甸的冬瓜,我觉的那像冬瓜,可父亲说那是大黄瓜,父亲给他们搭的木架,一个个足有二十斤左右。父亲母亲边为我采摘,边笑呵呵的说,如果你要是夏天来小院品种会更加齐全,让我放心的吃因为这都是绝对的绿色食品,是我在城里是吃不到的美味。看着父母骄傲自豪的样子,不亚于莫言得了诺贝尔金奖,让我忍俊不住的欣慰。当我问父亲种那么多吃不了怎么办的时候,父亲顽皮的说,可以送邻居亲戚呀,你也不在家太遗憾了,要不你想吃什么老爸就给你种什么,话语之中带着失望的眼神,让我也心酸的无话答对。父亲的小院还是一个小花园,什么喇叭花、月季、牡丹、夜来香......正是开得鲜艳的时候。每到晚上闻着小院的阵阵清香,心情无比的舒畅。据父亲说夜来香可以驱除蚊虫,一举三得。一可以欣赏二可以驱虫,当我问父亲三是什么的时候,父亲笑呵呵的指着母亲说,送你老妈呀,你妈喜欢呢!而母亲边用手指戳父亲的脑门边斥责父亲太傻不懂得累,言语之中却掩饰不住对父亲的浓浓爱意。
现在父母的生活很富裕,经济方面也不用我们兄妹操心。但他们仍然非常的节俭,不随便浪费任何物品。虽然父母的生活不用我们操心,但我们四人都懂得父母的艰辛,总是各尽所能的为父母添置衣服或是生活用品。而父母每次总是责怪我们的奢侈,但他们和邻居们言谈之中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因为我常年在外,家里有什么事情他们都不用我操心,即使有病也从不告诉我怕我担心。而每当我过后责怪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和我说只要我在外好好的过日子,不让他们牵挂,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报答。所以我虽然自己在外,但却有失有得,离开父母才让我从原来的不懂事变成了现在的成熟,也才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世态的艰辛。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最令父母欣慰的是,我们兄妹四人都很争气,从来没有去依赖他们,都是靠自己的打拼。两个哥哥和姐夫因为都是做生意,所以家境都相当的富裕。家家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屋,开着豪华的私家车。而我虽然在这里和爱人挣得有限的工资,但生活也是没有负担,令父母特别的欣慰。最令父母骄傲的是我们家里的孩子们,有好几个都已经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也在外地,所以父母总是特别的牵挂我们,天天盘算着我们回家的归期。
父母的心态非常的平和,知足常乐,从来不和别人攀比。我每次回家都会和父亲探讨现在关于学生的教育问题,而当我为父亲感慨他的工资太低的时候,父亲总是笑呵呵的摸着他的头,很惊讶很疑惑我的质疑。并且郑重其事的和我辩论:“不少呀,我觉得很高了呀,就这我和你母亲都花不完呢?还是共产党好,你们要知足呢!”而每当我们聊起现在的教育现状,尤其父亲听我说起我们这里学生的补课问题老师收费特别严重的时候,父亲总是很气愤,不理解现在老师的做法。他觉的教书育人这是最为神圣的职业,怎么可以牵扯到个人的利益?这是对这个职业最大的亵渎。于是乎,感慨过后的父亲就会和我再次提起他的教育生涯,他的无愧的过去。父母平和的心态着实教育了我,当我在工作或生活中觉得不公平不知足的时候,总是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于是就不再去怨天怨地,用一颗平常的心态去面对,也懂得了知足常乐懂得了感恩。
父母的生活有滋有味,特别的有规律。每天早起准时起床,和母亲去马路上锻炼身体。一个做饭一个洗锅分工的井然有序。每天早起如果不想做饭,父亲会骑上他的三轮车去街上买早点。我回家的时候也是如此,让我在他们身边享受着这份幸福 滋味。而每到上午九点钟的时候,送牛奶的一个女人就会去给他们送去他们预定的牛奶,十点钟左右送报纸的邮递员也就会来了。父亲爱看书,定了许多的报纸和月刊,如沧州日报,老人世界等等。而父亲一收到它们,就会安安静静的再也不动地方,戴着老花镜认真的边看边用笔记录有用的知识,像个爱学习的小学生。这时候谁也不能去打扰父亲,如果你要去打扰从来不发脾气的父亲就会和你急。而一到下午父母就会各奔东西,母亲去和邻居聊天串门,而父亲去他的老人活动中心。现在的老家发展的真是让我吃惊,家家生活水平不亚于城里人,为老人们准备了各种的休闲娱乐的场地。每天晚上七点钟的新闻是父亲的必备专利,而母亲也逐渐的喜欢上了关心国家大事。所以每年回家和他们坐在一起,电视里出现的国家领导人母亲知道的也要比我还多,谁她也都认识。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前些日子和父母通电话,他们还和我争论关于我国和日本钓鱼岛的问题。虽然我没有和他们面对面的谈论,没有见到他们的表情,但从他们的话语中能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愤怒,激动的声音里充满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也让我感到自己的无知和麻木不仁,激发了我那颗还没完全泯灭的爱国之心。
在我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来过我这里几次。而每次来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帮我照顾孩子。因为我的爱人常年工作在外地,而我的工作又忙,生活不稳定,经济条件也不好,也着实让父母为我操碎了心。而现在孩子长大了,一切都逐渐的步入正轨,每次再让他们来的时候,他们总是有太多的理由和说辞。说是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方式,嫌我家的楼房太高不方便,而最主要的是邻里之间的人情冷漠,没有老家的亲情滋味也不串门,让他们觉得憋屈,像小鸟被关在笼子里。其实我知道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怕给我添麻烦,影响我的工作而已。也许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吧,为了自己的儿女,默默付出无怨无悔。
记得有次我想家了,强烈要求母亲来我这里。那时孩子已送到了幼儿园,基本上不用母亲太操心。可是母亲在这里住了没有多少日子,一天晚上我去母亲的房间,却看到母亲在悄悄的抹眼泪。当时我以为是母亲和爱人有什么误会,仔细询问才知道母亲是想家了,想念家里的孙子孙女和外甥们,也牵挂我在家的父亲。于是我虽然心里恋恋不舍母亲的离去,但也只好为母亲考虑,第二天就给母亲买上了回家的车票,让她重归故里。而父亲只来过我这里一次,就那一次却让父亲伤透了心。有次父亲和我五六岁的女儿去公园玩耍,想回家却又忘了没有拿家里的钥匙,于是就去我的单位找我,结果却又迷了路。城里的人多车多,再加上语言的不通,让父亲惊慌失措着实恼火。而那时因为我也没有手机,幸亏父亲记得我单位的电话,当我着急的找到一身疲惫的父亲的时候,却责怪父亲打扰了我的工作。现在想想父亲抱着啼哭的女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无助的眼神,让我很后悔当初的行为。而父亲见到我像个孩子,眼里充满了委屈的泪水。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快给老爸买车票吧,这是什么鬼地方,还是咱家好呀。”时隔多年,我再提起让他来的时候,父亲的头就摇的像个拨浪鼓。我们这里的夏天特别凉快,就像是避暑山庄,而父母却没有因为享受来我这里度过一次,这也是令我最为遗憾的事情。我知道如果我真的需要他们,他们肯定会义不容辞来的,但考虑到父母的感受,我也不再去勉强他们。
而每次只要我重归故里,不论是白天或者是深夜凌晨,父亲总会在我家房后的马路上痴痴的等我的归来,而母亲则在家忙碌着为我精心准备着可口的饭菜。所以虽然我漂泊在外,最想念的还是老家,最最幸福的就是在回家的路上。一想到他们,一想到家里为我留着的柔和的灯光,旅途的劳累就会消失到九霄云外。而我看到他们,就会给他们每人一个最深情的拥抱,然后就去翻看父亲的日记,呵呵,我的父亲就像个孩子,他的日记很简单,就是挂在墙上的一个普通的白皮本,它里面记录着这一年家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也许每天就一句话,却记载着我们全家包括邻里的琐碎之事。比如他几月几日洗的澡,几月几日理的发,几月几日儿女给他们买的什么,几月几日种的花,几月几日是我们的生日归期等等,他都记得非常的清楚。去年见父亲的日记里有件事让我疑问,写着他去赶集买了七条鱼,可是等了没有几天日记里却记的死了八条,于是我疑惑的问父亲。父亲哈哈大笑,说是原来鱼缸里有一条鱼也给死了。把我们全家逗的忍俊不住,捧腹大笑。而里面记的最多的是我们兄妹四人和我们的孩子对他们的孝心,其实真的让我们惭愧,而他们对我们付出的爱我们又该怎样去记得呢?
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在这里我要郑重的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赋予了我们健康的身体,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纯洁的灵魂,感谢他们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感谢他们让我们学会了感恩......父母最最牵挂的是他们远在他乡的女儿,我在这里一切都好请你们要放心。虽然我在这里经受了生活的磨难,诸多的不如意,离开了他们我才真正的懂得了父母的心,理解了生活的真谛。我会好好的面对生活,不让他们再为我操心。我最最亲爱的父亲母亲,夜已深,想必远方的你们已经安然入睡,就让我的思念永远陪伴着你们。女儿在远方为你们祈福,祝我的父亲母亲安度晚年,幸福永存!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含辛茹苦的父亲母亲,祝所有的父亲母亲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诸事如意!
梦庭独语于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日凌晨
咱爸咱妈六十年
一次和一位同乡长辈聊天,他跟我讲了他父母亲的爱情故事,听完以后倍受感动,也让我感触很深。
题记
父亲和母亲都六十多岁了,风风雨雨携手走过了大半辈子。他们都是地道的农民,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唯一让他们值得骄傲的就是将我们这些孩子养大成人。他们平平淡淡地在黄土地上耕耘,耕耘着自己的梦想,耕耘着自己的爱和情。
母亲比父亲大三岁。母亲是主动来到父亲家的,那一年她岁。他们那个年代,吃饱饭都是问题,谈恋爱就不敢奢望了。母亲家里穷,孩子又多,实在没办法生活,于是母亲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就从家里出来讨饭。一个大姑娘出来要饭,实在有点儿心酸,但是没办法,那个年代随时都会饿死人呀。一个多月后,母亲一路讨饭就来到了父亲家里。
当时,父亲家里的条件稍微好一些,用母亲的话说就是至少能够吃饱肚子。母亲在父亲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想要离开,爷爷奶奶看母亲人挺勤快、挺能干的,于是就想把她留下来作儿媳妇。奶奶把这事跟母亲说了以后,没想到母亲痛快地答应了下来,爷爷奶奶乐得一夜没睡着。虽说母亲年龄大了一些,可是女大三,抱金砖嘛。那时,父亲才岁,傻乎乎的,一看天上掉下来个媳妇,乐呵呵地就跟母亲成了亲。就这样,父亲和母亲走到了一起。
后来我问母亲,是不是因为父亲家里可以吃饱肚子,才嫁给父亲的。母亲笑呵呵地对我说道:娘不光是因为待在你爹家里可以不挨饿,再说了那时娘也老大不小了,也想成个家。更重要的是,你爹家里就他一个孩子,负担轻,我盘算着等你爷爷奶奶去逝后,我就可以做主了。那时你爹还小,看起来傻头傻脑的,我又不怕他欺负我,于是就留下来了。母亲说得时候,总是笑着,看起来似乎很有成就感。
母亲嫁给父亲后,就真的当家做主了。母亲性格刚烈,脾气倔,父亲什么事都让着她。每次吵架的时候,我们只能听到母亲一个人的声音,父亲很少有言语。父亲总是拉着母亲的手傻笑,不着边际地应答着,看着父亲的傻样,母亲吵着吵着就笑了起来。从我记事起,父亲和母亲的吵架从来都没有超过分钟。
我是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我出生的时候,家里的生活已经好多了。父亲和母亲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同甘共苦的故事,大多是从哥哥姐姐那里听来的。
有一年快要过春节的时候,公社里给我们家分了一小块猪肉。年三十的晚上,母亲想用这点猪肉让家人过个年,可是父亲给公社里看粮仓没有回来。晚上,哥哥姐姐们都要吵着要吃肉,因为他们一年都没有吃过肉了。母亲没有办法,肉煮熟后给哥哥姐姐们每人分了一小块。最后还剩下一点,自己没舍得吃,轻轻地舔了一下后留给了父亲。
母亲生下第三个孩子后,不知为什么,孩子当晚就夭折了。母亲一时难以接受这个现实,整天以泪洗面,最后终于把眼睛哭坏了,眼睛看什么东西都是模糊的。这下可把父亲急坏了,他狠心把家里的老牛给卖了,给母亲看病。这次母亲又跟父亲大吵,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牛可是农民的命根呀。可是这次父亲没有让着母亲,他把母亲狠狠地骂了一回,一句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让我咋活呀?把母亲顶得一句话也没有了。第二天,父亲就用架子车拉着母亲到县城看病去了。后来病是看好了,可落下了个病根,母亲看东西看久了眼睛就会生痛。来年春耕的时候,父亲就变成了牛,母亲在后面跟着,父亲在前面拉犁。
赶上了新社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父母也一天天老了,他们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十年前,父亲得了肺气肿,差点儿撒手离母亲而去。这十年来,父亲一直靠药物维持着生命,他每一天都离不开药。十年来,不管春夏秋冬,每天晚上不论多晚,只要一听到父亲咳嗽,母亲就会爬起来给父亲端水、拿药,有的晚上要起来好几次。母亲晚上根本看不清东西,摸来摸去,总是撞这碰那,于是晚上父亲只要能坚持,就尽量不咳嗽,让母亲睡个好觉。
人老了,父亲的听力也下降的厉害,只要说话的声音小点,父亲就什么也听不到了。儿女们有时跟他说东,他答西,长此以往,也没人跟他说话了,只有母亲经常凑在他耳边给他一遍遍地说着她道听来的新鲜的人和事。母亲的视力越来越差,渐渐地就看不见东西了。人老了,总是爱唠叨,儿女们不喜欢母亲的唠叨。母亲就跟父亲唠叨,父亲总是有一句没有一句地回应着母亲。有一次父亲跟我说,他其实有时听不见母亲在说什么,只是喜欢看母亲生气的样子。有一天晚上,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老婆子,你每天就少唠叨两句,你不累呀!现在我们都老了,儿孙满堂,儿女们也都成家立业,我们也应该知足了。我知道你看不到东西,心里烦,你别怕,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你就是我的耳朵。
每次出去的时候,父亲总是紧紧地牵着母亲的手,担心母亲磕着碰着,给母亲充当眼睛。当别人问话时,父亲没有听清楚的,母亲就帮父亲应答,做父亲的耳朵。看着他们相依相惜的情景,我感到很幸福,很感动。
听完同乡父母亲爱情,我想到这样的歌词所以牵了手得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他父母亲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也没有海誓山盟的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磕磕碰碰、平平淡淡的感情。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让他们珍惜彼此,体贴彼此。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真爱,诠释了白头偕老,相濡以沫。岁月路上,他们以彼此为伴,相互搀扶着去走完属于他们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