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 十二只结晶怪:粟裕与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关于胡琏5次刻骨铭心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47:48
粟裕与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关于胡琏5次刻骨铭心的(2008-12-13 12:19:25) 标签:军事 粟裕 无冕元帅 陈毅 刘伯承 邓小平 豫东战役 胡琏 文化 

        粟裕与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关于胡琏5次刻骨铭心的文电对话

                                        张雄文

   (豫东战役)战果虽然辉煌,但回想起来,这几天实在惊心动魄。粟裕与毛泽东以及中野之间的文电对话,大概成为了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些对话都与老蒋的一支王牌——胡琏兵团有关。


    包围区寿年兵团后,虽然东、西、南三面都有老蒋的援军,但粟裕最担心的还是南边的一路:胡琏兵团。


    胡琏的十八军是老蒋的五大主力之一,是中原战场的劲敌。但粟裕并非畏惧它如何骁勇。当年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粟裕就没放在眼里,在孟良崮一锅端,从师长到马夫,一个也没有溜掉。


    他担忧的是,如果胡琏北上,再来个“第三者”插足,自己手里就没有多余的一兵一卒可以阻援。
    他只能求助南边最靠近胡琏的中野了。


    因此,早在开战之初的6月27日,粟裕就致电中野司令部并报毛泽东,说:华东野战军可能集结的兵力已全部用上,无法抽出部队对付南面援敌,恳请刘陈邓以有力一部钳制胡琏、吴绍周北援。


    毕竟牵涉到两个野战军,粟裕很是诚恳,用了“恳请”一词。


    中野司令部十分爽快,当天就回复:“我们决心以一部监视整编第十八军,主力进攻北进之吴绍周兵团,吸引十八军回援。”


    这是第一次对话。


    粟裕似乎不放心,当即又连发两电给中野司令部:请令陈锡联纵队(属于中野建制)监视并迟滞张轸、胡琏两兵团,以有力一部钳制第十八军。


   “有力的一部”自然是说要能真正阻住胡琏的得力人马。


    毛泽东也在关注十八军的动静。就在同一天,他致电中野司令部并告粟裕,说:粟部在现地有随时歼敌机会。只要十八军不过黄泛区向东,机动地区是宽大的。


   言外之意当然是:粟裕的恳请是合理的。


   最高统帅表态后,中野司令部再次致电粟裕:我监视并吸引十八军回援,以保证粟部作战。


    这是第二次对话。


    三天后的6月30日,粟裕吃掉了区寿年兵团一大坨,估计全歼得等到7月2日。因此,他电告毛泽东以及中野司令部,又一次“恳请”:“因我兵力已全用上,对胡琏北援顾虑甚大,恳请尽力滞留。”


    他还在担心。


    毛泽东当天就致电中野司令部:“现在是打歼灭战役好时机,粟、陈、唐正围歼区兵团五个旅于睢县地区,吴绍周必兼程北上,如果你们集中全力于运动中围歼该敌,可能打一大胜仗。”


    中野司令部也当即复电:“拟于明东(7月1日)夜发起战斗,以调动十八军回援。”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已多次表态,粟裕总在担心胡琏,似乎有些多余,毛泽东在7月1日致电粟裕,叫他放心:“十八军距离你们尚远,本日刘陈邓发起对吴绍周作战,吸引该军援吴,故南面顾虑不大。”


    这是第三次对话。


    7月3日,东边的援军黄百韬兵团一路狂奔,扎进了豫东战场,成为送上门的又一块“肥肉”。粟裕也不客气,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将老蒋的急先锋黄百韬也包围起来。


    他的胃口已经大到要同时吃掉老蒋两个精锐兵团了。


    4天,只要有4天时间,他就能够痛痛快快吞下这些“肥肉”。真能如此,后来的淮海战役也就省事多了。


    但预料中的胡琏已经迅猛动作了,粟裕的担心正逐渐变成现实。一旦胡琏和这几路人马合拢,粟裕和他的华野就成了老蒋的“盘中餐”,建树“盖世之功”的将不是粟裕,而是老蒋与他的将领。


    因此,他致电中野司令部并报毛泽东,说战斗需要到7日才能结束,得悉胡琏指挥十八军等部经商水北来,企图解邱清泉兵团之围,并夹击华野部队,恳请以有力一部钳制胡琏部敌军,使其在8日以前不能到达太康地区。


    依然是“恳请”,粟裕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这个词,自然有望穿秋水的心情。


    一次吃掉两个兵团,老蒋能有几个这样的重兵集团?毛泽东的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他在7月4日致电中野司令部:望“决心不失时机寻歼吴绍周,借以拖回十八军,保障粟陈唐张取得完全胜利”。


    他还告诉刘陈邓:蒋介石企图从各方面增援邱清泉、黄百韬两兵团,阻止胡琏、吴绍周两兵团北援,以保障粟裕部南边安全极关重要。胡琏部今日已到商水,我四纵(陈谢大军)既已追上,应从正面阻止胡琏北进。


    毛泽东的意思是,中野原来一支准备拖住胡琏,但“老牛”不回头也不是办法,最稳妥的招数还是正面拦阻。


    一个友邻不停地“请”,一个上级则不停地“望”,中野司令部也不容易,电文也越来越短。他们当天致电粟裕:我全力保障粟部作战。


    这是第四次对话。


    但第二天,中野司令部就感觉到了为难,他们致电毛泽东:“我们原定部署是按粟陈请求,使胡琏在虞日(7日)不能超过太康,此着仍属可能。惟全部拉回胡琏,恐已困难,当尽力争取之。”


    这自然是在说,胡琏这头比邱清泉还“疯”的牛,已阻不住了。这就意味着粟裕最担心的一步将成为现实,一切也将功亏一篑。毛泽东当然着急,他在这一天电示中野司令部:


   “为保粟军胜利,你们行动有二方案:(一)全军(一、二、三,四纵)尾敌北进,直达睢杞地区;(二)以四纵尾十八军北进直达睢杞,以一、二、三纵歼吴绍周。
    以上方案择一而行。如不取第一案,则必须取第二案,务使十八军于午灰(7月10日)前不超过睢杞”。


    这一电报的最终任务是,7月10日前,必须保证胡琏兵团不能越过睢杞。


    毛泽东的语气十分坚决,不容犹豫质疑。中野司令部自然感觉到了,马上复电:我以坚决的进攻作战实现拖住敌人,否则即全力尾敌北进。


    这是第五次对话。


    胡琏虽然只是黄埔四期生,却也的确够“牛”,一时间成为中共两个野战军司令部与最高统帅部一起“牵肠挂肚”的人物。


    阻住他北上也的确不是一个好差使。


    数十万人马的大兵团作战,主攻和阻援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但主攻部队不仅缴获多,还能享有善战的美名,老兵们戏称为“吃肉”。


    阻援部队则处于配合位置,不仅缴获很少,费力不讨好,有时候还需要有“拼光了也在所不惜”的精神,被老兵们称为“啃骨头”。


   华野的宋时轮和他的10纵就是阻援“专业户”,国军常常“撼山易,撼10纵难”,邱清泉就曾无可奈何地说,“排炮不动,必是10纵。”


    即便如此,宋时轮也有“牢骚”的时候:“不能让我们的部队光啃骨头不吃肉!”因此,济南战役中,粟裕给了他“主攻”的身份。


    但宋时轮是华野的将领,关键时刻必须“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后来在淮海战役的徐东阻击战中,他奉粟裕的命令,重操老本行,阻击徐州邱清泉、李弥两兵团达10个昼夜之久而岿然不动。


    问题是,现在牵扯到了两个野战军。


    因此,毛泽东还不放心,又电示粟裕,为防备万一,让华野自己“自力更生”,也尽可能抽出人马阻击胡琏:“望粟(裕)陈(士榘)唐(亮)以一部进至淮阳地区,协同匡斌四个团阻击十八军,如无正规军可派,可派地方军”。


    这时候的粟裕,手里只有警卫员没有上前线了。


    他只好如毛泽东所说,电令冀鲁豫独立旅这支地方部队迅速向南开进,并叫他们伪装成主力番号,虚张声势,以延缓胡琏北援。


    一个野战军都未能阻住胡琏,何况一个旅的地方部队?粟裕此举,也只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聊胜于无了。


    这自然不是保险的办法,数十万华野将士的性命也不是儿戏。为防备万一,粟裕专门安排了一个侦察营,随时监视胡琏的动向。


    老话说,越怕鬼就越有鬼。粟裕很早就最担心胡琏能否被挡住。尽管中野曾叫他“可勿顾虑”,但胡琏偏偏来了,而且来得那么快,那么猛。


    就在7月6日16时45分,侦察营报告,胡琏十八军已经越过淮阳,进入太康境内。


    粟裕和他的数十万大军,当然不能真做了老蒋的“饺子”。他只好忍痛放弃到口的“肥肉”:被包围的区寿年残部以及打瘫的黄百韬。当机立断撤出了战斗,神速跳出了老蒋的大包围圈。


    胡琏虽然最终白忙活一场,但这一险境不能不令粟裕刻骨铭心。

 

                                      选自《方面军统帅粟裕珍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