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嘉嘉为柯洁献花: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53:50
xbl 630311 博 客
祝朋友们 天天开心快乐
灸法本身应该是既能补虚又能泻实,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说灸法仅属温补的观点既不附合中医基本理论,更不符合中医实践。这里我们说说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
1、操作方法
早在《针灸大成•艾灸补泻》篇则对古人的补泻方法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和补充,指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补益就是将艾点燃以后使其所产生的热缓慢地传人体内,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从而达到补其不足的目的,这就是艾灸的补法。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的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进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人体内。在艾灸以后不去按压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机体内所藏之热邪能随艾火之热发散到体外,达到驱邪外出,起到泻热泻实的作用。
2、操作手法
如何做才能掌握施灸最佳刺激量既可达到预期补泻效果提高疗效,又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那?在中医思想体系与治疗原则指导下艾灸补泻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施术。首先从艾灸施术本身来讲。补法主要选用艾条雀啄灸、温和灸、回旋灸,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生理功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作用。泻法则采用直接灸、灯火灸这些刺激性较强的方法,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温热刺激是邪气得泻。
3、腧穴的选择
其次从辨证选灸穴来说,腧穴比喻人体的门户,腧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反应病证、协助诊断和接受刺激、预防疾病两方面,其治疗作用有区域性、整体性、双向调节性、相对特异性、协同性等,也就是说每个穴位,一般都有其主治的特异性。选用不同的腧穴灸治,也常能收到不同的补泻治疗效果。根据腧穴的特性合理选穴施灸可提高灸治疗效。如气海为补气要穴,对于气虚患者选取气海穴施灸就属补法;又如温和灸百会可治胃下垂、子宫脱垂及脱肛等病,能起到补气升提之功效;阳气暴脱者用大艾盒大灸神阙,虽火力峻猛,其功效为峻补回阳救脱,同样是神阙穴而阴寒凝结的腹痛,用缓灸法达到的是逐寒外出泻法之能;肺俞穴为解表散寒穴,对于风寒表证者在肺俞穴处化脓灸或一般灸则可达疏风解表,宣肺散寒就属泻法了;而用蒜泥敷灸或雀啄灸涌泉穴治疗咯血、鼻衄等症,则能泻火止血。
4、药物的不同
根据不同疾病的性质,在治疗时选择相应性味、功能、主治功效的药物加入艾条中(药艾);或是隔于艾柱下(隔物灸);或施灸材料(如桃枝、桑枝、硫磺、黄蜡等)施术,也会产生不同的补泻效应。
选择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补的作用。
如附子饼隔物灸则多用于补虚助阳,治厥逆、阳痿、遗精;
隔姜灸温经散寒;
丁香敷灸温中降逆、温肾助阳而治虚寒腹泻、阳痿、阴冷;
五倍子敷灸固精敛汗而治遗精、遗尿、自汗、盗汗;
隔胡椒温中散寒而治心腹冷痛等。
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泻的作用。
如甘遂敷灸则多用于逐水泻水;
还有隔蒜灸解毒消肿杀虫而治痈疽疖肿癣疮;
斑蝥敷灸攻毒蚀疮、破血散结而治痈疽、咽喉肿痛、瘰疬;
毛茛敷灸利湿消肿止痛而治鹤膝风、恶疮痈疽、胃痛;
石龙芮敷灸解毒消肿而治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威灵仙敷灸祛风除湿、通经止痛而治风湿痹痛;
板兰根敷灸清热解毒而治腮腺炎;
簿荷敷灸疏散风热而治流感等。
如隔蒜灸解毒杀虫,隔附子灸可回阳固脱,隔姜灸可祛寒温中,此三种隔物灸就寓有补泻之意。
另如桃枝灸可温经散寒,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而桑枝灸对疮伤已溃者可“补接阳气,去腐生肌”,其补泻作用显然与前者有别。
总的来讲灸疗的补泻作用与穴位功能、临床证候、灸疗刺激量的大小(包括:灸治方法、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灸疗时间的长短)、病变的部位及患者的体质等密切相关。临床上无论运用何种补泻,都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艾灸分补泻,且灸法补泻效应是通过调控施灸刺激量而实现的,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的重要途径。
来源:中国艾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