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光大礼包:陆德铭治疗乳房疾病的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4:06

陆德铭教授师承名老中医顾伯华教授,尽得薪传,尤擅治乳房疾病,其临床经验颇为丰富,现介绍如下。

    乳腺增生病

    该病属中医“乳癖”范畴,见诸临床,多有经前乳房疼痛加剧,肿块增大,经后疼痛减轻,肿块缩小等表现。陆教授认为乳癖之为病,与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肾气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瘀凝滞,则为其标。故临证时陆教授以调摄冲任为主治疗本病。实验也证实,调摄冲任可调整内分泌,以根本上防止并扭转本病的发生和发展。陆教授强调,治疗乳腺增生病,方宜温和为贵,慎用寒凉,在诸药配伍中,最重温阳。主张选用性温不热,质润不燥之仙茅、仙灵脾、鹿角片、肉苁蓉等补肾助阳而调补冲任,配合养血滋阴之当归、白芍、丹参、生首乌等,取阳生阴长,阴阳互生之效。此外,陆教授还认为气血以通为用,治疗本病常选三棱、莪术、生山楂、郁金、桃仁,并多配用香附、柴胡等气中之血药,使肿痛消于无形。另外,陆教授还善于吸收现代医学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如常用海藻、昆布等含碘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刺激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改善黄体功能,并可促使病态组织的崩溃和溶解。总之,陆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以补肾助阳,调补冲任为大法,配合疏肝活血,养血和营,化痰软坚等以调摄冲任,常应手取效。

    乳腺癌

    陆教授认为乳腺癌发生与正气不足,邪毒留滞有关。肝肾不足,气虚血弱,冲任二脉空虚,气血运行失常,以致冲任失调,气滞血瘀,久则聚痰酿毒,相互搏结于乳房而生癌瘤。故乳腺癌的发生,是因虚致实,因实更虚,虚实夹杂的过程,其病本虚而标实。因此陆教授临症采用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以扶正培本为主,祛邪抗癌为辅,“扶正以祛邪”,通过机体免疫能力,抑制癌肿发展,延长存活期,提高生命质量。临症每选用黄芪、白术、党参、茯苓、山药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生地、天花粉、枸杞子、玄参等滋阴生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六谷、莪术、石见穿、丹参、露蜂房、牡蛎等祛邪抗癌。陆教授遣方用药别具一格,既考虑中医的理法方药,又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力争一药多用。

    陆教授还认为,乳腺癌术后放疗、化疗是常规辅助疗法。放疗、化疗的副作用严重,多化热毒,易伤津耗气而致气阴两亏。故他常在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解毒抗癌基础上加用生地、天花粉、枸杞子、生首乌等养阴生津之品,以增加化疗、放疗对肿瘤治疗的敏感性及减轻其毒副作用,且可增加患者抗癌能力,使患者能顺利完成化疗、放疗过程。

    病案举例

    例一:周××,女,46岁,1995年1月初诊。1994年10月发现乳房肿块,在本市×医院钼钯摄片诊断为右乳纤维腺瘤,双乳小叶增生。现乳房疼痛较剧,经前尤为明显,月经紊乱,无乳房癌家族史。检查:右乳外下有肿块,大小3×2.5cm,边界清,活动度大,触痛明显,表面光滑,两乳外上象限亦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块数十个,质地部分偏硬与皮肤无粘连,两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脉濡,苔薄腻。证属:肝气挟痰瘀凝滞,治宜调摄冲任,理气化痰,活血。处方:仙茅9g,仙灵脾30g,肉苁蓉12g,鹿角片12g,山萸肉9g,当归12g,益母草30g,山慈菇15g,海藻30g,三棱12g,莪术30g,桃仁15g,丹参30g,泽兰9g,制香附9g,广郁金12g。服药1月余后,乳房疼痛明显减轻,结块变软,右乳下象限纤维腺瘤肿块缩小2×1.2cm,续服上方2月余,接诊,乳房疼痛已除,纤维腺瘤肿块消失,小叶增生肿块亦减小,月经正常,仍在随访之中。

    例二:樊×,女,34岁,1991年12月初诊。患者于今年11月4日做右乳浸润癌根治手术。素有乳房胀痛病史,近月来右侧乳房胀痛,经前痛甚,经后缓解,伴口干欲饮。检查见左乳外上象限扪及结节状肿块10余枚,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活动,按之疼痛,肿块与皮肤均无粘连,右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脉濡,苔薄,边有齿痕,证属术后气阴两亏,冲任失调。治宜:益气养阴,调摄冲任,佐解毒。药用: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茯苓各12g,生地15g,天冬12g,南沙参15g,杞子12g,仙灵脾30g,仙茅9g,肉苁蓉12g,鹿角片10g,山萸肉9g,慈菇15g,海藻30g,三棱15g,莪术30g,蜂房12g,石见穿30g,桃仁15g,丹参30g,制香附9g,七剂。以后随症加减,用药1个月,乳房胀痛明显减轻;继服2个半月,乳房疼痛消失,乳房肿块大部消失;再续服2个月,乳房肿块消失,至今未发。目前无不适,继用中药调治。

上海市中医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