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争霸3ai地图包:月经疾病的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09:24

内外兼用自疗痛经

每个月好朋友拜访的时候,总会感到异常疼痛。下面教你用内外兼用法,自疗痛经。

  外治法

  1.月经前3天,用胡椒粉3克醋调为糊状,分为两份。取胶布两块,将胡椒粉糊置于胶布中,贴双侧涌泉穴并按摩10分钟。

  2.月经前3天开始,每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旋转揉摩10分钟,同时从小腹至脐部推摩30~50次。

  3.艾叶50克、胡椒10克、陈皮20克,共焙黄为末,加白酒少许,纱布裹,睡前放于脐下3寸处(关元穴),上压热水袋,具暖肾、温经、止痛之效。

  4.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4药共研细末,用黄酒适量热敷于脐部。宜用胶布固定,冷后可再熨敷,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本法治寒湿凝滞型痛经。

  5.川芎、草乌、香附各0.5克研末,绢包塞入两侧鼻腔10~20分钟,10分钟后将药取出即可止痛,一般需1~3次。6.用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共研极细末,加黄酒适量,炒热后纳入纱布袋中,在温度适宜时置脐部或小腹部,不停地熨敷。药冷却后,可再炒热熨敷,直至痛经消失为止。

  茶疗法

  1.姜糖水:用红糖、生姜、山楂各15克,水煎代茶饮,对痛经有一定的效果。

  2.痛经茶:由香附10克、乌药10克、延胡索10克、肉桂3克组成。凡因外受寒湿、气血不足或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月经前或行经时小腹隐痛、时感胀满或时感小腹阴冷、遇热则舒者,可取上药研碎成末,以沸水冲泡代茶,每天两剂,连服3~5天。

  中成药疗法

  1.加味逍遥丸:加味逍遥丸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的功效,适用于痛经伴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者。服法是每次6克,每天两次。

  2.元胡止痛片:元胡止痛片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经行小腹胀痛、胸肋胀满者。服法是每次4片,每天三次。

  3.妇女痛经丸:妇女痛经丸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经行小腹刺痛、经行不畅、血块多、血块排出后痛减者。服法是每次30粒,每天三次。

  4.速效救心丸:速效救心丸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药物,为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之一,由川芎、冰片等组成,有芳香温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除冠心病心绞痛之外,其对痛经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痛经发作时,单纯使用本品即可达到止痛效果。

女人 是什么引起了你的疼痛?

疼痛是偏爱女人的,它喜欢伸展着细微如丝的触角去悄悄探访女人,于男人不察,却于女人即时见效。不是女人娇情,而是科学证明,女人比男人对疼痛更敏感。对付疼痛,中医自有其独特的一面。

  第一,识疼痛:虚与实。

  中医对疼痛有一个总判断,即虚证和实证两种,也就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车道若被障碍物占位,道路就会受阻,变得不通畅容易塞车。在人体上的“塞车”则表现为“不通则痛”。阻塞人体的“障碍物”在中医看来,是感受了外界的邪气,比如冬天的风寒,夏天的暑湿等,或是体内有痰浊、食积或寄生虫等物,人体经络的气血运行功能会因此被阻滞,导致实证疼痛。

  花草若失去阳光的温煦、雨露的滋润会枯萎,而机体脏腑经脉若失去了气血的濡养、阳气的温煦,则会导致虚证疼痛,这就是“不荣则痛”,气血不足或阴阳虚损者容易发生。

  疼痛是虚是实,如何区别呢?一般来说,疼痛突然而至,持续不缓解,拒绝按压,多属实证;疼痛日久,时而有所缓解,或轻轻抚触可以解轻,那就是虚证。

  第二,辨疼痛:

  从部位来推断:

  如果小腹两侧或两胁隐隐作痛,因其属肝经过经的通路,中医则肯定地判定它痛在肝经;垂涎美食,却只能望洋兴叹,原来口舌生疮了,疼痛难忍,中医会考虑这是脾胃有热,因为口唇周围属胃经所管辖......中医不会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时在西医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却在中医却取得良效。

  从性质来推断:

  在西医的眼里只是一种疼痛,中医却能把它分门别类。

  举一个四肢关节疼痛的例子来说。若有过这种疼痛苦恼的体会最深:西药片吃了无数,疼痛不见改善多少。在中医看来,疼痛的性质是有区别的。如果感觉四肢的疼痛像一条小鱼一样四处游走,那就是感受了风邪;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喜欢靠近温暖的物体,那无疑是感受了寒邪;痛处红热喜凉,则受了热邪;如果疼痛的地方就像坠了铅一样,痛处沉重却固定不移,那就是湿邪在作怪;疼痛只局限在足跟部,甚至牵掣到腰背,或有腿膝酸痛全身症状的,就要考虑肾虚的因素。

  如果小肚子憋胀疼痛,小手按着不愿意松开,长吁短叹反而觉得舒服些,那就是气滞了;如果某处痛起如针刺,时断时续,一般是内有瘀血;肠道寄生虫、结石等有形物的滞留同样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而发生疼痛,疼痛如绞,间歇发作。

  如果对喜爱的东西贪食不罢口,则会因食滞而发生疼痛。这种疼痛发作时,疼痛拒按,口气有种不清爽的食物酸腐味。

  总之,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疼痛,都是阴阳气血失调,或失去濡养,或失去温煦,或外来入侵,经脉阻滞,影响了气血阴阳正常的运化,就会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第三,疼痛的治则:

  如果我们能对疼痛的机理体察入微,就可以着手去对付它了。

  首先要有一个综合判断,比如根据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等,掀开疼痛的“冰山一角”,认清疼痛的原因,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确立对付疼痛的两个原则,即针对“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解决之道分别是“通则不痛”、“荣则不痛”。

  对于前者,如果疼痛因食滞,就要消食导滞;如果有痰热,则清热利痰;如果是寒邪入侵,则温阳散寒等等。只要将阻滞经络、不让气血顺畅运行的或有形或无形的坏东西全部CLEARUP,疼痛就会立即遁形。所以不要一遇到疼痛就想到吃止痛片。

  同理,对付“不荣则痛”者,以补气养血、滋阴助阳的原则,达到气血充盛、阴阳平衡,脏腑经脉重新得到营养止痛的效果。

  第四,女性的痛经。

  痛经是女人的专病,每个女人的痛法却是不一样的。

  1、经期表现:小腹胀痛,乳房憋胀,平时性格温顺,此时却如小狮子般烦躁易怒,血色紫暗,有块,舌紫暗或舌边尖有瘀斑。

  诊断:属于气滞血瘀型,宜行气活血止痛。可选用香附、延胡、益母草、山楂、当归、大枣加瘦肉来煮汤调养。

  2、经期表现: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则痛减,经期提前或推后,血量少色暗,有血块,面色如打了霜,面青唇白,形寒肢冷。

  诊断:属于寒凝血滞型,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经典的食疗方是当归生姜羊肉汤。

  3、经期表现:小腹隐隐作痛,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如纸样毫无光泽,易疲乏。

  诊断:属于气血虚弱型,宜补气养血、调经止痛。可用当归、黄芪炖羊肉,也可用大枣、龙眼煮小米粥。

  4、经期表现:为经期将尽时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推后,经血色暗量少质稀,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眶色暗,或有潮热。

  诊断:属于肝肾不足型,应用滋养肝肾,调经止痛的防治方法。可用杜仲、枸杞及猪腰煮汤。

中医经期指导让女人更好

中医不仅治病疗疾,更多时候是一家人衣食住行的生活讲究,对于闺阁千金来说更有受益一生的“佳期指导”。

  我们最烦恼的腰痛、乳房胀痛、水肿、腹痛……中医都能一一摆平。

  中医认为,经期不适主要是内外交困——郁怒忧思、过食辛辣寒凉食物、经期受寒湿等原因,致使体内脏腑功能失职、损伤了经脉中的“冲、任”二脉而成。因此,中医对症给予适当的调理便可以逐一缓解,帮你轻松度过佳期。

  经期不适No.1:腰痛

  大多数女性在经期或多或少都有腰酸、腰痛的现象,这多是因为体弱,肝肾不足,寒气郁积所致。当时感觉腰部如绳缠一样又紧又痛,到了后期逐渐减轻。

  调理方法1:热敷

  仰卧,以热湿毛巾(以不滴水为度)垫于腰间疼痛部和稍下面的骶部,上面再放一热水袋,热敷约10分钟,然后分别在腰两侧热敷10分钟。

  调理方法2:按摩

  1.掌压腰骶部:俯卧,双掌重叠压在疼处腰椎上,以不引起疼痛为度。一呼一吸为1次,做10~15次。

  2.揉摩腰背:双手搓热掌心后分别贴于后腰部,并上下按摩5次,摩至局部温热为止,但掌心仍需贴在腰部3分钟。做时动作柔和,呼吸自然,在意识的引导下逐步将动作和呼吸配合协调。

  3.揉筋结:用拇指指腹仔细在腰、骶部触摸,如发现有压痛的硬结时,则以指腹压其上,揉1分钟。

  提示:经期不要用力捶打腰背,腰背部受捶打后,会使盆腔进一步充血,血流加快,引起月经过多或经期过长,反而使腰背酸痛更加厉害。

  日常护理:

  1.避寒湿,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冬春寒湿季节,尤其需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尽量避免淋雨受寒,或睡在通风处。

  2.久坐、久站工作的女性,要适当活动一下腰部,使腰肌解除紧张,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3.避免过多食用生冷寒湿的食物,即使在夏天,也不宜多饮冰冻的饮料,对于性寒的水果,例如西瓜,不宜一次吃太多。

  调理小偏方:益母草煮蛋

  益母草30克、鸡蛋2只,加水适量同煲。蛋熟后去壳,再煲20分钟,吃蛋饮汤。每天或隔天1次。此方用于经前后腰部疼痛。

  经期不适No.2:腹痛

  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如果精血素来亏虚,就会导致妇科器官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以及坠痛和冷痛现象,随着月经结束会自然消失。

  调理方法1:健腹操

  1.仰卧,双膝稍屈起,做腹式呼吸2次。每天坚持2~3次。

  2.仰卧,左右两腿轮流提腿、屈膝2次,屈膝时膝盖尽量接触到下颌,每天做3次。

  3.直立,屈膝下蹲,再立起,每天坚持6次。

  4.直立,脚跟提起,再放下。脚跟提起时如穿高跟鞋一样,脚跟放下时如穿平底鞋一样,每天做6次。

  提示:以上活动对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经期小腹疼痛有帮助。

  调理方法2:局部按摩

  先把两手掌心搓热贴于小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揉摩。然后,双手掌心分别放在两侧肋部,向小腹方向斜擦。两手掌根移动到腰部,用力做上下擦动。以上三处各揉动一分钟,以感到局部酸胀、有温热感为佳。

  提示:这种按摩可起到温中散寒、调和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

  调理方法3:热敷

  取中药白芷 15克、香附 1克、当归 2克、红花 1克,切碎后加醋 1毫升拌匀,文火炒热后用布包好,放在下腹部热敷。

  提示:此方用于月经来潮前 1~3天 ,每日热敷 2~4次 ,直至月经完毕 ,下次仍以此法外敷 ,1~3个月经周期后可以见效。

  调理小偏方:茴香酒

  取小茴香、青皮各15克洗净,在250克黄酒中浸泡3天,即可饮用。每次饮15~30克,每日2次,如果不能喝酒,可用醋代替。可以疏肝理气,对经期提前、小腹胀痛等症有缓解作用。

  经期不适No.3:牙痛

  一般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开始出现,多因为肝火旺盛所致,疼痛呈一次性发作,遇冷热刺激时疼痛加重,有的还伴有牙龈充血、肿胀等症状。

  调理方法1:足部按摩

  1.上下颚:反射区在双脚脚背大拇趾关节处,关节上方是上颚,下方是下颚。按摩时由外侧往内侧扣按。

  2.上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内侧,踝关节上方,用手触摸时有凹陷的感觉。从外侧往内侧方向推按。

  日常护理:

  1.用温水刷牙、漱口。日常刷牙、漱口用水的温度应接近似体温。

  2.日常饮食的温度不要太高, 不宜常吃坚硬、干硬、粗糙及生冷食物,同时避免吃辛辣的食物。

  3.平时多使用含氟牙膏。宜用柔软的牙刷。

痛经女性 别做晚婚族

按照中医理论,女性痛经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不通则痛”,指的是气血不畅而导致的痛经,另外一种情形是“不荣则痛”,指的是肝肾不足,身体过于虚弱,气血空虚而导致的痛经。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有关于女性痛经的记载,中医对女性痛经的关注已经有数千年历史了。按照中医理论,女性痛经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不通则痛”,指的是气血不畅而导致的痛经,另外一种情形是“不荣则痛”,指的是肝肾不足,身体过于虚弱,气血空虚而导致的痛经。

  女孩痛经绝大多数婚后自愈

  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妇女;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症、子宫颈口粘连或狭窄等。

  少女的痛经,绝大多数是原发性的痛经,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遭受了生冷寒凉,喝了冰水或冰饮料,经期淋雨,包括感冒等引起寒凝血淤,都会引起痛经;南方天气湿热,吃了湿热的东西,比如多食虾蟹、芒果和荔枝等热性食物,也会导致气滞血淤,引起痛经;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心情压抑,同样会痛经。

  针灸扎穴位止痛最快

  原发性痛经出现在月经前后,一般来说比较容易治疗。来潮前可以吃一点中药,也可以疏通,吃一些理气的药物。如果要止痛效果快,可以用针灸,针灸最快,扎一下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马上就止痛。

  年轻女孩子的痛经,一般从初潮开始就痛,有的可能跟子宫的角度有关,比如,子宫过度前倾,或过度后倾,或者跟经血通道过于狭窄有关。女孩成年,结婚生子后,这种情况会有改变,原发性的痛经,绝大多数婚后自愈。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多见于继发性痛经的妇女,但是年轻女性也很容易患上这种病,目前中医院妇科门诊里面就有这样的病例。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年轻女性,不宜过晚结婚,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生殖道流动不畅所导致的,根据临床经验,结婚生子往往能够改善这种症状。

  妇女痛经小心生殖系统病变

  已婚的妇女,多是继发性痛经,如果女性痛经时还伴有腰疼、发烧、月经量增多、下腹部坠痛、体温升高,经血颜色为淡茶褐色或者气味发生变化,痛感越来越强,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恶心或者呕吐、腹泻,那就有可能是子宫后位或者其他疾患所导致,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

  比如引起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就被列为一种比较严重的妇科病,而痛经只是被认为是其症状之一。

  女性生产的最佳年龄是25到30岁,错过这个时期是非常可惜的。很多女性30岁都还在做人流,要知道人流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之一,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起严重的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时,不少治疗方法都是采取切除子宫的方式。

  由子宫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和一般的原发性痛经有很大不同,原发性痛经在月经最初的时候就疼痛,疼痛具有均匀的时间间隔,每次疼痛的程度相当。而继发性痛经则是在月经开始之后,一段时间才开始疼痛,而且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加疼痛。

  如果有女性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并有必要进行B超检查,不能延误病情。以前自己曾经接触过不少因为痛经而休克的病人,耽误治疗有时候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原发性痛经可辅以食疗

  专家指出,原发性痛经可以采用不同的食谱加以“食疗”。

  1.寒凝血淤,经期怕冷,可温经祛寒。

  食疗方:当归羊肉煲

  配料:当归6克、肉桂1.5克、陈皮3克、羊肉250克。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陈皮、当归同放入煲内焖煮至烂,放入肉桂煲10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养血,调经止痛。适宜于腹部冷痛,精神疲乏,四肢不温者。

  2.气滞血淤,精神压力大,抑郁,心情不好的,可行气化滞。

  食疗方:砂仁猪肚汤

  配料:砂仁10克、田七9克、猪肚100克。

  做法:将猪肚用沸水洗净,刮去内膜,去除气味,与砂仁、田七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烧沸后文火煮约2小时。调味后饮汤吃肉。

滋阴养血 调理月经失调

妇女有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机体阴血的充足。如果阴血不足,必然会导致生理异常,造成种种病症,故中医有“妇女以血为本”的理论。所以妇女进补的基本原则是滋阴养血。虽然引起月经失调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还是气血亏虚,阴血不足,故经病进补法当以滋阴养血为主。

  月经前期:

  指月经每月提前6~7天以上来潮,甚至每月行经2次,又称为“月经超前”。气血虚弱者常见血量多而色淡红、质清稀,精神疲倦,气短心悸,小腹有空坠感,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弱无力。宜在冬令双补气血,可于立冬后用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g,将鸡洗净,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烂熟、去药渣。调味后食肉喝汤,分2次服完。月经前每天1剂,每个月经周期服3~5剂。

  月经后期:

  指月经周期经常错后6~7天以上来潮,甚至每隔40~50天行经1次,又称为“月经错后”。血虚者常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小腹空痛,体弱乏力,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少寐,筋骨酸痛,皮肤干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宜在冬令补血调经,可用羊肉500g,黄芪、党参、当归各25g,生姜 50g.将羊肉、生姜洗净切块,药物用布包好,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小时,去药渣,调味服食。冬季每逢月经后,每天1次,连服3~5 天。

  月经过多:

  指月经量多,过期不止。气虚者常见经色淡红、经质清稀,小腹空坠,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淡红,苔薄白,脉软弱无力。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可用老母鸡1只,黄芪10g,艾叶15g,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黄芪、艾叶(布包)清蒸或煮汤,分2~3次食用。冬季每逢月经期,连服2~3剂。

  月经过少:

  指月经量少,1~2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面色无华,皮肤干糙,头晕目眩,心悸不寐,小腹空痛,手足不温,舌淡,脉虚细,多属血虚型。宜补气养血以养冲任,可用鸡血藤9~15g(干品),大枣10枚,瘦猪肉200g,炖服。冬季在每次月经前,连服5天,每天1剂。

  闭经:

  指月经停止,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悸少气,虚烦不寐,四肢无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宜气血兼补,养血通经。可用墨鱼(乌贼)1条,约200~300g,桃仁6g.将墨鱼洗净切块,同桃仁共煮,食墨鱼喝汤。每天1次,每月连服5~6天。或用黄芪30g,枸杞30g,乳鸽1 只,将乳鸽洗净,黄芪用布包,同枸杞,放炖蛊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后饮汤、吃鸽肉。一般隔天炖服1次,冬季每月连服4~5次。

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证治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常分气滞血瘀、寒凝胞宫、肝肾虚损等型论治。传统方剂如姚红四物汤、温经汤、调肝汤等投入皆有效。其中,以膜样痛经、子宫异位症痛胀较重,然而皆有专方专药施治有效。本文对此病拟名为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

  该病多为水乡低洼地区青少年女性所得,且都有经期不慎卫生涉湖河游泳、捕捞或水里作业、野外淋雨等经历。发病时病人腹部胀紧坚硬灼热疼痛,热敷更痛。也有的得热敷痛缓之寒凝胞宫型;有较多附着粘液的色黑血块、有别于气血滞瘀型之胀多痛少,血块不多且色较红;又区别于有片状排汇物之膜样痛经。该病实为寒邪水湿侵袭经期胞宫,久之寒湿邪毒热化瘀结斫伤胞宫引起之痛经,故病情复杂,虚实相挟、病重痛剧。

  一、病因病机浅析

  水湿邪浊本为阴寒邪淫、性粘滞、遏气机、病易绵结缠绕。初伤阳、久之寒湿化热毒而伤及阴分。女子经期子宫内膜脱落以排旧血,此时宫壁伤口型开露未愈合,水湿邪浊之毒直冲伤口,胞宫极易受害。温暖之经水突遇寒凉之水湿,胞脉必骤凝不行,此为痛经一因。常有妇人在行经期吃冷饮或腹部受凉而得痛经,可证实胞脉遇寒凝结不行能引为痛经。按现代医学观点:江河湖滨之水不只寒凉不洁,且常常有多种致病菌。经期子宫伤口未合,一旦接触此疫水,子宫常受细菌侵袭而酿成炎症。现代医学称为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引起之腹痛,皆认为与经期涉水或不洁沐浴、性生活有关。有炎症则常有病理分泌物,中医归于痰浊瘀血一类。病程一长,胞宫内必是寒湿邪浊积腐,蕴化为湿热盘结为害。胞脉见寒则滞,又经湿热熏蒸,瘀结日重,于是寒热交作,气血相搏、湿热邪毒逼攻,终使胞脉壅遏不行,日久必作俗称血块之症瘕。当行经时胞脉因血块横断去路、经血受阻,“不通则痛”;又子宫组织因行经受阻、供血不足常因缺氧,于是子宫肌必强烈收缩,使败血瘀块拥挤伤口开露之胞宫,故其痛甚剧。病人因痛剧而打滚、脸色青白、出冷汗,甚至昏厥。三四天大痛,患者如大病一场,有数日卧床不起的,需半月才复元,不久又将来经腹痛。如此反复,气血大伤,也必伤及冲任元气,耗损肝肾之阴,久之必导致阴虚内热。内热与热毒湿浊相煎,使胞脉加上阴虚热结血瘀之害,而使经脉更阻,从而使排经艰难不净,必留下败血为害。古训:“肾气盛,冲脉流通”。如肾气不盛,冲任流不畅必引为痛经。叶天土先生指出:“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阴不足,相火上燔莫制根本先亏也,急养肝肾之阴、不失为追兵之计。”近代不少医家认为,贫血(包括阴虚)可使妇女血瘀而产生痛经。上海妇科专家蔡小荪老师说:“至于痛经的虚实比例,张景岳曰‘凡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此言确有至理。但病至此时,已如同干河行舟船必伤,病人不只腹痛剧重,且已进入虚实挟杂、正虚邪盛、病重复杂难愈的地步了。

  二 、辩证施治

  湿热水邪浊毒盘结胞宫、胞脉瘀结不行作痛,久之冲任受损。乙癸源枯、肝肾阴虚必生内热,胞脉阴塞更甚、终成虚实挟杂、病重症杂难治之痛经重病。当用滋阴化湿清热解毒逐瘀法。

  急投救滋肝肾之阴,以防焚干乙癸源泽,充养耗伤之冲任血海。清化去除子宫湿浊热毒、疏通阻塞瘀积之胞脉,修复湿热毒邪损蚀之胞宫,以恢复其正常行经功能。

  拟定基础方剂:

  大生地30-60g 北沙参20-30g 生白芍30-45g 生甘果9g

  土牛夕20g  蜀羊泉20g   泽兰叶10g   败酱草20g

  泽泻10g   佩兰叶10g   忍冬藤30-50g 丹参15-20g

  川栋子6g   元胡6-10g   益母草20g   血竭粉2g(冲服)

  薏仁米30g  白头翁10g

  加减:肝肾亏加兔丝子、苁蓉、女贞子;湿热重加红藤、虎仗根、小青草(爵床);气血亏乏加熟地、党参。

  三、体会

  该病虚实挟杂症重难治,总是阴虚湿邪热毒瘀结为害。自拟基本方重用生地、生白芍、北沙参峻滋肝肾之阴,充养血海、胞脉之源。化湿之品易伤阴,重用滋阴药势在必行,以防虚实更耗肝肾之阴。虽滋阴药易恋湿,一般为治湿法违忌,但近代不少中医学认为滋阴药与化湿药相伍,乃相辅相成。著名中医专家赵超琴先生善于处理滋阴化湿一法,以治阴虚湿热诸症。肝肾之阴得充,更利于清热化湿,逐瘀诸品发挥疗效,使湿去热除毒瘀散。加快疾病痊愈。大剂量生白芍配伍甘草,更有解痉止痛功能。川栋、元胡相配为伍为传统名方金铃子散,善止诸痛而功胜失笑散。且无腥臭败胃之虑。血竭、白头翁、丹参、泽兰、蜀羊泉诸药相合增强化瘀止痛功效。其中,白头翁是近代发现的善治妇科瘀热症瘕疼痛的良药。蜀羊泉(白毛藤)不只有较强清热解毒作用,更有止痛奇效。著名中医药专家浙江名医何任先生创用仙鹤草配蜀羊泉,以镇癌症剧痛。血竭不只行瘀止痛、且有生肌之力,投之能修复损伤之胞宫。土茯苓、土牛夕、忍冬藤、败酱草得佩兰、薏仁为一队强有力的清热化湿散结组方,湿去热清瘀散,乙癸之源得洁净滋生,新血昌生,正气渐复、痛经自会得愈。

  自拟方较适合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用以临床收效较佳。

补肾固冲疗宫血

皮下埋植避孕剂是一种长效、低剂量的避孕方法,适合大多数育龄妇女使用,尤其适合那些不宜服用雌激素、不能使用宫内节育环和口服、注射避孕药的妇女使用。但该方法有一定副作用,主要是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异常出血。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妇科王丽娜教授指出,皮下埋植避孕剂后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现代医学认为与子宫内膜受体的不应性有关。内膜增殖不良,腺体增生抑制,腺上皮修复不良,是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中医认为该病属“崩漏”范畴,由于埋植的避孕剂定期向体内释放孕激素,导致冲任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漏下不止。王丽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中医不同止血方法的机理,最终选定补肾固冲止血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她从该院妇科门诊选择皮下埋植避孕剂后子宫异常出血病例76例,病程短则6个月,长则两年,其中曾使用抗生素、止血药治疗无效32例,雌孕激素治疗无效8例,在补肾固冲止血法基础上自拟补肾调经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补肾调经汤药物组成为:鹿角霜、仙茅、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巴戟天各15克,海螵蛸、茜草、地榆炭各15克,三七粉(冲服) 3克,阿胶珠12克,当归20克,墓头回18克。头晕乏力者,加党参15 克,白术12克;小腹胀痛者,加金银花、白花蛇草各30克,公英15克;乳房胀痛者,加香附15克。服药方法为出血期间服药,血止后停药。然后下次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煎服,早晚各服1次,用7 ~10剂后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果:痊愈56例,好转1 2例。

  王丽娜说,对于崩漏的治疗,一般医生习惯于先用炭剂止血,继以正本清源,而后调理善后。其实治疗崩漏三法不可截然分开。只有标本同治,才能事半功倍。补肾固冲止血为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之法。内膜修复,创面愈合,出血自然停止。补肾调经汤中鹿角霜、仙茅、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巴戟天可补肾填精,调补冲任,使经循常道;阿胶珠、当归养血调经;地榆炭、墓头回清热凉血,可消除子宫内膜炎症;茜草、田三七活血祛瘀,可促使子宫内膜剥脱排出;海螵蛸固涩止血,以治其标。诸药合用,既可解决止血当务之急,又可达到重建月经周期之最终目的。

围绝经期:你准备好了么?

女性生殖健康的话题是永恒的,每一位女性都在期待着花季不败,追求青春永驻……但时光却或早或晚地在女性的身体上琢蚀下点点斑痕:身体臃肿,曲线消失;月经不调,妇科病疾缠身;皮肤色素沉着,皱纹显现;潮热盗汗,乏力忧虑;性冷淡,无高潮;精神分散,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等。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了以上的表现,则说明您可能已经将步入了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度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虽然多数妇女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数妇女由于更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被一系列症状所困挠而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每个到了更年期的妇女都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保证顺利地渡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

  雌激素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药物,它能迅速减轻更年期症状,改善妇女日常生活的质量,但由于该疗法有较多不良反应,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子宫肌瘤急剧增长,更有甚者导致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发生,临床安全性差,实际应用上争议较大。中医药安全可靠的疗效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此期女性病证应归属于“脏躁”范畴。治疗应以补脾肾、调冲任为主,兼以疏肝理情志,节嗜欲,适劳逸,慎起居,以配合治疗。而以养心益脾、补肾润燥为主的饮食治疗,不仅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强壮体质。

  北京中医药大学牛建昭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女性健康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女性健康临床与科研工作,曾获国家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主编了国内第一部《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专著。教授将目前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总结为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加减治疗、专方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四大类。

  辨证分型治疗分两型论治:肾阴虚者以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山药、珍珠粉、淫羊藿、鸡血藤、何首乌组方治疗;肾阴虚兼阳虚者以熟地黄、杞子、补骨脂、鸡血藤、何首乌、珍珠母、山药、淫羊藿组方治疗。

  基本方加减治疗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益肾燮平汤为主,生地黄、淫羊藿、桑寄生、钩藤、(生)麦芽各15克?熏紫草、糯稻根各30克,(炒)当归、(制)香附各10克?熏酸枣仁12克。肝郁心虚、脏躁神烦者加小麦、(炙)甘草、大枣;脾弱少运、纳差便溏者加山药、茯苓、白术;水亏木旺、急躁易怒者加夏枯草、石决明;阴虚血少、心悸失眠者加麦冬、五味子。

  专方治疗主要专方有:妇宁康(人参、枸杞子、当归、熟地黄、赤芍、山茱萸、知母、黄柏、牡丹皮、石菖蒲、远志、茯苓、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蛇床子、狗脊、五味子)、更年灵(熟地黄、山药、茯神、菟丝子、杜仲、肉苁蓉、泽泻),更年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黄精、龙骨、牡蛎、山茱萸、柴胡、郁金、青皮、桂枝、荆芥)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药雌激素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当归、赤芍、白芍、麦冬、酸枣仁、栀子、黄连、夜交藤,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后,肾阴虚者再予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予金匮肾气丸。

调理痛经 不妨喝点酒

酒不仅能载情,也能治病。《中国古代医典》云:“酒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尤其是用酒来泡制药酒,在我国已盛行了数千年。菊花酒、屠苏酒、人参酒、蛇酒等,无不借助酒力,萃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并以酒的通行经络之势,更大地发挥药效。

  然而,借用药酒治疗女性痛经却鲜为人知。

  自制药酒的方法

  一是对药酒加工材料的处理。一般来讲,从药店买来的药材大多都是加工成了饮片,我们可以再将其适当粉碎一下即可。对于较大的皮、根、茎、矿石类、果实类等捣成粗颗粒,叶、草等剪成2厘米长的草段即可。

  二是对酒的选择。制取药酒大多宜用酒精度40度左右的白酒。这个度数的酒既便于将药物中易溶于酒的有效成分析出,也便于将药物中易溶于水的成分浸出。还可以选用黄酒。

  三是药酒的制取。这里介绍两种制取痛经药酒的方法。

  冷浸法:适用于以白酒制取药酒。将加工好的药材浸入酒中密封,每日摇动2次,3周后过滤去渣,或再加入适当调味品(如蜂蜜、白糖)即可;

  热浸法:适用于以黄酒制取药酒。将加工好的药材浸入黄酒中,待2小时后再加热约20分钟,取下后密封浸泡24小时,过滤去渣,或再加调味品后即可服用。

  治疗痛经药酒秘方

  气滞血淤型

  1.丹参祛痛酒:丹参、元胡各30克,川牛膝、红花、郁金各15克,酒500毫升。冷浸或热浸法制取。月经前3天开始服,每日3次,每次服15~20毫升。

  2.当归元胡酒:当归、元胡、没药、红花各15克,白酒10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

  3.田七丹参酒:田七30克,丹参60克,黄酒5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服20~30毫升,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

  4.山楂荔枝酒:山楂、荔枝核各50克,酒600毫升。冷浸法或热浸法制取。每日2~3次,每次15~20毫升。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

  寒湿凝滞型

  1.茴桂酒:小茴香30克,桂枝15克,白酒3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服15~25毫升,月经前3~5天开始服用。

  2.红糖醴:红糖10克,黄酒50毫升。文火煮沸后顿服,每日1剂。

  3.调经酒:当归、川芎、吴茱萸各12克,炒白芍、茯苓、陈皮、元胡、丹皮各9克,熟地、香附各18克,小茴香、砂仁各6克,白酒1500毫升,黄酒10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2~3次,每次15~25毫升,月经前5天开始服用。

  阳虚内寒型

  1.腹逐淤酒:小茴香、干姜、肉桂、五灵脂、蒲黄各20克,元胡、当归、川芎、赤芍各30克,没药10克,白酒15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2~3次,每次10~15毫升。月经前3天服用。

  2.乌药温经酒:乌药30克,肉桂、川芎、干姜各15克。白酒5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月经前1周开始服用。

  3.胡桃酒:胡桃仁120克,小茴香、杜仲、补骨脂各60克,白酒20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月经前1周开始服用。

  湿热下注型

  1.蒲公英薏仁酒:蒲公英50克,薏苡仁30克,黄酒10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月经前1周开始服。

  2.龙胆泽泻酒:龙胆草、黄芩各30克,山栀子20克,柴胡、泽泻各10克,车前子、木通各6克,生地、当归各5克,黄酒10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月经前1周开始服用。

  气血不足型

  1.归芪酒:当归、黄芪各150克,大枣100克,黄酒15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5~25毫升。经前5天开始服用。

  2.十全大补酒: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各30克,茯苓、白术、白芍、川芎各20克,肉桂、甘草各101克,黄酒15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于月经前1周服用。

  肝肾亏损型

  1.固本酒:人参、麦冬、天冬、熟地、生地各15克,黄酒10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于月经前3天服用。

  2.固精酒:枸杞子60克,当归30克,熟地90克,黄酒5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服用15~20毫升。

  3.滋阴止痛酒:女贞子、枸杞子、生地各30克,龟板、川楝子,元胡各20克,黄酒.10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于月经前3~5天服用。

中医药从外治疗痛经

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系指女性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发冷、泛恶欲吐等症状。

  痛经之“痛”——真真忍受了15年的痛经折磨,每月少则两天,多则7天。大约60%的女性和真真一样,每月忍受痛经之“痛”,从轻微的不适,到身体的一场地动山摇,经痛给女性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

  中医认为,此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

  1。白药填脐法:取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

  2。芥糊贴足法:取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

  3。取嚏疗法:药用皂荚30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取少许置于掌中,并捂鼻吸之,顷刻喷嚏频作,继而微汗痛减,每日2-3次。

  4。外敷疗法:取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匀,外敷少腹部疼痛处,每敷2-3小时,每日换药1次。

  5。热敷疗法:降香30克,苏木60克,桃仁30克,共研粗末,装入布袋,喷洒适量的黄酒炒烫,热熨少腹部疼痛处。药袋冷则换,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痛解为度。

  6。药液摩擦法:取麝香风油精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脐下3寸处)、气海穴(脐下1。5寸处)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入腹内时,疼痛即止。

  7。痛经足浴法: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天。

  8。贴穴疗法:用半张麝香壮骨膏分别贴于关元穴、三阴交穴(胫骨后缘,内踝上3寸),并有自己拇指按压局部贴穴处,每日3-5次。

  起居调摄:

  1。注意经期保暖,讲究经期卫生。忌食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香蕉、西瓜、凤梨、芒果,冰镇的冷饮、冷食、辛辣油炸食品等。

  2。消除对经期的紧张、恐惧心理。可适当地参加劳动和运动,但要注意休息。

  3。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平气和,及时消除焦虑、紧张、恐惧心理。

  现代有许多可以缓解痛经的方法,对痛经的治疗,有内治(口服中药、西药)与外治(针灸、穴位贴敷、药带热敷等)之分。

  专家强调:饮食调养只能对痛经起到辅助治疗之功,决不能以这些功用替代就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