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蟒会不会吃人:张绥点评历史人物:武则天如何开创大唐盛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2:55
关于武则天这个人物,自郭沫若为他翻案以后,历史学界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议论,我的观点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雄才大略,充满了忧患意识的唐太宗在五十一岁时去世了。由于深明大义的长孙皇后只生了三个儿子(唐太宗一共生了十四个儿子):长子李承乾,被立为皇太子;第四子魏王李泰;第九子晋王李治。长孙皇后去世较早,唐太宗对李承乾的行为并不称意,魏王李泰又恃宠有夺嫡打算,于是两人各自内拉兄弟,外结朝臣。贞观十七年,太子承乾密谋杀李泰,事泄,唐太宗废太子承乾,同时斥逐魏王泰,更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李治庸才,在650年登上皇帝宝座后;一共做了三十四年皇帝。武则天则于690年称皇帝,直到705年才去世,也做了十五年皇帝。从650年起到公元705年止的五十六年时间里,唐朝出现欣欣向荣景象,政局稳定,国家富裕,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所发展。这种情况从当时的人口数字上也得到反映。据统计,唐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数三百八十万,到了武则天死的那一年(705年)全国的户数已经增加到六百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四十户。在军事上,与新罗联军,取高句丽、百济;西面则击败西突厥,俘贺鲁,一度把安西都护府设立在碎叶城(今托克马克);并在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以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于葱领以西,波斯以东地区置十六个都督府,由吐火罗叶护,诃达罗支国王等任都督。其兴盛如此,当时只有东罗马帝国和正在崛起的阿拉伯哈里发国家,可以相比。

    这都是唐高宗在武则天协助下和武则天个人主政时所建立的历史事实吗?

    我的回答是这些成果的确是在唐高宗、武则天时代取得的。但是,这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各项方针惯性的结果。当时的许多官吏中,有许多还是唐太宗时选拔出来,如长孙无忌、褚遂良、宿将李、契苾何力、名将苏定方、任雅相、刘仁轨、薛仁贵等,他们有些是唐太宗当秦王时的辅佐,有些则是唐太宗一手培养出来的;其他,受唐太宗提拔、任用,不见于史书的官吏更无法列举。可以这样说,对于唐高宗、武则天年代所取得的许多成果是:贞观年间种下的“因”,唐高宗、武则天取得了“果”。

    论述武则天这个人物,还得从她的出身讲起,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父武士彟,原是个木材大商人,“因致大富”(《太平广记》卷一三七引《太原事迹》)。李渊任太原留守,引武士彟为司铠参军;李渊起兵太原,到平长安,武士彟都追随李渊,官工部尚书,封应国公,历任利(州治绵谷,今四川省广元)、荆(州治江陵,今湖北省江陵)两州都督,病卒。武则天是他的第三个女儿,生于利州任上。

     武士彟死后,贞观十二年(637年),武则天十四岁,被选入后宫为才人。唐制皇帝后宫置才人五人,正五品,在后宫中名分较低。。唐太宗病危时,太子李治随侍左右,“见才人武氏则悦之”。唐太宗死后,一部分未曾生育的姬妾被剃度为尼,武则天也“随众至感业寺”当了尼姑,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唐高宗想起这位情人,他不顾名分,召入宫中,“未几大幸,拜为昭仪”(《资治通鉴》唐永徽五年)。武则天为了夺取后位,不惜杀害亲生女婴,借祸王皇后,高宗信其阴谋,于永徽六年,废皇后王氏和曾宠幸的淑妃肖氏,囚于宫内别院。不久,武则天遣人杖王皇后和肖淑妃各一百,并截去手足,置于酒甕中,数日后死去。

    武则天是个十分残忍,权力欲望极大,不达到目的,死不罢休的人物。现在已无法了解武则天在什么时候起意想当皇帝的?当时在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问题上,朝臣中间意见对立得很厉害。武则天则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她超升迎合她的“小人”许敬宗为侍中、中书令;超升“小人”李义府为中书侍郎参知政事、中书令。对于在废王皇后,立自己为皇后这个问题上持反对意见的诸臣,她则竭打击之能事,褚遂良被贬为爱州(治九真,今越南人民共和国清化)刺史,褚遂良不久就在当地病死,其两子彦甫、彦冲也在流配爱州的途中被杀害;接着,在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揣摸武则天的心意,上奏诬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面对三代重臣、又是自己舅舅的长孙无忌被诬案,不去审理个明白,却听任武则天胡作非为。长孙无忌被贬官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北郁山镇)安置后,不久又逼令自杀。同年,韩瑗、柳奭(王皇后的母舅)亦被杀。所有这些家族的近亲,都被发配到岭南为奴、为婢。

    自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得了风眩病,“头重,目不能视”(可能是“高血压”),“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资治通鉴》唐显庆五年)。于是武则天的手正式伸向了政权,开始实行她又一个新的“野心”。这种情况,发展到麟德元年(664年),昏庸的唐高宗“每视朝,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资治通鉴》唐麟德元年)。“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称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公元683年,昏庸的唐高宗李治病死,原来的太子李弘(武则天生),已在之前不明不白的死去;继任太子李贤(武则天生),因看透其母野心,作《黄台瓜辞》讽之,触犯了武则天的大忌,被武则天诬要造反,废为庶人,置于巴州(治化城,今四川省巴城)。于是武则天的另外一个儿子李显当上太子,继父亲高宗皇帝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仍临朝听政,但心中对唐中宗恨得咬牙切齿。后来的事实证明,武则天要称帝,任何人都不能挡她的道,即使亲骨肉,她也要毫不留情地设法翦除。唐中宗登基才两个月,武则天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把他幽禁在房陵(今湖北房县),改立李显弟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睿宗知道母亲的脾性和野心,虽然做了皇帝,不敢过问政事,朝廷军国大事全取决于母亲武则天。有人或许要问,武则天此时已操纵了整个朝政,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当皇帝呢?其实,武则天想登上皇帝宝座的心,比谁都急。但是,当时,李家的统治基础还很强,从中央到地方的实力还不能小觑。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英国公李子徐敬业在扬州举兵,打出拥护庐陵王的旗号,但是徐敬业在文事上虽有骆宾王等相助,由骆宾王写出了千年传颂的《讨武曌檄》,但在武略上却是庸才,竟欲南渡长江,进取金陵,以致大军锐气尽失,为武则天派遣的大将李孝逸、黑齿常之率领的三十万关陇铁骑所败,徐敬业被部下所杀。当时,坐徐敬业举兵事而受株连的,有宰相裴炎、宿将程务挺等。

    自徐敬业举兵以后,武则天看出了李氏王朝根基的深厚,一时还不敢自称皇帝,她“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指洛阳)”,“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有胡人索元礼,知太后(武则天)意,因告密召见,擢为游击将军,令案制狱。元礼性残忍,推一人必令引数十百人”,武则天以为能。于是周兴、来俊臣之徒纷纷仿效。“兴累迁至秋官侍郎,俊臣累迁至御史中丞,相与私蓄无赖数百人,专以告密为事,欲陷一人,辄令数处俱告,事状如一”。来俊臣又与万国俊等“共撰《罗织经》数千言,教其徒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构造布置,皆有支节”(《资治通鉴》唐垂拱二年)。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万国俊等“每鞫囚,无轻重,先以醋灌鼻,禁地牢中,以火围绕,绝其粮,多抽衣絮以啗之”。“又作大枷凡十,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胆,六曰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曰死者愁,九曰求得死,十曰求破家,遭其枷者,闷转于地,莫不自诬”(《太平广记》卷二六八引《神异经》)。他们又有一套逼、供、讯的酷法:“或以椽关手足而转之,谓之‘凤凰晒翅’;或以物绊其腰,引枷向前,谓之‘驴驹拔橛’;或使跪棒枷,累甓其上,谓之‘仙人献果’;或使立高木之上,引枷尾向后,谓之‘玉女登梯’;或倒悬石缒其首”;“或以铁圈箍其首而加楔,至有脑裂髓出者”(《资治通鉴》唐垂拱二年)。至于“铺棘卧体,削竹签指。方梁压髁,碎瓦搘滕”(《朝野佥载》),则是“家常便饭”了。武则天为了达到做皇帝的目的,任用酷吏,用极其残酷的刑罚,制造了不计其数的假案、冤案、错案,企图摧毁李唐王朝的统治基础,铺平称帝的道路。

    在这几年中,武则天杀“唐宗室、贵戚数百人”外,还“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资治通鉴》唐长寿元年)。当时,被诬陷处死者的家属,往往流配岭南。唐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此时武则天已称帝,有人密告岭南流人要谋反,武则天命酷吏万国俊前往处理,万国俊至广州悉召岭南流人,一天杀三百余人。武则天又遣六道使按察流人动向,刘光业杀七百人,王德寿杀五百人,自余少者不减百人。酷吏滥杀无辜,酷吏只不过是武则天的工具。武则天为了做上皇帝、巩固皇位,无人性的杀人已经够多了。后来,一些酷吏如索元礼、来俊臣、万国俊等人也被武则天杀死,那也只是武则天政治需要的替罪羊。

    武则天为了武氏王朝能有自己的人才班底,在唐垂拱元年(685年),“诏九品已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又在称帝后的第二年,载初二年(691年)下制:“官人者咸令自举”,鼓励“自举”,派遣十道巡抚史分道挑选人才 。但这种选人才的方式,时人诟之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四齿杷)推侍御史,盌脱(盌模)校书郎”。《资治通鉴》评曰: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资治通鉴》则天长寿元年)。

    为了收罗人才,武则天也积极地利用科举制度。纵观推行科举考试制度的当时一段时间,在百姓中形成了这样一股风气:“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这使得在中国自然经济的农耕社会中,给予了一般百姓一个靠自己勤奋读书,进入社会上层的机会,这对释放知识分子群中郁积的能量,给封建国家提供“驯服”的人才,都是十分有利的。从历史上来看,它也为封建社会的汉族文化积淀,养成了一种特定的文风;科举制度的延续和完善,表明了庶族地主阶级当时已经打开历史舞台的大门了。

    武则天重视科举制度,重视使用人才,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可以说得上一件功绩;她所选拔的人才中,以后不少成了一代名臣,如宰相狄仁杰、张柬之;将帅张仁愿、唐休璟、郭元振等。又有以后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张嘉贞、苏颋、张说,也都是在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期选拔出来的。不能不说武则天有知人之明。

到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气候已成,正式称帝,这是中国汉族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降唐睿宗为皇嗣。此时,她已六十六岁了。

    有关武则天做皇帝的事,历代文人、百姓都有各种说法,评价不一。自然有人是从她处心积虑篡夺唐朝的政权,自称皇帝,建立周朝的角度去咒骂她的;也有是从“女”人居然称帝,不合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去咒骂她的;……我认为这些“咒骂”,没有丝毫道理。要说正统,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是“正统”的。武则天夺取唐朝李家皇位,只能怪唐高宗李治好色、昏庸,不争气。至于武则天是女性,按照封建伦理道德来说,夫纲的“夫”已死了,她为什么不能凭自己的政治手段称帝呢?特别是到了近代,一些人已经有了:“人类曾经过母系氏族社会”这样的知识,还大骂武则天“女人做皇帝”是牝鸡司晨——妖孽!这似乎就有点忘记自己老祖宗的事了。不过,一个历史人物,值不值得为他(她)翻案,其标准是盖棺论定:他(她)一生的行为是否对百姓的“生存”有利,还是有害:武则天称帝后,其行为,历史是无法给她称道的。

    因为关陇地区对唐朝李氏比较有感情,因此武则天喜欢住在洛阳,她改称洛阳为神都。

唐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毁洛阳乾元殿,更造明堂,号曰万象神宫;接着,又在万象神宫之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佛]像,造到第三级,已经可以俯视万象神宫了,可见其有多高!天堂里供养的大佛像,是用纻麻制成的,佛像之大“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这个“天堂”造好后,就为大风所摧,于是再造,“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资治通鉴》则天天册万岁元年)。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天堂失火,延烧万象神宫,“火照城中如昼,比明皆尽”。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又“造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规模率小于旧。上施金涂铁凤,高二丈,后为大风所损,更为铜火球,群龙捧之,号曰通天宫”(《资治通鉴》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武则天称帝后,还作大佛像于北邙山白司马坂,用去钱一千七百万文,尚未完成;武则天又在洛阳用铜铸造天枢,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用铜铸蟠龙、麒麟等萦绕铁山。天枢上铸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作人立捧火珠,高一丈。除此之外,武则天还铸铜为九鼎,其中豫州鼎,高一丈八尺,容纳一千八百石;其他各鼎各高一丈四尺,容纳一千二百石。鼎上有山川物产图像,共销耗铜五十六万七百余斤。

    武则天称帝前后所进行的华而不实的工程远不止这些,她为了自己的奢侈、奇想,劳民伤财,置百姓的“生存”于不顾。

    武则天在690年,篡唐建周朝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自然地提到日程上来,究竟是在武氏家族的武三思(武则天兄武元庆之子)和武承嗣(武则天异母兄武元爽之子)等侄子中挑一个呢,还是传位于亲生儿子,她举棋不定。最后,她听从宰相狄仁杰的劝告,把中宗李显从幽禁地房陵召回,重新立为太子;而把李旦从皇嗣的地位上,降为相王。但这时的武则天已不像她年轻时那么精明了,她已十分昏瞆,当时她在朝廷中十分依仗宰相张柬之,但是实际的政事却委任面首似的幸臣麟台监(即秘书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两兄弟办理。705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重,只有张易之兄弟在旁侍奉。其他人无论宰相、太子、相王、……都不得入内。宰相张柬之联络禁军将领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等,率领禁军,拥太子李显至洛阳禁内迎仙宫长生殿(武则天寝宫),斩张易之兄弟于廊下,并迫使武则天退位。武则天不得不传位于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中宗恢复国号为唐,上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死于洛阳上阳宫。(节选于张绥著《中国人的通史》第四章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