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矿工双人版:杀人魔王希特勒:你不是一个在发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05:46

由德意日法西斯所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北非、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包含1.1亿军人在内的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2/3)。此外,德国纳粹为镇压异已和推行种族主义,还在国内和被占领国还建立了众多集中营,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其中,建立于波兰奥斯维辛的集中营,曾囚禁过数百万人,并屠杀了其中的110万人。

众所周知,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是在1932年的大选中获胜从而与次年成为德国总理的,并1934年兴登堡病逝后成为总揽“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要职;而全面阐述法西斯的理论和行动纲领、被奉为纳粹“圣经”的《我的奋斗》,早在1924年和1926年就已正式出版而为德国民众广为知晓。由此可见,并不从全面在拥有康德、黑格尔等一大批热哲学家的德意志民族,素以理性著称。究竟是什么原因,战争和屠杀并不仅仅是希特勒的个人意志,而是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以及战争和屠杀!

大家还知道,拥有康德、黑格尔等一大批热哲学家的德意志民族,素以理性著称。那么,是什么原因,竟然让整个德意志民族深受希特勒的蛊惑,陷入全民族的疯狂,导致了德国和人类文明史上这一场空前的浩劫呢?

建立包括所有日耳曼血统人民在内的大德意志国家,是德国人早就拥有的梦想

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公元919年,萨克斯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其子奥托一世继位后,于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民族由此成为第一个战胜罗马帝国的民族。

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实现以已为主的德国统一。

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

从1848年起,哈布斯堡统治下的地区,革命烽烟四起,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波兰人、捷克人,以及南欧的各民族,纷纷掀起民族革命运动,要求自治、独立。同时期,还出现了德语地区要组建德意志统一国家的诉求,不能简单地说这等同于后来希特勒的“奋斗”之一——建立包括所有日耳曼血统人民(如奥地利、荷兰、捷克等地的日耳曼人)在内的大德意志国家(泛日耳曼主义,Pan-Germanism ),但至少这种种族情绪,是前后相关联的。

1861年威廉一世成为普鲁士皇帝后,重用“铁血宰相”俾斯麦,不久就相继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在“普法战争”中获胜,于1817年建立了“第二帝国”,实现了除奥地利之外的德国统一。德意志民族终于第一次在一定程度上实出了他们早已有之的“大德意志”梦想!

 

二、骄傲的德国人并不承认在一战中失利

1888年威廉一世继位后,与奥匈帝国、意大利、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等组成了“同盟国集团”,于1914年7月了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最终有三十多个国家的650万人参战,阵亡军人约一百万。

由于意大利于1915年4月改投协约国集团、美国于1917年4月亦加入协约国,战争的天平渐渐向协约国斜。1918年9月,协约国军队全线发起大反攻。

虽然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德国实际上依然元气尚存,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但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仍使德国国内的矛盾日益加剧。18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发生了由德共领导的“革命”,两天后柏林也发生了同样的事。德国总理巴登亲王宣布德皇威廉二世已退位,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威廉二世被迫流亡荷兰。11日,由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艾伯特任首相的德国新政府(“魏玛共和国”)宣布投降。

 

出生于1889年的阿道夫·希特勒,其父亲实际上是其祖母在一个犹太人家中帮佣时与东家之子私通(有可能是被强奸)所生,其手上有1/4的犹太血统。16岁时,他曾暗恋“犹太美女”斯坦芬妮,但长达4年的单相思却因他的胆怯而没有任何结果。年轻时,他曾发现自己有绘画天赋,并梦想成为艺术家,但学业欠佳及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却让他的梦想破灭。

1913年5月,对大德意志民族充满着狂热情绪的希特勒,离开维也纳移居慕尼黑,靠卖画为生之余,他别集中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1914年8月,他参加了一战,成为陆军下士并获得一级铁十字郧章。数次侥幸地死里逃生后,他产生了“将肩负天下重任”的想法,并认为德国的无形敌人(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比真正的敌人的大炮还要危险。

德国宣布投降时,在战场上被毒气攻击而失明的希特勒正在医院治疗,他觉得“我的心中滋长了仇恨,对那些干出这件事来的人……卑鄙堕落的罪人的仇恨”,并“决定投身政治”,“当一个政治家”。

 

事实上,与希特勒一样,受狂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影响,积极支持甚至亲自参与一战,并认为德国并未在一战中失利,而是犹太人、马克思主义者的破坏和当权者的出卖令他们失利的德国人并不在少数。

在国际联盟前来调查前,在一战中晋任元帅并任陆军最高指挥官的保罗·冯·兴登堡,就曾散布所谓的“匕首传说”,称德国陆军在战场上未被战胜,陆军是在停火后被德国革命“从背后暗算”的。1925年,兴登堡还通过选举成为魏玛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

 

三、《凡尔赛条约》的苛刻条款令德国人异常愤怒,希特勒借机粉墨登场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的“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协约国列强在一战结束后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大会,最终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对此,中国人对此并不陌生:虽然一开始只有波兰赞同,但和会上最终还是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德国,由此在中国国内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作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人都对此如此愤怒,作为战败国国德国人的态度可想可知!

“巴黎和会”名义上共有27国参与,但仅有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各有5名全权代表出席,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且重大议题均由这五国各派两名代表所组成的“十人会议”裁决(后缩减为英法美意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的“四人会议”裁决),由70名全权代表参与的全会在近半年时间内仅召开过6次。

虽然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最终,凡尔赛和约置德国代表的多次置疑和抗议而不顾,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根据该条约,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3%的人口、16%的煤产地、半数的钢铁工业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此外,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然而,和会并未提出对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首、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以予惩处,此后这些人都对希特勒的崛起起过重要作用。

由于《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

 

此外,此前曾遭守德国侵略的一些国家,如今剩德国被解除武装的机会,把仇恨撒向了居住于本国的德裔。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在一战中终于摆脱斯脱拉斯堡统治的小国,渐渐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对日耳曼人的轻蔑。美国大使柯立芝就曾见证过捷克警察暴力对待德裔占多数的苏台德地区的和平示威者,杀死54人,包括女人和儿童。

这些行为,必然又会加深德国人的仇恨。捷克著名作家赫拉巴尔那部后来被拍摄为同名电影的小说《我曾经侍候过英国国王》,主人公是个小个子,娶了家在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女孩。初次见面的时候,小个子说:“捷克人欺侮那些可怜的日耳曼族大学生太可怕了,我在民族大街亲眼看见捷克人脱下日耳曼族大学生的白袜子,还撕破了两名日耳曼学生的褐色衬衫。”女孩则说:“我们的领袖不会听之任之。”当然,她的领袖不是捷克总统,而是希特勒。最终,希特勒的确没有“听之任之”,于1938年侵占了苏台德地区,并于次年与匈牙利、波兰一起瓜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希特勒1919年9月以“特务”身份去调查一个年初刚成立、仅有54名党员,其纲领却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大杂烩的小政党——德国工人党,结呆却加入了该党。之后,他高超的组织才能、雄辩的讲演很快令他有了一大批追随者,并被破格提拨为该党的“宣传部长”。

大权在手的他重新安排了党的日常管理工作,与该党主席起草了新的二十五条党纲,除了犹太人,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一点甜头。为煽动、吸引群众,他利用德国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潮流,将党名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纳粹”是其名称缩写字中前两个字母的音译)。在1920年2月24日的群众大会上向世人公布时,新闻界曾进行了报道,希特勒因此在该地区名声大噪。

此后,希特勒又筹划了卐字党旗和标志,并拉赞助买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观察家报》使之成为纳粹党的机关报。由于他的活动,纳粹党一年时间内就在全国各地活跃起来,他也因此于1921年6月29日成为纳粹党的主席。

 

四、法国入侵所引发的危机,令纳粹势力进一步壮大

1923年初,法国为保证得到赔款和在德国面前有一种安全感,出兵占领了德国鲁尔地区以及莱茵兰里的几个德国小镇,虚弱的德国政府无力抗击,只能实行消极抵抗,结果导致德国发生了空前的通货膨胀,货币体系瓦解,经济陷于崩溃。最终,古诺政府发起的这场耗尽血本的消极抵抗难以为继,施特雷斯曼继任总理。 

对此,希特勒灾难的原因归罪于魏玛共和国和凡尔赛和约,归罪于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主义,并于1923年10月策划“向柏林进军”。11月8日晚,希特勒率领600名冲锋队员冲入巴伐利亚政府三巨头正在集会的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店,想劫持他们以发动政变,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次日,他与一战时任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商讨后,两人率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从啤酒馆向慕尼黑城内进发,但却立即遭到了警察的镇压。11月11日,希特勒被逮捕入狱,随后邦政府下令禁止纳粹党,封闭纳粹党报。

希特勒苦心策划的“向柏林进军”的夺权尝试宣告失败了,但他却为自己和纳粹捞到了一大笔宣传资本。由于首席法官也赞同“国家主义”,他只被判处监禁五年,最后实际只在牢中呆了8个月。在这8个月内,他还备守优待,可以自由通信和接待他人,中午进餐时可在悬挂卐字旗的休息室内口若悬河地大讲特讲。等他“服刑”结束时,狱中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变成了忠实笃信的纳粹主义分子。

在狱中,他还向追随者鲁道夫·赫斯口述了他的著作——《我的奋斗》第一卷(第二卷于两年后出笼)。该书被看作是法西斯的理论和行动的纲领,是纳粹党的圣经。它为希特勒涂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迎合了当时广泛存在于德国的愤懑情绪,因而在纳粹政权时期它发行量很大,流传极广。

出狱后,希特勒于1925年1月4日拜访了巴伐利亚总理,承认1923年的政变是一个错误,并保证今后一定循规蹈矩,遵纪守法,还答应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支持这位总理。次月,该邦就撤销了对纳粹党及其机关报的禁令。接着,2月26日《人民观察家报》正式复刊。2月27日纳粹党正式重建,希特勒又获得了独裁元首的身份,但被禁止在公开场合演说,不能公开讲话,其他各邦也相继效法。

此时的德国,这时的德国由于实行了货币改革,美元资本陆续流入,故而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内政局趋向稳定,这对希特勒的纳粹运动是十分不利的。但希特勒却利用这段不能公开讲话的时期,专心致志地写作《我的奋斗》的最后部分,另一方面又充分施展自己的组织才干,在纳粹党里建立了一套错综复杂的党内机构。为了扩大影响,希特勒还陆续建立起一批群众组织。就这样,到了1928年,纳粹党逐渐变成了一个“拥有一批具有接管政府事务能力的干部的政党”。而且纳粹信徒们都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信念,把他们的元首视为众望所归的决策人物。此外,希特勒又把冲锋队改组成为一个拥有几十万队员的武装团体,并建立了成员需特别宣誓效忠他个人的党卫队。

 

五、1929年的经济危机令德国人的不满情绪加剧,并最终选择了希特勒

1929年10月末,从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超过全国成年人口的1/4。这可给希特勒、戈培尔等人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们称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的一个佐证,是政府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及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共和国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

不久,经济危机就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危机。由于经济萧条,国家税收下降,相反失业救济的支出却迅速增加。1930年3月,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政府终因入阁各党在如何平衡国库亏空问题上意见分歧而垮台。一战中晋升为元帅并任陆军最高指挥官、一战结束后曾散布所谓的“匕首传说”(称德国陆军在战场上未被战胜,陆军是在停火后被德国革命“从背后暗算”的)却于1925年被德国选举成为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不经议会商议就任命布吕宁为帝国总理,由此开启了总统内阁制。

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

 

其它那些政党,无论是保守党、社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只知道在议会和刊物上互相批评,“主义”提了一大堆,但什么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都拿不出来。

纳粹党则反其道而行之。基本上不和别人争辩理论,但却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此时的纳粹党,几乎被建成了一个大公司,党员们无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德意志人民生产自救的活动中去:有搞市场情报的,有搞推销的,有搞组织的,有搞运输的,有搞培训的,有搞财会的,对穷人们有求必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体贴他们,简直和宗~教组织或红十字会一样。不管什么人,只要一加入他们的行列,便能保证天天吃饱肚皮,从此不再失业。工人们不领工资-反正此时马克的价值同废纸一样,而是领大锅饭和一些实物补贴,比如衣服、工具之类,还负责介绍福利住宅。

对劳苦大众来说,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刺激啊!负责发放大锅饭的纳粹党员一边往穷人们的碗里倒土豆、面包和副食,一边淳淳善诱地对他们说:“您瞅,咱们这国家披山带河,沃野千里,要物资有物资,要科技有科技,年年得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医学,照单全收过。可说起这经济,咱就能搞成现在这样子呢?还不是因为当权的都被帝国主义收买了,什么正经事都不干,整天就知道贪污腐败,祸国殃民?您再瞅,街上的那些警察,就知道在咱老百姓面前神气活现的,其实个个不都是卖国贼的走狗爪牙吗?这些混帐王八蛋全都是德国人民的公敌!啥时候咱们的主席希特勒上台了,啥时候咱们这苦日子才能有盼头哇!”

 

危机前,纳粹党只有10.8万人,到了1932年,人数超过了100万。从1930年开始,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得胜利。1932年的总统选举,虽然德共提出“谁选举兴登堡,就是选举希特勒:谁选举希特勒,就是选举战争!”但在第二轮选举国85岁的兴登堡还是成功当选,而希特勒竟然以36.8%的得票率居第二。1932年7月31日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37.3%的选票,获得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

1932年8月13日,兴登堡召见希特勒并试图说服他与佛朗茨·冯·巴本共同组成联合政府,但希特勒声称要得到“包括一切方面的整个国家权力”。此后,由于巴本和施莱歇尔为了一己私利而互相拆台,希特勒终于在1933年1月30日通过“后门”交易登上了总理的宝座。3月24日,兴登堡同意发布的授权法案实际上废除了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为希特勒的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1934年8月2日,兴登堡病死,希特勒作为直接继承人,公开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正式死亡,第三帝国由此诞生。

 

对希特勒的得势,德国任何阶级、集团、政党都不能逃避其应负的一份责任。先天不足的资产阶级对法西斯则是容忍、退让,甚至迎合。被推翻的霍亨索伦王室的支持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皇太子曾于1933年1月22日致函兴登堡敦促其授权希特勒组阁,威廉二世还给纳粹党提供了200万马克的援助。而无产阶级则陷于长期的分裂、争斗,内耗损失巨大,更谈不上团结一致对付法西斯。

而德国在一战后被解除军备,民族屈辱、经济箫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而希特勒的那些理论迎和了他们的心理。难怪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五、正如尼采所说:上帝死了,因为希特勒已经诞生!

在希特勒成为成为德国总理时,德国仍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此时,德国政~府的赤字仍然高得吓人,失业人数超过600万;莱茵河西岸地区虽然已被盟军在1930年6月归还,但却百废待兴;而且法国还占领着萨尔州,并企图用培植当地分裂势力和亲法分子的做法,通过全民公决把这个州正式吞并掉。只要德国的经济形势不好转,法国人的这个阴谋就随时可能得逞。而且,纳粹党的执政还有些先天不足,因为它并不拥有议会中的绝对多数席位,这些都困扰着魏玛共和国的新任总理希特勒。

在执政的第一年里,希特勒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反对党被不违反民~主的程序和手段取缔了,莱茵河西岸重工业区的工厂相继恢复了正常运转,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收回了大量主权。除了被取缔的那些政党的忠实追随者外,大部分德国人民对反对党和工会的消失都并不反对,甚至很赞成。魏玛共和国的14年统治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场丧权辱国的灾难,人民生活水准比一战前的帝国时期大大下降,所以他们对这个民~主政体及其政党并无好感;旧工会连起码的就业率和工人最低生活保障都争取不到,更遑论其它。1933年,希特勒除了把少数反对党成员打入监狱以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他的亲手设计和主持下,人类历史上不仅空前,而且很有可能绝后的伟大经济奇迹开始了。

自1928年起,各种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纷纷出台了,但总是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希特勒对这个计划非常感兴趣,但也有很多反对意见,因为德国人当时穷得叮当响,连能否保住饭碗都有问题,根本没钱买汽车。但希特勒还是决定拉紧裤腰带来加以支持,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必须先有路,然后才能有汽车,不然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何况高速公路可以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又使得当时德国人的工资低廉,降低了建筑成本。所以他力排众议,跑遍全国各地,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有的时候,口号比钱还管用,德国人民真的不计报酬,不讲待遇地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Fuehrer(领~袖):这个词一直被错误地翻译成“元首”。这是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身的希特勒给自己取的新称呼,目的就是贴近群众,不要像“主席”或“总统”那样,显得太贵族化。在上任后的前四年里,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方面。谁也不能否认,他的政~府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实在出色:1933、1934、1935,仅仅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

在这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工人,三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你和你的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而三年之后,你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现在还没有(甚至想都不敢想),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

随着长达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它至今还叫做“希特勒路”-建成,各种造车厂、修车店、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众汽车”公司。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在比较飞机和飞艇之间的优劣,以决定他下一个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应该叫做“大众飞机”,还是“大众飞艇”呢。当然,希特勒热衷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累实力。他曾经说过:“人民需要度假,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精神状态。”

国力的迅猛增强,大大提升了德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归属理念。1935年1月13日,萨尔州举行了未来归属问题的全民公决,结果以90.8%的高票率,决定回归德国。同年,柏林获得了193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带着秦始皇“帝万世”的豪情壮志,希特勒信心十足地宣称:“在以后至少一千年中,德国将不会再爆发什么革命了!”

正如尼采所说:上帝死了,因为希特勒已经诞生。

 

和大部分独~裁者一样,希特勒对艺术特别地关心。他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和建筑工程师,谁要想否定这一点,倒还不如去致力于否定毛的诗词和书法才能,后者显然会容易些。似乎直到当了总理以后,他才突然发现了自己在建筑方面的才能。“如果哪天下台了,我就去当工程师!”除了交通方面的建筑以外,他还亲身参加设计了许多的社会、体育、文艺场馆和水利设施-决不限于题个词,剪个彩,听听报告,拍个桌子之类的,而是真正的研究图纸,分析数据,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直至二战结束为止,大部分他参预设计的建筑都未能完工,其中包括:直布罗陀大坝,目的是排干整个地中海,化碧波千里为万顷良田(另外,这样英美的潜水艇也就进不来了);不列颠大桥,现在这个计划已经由海底隧道多所取代;以全盛时期的巴比伦和雅典为范本,重建整个柏林城,把它造成日耳曼尼亚(他按拉丁语给德意志起的新名字)的新首都,它将比罗马、巴黎、莫斯科和伦敦更辉煌,更壮观……即便是当时已经完工的建筑,在二战后也大都被盟军用炸药彻底铲除,只有几个文艺场馆,因为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而得以幸存。

希特勒的艺术口味是相当保守的,或者说,是相当古典的。当时,抽象派艺术已经风靡整个欧洲,而希特勒对此极其反感,他为此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黑鬼化”的艺术,矛头直指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后者的艺术和政~治思想都与纳粹背道而驰。希特勒看到当时的艺术有严重的抽象化、暴力化、色情化的倾向,所以呼吁艺术界以希腊、罗马为准则,进行第二次古典文艺复兴。对于那些还顽固不化,坚持“黑鬼化”下去的艺术家,希特勒说:“他们的作品是Mist(德语,即英语中的????,中文我想就不用翻译了吧),应该被扔到Mist应该去的地方去。”历史证明,政~治家对艺术过分关心,往往既是艺术的不幸,也是政~治家的不幸。但以我个人的看法,希特勒当年对现代艺术的批评意见并没有错。二战后,世界艺术与东西方的古典艺术完全背道而驰,即便不说是“黑鬼化”,至少也也严重“非洲化”了(当然,你要是觉得黑人快板、南美裸舞,以及画展里满眼丰满的乳房和臀部比起达芬奇、莫扎特来是进步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这样的发展轨迹也就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远见卓识。

在希特勒执政期间,德国电影界迎来了它不仅空前,而且很可能也绝后的辉煌时期。德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几位导演都在这个时代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他们发明的许多拍摄技法好莱坞至今仍在沿用,尤其是为纳粹党拍摄的几部记录片堪称经典,开创了大场面电影的先河。希特勒本人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也当数他为纳粹党设计的旗帜和制服。象征社会主义的红色,象征民族主义的白色,还有那醒目的钩形图案,在党旗上如此和谐地凝聚在一起,让人一见便终身不忘。灰黑色的头盔、大衣、长筒靴和粗皮带组合起来,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威压感,让敌人一见便胆战心惊。没有艺术造诣的人,就像中国的汽车外形设计师,是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独特的创意的。

 

1936年夏天的柏林奥运会,成为希特勒和纳粹党宣传的盛大舞台。那是一届高科技的奥运会,场面前所未有的壮观。这次演出的高潮其实在揭幕式上就出现了:成百上千的外国运动员-其中包括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苏联人、波兰人……这些德国未来死敌的运动员们,集体向观众席上的希特勒和纳粹官员们行举臂礼。它也同样是希特勒的独创,在当时的欧洲被看作极其时髦的礼仪。纳粹德国在本届奥运会上制作的纪录片,也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杰作之一。

尽管德国运动员在田径场上输给杰西·欧文斯让希特勒很不愉快,他拒绝和这个美国黑人握手的事件甚至引发了官方抗议,但这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第11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令德国人民对本民族和希特勒政~府的信心空前高涨,同一个声音在全德国各地响起:“Heil,Hitler!”(赞美你,希特勒!)如果他在此时突然意外去世的话,必将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流芳千古。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1937年,希特勒在视察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时,突然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们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看着吧,德国经济很快就能达到足以支撑战争的规模了!”

 

希特勒绝不仅仅是嘴上讲讲。早在1935年年3月16日,希特勒就已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从而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之后的四年内,之后除收回莱茵区外,德国又相继兼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随后又吞并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并与匈牙利、波兰瓜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还在1936年8月与意大利联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这一切,都在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下得到了默许,并在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上得到正式认可。

此外,纳粹德国还在1936年与意大利和日本组成了“柏林—东京轴心”,完成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准备。

 

六、德国人跟着希特勒一起疯狂,最终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随后与苏联欢一起瓜分了波兰,这一天被西方史学家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日。被德国人奉为“神”的希特勒至此走向了最后的疯狂。

在给犹太人和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德国人也因此承担巨大的伤痛。在二战中,总人口仅七千多万的德国,参战军人高达1700万,最终德军死亡485万,平民死亡320万。伤亡总数高达2800万人,仅次于苏联和中国,接近总人口数四成的伤亡比例则高居世界第一。

二战结束后,德国一度被美英法苏四大国一分为二,之后分裂为东西德直至1990年。

与日本不一样,在二战中失利后,德国大量的工业设备和物资被战胜国运走作为战争赔偿。此外,德国政府累计向犹太人支付了600亿美元的赔款,向苏联支持了120亿美元的赔款。

一战失利后,周边的一些弱小国家把怒火发泄于其境内的德裔之事,在一战结束后再度上演,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仅以上面提到了捷克期洛伐克举例,在从德裔居多数的苏台德及其它地区“野蛮驱逐”走50万人,1945年8月2日结束的波茨坦会议正式同意驱逐境外德裔回到德国,在1946年的10个月中,估计有223万多德意志人被驱逐,其中2/3输入到后来的西德,1/3到东德。种族迁徙直接造成2.4万人死亡,6.2万人失踪。最终,仅有大约24万德裔被允许留在捷克,主要是一些熟练技工和被认可的反法西斯人士。而在美国人德扎亚斯所著的《可怕的复仇――对东欧日耳曼人的种族清洗》,封底那段伦敦《泰晤士报》的评论文字则更令人心惊:“这是一个日耳曼人发现他们自己在错误的时间待在错误的地点的故事。200万人的死亡,和1500万人的迁徙――被他们的敌对国从其版图迁到德国无所谓哪个地方。”